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優(yōu)選【15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1
“太貪容易,太浮淺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
作者對現(xiàn)代青年的毛病,曾這樣慨乎言之。
青年,作為每個時代關注的對象,他們的發(fā)展,關乎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時代的未來。在這本書中,作者以平實的語言,生動的事例,向著青年闡述著一代前輩對后生的希望和期盼。只為了新興的青年,能將真正價值的忠告,印入心孔,銘記于心。
即使是跨越時代的鴻溝,朱光潛先生對青年的教誨,仍不失學習甚至銘記的意義。在當代這個競爭強烈,制度革新,生活面貌翻天覆地地變化的時代里,每個人無不在奮力拼搏,而在這奮斗中,能夠上岸的人卻又少之又少,究竟應當是怎樣才能遠離這樣的人生悲劇。
也許“擺脫”才是出路,正如書中所言,“‘擺脫’不開便是人生悲劇的起源!睂τ谏钪辛宅槤M目的機會和選擇,我們惟有認定一個目標,并專心致志地向那里走。在這條道路上拼盡全力,將其余一切置之度外,才能贏得超越他人的權利和優(yōu)勢!皵[脫”身邊的雜念和負重,才能“跑”得輕松,免除煩惱與不安。
“人生的`悲劇則多生于沖突之不能解決!比松臒⿶篮褪《嗍且驗槭聵I(yè)上,生活中的矛盾不能化解。對于這些,就應該篤定信念,堅持理想和選擇。生命的道路上歧路千差萬別,卻僅有一條路可走,有所取則必有所舍,因此青年應當果斷選擇,不要等光陰散盡才回望當初。
然而世間難有人能真正地擺脫,即使是作者本人也難免渾弄是非,所以才有生活中的不順和困境。青年涉世未深,犯錯則更是經(jīng)常。看待挫折也尤為重要。作者在《談人生與我》中就寫到“人生本來要有悲劇才算人生”。人生的悲劇固然不愉快,但悲劇也是人生的部分,正像小說情節(jié)曲折,青年面對這些,應當懷著樂觀的外世心態(tài),接納這些人生的轉折。
青年人要有能夠“擺脫”的生活的勇氣,才能贏得能熱烈的人生的權利。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2
“人在這個世界上,無論選擇哪一條道路,它都是荊棘和鮮花同在。有晴空,也有冷雨。不過就像魯迅先生說的:‘前途很遠,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會有路。’”——董卿
一提及朱光潛老先生,人們對他的評價便是:先生之風,山高水長。他是20世紀杰出的美學家代表,在文壇享有極高的聲譽。對于我而言,這是一位活在文獻里,高山仰止的大人物。當我看完《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突然覺得我和他的距離近了,又近了。我沒料到談談笑笑,跑跑跳跳這類如此歡快的文字,竟也出自他的筆下。每每讀起,讓我不禁點頭,不禁莞爾,不禁心悅誠服。
每每翻看《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我總會被朱光潛先生平淡而又精煉的文筆所折服,他笑容可掬,目光平和,一位慈祥的老者斜靠在藤椅上,娓娓道來。我認真聆聽,仔細揣摩,朱光潛先生所談的'動和靜深得我心。
“動”,充滿活力的一個字。作為青年,應該有的是積極向上,活潑開朗,激情四射。每個生命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而細胞幾乎每時每刻都在運動。如果你不運動,你就和組成你的基因相沖突。一有沖突,你的身體就會出現(xiàn)問題。運動起來可以讓你擺脫不好的情緒,會讓你內(nèi)心感到充實,會使你感到心情愉悅。正如作者所說:“談談笑笑,跑跑跳跳!弊屔鼊悠饋,不僅讓你體格更健壯,你的生活便會少很多煩惱。
當然,在我們的生命中,除了“動”這樣一種積極向上的波瀾壯闊的大境界之外,還有一種同樣至善至美的大境界,那就是“靜”。古人就有云:“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境界,這種境界,蘊藏著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把最明凈、最澄澈的精神陽光送達我們的靈魂深處。“靜”,是心靈發(fā)出的深呼吸,是喧囂的風暴退卻后的一片寧靜的藍天,是人類最后一處精神家園。
