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處之泰然的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孔子在他的學生中最喜歡顏回,他十分尊敬孔子。孔子指出缺點馬上就改正,孔子問他為什么不去謀個一官半職。顏回說只要學到老師的道德學問何必去做官。孔子贊嘆顏回吃的是一竹筐飯,喝的是一瓢水,處之泰然,自得其樂。
【出處】爰初發(fā)跡,遘此顛沛,神情玄定,處之彌泰。 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
【解釋】處:處理,對待;泰然:安然,不以為意的樣子。若無其事的樣子。形容自理事情沉著鎮(zhèn)定。也指對待問題毫不在意。
【用法】作謂語、賓語;用于處事
【近義詞】泰然自若、從容不迫、無動于衷
【反義詞】驚惶失措、驚慌失措、六神無主
【成語故事】洛陽附近龍門石窟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在長約一公里山崖上,共雕刻佛像近十萬尊,藝術水平最高的是奉先寺,寺內供奉的`是盧舍那佛,高17米。杜甫作《游龍門奉先寺》描寫僧侶的晨鐘暮鼓生活:“天闕象緯逼,云臥衣裳冷。欲覺聞晨鐘,令人發(fā)深省!
【典故】朝鐘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長掛情。 唐·李咸用《山中》詩
【釋義】暮:傍晚。佛教規(guī)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鐘。比喻可以使人警覺醒悟的話。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比喻令人警悟的話
【近義詞】暮鼓晨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