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習慣》有感(集合15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習慣》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習慣》有感1
前段時間在網(wǎng)絡上看到了一本名為《習慣的力量》的好書,這是一本關于如何培養(yǎng)習慣的書籍。書中列舉了一些習慣性的動作、行為以及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指出了種種壞習慣猶如蛀蟲般腐蝕著我們的生活,并且提出了如何克服這些壞習慣的方法,它全面分析了“習慣”在每個人生活和事業(yè)中表現(xiàn)出來的強大力量,并告訴我們如何利用這種力量,充分發(fā)揮出每個人的潛能。同時從各種各樣的例子中,總結并歸納出了若干現(xiàn)實生活以及工作中對我們有益的習慣。讀完該書,收獲頗多,感受到這種“習慣力量”的強大,讓我在生活、工作中改掉原本的壞習慣,循序漸進的培養(yǎng)對自己有益的好習慣。
其中書中第二章剖析了怎樣養(yǎng)成良好的工作習慣,指導在工作中尋找樂趣,用心就能無差錯,指出工作中無小事,于細微處見精神,正確地做事與做正確的事。和第三章養(yǎng)成搭上學習的高速列車,在學習中成長,在學習中完善,工作中出現(xiàn)問題自己主動承認錯誤,要有魄力有魅力,把壓力轉化為成功的動力,及時從失敗中吸取教訓,踏平崎嶇成大道,從而懂得工作和生活的和諧平衡。在工作中,很多時候也常常是習慣造就工作效率。如有的人在做事的時候,總喜歡拖拖拉拉,把工作放到最后來趕著做。到有時候事情多了,常會忙地不可開交,甚至完成不了任務。而有的人習慣就很好,一步一個腳印地踏踏實實地做事,常常把工作做到前面去,而不是拖到最后才來做。所以對于這一類人,我們也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們做事總是有條不紊。有的人做事很粗心,而有的人很仔細;有的人做事很有毅力,而有的卻常言放棄,對于林林總總的比較,不難看出,習慣的力量對我們的影響是如此之大。
過去,對于自己的行為沒什么在意。對于成敗,常常歸結于自己運氣不佳,而從來不去考慮為什么會失敗。事后想想,和自己的行為習慣有很大的關系。人本來就是一種習慣性的動物,無論我們是否愿意,習慣總是無孔不入,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少有人能夠意識到習慣的影響力如此之大,所以以后我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加強改善自己的習慣。作為一名政府服務熱線工作人員,更是要做好表率的作用,要不斷地鞭策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工作習慣和行為習慣?朔涣剂晳T,付之于實際行動,這樣才能在今后回顧自己生活和工作往事時有喜悅有感嘆。
讀《習慣》有感2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睘榱烁玫淖龊冒嘀魅喂ぷ,我挑選了一本好書:《名師培養(yǎng)學生好習慣的有效途徑》。
這本書向我們介紹了如何培養(yǎng)學生三十八個良好的習慣,并結合具體事例,向我們展現(xiàn)了諸如魏書生這樣的名師的教育藝術和獨特的教育風采。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常會聯(lián)想到自己,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與名師相比,我還稚嫩的猶如教育戰(zhàn)線的一名新兵。尤其是讀到如何培養(yǎng)學生好習慣的途徑——通過互動培養(yǎng)學生善于傾聽的習慣時,周潔老師的做法令我感觸頗深,F(xiàn)在把我的點滴收獲和大家一起共享。
首先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師用重復和評價發(fā)言同學的發(fā)言來引起大家聽的習慣;其次是學生之間的互動。用做“小老師”的尷尬來體會應當聽別人發(fā)言,從而自我約束,然后再用小老師約束其他同學;在合作中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習慣,在班級里成立很多自由小組,讓他們一同研究和討論,有人認真講,有人認真聽,分工明確。匯報時大家上臺一起發(fā)言,不能重復。堅持運用這些方法,在周老師的課堂上,傾聽已成為學生們的習慣。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培養(yǎng)傾聽的學習習慣,我們教師除了把學生置于一個個互動的環(huán)節(jié)之中,還要有意識地去培養(yǎng)、提醒、督促學生樹立自覺意識。在教學中我們也要做到以下幾點:
1、榜樣示范。在學生發(fā)言時,我們教師也不要隨意打斷孩子的發(fā)言,在平時的交流中,我們要學會耐心傾聽孩子的言語,即使我們已知道下句話他會說什么。
2、細化要求,怎樣才算認真聽?要一樣一樣地說給孩子們聽,讓他們心中明確。
3、留心訓練。課堂中,精心設計一些問題,引導學生認真傾聽。
4、表揚激勵。對那些認真傾聽的孩子要及時表揚,可以發(fā)一些激勵卡、小獎狀等。我也一直在用這些方法,對于低年級的孩子,還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曾有這么一句名言:“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笨梢,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
作為班主任我會一如既往的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為每個孩子打好堅實的基礎。
讀《習慣》有感3
最近看了孫云曉著的《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給我印象最深刻,讀完整本書不由得感到教育的重要性。
書中那流淌的思想,那細致入微的點點滴滴的教育經(jīng)驗和養(yǎng)成教育的妙招,著實讓人感到身為教師肩頭那份沉甸甸的責任,任重而道遠,并讓我深深地體會到習慣的養(yǎng)成必須大處著眼,小處入手的道理!