由于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現(xiàn)在的社會多少有些浮躁。各種跟風,追星,崇尚歐美的自由。出現(xiàn)社會熱點事件時,既不知前因也不顧后果。沒有自己的思考,一味跟風,輿論一邊倒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無論在哪個時代,獨立思考都很重要,而這就是需要內(nèi)心深處的靜。不僅如此,靜下心來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更多的美好事物!办o”,是安撫心靈的良藥,讓身心享受愉悅,讓人生呈現(xiàn)坦然。
世間萬物,亦動亦靜,宜動宜靜,動靜結合,動靜相融,生生不息。生命如此,社會亦然。我讀到此,思到此,談到此,我似乎看到了坐在我對面的朱光潛先生笑意盈盈,連連點頭。是啊,讀書本來就是讀者和作者之間的靈魂共振,這才是真正相宜的樂事呢!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3
十二封信,每封信里人生導師朱光潛先生就年輕人所面對的某一問題,給出自己的見解和建議。就讀書,先生認為“讀書不在于有沒有時間,而在于有沒有決心”,在書的選擇和讀書的方法上也要有所注意。就戀愛,先生認為“戀愛是人格的交感共鳴,所以戀愛真純的程度以人格高下為準。一般人誤解戀愛,動于一時飄忽的性欲沖動而發(fā)生婚姻關系,境過則情遷,色衰則愛弛,這雖是冒名戀愛,實則只是縱欲。我為真正戀愛辯護,我卻不愿為縱欲辯護;我愿青年應該懂得戀愛神圣,我卻不愿青年在血氣未定的時候,去盲目地假戀愛之名尋求泄欲。”
雖然這些信是將近一百年前所寫,但其中的哲理和技巧放在今天來看也毫不過時!疤澣菀,太浮淺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先生關于百年前的年輕人存在的毛病的.概括,放在今天也依舊一針見血。或許年輕人所面臨的困惑和迷茫,年輕人有的毛病,從古至今都相差無幾。
讀完這十二封信后收獲和感觸頗多,雖然這些道理并不新奇,甚至有些像心靈雞湯,但由先生之口說出來卻極具信服力和感染力。有句話叫“懂所有的道理,但依舊過不好這一生”,但我相信這些道理一定會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影響自己,鞭策自己朝著更好的方向走去。也遺憾沒有在更年輕的時候讀到這些信。
“我不在生活以外別求生活方法,不在生活以外別求生活目的。世間少我一個,多我一個,或者我時而幸運,時而受災禍侵逼,我以為這都無傷天地之和。你如果問我,人們應該如何生活才好呢?我說,就順著自然所給的本性生活著,像草木蟲魚一樣。你如果問我,人們生活在這幻變無常的世相中究竟為著什么?我說,生活就是為著生活,別無其他目的。你如果向我埋怨天公說,人生是多么苦惱呵!我說,人們并非生在這個世界來享幸福的,所以那并不算奇怪。”為朱光潛先生的豁達灑脫人生態(tài)度所感服。
也為自己在某些生活態(tài)度上與先生達成一致的看法而感到喜悅。如我也認可在人生中生活始終排在第一位,而生活又在于體驗和感受。如先生所說“人生第一樁事是生活。我所謂‘生活’是‘享受’,是‘領略’,是‘培養(yǎng)生機’!薄叭松鷺啡ひ话氲弥诨顒樱策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謂“感受”是被動的,是容許自然界事物感動我的感官和心靈。這兩個字涵義極廣。眼見顏色,耳聞聲音,是感受;見顏色而知其美,聞聲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當然,對于生活中美的感受、樂趣的發(fā)現(xiàn)我遠不及先生。
“每讀到一種好作品,看見自己所久想說出而說不出的話,被他人輕輕易易地說出來了,一方面固然以作者‘先獲我心’為快,而另一方面也不免心懷慚怍。”讀這十二封信,常有先生所說的這種感覺。為彌補這種慚怍,就要向先生學習,更加用心去感受生活。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4
早晨醒得早,花了近一個小時,讀完了朱光潛先生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你多讀一本沒有價值的書,便喪失可讀一本有價值的書的時間和精力,所以你須慎加選擇。
十五六歲以后的教育宜注重興旺理解,十五六歲以前的教育宜注重興旺想象。所以實踐的學生們宜多讀想象的文字,高中的學生才應該讀含有學理的文字。
讀書好比探險,也不能全靠別人指導,你自己也須得費些功夫去搜求。
關于讀書方法:第一,凡值得讀的書至少須讀兩遍。第一遍須快讀,著眼在醒豁全篇大旨與特色。第二遍須慢讀,須以批評態(tài)度衡量書的內(nèi)容。第二,讀過一本書,須筆記綱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記筆記不特可以幫助你記憶,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細、你思考。
