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通用15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總結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1
對這篇文章,對于我來講非常有趣。的確,初讀此文,最大的感受就是這個“趣”。
漸漸地,我感受到了文章的氣息,“魯迅式”的寫作手法的確巧妙,我竟有兩種不同的感受!
第一種是:魯迅認為在“百草園”和在“三味書屋”一樣快樂,玩耍有玩耍的樂趣,學習更有學習的樂趣。使人全文感受到了魯迅對童年時光的留戀與愛戀。
但是,當時的教育是封建的,所以,第二種就是:魯迅用在“百草園”的無憂無慮、自由自在,來反襯“三味書屋”的封建,從而批判封建的教育。
對于我個人來講,我更相信第二種,魯迅,這位民主戰(zhàn)士不就是用筆當武器,一直為改善人民的生活和精神,日復一日、鍥而不舍的奮斗嗎?就手法而言,這種反襯、暗諷的手法更符合魯迅。
但是,我更愿意相信第一種,我希望無論何時、無論何地,所有的孩子們都能享受到科學的教育,都能感受到童年的快樂。
這是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也是我認為最值得人們回味的。當然,魯迅先生描寫“百草園”的方法卻讓我獲益頗多。例如:魯迅對百草園的描寫不僅細致入微,但卻不顯得“散”,因為他是按層次描寫,使人理所應當?shù)倪M入情境。另外,他用了多種感官,有看到的、聽到的還有問到的。正是這樣,人們不僅感受到了百草園的生機,更贊嘆魯迅先生的高明。
通過讀魯迅的文章,不僅有文學上的收獲,更是一種心靈的洗禮,洗掉現(xiàn)代的虛偽,重新聽聽最真誠、最感人的東西;重新感受人類的智慧。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2
提起魯迅,人們常常會想起他嚴肅莊重的面孔。讀了《朝花夕拾》后,令我感觸頗深。特別是其中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一篇,它向我展開了魯迅的童年之窗,將我?guī)нM了魯迅的童年,讓我看到了魯迅先生也有頑皮的一面。
魯迅的童年,是沉浸在燦爛的陽光中的。無味的冬天也藏有童趣,在小小的不玩耍中,充滿了幻想,嚴肅的學習中也不乏快樂。
百草園是“快樂”的。“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追趕著云雀,直到它們飛上云霄;拿著樹枝像趕著馬車一般將蜈蚣趕來趕去!边@些都讓魯迅先生百玩不厭。
三味書屋是“枯燥”的。每天只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這就是魯迅先生的生活。但是,在學習之余,魯迅先生還能折梅花、尋蟬蛻、喂螞蟻……讓枯燥的學習生活中,又充滿了生趣。
看了魯迅的童年,不禁讓我想到我的童年。我們的童年可以說是幸福的。看,我們有有趣的玩具、美麗的洋娃娃……我們當然是幸福的。但我們似乎少了大自然的熏陶。我們一直在接愛父母的關愛,生活在溫室中,父母把我們保護的無微不至,然而,正是由于這樣,我們缺乏了對大自然的了解,缺少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
看著魯迅先生的快樂童年,羨慕之情由然而生,多希望自己也能有這樣的童年!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3
最近,我讀了一篇魯迅先生寫的文章,名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這篇文章是一篇描寫作者自己童年生活的散文,主要描寫了兩個地方發(fā)生的事情:百草園“我”的樂園;三味書屋“我”的學堂。
作者家的后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百草園!捌渲杏幸恍┮安荨弊屛矣X得它十分普通,而就是這樣的一個園,在那時,卻是作者的樂園。接著,作者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有”的句子,寫出了菜畦、石井欄、皂莢樹、桑椹這些景物給人的安寧,鳴蟬、黃蜂、叫天子給人的動感,動靜結合,再加上有本身就有無限趣味的泥墻根作“底板”,作“背景”,想必是令所有知道的人都會向往。
這樣的一個園,若許多小伙伴兒一起玩耍、追打、嬉戲、捉迷藏,一定是十分有趣的,但若是自己一個人,也并不會覺得寂寞。因為百草園的樂子能找出許多呢!像何首烏、覆盆子,都能帶給“我”無限樂趣,就連冬天都有游戲:捕鳥兒在竹篩將鳥兒罩住后的那份喜悅,想必是令作者著迷的。
“我不知道也許是也許是也許是”的句型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我”要去三味書屋念書了,不能常到百草園了。這句話寫出了少年魯迅對百草園的惋惜之情。
雖說這學堂很嚴厲,但先生還是十分慈祥的:“有一條戒尺,但不常用,有懲跪的規(guī)矩,但也不常用!薄拔覀兩衔缱x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甭犉饋碛行o聊,但并非如此。師生一起念書,孩子們就在一起偷偷做戲、描繡像。作者把一幅活靈活現(xiàn)的生活場景的圖畫展現(xiàn)在了我們眼前,真讓我們體會到了他對童年的向往。
