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刀與菊讀后感2000字 推薦度:
- 《菊與刀》讀后感 推薦度:
- 《菊與刀》讀后感1000字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菊與刀讀后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chǎn)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菊與刀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菊與刀讀后感1
The Yamato has always been seen as a learning ethnic group. It has been greedly asorbing the civilization from other nations by learning their culture, character, tradition, art, architecture and even religion. A great deal of Japanese culture and religion had been adapted from the older civilization, China. To them, China used to be their great teacher. In the past thousands of years, the Japanese were so eagerly to see and to learn from this teacher, ingnoring the long, dangerous journey and the deep Japanese Sea. However, since the latest century, the teacher has been invaded by his student, surpassed his student. And now, to be frank, the teacher is not competent enough to be in this position any longer.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science and economy, the teacher has fallen behind his student. Maybe it's time for the teacher to examine himself profoundly. Americans believe no one stands still; if you are not moving ahead, you are falling behind. The teacher must has already been familiar with this credo. Maybe it's time for the teacher to learn something from the Student.
Let's see how does the Japanese behavior in some aspects.The Japanese view boon a burden. They do like to easily accept others' help, even is from a close relatives. This might seems quite weird to us. In our opinion, lending a hand to a friend, a relative or a stranger is a gracious act. We should be happy with it. Because when we are short of money, someone would lend us some to make the ends meet; when we are having a birthday or a ceremony, someone would come with fabulous presents; when we fall over and got injured on the leg, someone would come and support us with a hand. All above are those which we consider as beautiful acts. And thanks to them our soiciety would become more harmonious and peaceful. However, that does not mean that the Japanese people do not like benevolence. In fact, they appreciate it to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us lies on which part of this deed we separately focus on. In our sense of worth, we focus on this innitiative act and consider it as a way to break the cat ice between everyone. The Japanese people has a sense of worth which is quite a difference from ours. Actually, hardly on earth could we find another sense of worth which is familiar to the Japanese. They put most of their attention of "Paying a Debt of Gratitude", which means when they accept someone else's grace, they should start to think about what they can pay back. It is similar to a Chinese saying " remember the gratitude and try to repay it". However, you can also find a more appropriate saying "Drips of grace, Yongquan". That could most accurately descibe the Japanese way. In their eyes, the gratitude is the most unbearable thing. Once accepted, they should try to repay it heart and soul. And they call it " ties of friendship".
Far across the sea, on that long, narrow island, the people have incorporated " ties of friendship" into every aspect of their lives. And as early as in one's youth, his parents would start to teach him the importance of " ties of friendship", whose objects are not only the people who show the gratitude, but also relatives, friends, strangers and most important of all, their mikado. It seems to the Japanese that they are born with the gratitude of the mikado and they could never pay back the endless grace. Thus every singal Japanese could sacrifice himself or herself when necessary, and they consider it a honor which is above everything else.
Look at ourselves, as the economic is developing faster than our mental power, we are losing ourselves in the mist. Maybe the Japanese sense of worth could remind u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virtue. Unlike the Japanese, we are born with the gratitude of our motherland. With her latex, we grow up upbring sturdily. But in the mist of money and power, we almost forget to pay back her gracefully bestow. Although it is not the emergent moment that we have to sacrifice ourselves, if needed, I believe most of us will do so, we should get ready for the challenges in this changing world. Keep in mind that we bear the grace of our motherland and never forget our duties, that is pushing our country toward prosperity.
Another thing I'd like to mention is the self-discipline of the Japanese. In their world, the entertainment and work is apparently seperated. While working, they try their best and leaving everything else behind. But that does not mean they do not like entertainments. Oppositely, they view entertaiment a necessary part of life. And in Japan, sex is not such shameful topic as it is in China. The Japanese people, even the women after giving birth to their child, would talk it publicly while they are gathering together with their friends and view it as palate. And they'd like to develop their hobbies. For example, most of the Japanese like to sleep and they do not consider sleeping a way to rest. In fact, they make it their hobby and try to develop it. That's why the Japanese people could sleep at anytime and anywhere in any posture right away.
However, while compared with their work or duty, entertainment could be a quite trivial thing. One example is that, the Japanese soldiers could keep awake for 60 hours with only 10 minutes' break in their training. And the drill master said " They already know how to sleep, it's time to learn how to get rid of sleep." In their opinion, entertainment could be droped easily if necessary.
We always have this kind of feeling, when we are having some kind of enjoyment, we are worrying about some work undone. And when we are doing our work, we are thinking about play and rest momently. I think that's why some of us find our efficiency so poor, and that's also why success is always so far away. There is no harm in separating work and play totally. And furthermore, maybe play actually is not so important, we should choose the most vauluable thing to do in our limited lifetime.
Hermann Hesse, a famous German writer, said in his book Siddhartha" We should do things in the way a stone falls into the water." Straightly, without any interuption, I think that's the short cut to success.