朋友,我們都不過是自然的奴隸,要征服自然,只得服從自然。違反自然,煩惱才乘虛而入,要排解煩悶,也須得使你的自然沖動有時機發(fā)泄。人生來好動,好開展,好創(chuàng)造。能動,能開展,能創(chuàng)造,便是順從自然,便能享受快樂,不動,不開展,不創(chuàng)造,便是摧殘微型機,便不免感覺煩惱。
世間天才之所以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偉大的創(chuàng)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強烈。
世界是最快活的人不僅是最活動的人,也是最能領略的人。
一般人的生活枯燥,只是因為他們的“半畝方塘”中沒有天光云影,沒有源頭活水來,這源頭活水便是領略得的趣味。
不安所有靈。我所謂“靜”,便是指心界的空靈,不是指物界的寂靜。
忙里偶然偷閑,鬧中偶然覓靜,于身于心,都有極大裨益。你多在靜中領略些趣味,不特你自己受用,就是你的朋友們看著你也快慰些。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聰明過度的人,只是對著沒有趣味的人,要勉強同他說應酬話,真是覺得苦也。
有感而發(fā)吧,我看了這本書后,總想寫點什么。
好似正如所說的,我也同大局部青年一樣渾渾噩噩的生活著,粗陋淺薄高談闊論,有時不知道自己在說些干些什么;或許我有目標,但又因為某些因素而未能實現(xiàn)。我們都覺得自己努力了,奮斗了,其實根本不是這樣子的,我們還差了很多,還有很多能做的更好。
說過這樣一句話,說我們現(xiàn)在的青少年“太貪容易,太淺薄粗俗,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他說的沒錯,這簡直是我們青少年的通!
忙什么,這就是太急躁吧。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但是我覺得,只要是中學程度的青年,都應該讀一讀這12封信。 現(xiàn)在科技是進步了,但是以往那些“十年一賦,三年不窺園”的.人都不見了,現(xiàn)在的青少年呀,都少了些耐力與,少了之前人們不計失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堅持不懈努力的勇氣和決心,少了遇事冷靜沉著不迫,少了生活的動力……
而現(xiàn)代人更多的只是不重根底,說些不切實際的話,做些毫無意義的事。
也許我們是該想想,不腳踏實地,怎能仰望天空?
我懶散了這么些天,這么多年,早就應該覺悟,可是依舊這樣過下去,呵呵,好多人不就像我一樣迷迷糊糊過了一輩子嗎?!好在現(xiàn)在還不算晚,不算晚……
我應該打好根底,一步一步地向前走,而不要成天空想,玩樂。
我“勸青年眼光要深沉,要從根本上做功夫,要顧到自己,勿隨世俗圖近利。要能驚贊熱烈的失敗,能欣賞一般人索嗤笑的呆氣和想象,能景仰不計成敗的堅苦卓絕的努力。”
希望有些有志青年能夠好好看看這本書,看看我的這篇文章,看看自己的人生。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5
朱光潛是我國現(xiàn)代美學的奠基人開拓者,一生有多部美學創(chuàng)作和譯作,對我國的美學事業(yè)做出了重大貢獻。開明書店1929年出版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是他的第一部著作,作品是以中學生為讀者對象針對當時國內(nèi)青年、學生在人生道路上的種種迷茫、彷徨、苦悶以書信方式撰寫的。它由夏丐尊的序、十二封信、兩篇附錄、一篇代跋組成,文體舒緩,娓娓道來,對文學、人生、升學、審美以及情理等多個問題,做了深入的探討。作品篇幅較小,但是它的影響力卻是巨大的,一版再版成了當時的暢銷書,朱光潛也成為了廣大青年的朋友,《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可以說是朱光潛的奠基作。這本書不僅對當時青年有重要意義,對我們當代青年知識分子也有巨大的指導意義。
讀了這本書給我最直接的感受是親切,整部作品朱先生都是以朋友的口吻和讀者平等對話,信中以“你”為對象寫,讀時感覺像一位朋友正在與我輕松對話,每封信署名 “你的朋友”讓人備感親切與真誠。并且作者在闡明問題時不是站在高處談大道理而是走近讀者舉出自己的切身經(jīng)歷和讀者談文藝談人生,這種方式是讀者最喜歡,也最容易被讀者接受!罢勛x書”他告訴了我們讀書的重要性和怎樣讀書,他沒有告訴我們必須讀哪些書而是舉出自己愛看的書和讀書的經(jīng)驗指導讀者自己選擇書籍。在第七封信“談升學與選課”時作者又結合自己在高等師范學校選國文課的經(jīng)驗,說明選課要符合自己的興趣!罢剶[脫”是說要懂得舍棄,但不僅是舍棄而是有取舍的舍棄。其中舉了“禾”、“禹”,他們都是作者的'朋友,也就是說作者完全把自己擺在和青年們平等的位置上將心比心的談這些事!罢勅松c我”信中作者剖析了自己的人生觀,讓讀者觸摸作者的心靈,拉近了讀者與作者的距離,這種仿佛和作者面對面的交流方式真的讓人很放松,不會因為他是大家就讓人覺得他高高在上遙不可及,反而可以感覺到作者的溫度。
