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在线观看视频免费,国产第2页,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婷婷,精品伊人久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讀《道德經(jīng)》有感

時間:2024-01-19 07:27:22 讀后感 我要投稿

讀《道德經(jīng)》有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是時候?qū)懸黄x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道德經(jīng)》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道德經(jīng)》有感 篇1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有著五千年的文化底蘊,孕育出無數(shù)偉人,也鑄就無數(shù)經(jīng)典書籍,而其中《道德經(jīng)》便是影響我最深的優(yōu)秀文化典籍。

  從古自今,中華民族便以文明有善而屹立于世界民族指標,《道德經(jīng)》對影響后士的作用可謂巨大。它有我國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老子修著。給人以無窮的精神力量,培養(yǎng)人們的優(yōu)良品格,領(lǐng)悟人生真諦。

  曾記得,還是孩子時期的我,便開始接觸《道德經(jīng)》這部著作,老師也總是引用其中的名句教導我們?nèi)绾螢槿颂幨溃m然那時我還尚且年幼,但在其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也還是有所感悟,其中,影響我最深的,好還是對待人沒有怎樣的態(tài)度。

  與人為善,與友為伴,是《道德經(jīng)》中讀如何為人處事的方法之一,做人只有多為他們建立起友好關(guān)系,相互信任,相互幫助,不虛偽,不造作,用一顆包容之心對待別人,用一顆感恩之心回饋他人,為朋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因為一些小事就和別人鬧矛盾,這些原則讓我在成長過程中,與同學,朋友進行和睦相處。以至于他們都喜歡和我交往,也沒有因為我愚笨而笑話我。在我的圈子里,是一片和睦融洽的景象,少了勾心斗角,多了幾分真心相待,這也許就是給大家在交友過程中的一些啟示吧!

  “天下之大事必做于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边@也是老子在其著作中闡明的觀點,沒有什么事是從大事先做起的,必然是從一件件小事不斷積累,方能成就大業(yè);而做事業(yè)也先是從容易的.事做起,由易到難,在不斷攻堅克難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出奇跡“港珠澳”大橋的建設(shè)成功便是個最好的例子。這種方法也讓我懂得如何去解決生活中的難題,讓我在巨大挑戰(zhàn)下能從容應對,即便最后未能成功,也讓我為自己的努力感到開心,因為,自己能達到自己意想不到的高度也是一種成功,為此,我希望將這本對我人生影響深遠的著作分享給大家,希望能讓大家能力有所提升。

  道之所行,儒之所矣!兜赖陆(jīng)》很好的為我們詮釋了其中的道理,希望大家細細品味,有利于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增強我們的精神力量,值得我們用心去品味。

  讀《道德經(jīng)》有感 篇2

  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有時候做事很難一心一意。往往是做這件事想那件事——學習的時候,想著待會去玩;上課的時候,想著中午會吃什么午飯……往往是心不在焉,最后一事無成。難道我們就沒有一點兒“專氣致柔”的時候么?

  那倒未必;叵肫饗雰簳r代,當我們正在津津有味地玩弄著自己的手指,專心地啃著自己的腳板的時候,無論旁邊多么吵鬧,我們也不理不睬,專心致志。這不就是“專氣致柔”嗎?

  上課上到一半,看著窗外的大樹,看著街上的行人,或者想著什么事情,心就會飛到別出去,那樣,上課就什么也學不到了。發(fā)呆也一樣。我曾經(jīng)試過,但不久就被識破。因為那時候的我會兩眼無神,呆呆地盯著一個方向。現(xiàn)在的我們,和以前的我們有不同:做某事時,身邊受到影響,即使是輕微的',都足以讓我們煩躁不安,甚至是分心;蛟S,只有那些圣人,那些得道者才會做到吧。做到“營魄抱一,專氣致柔”對于已經(jīng)懂得一些世間道理的我,已經(jīng)很難了。

  當我們在做某事時受到影響,或者是分心的時候,不妨想想這句話吧。努力朝“營魄抱一,專氣致柔”的方向努力,說不定在某一天,你我就能做到。

  讀《道德經(jīng)》有感 篇3

  老莊之說是為中華民族千年哲思。無爭故無尤,行大道以致天下士,風骨高潔,令人心折。讀《道德經(jīng)》八十一篇,選其某章,略述吾粗淺看法。

  國學之博,致遠而學,此番僅是漫談,諸君見笑。

  ——題記

  【養(yǎng)育·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道家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即是“無為”。但我認為,有些人雖表面上是游離世間,但肯定抑制不住人性中“善”、“惡”等因素的影響而去插手世間之事,且受儒家文化中“積極入世”的影響,導致這些“游離之人”不可能去遵循道家的無為原則。

  既然說到“無為”原則,便不得不提起漢朝。雖漢武“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但在此之前,道家一直被漢王室所看重,為漢王室信奉,漢朝開國丞相張良便是道家中人。然而漢朝前期積弱,漢高祖劉邦甚至有被匈奴圍困之辱,那時百姓的生產(chǎn)及生活水平確實無法達到一個王朝強盛所需要達到的水準。