菊與刀讀后感2
在拜讀了本尼迪克特的《菊與刀》一書后,讓我對日本的有了一些新的認識,這本書是作者受托于美國政府,為研究對日政策而展開對日本人的研究并最后著書出版,所以在其中對日本人的性格與理念的研究是比較深刻的。
這本書一共有十三章,全書圍繞日本的歷史和背景,對日本人的性格和理念進行了十分深入的研究。記得在書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就是:日本人生性好斗又謙恭溫和,崇尚軍國主義的窮兵黷武卻又同時具有耽美特征,桀驁不馴而又彬彬有禮,冥頑不靈而又順從靈活,忠誠守信而又出爾反爾,勇敢而怯懦,保守而尚新。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個矛盾的民族,就像書名一樣,菊代表的是日本人儒雅,謙遜,溫和的一面,而刀是一種武器,則體現(xiàn)了日本人嗜血,殘暴,好戰(zhàn)的一面。
對于日本人的性格,我對各得其所,各安其分,報恩于萬一,洗刷污名這三章的理解比較深。
首先,各得其所,各安天分,體現(xiàn)了日本人心中和日本社會十分森嚴的等級制度,在日本人的生活中的各種問題上都存在這等級制度,日本人對國際關(guān)系的看法,與他們處理生活中的問題一樣,都是在用等級制的觀念看待問題。例如:在過去,把世界比喻為一個金字塔的話,他們認為自己是站在國際等級的金字塔頂端。二戰(zhàn)過后,西方國家取代了他們,但是這種等級觀念在他們心中依然牢固。
等級制是他們的生活準則,因此他們知道在什么場合有什么規(guī)定,在什么情況有哪些要求,日本是一個講究禮儀的國家,他們有一套及其繁瑣復雜的禮儀規(guī)定。
其次,報恩于萬一,日本人認為自己天生就是受恩者。自從一降生,就受到父母與T皇的恩情,這種恩是無法回報的,是一輩子也報答不完的。而進入社會以后,受到的同事,朋友,老師的恩情是可以回報的,所以他們會盡全力去回報。所以日本人的心中都認為自己是負恩者,會用盡一生去回報恩情。但是在這里有一點不同于其他社會的是,人們都認為最初的恩惠來源于父母,但是日本人確認為是T皇,這也就是為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一些右派的好戰(zhàn)分子,鼓動國內(nèi)士兵情緒,宣揚為T皇而戰(zhàn),來提高士兵的'士氣的原因。在戰(zhàn)場上日本士兵更是以為T皇而戰(zhàn)而感到光榮,一旦被俘或者戰(zhàn)敗,動不動就會以剖腹自盡的方式來報答T皇的恩情。
最后,洗刷污名,在這一章的內(nèi)容中,充分體現(xiàn)了日本人對于名譽的追求與珍惜。在日本人的思想中,名譽是至高無上的,是任何人都不能侮辱的,一旦被侮辱,他們會感到十分羞恥,而羞恥感會讓他們感到很大的壓力,所以他們會不惜一切代價去維護珍惜自己的名譽。如果上司侮辱了自己的名譽,他們會毫不畏懼的與上司發(fā)生沖突,來保護自己的名譽,哪怕事后再向上司賠罪;而如果在競爭中落敗的話,名譽掃地,他們會選擇引咎辭職,以圖洗刷自己的污名,這與在戰(zhàn)場上剖腹自盡有些類似。
名譽是日本人恒久追求的目標,這也是他們獲得尊敬的必需條件。
以上就是我通過這本書了解到的日本人,對于日本這個充滿矛盾與危險的民族,我們對他還有著很多的不了解,所以對他不能放松警惕,不要重蹈70多年前的覆轍
菊與刀讀后感3
「菊與刀」,「武士道」,「五輪書」統(tǒng)稱為日本三書。
菊與刀,是其中一本。講的是人類觀察學家本尼迪克特通過觀察日本人日常生活和行為習慣,總結(jié)日本人的內(nèi)心及行為規(guī)律,以用于更好地了解日本人和對日本的戰(zhàn)后措施。
讀完后,覺得日本人是「唯心主義者」,追求精神至上,也難怪,在物資季度匱乏的日本島國,統(tǒng)治者愿意用這種方式穩(wěn)定國人,國人也愿意用這種方式解脫自己。菊代表的是優(yōu)雅,刀代表的是剛毅,這兩種品性都是較為崇尚的思想精神,日本人很是看中“精神修煉”,從孩提時代就開始鍛煉,從而造就了整個民族的「菊與刀」。
書中還講到日本人之間有森嚴的等級制度,簡直是入到骨子里的,尤其是「天皇」,是神一樣的存在,絕對的服從和信賴,但天皇又沒有實權(quán),天皇是日本人的精神領(lǐng)袖。
日本人的.「恩情思想」又是另外一個刷新三觀的地方,他們睚眥必報,無論是報恩還是復仇,這兩種行為都是日本人所崇拜的。而施恩對于日本人來說卻是恥辱,怪不得讓座在日本是視為「不敬」。
書中還有其他方面的講述,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對于日本,一直認為這是一個神奇的國度。我看金磚四國就更加覺得日本是一個神奇的國度。通過本書,加深了我對日本這個國家的了解,而不僅僅停留于電影,動漫,或者說某類型的動作片。
書中的前一章覺得有些累贅和聒噪,一直在強調(diào)人類觀察學方面的種種。
菊與刀讀后感4
在看了《菊與刀》后的感想:從語言來說,我是這樣看這三種語言的:
中文—自在
日語—自律
英語—自由
當然,這同時也內(nèi)在的反映了三個國家的不同之處。
總體來說,這三個國家中,中國和美國的相似之處是大大多于日本與其它兩國的,中美兩國的最大共同之處在于包容性。這幾乎可以說是所有社會進步的源泉,可日本恰恰在這一點上是個致命傷,日本太缺乏包容性了。在二戰(zhàn)后的一些年里,由于美國和西方的支持,日本的非包容性—即社會的同一性發(fā)揮到了極致,結(jié)果給日本帶來了空前的繁榮景象和世界第二的GDP,可日本人忘了一點,這所有的前提是有美國的支持在后面。當日本經(jīng)濟發(fā)展觸犯了美國的利益,美國很容易的.通過廣場協(xié)議使日本進入長期的蕭條。所以日本戰(zhàn)后的發(fā)展有其必然性,目前和可以展望的未來的蕭條,也有其必然性,而且這種必然性會更持久深刻的影響日本社會。
菊和刀的作者也提到這一點,即日本社會的非包容性—當然書中的許多觀點,作為在日本生活近20年的人來看是片面的,但這一點我很認同。究其原因,我想還是中國的一句古話,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在日本列島的地理環(huán)境中優(yōu)勝劣汰的結(jié)果,導致了日本人性格中,追求同一,做事極端的個性。這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的時候可以像日本高度發(fā)展時期那樣呼風喚雨,反之則是滅絕人性的軍國主義的橫行。