其次就是這本書寫的是青年們感興趣的問題,并且寫得很有趣味一點也不枯燥,讓人愛不釋手。我讀這本書的時候可以說是一口氣讀完的,因為每篇信都很有意思,看了一篇就想看下一篇?梢钥闯鲎髡咴趯戇@些信時都是經(jīng)過藝術加工的,將深奧的理論問題融化在讀者熟悉感興趣的事物中,用深入淺出的語言寫得既活潑又生動。像 “談靜”,“動”是要活動才能保持生機,提倡在活動中排解煩悶,“靜”是要保持心靈空明才能在靜中領略生活中的趣味,要讓青年們懂得生命是動靜結合的。他舉了朱熹的《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弊x者耳熟能詳?shù)睦觼磉M行說明,后面還引了日本小林一茶、陶淵明、王摩詰的詩作來說明靜的趣味,讀者就在看這些可愛例子的時候知道了生活中是充滿情趣的要懂得領略生活的美!罢勛魑摹彼e了幾個大文人作文章的趣事典故,“談在盧佛爾宮所得的一個感想”以一群游客看蒙娜麗莎的表現(xiàn)引起讀者興趣,信中有趣吸引人的地方還很多,對于浮躁的青年人抓住他們的興趣給他們講道理才能使他們聽進去,朱先生對這點很清楚,這整本書都緊扣當時青年人的心態(tài)和最關心的問題來寫,很多問題即使是80多年后的我們讀起來也是很有吸引力的。
而這本書最讓我喜歡的是,它看似平凡卻包含有很深的思想內(nèi)涵值得讀者細細品味,它教會讀者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價值觀。作者毫不吝惜的將自己的人生理想,對待人生的方法,價值標準與讀者分享,這種過來人的經(jīng)驗對于處在迷茫中的青年們猶如一盞明燈讓青年們找到正確的航向!耙猿鍪赖木褡鋈胧赖氖聵I(yè)”這句話出現(xiàn)在附錄二,而他在《談美》里也多次提到了這個觀點,它是朱先生的人生理想,就是要超脫個人的欲念牽絆,執(zhí)著人生為社會做出貢獻。作為祖國的未來,青年們都應該學習這種精神。書中談到的這么多問題其實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是在真心的勸導青年們要正確看待人生,眼光要放長遠,要踏踏實實的下真功夫,要注意傾聽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不要隨大流只考慮功利的東西。今天的大學生在選擇自己的專業(yè)、參加學生組織或做其他什么事的時候往往也犯功利的毛病,只是想到這樣做會對自己升學找工作有幫助,卻不去想想自己到底想不想做,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么。我們應該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而且要腳踏實地的做,這樣的生活才有意義!盁o言之美”可以說是這本書中最易看出美學知識的一篇了,我們不僅從中學到了詩畫音樂等含蓄留有余地的美學原則,還可以領略到作者的生活態(tài)度,藝術的生活是超現(xiàn)實的生活,當在現(xiàn)實生活無能為力的時候暫時到理想的生活里去,不是消極的避世而是一種調節(jié),好更好的回到現(xiàn)實的生活去改造。要怎樣才能做到藝術的生活呢那是美術家音樂家們擅長的,就是要有一顆審美的空明的心和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我是這么理解的。我想看到這本書的讀者都會反思一下自己的生活的,都會從這本書中得到很多啟發(fā)吧。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真的是很有魅力的一本書,不僅是對當時的青年們對我們現(xiàn)在的青年朋友也是有很大的指導意義的,教我們看待人生的方法,引領我們到美學的世界,是很值得欣賞的一本書,青年朋友們都不應該錯過這本書。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6
不久前看完朱光潛先生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以下是我對《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的一些想法和意見。
第九封信中寫道:“仁勝于義,問心的道德勝于問理的道德,所以情感的生活勝于理智的生活!蔽艺J為第一句話錯,第二句話半對半錯,第三句對。情感是比理智重要,但我覺得,仁平等于義。仁義,都是問心的道德。比如說文天祥、黃繼光,他們對國家對、人民都是很義氣的,在這種義氣集中不是包含了情感嗎?
