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師表》讀后感作文 推薦度:
- 《出師表》讀后感 推薦度:
- 《出師表》讀后感作文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出師表讀后感2篇(精選)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這時候,最關(guān)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出師表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出師表讀后感1
《出師表》是公元227年,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給后主劉禪上書的表文,主要表達了自己感恩其父劉備的知遇之恩,并給予劉禪治國的建議,言辭懇切,表達了自己對蜀漢的一片忠心。
一、感恩知遇,臨危受命。
三顧茅廬,共商大計!俺急静家,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
建安十二年(207年),諸葛亮27歲時,劉備“三顧茅廬”于南陽,會見諸葛亮,問以統(tǒng)一天下大計,并盛贊:“吾得孔明,猶雨得水也!弊阋妱鋵χT葛亮的激賞。
君臣共濟,感情篤深。諸葛亮不負厚望,火燒博望坡,初出茅廬;火燒赤壁,敗曹大軍;智取荊州,得立足之地;取成都,取漢中,擁戰(zhàn)略優(yōu)勢。劉備也在諸葛亮的輔佐之下,219年,自稱漢中王,221年,建立蜀漢,并與曹魏、孫吳三分天下,形成鼎立之勢。
臨終托孤,夙夜憂嘆。然“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公元219年冬,關(guān)羽敗走麥城,被東吳所害,221年,劉備傾蜀漢全國之力攻打東吳,為桃園三結(jié)義的關(guān)羽報仇,但火燒八百里連營,劉備逃到白帝城,八十萬大軍所剩無幾,眼見自己“興復漢室,還于舊都”的大計無望,終一病不起,托孤諸葛亮,于223年,溘然長逝。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眲渑R死,讓長子劉禪拜諸葛亮為亞父,授良輔政,諸葛亮為了不負君恩,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平定南方,貯備兵甲,并希北定中原,興復漢室,還于舊都,以實現(xiàn)劉備生前遺愿,實現(xiàn)自己報先帝忠陛下的職分。
二、忠心護國,事無巨細。
諸葛亮的忠心護國,文中主要表現(xiàn)在他臨走之前,對后主劉禪的`諄諄囑托,宛若一位即將出遠門的父親,對孩子的千叮萬囑。在《出師表》中,諸葛亮主要囑托了劉禪以下幾件事情:
1、宜開張圣聽。希望劉禪發(fā)揚光大先帝的美德,以此振奮志士的精神,不要隨便看輕自己,不要說不恰當?shù)脑挘灰氯页家?guī)勸的言路,應該擴大圣明的聽聞。
高處不勝寒,身為帝王,正如《鄒忌諷齊王納諫》里所言,宮室妻妾都偏愛,朝堂群臣都敬畏,大家出言行事,自是反復斟酌,找到最妥當?shù)姆绞奖磉_出來,但未必說的就接近于真相,所以感嘆齊王被蒙蔽太久。劉禪處境與齊王一樣,所以諸葛亮希望他廣開言路,察納雅言,如此才能了解國情,才能正確施政。
2、宜內(nèi)外同法!皩m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被蕦m中,皆是劉禪生活起居的親人或者熟識之人,遇到事情,不免有所偏袒,但諸葛亮針對這個問題,認為凡是犯錯之人,都當受罰,凡是忠善之人,都當鼓勵,如此才能體現(xiàn)公正嚴明的治理,人民才會見賢思齊,國家才會井然有序。
劉禪漸漸長成,寵信宦官黃皓,黃皓阿諛獻媚,處心往上爬。在這里諸葛亮提出內(nèi)外同法,亦有對劉禪過度信任包庇黃皓的提醒。任何一個團隊,拉幫結(jié)派,保護親信,是非不分,終究會如連日陰天,很難煥發(fā)出人們來自本性的勃勃生機,更何況是一個國家,若是宦官當?shù),奸詐陰險,是一定會把國家推向危險之地的,后來的黃皓崛起,專秉朝政,導致姜維屯田,國家衰亡,就證明了這一點。