葉圣陶先生說: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這句話說明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的重要性,也指出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是我們每個老師義不容辭的職責。
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各種各樣的習慣,如果單從表面來看,它是一件小事,不引人注意,但是很多人就失敗在不良習慣上。
由此看來,習慣決定著命運。
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不但可以提升我們的教育教學質量,更重要的是它影響著學生今后的發(fā)展,關系著他們一生。
在我教學生活當中,我已經(jīng)深深地體會到習慣對于學生學習與生活的重要性。
教室的衛(wèi)生每天都有值日的學生負責清潔打掃,但是地面上總還是存在紙屑;上課時反復強調的問題,到作業(yè)中還會有學生出現(xiàn)錯誤;經(jīng)常教育學生上課應專心聽講,可是在課上還總是有學生要思想開小差;每次作業(yè)批改講評后要求學生訂正,可是還是有小部分學生不訂正……學生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是因為他們還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初中階段是人的成長的關鍵階段,也是人的基礎素質形成的關鍵期。
心理學研究表明:習慣在小學低年級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給予特別的教育,形成的習慣很難有多大的改進,所以盡早使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很重要的。
學生在初中階段,習慣既容易建立,也易于鞏固,不良的習慣若被及時發(fā)現(xiàn)也易于糾正,等到不良習慣越積越多并穩(wěn)固定形時,既影響良好習慣的建立,又不易糾正。
所以作為一個初中老師,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更是顯得猶為重要。
這本書從多方面對養(yǎng)成教育進行了具體的闡述,書中有養(yǎng)成教育的基本理論、內容、途徑及方法,其主要的內容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的六大步驟:
第一、認識習慣的重要性;
第二、與孩子一起討論制定適當?shù)男袨橐?guī)范;
第三、進行形象感人的榜樣教育;
第四、持之以恒地練習;
第五、及時而科學的評估引導;
第六、創(chuàng)造好環(huán)境,培養(yǎng)好風氣。
在孩子面前,德高為范,學高為師。
教師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如果課堂上,要求學生坐姿正確,首先老師就是孩子們學習的榜樣,所以我們的一言一行來不得半點馬虎。
因為老師的品格對學生構成一種巨大的影響力,這力量絕非教科書、格言和道德說教所能代替。
它不是貼在墻上的豪言壯語,也不是寫在紙上的名言警句,更不是掛在嘴上的信條,而是教育者用生命對學生的教育。
讀《習慣》有感4
感恩的習慣是什么?《感恩的習慣》一文帶領我們去尋找答案:侄子向“我”感恩;“我”向“我”的父母感恩;“我”的女兒向老師感恩,可見,任何時候受到幫助,都不能忘了說“謝謝”,讓我受益匪淺。
“烏鴉反哺”這個故事是最好的典例,烏鴉媽媽以前會早早的捉蟲子喂給小烏鴉吃,很快,小烏鴉長大了,烏鴉媽媽卻飛不動了,雙目也失明了,小烏鴉并沒有忘記媽媽的恩情,從外面捉來蟲子,嘴對嘴地喂給媽媽吃。瞧,連動物都懂得感恩自己的母親,我們人類更應該學會感恩,讓感恩成為一種習慣。俗話說得好: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我們要感恩父母。從我們呱呱落地到學會走路到學到知識,給予我們無私的愛,還給予我們鮮活的生命,我們怎能不常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感恩我們的父母呢?“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我們要感恩老師,感恩老師教給我們無窮的知識和做人的品德;我們要感恩同學,感恩他們陪伴我們度過美好的時光;我們要感恩絆過我們的絆腳石,感恩它讓我們不會再被它絆倒……
我們甚至還要感恩天,感恩地,感恩所有幫助過我們的人!我們要常常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感恩大自然!