第六封信是我最喜歡的一封,因為其中寫到了“我們不能以甲宇宙的標準,測量乙宇宙的價值。如果勉強以甲宇宙的標準,測量乙宇宙的價值,則乙宇宙便失其獨立性。而只在乙宇宙中,可盡量發(fā)展那一部分性格,便不免退處于無形!比松彩沁@樣,不能把自己的想法變成別人的.想法,要從別人的角度去想別人的想法,才不會產(chǎn)生矛盾,人與人之間才會和諧共處。
作為青年,對仁、義是要理解的,人與人之間是要盡量不產(chǎn)生矛盾的。而給《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是對青年有很大好處的。即便外界蕪雜不堪,心依要養(yǎng)的一樹花開。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7
初聞美學,我以為它代表著無比高深的玄學,亦或僅僅是創(chuàng)造美術作品的技藝。讀完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后,我發(fā)現(xiàn)美學是一門美化人精神世界的學問,趣味盎然,又耐人尋味。
讀朱光潛這部書,不妨先看最后一封信:《談人生與我》。其中,作者談了兩種自己看待人生的態(tài)度:把自己擺在前臺,和世界一切人和物在一塊玩把戲;或把自己擺在后臺,袖手看旁人在那裝腔作勢。在前臺,作者把自己看得和旁人一樣,并且和鳥獸蟲魚諸物也一樣,因為作者認為當人把自己看得比他人他物更重,則不免要痛苦,所以作者就不苛求生活的準確目的,而是把生活當作生活的目的。這樣活著,活得灑脫,活出了美感。作者更偏愛在后臺,欣賞各不相同的人生悲喜劇,就像是看圖畫,看小說,可以體味生活的趣味。也許朱光潛正是用后一種視角,寫出其余十一封信,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讓美學“活”起來。
在《談多元宇宙》中,作者對美術(美學)闡釋道:人生是多方面的,每方面如果發(fā)展到極點,都自有其特殊宇宙和特殊標準價值,而美術也自有其宇宙,它是以“為美術而言美術”為信條,美術不能用道德來衡量。定義中,美學如此的空虛,好似擺在高高象牙塔上的神秘文物,朱光潛就此在《談十字街頭》中進行議論:從前士大夫好清高,追求與世絕緣,但難免空疏虛偽,于是近代哲學與文藝力求與現(xiàn)實接觸,將它們流布人間,以便雅俗共賞,這是走向十字街頭的含義,有極大的真理,威康·莫里斯、托爾斯泰、愛迪生都有藝術民眾化等類似見解。但今人常忘記十字街頭流為俗化的一面:易學經(jīng)過流俗化后,結果乃為街頭擺攤賣卜的江湖客。同樣類比于美學,作者因而提出建議:要時時戒備十字街頭的危險,要時時回首瞻顧象牙之塔。
在講完美學的'定義及學習美學的注意事項后,作者開始具體寫施助于人們心靈的美學。在《談中學生與社會運動》中,朱先生根據(jù)當時“讀書講道德無用,一切青年必須加入戰(zhàn)線去革命”與“整頓學風,學生不應參加運動鬧事”兩派意見,分析出中國人過重的蜂子孵蛆心理,更倡導“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凡事應記住“君子求諸己”,而這兩句金玉良言何嘗不是種處事之美!在《談作文》中,通過寫福樓拜三個月推敲出一句文章;托爾斯泰完成《安娜·卡列尼娜》前反復增刪,多次把謄好的稿子又改得千瘡百孔,朱先生告訴我們要讓文章上升為美,天資和人力都不可廢,需要不計成敗,艱苦卓絕的努力。能做到的人,想必除取得的成就外,擁有的更是超乎常人的美麗心靈。《談升學與選課》一文,離我們學生很近。當時社會上和現(xiàn)在類似,有留學熱,有文憑方面“資格迷”,更有學業(yè)方面只談專門、談專業(yè)研究的人。作者鄙視那些徒有虛名的冒牌大學,更不愿意和開口閉口只談專門的書呆子交談。作者認為學問要能博大而后能精深,“博學守約”更是至理名言。對于文憑熱,我認為不妨讀作者《談擺脫》與《談在盧浮宮所得的一個感想》,學會擺脫無用的累贅,學會取舍,方便為理想奮斗;過程中人們不應一味追求“超效率”,更應靜下心,有像古人“匠氣”那樣可貴的執(zhí)著,有“三年不窺園,十年成一賦”般的付出。我相信這種精神也在美學范疇中。