而中國和美國則更多地反映了大陸環(huán)境下所具有的包容性。只是歷史更長的中國,把包容演變的到了“自在”的境地,有些過猶不及的意味。倒是美國,在既定的法律條條框框之下,給與充分的自由,如中國那樣去想“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人恐怕不多。
所以我的感想,希望有能力的中國人,如果期望在事業(yè)上有所發(fā)展,盡量避免日本或是日企恐怕是個明智的選擇。在日本企業(yè)里,尤其是在日本國內(nèi)的日本企業(yè)里,我所看到的極少數(shù)的成功的中國人,無非有兩種情況,技術(shù)超強—這個很少,第二就是做和中國有關(guān)的工作—需要中文所以沒有可替代性。
這并不是否定日本的一切,事實是,我在日本工作時熬夜3天3夜最終完成工作時的興奮是和日本同事分享的,我剛到日本是由于環(huán)境不適,在電車里突然鼻血直流的時候給我遞過來紙巾的是日本人,我所見到的很多美麗善良的女孩也會是日本人—雖然我從來沒有想和日本女孩陪伴終生。作為朋友,作為同學,甚至是作為公司的上司都是可以的,但是,和日本人作為同事或者是成為其下屬時,最好要慎重考慮了。
菊與刀讀后感5
《菊與刀》菊,代表著日本天皇的族徽,是高貴美麗的象征;刀,代表著日本武士文化,是武力和權(quán)威的象征。美國曾經(jīng)與日本發(fā)生全面戰(zhàn)爭,日本人的脾性最古怪,也最難琢磨。太平洋戰(zhàn)爭熟悉“敵性”也是一個重要課題,要想與日本人打仗,就必須先了解他們的行為習慣。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期,美國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RuthBenedict)研究日本人的民族特性而著此書。
一、解讀日本發(fā)動二戰(zhàn)的原因:
日本發(fā)動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理由很特別:他們要結(jié)束世界上這種“自立為王”的無政府狀態(tài),為建立等級秩序而奮斗。只有各國“各就其位”了,世界才能長久地和平。
二、戰(zhàn)爭中的日本人:
日本人把勝利的希望寄托在精神上,精神必將戰(zhàn)勝物質(zhì)。美國一貫注重強大的實力,日本則一貫重視精神。他們說,精神就是一切,可以永恒;物質(zhì)雖不可少,卻是次要的,轉(zhuǎn)瞬即逝。
“以投降為恥”,寧可自殺。不救助傷員。
三、各就其位
各就位就是日本人信仰鐵序和等級制度。這是一種民族習慣,從“敬語”和鞠軀行禮方式體現(xiàn)。這種等級體現(xiàn)在國際事務(wù),家庭內(nèi)、同輩朋友之間、性別、年紀、過去交往。直到19世紀中葉,日本只有貴族和武士可以使用姓氏。對美國人來說平等是最崇高、最道德的。
四、報恩:不容回避的人生主題
“恩”這詞與“承受的負擔、債務(wù)、重負”的意思是共通的。比如受長輩的`恩、上級的恩。如果是受同輩的思,那么對于接受者來說會有一種不快的自卑感。因為日本人說“我受某人之恩”時,其含義就等于“我對某人負有義務(wù)”,同時會稱對方為自己的“恩人”。
如果大街上發(fā)生了一件重大事故,日本人常常選擇不矛理睬,這侄不是由于日本人缺乏主動性,更重要的是國灰他們覺得,除了警察之外,任何人插手都是在讓受幫助人背上欠你的恩情債。
菊與刀讀后感6
在本次活動當中,大家以阮辰陽同學首先分享的《菊與刀》為開端,討論了日本文化中的恥文化、以及日本文化中獨有的“割裂感”,在這樣的討論之中,韓天雪同學想到了自己最近閱讀的《漂流》三部曲,想到了其中懺悔式的語言,又提及在書本《文明的進程》中,作者提出“文明就是一種羞恥感的前移”進一步引發(fā)了同學們的思考——什么才是羞恥感?羞恥感從何而來?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情景是如何界定和產(chǎn)生羞恥感的?關(guān)于人類文明的話題繼續(xù)著,章子娟同學分享了《芳華》這一書,并提出“為什么人們會對、并且能夠?qū)σ粋‘好人’進行道德審判?”在同學們提出多種結(jié)合書本時代背景的答案后,章子娟同學又建議我們將時代背景虛化,來探討道德審判本身的邏輯和合理性。
通過本書的確能夠?qū)τ谌毡救说奈幕睦碛懈羁痰牧私,其中作者對于“恥感文化”、“義務(wù)義理”與“人情”世界的獨立并立性,以及日本等級制的考察非常精辟,而且在邏輯上來講,以上的.文化觀察均能夠較好地解釋并支持戰(zhàn)后美國對于日本地處置措施。
然而,由于是通過異國眼光看待日本文化模式,當然會出現(xiàn)一些偏差之處:據(jù)日本方面的評論,雖然作者描繪的是“日本人的文化模式”,但其中有許多部分實則是日本軍部的宣傳所導致的誤分析,沒有深刻考慮到日本各階層文化的異質(zhì)性,反而更似描繪“日本軍部宣傳的日本人文化模式”;此外,本書是在二戰(zhàn)日本戰(zhàn)敗的背景下寫出的,具有一定政治目的,因而對于日本歷史的考察較為粗略且有片面性,在深度上也無法做到非常細致。然而,這些局限并不妨礙本書成為文化人類學的經(jīng)典著作而廣為暢銷。
菊與刀讀后感7
今天完整讀完了《菊與刀》。加入了讀書群以后的確對我讀書有督促作用。看到這個月沒有倡議每個人交書目和讀書筆記,不過我還是打算完成一下作業(yè)。
書的附錄關(guān)于這本書的學界評論說到:“綜觀各種評論,大體可以說:從社會學、文化人類學角度評論者對此書評價很高,從哲學、歷史學角度評論者則有根本性的質(zhì)疑和困惑。撇開具體問題不說,就根本性質(zhì)疑而言,在較大程度上是對文化人類學這個新興學科的看法問題。實際情況表明:隨著全球化的進展,民族、文化問題日益突出,文化人類學日益發(fā)展!毒张c刀》這本書也一直暢銷。在日本,有統(tǒng)計說:這本書的日譯本自1948年出版后至1996年,48年間重印超過100次,印數(shù)超過230萬冊,如按日本人口平均,40多人就擁有一冊。在美國,《領(lǐng)袖周刊》有文章把這本書列為領(lǐng)袖必讀的100本名著中的第71本!币粋從未到過日本的美國女學者,為了當時二戰(zhàn)后美國社會研究日本的需要,根據(jù)文化人類學的研究方法,通過文獻資料和訪談戰(zhàn)俘以及在美國的`日裔寫成了這樣一本影響深遠的著作,令人贊嘆!