這篇文章的文筆十分優(yōu)美,描寫的都是真實的事情,給人以親切感。而我也在文章的有些地方看見了我的影子。尤其是百草園,我的總體印象就是一個“樂”字:動物、植物、泥墻根、捕鳥兒、描繡像,無數(shù)沒有“樂”字。
這可真是一篇好文章。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4
魯迅先生,一位奮斗在文化戰(zhàn)線上的民族英雄,這樣一位偉人寫出的文章,當然也是思維縝密,十分謹慎的。文章中總是十分巧妙地運用那些看起來毫無殺傷力實則充滿火藥味的語句來諷刺那些所謂的“正人君子”,我也總是理解不了某些語句的深層含義。
在這篇文章中,我看出了魯迅先生對自由與美的大自然的熱愛與喜愛,卻也看出了魯迅先生對三味書屋里枯燥死板且又嚴厲的學習生活十分厭惡。我想,這樣封建的教育扼殺了多少兒童天真、善良、活潑的天性啊。
不過,也許只是飽含著對當時封建教育的厭惡吧,我相信魯迅先生對自己的老師壽懷鑒先生還是有著極大的敬慕的吧。他是那樣和藹博學,總會在讀書時十分投入,甚至到了忘我的地步,雖然對學生很嚴格,卻不會嚴厲地打罵,頂多是瞪幾眼,這在當時的社會下,是多么難得!12歲到17歲,相當于一個人的中學至高中階段,魯迅先生全在老師的教導下學習著,這也為他后來那些犀利卻有內涵的文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想,壽懷鑒老先生也是魯迅先生一生當中十分重要的幾位人物之一吧。
“美女蛇”這一則小故事,應該是魯迅先生對黑暗的抨擊,寄托著他希望光明與善良有朝一日能夠戰(zhàn)勝黑暗的美好愿望。這則故事與百草園的聯(lián)系,也讓我對百草園里那片長草叢多了一種神秘與不安的感覺。
魯迅先生的偉大與他所付出的貢獻是中國乃至世界都家喻戶曉的,讓我們把這份無私奉獻的優(yōu)秀品質,這份敢于斗爭的民族精神永久的傳承下去!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5
看了魯迅爺爺寫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文章,我也很想去看看魯迅爺爺小時候的樂園——百草園和他上課的學校——三味書屋。一個星期天的早晨,我和爸爸一起去魯迅故里游玩,親身經(jīng)歷了一次“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春寒料峭,天下著綿綿的細雨,我和爸爸打著傘,首先來到了百草園。一進門,最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大片綠綠的菜畦,還有一堵長滿野草的矮墻。我走到一口井邊,咦,這就是光滑的石井欄嗎?我用手摸了摸,嗬,還真有點光滑呢!園中點綴著幾棵高高的大樹,由于樹上還沒長出葉子,我就辨別不出它們是什么樹,只有皂莢樹上還掛滿了一顆顆的果實,我還能認出來。爸爸幫我找到了那棵古老的桑樹,可惜沒有紫紅的桑椹。魯迅爺爺筆下的:“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边@樣一個他兒時的樂園,可現(xiàn)在在我的眼中顯得有些貧乏無味,令人失望。
從百草園出來,我們來到了三味書屋,這是一座既古老又破舊的房子,白色的墻,烏黑的門,石板鋪成的地。我們又找到了魯迅讀書的“教室”,“教室”中間的上方掛著一塊“三味書屋”的木牌子,牌子的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只梅花鹿伏在一棵松樹下!敖淌摇崩镏挥邪藗座位,魯迅的座位在左邊的一個角落里,桌子的右下角還刻著一個“早”字呢!見證了魯迅堅持早起不遲到的決心。
魯迅兒時的樂園只不過是個普通的菜園,他讀書的“學!敝皇且蛔婆f、簡陋的房子。然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卻走出了一個偉大的文學家。我們現(xiàn)在有現(xiàn)代化的公園和學校,有一流的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設施,那么,從這里又會走出怎樣的偉人呢……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6
百草園是紹興魯迅故居后面的園子,三味書屋是魯迅曾經(jīng)讀書的地方,題目“《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說明了魯迅在這兩個地方的生活。這篇文章選自魯迅的《朝花夕拾》中的12篇中的一篇。
三味書屋的“三味”指的是“布衣暖,菜根香,讀書滋味長”。百草園是魯迅童年時的樂園。他喜愛蟋蟀和諧而美妙的叫聲,喜愛大自然和充滿好奇并積極探索大自然的心理,百草園在魯迅筆下變得神秘了。
從描寫覆盆子的形、色、味三個方面來寫,透露出魯迅對它的喜愛。而“美女蛇”的故事更給百草園增添了一絲神秘色彩,豐富了魯迅兒時樂園的情趣!皰摺薄爸А薄叭觥薄跋怠钡纫贿B串詞,準確生動地寫出了捕鳥的過程,表現(xiàn)了兒童的活潑以及捕鳥時的興奮與驚喜。