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的未來,但我們仍不能忘記感恩,因為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有義務必須幫助你,,讓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讓感恩成為一種美好的品德,美好的習慣!
讀《習慣》有感5
《讓好習慣主宰人生》里面寫著一個故事:一個窮人,他在路上撿到一本書,書里夾著一張羊皮紙,上面寫著點鐵成金石的秘訣,他知道了點鐵成金石在黑海邊,由于他習慣了撿起石頭就扔掉的習慣,命運讓他找到了點鐵成金石,可他卻習慣性的扔進了大海。在現(xiàn)實生活中何常不是這樣呢?一個老師,他的手下有一個好學生,每次檢查作業(yè)都看都不看一眼,因為他知道那個學生一定做好了的,并且做對了的。可有一天,好學生并沒有做作業(yè),老師依舊和以前一樣,不看就通過了。那個學生想:反正我不做作業(yè),老師也不會怪我,我的作業(yè)他看都不看。從此以后,這個學生天天欠作業(yè)。長大后一無所成,他開始怨恨老師,這個老師的不好的習慣,竟導致一個人的今后的輝煌如此的暗淡。所以你要注意你的行為,也就是你的習慣!
其后的一個故事里,講述了一群年輕人去北京的一家外貿企業(yè)面試,本來十拿九穩(wěn),可是因為他們的隨便翻別人的.東西,被淘汰了。這告訴我們,即使你是全世界最聰明的人,你沒有一個尊敬別人的好習慣,也沒有人喜歡和你在一起。就算你是時間上最傻的人,你十分尊敬人,大家也會慢慢的喜歡上你的。如果你學業(yè)有成,自以為了不起,對別人大吼大叫,大家只會覺得你很雄,誰也不愿意和你相處,一開始在你背后指指點點,然后就開始當面指責你,再后來就討厭你,一直到不想和你說話,甚至不想看見你。所以說,好習慣的重要性也是很強的。
第三個故事:一個朋友的女兒在打電話時十分有禮貌,一開始就說:“您好,請問您找誰,這里是×××家。”故事中雖然沒有提起朋友的女兒打錯電話的時候應該怎樣說,我想,她應該會說:“對不起,我本來是打×××的電話的,因為我的疏忽,帶給了您的不便,請原諒!痹谏钪校行┖⒆釉诎胍挂徊恍⌒拇蝈e了電話,她的反應馬上是掛了電話。在生活中,禮貌也是一種好習慣。
老子說過:“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标愞f過:“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笔前!你連最簡單的事都不會做,怎么會做天下最難的事呢?你連最細小的事都做不到,怎能做到天下大事呢?連一座房子都掃不干凈,怎能掃得了天下!
有時,你覺得自己沒有什么好習慣,比如說,你覺得自己沒有××那么學習認真,那么,你為什么不去自己培養(yǎng)自己呢?就算你的老師、家長沒有培養(yǎng)你的好習慣,你想要好習慣,那就培養(yǎng)吧!也可以讓家長協(xié)助你的。
來吧,朋友們,讓好習慣主宰人生吧!
讀《習慣》有感6
《成大事必備的————九種習慣》這本書可能不是太多人認識,但我就看過這本書了。我看了第八章:《勤奮節(jié)儉的習慣》,這就是我看過最深刻的一章,真是非常非常內人尋味,里面說了很多有趣的小故事,有列舉了很多關于“勤”的格言和故事,都發(fā)人心省,讓人知道“勤”比“懶”相差有多大。書中的小故事都是真人真事,一點也沒有虛假和夸張,讓人真的知道”勤”每個人都做得到,只差你有沒有決心,故事里面提出了中國很多杰出的人才,都在取得輝煌的之前背后付出過多少“勤”;也提出了有些人沒有干活也沒有做生意,只是靠父親剩下的資產(chǎn)去度日,最終坐食山崩,這又說明了懶的收場。這讓我深深的體會到和感受到勤的人與懶的人長大后的成就,也顯現(xiàn)出每一個人應該從小就要養(yǎng)成勤的習慣,只要一個人成長的習慣就可以知道他將來的成就。這一章要說明給我們的問題是要勤奮不懶惰要節(jié)儉,不要浪費,這兩方面都對未成年人很有教育意義,從小養(yǎng)成勤與儉,長大后必有一番成就。
