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 推薦度:
- 《曾國藩的正面與側(cè)面》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讀《曾國藩》有感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候,最關(guān)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曾國藩》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最近剛讀完這本書,忍不住想來簡單總結(jié)下,后面應該還會反復讀。
首先說下我在未讀這本書之前,腦海中對曾國藩的形象有一個很粗淺的勾勒,他是一位很嚴肅的家長,孩子們都要聽他的話,不能給他犟嘴,為什么腦海中的形象是這樣呢?這就不得不說上學時很火的《曾國藩家書》,這本書我沒有看過,因為看到名字我就已經(jīng)頭大了,在家里已經(jīng)聽了那么多教育的話,怎么還會買書來讓人教育自己吶,也正是因為《曾國藩家書》的名字,還有書籍封面那張嚴肅的臉龐,讓我對他產(chǎn)生了那樣的固有印象。
然后,為什么自己會再去讀《曾國藩》呢?這真是一個巧合,我讀完《張居正》,就喜歡上了這類書籍,不是人物傳記,但是也有一定的歷史依據(jù),加入了作者的一些思考及演繹,讓人真是停不下來。于是,我就去搜這類書籍,有人就推薦《曾國藩》,我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走進了曾國藩的世界,不愿走出。
曾國藩所處的時代,滿漢之間還是存在很多猜疑和戒備的,涉及到皇族根本利益的一些事情,非必須漢族人做的,一般不會讓漢族人去做,特別是軍隊的控制牢牢掌握在滿族人手里,稱作綠營,這些八旗滿族子弟們,經(jīng)過幾代人之后,身上的那股沖勁/干勁早被紙醉金迷的繁華生活所腐蝕殆盡,于是面對被壓迫到生死線邊緣的人民發(fā)出的頑強反抗時,這些官方軍隊-綠營毫無任何抵抗力而言,洪楊農(nóng)民起義軍從廣西,江西,湖南,一路攻到了兩江總督所在地-江寧(現(xiàn)在的南京),并在南京定都,繼續(xù)組織軍隊攻占其他清廷控制的地域,并北上捉咸豐清妖,綠營無法撐起清朝的天,于是朝廷允許地方組織一些武裝力量,以作自保,這稱為團練,這個大背景也造就曾國藩。
曾國藩一開始收到朝廷的任命時,他心里很猶豫,拿不定主意,既想去做一件平定長毛,名垂千古的大事,但又擔心自己能力不足,事情做砸,晚節(jié)不保。這里的猶豫,拿不定主意,恰恰反映出他心中的謹慎,這在后面他帶兵打仗時,更能看得出。不過最終在好友的妙計之下打算出關(guān)。
大丈夫不封萬戶侯,枉此一生。
選將,辦團練,組辦水軍,播下北洋水師的種子,第一次出師不利,被坑,差點落入賊手,這中間發(fā)生了很多很多的事情,涉及到團練時的困難,和長沙官場的對抗等等,我對一件事情記憶尤深,就是曾國藩在一次大勝仗之后,舉辦了非常盛大的授刀儀式,表揚這次戰(zhàn)役中表現(xiàn)突出的將士,刀的數(shù)目有限,只激勵很少一部分人,得到的人心里很開心,得到了首領的肯定,沒有得到的,心里癢癢,下次一定會更加積極殺敵,讀到這里,心里真是驚嘆,曾國藩真的好會!佩服。這只是他管理軍隊時的一件小事情,就把他的管理天份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我輩確實該好好學習。
隨著部隊越來越強大,終于到了收復江寧的時候,他極具戰(zhàn)略眼光地選擇,先打下安慶,順江而下克江寧,為完成這件可能名垂千古的大事,他派出了自己的嫡系部隊,由他九弟曾國荃統(tǒng)領的吉字營,物資全力保障,但是南京城又高又厚,很多天過去無任何動靜,他心里著急,但是又不能表現(xiàn)出來,否則下面的人心會亂,所以他一直承擔著這巨大的壓力,當攻克金陵的喜訊傳達時,他竟暈了過去,醒來后,第一件事,先問管家,是否還有其他人看到他暈過去,當聽到?jīng)]有時,心里放松了下來,并讓管家不要說出去,他的心里是真的高興,那么多日日夜夜的努力,終于有了收獲,是要好好開心慶祝一下,但是他又擔心自己表現(xiàn)的太開心,讓人說出去,有辱自己的顏面,于是用他奧斯卡小金人的演技,把這個天大的好消息云淡風輕地說給了孩子,以身作則給孩子做了回模范,哈哈。
攻克金陵后,很多人勸他振臂一呼,建立一個新政權(quán),但是他心中對此毫無波瀾,還對這些人發(fā)火,但功高蓋主,還是受到了朝廷的猜忌,他寧可將所有的湘軍裁掉,來向朝廷表示自己的一片赤誠之心,也不愿朝廷對自己的忠誠存在一點點誤解。當他受命前往北京時,見到了真實的人民生活,和紫禁城內(nèi)的宮廷生活相比,他知道這個社會已經(jīng)爛到了根,他在心里感慨:這就是拼了老命要保護的朝廷嗎?這值得嗎?我相信他的內(nèi)心深處對此是遺憾的。
他知道社會病了,并且病的很重,打敗長毛,有很大的運氣成分,因為天京事變,大大消弱了長毛的有生力量,否則很難,因為長毛已經(jīng)得到了寶貴東西,民心,而這是他拼死要保護的朝廷在慢慢失去的,官員貪墨,魚肉百姓,他恨這個社會能臣太少了?傊,在實力和運氣的雙重保障下,他已經(jīng)做了他能做的最大努力。
處理天津教案事件對他的觸動非常大,他認識到弱小的國家毫無尊嚴可言,擁有先進技術(shù)的外國人會是我們未來最大的敵人,于是他馬不停蹄地組建兵工廠,學習外國技術(shù),造炮彈,造輪船,在去世前選取第一批留學生走出國門去學習西方的技術(shù)。
臨去世,將他對未來的擔憂和想法全部寄托到了自己的門生-李鴻章身上,李鴻章也果然沒有辜負老師的一片期望,這是后話。
據(jù)說,他走那天,原本天朗氣清,頓時黑云密布金陵城,一時間,風吼雨堆......
毫不夸張地說,讀罷此書,心中好像升起了一座巍巍昆侖,供我時時瞻仰,處處學習,學習他的謹慎/處事/自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