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傳》傳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赡苣悻F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林徽因傳》傳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林徽因傳》傳讀后感1
人生在世,人事之外,每個人內心深處總會迷戀一些物件或情事,也許是一個人、一本書、一杯茶、一首曲、一簾夢……
時光微涼,那一場遠去的往事被春水浸泡,秋風吹拂,早已洗去鉛華,清絕明凈。以為歷經人生匆匆聚散,嘗過塵世種種煙火,便就應承擔歲月帶給我們的滄桑?伤扑髂攴置靼踩粺o恙,山石草木依舊毫發(fā)無傷。
林徽因,生于一百一十年前杭州城蓮花盛放的夏季,一個溫柔聰慧的女子。她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祖父考中進士,歷官浙江金華、孝豐等地;其祖母典雅高貴,是一位端莊賢淑的美麗女子;其父林長民畢業(yè)于日本早稻田大學,擅詩文、工書法。林徽因身上沿襲了他們儒雅優(yōu)秀的血統,所以一生擁有斐然才情與絕代容貌。也許這一切只是偶然不是必然,但她注定會成為那個風云時代的傾城才女。一座原本就韻味天然的城,被秋月春風的情懷滋養(yǎng),又被詩酒年華的故事填滿。這座詩意含蓄的城,因為她的到來從此更加風姿萬種。
一個女子,究竟要以何種姿態(tài)行走于世間,才能夠做到不被人忘記一個男子愛一個女子,愛的是她青春的朝氣,是她美麗的容顏,是她獨有的聰慧。多少人會愛上歲月留在她臉上的印記愛上她那顆被生活宰割得累累傷痕的心林徽因似乎做到了,徐志摩為她徜徉在康橋,深情地等待一場舊夢能夠歸來;梁思成與她攜手走過千山萬水,為完成使命而相約白頭;金岳霖為她終身不娶,癡心不改地守候一世。我不得不承認,林徽因是一個能夠令春風失色,令百花換顏的女子,仿佛只有她能夠在滔滔不盡的塵世里淡定自若,能夠令徐志摩為她寫下最美麗的詩篇,令梁思成和金岳霖兩位才華橫溢的男子相安無事地甘于為她守護一生。都說人如其人、其性、其心,讀她的文字,永遠都沒有疼痛之感,永遠都是那般清新完美。一首《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好似她如蓮的一生,純凈、柔美、優(yōu)雅。
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笑響點亮了四面風;
輕靈在春的光艷中交舞著變。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煙,
黃昏吹著風的軟。
星子在無意中閃,
細雨點灑在花前……
世間許多女子都有過這份安靜素然的優(yōu)雅,也曾令人心動,讓人有一種不敢輕觸的完美。只是不知從何時開始,她們慢慢地學會了揮霍光陰,浸泡在紅塵的染缸里,誰還能做到純粹如一都說只有百味皆嘗,方不負這僅有的一次人生。我們就應把所有繁復的過程,都當做是簡單回歸,把一切凡塵的榮辱,當作是云煙過眼。
她,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女詩人,是一名馳名中外的女建筑學家,也是清華大學建筑系的一級教授……雖身患肺部重疾,卻仍以弱小身軀帶病設計國徽,并最終以布局嚴謹,構圖莊重而中選。1951年,她為了挽救瀕于停業(yè)的景泰藍傳統工藝,抱病與志同道合者深入工廠做調查研究,并設計了一批具有民族風格的新穎圖案,為“亞洲及太平洋區(qū)域和平會議”、“蘇聯文化代表團”奉獻上景泰藍禮品,深受與會人員歡迎。次年,她和丈夫梁思成等人為我國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工作勞心勞力,嘔心瀝血。經與助手一齊認真推敲,反復研究,最終完成了須彌座的圖案設計……以上種種成就,無不讓我們眾平凡女子心生嫉妒,望塵莫及!