讀了這本書后,我從中感受到“天道酬勤”這個道理,成功只有向勤奮的人招手。一定要養(yǎng)成勤,節(jié)儉這兩個習慣,我將此作為自己座右銘,將對我以后的人生受益匪淺。
讀《習慣》有感7
習慣是一條巨纜——我們每天編織其中一根線,最后,我們無法弄斷它。習慣對一個人的人生影響至關重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對青少年的成長很關鍵。對于我,我想成為一位杰出的、優(yōu)秀的青少年,于是,我翻開了書本。
首先,作者在這本書中,告訴了我們杰出的、成功的以及優(yōu)秀的青少年所具備的七個良好習慣。即:
習慣一:積極處世。
習慣二:先定目標后有行動。
習慣三:重要的事情要先做。
習慣四:有雙贏的想法。
習慣五:先理解別人,再爭取別人理解自己。
習慣六:協(xié)作增效。
習慣七:定期讓自己得到休整和充電。
習慣一、二、三是自我完善,可稱為"個人的成功"。習慣四、五、六涉及感情關系和團隊協(xié)作,可稱為"公眾領域的成功"。最后的習慣七是讓自己得到休整恢復和充電更新的習慣,它支持著其他六個習慣。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最好保持自己的純潔和透明,因為這是觀察世界的窗口。我將以此作為自己行為一生的名言,這是我在面對與處理任何事情的心態(tài)。我將告訴自己:不論今后我會遇到怎樣的礁石險灘,不論今后我看透了怎樣的人心,不論我經(jīng)歷了何種人情冷暖,不論我感受到了這社會如此現(xiàn)實,不論我悟出這個世界有多么冷酷無情,我都永遠保持自己內心的單純與善良,盡量不被生活腐蝕,永遠不忘初心,不會變質。因為我已經(jīng)做好了全副武裝的準備,來迎接生活給我的挑戰(zhàn)。永遠心存美好,永遠善待他人。希望我的心底不論在何時何地都能保持淳明浩瀚,足以盛放煙花旖旎,墜落才杳去無痕,不染塵埃。
除此之外,我認為書中提到的一個問題很切合我某個時候的狀態(tài),書中說道:"你是否也背負著藤壺——過去的錯誤、悔恨和痛苦?也許你也需要讓自己浸透在新鮮的淡水中。擺脫重負、讓自己有第二次機會。"于我而言,這"藤壺"就是我心中的負罪感。父母不辭辛勞地賺血汗錢,為我買了一箱極有閱讀價值的書,當時我向他們承諾道:我一定會讀完那一箱書的!可是到后來,我竟因為沉迷手機,而沒有將時間規(guī)劃好,將那一箱書冷落在一旁。事后的我是非常羞愧與后悔的,覺得自己完全對不住父母的良苦用心。當初的承諾說得動聽,做起來卻如此的蒼白無力。我想,我也應該試著擺脫重負,不能沉溺于自責之中,而是應該采取補救的措施,重新稀釋自己,勉勵自己堅持不懈地讀完那一套書,這才是對父母與浪費了的時間的最大補救,這才是卸下藤壺的最根源的辦法。
在習慣一:積極處世這一章中,我對作者所闡述的主動反應與被動反應頗感興趣,大為贊賞。書中說道:"被動反應的人就像一罐汽水,如果生活把他們搖晃了一下,就會產(chǎn)生壓力,他們就會突然爆發(fā)。主動的人就像水。隨便你怎么搖晃,打開蓋——什么也不會發(fā)生。沒有嘶嘶聲,沒有氣泡,沒有壓力。他們冷靜、鎮(zhèn)定,能控制自己。"這對我的啟發(fā)很大。我勉勵自己:要做一個像水一樣的人,面對驚濤駭浪時依然鎮(zhèn)定自若;而不要做一個充滿二氧化碳氣體的被動的人,容易爆發(fā),沒有自制力。我們雖然無法控制一件事的發(fā)生,但我們可以控制自己對于這件事的反應與態(tài)度。
因此,我現(xiàn)在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情緒,學著冷靜地對待每一個問題。不再為弟弟妹妹犯的小錯誤而發(fā)脾氣,不再因為他們做不出一道題或寫字不漂亮而罵他們愚鈍,因為我明白最重要的是教導他們如何解決問題。所以我會微笑地面對他們,耐心的教導他們,這樣不僅能提高我自身的自制力,也讓我與弟弟妹妹的關系更加和諧,從而收獲了更多的溫暖。
這讓我對自己更加的肯定。我是有力量的。我是自己生活的主人。我能選擇自己的態(tài)度,我對于自己的快樂和不幸負責。我駕馭自己的命運之車,而不只是一名乘客。我自己的命運掌握在我自己的手中,誰也無法改寫,我才是命運的主宰者!