朱先生曾強調“藝術是情趣的活動,藝術的生活也就是情趣豐富的生活”,而藝術中就有美學的影子。讀過朱先生《給青年十二封信》,我發(fā)現(xiàn)要讓人心靈變得充實與高貴,只需將“美”融進我們的生活,潛移默化為我們精神活動的風格。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8
又過了一個小時,窗外銀裝素裹,分外妖嬈;寒風冽冽,我自刻苦。我讀完了這本書中的第二封信,心有所感。
這封信的內(nèi)容,絕對是生活實用小妙招里,最妙的那一個。文中寫了“煩惱”與“理解煩惱”,從學生的角度來談,仿佛就立刻打開了人們的心扉。抓住了人們內(nèi)心最柔軟、脆弱的地方。文章中,也列舉了很多例子,來拋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本篇文章的主題,便是用“動”來解決生活中的各種煩惱!皠印笔菫榱俗屛覀冇惺聝喝プ,忙起來,才能寄托、解決我們心里的愁悶。我那把“心靜自然涼”,常常掛在嘴邊的`媽媽,終于給了反駁之機。一個心煩的人,如果整日呆在家里,無所事事,呆著坐著,心中的不滿情緒會越積越多。最終,可能會成為心中昏暗的陰霾。當我們心情煩悶時,應該動一動,以運動來發(fā)泄心中的愁悶。大哭一場,打掃房間,跑跑步,跳跳舞,做做其它體育鍛煉項目,找朋友聊聊天,等等。這些都能使浮躁的煩悶,那些我們不喜歡做的一些小事情,變得有趣。而煩躁苦味的心情,便會雨過天晴,所有的煩惱便可一筆勾銷。
文章的最后,詮釋了一個道理。愁來愁去,人生還是那個人生,世界還是那個世界。一個人的煩惱,不會改變你的人生,更不會改變這個世界。俗語講:愁也一天,樂也一天,何不快快樂樂過一天。
讓我們一起動動身子,活動起來,尋找些有趣的事吧!把煩惱拋在腦后。望著美麗的雪景,調整好心態(tài)。美好的明天,等著我們!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9
朱光潛是我國現(xiàn)代美學的奠基人,一生有多部美學創(chuàng)作和譯作,對我國的美學事業(yè)做出了重大貢獻。開明書店1929年出版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是他的第一部著作,作品是以中學生為讀者對象針對當時國內(nèi)青年、學生在人生道路上的種種迷茫、彷徨、苦悶以書信方式撰寫的。它由序、十二封信、兩篇附錄、一篇代跋組成,文體舒緩,對文學、人生、升學、審美以及情理等多個問題,做了深入的探討。作品篇幅較小,但是影響力巨大,成了當時的暢銷書。這本書不僅對當時青年有重要意義,對我們當代青年也有巨大意義。
這本書給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親切,朱先生都是以朋友的口吻與讀者平等對話,讀時像一位朋友與我在輕松對話,每封信讓人備感親切,并且作者在闡明問題時走近讀者舉出自己的切身經(jīng)歷和讀者談文藝談人生,這種方式是讀者最喜歡也最容易被讀者接受!罢勛x書”他告訴我們讀書重要性和如何讀書,他舉出自己愛看的書和讀書經(jīng)驗指導讀者選擇書籍。
在第七封信“談升學與選課”時作者又結合自己選課經(jīng)驗,說明選課要符合自己的興趣。“談人生與我”信中作者剖析了自己的人生觀,拉近了讀者與作者的距離,可以感覺到作者的溫度。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10
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作為青年的我們,也許正容光煥發(fā)地迎接挑戰(zhàn),也許正嘗試適應學習和生活節(jié)奏的各種不確定,也許正跌跌撞撞走到又一個人生岔路口……朱光潛先生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跨越時空,成為可以讓我們背靠的那股溫柔而又堅定的力量。
第一次了解朱光潛先生,是高中教科書上那篇讓我覺得抽象而又晦澀難懂的《談美》。而在我迷茫之際,遇到了《給青年的十二封信》這本書,也讓我遇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朱先生:他像一位溫文爾雅、飽含智慧的長輩,用自己的經(jīng)歷和見解,向我們傳遞珍貴的人生經(jīng)驗和學習方法。
