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調查報告的寫作流程及范文
認真撰寫調查報告,準確分析調查結果,明確給出調查結論,是報告撰寫者的責任。以下是CN人才小編為您收集整理提供到的調查報告的內容,歡迎閱讀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調查報告的寫作流程
一、概念與特點
調查報告是對某項工作、某個事件、某個問題,經(jīng)過深入細致的調查后,將調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統(tǒng)整理,分析研究,以書面形式向組織和領導匯報調查情況的一種文書。
調查報告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寫實性。調查報告是在占有大量現(xiàn)實和歷史資料的基礎上,用敘述性的語言實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觀事物。充分了解實情和全面掌握真實可靠的素材是寫好調查報告的基礎。
(二)針對性。調查報告一般有比較明確的意向,相關的調查取證都是針對和圍繞某一綜合性或是專題性問題展開的。所以,調查報告反映的問題集中而有深度。
(三)邏輯性。調查報告離不開確鑿的事實,但又不是材料的機械堆砌,而是對核實無誤的數(shù)據(jù)和事實進行嚴密的邏輯論證,探明事物發(fā)展變化的原因,預測事物發(fā)展變化的趨勢,提示本質性和規(guī)律性的東西,得出科學的結論。
二、分類
調查報告的.種類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情況調查報告。是比較系統(tǒng)地反映本地區(qū)、本單位基本情況的一種調查報告。這種調查報告平方根是為了弄清情況,供決策者使用。
(二)典型經(jīng)驗調查報告。是通過分析典型事例,總結工作中出現(xiàn)的新經(jīng)驗,從而指導和推動某方面工作的一種調查報告。
(三)問題調查報告。是針對某一方面的問題,進行專項調查,澄清事實真相,判明問題的原因和性質,確定造成的危害,并提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和建議,為問題的最后處理提供依據(jù),也為其他有關方面提供參考和借鑒的一種調查報告。
三、寫法
調查報告一般由標題和正文兩部分組成。
(一)標題。標題可以有兩種寫法。一種是規(guī)范化的標題格式,即“發(fā)文主題”加“文種”,基本格式為“××關于××××的調查報告”、“關于××××的調查報告”、“××××調查”等。另一種是自由式標題,包括陳述式、提問式和正副題結合使用三種。陳述式如《東北師范大學碩士畢業(yè)生就業(yè)情況調查》,提問式如《為什么大學畢業(yè)生擇業(yè)傾向沿海和京津地區(qū)》,正副標題結合式,正題陳述調查報告的主要結論或提出中心問題,副題標明調查的對象、范圍、問題,這實際上類似于“發(fā)文主題”加“文種”的規(guī)范格式,如《高校發(fā)展重在學科建設――××××大學學科建設實踐思考》等。作為公文,最好用規(guī)范化的標題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題結合式標題。本文由第 一·范 文 網(wǎng)WWW.DiyiFanwen.Com整理,版權歸原作者、原出處所有.../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體、結尾三部分。
1.前言。有幾種寫法:第一種是寫明調查的起因或目的、時間和地點、對象或范圍、經(jīng)過與方法,以及人員組成等調查本身的情況,從中引出中心問題或基本結論來;第二種是寫明調查對象的歷史背景、大致發(fā)展經(jīng)過、現(xiàn)實狀況、主要成績、突出問題等基本情況,進而提出中心問題或主要觀點來;第三種是開門見山,直接概括出調查的結果,如肯定做法、指出問題、提示影響、說明中心內容等。前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要精練概括,直切主題。
2.主體。這是調查報告最主要的部分,這部分詳述調查研究的基本情況、做法、經(jīng)驗,以及分析調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種具體認識、觀點和基本結論。
3.結尾。結尾的寫法也比較多,可以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對策或下一步改進工作的建議;或總結全文的主要觀點,進一步深化主題;或提出問題,引發(fā)人們的進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發(fā)出鼓舞。
調查報告的范文
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汽車消費市場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世界著名汽車廠商接踵而至,汽車價格逼近消費者的心理底線,汽車已經(jīng)被許多人許多家庭列入了采購單。未來5年之內,究竟哪些人將會成為汽車廠商們爭奪的潛在消費者?