  那么一個強大的王朝要達到的最高準則又是什么?無非是國家強盛,不被外來者侵略,軍隊可以打勝仗,讓百姓安居樂業(yè)等等,這種準則必需要求經(jīng)濟基礎(chǔ)能夠支持住上層建筑所提出的一系列政策。經(jīng)秦王朝覆滅、楚漢爭霸等諸多戰(zhàn)火洗禮,統(tǒng)一之后,漢朝前期的經(jīng)濟基礎(chǔ)是明顯達不到要求的,因此漢惠帝之后,漢文帝將道家的“無為原則”充分運用以治國,使得國家的生產(chǎn)力以及百姓得到充分的'休養(yǎng)生息,至于漢文帝的繼承人漢景帝同樣施行相差無幾的政策,事實證明那時“無為”是對的,百姓的生活水平在短時間之內(nèi)得到了提高,迎來了華夏歷史上國家大統(tǒng)一之后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

  如今我們中華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是什么民族呢?無疑是漢族。漢族又是從何時開始有此稱呼的?著名史學家呂思勉說:“漢族之名,起于劉邦稱帝之后!眳握裼饎t說:“華族自前漢的武帝宣帝以后,便開始叫漢族!笨偠灾,漢族之名自漢王朝始稱。在此之后的歷史舞臺上,漢族,這個偉大豪邁而又命運多舛的民族,一次又一次的擔任著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的重要主角。這也與兩漢時期打下的文化、政治、經(jīng)濟基礎(chǔ)密不可分。

  現(xiàn)代中國人大多只記得千古一帝漢武帝封狼居胥的赫赫威名,卻少有人記得為漢武帝鋪墊之前道路的“文景之治”和漢武帝窮兵黷武之后的“輪臺罪己詔”。是以儒家的“有為而治”與道家的“無為而治”究竟哪個要更好,在此先不展開,但可以肯定的是,默默貢獻又不愿居功的人,才是最應該受其他人尊重的人。

  讀《道德經(jīng)》有感 篇4

  “沒什么,世界的開始”

  生命從何而來?父親的精子和母親的卵子都是沒有“生命”的東西,就像我們身體里的任何細胞一樣。即使它們有其特殊性,但只有結(jié)合起來才能形成一個特殊的東西。比如泥與火結(jié)合形成陶器,形狀和質(zhì)地都變了,但本質(zhì)不變,還是無生命的。從精卵結(jié)合到嬰兒,生命從何而來?

  人生是什么?如果生命是健康身體的組合,那么如果有科學家無縫組合的'健康器官,這樣的“人”會有生命嗎?如果是,討論“靈”和“魂”有什么意義?如果不是,靈魂會在肉體死后死去嗎?如果靈魂永生,他們會去哪里?

  “出名,不是很出名”

  語言和名字不能互相附加。我覺得在某種程度上是科學的。賢者的言論在他所處的時代和生活背景下是可行的。但無論是自然還是社會,還是每一個個體,都在變化。比如孔子重視“禮”,是因為人的心在周末不老,道德相反!都t樓夢》年,在一個家教嚴格的大家庭里,是對年輕人自由思想的扼殺。魯迅的反傳統(tǒng)文化是,外國不得不迫使中國人面對戰(zhàn)爭,面對生存困境。在生活如此艱難的戰(zhàn)爭時代,普通人是不可能懂禮儀,談音樂的。在這個世界上,隨著經(jīng)濟、科技和網(wǎng)絡(luò)的發(fā)展,人們想要有更多的錢,無休止地追求美、物質(zhì)和權(quán)力,這違背了自然規(guī)律。

  世間萬物,到了巔峰都會衰落。如果人的物質(zhì)欲望得不到抑制,一定程度上肯定會阻礙人的思想或精神。所以近代說要復興國學,因為國學有中庸之道,有敬畏自然之心。比如,人們應該遵守這樣的規(guī)則,嚴冬過后,春天一定會到來,嚴冬自然會持續(xù)幾千年。所以,人在“知”之后,要采取平和的生活方式,日復一日地探索宇宙中生命的真諦。

  “所以,總沒有,我想看它的精彩;經(jīng)常,我想看!

  就像我的第一個問題,世界上還有很多未解之謎,F(xiàn)實中似乎沒有什么線索,要找“沒有”。而“無”是神秘的,要從“有”開始仔細考察線索。送東西也有辦法,但生活也有辦法。正所謂“兩者出異名”,“道為一”,所以“無”也是可觀的。

  讀《道德經(jīng)》有感 篇5

  我今天把《老子》讀了一篇,有一篇感悟最深,想和朋友們分享一下。

  戴營魄抱一,能毋離乎?摶氣至柔,能嬰兒乎?滌除玄鑒,能毋疵乎?愛民活國,能毋以智乎?天門啟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長而弗宰也,是謂玄德。

  有點懂又不太懂。“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長而弗宰也,是謂玄德”。孕育而不占用,養(yǎng)育而不主宰,是有德啊。這是在批判君臣父子封建等級制度嗎?