又是一年春草綠,院內蒼柳添新枝。世事紛繁,人生無常,人與人有緣相聚卻又匆匆離散。最后明白,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那些邀約好同行的人,一齊相伴雨季,走過年華,但有一天終究會在某個渡口別過。紅塵陌上,獨自行走,綠蘿拂過衣襟,青云打濕諾言。山和水能夠兩兩相忘,日與月能夠毫無瓜葛。那時候,只一個人的浮世清歡,一個人的細水長流。如果能夠,請讓我預支一段如蓮的時光,哪怕將來某一天要加倍償還。
這個雨季在何時停歇,我無從知曉。這個故事在哪里結束,我亦無法預知。但我明白,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林徽因傳》傳讀后感2
貌若天仙的才女林徽因與詩人徐志摩,哲學家金岳霖,建筑學家梁思成三人之間的情感故事,早已傳為千古佳話。但當我讀了作家林杉先生寫的《林徽因傳》后,上述的那些印記都已顯得微不足道,即而代之的林徽因則是一位氣質超俗,風姿迷人,思維敏捷,洞察銳利,治學嚴謹,艱苦探索,傲骨博學的大家的鮮活風范。
作家林杉先生以清麗如詩的文字,運用巧妙的散文手法,詳細的記錄詩人,建筑學家,一代才女林徽因浪漫而坎坷心靈歷程。開篇從風姿綽約的少女——林徽因與風流倜儻的詩人——徐志摩相識康橋寫起,止于著名哲學家金岳霖和另一個哲人聯手共同為其題寫的挽聯:“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間。”同時,也從側面勾勒出一幅巨大的近代史上、享負盛名的文化、藝術界的精英們一路艱辛、治學的坎坷動人的畫面。
首先是從林徽因的情感世界談起吧:我認為理智與明智的林徽因與充滿幻想、浪漫的徐志摩,注定是摯友、詩友的關系;而她與梁思成則必是志同道合的一對。從書中的記述,我非常的欣賞梁思成的幽默。比如,林徽因與梁思成在圖書館內約會讀書,徐志摩有時會湊趣過來聊天,而梁思成便在門上貼張紙條,大書Lovers Want to be left alone.(情人不愿干擾)又比如,梁思成在學生時代,做個仿制古董銅鏡,讓研究東方美術史的老師鑒定,最后被騙的外國籍老師不得笑說:“Hey!mischievous imp1(淘氣包)而金岳霖對待林徽因的情感更接近柏拉圖的那句名言:“理性是靈魂的最高貴的因素!
然后,在談談林徽因的才學。林徽因是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主要設計者,這是大家比較熟悉的;而她還是挽救頻臨滅絕景泰藍的第一人;她是詩人,她的詩就像徐志摩評價的:“徽因的詩,佳句天成,妙手得之,是自然與心靈的契合,又能讓人讀出人生的況味!彼男≌f,比如《窘》、《九十九度》等以辛辣的手法尖銳的揭露、抨擊黑暗的舊社會;她寫的話劇《梅真同她們》深刻地反映了,那個時代年輕人由于所處的地位、追求的思想迥異而導致的悲劇。讀了她的這些文學作品,會令人無限回味深省的。此外,她還是第一個畢業(yè)于美國大學的美學專業(yè)的中國人。
其次,就是她那嚴謹、執(zhí)著的治學態(tài)度。林徽因患有肺結核病,可她卻以頑強的意志,堅強的毅力,帶病治學、考察、調研。由其是在艱苦的抗戰(zhàn)八年間,雖然深受疾病的纏繞,但仍能與梁思成(疾病纏身)共同的棲息在惡劣的環(huán)境里,記錄、編寫一部部建筑專業(yè)的論著。當他們的美國好友,邀請他們離開這苦難的環(huán)境時,他們卻婉言拒絕,仍留守國土繼續(xù)治學的精神,真是令當今知識分子借鑒與學習的榜樣!