在這本書中,對我啟發(fā)最大的是習慣五——先理解別人,再爭取別人理解自己。在之前,我總是很埋怨父母,埋怨他們天天忙著工作,忽略了對自己的關愛與陪伴。讀了這句話我才明白:我更需要去了解父母的苦衷,他們當然想放下工作用盡一切時間陪我,但他們要賺錢,是為了給我更好的物質生活,是為了我的將來做打算。要陪伴就沒有蛋糕,擁有蛋糕就得失去陪伴。就像魚和熊掌一樣,二者不可得兼。就像有一句話說:"我抱起磚頭就沒法抱你,放下磚頭就沒法養(yǎng)你。"學會理解父母的不容易,降低自己的期望值,提升自己的滿足感,體諒父母,不再埋怨,這就是對他們最大的理解與支持。
《杰出青少年的七個習慣》這本書讓我對生活與態(tài)度有了重新的認識,讓我頗有醍醐灌耳之感。我會慢慢養(yǎng)成這七個習慣,立志做一個21世紀的杰出青少年。
讀《習慣》有感8
在每個人的成長歷程里,一定受到過不少人的幫助。或許,你曾對某些好心人隨口說過一句謝謝,或許,你不曾學會感恩。
《感恩的習慣》講的是作者受到了小侄兒的影響,在生日的時候給母親買了一件羊絨衫,同時,作者的女兒在耳濡目染中亦學會了感恩。一個感恩的習慣,就能改變三個人的一生。
“任何時候受到幫助,都不能忘了說聲謝謝!边@是文章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只有先學會感恩,才可能讓別人再次幫助你,從細微之處學會感恩,在公共汽車上,有人為你讓座;在最困難的時候,有人向你伸出援手;在最失意的時候,有人在你身邊鼓勵你,安慰你……很多時候,只需要一句謝謝,就可以讓幫助你的人感到快樂。
要從細微之處學會感恩其實很容易。曾經(jīng)看過這樣一篇文章,筆者去參觀外國的一間學校,正巧趕上學生們完成每日都必須做的作業(yè)—制作感恩賀卡,每個學生所感恩的都是例如“母親中午做了我最愛吃的菜”“母親今天幫助我們全家洗衣服”“姐姐幫我打掃了房間”這些很習以為常的事,筆者很奇怪就去問那些興高采烈的學生,聽到的卻是一句驚訝的反問“別人幫助我們,難道不應該感恩嗎?”從小學會感恩,學會從細微之處感恩,對那些孩子的成長歷程會有很大的幫助的。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被秀遍g想起小時候排練的那首歌,當站在舞臺上唱完了這首歌的時候,每個人的眼里都盛滿了淚水,不為別的,只是那時候想起了太多太多,對老師、同學以及對身邊所有人的感謝全都融合在了歌聲中。
學會感恩,學會從細微之處感恩,是這篇文章教給我的。
讀《習慣》有感9
炎熱高溫,持續(xù)炎熱高溫,今年的暑假在沒有不得不出門的情況下,我基本上是在空調屋度過的。在收獲了自己孩子的高考與自己學生的中考后,慢慢的靜下心來看看書、細細地進行思考。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本教育的實用性很強的書--林格的《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
我們都知道習慣的重要性,知道很多有關的名言:“如果人們已經(jīng)忘記了他們在學校里所學的一切,剩下的就是教育”。(這里的教育就是習慣);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世界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如果培養(yǎng)了好習慣,他一生都享用不盡那個利息,如果培養(yǎng)了壞習慣,他一輩子都還不清那個債務,所以習慣的意義毋庸置疑,肯定是教育的最終成果。(作者林格)
可見,習慣是一種多么頑強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不論是家長還是我們老師都應該盡最大努力培養(yǎng)孩子的好的習慣。通過再次閱讀這本上下冊的《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讓我深有感觸:認識到我們肩負著培養(yǎng)孩子習慣需要有思考、有行動、有成效!