3、宜悉以咨之!冻鰩煴怼穼懹诠227年,時年劉禪剛好20歲,登基第三年,所以,諸葛亮對宮中之事和軍營之事,都不是很放心。希望他多多咨詢有經(jīng)驗的大臣,再作決定。宮中之事,咨詢侍中、侍郎郭攸之、費、董允等,這些人都是忠良老實,先帝選拔出來幫助陛下的,若有事情,一定要先咨詢他們,然后再去施行,一定能做到彌補缺點和疏漏之處,獲得很多好處。
營中之事,可以咨詢向?qū),他善良公正,精通軍事,是先帝和大家一起選拔出來的能者,碰到軍隊里的事情,可以多咨詢他,一定可以做到軍隊團結(jié)一致,大家各得其所。殷殷囑托,情真意切。
4、宜親賢遠佞。為了讓劉禪便于接受,特意選擇了先漢和后漢的例子,告訴劉禪先漢所以興隆,皆因親賢臣,遠小人;后漢所以傾頹,皆因親小人,遠賢臣。并推薦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貞良死節(jié)之臣,希望劉禪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指日可待。
公元223年,劉禪在成都繼位,時年17歲,小太監(jiān)黃皓開始跟隨劉禪,劉禪十分寵信他,到了言聽計從的地步。但是諸葛亮擔任蜀國丞相時,因諸葛亮的震懾,黃皓也不敢露出野心,到234年諸葛亮死后,又有董允遏制黃皓,直到公元246年,董允去世,陳接任其官職。陳黃皓互為表里,黃皓官職一升再升,從黃門丞升到了中常侍,再到奉車都尉,之后總攬朝政,蠱惑劉禪,甚至排擠姜維。諸葛亮早已擔心黃皓亂政,所以在出門遠征之前,尤其放心不下單純、懦弱的劉禪被小人蒙蔽,對國家不利,所以囑咐要親賢人遠小人。
諸葛亮六出祁山,攻打曹魏,討賊興復,以告先帝。234年8月,病逝于五丈原,享年54歲,臨終遺言希望屬僚竭忠輔主,更希望姜維能繼承他的志向,為國出力,并要求喪葬穿常服,容一棺,無器物,勿舉哀。一代將星墜落,亮死29年,蜀漢滅亡,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孫子諸葛尚也在保衛(wèi)蜀漢政權(quán)的最后一戰(zhàn)——鹿頭山之戰(zhàn)中戰(zhàn)死沙場。諸葛亮因劉備三顧茅廬,一生感恩報國,一家三代,戰(zhàn)死沙場,忠心護國,終究落于后人樂不思蜀的閑談中,真是令人唏噓不已。
出師表讀后感2
無意間看到諸葛亮的<出師表>。本文辭情懇切、感人肺腑。是我最喜歡的文言文之一,看著看著不由的大聲誦讀。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諸葛亮這篇表文歷來受到人們的高度贊揚,被視為表中的代表作。劉勰曾把它跟孔融的《薦禰衡表》相提并論,說“至于文舉(孔融,字文舉)之薦禰衡,氣揚采飛;孔明之辭后主,志盡文暢。雖華實異旨,并一時之英也!标懹卧凇稌鴳崱分袑懙溃骸啊冻鰩煛芬槐碚婷溃лd誰堪伯仲間?”文天祥的《正氣歌》亦云:“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备腥酥,于此可見。后人也給了其足夠高的評價,我就不在這多說什么了。
因為喜愛多看了幾篇,于是突發(fā)奇想。如果我是劉禪,我是不是能駕馭的了諸葛亮這樣的強臣。劉備死后當時的蜀國到底是誰說了算!假設(shè)最后是蜀國統(tǒng)一了三國,劉禪的帝位是不是能保住?要是保不住帝位那么他還有命活么?
首先從白帝城托孤開始。劉備說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彼囊馑季褪情w下才干高于曹丕十倍,一定能辦成大事,如果劉禪可以幫助就幫助,實在不行,你就作兩川之主。“(短短幾句,直接給所有在場之人提出并且確定了諸葛亮日后的政治地位問題!睔v史上沒有一個君王肯將皇位讓給一個異姓人來當,哪怕他的兒子是個殘疾,他都不會這樣干。如果諸葛亮真的要奪權(quán),又有這句話,蜀漢就要滅亡在他的手里)那么劉備為什么還要這么說呢?