最后,再談談林徽因在建筑方面成就給我留下的深刻回味。從他們夫婦早年游歷歐洲,再到回國后考察大半個中國古建筑止,那種鍥而不舍、竭盡余力保護古物的精神,實在令后人敬佩感動!同時,我也能全方位、透徹的了解到建筑對東西方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繪畫、雕刻等帶來的深遠意義。從而也感知了異域的文化及鄉(xiāng)土風情,給東西方建筑代來深刻影響。就像書中介紹的英國的圣保羅大家教堂,海德公園的水晶宮,愛因斯坦天文臺,到法國的盧浮宮,楓丹白露,古羅馬角斗場等等歐洲典型的建筑,你會不自主的陶醉于建筑藝術的魅力中!你又能從側面了解道,人物與建筑相互之間的歷史關系,從而懂得建筑是藝術的靈魂,是人類心靈的契約。同時又通過建筑知道了如:拿破侖,拉斐爾,門德爾松,大衛(wèi)、米開朗琪羅、達.芬奇等世界名人軼事,簡直又像閱讀世界人物史。
《林徽因傳》這部傳記小說是集欣賞價值、珍藏價值、參考價值為一體的.書籍;當你掀開它品讀時,你會如癡如醉隨著文字海洋,遨游在世界的文化藝術殿堂里;同時也能身臨其境的感受到:古今中外,東西方學者那艱辛、嚴謹、執(zhí)著、探索的治學態(tài)度與崇高精神,是多么令后人欽佩與學習的.
《林徽因傳》傳讀后感3
生命里有多少的無奈和惋惜,又有多少的愁苦和傷感。華燈初上,時光流轉,他與她的以前留下不可抹滅的痕跡。那些無處安放的以前,破碎的讓人心疼,他推開了所有的人,唯一把她放在心上。他想就應守候,繼續(xù)這么守候著。
有人曾說“如果一百個人來問我完美女子的標準,那么我一百次都會回答說是林徽因,”是的,她已經是個傳奇,是只能仰望的女子。她早已隔著如許煙波歲月,隔著那些男子的深情,美成書頁中的一個剪影。所有人都明白她和徐志摩的故事。他為她寫下那樣的美的詩,但是最后她還是沒有選取他。但是,比起徐志摩那樣激烈的愛,金岳霖的脈脈深情更令人動情。
若不是情到深處難自禁,又怎會百轉柔腸冷如霜。愛有很多種方式和理由,那里無意責怪誰,但是金岳霖的故事聽起來更加撼天泣地。真正的感情不是利己,而就應是利她的,他為了她終生未娶,因在他心中,世界上已無人可代替她。對他來說,春風再美也比不上她的笑。是否女人,永遠不必多問,她最好永遠天真,為他所愛的人。
把人生看做是自己獨一無二的創(chuàng)作,便不會頻頻回首,你會不會忽然地出現,在舊時光的風景里,成為珍藏一生的美麗。也許會看到別的風景,但是回頭看,仍然覺得還是她最好。即使多年后,當他已是八十歲高齡,年少時的旖旎歲月已經過去近半個世紀?僧斢腥四脕硪粡埶麖奈匆娺^的林徽因的照片來請他辨別拍照的時間地點的時候,他仍還會凝視良久嘴角漸漸往下彎,像是要哭的樣貌,喉頭微微動著,像有千言萬語哽在那里。最后還是一言未發(fā),緊緊捏著照片,生怕影中人飛走似的。對他來說,花開了,他就畫花;ㄖx了,他就畫自己。你來了,他當然畫你。你走了,他就畫一畫回憶。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四月的早天,八月的憂愁。她在他心中,始終是最美的人間四月天。仿佛一本書,慢慢翻到最后一頁。