日本和我們有剪不斷理還亂的關(guān)系,一直想好好了解和學習日本,小時候最初關(guān)于日本比較深刻的印象大概來自《血疑》,后來還有一部當時電視上播的日劇我記不住名字了,好像是說一個女孩沒有聽力但卻打乒乓球的,而記不清是不是同一部劇,有個女孩練習鋼琴,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經(jīng)常練的一首曲子是肖邦的《革命》,那似乎是對我鋼琴曲的啟蒙,我第一個喜歡的音樂家也是肖邦。后來看了幾部日本的文學作品,村上春樹——抱歉對他的小說卻印象不深,我印象稍微更深一些的是渡邊淳一的幾本書。這些年工作的原因當然對日本的經(jīng)濟、科技、社會管理,包含文化根基的興趣與日俱增,今年初終于第一次到了日本。說實話,非常喜歡日本,離得也近,準備以后多去。
《菊與刀》以前在幾個書店翻看過幾次,印象最深的是有次出差回來在深圳機場翻看了一些,XX月從日本回來買了一本紙質(zhì)書開始讀。認真讀來發(fā)現(xiàn)這是一本稍微有些枯燥的比較學術(shù)的著作,但作者對日本社會從歷史和當代社會義理習俗的角度對日本社會的等級制、恩、義理、名譽、人情、道德、修養(yǎng)、兒童教育等等方面做了分析闡述,對于了解日本的歷史,社會文化基礎(chǔ),更好的理解日本非常有啟發(fā)。當然日本學者的評論也說,作者提到的很多都是二戰(zhàn)前那個時代日本社會和家庭的一些習俗和事例,并且采訪的社會層面有限,從二戰(zhàn)到現(xiàn)在,尤其二戰(zhàn)后美國對日本有著深刻的影響,現(xiàn)代日本社會發(fā)生了很多變化。但《菊與刀》仍然獲得本文開始引用到的那高的評價,可見讀來對了解和理解日本社會仍然很重要,我也受益匪淺。
菊與刀讀后感8
《菊與刀》講了一套研究方法,在研究一個國家的同時,也教會我們怎么樣研究一個國家。這在本書的第一章就可以更客觀全面地看待與了解日本人的思想、行為的來源。但是《菊與刀》由淺入深,越到后面越難理解,很多東西尚不清楚,或只能停留在表層。
菊在中國被稱為四君子之一,象征著古代文人品格高尚,而菊在日本則是代表著皇室的'家徽,菊更多的代表了日本民族中淡定、儒雅、謙和的一面,也說明了日本民族有菊一樣的品質(zhì)。刀則讓人想到日本的武士道,刀是日本武士的隨身兵器,在武士眼中它承載著日本民族的意志和希望,更代表著日本民族精神中嗜血、好戰(zhàn)的一面!熬张c刀”簡簡單單三個字承載著太多大和民族的特性,充分概括了日本這個民族的矛盾性。
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大都能從日本人的兒童教養(yǎng)中得到理解。日本人的兒童教養(yǎng)可以聯(lián)想到機器生產(chǎn),但是他們培育出來的兒童卻又不缺乏創(chuàng)新。日本人對于兒童教養(yǎng)的嚴格要求卻又使兒童保持了童年時代的歡樂。
與此同時,日本文化中一些迷人的方面,比如武士道精神,在全世界范圍流行,客觀上隱藏了日本文化中落后的一面,而在經(jīng)濟上,優(yōu)秀的日本制造帶來的非凡成功是日本人無意于文化上的反思。
菊與刀讀后感9
平衡義務(wù)與對競爭的理解
義務(wù)被分為不同種類如:"忠、孝、情義、仁、人之常情"等,《菊與刀》讀后感03。對一個人的判斷,不會說他整體人格有問題,只說沒有達到其中的義務(wù)。一個人"盡孝"也只是盡孝,在其它義務(wù)中,他會有完全不同的行為表現(xiàn)。日本人認為人的失敗,主要是因為沒有平衡好不同圈子、程序和情義、義務(wù)間的沖突。并認為那些漠視個人幸福并履行自己義務(wù)的人才是有力的。
日本人認同的美德中也主要包含著對義務(wù)的理解,日本人認為先設(shè)立義務(wù)的規(guī)則,然后提出要求,人們?nèi)娜,竭盡全力履行義務(wù),再加上真誠,這才是美德。真誠也就是無欺。"誠"可以提高任何一條道德信條的層次,它是一個指數(shù)。
當某項工作變得具有競爭性時,日本人首先想到的是他們有可能會失敗的危險,于是工作受到了損失。日本人習慣把人和工作等同起來,對他工作中行為和能力的任何批評,都自動會成為對他本人的批評,因而,他們敏感地以為競爭是一種侵犯,所以他們轉(zhuǎn)而會去注意自己與入侵者的關(guān)系,而不是專注于自己手頭的工作。
兩個人在競爭時會發(fā)生直接沖突,為了防止沖突的發(fā)生,日本人普遍采用請中間人調(diào)集的方式,如提親、找工作等。通過這種間接的處事方式,不僅保留了彼此情義。中間人自己也可以從順利協(xié)商中獲利、得名,所以和談成功的機會更大。
自我修煉
沉思和祈禱是宗教的自我修煉。日本人的`自我修煉分為二類,一是培養(yǎng)能力,成為有能力的人。二是"圓熟",是意志和行為間,沒有任何間隙、屏障,一點通的狀態(tài)。自我修煉后的理想狀態(tài)是,行為人的行為完全是他心里所描畫的行為的翻版,讀后感《《菊與刀》讀后感03》。一種非常鎮(zhèn)靜的,調(diào)節(jié)得很好的心態(tài)。