  卅輻同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也。埏埴為器,當其無,有埴器之用也。鑿戶牖,當其無,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這個說的是無用之用,空空什么都沒有,反而才能當容器。就像一個滿的水杯,要想倒入茶或者別的,必須把里面的.水倒掉,才能在裝進別的。所以有是優(yōu)點,沒有是用處;如果心理面有太多成見,或是意見,就不容易客觀看待事物。反而看不清事實。打破偏見,放開心胸,兼容并蓄。

  “禍兮福之所依,福兮禍之所伏!边@句話是這篇的中心。我的理解是:如果正在災難中,努力幸福就快來了。正在幸福中,不要得意,因為一驕傲就可能變成禍事了。

  我有自己的生活事例來證明他。上學期,因為表現(xiàn)較好,當選了“三好學生”,這可是我夢寐以求的結(jié)果。然后我太高興了在課堂上自由散漫,結(jié)果被老師把“三好學生”和體委都給撤了。自從老師訓了我以后,我就開始努力學習并加勁寫博文,結(jié)果竟在校訊通第八屆“書香班級”活動中上得了一個“閱讀之星”的稱號。我現(xiàn)在要加倍提防,不能驕傲,因為“福兮禍之所伏”呀。而這句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方法:得了獎不要驕傲,有了能力不能傷人。

  一篇篇“道德經(jīng)”,講述了生命的道理,我要多讀它。

  讀《道德經(jīng)》有感 篇6

  第一次接觸老子的《道德經(jīng)》,感覺是這個老人家的細想抽象性很高,果真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我懷著對大家的敬畏大略瀏覽了一番《道德經(jīng)》。本人自覺《道德經(jīng)》的內(nèi)容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道”!暗馈痹杏f物,存在于萬物的發(fā)展運行中,即道是萬物之母,時時有道,處處有道。第二部分是“修身處世”。老子勸誡世人放下虛無縹緲的外在事物,例如名利。以退為進,追求內(nèi)心世界的平靜寧和,做到“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第三部分是“治國”。老子推崇的國家類型是“小國寡民”,希望人民的生活是“雞犬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使人民再恢復到遠古的結(jié)繩記事的自然狀態(tài)。

  老子的思想與眾人的思想有很大的區(qū)別,在人們所普遍認為的事物規(guī)律當中看到事物的反面,。例如“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币话闳硕紩J為,事物的數(shù)量與獲得之間是成正比的,但老子確認為“少則得,多則惑”。這個道理可以在我們當下的社會生活當中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人將金錢名聲看得相當重要,金錢越多越好,名聲越響亮越好。為了追逐這兩者,生命可以忽視了,良心可以拋棄了。連生命都沒有了,名利從何談起,連良心都沒有了,如何做人。

  那些置身于光怪陸離物欲橫流社會的所謂高高在上趾高氣揚的人兒呀,在他們光鮮亮麗的皮囊下,是一顆千瘡百孔的心,他們空虛的靈魂在風中凌亂了。世人所認為的“多則得”雖是有積極向上的意思,但實則在追求“多”的過程中會失去更多,會迷失自我!吧賱t得”,在追求人生幸福的路上,不必要太多的金錢名利,適可而止,反而能覺得人生更充實!岸鄤t惑”可以從我們生活中的選擇問題解釋。當生活中出現(xiàn)一些事情必須要讓我們做選擇,選擇只有一個,我們不會多加考慮,而會從一而終。如果選擇有多個,選擇之初會多加思慮,斟酌再三。最終確定后,如果事情的發(fā)展并不如自己所料,往往會幻想著那條為選擇的路,甚至會希望自己生活在為選擇的路中,因此煩惱、迷惑、悔恨就滋生了。

  誠然,老子的思想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現(xiàn)代也有很多人推崇他的'思想,但是他的有些思想,我不怎么贊同。例如,老子說到“曲則全,枉則直”即委曲便會保全,屈枉便會伸直。而我覺得委曲不一定能全,屈枉不一定能伸直。拿我生活中的意見小事來說吧。有位大媽跟我訴苦說,她一家子是與另一家人合租住在一個院子里,院子里只有一個公共衛(wèi)生間。衛(wèi)生間是兩家人公用的,理應是兩家人共同打理衛(wèi)生間的衛(wèi)生,可從始至終,只有大媽一個人去打掃衛(wèi)生間。

  大媽就埋怨了,難道只有她這一家子人需要去衛(wèi)生間,另一家人就不需要去了嗎,難道他們就不怕臟?大媽雖然在抱怨,但,確實是委曲求全了。兩家人表面看上去還是和和睦睦的同住一個院子。但是,這“全”底下,難免會存在大媽對另一家人的芥蒂,而且這個芥蒂會如雪球般越滾越大。大媽可能會逢人就訴苦,并且很有可能這種埋怨的訴苦會變相為說人是非。另外一家人會覺得大媽人好“欺負”,是個老好人,這種想法可能會刺激他們進一步剝削大媽的“好心”。這樣下去,看似波瀾不驚的院子,實則暗藏洶涌,隨時都可能爆發(fā)激烈的爭吵。這樣看來,委曲成全了嗎?