若無緣,六道之間三千大千世界,百萬菩提眾生,為何與我笑顏獨展,唯獨于汝相見?若有緣,待到燈花百結之后,三尺之雪,一夜發(fā)白,至此無語,卻只有灰燼,沒有復燃。他從來沒對她說過要愛她一輩子,也沒說過要等她。他只是沉默地,無言地用自己的行動證明著這一切。愛她卻不舍得讓她痛苦選取,因此只得這樣沉默。因為,能夠說出來,大約都不是真的。
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睡不穩(wěn)紗窗風雨黃昏后,忘不了新愁與舊愁。他會想起你年少時候的容顏,在他心中,你永遠都是十七歲的那個穿白衣裳的小仙子,他會想到嘴邊不自覺地輕輕地微笑起來,嘆息地說,她啊……之后便是沉默,沉默之下,原本是有千言萬語的,但是已經不必說了,那樣的林徽因,在那樣的他的心中,便是獨一無二的萬古人間四月天了。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金岳霖為林徽因終身未娶,長期比鄰而居,而他去世后,也和林徽因葬在同一處公墓,像生前一樣做近鄰。
"最后明白,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那些邀約好同行的人,一齊相伴雨季,走過年華,但有一天終究會在某個渡口離散。紅塵陌上,獨自行走,綠蘿拂過衣襟,青云打濕諾言。山和水能夠兩兩相忘,日與月能夠毫無瓜葛。那時候,只一個人的浮世清歡,一個人的細水長流。"林徽因這樣寫道他如此深刻地愛著她,終身不娶似乎有了更確切的理由:縱使有再出色的女子,與她相比,也黯然失色,新娘若不是她,娶妻何用?金岳霖去世后,骨灰也安放于八寶山革命公墓,與林徽因墓僅僅一箭之遙。最后明白,世間有這樣一種情感,叫做至死不渝。
一生走過許多地方,一輩子只陪在一個人身邊。你在的時候,你是一切。你不在的時候,一切是你。終究一別千年。我努力地去想,想你的模樣。一向到許多許多年后的這天,許多許多年后的我,才明白許多許多年前的你,為什么有那么許多許多的沉默、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期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原諒匆匆的時光,記住生命,記住愛,記住溫暖。
《林徽因傳》傳讀后感4
她叫林徽因,是許多人夢中的白蓮,徐志摩為她徜徉在康橋,深情的等待一場舊夢可以歸來;梁思成與她攜手走過千山萬水,為完成使命而相約白頭;金岳霖為她終身不娶,癡心不改地守候一世。世人因為愛情的纏綿悱惻而記住了這個浪漫迤邐的女子,卻也因這無端的浪漫遐想而忽略了她治學嚴謹,艱苦探索,傲骨博學的大家風范。再一次重溫她的一生,似乎她教會我更多的是女人的一生應這樣走過。
童年的林徽因是我羨慕的,隨父母遷居至一座老宅,在這個詩意含蓄的古城中,小徽因第一次在姑母的引導下接觸到文學的奇妙,從此以后便一發(fā)不可收拾,古典文學的詩情畫意、錦詞麗句加深了她的文學修養(yǎng),為她將來成為一代才女種下美好的前因,后來隨父遷移北京、上海、天津以及霧都倫敦的人土風俗,異國風情增加了她的人生閱歷,再次譜寫的詩詞歌賦除了辭藻的淡雅嫻靜更多了些人情冷暖,就像徐志摩評價的:“徽因的詩,佳句天成,妙手得之,是自然與心靈的契合,又能讓人讀出人生的況味!