兩個“Ade”和兩個“我的”真切地表現(xiàn)了魯迅對百草園戀戀不舍的稚態(tài)和依依惜別的深情。.“給我讀的書漸漸增多”寫出了魯迅因為勤奮好學而博得了先生的好感!芭馈薄罢邸薄皩ぁ薄白健薄拔埂边@一系列動詞具體寫出了園子里的樂趣,反襯了三味書屋讀書生活的單調和枯燥。用戒尺打、罰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學生的常用方式。有規(guī)則而不常用,說明先生對這種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態(tài)度,也反映了他對待學生的開明思想。他對學生嚴而不厲,甚至是嚴而可親。大家放開喉嚨讀的內容沒有加標點符號,說明他們并不理解所讀的內容,只好亂讀一氣,表現(xiàn)了封建教育內容的陳腐。從“微笑”“仰”“搖”“拗”
可看出先生讀書時自我陶醉的態(tài)度,既表現(xiàn)了他的迂腐可笑,又表現(xiàn)了可愛可敬。先生讀書入神時,學生“做戲”“畫畫從側面說明兒童對封的封建教學的內容不感興趣。
文章的結尾不僅從時間上照應了開頭,而且表現(xiàn)了三味書屋教育的失敗,與開頭寫的百草園“是我的樂園暗中”暗中呼應,含蓄地稱贊了兒童的天性,諷刺了封建教育制度,突出文章中心。
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懂得了許多。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7
我讀了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后,十分羨慕魯迅先生在百草園度過的完美時光。文中充分描述了百草園給魯迅先生的童年帶來的無限樂趣!氨叹G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光這些景色,就讓魯迅先生百玩不厭。百草園這個樂園仿佛會讓讀者恨不得立刻去那兒飽飽眼福呢!
文中的長媽媽還給魯迅先生講過一個關于美女蛇的故事。故事告訴我們倘有陌生的聲音叫你名字,你萬不可答應他。然而這個故事給魯迅先生有了些“后遺癥”。魯迅先生從此在夏夜乘涼時,總有些擔心,并且極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樣的飛蜈蚣。這合理的寫出了魯迅先生年幼時害怕的心境。
當魯迅先生要到上學的時候,家里人將他送到三味書屋,也就意味著魯迅先生要和他的蟋蟀、覆盆子、木蓮等……要說拜拜了。
進了三味書屋,魯迅先生開始了乏味的學生生涯,“每一天只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這便是魯迅先生的生活。盡管如此,魯迅先生還是經(jīng)常和同窗們出三味書屋后的一個小園玩。雖然能折梅花、尋蟬蛻、喂螞蟻,但人去多了,時間久了,就會被教師叫回來,繼續(xù)讀書,這遠遠不及在百草園的自由、快活。
這篇文章不僅僅用百草園的自由歡樂同三味書屋的無味作比較,表現(xiàn)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向往自由的心境,并且經(jīng)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達了魯迅先生兒童時代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境。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8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文章中寫了他從無憂無慮的百草園到枯燥乏味的三味書屋的事。
百草園是魯迅兒時的樂園,里面的一花、一草、一木,對魯迅來說都有著無窮的樂趣。在里面,可以爬上石井欄,口渴時可以摘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似的覆盆子,含在嘴里是滿滿的甜蜜?梢栽诙熘鸺茏硬而B,可以翻開磚頭找蜈蚣,也可以在里面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那些無憂無慮的生活,沒有憂傷,沒有焦急,沒有痛苦,就像一個夢,兒時的魯迅則是夢中的人。許多年過去了,他仍然沒有忘記這個夢,所以他把這個夢記錄了下來,在閑暇時可以再次瀏覽,重溫那兒時的記憶。
但是好景不長,他被家里人送去了全城最嚴厲的書塾——三味書屋,開始了自己的學業(yè)。每天都要和令人厭煩、繞嘴的古文打交道,而百草園因為沒有人去,也逐漸變得荒蕪了。三味書屋的后面也有一個園,但在里面得到的樂趣是遠遠不如百草園的。三味書屋的生活是無趣的,但魯迅先生卻很懷念那個令人厭煩的地方,他的老師壽鏡吾老先生也成了他一生所懷念的人。
讀著這篇文章,一切感受都令人回味,魯迅先生以孩子的角度來寫,讀起來絲毫不吃力,感到十分親切。文章表現(xiàn)了魯迅先生對封建教育給孩子的摧殘的批判。
我們也有自己的“百草園”,也有自己的“三味書屋”。那些深藏在我們記憶中在“百草園”發(fā)生的事情是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的。我們到了中學,要在“三味書屋”中奮斗,讓我們珍惜這六年的歲月吧。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9
雖然只是一片小小的天地,雖然只有一些野草,但那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卻充滿生機活力,妙趣橫生;拔何首烏,摘覆盆子,都是那么新奇、搞笑。在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中,我們總能發(fā)現(xiàn)完美的事物。