  所以我認為,“委”不一定能“全”,“枉”不一定能“直”。

  讀《道德經(jīng)》有感 篇7

  今日,我和爸爸一齊讀了《道德經(jīng)》,我們先了解認識了它的作者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又名老聃,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春秋末期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東)厲鄉(xiāng)曲仁里人。

  我明白了老子以往擔任過周朝守藏室史官,是當時名聲很大的.學者。由于老子對當時的政治狀況不滿他以往辭去了官職,出函谷關(guān)西去,寫出了《道德經(jīng)》。

  書上說,老子思想的最大特點就是把“道”至于至高無上的地位,著名的道家學派的名字就是這樣貌由此而來的。

  在今日,我們還能在各地的道觀里看到老子的塑像,可是在香煙繚繞之中,他已經(jīng)成為了“太上老君”了。

  讀《道德經(jīng)》有感 篇8

  在當今嘈雜的社會里,一切都變化如此之快。我更喜歡在一個舒適安靜的下午喝茶,拿著一本《道德經(jīng)》來感受古人幾千年后的智慧,而不是像公眾一樣隨波逐流。

  我很高興我是一個中國人,出生在這樣一個古老的文明國家,這意味著我有更多的傳統(tǒng)文化來感受,更多的文化精髓可以被吸收,更多的歷史可以被欣賞。閱讀無疑是感受歷史和文化的好方法。

  我更喜歡古典文學,而不是這些現(xiàn)代科幻小說和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許多小說。畢竟這才是真正有營養(yǎng)的作品。這個快速變化的社會不可避免地會使人們的心變得沖動,所以人們不能冷靜下來吸收沉淀的文化,但熱衷于一些不切實際的科幻網(wǎng)絡(luò)小說。然而,我們的青少年不能隨波逐流。在開始新的事業(yè)之前,我們應該先了解自己的文化。

  有一段時間,我也沉淪了,開始盲目追求一些沒有內(nèi)涵的書。直到去新華書店,我首先看到的是厚厚的《道德經(jīng)》。我輕輕地拿起它,不想再放手了。從那時起,我沉浸在智慧的海洋中。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個高尚的人說話。但這本書在我的生活中扮演著向?qū)У?角色。當我讀到它時,時間似乎靜止了,一段緩慢的時間出現(xiàn)了。

  這本書給我?guī)砹松钸h的影響,不僅因為書中的智慧,還因為智慧給我?guī)淼男睦碜兓T谶^去,我可能太年輕了,敢于思考,敢于做,沒有目的地,結(jié)局總是破裂,F(xiàn)在,我仍然充滿了年輕的激情,仍然敢于思考和做,但不同的是,我知道什么是腳踏實地,知道一步一步,而不是一步一步。

  夢,對現(xiàn)在的我來說,還是太遠了,遠得連夢都不真實。但人的一生,不就是不斷朝著夢想前進嗎?在這條路上,不可避免地會孤獨,不可避免地會沖動,我們應該找到照亮夢想之路的燈,讓它引導你,不斷前進,一步一步,堅持前進。幸運的是,我已經(jīng)找到了《道德經(jīng)》,它蘊含著千年智慧,及時照亮了我的距離。

  幾千年后的智慧感動了我。我很高興有這樣一本書及時出現(xiàn)在我的成長中,為我照亮通往夢想的道路。我相信它會永遠陪伴我,直到我到達我夢想的理想彼岸!

  讀《道德經(jīng)》有感 篇9

  讀完《道德經(jīng)》,我從中受到很多啟迪。短短五千言飽含人生智慧,其無為的思想深刻影響后世。作者老子是我國古代的著名思想家,哲學家。但是由于本人領(lǐng)悟力有限,通讀全書,能了解的一定只是十之一二。

  首先,老子概括了自然現(xiàn)象和社會現(xiàn)象的變化,事物都向它相反的方向變?nèi)。指出“物極必反”的通則,簡直無論在哪一方面皆是如此的。

  老子認識生活世界,看待生活的態(tài)度,主張貴柔、守雌,反對堅強和進取,老子的思想是無為。

  《道德經(jīng)》是講“道”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就說明“道”是不斷變化的。道大無邊無際,浩瀚無比,又處在不斷變化之中,一會兒是這個樣子,一會兒又是另外一個樣子,所以要給它取個名,就是叫“道”這個名字可以,不叫這個名字,叫另外一個名字也可以,說到根本,是“無名”!盁o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無名的“道”,產(chǎn)生了天、地;有了天、地(有名),又由此產(chǎn)生了人和萬物。由于本源的“道”是隨時隨地都在變化的(連名字都可以變化),所以它產(chǎn)生的天、地、人、萬物也是不斷變化的,這就要求人要適應這種變化,即主觀要符合客觀,因此人就有了主觀與客觀的.問題,人的行為也因此分為兩種:有為與無為。主觀上自以為是,不考慮客觀變化,這就是有為。主觀上沒有個人想法,而是隨客觀的變化而變化,即順應自然而為之,這就是無為。做到無為了,就能無不為。“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人只有沒有私心欲望,才能守靜,這樣才能體驗到“道”的奧妙,從而適應并符合客觀的變化。有私心欲望,就不能守靜,這樣就不能體驗到“道”的奧妙,即便體驗到的,也是有限的,這樣人就很難符合客觀的變化,人生旅程就會出現(xiàn)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所以修道就要修德,沒有個人想法,事事順客觀,這就是“德”,“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人只有去掉了私心欲望,才能放棄個人想法,而能做到事事順應客觀自然。那么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就能夠樂觀自在地處事為人而達到“無不為”。