那么我們老師應該如何訓練、培養(yǎng)習慣就是關鍵了!我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談談自己的心得與感悟。
首先,訓練必須持之以恒。
訓練要持之以恒強調“反復”二字,不反復訓練形不成習慣。養(yǎng)成教育是一個長期工程,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不是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的事,需要長期抓,持之以恒;矯正一個不良習慣更不是三天兩日的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傲晳T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所以我們要從思想上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打持久仗。
比如,每年暑假開始上課都要訓練學生聽課、記筆記、做題的規(guī)范……因為我們學校初一初二的政治課應該是學生調節(jié)“神經(jīng)”、愉悅身心的場所,與考試無關、特別是與中招考試無關。初三學生政治學習的種種習慣最快也要一個月才能初見成效。
二是訓練必須嚴而又嚴。
訓練還要強調嚴格二字。訓練就要有個“狠勁”,不見實效不收兵。練習的過程是個痛苦的過程,就得咬著牙堅持下去。只有經(jīng)過痛苦的磨煉,才能養(yǎng)成好習慣。
比如:學生的作業(yè)如果不符合規(guī)范,必須重寫,不能“心慈手軟”放縱,否則將功虧一簣。
三是訓練必須要求具體。
良好的行為習慣只有通過反復的分解操作練習,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貫的、穩(wěn)定的動力定型。有些操作過程較復雜的行為要求,可采用分解操作示范。如洗衣服這項行為訓練內容,如果我們認為要求高、過程復雜,可以把它分解成五個步驟,一浸、二抹、三搓、四漂洗、五晾曬。這樣就很容易掌握要領,且印象深刻。
在政治做題訓練時,一定要講清不同的題的內在要求,以及規(guī)律性的東西,只有要求到位,才能訓練到位。
讀《習慣》有感10
在讀過《教師的100個好習慣》一書,我了解好教師的習慣,教師如何真正的習慣。 教師的習慣教師個人的教育生活,是教師在教育場景中的固定、的教育。教師如何學生、如何教材、如何展開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如何和同事的關系如何生活狀態(tài),都穩(wěn)定的。當延伸到新的教育情境中,延續(xù)到教育環(huán)節(jié)中,就了習慣。 在的教育生活中,教師自己的習慣,我們可以看出的差別。當學生犯錯誤時,我們習慣于把學生叫到辦公室談話或直接找學生家長;當學生的試卷上出錯時,我們習慣于學生將錯題訂正并再做幾遍;在課堂教學中,老師習慣于不茍言笑,習慣于講講練練,習慣于關注結果而不注重過程;在與學生關系上,老師習慣于批評。老師習慣于欣賞與贊美學生,習慣于尊重與關懷學生,習慣于幫助與鼓勵學生;教師習慣于品味生活,從中、生活的樂趣;教師習慣于反思、審視自己,盡地自己;教師習慣于拓展教材,習慣于學生在知識的基礎上盡地探究、實踐等學習活動;教師習慣于多讀書、勤思考、善積累、重反思。 讀了此書,我決定在以后的教育生活中摒棄不好的習慣,培養(yǎng)好的習慣來自己的成長。
讀《習慣》有感11
葉圣陶先生在《習慣成自然》一文中寫道,“要有觀察的能力,必須真?zhèn)用心去觀察;要有勞動的能力,必須真?zhèn)動手去勞動;要有讀書的能力,必須真?zhèn)把書本打開,認認真真去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須真?zhèn)把公民應做的一切認認真真去做”。是的,作為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我們要求孩子天天做,日日行,不管世事如何變遷,我們虔誠地堅守著自己的崗位,我們堅信“所知”能逐漸化為的習慣,成為相應的能力和素質。真的,在讀葉老的文章時我倍感親切,覺得很有啟示意義。
什么是“習慣成自然”呢?葉圣陶先生在書中舉例說,“走路和說話是我們最需要的兩種基本能力。這兩種能力的形成是因為我們從小就習慣了,'成自然'了;無論哪一種能力,要達到習慣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們有了那種能力。如果不達到習慣成自然的程度,只是免勉強強地做一做,就說明我們還不具有那種能力”。因此,習慣養(yǎng)成得越多,那個人的能力就越強。做人做事,需要種種能力,所以最要緊的是養(yǎng)成種種的習慣"。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習慣,增強能力。葉圣陶認為,我們在學校里受教育,目的在養(yǎng)成習慣,增強能力。我們離開了學校,仍然要從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還是在養(yǎng)成習慣,增強能力。讀了葉圣陶先生的著作之后,反思自己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覺得作為老師,首先要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特點,適時地為孩子立下規(guī)矩。俗話說得好,“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要讓孩子在規(guī)矩的約束下接受良好的教育。