在一陣電閃雷鳴,狂風暴雨后,一棵樹被劈倒在地,小竹林里,竹子東倒西歪。這時,一陣嬉笑聲傳來,我和小伙伴們闖進竹林:那段橫木心早已被蟲蛀空,柔弱的枝干仿佛訴說著“傷痛”的折磨;竹林狼狽不堪,埋怨著那場風雨的蹂躪,我為這弱小的生命感到惋惜。但更多的心思早已放在橫木上,拿一根木棒作平衡木,從頭到尾,從尾到頭走幾遍,驚險刺激卻又樂趣無窮。在那里,雖沒有皂莢樹,何首烏……但竹筍冒尖,蟋蟀歌唱也常使我沉浸其中,這兒成了我的樂園。
走過一道石橋,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一塊扁,扁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這便是三味書屋。
那里有嚴厲的先生和教規(guī),還有好奇的我。
上課時:讀的書漸漸加多,對課也漸漸地加上字去,從三言到五言,最后到七言的學識提升;小園里: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捉蒼蠅喂螞蟻的搞笑;讀書時:念“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的人聲鼎沸。古人云:苦盡甘來。我們又何償不是?
此刻,有和藹的老師,友好的同學,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我們的學習成績也應更好。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在這一年里,我們就應勤奮刻苦,全力以赴。在作業(yè)上,在考試中,我從不放下,也許考試意味著學習成果的好與差,但作業(yè)更意味著學習態(tài)度的好與壞。沒有好的學習態(tài)度,又何來好的學習成績,所以我把作業(yè)當成每一次考試那樣認真、專心。孟子曰:“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亂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笔前。鹤永锞毑怀銮Ю锺R,花盆里育不出萬年松。讓我們學那燈泡的膽大心細,學那溪流的矢志不渝,學那海燕的頑強拼搏。
搞笑,神秘,嚴厲……交織在一齊,另人回味無窮。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10
讀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深深地陶醉其中。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出自我國著名作家周樹人先生筆下。本文主要寫了作者回憶童年的趣事,以及對童年生活的懷念。
閱讀時,我仿佛置身于樸素的百草園內,與作者一起折臘梅,捕鳥……緊跟著作者的腳步,小心翼翼地溜進三味書屋。一進書屋,我仿佛聽見了書屋中傳出來的朗朗讀書聲,不時還傳出教書先生講課的聲音,這正是魯迅先生的先生。這位先生嚴厲中帶著隨和,魯迅先生十分尊重先生。嚴厲的先生和認真讀書的學生們,構成了一幅和諧的景象。三味書屋與百草園中,處處洋溢著書聲與嬉笑聲。
百草園,一個奇趣無窮的兒童樂園;三味書屋,一個枯燥無趣的私塾。這兩個截然不同地方,卻緊密相鄰,給魯迅先生的童年帶來了無窮無盡的樂趣,并為魯迅先生成為未來的大文豪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讀了這篇文章,我深深體會到魯迅先生所流露出的懷念、依戀的真摯情感。讀者仿佛身臨其境,讓我們把三味書屋里的一草一木,看在眼里、刻在心里一般。他把我們帶回到了他的童年,循著他的腳步慢慢再走了一遍。
細細品味魯迅先生描寫三味書屋的片段,讓我不禁想起了我們的校園。早上的校園,到處充滿著同學們的朗朗讀書聲以及老師們的耐心講解聲。瞧!我們四班的同學們正在全神貫注地聽我們的老師講課呢。
捕鳥、斗蛐蛐……這些都是魯迅童年的趣事。少年魯迅雖然享受了快樂的童年,但他在學習上也一點不馬虎,相反還特別努力。魯迅在三味書屋讀書,幾乎從來沒有遲到早退過。就有一次,他父親病重,魯迅被叫去藥店買藥,等買藥回家再趕去三味書屋時,先生已經(jīng)開始講課。那一次先生責備了魯迅,并告訴他要做一個守時的人。自那一次之后,魯迅就在自己的課桌上刻了一個早字,以此勉勵自己做一個勤奮好學的學生!我想我們也應該向魯迅先生學習,做一個遵守紀律,刻苦學習的學生。
魯迅先生的事跡激勵著我們,我不禁再次拿起魯迅的名篇賞析,打開書,走進魯迅先生,走進百草園,走進三味書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11
魯迅的.著述浩如煙海,我最喜歡的一篇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它描述了魯迅先生兒時在百草園的樂趣,以及在三味書屋讀書時的乏味生活,《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600字。
在文中,作者充分描繪出百草園充滿著無限的樂趣,那兒有“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這里無疑是一個兒童的樂園,無一不充滿生機,無一不充滿快樂,難怪魯迅先生喜歡百草園了。
