- 相關推薦
科學研究報告格式范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tài),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研究報告格式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研究背景
我區(qū)初中科學學科以往以教學為中心的教學研究集中表現(xiàn)在經驗操作層面上,教師能用理性的眼光審視教學并最大程度上受益。但這種方法取決于教師自身水平,效果未必穩(wěn)定。我嘗試以市重點項目“基于課程標準教學的區(qū)域性轉化與指導策略研究”中學科學子項目為載體,引領不同類別學校、不同發(fā)展階段的科學教師組成研究共同體開展實踐與探索,以期通過學習研制基于課程標準的《學科教學指南》和《學校教學指導手冊》(以下簡稱《指南》和《手冊》),引導教師建立基于課程標準教學的思維與程序,實現(xiàn)教師團隊共同成長。
二、研究概況
1.研究架構
本研究基本架構是:項目宣講一組建團隊一建章立制—研究路線。我們首先對全體科學教師宣講項目開展的意義與價值,使大家對整個項目有一個概貌性的了解,同時邀請有研究熱情與研究能力的教師加入共同研究的行列。來自三類學校(區(qū)域內民辦學校、初高中一體學校以及公辦初級中學)、三個成長階段(成熟期、成長期、職初期)的19名教師,組建指南組(成熟期教師)和手冊組(各階段均有),并與教研員合作形成研究共同體開展項目研究。研究伊始,建立研修制度與各項規(guī)范,確保大家有效參與。整個共同體以通過不斷對話與合作,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共同愿景。
2.研究過程
研究共同體通過集中、線上線下自學,學方法、研制《指南》和《手冊》體例、課堂實踐與研修相結合開展研究。研讀課程標準、課程理論、學生學習理論,實踐應用提升信息技術思維與能力,特別是重點學習“SOLO分類評價法”,將課程標準中的布魯姆目標分類法中的“知道、理解、應用”等目標表述轉化為可以測量的單點、多點、關聯(lián)結構的“SOLO分類評價法”,便于教師在具體操作中把握各知識與能力的適切要求。
研制《指南》和《手冊》體例。我根據(jù)總項目組精神,與指南組教師根據(jù)學科特點共同研討,形成《指南》樣例。在研討過程中,大家就如何準確確定各能力水平(單點結構、多點結構、關聯(lián)結構等)的例題以及例題是否要有層次遞進等問題,結合具體文本,進行深入研討。我根據(jù)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剖析如何基于《指南》編制《手冊》,幫助手冊組教師先形成樣例,再通過線上線下研討的方式內化理解。通過討論,手冊組教師對如何領會《指南》的學習要求與能力水平、目標的層次性如何體現(xiàn)還存在的困惑,通過結合案例加以分析,大家理解趨向一致。
課堂實踐與研修相結合。研制的《指南》和《手冊》體例在課堂教學中的效果如何,以及這種研究的思想能多大程度上落實到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我們選取項目組中的一位青年教師劉老師以七年級的《土壤與土地荒漠化》-課進行教學探索,探索路徑如下:首先是青年教師設計,其他教師自學。然后是青年教師上課,其他教師聽課。最后是集體研討。
劉老師在進行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時,雖然在教學設計中提到了相關表述,也整合了教材內容,但在實踐中還是經歷了基于經驗、基于教材的教學。具體設計如下。
第一次:基于經驗。通過觀察土壤實驗,說出土壤的成分,增強科學的觀察方法;通過音像資料和交流,知道土壤荒漠化形成原因及危害,關注土地荒漠化問題;通過討論與模擬防止土地荒漠化的方法,學會設計實驗,并能體驗治理土地荒漠化的過程,積極參與到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活動。
第二次:基于教材。通過觀察土壤實驗,初步學會利用儀器進行觀察和檢測,并說出土壤的成分,學會科學的觀察方法;通過交流,知道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原因及危害,討論與得出防止土地荒漠化的方法,關注土地荒漠化問題。研究共同體在聽課后,回顧《指南》《手冊》各條目的具體含義與價值,領會基于標準的教學的具體實踐,結合“SOLO分類評價法”確定學習水平,制訂準確的教學目標,研討基于目標的評價,分層次設計活動。
第三次:基于標準。通過觀察與檢驗土壤成分,知道土壤中有砂石、泥土、空氣與水分;通過方案討論與資料分析,知道土壤中有促進植物成長的物質礦物質和有機質;收集資料并討論:防止土地荒漠化可采取的措施。
劉老師在第三次教學中清晰地呈現(xiàn)了三個有層次、又帶給學生不同經歷的活動,層層遞進,幫助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較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
三、研究成果
1.《指南》《手冊》-研修課程初具規(guī)模
項目研究三年來,研究共同體不斷加強成果匯聚與總結,完成了六、七年級十五個主題的《指南》初稿和《手冊》樣例,以及涵蓋研讀標準、細化標準、基于標準教學設計等六個方面的研修課程,全區(qū)共享,促進區(qū)域層面的教師培訓。在全面實踐中不斷完善與修改上述文本,使基于標準的教學實現(xiàn)更好地對接與融合。
2.研究共同體成為團隊研修的有效組織結構
以不同發(fā)展階段的教師組成研究共同體作為組織結構進行項目研究,形成了研究共同體運作模式。這種研修改變了教師發(fā)展中的“個人主義”文化,發(fā)揮了組織學習、合作研討在專業(yè)成長中的重要性。通過共同體內部多樣化互助活動,突破了個體知識與思維的局限性,使個體從共同體活動中受益:在認知,特別是自我認知有了較大提高,生發(fā)自我發(fā)展的內在需求;同質的指南組內教師共同鉆研指南研制技術方法,引發(fā)成熟期教師突破發(fā)展“高原期”;異質的手冊組教師在理解與細化《指南》過程中實現(xiàn)傳、幫、帶;我作為教研員,既要學習總項目研究思路與方法,又要協(xié)同指南組與手冊組努力落實總項目的精神。這也引發(fā)我重新審視區(qū)域教研工作,特別是在教研中融入科研的理念,基于教學中的真問題、通過案例研究系統(tǒng)設計開展教研活動,將案例的解決思路和方法遷移到各自的教學情境中,不斷反思,落實到教學行為的改進上。
這種研究共同體的團隊研修發(fā)展自然的合作文化,促進“同伴互助與合作研究——個人自研”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使科學學科教研從基于經驗向基于證據(jù)與經驗相結合的模式轉變,提高了教研實效。
【科學研究報告格式】相關文章:
研究報告格式怎么寫02-07
科學小課題研究報告03-25
教育實習調查研究報告格式09-26
科學論文的格式11-13
科學小論文寫作格式11-01
小學科學教學述職報告格式09-23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yè)表格格式簡歷07-20
大學本科學術論文寫作格式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