天下至誠,能盡其性。生活和學習一樣,是一種不斷自我發(fā)現(xiàn)的過程。朱先生在信中提醒我們眼光要深沉,要從根本上做功夫,顧及自己,勿隨了世俗圖近利,荒廢光陰。在新生事物不斷奔涌而來的浪潮里,我們要定心、定性,不隨波逐流,不焦慮浮躁,去感受自己內(nèi)心的追求,去“忙里偷閑,鬧中覓靜”,不斷探索未知領域,保持對未來的向往和熱情。而在被裹挾著前進的時候,我們與其抱怨生活的困苦、命運的不公,不如跳出高臺,大膽嘗試自己想做的事情,失敗不可怕,要相信厚積而薄發(fā)。
對于青年人而言,這本書是一份珍貴的指南,它從生活、學習、愛情和情理等不同的角度,向青年人提供了自己的見解和想法,引導他們走向正確的人生道路,掌握自我成長的方法。
在這樣一封封充滿溫情、智慧和啟示的書信中,從先生細膩平和的文字里,我感受到了溫情的諄諄教誨。我明白了在這個年紀,我們還有很多試錯的機會,是被允許追尋自己的`本心,為充滿不確定性的目標付出心血的;是要在奔波奮進中堅持學習,敢于選擇堅持本心。這樣的青年生機,是這個年紀獨一無二的,也是最棒的財富。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希望可以與君共勉,一起同先生“對話”。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11
早晨醒得早,花了近一個小時,讀完了朱光潛先生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一、談讀書
你多讀一本沒有價值的書,便喪失可讀一本有價值的書的時間和精力,所以你須慎加選擇。
十五六歲以后的教育宜注重發(fā)達理解,十五六歲以前的教育宜注重發(fā)達想象。所以實踐的學生們宜多讀想象的文字,高中的學生才應該讀含有學理的文字。
讀書好比探險,也不能全靠別人指導,你自己也須得費些功夫去搜求。
關于讀書方法:第一,凡值得讀的書至少須讀兩遍。第一遍須快讀,著眼在醒豁全篇大旨與特色。第二遍須慢讀,須以批評態(tài)度衡量書的內(nèi)容。第二,讀過一本書,須筆記綱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見。記筆記不特可以幫助你記憶,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細、刺激你思考。
二、談動
朋友,我們都不過是自然的奴隸,要征服自然,只得服從自然。違反自然,煩惱才乘虛而入,要排解煩悶,也須得使你的自然沖動有機會發(fā)泄。人生來好動,好發(fā)展,好創(chuàng)造。能動,能發(fā)展,能創(chuàng)造,便是順從自然,便能享受快樂,不動,不發(fā)展,不創(chuàng)造,便是摧殘微型機,便不免感覺煩惱。
三、談靜
世間天才之所以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偉大的創(chuàng)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強烈。世界是最快活的人不僅是最活動的人,也是最能領略的人。
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為他們的“半畝方塘”中沒有天光云影,沒有源頭活水來,這源頭活水便是領略得的趣味。
不安所有靈。我所謂“靜”,便是指心界的空靈,不是指物界的沉寂。
忙里偶然偷閑,鬧中偶然覓靜,于身于心,都有極大裨益。你多在靜中領略些趣味,不特你自己受用,就是你的朋友們看著你也快慰些。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聰明過度的人,只是對著沒有趣味的人,要勉強同他說應酬話,真是覺得苦也。
有感而發(fā)吧,我看了這本書后,總想寫點什么。
好像正如作者所說的,我也同大部分青年一樣渾渾噩噩的生活著,粗陋膚淺高談闊論,有時不知道自己在說些干些什么;或許我有目標,但又因為某些因素而未能實現(xiàn)。我們都覺得自己努力了,奮斗了,其實根本不是這樣子的,我們還差了很多,還有很多能做的更好。
作者說過這樣一句話,說我們現(xiàn)在的青少年“太貪容易,太膚淺粗俗,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他說的沒錯,這簡直是我們青少年的通病!