  下面就結(jié)合《道德經(jīng)》具體地談一談對生活的看法。

  1 如今的人普通都以為“無為”的思想十分消極,其實他的思想更多的包含了對廣闊勞動人民的酷愛。老子提倡向天地學習。他希望經(jīng)過它的思想來影響統(tǒng)治階級,讓老百姓可以得到更多涵養(yǎng)生息,讓老百姓安居樂業(yè)。

  2我以為“無為”包含著順其自然不勉強去做的指導思想,因而能夠浸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就比方說教育理念中也能夠自創(chuàng)。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學習是一件盲目自愿的事情,學生只要主動的學習,把學習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才干夠?qū)W有所成,這就需求我們教育者在教育理論中引導學生快樂、輕松、盲目、自愿的學習。教育中的無為而治,不是不論,而是因勢利導,絕不拔苗滋長。不順應自然規(guī)律,濫施各種生長激素,不尊重孩子的意愿自覺參與各種奧數(shù),學鋼琴,拉小提琴等培訓常常適得其反。

  3同時老子的“物極必反”的思想似乎在預言今天的社會。人類所追求的所謂文化,所謂科技,現(xiàn)代化,都應該是為人類效勞的,但是環(huán)境污染,能源耗盡,消費率進步,失業(yè)率上升,貧富差距的拉大,似乎又和所謂高科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人們?yōu)榱吮W」ぷ鞫ぷ,無暇關(guān)注本身和家庭,有時間的時分沒錢,有錢的時分沒時間。又或者說兩者都沒有。這樣的社會又怎能說是美妙的呢?在高度興旺之后,人類當有所回歸,以免到達極致走向另一面,走到無法挽回的地步。

  4我們?nèi)丝偸菑娬{(diào)人要無私奉獻,無私就是私心欲望要柔弱,奉獻就是付出的愿望與力量要強大。無私奉獻的精神就是源于萬物本源的“道”的特性。而我們身邊就有許多無私奉獻的老師,他們不圖回報地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盡心盡力地去付出,他們認真做好每一件小事 ,只為成就偉大的教育事業(yè)。

  老子不愧是我國古代十分巨大的思想家,我以為他的許多觀念值得我們?nèi)ド钌畹厮妓。這是一本值得我無數(shù)遍去閱讀,品味,學習的經(jīng)典著作。

  讀《道德經(jīng)》有感 篇10

  老子被后人按照西方哲學體系的標準,被歸入自然主義哲學家的范疇,是有道理的,他對社會、個人存在、發(fā)展的哲思觀點,都是從自然規(guī)律類比推理過來的,一句話以天道推理人道,用道德經(jīng)的話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自然規(guī)律非常多,難以用具體語言駕馭,所以創(chuàng)造了本體論的“道”,整體代表自然規(guī)律。

  此章,用反例的自然和社會現(xiàn)象,證明天道的規(guī)矩是不居功,不作為,不占有,隱含了一個觀念“得道高人~圣人應該循天道,做到功成身退,不貪功,不念名,治理社會不要因為個人欲望而下發(fā)過多指令制定過多政策”。

  當代,我認為,阿里巴巴的馬云是修道得道了的,順應天道而為,功成身退,急流勇退,境界非常高,東哥一直想跟他玩,人家直接不玩了,急流能勇退,足見其道行只高。

  東哥有多想跟他玩?有一次中央電視臺的訪談節(jié)目,主持人把馬云的.照片發(fā)出來,問東哥,“馬總你們做一個行業(yè),你們應給很熟悉吧“,他回答“不熟悉,這么多年一起吃過一次飯,另外,可能沒有共同語言,因為不是一代人”,從話中我們能感受到東哥內(nèi)心是把馬云當做超越的對象,商業(yè)上的敵人,所以才如此急于用馬云年齡比我虛長幾歲,我比他年輕來向人證明我可以,我比他可以。

  我再用一個例子來證明,馬云絕對是讀道德經(jīng)而得道的例子,在贏在中國的節(jié)目里,阿里巴巴當時還沒有現(xiàn)在這么如日中天,他也沒有如此功名,當時節(jié)目組是把熊曉鴿,吳鷹等人作為更大貴客對待,但是馬云節(jié)目中金句百出,如魚得水,其中一句話“心中無敵,則無敵于天下”的金句,他這個觀點和道德經(jīng)中上經(jīng)二十二章的觀點一模一樣

  不自顯,故明;

  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矜,故能長(zhang);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讀《道德經(jīng)》有感 篇11

  這兩周持續(xù)收聽《道德經(jīng)》帶給我最大的變化是,心態(tài)變得越來越平和,對于當下、未來的焦慮得以一定的化解。未曾想,這樣一個小小的美妙的緣分,帶給了我生命中最燦爛的時光。我的所見所聞所感,一次又一次的觸動靈魂的深處,激發(fā)我內(nèi)心深處探尋生命的本真的愿望。