當魯迅先生到了要上學的年齡時,家里將他送進了三味書屋。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老師家的書房。進了三味書屋,魯迅先生開始了乏味的學習生涯,“每天只讀書,正午識字,晚上對課”,這便是魯迅先生的生活內容。魯迅先生和同窗們經(jīng)常到屋后的園里去玩,但人去多了,時間久了,就會被老師叫回來,繼續(xù)讀書,遠遠不及在百草園里自由、快活。
通過將百草園與三味書屋比較,讓我感覺到童年是那么美好,令人留戀。
魯迅先生上的是私塾,一天下來幾乎沒有時間玩耍,這束縛了學生愛玩的天性。而我們現(xiàn)在上的學校,每節(jié)課下課都會有時間玩,也還算得上自由。跟三味書屋比起來,我們像在天堂。魯迅先生在這篇文章里,揭示了兒童廣泛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銳矛盾,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成長的合理要求。
我覺得,在讓兒童接受教育的同時,也應該讓他們玩好。
魯迅的名字家喻戶曉,讀到他的文章卻是在課本里,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魯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加上他是“家喻戶曉”的世界上都有名氣的大作家,更是不敢輕易讀他的書,怕讀不懂,自己太俗了。但自從讀了魯迅的《閏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文章,一下子,似乎把我和偶像的距離拉近了。樸實的文筆,細膩的情感,使我感到像在與一位和藹慈祥、平易近人的爺爺親切地交談。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12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個簡單的名稱,連地點都說得清清楚楚。那么,看著還有意思嗎?我?guī)е@些疑問走進文章。
我有一個當老師的媽媽,很小的時候便從她的備課書上見到了魯迅先生的照片:少年的魯迅先生,身上透著一絲傲氣;中年的魯迅先生,目光中帶著一絲深遠;晚年的魯迅先生,整個的帶著期望,遠望中國的前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中,隱隱看到,魯迅先生幼年時代的影子:無憂無慮的“百草園”生活,輕松而自在,草邊的蟋蟀,橄欖葉的夏蟲,山海經(jīng)的故事,童年思想中的故事,以及傳奇的幻想。不是刻薄生硬的批評,而是簡潔優(yōu)美的筆調,逼真,形象,栩栩如生。
在文中以后的日子里,魯迅先生把童真與自由帶到了三味書屋,朗朗的讀書聲,教書先生的搖頭晃腦的自得其樂的誦讀聲,魯迅先生攜著這一切的一切,從幼年走到了少年,到中年到老年……文中的主人公形象,如此清晰,是帶著無所顧忌的童真的孩子,文中也處處夾雜著童真的語言。
這篇選自《朝花夕拾》的文章,打開扉頁,一股鄉(xiāng)村泥土的清香氣息便撲面而來,文中并沒有過多的繁瑣字眼,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魯迅先生向大家展示出自己的“樂園”。段落中,字里行間都透漏出對兒時童真的不舍。
最后,希望大家抽空拜讀一下魯迅先生的這篇大作,真的很精彩!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13
品讀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回味著從文章中散發(fā)出來的天真爛漫的氣息,享受著字里行間透露出來的那份活潑可愛的青春年華,我的眼前不禁浮現(xiàn)出一幅幅引人入勝,有趣的畫面。
“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讀著這些充滿趣味的文字,我的心仿佛已飛到了百草園里,與那些昆蟲們來個親密接觸。讀著文章中的文字,我仿佛看到了年少的魯迅與昆蟲為伴,采著野花野果,舒適地躺在草地上,享受著和煦的陽光。冬天里,他在雪地里自由地玩耍著,支好竹篩,悠閑地捉捕鳥兒,但是總因為性急,捕不到許多鳥兒。他還喜歡聽長媽媽講故事,看《山海經(jīng)》,因此而害怕赤練蛇,不敢到長的草里去,害怕遇到美女蛇。
在百草園里,一切都是那么地自由,一切最美好的感情在這里散發(fā)出閃亮的光輝。
不知為什么,文章中的一切都讓我回味無窮,看了還想看,也許就是因為文章充滿了兒童的天真和可愛,讀來特別親切罷了。
曾幾何時,童年已不再屬于我,是那么地遙遠。也許是因為我已跨入青少年的行列,跨入了忙忙碌碌的學習和復雜紛擾的生活之中。但是我想,不管怎樣,不管在什么時候,保持一顆童心,人是永遠不會老的。甜美的童年之夢也仍然是我最珍貴的寶物,它珍藏在我的心中永不褪色。
童年已漸漸離去,留下來的只是些美好的幼稚的記憶。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體會魯迅先生的童年之夢,我神往不已。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14
