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作文
放下《窗邊的小豆豆》已是凌晨兩點,看看身邊熟睡的兒子,禁不住想,如果他是小豆豆……..如果我是小豆豆……如果我是小豆豆的媽媽……如果我是巴學院的老師……那么多的如果讓我浮想聯(lián)翩,不覺天已擦亮了,內(nèi)心被什么東西激蕩著,作為一個人,作為一個母親,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真的感觸頗深。
角色一:作為人
每個經(jīng)歷過童年的成年人,在成年后的許多行為都有童年記憶的投射,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說得深奧些是心里層面的東西,說得通俗點即所謂:三歲看七歲,七歲看到老。我不是什么心理學工作者,可親身的經(jīng)歷,讓我對此深信不疑。小豆豆的經(jīng)歷應該說是個特例,羨慕她,相信所有的人都會羨慕她。每個人從內(nèi)心,從生命的本性來說都是向往自由的,任何一個孩子在無知時,在還保持著生命的本真的時候,他都是自由的,對自由的熱愛時不時會在人的舉動,言語,表情中顯現(xiàn)。童言無忌,所有的忌諱都是后天在環(huán)境中滲透到我們的血液之中,讓我們似乎忘記了,啊,自己也曾有過如此自由的時刻,無論這個時刻是長是短,它就湮沒在我們的記憶之中,而小豆豆的言行為我們尋找到了找回它的路。親切,因為我們都曾經(jīng)經(jīng)歷;微笑,因為我們也曾經(jīng)懵懂;悲傷,因為我們也受過傷害。感同身受,似乎只能用這個詞來形容內(nèi)心的感受了。我們被限制了,我們被同化了,未被同化的,被放棄,被遺忘,又有多少“巴學院”能讓小樹自由生長,而不是被種在被水泥地框好的坑里呢?我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相信已故的小林校長如果了解中國的這句話,他也會會心一笑的,在他的眼中孩子都是善的,都是好的。“真是一個好孩子!”每個孩子最愛聽到的話語,真誠的贊揚,沉甸甸的信任是每個學園里的孩子最珍視的。這份真誠和信任不也是人與人之間最應珍視,也最希望得到的嗎?這本孩子的故事讓我自省,也讓我內(nèi)心泛起溫暖。
角色二:作為母親
獨生子女制度,造成了孩子成了家中的唯一,且不論其中的優(yōu)與弊,單從我個人而言,孩子的降生,讓我感受這個生命對于我而言的非凡含義。幾乎每個母親都愛孩子,無論是怎樣的愛出發(fā)點都是無私的。小豆豆的媽媽讓我欽佩,但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好的,對自己的孩子不放棄這在古今中外有許多類似的事例。在這本書中,讓我從母親的角度看到的不是豆豆的母親怎么做,而是豆豆的母親是幸運的,就如小豆豆一樣。作為母親當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被世俗公認是成功的,希望把自己能給的最好的給孩子,當孩子被他人責難時,母親痛心,當孩子獲得贊揚時,母親高興。這種感情是簡單的也是樸素的。就象前文所言,如果能讓自己的孩子在一個不受壓制的環(huán)境,度過自己的童年,有一群善良的,真正愛孩子的老師教孩子,最主要的是讓孩子無論是家中還是學校中都讓他的性格,人格有著正常的發(fā)展,這似乎比在小學階段就學完初中的知識來的重要的多。如果有“巴學園”幼兒園、小學、初中我一定會開心的,放心的.讓孩子去,每天和孩子一起分享他在一個健康的,開心的學校里所經(jīng)歷的種種,愉快的經(jīng)歷又一個童年,很樸素的一個思想:有個快樂的孩子,有個快樂的母親。
角色三:老師
播種一種行為就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就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就收獲一種命運。
——泰戈爾
作為播種者——教師,看完《窗邊的小豆豆》我感到汗顏、無奈、憧憬……說實話很難用確切的語言來形容此時的感受。
作為教師的我努力地完成著教學任務,也認真地履行著作為教師的職責。同樣是教一年級,在讀書中第一章的時候,我在那個女教師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孩子出現(xiàn)問題,與家長交流是必然的,可與家長交談時陳述著孩子行為的種種,雖然自己覺得很負責,很客觀,但每次談話時內(nèi)心深處總有一種無力感和挫敗感,在書中我找到了答案:我會聽孩子連續(xù)說四個小時的話嗎?不會。我會讓孩子在我身上爬上爬下嗎?不會。我會每時每刻考慮到特殊孩子的心里感受嗎?我沒有做到。我會……太多自省的答案讓我明白做教師的我離小林校長的距離有多遠,“愛生”愛得遠遠不夠,“知生”知得遠遠不足。
愛是一種由內(nèi)而發(fā)的一種情感,是關注所在,是興趣所在,是快樂所在。與書中的小林校長相比,我只是把教師當作一份工作,而沒有當成一份事業(yè)。為工作我們會努力去把他做好做完美,然而孩子不是模具,不是整齊劃一的,當與大多數(shù)人有不同時,當自定目標有差距時,挫敗沮喪接踵而至,要么硬來,要么規(guī)避,要么聽之任之直至爆發(fā)。雖然知道兒童的認知習慣,也有一定的教育理論和方法,但耐心呢?聽說一種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27次重復,這種重復是枯燥的,是看似無望的,想想,也許自己總是在黎明最黑暗的時候放棄了,為事業(yè)我們會忍受挫折,愛與堅持是我在小林校長身上所看到,他把教育作為自己的事業(yè),所有挫折,但他堅持著,因為他在其中感受著快樂,這給我啟發(fā)很大。
知是一種了解,我沒有花過四個小時去聽一個孩子說話,我主導著我和孩子們的談話,我知道他們嗎?我了解他們嗎?看完書后我細細地想了想,無論是作為家長還是老師,我都犯了個極大的錯誤,我沒有尊重孩子作為人的權利,每個人都在尋求他人的認同,尤其孩子,認同感支配著他們的行為,感受了他人的認同,會有一種被了解,被尊重的感覺,從而在行為上會不自覺的參與,重復。“播種一種行為就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就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就收獲一種命運。”作為教師的我沒有做到,我汗顏。
今天的自省,是為了明天的修正,“你真是個好孩子”從心底讓做教師的我對我所有的孩子說出這句話,一如“巴學園”的小林先生。
http://m.dgxbdz.com/【小學生《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作文】相關文章:
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12-31
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12-28
《窗邊的小豆豆》的讀后感精選04-03
★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01-09
《窗邊的小豆豆》的讀后感04-18
《窗邊的小豆豆》 讀后感05-22
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01-29
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精選01-25
《窗邊小豆豆》讀后感05-17
窗邊小豆豆讀后感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