  從羅博士那富有人格魅力的講解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不計回報”,當時腦海中立刻蹦出“奉獻、友愛、互助、進步”,我深刻體會到了只有不計回報的付出愛心,內(nèi)心才體會到真正的快樂。我們都知道,父母與孩子的關(guān)系,父母生、養(yǎng)育我們,并未要求有任何回報,只是盼望我們能夠健康、快樂成長。我們會以同樣的愛去回報他們,這種付出是快樂的,我們希望得到他們的認可,會在學習、工作上努力,希望他們引以為豪。在生活方面經(jīng)常照顧,給予他們物質(zhì)方面回報,希望父母能過得更好些,這是遵循了道的規(guī)律,大家生活都很快樂。

  同時,我們應該保持一顆感恩之心。我能夠走過人生的很多艱險,化解掉生活中的很多問題,正是因為一直保持著一顆感恩之心。雖然因為自尊心太強和嘴巴比較笨拙,我表達的比較少,但因為我能懷著感恩之心站到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讓我能夠最終跳脫出面臨的困境,將負能量化解殆盡,讓善與愛的正能量不斷傳遞。

  第二章云:天下皆知美,為美惡已;皆知善,斯不善矣……原來美也可以用來形容心情愉悅高興舒服的狀態(tài)的意思,惡也不單指丑、壞的意思,還有厭惡的意思。前面兩句我有了深刻的理解,一個美好的社會應是一個遵循自然的社會,人為地去標榜美好的東西,那么全社會都認為是美好地,都一邊倒地去瘋狂追逐那個東西,發(fā)出的都是一個聲音,沒有反對,沒有質(zhì)疑,那么這個社會就是病態(tài)的.、邪惡的。我們都認為用塑料方便,都想大房子、豪車、高富帥,結(jié)果這個社會就危險了,環(huán)境破壞了,人心浮燥了,都想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繼而出現(xiàn)了高失業(yè)率和用工荒的怪現(xiàn)象,就沒人能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做事。現(xiàn)在流行的美容術(shù)明星臉有時我就有認不清人的感覺,要是全社會都是一張臉該是多可怕,可能也就不覺得美了……所以老子說高明的管理者是不會過多的干預他所管理的群體,圣人也不會亂說話亂做事,而是用大道自然的行動是感染影響周圍的人,有了名氣、地位、成就也不是自居、倚仗、被它所限制,正因為沒被這些外在的東西限制、牽絆,所以總是能灑脫從容。

  做一個懂得奉獻和付出的人,做一個無為而不爭的人,順其自然,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始終堅信:“越努力越幸運”!

  讀《道德經(jīng)》有感 篇12

  《道德經(jīng)》本名《老子》,與《莊子》雙峰并峙,而對老子李耳其人古來頗有爭議,司馬遷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里寫著孔子曾經(jīng)訪問老子,并且尋求解答疑惑。后來曾與其弟子說:“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有此得知老子究竟是一個多么高深莫測,且有著大智慧的人。

  《道德經(jīng)》分為上篇《道經(jīng)》和下篇《德經(jīng)》共有八十一章,《道德經(jīng)》五千言,篇幅不長,而論述精辟,其含義深遠,思想廣博,從多個方面論述了宇宙的本體、萬物之源、自然規(guī)律,等等,并將其意義融入自然、現(xiàn)實、社會、國家、民生等眾多方面,大致分為論道、治國、修、砭時、養(yǎng)生、議兵六大方向。整本書思想統(tǒng)一且貫徹始終,用樸素的辯證思維構(gòu)建了老子獨特而跨越時空的思想理論體系。

  其中,最為出名的一章,也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囊徽,便是《道德?jīng)》的開篇一章,此章主要是在對道進行描述和贊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正如釋德清所說:“老氏之學,盡在于此,其五千余言所敷演者,唯此一章而已”。

  而對于我來說,我最喜歡的卻是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這一章老子通過自然之道引申為人之道,勸誡世人凡事不可固執(zhí),要懂得功成身退。追求功名富貴是人之常情,但如果過于追求功名富貴,就會使事物向著相反的方向轉(zhuǎn)化,這就是“物極必反”的.自然法則。人也是自然界萬物中的一物,自然也受到“物極必反”這個自然法則的支配,人如果像承載水的杯子那樣,一昧追求功名富貴,任黃金美玉堆滿自己的廳堂,反而無法守住那些財富;人如果像鋒利的兵刃那樣富貴驕人,就可能為自己招致意想不到的災禍。所以,我學到了在成長這個過程中,要注意一個度,不能過于的追求私欲。

  嚴格來說,老子所說的“道”并不是一個概念,而是一種狀態(tài),又是一種力量。“道”所指向的,是全部宇宙萬物所產(chǎn)生的“原始”,是本源性實在,是涵括一切萬有的無限者。

  在《道德經(jīng)》當中,老子這些“正言若反”的論述,無一不精微深奧,無一不閃爍著辯證法的燦爛光輝。

  讀《道德經(jīng)》有感 篇13

  剛讀完《道德經(jīng)》,我從中遭到很多啟迪。作者老子是我國古代的聞名思想家,哲學家。這本書是老子的亂世之道和人生哲學,而非我原以為的道德教材。固然只要20多頁,但由于領(lǐng)悟力有限,通讀全書,能了解的一定有十之二三。