然后我認為,老師要依據(jù)孩子的年齡特點采取相應的方法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習慣。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習慣不能今天想起來就要求孩子怎么做,哪天想不起來就聽之任之,放松了要求。做老師要有堅強的教育意志,自己身體力行,立下規(guī)矩之后就應要求孩子堅守著去做。在嚴格的要求下,經(jīng)過日復一日的訓練,孩子們一定能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比如,有的孩子不認真寫字,那就讓他擦了再寫,一次不行就兩次,直到認真寫了才行,只要堅持這樣的訓練,孩子就自然而然地會認真寫了。
還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特別需要施教者步調統(tǒng)一,要求一致。這一點就要求老師做好家長的溝通工作,使得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更好的結合。因為如果老師在學校里要求孩子們按規(guī)矩去做,而家長則放松了對孩子的約束,那老師們的教育心血就得不到全面的體現(xiàn),有的甚至是白費心血。所以,只有老師、家長共同來要求孩子按規(guī)矩去做,孩子們才會養(yǎng)成好習慣,才會成自然。
孩子如果生活、衛(wèi)生習慣好,就有益于身體健康成長;文明禮貌習慣好,品德就優(yōu)良;學習習慣好,定能取得好的學業(yè)成績?傊,習慣對人的生活、學習以至事業(yè)上的成功都至關重要。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也說:“習慣養(yǎng)得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yǎng)不好,終生受其累。”當然,老師要求孩子有良好的習慣,老師首先要以身示范,因為學生是愛模仿的。
因此,作為老師,高度重視孩子的習慣培養(yǎng)是我們應盡的義務,義不容辭。請記住:“好習慣是孩子一生受用不盡的財富。”
讀《習慣》有感12
剛剛讀完孫云曉的《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受益匪淺,偶然在網(wǎng)絡上看到另一本類似的作品著名教育專家關鴻羽著作的《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
我認認真真的讀了這本書!
“思想可以決定行為,行為可以決定習慣,習慣可以決定性格,性格也就決定了命運。”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在一系列學習和工作實踐過程中,我深切體會到,加強對孩子的“好習慣培養(yǎng)”是一項非常重要和迫切的工作。但在教學實踐中到底該如何“培養(yǎng)”一直是困惑我的一個問題。
閱讀了《兒童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一書,讓我受益匪淺,對教學中碰到的問題有了更為明確的認識,如“孩子需要養(yǎng)成哪些終身受益的好習慣”“怎樣培養(yǎng)”等。其中針對文章第十章《兒童行為習慣的塑造與矯正方法》談點自己的想法。
文章就“兒童行為習慣的塑造和矯正”提出了12種方法。比較文中第一種方法:“讓小閃光點形成大光圈”,我對自身教育方法作了反思!半x開座位后把凳子放到座位底下”,這是我班的一項行為規(guī)定。這簡單的一項行為規(guī)定看看容易,但要使全體學生做到并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卻較為不易。剛開始執(zhí)行時,不少孩子都要在他人的提醒下才想起這項規(guī)定。起初,我就采用了平常的方法:“這次檢查,老師發(fā)現(xiàn),……這些同學的椅子沒有推倒桌底下!边@樣的教育方式讓沒有按規(guī)定做的孩子低下了頭,但其余孩子對卻抱以幸災樂禍的神情。更糟糕的是,一段時間后,我發(fā)現(xiàn)許多孩子對這項規(guī)定并不放在心上,完全由我一個人在反復地強調。后來,我改用另一種方法:“今天老師發(fā)現(xiàn),離開座位后把椅子推到座位底下的小朋友有……讓我們?yōu)樽约河羞@樣的好習慣鼓掌。”由此發(fā)現(xiàn),受表揚的小朋友是滿臉的喜悅和自豪,同時沒點到的孩子依然低下頭。一天天過去,能自覺做好這項行為規(guī)定的孩子越來越多。通過一個學期的堅持,這已經(jīng)能成為他們的一個行為習慣。讀了這篇文章,再反思自身的這個教育片段,使我明白了原本無意的教育方式其實蘊涵著深刻的教育原理。
第二種教育方法在行為習慣培養(yǎng)法中叫“正強化”,正如書中所說的:個體在某一情境下做了某件事,如果獲得滿意的結果或肯定的答復,下次遇到相同情境時做這件事的可能性就會提高。我想,要是早拜讀到這書,我在工作中就會少走些彎路了。間隙強化、區(qū)別強化、正懲罰……這些都是書中提到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方法。仔細品讀揣摩這本書,能使我們在教育的方式方法運用中更具科學和實效性,我會再次認真學習此書。
讀《習慣》有感13
當別人對你做出友善之舉時候,你是否會心存感激?但是,你會讓這種感激變成種習慣嗎?