從孩提時代起,男人和女人都得通過修煉而被社會化。即生活就是修煉。按日本人的話說是"磨掉身上的銹"。修煉要從幼兒開始,幼兒固然幸福,但沒有"品嘗人生"的能力,只有通過自我修煉,才能獲得全面生活的能力。才能"品嘗到人生的滋味,享受人生。"
在自我修煉的過程中,日本人還有一條心理原則,意志應(yīng)該超越身體。因為身體幾乎能接受無窮無盡的訓練,一個人忽視健康規(guī)律,就要付出代價,但身體本身沒有這樣的規(guī)律可言。無論健康多么重要,無論那些不相關(guān)的事情是經(jīng)過了怎樣的培養(yǎng),身體的需要都應(yīng)該完全放在第二位。
既然說自我修煉就離不開佛教,離不開"輪回"和"涅"這個話題。佛教發(fā)源地的印度瑜伽是一個極端崇奉禁欲苦行的教派,是擺脫輪回的一種方法,他們認為除了"涅",沒有任何別的解脫法,解脫路上的障礙就是人的欲望。瑜伽是一種與肉體世界斷絕關(guān)系,逃避虛妄而單調(diào)人生的方法,是一種掌握精神力量的方法。
日本佛教沒有"輪回"、"涅"的觀念。他們認為,頓悟之人已經(jīng)處于涅狀態(tài),涅就在此時此地。譬如,在沒有警告的情況下,老師粗暴的當頭棒嚇,如同電擊,會使學生頓悟,會打破他的自我滿足。
公案,是最重要的"圓熟"的修煉法。(公案是很有趣的話題)
菊與刀讀后感10
《菊與刀》讀后感500字:《菊與刀》是美國文化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的作品,以代表日本皇室的菊與代表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刀為題目揭示了日本人的矛盾性格。
此書多采用美日對比的方法從各方面描寫了日本人的民族特點,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日本人的行為。通過這本書,了解了日本人特別重視自覺道德的養(yǎng)成,把各種道德深植在每個日本人心中,為他人考慮,集體觀念深厚,嚴格遵守天皇的旨意,但絕不能忍受他人的侮辱,否則就會用盡方法去報復。此外,每個人在社會中都有自己的角色,對男性和女性以及孩子和老人的要求都是不一樣的,女性權(quán)利地位較低。
此外,日本還有等級之分,認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處在某個位置就要做相應(yīng)的事情,這樣社會才能正常運轉(zhuǎn)。在日本人的'教育中,對特別小的孩子,成人是不用道德去約束他們,讓孩子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成長,給孩子充分的自由,但當孩子逐漸長大之后,便會學習各種社會道德與規(guī)范,自身行為逐漸受到限制,幼兒時期和成年時期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這也是日本人矛盾性格的原因之一。
歷史造就了每個民族,日本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其自身的特點,形成了其特有的一套社會運轉(zhuǎn)法則,這有利于整個國家的管理,一旦某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錯誤,社會秩序會轟然倒塌,我們不可妄加判斷。通過這本書可以使我們更深入地了解日本民族,也更能理解他們的行為。
菊與刀讀后感11
說到日本,恐怕很多中國人馬上會想到魯思·本尼迪克特的《菊與刀》,它太有名了,太有影響力了,使得太多人張嘴就能重復其中的幾句經(jīng)典論斷,雖然多數(shù)人并沒有真看過它。
因為本尼迪克特本人畢竟是科班出身,體系嚴密,再加上《菊與刀》的名氣,任誰推薦,它都會是首選。不過,說實話,重復看這本薄薄的經(jīng)典小冊子,給我的厭惡感比重讀《光榮與夢想》來得還要強烈。這本書絕不是寫給中國人看的,如果中國人借助一個西方人的眼睛來了解同一文化圈中的日本,我相信對日本產(chǎn)生的誤讀和準確了解會一樣多。因為本尼迪克特對日本的許多論斷,是西方視野下東方人的共性,而非日本的獨特個性。最典型的是這一論斷:日本文化是沒有"罪"感只有"恥"感的,在"恥文化"下,善行是依靠外部的強制力來維系的,而在"罪文化"中則依靠罪惡感在內(nèi)心的反省。這一所謂的"知恥不知罪"理論,幾乎總是被今天的中國人拿來解釋日本為什么缺乏真誠的懺悔?墒,很少有中國人認真想過,這一所謂的日本文化特征,完全是東方文化的共性,所謂的"罪文化"源于基督教的原罪說。中國人的悔罪意識絲毫不比日本人多,如果論今天兩國對歷史的反省,日本的態(tài)度要比中國誠實不知多少倍,當然,那是因為日本有戰(zhàn)敗后被施加的外在強制力。
不少吹噓《菊與刀》的文字稱,是通過這本書日本人才真正地認識了自己,這也太扯淡了,固然西方在現(xiàn)代各方面的成就都遠強于中國和日本,但把一個西方人的小冊子吹噓到這一程度,這也對西方崇拜得太過頭了。