  首先,老子概括了當時自然現(xiàn)象和社會現(xiàn)象的轉(zhuǎn)變,事物都向它相反的方向變?nèi)。指出“物極必反”的通則,簡直無論在哪一方面皆是如此的。

  老子認識生活世界,看待生活的態(tài)度,主張貴柔、守雌,反對堅強和進取,老子的思想是無為。

  如今的人普通都以為他的思想十分消極,其實他的思想更多的包含了對廣闊勞動人民的酷愛。他希望經(jīng)過它的思想來影響統(tǒng)治階級,讓老百姓可以得到更多涵養(yǎng)生息,讓老百姓安居樂業(yè)。

  我以為“無為”包含著順其自然不勉強去做的指導思想,因而能浸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就比方說教育理念中也能自創(chuàng)。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學習是一件盲目自愿的事情,學生只要主動的'學習,把學習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才干夠?qū)W有所成,這就需求我們教育者在教育理論中引導學生快樂、輕松、盲目、自愿的學習。教育中的無為而治,不是不論,而是因勢利導,絕不拔苗滋長。不順應自然規(guī)律,濫施各種生長激素,不尊重孩子的意愿自覺參與各種奧數(shù),學鋼琴,拉小提琴等培訓常常適得其反。

  同時老子的“物極必反”的思想好像在預言今天的社會。人類所追求的所謂文化,所謂科技,現(xiàn)代化,都應該是為人類效勞的,但環(huán)境污染,能源耗盡,消費率進步,失業(yè)率上升,貧富差距的拉大,好像又和所謂高科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人們?yōu)榱吮W」ぷ鞫ぷ鳎瑹o暇關(guān)注本身和家庭,有時間的時分沒錢,有錢的時分沒時間。又或者說兩者都沒有。這樣的社會又怎能說是美妙的呢?在高度興旺之后,人類當有所回歸,以免到達極致走向另一面,走到無法挽回的地步。

  讀《道德經(jīng)》有感 篇14

  世界上的各種文明都有自身一脈相傳的文化傳統(tǒng),而每一種文化傳統(tǒng)都有自己的代表性經(jīng)典,這些經(jīng)典體現(xiàn)了民族的智慧,凝聚了文化的精華,形成了思維的范式,并在歷史的時空中長久傳承,積淀為整個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從而在人類文明的歷史上書寫下厚重的一頁。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中,《道德經(jīng)》就是這樣一部重要經(jīng)典。

  《道德經(jīng)》形成于中華文明的“軸心時期”即春秋戰(zhàn)國時代,原是先秦道家學派的代表著作,后來在漢代被奉為中國本土文化孕育產(chǎn)生的宗教——道教的經(jīng)典。它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另外一部重要經(jīng)典《易經(jīng)》一樣,天、地、人三才無所不包,其內(nèi)容涵蓋了哲學、倫理、經(jīng)濟、養(yǎng)生等各個方面,言簡意賅,含義深邃,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思想家的杰出智慧。關(guān)于《道德經(jīng)》的產(chǎn)生和形成,長期以來有著眾多的記載和傳說,但從文化史的角度來考察,大體應以西漢時期司馬遷《史記》的記載為坐標,即“老子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如此較為接近歷史的真相。即使是后來考古發(fā)掘出來的漢墓帛書本和戰(zhàn)國楚簡本的文字與傳世本略有出入,應該說也大體與太史公記載的老子思想主旨相去未遠。

  《道德經(jīng)》雖然僅有五千多言,而兩千多年以來的注疏詮釋文本則多達千種以上,文字超過數(shù)千萬言。近代西風東漸,東西方兩種文明發(fā)生碰撞和交流以后,《道德經(jīng)》又被翻譯為多種外國文字,在西方世界廣為流傳。這本簡短的中華文明經(jīng)典,為何有著如此廣泛的影響以及歷久彌新的歷史魅力?它的思想內(nèi)涵與價值意義究竟應該如何理解和詮釋?它對中國古代的宗教文化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又對近現(xiàn)代以來人類文明產(chǎn)生的諸多難題有著怎樣的啟示?這些都是值得我們關(guān)注和思考的重要問題。這里,筆者僅就人類文明與宗教經(jīng)典的關(guān)系,探討和發(fā)掘《道德經(jīng)》中“和諧”思想的內(nèi)涵與價值,以尋求其對當代社會的啟迪與借鑒意義。

  一、以“道”為核心的大戰(zhàn)略思想

  1。老子“道”的核心涵義

  “道”是《道德經(jīng)》中最核心的概念,F(xiàn)代人一般根據(jù)西方哲學的概念,把“道”解釋為“物質(zhì)”、“精神”或“規(guī)律”。然而這些解釋都不符合《道德經(jīng)》的本義。

  任法融:《道德經(jīng)釋義》,北京白云觀印,第3頁。

  “道”既不是有形的“物質(zhì)”,也不是思慮的“精神”,更不是理性的“規(guī)律”,而是造成這一切的無形無象、至虛至靈的宇宙根本。“道”是混元無極,是宇宙中的能量,是太空的氣場,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nèi)、至簡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萬殊之大宗,是造成宇宙萬物的原始材料。

