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曾國潘傳讀后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領悟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曾國潘傳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曾國潘傳讀后感1
初讀《曾國藩傳》前,覺得曾國藩只是個眾人皆知、無人不曉的“賣國賊”,勾不起我的閱讀興趣。但翻閱數(shù)頁之后,似乎有點愛不釋手了。
從國家和民族角度而言,曾國藩的確是個置民族的安危、人民利益不顧,屈服于西方列強對華政策而又竭力維護清王朝封建統(tǒng)治的“賣國賊”。對于其一生的罪惡我覺得不應該歸咎于他個人品質,而具有歷史性和社會性,由他出身的半殖民地條件下的地主階級決定的。從個人角度而言,我覺得曾國藩是個修養(yǎng)頗高,有頭腦、有遠見和有謀略的人物。
他的一生經(jīng)歷大致可以分成七個階段:躋身六曹、創(chuàng)建湘軍、坐困江西、決戰(zhàn)安慶、攻陷天京、剿捻失敗和抑郁而死,可謂有起有伏,人生變數(shù)無窮,讀之頗有感觸。
首先,曾國藩精通古文,廣泛獵讀,在學術上向很多當時有名人士請教,這些不僅增長了個人方面的見識,也大大提高了個人聲望。曾國藩能如此順利成為二品官,一方面是由于自身勤奮好學和聰明能干,另一方面是由于受到穆彰阿的`垂青和舉薦。也許是這一切對于曾國藩來說太順利了,造就了他當初鋒芒畢露、自恃清高的性格,使他在坐困江西期間處處碰壁、受到地方官員的百般排擠和刁難。
其次,曾國藩經(jīng)過一年的大徹大悟再度出山,受命為欽差大臣和兩江總督,為其大展夙志提供了舞臺。其實曾國藩受命為兩江總督是清政府為形勢所逼,迫不得已,由于清政府所依靠太平天國的江南大營就在此時潰敗,只能依靠曾國藩集團所創(chuàng)建的湘軍來太平天國了。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機會永遠垂青于有準備的人。
再次,湘軍攻陷天京以后,曾國藩自剪羽翼,釋清廷疑忌,自保末路,足見其經(jīng)驗豐富,政治嗅覺之靈敏,審事詳明,處事果斷。
最后,曾國藩是個愛才如命,求才若渴的賢人。行軍打仗,每到一地,必廣為訪案,凡具一技之長者,必設法延至,收為己用;聞有德才并兼者,更不惜重金,馳書禮聘。他還能虛心納言,鼓勵眾幕僚直言敢諫,故能收到集思廣益的效果。他在事業(yè)上能夠取得如此成功,與其有很大的關系。
讀此書不僅讓我對曾國藩有了更為全面、細致的了解,從中受到不少啟迪,而且加深了我對近代清朝歷史的認識,同時引起我對那拉氏——慈禧太后的興趣。
曾國潘傳讀后感2
從很多人口中聽說過曾國藩的事跡,趁暑假看了《曾國藩傳》感受頗多。
第一、笨不怕,怕不自知
書中所說曾國潘并不是一個與生俱來就很有天賦的人,反之還比較笨,需要比別人更加努力?剂肆尾胖信e人,并且在最后一次落考后他的文章被作為反例給大家展示,這是他這一生的痛。后續(xù)反思,為何自己屢屢不中,將優(yōu)秀文章與自己一一對比分析,找出根因后,一舉中舉。不管是考試和后面在鎮(zhèn)壓太平天國時的圍城之計,就充分展示出了他并不是很聰明,但每次他都取得了勝利,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弱點。正如蘇格拉底所說“人生最大的智慧就是知道自己的無知”,中國也有“大智若愚”的說話。
第二、與世界和解
早期的曾國潘的人際關系處理的非常糟糕。為何歷史最后給曾國潘的.定位是擅于人際。早期的曾國潘有些傲氣,對于不服的事情很看不慣,不喜官場的那一套。當他進入翰林院之后有官卻無權,讓他自己很無奈。他開始反思,嘗試與世界和解,去接受官場的那套。面對曾國潘的這一轉變,其實讓我感觸頗多。身處這個浮躁的社會,誘惑的社會,很難保持自身。即使你有一顆初心,感覺總有外部的因素將你拉入漩渦之中。我何妨不像他一樣學著與別人,與世界和解呢?
第三、堅持堅持
曾國潘在堅持上的恒心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面對皇帝的召令他業(yè)務所畏懼,所以他的湘軍才能在歷史上留下光輝的一筆。而現(xiàn)實中我們也會遇到堅持或放棄的事情,我覺得我的信念感沒有這么強,堅持不住。這一方面還是要向他好好學習。
第四、日日自省
曾國潘當發(fā)現(xiàn)自己為何做不了圣人之后,開始各方面的做出改變。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事情是“寫日記”日日省,通過自己記錄,還將記錄的內容給友人查閱以此發(fā)現(xiàn)自己不當?shù)牡胤健N乙郧耙矊戇^日記,可是放棄了。我應當撿起來日日自省,成就更好的自己。
從閱讀的書中你可以明白為什么會有“以史為鑒”這個詞,原來是真的非常有意義的!对鴩藗鳌肥欠浅V档靡豢吹臅,觀看別人的一生,回首自己的過往,你會發(fā)現(xiàn)你還需在哪里努力。面對這個紛雜的世界,如何端正心態(tài)正確面對過往與選擇很重要。
【曾國潘傳讀后感】相關文章:
詠柳曾鞏古詩閱讀答案02-16
曾小賢的語錄38句07-26
彼得潘讀后感09-10
《彼得·潘》讀后感10-11
《彼得潘》的讀后感01-19
彼得·潘讀后感01-24
彼得.潘讀后感04-07
《彼得潘》讀后感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