回首自己兒時,不禁憾然一驚,似乎躲在家中一隅偶得嫻靜是我少有的與心對話的時光,總是安慰自己,哪個少年不莽撞,為賦新詞強說愁才顯得假惺惺,卻忘卻了心靈感受的溫床是生活,即使漫無目的游逛你也能感受到路邊青草的芬芳。
所以,生活的豐富不豐富不在于生活經歷的多少,而在于你的觀察力和感受力是否敏銳,在于能否多方面體味所見、所聽、所遇的種種不同情景,能否體會到人在生活中互相的關系和牽連,生活的必然與偶然之中所起的戲劇性的變化。當然,更得有自己對生活的看法及思想,信仰及哲學。所以勿要感嘆自己的胸中無詞,心中無語,以心聆聽,用手觸摸生活,生活才會回贈你真正的意義。
花季的林徽因是我欣賞的,在那個對愛情充滿各種幻想的季節(jié),能夠如此堅定自己的愛情信仰,維護愛情尊嚴。初始,我以為這是需要一個很成熟的愛情觀才能駕馭花季年齡的沖動,但后來我明白是因為她在任何時候都深知自己所要是怎樣的生活,每當走至人生岔路口,她可以很清楚分辨出自己要走的路,或轉彎,或前行,都那樣從容不迫。一直告訴自己,一定要做個內心堅定的女子,不為任何,只為對得起陪自己流逝的時光,回首過往能做到滿心的坦然。爸爸曾經對我和姐姐說過,有你們是我的幸福,如果能夠看到你們能尊重周圍的人和事,且依然從容堅定便是我莫大的幸福。小時候不理解,漸漸長大卻了解了那是一個做父親的殷切希望,希望我們能被這個社會接納,卻也不迷失了自己。
現在,這份堅定我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隨遇而安——也許生活中的你會遇到種種的不安,但卻可以駕馭自己的情感,把握自己的心情,你可以貪戀岸上的煙火璀璨,卻不會讓自己逆水行舟,倘若不慎弱水,也會用最美的姿態(tài)自我救贖。
婚后的林徽因是我敬佩的,二十四歲的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溫哥華姐姐家結婚;榍埃核汲蓡栠^林徽因:“有一句話,我只問一次,以后都不會問,為什么是我?”林徽因答:“答案很長,我得用一生去回答,準備好聽我了嗎?”這是一個多么有韻味又特別的女人。婚后他們按照梁啟超的安排,赴歐洲參觀古建筑,我一直以為這才是適合林徽因的人生道路,她將滿身的書卷清香融合在建筑事業(yè)中,讓我們領略到建筑對東西方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繪畫、雕刻等帶來的深遠意義。那些年,林徽因一直肺部不好,但他卻從未因此而耽擱她熱愛的事業(yè),修養(yǎng)期間還和梁思成去考察大量的古建筑,并多次發(fā)表《建筑雜錄》等具有歷史價值的文獻資料。
林徽因事業(yè)的最成功點莫過于參與設計國徽與挽救景泰藍傳統工藝,如果不是領略她一路走來的艱辛與付出的努力,我真的不會相信一個寫下人間四月天的柔弱女子會擁有這等至高無上的榮耀,這個好強的女子,為了心愛的事業(yè)可以廢寢忘食,極度消耗體力,以她的性格,即便預支將來的年光,亦在所不惜。
《林徽因傳》傳讀后感5
生命里有多少的無奈和惋惜,又有多少的愁苦和傷感。華燈初上,時光流轉,他與她的曾經留下不可抹滅的痕跡。那些無處安放的曾經,破碎的讓人心疼,他推開了所有的人,唯一把她放在心上。他想應該守候,繼續(xù)這么守候著。
有人曾說“如果一百個人來問我完美女子的標準,那么我一百次都會回答說是林徽因,”是的,她已經是個傳奇,是只能仰望的女子。她早已隔著如許煙波歲月,隔著那些男子的深情,美成書頁中的一個剪影。所有人都知道她和徐志摩的故事。他為她寫下那樣的美的詩,可是最后她還是沒有選擇他?墒,比起徐志摩那樣激烈的愛,金岳霖的脈脈深情更令人動情。
若不是情到深處難自禁,又怎會百轉柔腸冷如霜。愛有很多種方式和理由,這里無意責怪誰,可是金岳霖的故事聽起來更加撼天泣地。真正的愛情不是利己,而應該是利她的,他為了她終生未娶,因在他心中,世界上已無人可取代她。對他來說,春風再美也比不上她的笑。是否女人,永遠不必多問,她最好永遠天真,為他所愛的人。