一、“新青年”最想買車
誰最想買車?調查顯示,30歲以下的男性是汽車消費最主要的潛在消費者。
調查顯示,潛在消費者的性別構成以男性為主,占91.9%,女性占8.1%。這個結果并不出人意料。對已經(jīng)手握方向盤的私家車車主性別調查同樣顯示,男性駕駛者以88.5%的比例占據(jù)了絕對優(yōu)勢,女性駕駛者僅占11.5%的比例。兩相比照一看,可見“汽車之于男人,如同衣服之于女人”。
計劃在5年內購車的潛在消費者主要集中在30歲以下年齡段,這一年齡段占6
2.9%;其次才是30-39歲,占27.6%;40-49歲占8.6%;50-59歲占0.9%。隨著年齡增長,購車潛在消費者比例不斷下降,和現(xiàn)有私家車主集在30-49歲年齡段相比,潛在消費者年齡段下降到30歲以下,購車一族年輕化趨勢十分明顯。
30歲以下的“新青年”大多成長在市場經(jīng)濟背景中,對于現(xiàn)代文明和物質享受的熟悉和熱愛超過上一輩,他們消費觀念和前輩們截然不同,敢于花錢、樂于花錢是他們的標簽。越來越低的購車門檻,更是給了他們足夠的購車理由。
這些“新青年”沒有太多的家庭負擔,正處于購買力和消費需求同樣旺盛的時候,他們購買汽車的意愿最強烈。對于他們而言,汽車的作用不僅只是商務應酬、上下班這么簡單的用途,汽車更是休閑娛樂的重要道具,象征著更高的生活品質。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的改變催促著他們盡早享受汽車生活。他們即將成為汽車消費的主力軍。
二、高學歷者最踴躍
對潛在消費者的調查顯示,潛在消費者以受過高等教育者居多,其中大專學歷者最多,占36.7%;其次是大學本科,占34.4%;研究生以上占6.3%?傮w來看,共有77.4%的潛在消費者是大專以上學歷,中專、技校、高中及以下學歷的潛在消費者只占22.6%。
高學歷者對于汽車的認知度較高,接受新事物的興趣和能力都很高。他們和時代進步的步調基本一致,在中國進入汽車消費時期的同時,他們也通過各種渠道了解汽車,了解汽車文化,并且開始接受這種新的生活方式。
他們講究生活質量,因為受過良好教育,他們也對自己的前途充滿信心,敢于通過貸款的方式購買大宗的消費品。對于汽車經(jīng)銷商來說,真正具備購買能力、對汽車認知度較高的具有較高學歷的年輕人,將會是他們下一階段的目標人群。
針對有車一族調查顯示,私家車主的學歷是中專/高中及以下學歷的占到35%,潛在消費者和有車族相比,中專、高中以下學歷的人群的比例下降了12.4個百分點。這預示著,購車人群的受教育水平將會越來越高,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對于購車的愿望更加強烈。
隨著社會發(fā)展,接受教育水平越高的青年人,進入社會的起點也相對更高,在這樣的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中,有車一族相對較多,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他們的消費選擇;此外,高起點、高收入也讓他們更早積累一定的`經(jīng)濟實力,盡早實現(xiàn)購車愿望。
三、欲購車者收入豐
買車對于大部分人來說,絕對還是家庭的“大宗消費品”,“新青年”成為汽車消費主力,自然也不會把經(jīng)濟實力這個現(xiàn)實因素拋到腦后。調查顯示,潛在消費者個人月收入平均水平較高,為3500元左右。
接受調查的訪問對象中,潛在消費者個人月收入水平分布不太集中,月收入從1500元-10000萬元的都有,但是平均水平較高,達到了3456元。
數(shù)據(jù)顯示,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占13.6%;1500-1999元占1
8.6%;2000-2999元占22.6%;3000-3999元占19.0%;4000-4999元占12.2%;5000-8000元占6.3%;8000-9999元占2.7%;1萬元以上占5.0%。
這些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在5年內買車并不只是美好的愿望,他們收入水平不低,從他們的年齡來看,隨著事業(yè)發(fā)展,大多數(shù)人收入會持續(xù)增長;诖,他們的購車計劃是在對自己的收入有著合理估算之后,得出的可行方案。
和有車一族月收入主要在5000元以上的水平相比,潛在消費者3456元的平均月收入似乎有些偏低,但是,隨著汽車價格的下調,以及更多經(jīng)濟型汽車的問世,足以消解這一收入上的差距,讓他們順利地成為有車一族。
四、普通職員接棒汽車消費
此次調查顯示,潛在消費者在單位是中層管理人士和一般職員所占比例最高,分別達到21.4%、20.1%;其余依次為專業(yè)技術人士占14.5%,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yè)主占11.4%,自由職業(yè)者占10.9%,機關干部公務員/事業(yè)單位職工占8.2%,普通白領人士5.9%,企業(yè)高層管理人士占5.5%,其他占2.3%。
針對有車族職業(yè)層次的調查顯示,私家車車主屬中高層管理人員和私營企業(yè)主的占50%的比例,一般職員只占到6.0%。
通過對已有車人群和潛在消費者的職業(yè)層次兩組數(shù)據(jù)相對比,不難發(fā)現(xiàn),私車消費人群的職業(yè)層次正在從現(xiàn)在的中高層管理人員和私營企業(yè)主轉移到中層管理人員和一般職員,一般職員中擁有私車數(shù)量比例也可能會由現(xiàn)在的6.0%增長到將來的20.1%。
潛在消費者的職業(yè)層次變化傳遞的信息是,汽車消費國民時代正在來到,買車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汽車正在從少數(shù)人擁有的奢侈品成為更多普通家庭的一般交通工具。
調查還顯示,潛在消費者所屬行業(yè)較為分散,生產、銷售、服務三位一體單位所占比例相對較高,占37.7%;其余依次為:科學文化教育服務部門(衛(wèi)生、科研、教育、體育、文化、媒體、福利)占15.5%,流通部門(餐飲、批發(fā)零售、倉儲運輸、交通、郵電通信)占12.3%,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包括金融、保險、旅游、房地產業(yè)等)占1
1.8%,為社會公共服務的部門(黨政機產、社會團體、軍隊警察等)占8.6%,生產制造業(yè)(包括加工業(yè))占6.8%,從事采掘、電力、煤及水的生產供應及建筑行業(yè)的占5.5%,其他占1.8%。
不同行業(yè)的人,都有計劃有能力在近5年內購車,說明是否有能力消費汽車與職業(yè)并沒有必然聯(lián)系,行業(yè)差異帶來的薪資、收入的差異對于是否能夠買車并沒有決定性的影響。這也預示汽車的普及時代將不會太遠,因為汽車消費門檻不斷降低,更多人將可以擁有自己的私家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