  任法融:《道德經(jīng)釋義》,北京白云觀印,第3頁。

  “可道”、“德”、“下德”都是“道”的派生物。道與德構(gòu)成萬物發(fā)生、發(fā)展的依據(jù),而道又為德之本。

  張玉良:《老子譯解》,第214頁。

  只有正確理解了“道”,才能正確理解“德”,從而正確理解老子的全部思想。因此,道更為重要。

  2。老子“道”的本質(zhì)特征

  老子在《道德經(jīng)》第4章中總結(jié)了道的三種本質(zhì)特征:即道沖、道淵和道湛。“道沖”是說,道“空虛”、“常無”,是一種虛空若無、不可感知、不可捉摸的東西。然而,它又“用之或不盈”,生成、畜養(yǎng)萬物卻永不窮竭。它“名天地之始”,以幾近于無的精細微小而作為構(gòu)成宇宙萬物的基本物質(zhì)。“道淵”是說,道深奧難測,而為萬物本源。它先于天地萬物而存在,是天地萬物之始;又“象帝之先”,先于所謂上帝神人而存在,沒有人知道它由何而來!暗勒俊笔钦f,道雖然如水之清澈無物,但又真實存在,是“無狀之狀,無物之象”。它“迎之不見其身,隨之不見其后”,其跡幾近于無,卻又“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是真實存在的,而非完全虛空。

  3!暗婪ㄗ匀弧钡暮x

  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解”。道法自然,是說道的運行規(guī)律是“自然”。所謂自然,即自然而自然,本身如此。道法自然,要求“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令萬物各按其本性發(fā)展,而不妄加干涉騷擾,不加主宰。也就是以不干涉及放任主義,任物隨性發(fā)展。所謂物性各異,而道不棄物,道不棄人。不爭、不有、不恃、不宰,即指道常無欲,故可名小,它無欲、無私、常能以清靜、無私寡欲,處下、抱柔守雌而自處。

  4!盁o為”的涵義。

  老子說:“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意味著天地萬物的根本在于幾近于零的無。回顧老子所說的“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道德經(jīng)》第25章。

  可以看出,道周流不息,貫穿于天地萬物,但終究要歸根復命,“歸于樸”,歸于無。萬物之運動終究要歸根反本,而這一本正是“無”,因此人類之法道,亦應該“無為”也。通常人們將老子的“無為”思想誤解為無所作為的消極思想。其實它的基本含義是對事物發(fā)展變化應因勢利導,不容任何主觀意志,順應事物發(fā)展的`自然法則而用事。

  任法融:《和諧世界,以道相通》,載《和諧世界以道相通:國際道德經(jīng)論壇論文集》上卷,宗教文化出版社,20xx年版,第3頁。

  5!叭跽咧馈北M顯老子的戰(zhàn)略真諦

  “弱”字在老子的《道德經(jīng)》中屢屢出現(xiàn)。如“柔弱勝剛強”,“強大處下,柔弱處上”,“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等等。

  《道德經(jīng)》第76章、78章。

  其實老子所說的弱,并非本質(zhì)上的弱,而是表面謀略性的弱,目的是勝強。

  劉庭華:《弱者之道—老子思想縱橫談》,中國社會出版社,20xx版,第5頁。

  因此,立身處世、修身治國,如果要保持長久,則需要持柔弱之道,拋棄常人希望的表面的“強”、“大”、“貴”、“上”,踐行“柔弱勝剛強”的理念。在現(xiàn)實中,奉行貴柔守雌、不爭處下、無私寡欲等不爭主義原則。這是老子留給世人行事做人的大思路、大戰(zhàn)略。

  二、老子“道”的政治涵義

  從《道德經(jīng)》的篇章可以看出,老子希望統(tǒng)治者能夠?qū)嵺`“道”,發(fā)揮“道”在現(xiàn)實政治中的無窮功用,從而給統(tǒng)治者自身和普羅大眾帶來長久的福利。所謂“善建者不撥,善抱者不脫,子孫祭祀不輟。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于邦,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暗莱o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天下將自賓”。即是說,遵循“道”可以使一國社稷長久,并引來四方歸附。

  在老子的思想中,國家的治理方式從高到低有四種等級,即“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行無為之政,以放任主義,任民眾自由生計、自由發(fā)展,以至于民眾不能感知統(tǒng)治者的存在,而以為一切不過是他們自然而然所致。這種為政境界,即“太上,不知有之”,是老子所認為的最高等級的國家治理方式。這種法理方式要求,為政者能“為天下渾其心”、“以百姓心為心”,不妄逞一己之巧智和私欲,“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而令民眾自由發(fā)展,達到“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的效果。其他的治國方式,如行仁義而令百姓贊譽、行嚴刑峻法而令百姓畏懼、行壓迫而令百姓造反等,都等而下之。

【讀《道德經(jīng)》有感】相關(guān)文章:

讀道德經(jīng)有感06-11

讀道德經(jīng)有感12-12

讀老子道德經(jīng)有感01-10

道德經(jīng)的讀書心得03-31

《道德經(jīng)》讀后感10-02

道德經(jīng)經(jīng)典讀后感02-15

關(guān)于道德經(jīng)讀書心得12-24

國學經(jīng)典道德經(jīng)讀書心得01-03

道德經(jīng)讀后感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