今天,我讀了篇文章,名字叫《習慣》。主要講述了卡羅爾經(jīng)常給他的鄰居送餡餅,開始,卡羅爾的鄰居對卡羅爾的善舉心存感激,過了幾次后就覺得這些是理所當然的事。最后,他因為卡羅爾工作忙,沒給他送餡餅而大喊大叫。
讀完這篇文章,我想對史密斯夫人說:“你的鄰居并沒有義務給你做餡餅,你卻把它當做理所當然的事,這太不應該了。你應該禮尚往來,也給卡羅爾送些禮物。這樣,你們的鄰里關系才會變得融洽,和睦。
讀完了這篇文章后,看到了史密斯夫人的所作所為,我開始反省自己。我以前也干過這樣的事,爸爸媽媽起早貪黑地上班,辛辛苦苦地為我們掙錢,下班還要 給我做飯,晚上還要給我輔導作業(yè),周末還要送我上特長班。剛開始,我還心存感激,可是到了后來,我把這當成了理所應當?shù)氖虑椤i_始向爸爸媽媽發(fā)脾氣,有時 候媽媽讓我做我不想做的事情時,我就大發(fā)雷霆,現(xiàn)在想想真是太不應該了。我以后要對爸爸媽媽心存感激,長大以后報答爸爸媽媽。
有感激到抱怨,也許這個過程并不漫長,但是,我們還是意識不到當中的變化。以后我要對別人的善舉知恩圖報。做個心存感激,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的人。
讀《習慣》有感14
這本書算是自己成長的啟蒙書。算起來,看過大概3遍了。算上這次,是第4遍。
古人云: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生硬地搬來的一句。
古人還云: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這句倒是深有體悟。?春脮,好書常看,到時就會對這本書形成依賴,沒事翻開看看你就感覺和一位老朋友似的,很開心談不上,但會感覺很舒服,很自在。
但以上都不是我讀這本書的主要原因。最主要的是:這本書是我花60元自己買的。以前25周年版,還是50元,這次出了30周年版漲了近10元。
相信你有過很多次這樣的經(jīng)歷,在網(wǎng)上看別人推薦了一本書,或者朋友推薦了一本書,立刻就買了,然而只是放在房間放著,似乎下單那一剎那,這本書已經(jīng)被你讀完似的。
我是有過很多次這樣的經(jīng)歷。從今天開始,我準備踐行一個價值觀:我要對得起我在學習上的每一筆投資。
所以,讀這本書,有了一個重要的意義:自己花了錢買書,那就要充分發(fā)揮這筆錢的價值,而不是將其浪費掉。以后要養(yǎng)成這個原則:在學習上花錢投資,那就要立即執(zhí)行。
讀書之旅,就此開始!
讀《習慣》有感15
暑假,媽媽給我買了很多書,其中有一本《再見了,壞習慣》讓我讀了一遍又一遍,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人要養(yǎng)成好習慣才能慢慢走向成功。好習慣不是生下來就有的,要在不斷的磨練中取得,書中有一篇《專心的瑪麗》,說是一個叫瑪麗的小姑娘,從小就非常喜歡學習,而且非常專心,不管周圍多么吵鬧,都不能分散她的注意力,爸媽經(jīng)常讓瑪麗的姐姐向瑪麗學習,可姐姐卻不服氣。有一天當瑪麗在專心學習的時候,姐姐卻找來幾個小朋友來搗亂,但瑪麗卻絲毫不受影響,從此以后姐姐開始向瑪麗學習。長大后的瑪麗不管做什么都是很認真,她就是偉大的科學家——居里夫人。讀了這篇文章,我決定向瑪麗學習,改掉注意力不集中的壞習慣。
美國拿破侖·希爾說:“只要能夠掌握思想,養(yǎng)成正確的習慣,就可掌握自己的命運,而且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好習慣就像一雙舒服的鞋子,越穿越舒服,越走越輕松;而壞習慣卻像一個巨大的包袱,越背越沉重,越背腰越彎。大家從現(xiàn)在開始養(yǎng)成好習慣,塑造最棒的自己吧!
【讀《習慣》有感】相關文章:
讀《習慣》有感05-16
讀《習慣》有感06-15
讀《習慣的力量》有感06-10
讀《感恩的習慣》有感04-02
讀習慣有感11-21
讀《養(yǎng)成好習慣》有感07-13
讀《習慣》有感15篇07-01
讀《習慣》有感(15篇)09-27
讀《談談學習習慣》有感07-14
讀《習慣》有感(匯編15篇)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