首先劉備說這話的意思不是認為他兒子不行,讓諸葛亮早早的把劉禪搬開別在那礙手礙腳影響統(tǒng)一大業(yè)。那么劉備為什么還要這么說呢?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弱主強臣。他主要表現(xiàn)在劉備死了以后誰在蜀漢說了算。我們不妨將劉禪與諸葛亮分成兩大陣營,看看劉禪集團的人都是誰。蜀漢政權(quán)的根基主要是由三個勢力集團組成:第一集團占主導地位的劉備嫡系荊楚集團,此前戰(zhàn)略要地荊州的丟失,關(guān)、張敗亡以及夷陵之戰(zhàn),這一系列的事件使得荊楚集團遭到了重大創(chuàng)傷。而在這個時候劉備又一病不起,眼看占主導地位的第一集團就要土崩瓦解。幼主靠爹沒靠上。
第二集團前益州刺史劉璋時期的東州集團,諸葛亮早在入川前就將起其主要人物納入囊中。我們的幼主在這是叫不響。不過在這我要提一位重要人物李嚴,在劉璋時期就是東州集團中的佼佼者。自劉備入主成都以后,他在任上又屢次以少數(shù)兵力平定大規(guī)模的叛亂,充分表現(xiàn)了他的出色軍事和政治能力。白帝托孤之時,并非只找了一個諸葛亮,還有一個李嚴在側(cè)。劉備能把遠在成都的諸葛亮召來托孤,說明他有足夠的時間來考慮和處理這個問題,因此托孤于諸葛亮、李嚴二人,并非是僅僅因為李嚴在身邊方便之故,而是應該有其很成熟的考慮的,甚至可以說是煞費苦心的。從上面看劉禪集團的人能管用的就李嚴一個。也就是說只要把李嚴擺平,劉禪就不在話下。
第三集團本地人為主的益州集團。益州集團從劉璋時期開始就沒能在政治上占據(jù)大的舞臺,一直處于一個陪襯的地位,所慮不大,這一點,我們從《三國志》的傳記就可以知道,蜀漢就是除去王室成員,列傳中本地人士才也十九人,大約只占了三分之一強,而且無一是高層官吏,均為下級官吏和侍郎一類的閑官。因此需要考慮的乃是荊楚、東州集團之間的問題。一個處于弱勢的群體,劉幼主在這是叫響叫不響沒多大意思。在說了就算你叫了人家還害怕站錯隊。又有誰會跟一個沒有實力的.人跑。
我們回過頭再看看諸葛亮集團,諸葛亮在加入劉備軍團的初期也沒有太大的權(quán)力,入蜀后,諸葛亮的地位甚至沒有糜竺,孫乾等人高。在劉備伐吳失敗后,他馬上想到的是現(xiàn)在國力衰敗,勢必會有人乘虛而入,奪取王位,而諸葛亮就是個最危險的人物,因為他在蜀國的威信太高了,劉備死后荊楚舊部,東州集團佼佼者和益州集團這棵墻上草大多選擇諸葛亮。
可見劉備托孤用意極其深刻,舉國上下,除了劉備就是對諸葛亮最敬重了,劉備算出來劉禪集團的李嚴是斗不過諸葛亮。劉備只能以這樣的方式將這話明白地說了出來,那諸葛亮也只有以“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jié),繼之以死!’”這樣的態(tài)度,來明確地表示他惟有盡忠而死也不會取而代之一途了。不管怎么樣,在那個年代里,他是不可能爽快地答應一聲“好”的。但是如此一來,倘若日后劉禪昏庸而諸葛亮真的想要取而代之,那他就要先背上個輔佐不力,背主食言的罵名,在政治、輿論以及民心上都將會面對“不臣不忠不義”的罪名,并因此導致師出無名而居于劣勢。所以劉備這話與其說是信任與托孤,不如說是一種先發(fā)制人的威脅策略,亦或者是無奈之下欲擒故縱的一種權(quán)謀。
【出師表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出師表》《后出師表》比較閱讀答案01-07
出師表教學設(shè)計04-12
《出師表》教學設(shè)計04-29
《出師表》讀后感12-16
出師表讀后感05-01
出師表讀書筆記01-24
出師表辭職信12-18
(精品)《出師表》讀后感11-02
《出師表》讀后感作文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