“三味書屋后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壇支折蠟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里便大叫起來:
“人都到那里去了?!”……”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著不時從字里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我的眼角出現(xiàn)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我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著發(fā)自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間,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鉆進了白草園。他與昆蟲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于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老先生嚴厲的教誨,但仍敵不過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入神時,卻沒發(fā)現(xiàn)他的學生正在干著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玩,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一起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許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真不懂自己怎么會那么喜愛《朝花夕拾》中的這一篇,想必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充滿激情。
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瑣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向往自由。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15
每個人都有一條屬于自我的人生道路,它時而寬時而窄,可我們都必須踏上這條路。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初讀時,只是覺得這篇文章的寫作方法運用得出神入化,并沒有聯(lián)想到人生哲理?稍俅渭毤毱肺稌r,腦海里便浮現(xiàn)出許多想法。
這篇文章主要是寫作者小時候在百草園里的歡樂生活,以及之后到三味書屋讀書,生活變得如何枯燥無味。其實人生也是如此,幼年時期的我們是多么無憂無慮,沒有拘束,不用想著自我該如何謀生,能夠盡情地玩耍,能夠不帶任何目的地歡樂。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身上會背負起長輩或家人的期望,我們必須要學會離開父母獨立生活,我們也會慢慢感受到生活給我們的壓力。這不就是魯迅先生所寫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給人的啟示嗎?
此刻很多孩子拒絕長大,上了中學還期望一向沉溺在父母的關愛中,期望維持著童年的純真和任性,愿望和想法固然好,現(xiàn)實卻不允許這樣。沒有人能一向待在“百草園”里,我們總有一天要從“百草園”走到“三味書屋”,雖然“三味書屋”的生活很枯燥,也無趣,但那又是我們人生必須經(jīng)過的一個階段,在經(jīng)歷了成長歷程之后,在你能夠獨立生活時,回頭再看“百草園”,不也是很完美的么?
我們應當從“百草園”中走出來,大跨步地邁向“三味書屋”,經(jīng)過“三味書屋”的洗禮,讓自我成長為有知識、有思想、有職責的人。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通用15篇)】相關文章: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自述)01-10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3篇04-11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11篇)03-04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11篇03-04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書筆記(15篇)02-08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書筆記15篇12-15
從“家訓”到“管理”09-06
從創(chuàng)業(yè)到創(chuàng)收還有多遠05-23
求職從被拒到月薪700012-18
求職從被拒到月薪7000元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