在《菊與刀》之前,風靡整個世界介紹日本的書,是新渡戶稻造的《武士道》。這本同樣很薄的書應(yīng)該很對今天某些中國基督教學者的胃口,因為他們一直認為一個國家總得要與某種宗教全面掛上鉤才會有現(xiàn)代化,當然,他們早已認為"某種宗教"其實就是基督教。這種觀點,當年也困繞著新渡戶稻造在霍普金斯大學的導師--給日本一個突然現(xiàn)代化成功的宗教理由先?于是,就有了新渡戶稻造的《武士道》。如果有人認為得有學術(shù)味才是好書,那么,《武士道》是本學術(shù)味道比《菊與刀》濃得多的書!段涫康馈肥莿倓"開化"的日本在"文明世界"最好的公關(guān)名片,新渡戶稻造因此被日本政府格外褒獎。
《武士道》使武士在西方人眼中成了高尚的騎士、紳士、知識分子最完美結(jié)合的象征,而不是今天中國人概念里簡單的野蠻殘忍!段涫康馈芬粫袑"武士道"的褒揚和作用的論述,恐怕中國人無法接受,但是,西方的騎士與武士相比是文盲,因為中世紀的歐洲貴族也大都不識字,中國的君子與武士相比,則迂腐而無武勇,在西方和中國,騎士和君子在社會變革的作用的確無法與日本的武士相比,甚至他們起的是相反作用。這些都是事實,但是《武士道》成書之時,日本正處于正在成型的上升期,新渡戶稻造完全預(yù)見不到"武士道"延伸出的另外一面會把這個國家逐漸變成一個國家附屬軍隊的畸形怪胎。
在《菊與刀》之前,全面評價日本的書,最有名的是戴季陶的《日本論》,今天依然有不少日本人認為,戴紀陶的.《日本論》對日本的認識深刻程度遠在《菊與刀》之上,可惜的是,今天已經(jīng)很少有中國人知道《日本論》的。這本標價僅三元人民幣的書,在我看,是迄今為止介紹日本的書中寫的最好最深刻的。戴季陶和那個時代的多數(shù)中國青年精英一樣在日本留學然后干革命,長期居留日本的經(jīng)驗以及與日本各階層的廣泛深入關(guān)系,再加上中國與日本屬同一文化圈中的那種獨特敏銳,都是只靠幾個月時間借助二手資料了解本尼迪克特無法企及的。尤其對需要了解日本和近代中日關(guān)系的中國人來說,涉及了近現(xiàn)代中日關(guān)系中大量今天鮮為人知事實的《日本論》,其價值是《菊與刀》所遠無法比擬的。在今天中國人對中日關(guān)系和歷史的理解越來越憤青化的時候,我強烈建議各位買了此書給自己一次xx。
菊與刀讀后感12
由日本富士臺制作的《默默奉獻的灰姑娘·醫(yī)院藥劑師的處方箋》于7月16日播出。我看完了前四集,沒有辦法不想起前幾年收視率同樣輕松破十的《校閱女孩河野悅子》和《非自然死亡》。它們實在太像了,同樣是日常生活中默默無聞的工作,同樣是不僅僅做完本職工作的女主角,同樣有著關(guān)系緊張的父子……相比因為作品“流水線”和“年貨”而飽受詬病的育碧公司,為什么日本編劇這么喜歡這樣的“套路”,為什么觀眾也很買編劇的賬?除了考慮到不同的劇情線和主演的個人魅力以外,也許我們可以從上個世紀本尼迪克特對日本的“懸絲診脈”——《菊與刀》中覓得蛛絲馬跡。
“義理最難承受”
不同于西方的“人按照其本性而行動”,日本人的行為受到“義理”的約束。在日本人眼中,人生好像一塊地圖,而“忠”“孝”“人情”等其他“義理”在這塊地圖上劃分勢力范圍。《菊與刀》中第七章開篇提到,“日本人常說:‘義理最難承受’。一個人必須報答‘義理’,就像一個人必須履行‘義務(wù)’一樣。”
《菊與刀》中提到了“入贅養(yǎng)子”的習俗。有的女方家庭因為家中沒有男丁,為了延續(xù)家族會為一個女兒選擇夫婿入贅。入贅的夫婿會更改自己的姓,進入女方的家庭,從此在“義理”上屬于女方家庭,在利益上同岳父緊緊綁定在一起,即使是要用刀砍向生父也必須在所不惜。由此可見日本人對于“義理”的堅守。
在這么一個重視“義理”的社會,報恩自然也就成為了一種道德上的義務(wù)。而父母的恩則是重要內(nèi)容!毒张c刀》第六章闡釋道:“日本人把恩分為各具不同規(guī)則的不同范疇,一種在數(shù)量和持續(xù)時間上都是無限的……這種義務(wù)包括兩類,一類是報答父母的恩——‘孝’,另一類是報答天皇的恩——‘忠’。”日本傳統(tǒng)神話中有“牛鬼”,這種極其強大的生物會寬恕孝順之人,對不孝之人做出極嚴厲的懲罰。由此看來,在日本,一個人自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就背負上了沉重的不可放棄的義務(wù)——這義務(wù)會一直延續(xù)到他的生命結(jié)束。而服從父母的意愿“子承父業(yè)”,自然也就成為了義務(wù)之一。
《非自然死亡》中的九部六郎,在醫(yī)學院休學期間前往UDI工作。他在與父親的交談中,說出自己想在UDI繼續(xù)工作一段時間,尋找自己的目標,但是作為知名醫(yī)生的父親卻對他說,“以后不要再進我們家的門!本挪苛芍缓媚浑x開。父親與兒子在選擇臨床醫(yī)學還是法醫(yī)學的未來道路上產(chǎn)生分歧,父親選擇強硬,兒子卻選擇逃避!痘夜媚锼巹⿴煛分械乃巹⿴熡饌}和身為腦科專家的父親也是如此。也許這一“套路”的根源,皆出自于日本傳統(tǒng)文化中的“孝”和西方文化中的“自由”的沖突。
幸好,最后父親都選擇了理解并支持兒子。畢竟平等是人與人之間正常交流的前提。西方的科學之所以能夠擁有良好的科研學術(shù)氛圍,科技能夠快速發(fā)展,與主張自由平等和人的個性的人文主義是離不開關(guān)系的,更何況和諧活潑的家庭關(guān)系呢?