把人生看做是自己獨一無二的創(chuàng)作,便不會頻頻回首,你會不會忽然地出現,在舊時光的風景里,成為珍藏一生的美麗。也許會看到別的風景,可是回頭看,仍然覺得還是她最好。即使多年后,當他已是八十歲高齡,年少時的旖旎歲月已經過去近半個世紀。可當有人拿來一張他從未見過的林徽因的照片來請他辨別拍照的時間地點的時候,他仍還會凝視良久嘴角漸漸往下彎,像是要哭的樣子,喉頭微微動著,像有千言萬語哽在那里。最后還是一言未發(fā),緊緊捏著照片,生怕影中人飛走似的。對他來說,花開了,他就畫花;ㄖx了,他就畫自己。你來了,他當然畫你。你走了,他就畫一畫回憶。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四月的早天,八月的憂愁。她在他心中,始終是最美的人間四月天。仿佛一本書,慢慢翻到最后一頁。
若無緣,六道之間三千大千世界,百萬菩提眾生,為何與我笑顏獨展,唯獨于汝相見?若有緣,待到燈花百結之后,三尺之雪,一夜發(fā)白,至此無語,卻只有灰燼,沒有復燃。他從來沒對她說過要愛她一輩子,也沒說過要等她。他只是沉默地,無言地用自己的行動證明著這一切。愛她卻不舍得讓她痛苦選擇,因此只得這樣沉默。因為,能夠說出來,大約都不是真的。
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睡不穩(wěn)紗窗風雨黃昏后,忘不了新愁與舊愁。他會想起你年少時候的容顏,在他心中,你永遠都是十七歲的那個穿白衣裳的小仙子,他會想到嘴邊不自覺地輕輕地微笑起來,嘆息地說,她啊……之后便是沉默,沉默之下,原本是有千言萬語的,可是已經不必說了,那樣的林徽因,在那樣的他的心中,便是獨一無二的萬古人間四月天了。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金岳霖為林徽因終身未娶,長期比鄰而居,而他去世后,也和林徽因葬在同一處公墓,像生前一樣做近鄰。
"終于明白,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那些邀約好同行的人,一起相伴雨季,走過年華,但有一天終究會在某個渡口離散。紅塵陌上,獨自行走,綠蘿拂過衣襟,青云打濕諾言。山和水可以兩兩相忘,日與月可以毫無瓜葛。那時候,只一個人的浮世清歡,一個人的細水長流。"林徽因這樣寫道
他如此深刻地愛著她,終身不娶似乎有了更確切的理由:縱使有再出色的女子,與她相比,也黯然失色,新娘若不是她,娶妻何用?金岳霖去世后,骨灰也安放于八寶山革命公墓,與林徽因墓僅僅一箭之遙。終于明白,世間有這樣一種情感,叫做至死不渝。
一生走過許多地方,一輩子只陪在一個人身邊。你在的時候,你是一切。你不在的時候,一切是你。終究一別千年。我努力地去想,想你的模樣。一直到許多許多年后的今天,許多許多年后的我,才明白許多許多年前的你,為什么有那么許多許多的沉默、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原諒匆匆的時光,記住生命,記住愛,記住溫暖。
【《林徽因傳》傳讀后感】相關文章:
人物傳記推薦《林徽因傳》08-14
讀《林徽因傳》有感(集錦9篇)03-28
讀《林徽因傳》有感(通用9篇)03-28
讀《林徽因傳》有感(匯編9篇)03-28
讀《林徽因傳》有感精選9篇03-28
讀《林徽因傳》有感匯編9篇03-28
讀名人傳·貝多芬傳有感04-02
水滸傳讀后感【推薦】03-30
《名人傳 托爾斯泰傳》讀書筆記01-14
讀名人傳·貝多芬傳有感11篇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