“各得其所,各安其分”
日本有著嚴苛的等級制度!案鞯闷渌,各安其分”成為了日本人對于一個和諧穩(wěn)定的等級制社會的`憧憬。日本人信賴等級制,這一觀念在二戰(zhàn)時期仍然得以延續(xù)!毒张c刀》第三章中解釋說:“正如對國內(nèi)問題的看法一樣,日本人對國際關(guān)系的全部問題也都是用等級制這種觀念來看待的。”在偷襲珍珠港的當天,日本特使在遞交美國國務(wù)卿的聲明中仍然提到了“使萬邦各得其所”的“帝國國策”,并對違反這一“國策”的行為表示“不能容忍”。這表現(xiàn)出日本在處理國際關(guān)系時仍然本著等級制的態(tài)度,并且把自己放在最高的統(tǒng)治階層上。
在日本的家族中,每一個人都需要確定自己的地位,而地位常常由年齡,血統(tǒng),性別所決定。家族中地位較低的人需要對地位較高之人絕對服從。即使孩子已經(jīng)三四十歲,父母也必須一手包辦婚姻。全家人需要向父親畢恭畢敬地行禮,而父親則只需要微微點頭。日本是典型的男權(quán)社會,妻子跪在家門口對丈夫行禮道“歡迎回來”的場景仍在當今的影視作品和動漫作品中頻頻出現(xiàn)。
而日本社會上,從“士、農(nóng)、工、商、賤民”的世襲等級,到豐臣秀吉的“繳刀令”,大大擴展了不同階級之間的鴻溝。使得跨越階層更加困難,階層之間的人口流動性下降。
《校閱女孩河野悅子》中有著作家和編輯對于校對的歧視;《非自然死亡》中法官和警官屢次提到法醫(yī)不應(yīng)該插手太多的刑事案件調(diào)查,甚至直接表現(xiàn)出職場女性受到的歧視;《灰姑娘藥劑師》中有著對忽視藥劑師建議的醫(yī)生,甚至還有著所謂電梯的優(yōu)先使用等級。不過這一“等級制”只表現(xiàn)在不同的公司部門。這一系列都在表現(xiàn)著傳統(tǒng)日本社會中的等級制度,這一制度直到今日仍然有著影響。之所以這三部職場劇那么受歡迎,也許是因為現(xiàn)代日本社會中并沒有電視劇中那樣和諧的同一部門職場環(huán)境——前輩欺壓后輩、上司欺壓職工等等。
不過三部電視劇中的女主都用著自己的努力打破了這一現(xiàn)象,挺好,或許這會為日本的職場植入一點難得的活力。
彼岸的雄獅
我在讀《菊與刀》,處處都能夠看見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倩影。為什么根源相似的我們就走上了不一樣的路?也許我們可以把中國和日本拎出來做個比較。
先談“義理”中的“忠”。正如《菊與刀》中所言,在日本,對天皇報恩是一種無休止的義務(wù),在不斷的自我修養(yǎng)中,對天皇的忠誠已經(jīng)深入骨髓。而這也成為了軍國主義發(fā)動戰(zhàn)爭的最便捷的工具。在二戰(zhàn)中,日本軍人本著為天皇效忠的想法而做出的瘋狂舉動數(shù)不勝數(shù),自殺式?jīng)_鋒在戰(zhàn)場上屢見不鮮,在長崎爆炸第二顆原子彈之后日本還準備執(zhí)行瘋狂的“一億玉碎計劃”。但天皇一說投降,日本就都投降了。
但是這種無條件的忠誠在中國并不會出現(xiàn)。大臣會上書直言勸諫,人民會造反推翻王朝。第一,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忠”服從于一個更大的前提——“仁”;实巯胍獡碛械畚唬胍嗣裥е矣谒,前提是他必須實施仁政。文武百官也是如此。官員走上仕途更多是因為心中造福百姓或者博取聲名的愿望。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忠”的對象更偏向于“國家”這一概念而非“皇帝”。
再談等級制度。為什么日本人非常信任等級制?在幕府時代在處于極度貧困的情況下,農(nóng)民對封建領(lǐng)主甚至幕府也進行過反抗,他們寫好抗議書遞交給藩主或者直接“進京”把抗議書遞交給將軍。幕府在收到抗議書之后會進行審查,其中約半數(shù)的判決對農(nóng)民有利。由此觀之,人民在這樣的社會下生活有依賴,只要遵守法令就能夠得到相對安定的生活,并不存在中國所謂“官官相護”的腐敗現(xiàn)象。這也成為了日本國民遵守規(guī)矩的形象建立的歷史原因之一。
相比之下,中國人在國外曾因為占小便宜、不守規(guī)矩的投機行為而飽受詬病。其歷史原因之一即為,在古代官僚腐敗的等級制社會的層層壓迫下,在“官官相護”的腐敗官僚系統(tǒng)下,不通過這種方式獲取一定的利益農(nóng)民的生存得不到保障。譬如俗語“人挪活樹挪死”常被用來形容在一定限度內(nèi)違反規(guī)矩。在今天,這種情況正在逐漸改善。
作者本尼迪克特運用文化人類學的方法,通過居住在美國的日本人和拘留的日本戰(zhàn)犯,從日常生活中解讀日本,鑄就了這一本著作。如此“懸絲診脈”的方法并不能治病,但能夠知病!毒张c刀》為想要了解日本的人提供了一個再好不過的平臺,帶來了十分深刻的思考。
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由于通信技術(shù)和交通運輸?shù)陌l(fā)展,國與國之間的交流日趨緊密。西方文化的進入使得當今的日本并不可與本尼迪克特筆下的日本同日而語。例如,昔日極度重視“孝”的日本如今卻成為了老人“無處安放”的地方。日本正在逐漸褪去“老日本”的外衣。這是否也啟示著我們應(yīng)該從《菊與刀》中了解那段歷史;學習研究的方法;客觀地分析我們的過去乃至世界的過去;探究如何洗去傳統(tǒng)文化中的的污垢,改造出一件貼身舒適的靚麗外衣?
答案是肯定的。
菊與刀讀后感13
看了這本書后,才明白“武士”是日本的一個階層。豐臣秀吉通過“刀狩”將農(nóng)民手上的武器沒收,武士階級和農(nóng)民徹底分離,農(nóng)民永遠不可以帶刀,武士成了一個獨立的帶刀階級。在德川幕府體制下,武士主要依靠領(lǐng)主賜予的祿米為生。
武士作為將軍或者各地領(lǐng)主的家臣,其沒有土地,全部職責在于維護主人的領(lǐng)土完整和利益,當需要為主人的利益奔走驅(qū)馳時,會表現(xiàn)出令人欽佩的忠誠、勇敢和堅忍。武士從本質(zhì)上看是領(lǐng)主養(yǎng)著的雇傭軍,但是這批“雇傭軍”不僅作戰(zhàn)勇敢,對主人忠誠不二,且剛烈異常,視主人的利益和名譽在個人的生命之上;更加不可思議的是,這批本該視作粗人的'武士階級,卻有著十分高雅的興趣愛好,并且堅持鍛煉自己的意志力和堅忍能力。一個只會打仗的粗人在日本社會被視為低下的“浪人”,成為一名武士,對武藝、品德和家世都有著很嚴格的要求,而在古代日本,只有武士和以上的領(lǐng)主、將軍的家系,才允許擁有姓氏。
菊與刀讀后感14
今天,把《菊與刀》讀完了,之前沒讀這本書是很想不明白,日本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民族,為什么那么一個小的國家經(jīng)濟實力卻如此強大,那么小的一個國家民族性格卻又是如此的殘酷。
讀完《菊與刀》,我想我明白了。明白了日本之所以是日本的內(nèi)在原因,不用解釋,你需要去理解。
最近,給我印象最深,也是接觸最多的是日本的動漫。說起日本動漫,我不得不說《火影》中塑造的鳴人形象,已經(jīng)成為了我的偶像。
《菊與刀》講述了日本這個國家的民族性格特點和文化。
日本,他的文化和中國文化差異還是很大的。
給我感觸最深的是,他的文化中沒有善與惡的區(qū)別,認為人內(nèi)心深處都是善的。所以也就沒有報應(yīng)這一說。日本崇尚情理,只要在情理之中的就是對的,哪怕是惡的。
日本是一個嚴格的等級制國家,最高的是天皇,當然實權(quán)并不在天皇手中,后面有幕府、大名、武士等等。日本人特別重視忠與孝,所以,你會看到,在戰(zhàn)爭中,日本人寧可戰(zhàn)死,切腹自殺,也不做戰(zhàn)俘。日本人的尊嚴就是戰(zhàn)斗到底。在孝方面,體現(xiàn)在日本人的家中,面各種禮節(jié),當然在中國就沒有那么復雜。
日本人特別愛干凈,每天都洗澡,就像韓國人一樣。
其次就是日本民族中,我們所不能理解的一面。日本人在我們看來不可理解,在任何一個國家看來都不可理解。
日本人講究各得其所。
我們文化概念和日本人的往往差異是很大的,甚至是相反的.。
比如,日本人的婚姻和中國甚至其他國家的差別。日本人在婚姻和其他性交往的兩碼事,妻子是妻子,在外面風流也正常。他們的婚姻就是為了繁衍。
結(jié)婚并不能限制他們的性自由。
讀完《菊與刀》,我的理解是人的精神如菊花,只要精神在,菊花就會艷麗綻放,人的志向如刀,常常清洗銹蝕之跡,刀就會鋒利閃爍。
菊與刀讀后感15
一,關(guān)于本書
評論性的文字最忌受主觀偏頗影響而失去其客觀性,譬如史書,譬如人物、企業(yè)傳記,譬如對一個民族和國家的剖析和研究。本書作者作為一個美國人,對日本民族進行深度的分析研究,雖然有些字里行間會從自帶美國優(yōu)越感來看待日本現(xiàn)象,但總體來說作者還是客觀的把日本民族特性呈現(xiàn)給了讀者。作者也許沒有親身到過日本,但是他肯定讀過很多有關(guān)日本的資料,和很多日本人或者熟知日本的人深入的聊過。
二,關(guān)于日本人
我認識一個日本人,他經(jīng)歷過一個放飛自我的童年,那可能是他一生中最自由的一段時光,現(xiàn)在的他作為一個成年人,作為一個父親,看上去有點沉默寡言。
他嚴謹自律,有著作為一個丈夫和父親不可挑戰(zhàn)的權(quán)威,他同時在外面有一個情婦,但是這并不影響他對家庭的愛和付出。
他有一份體面的工作,并且上進努力,因為他受不了別人對他的不肯定,哪怕是一個嘲諷的小眼神,在他看來都是不可原諒的不尊重,為此他愿意付出很多艱苦努力來獲取所有人的認同。
他無條件的忠于天皇忠于從小被教導的各種信條,為此他可以忍受很多磨礪,甚至不惜付出自己的所有包括生命。
通過《菊與刀》我認識了這樣一個日本人。
三,關(guān)于我眼中的日本
小時候?qū)θ毡镜挠∠缶褪俏覀兊腵敵人,是奪取我們財富和同胞性命的侵略者。再大一點,對日本的電子數(shù)碼產(chǎn)品有了寫印象。大學有段時間愛看日本動漫,了解了櫻花,茶道,和服等,對日本相關(guān)的文化有了初淺的了解,甚至還去學習了一段時間日語(雖然現(xiàn)在忘的基本只剩五十音圖了)。但是對于日本人有時候?qū)τ谝患虑榈乃憩F(xiàn)出來的反應(yīng),對于日本家人之間的相處和溝通方式,還是有很多困惑。看完本書,這些困惑好像好了好多,有種原來如此的感覺。
對一個民族的了解,絕不可能通過一本書幾份資料就能下一個完整的定義。作為一個后起之秀,并且至今能屹立于國際,它的很多方方面面想必值得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
【菊與刀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菊與刀》讀后感03-10
名著《菊與刀》讀書筆記(通用11篇)06-29
《菊與刀》讀后感1000字(精選11篇)08-09
關(guān)于刀與菊讀后感2000字(通用6篇)04-12
2023年刀刀狗的語錄38句08-22
2023年刀刀狗的語錄49條11-24
2024年刀刀狗的語錄35條03-30
2024年刀刀狗的語錄49句04-06
2023年刀刀狗的語錄集錦46句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