我是該好好反省自己,該如何去做,才能真正把握好每一分每一秒。我學東西,是貪容易;在有問題時,從眾心理太大;做事情時,虎頭蛇尾;大多數(shù)時間,慌慌張張,急急忙忙,可是卻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這就是太浮躁吧。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但是我覺得,只要是中學程度的青年,都應該讀一讀這12封信。
現(xiàn)在科技是進步了,但是以往那些“十年一賦,三年不窺園”的人都不見了,現(xiàn)在的青少年呀,都少了些耐力與激情,少了之前人們不計失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堅持不懈努力的勇氣和決心,少了遇事冷靜從容不迫,少了生活的動力……
而現(xiàn)代人更多的只是不重基礎,說些不切實際的話,做些毫無意義的事。也許我們是該想想,不腳踏實地,怎能仰望天空?我懶散了這么些天,這么多年,早就應該覺悟,可是依舊這樣過下去,呵呵,好多人不就像我一樣迷迷糊糊過了一輩子嗎?!好在現(xiàn)在還不算晚,不算晚……
我應該打好基礎,一步一步地向前走,而不要成天空想,玩樂。
我“勸青年眼光要深沉,要從根本上做功夫,要顧到自己,勿隨世俗圖近利。要能驚贊熱烈的失敗,能欣賞一般人索嗤笑的呆氣和想象,能景仰不計成敗的堅苦卓絕的努力!
希望有些有志青年能夠好好看看這本書,看看我的這篇文章,看看自己的人生。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12
不知不覺中,我已經(jīng)讀到這本書的第三封信。無顧于世間的喧嘩,跟著作者,靜心地繼續(xù)分享下去。
本章講的以“靜”為主題。與第二封信中的“動”作對比,這里的“靜”指的是思想方面的。所謂“靜”就是利用我們的感管區(qū),感受周圍的事物,將反饋過來的信息處理,大腦略加思考,形成自我感悟的過程。用一個詞來講,便是“領略”。當一個人內(nèi)心真正靜下來的.時候,每一件事物、細節(jié)都會變得生動有趣,這便是書中講的“靜趣”。
靜是人的心靈的平穩(wěn),不浮躁,善思考,方能生趣。人生是有動靜結合的。學習時,若心間平衡,不苦悶、煩躁,就能達到學人合一的境界。這樣,才能取得優(yōu)異的學習成績。偉大的領袖毛主席,曾在小時候,專門跑到人群噪雜的地方讀書,鍛煉自己的心靜。所以,只有靜時,才能對一個事物,有更多的充分思索和了解。正如作者所說:“靜的修養(yǎng),不僅是可以使你領略趣味,對于求學、處事,都有極大的幫助”。
靜,也有另外一種重要的作用。如果一個人心中有靜,對著自己有趣的朋友,并不必多談話。只要默然相對,心神領會,便可覺得朋友間的無上之樂。
靜方能生慧,靜中生趣。學人合一,方可無敵。我們一起領略靜的意義,在學習中,動、靜結合,做到知行合一。只有這樣,心情才平靜,心態(tài)才平穩(wěn),態(tài)度才陽光,人生才更具有意義。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13
上周我主要在讀兩本書,一本是林語堂《人生不過如此》,由孫璐老師推薦并借新書于我,至今仍未讀完;另一本是朱光潛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這是三年前買的書,之前只是瀏覽了幾篇感興趣的文章,后來不知什么原因就將它擱置高臺一直沒有看了。直到近日與好友聊天提及朱光潛先生“讀書是自己的事,與他人無關”的觀點,又在另一位好友日志里看到先生“此身、此時、此地”的座右銘時,我才從書柜里翻出此書重新拜讀。我向來不太習慣于計劃性地閱讀,讀什么書看心情,更看緣分。
朱光潛先生是我國著名的美學家,研究中國美學史的學者大都是“從朱光潛談起”的。本書是作者在1920年代旅歐求學期間給國內(nèi)一家雜志社所寄的十二封信,受眾為普通中學生及相等文化程度的青年,內(nèi)容涉及讀書、寫作、求學、戀愛、人生等等青年人普遍關注的問題,語言親切且通俗耐讀,飽含哲理又深入淺出。全書字數(shù)不多,我看得很快,但看完過后腦?湛杖缫,又回過頭反復閱讀了多次,才有了一點自己的想法,這是將書本知識自我消化的一種不錯的方法。
作者認為現(xiàn)代青年“太貪容易,太浮淺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做事缺乏前人的“苦心與熱情”,不能從根本上下功夫。從客觀上言之,科技越進步,人類征服環(huán)境的能力就越大,遇到的困難就日益減少,人類就越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做一件事情就不免輕浮粗率,所以艱苦卓絕的成就也就日益稀罕了。在以“效率”衡量人生價值的社會不允許人們放慢腳步潛心鉆研,人們逐漸把自己看作社會的機械,一味地迎合社會需要而不顧自己的興趣,面對各種誘惑“擺脫不開”,最終心生煩惱,人生悲劇由此開始。
反觀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匆槐緯,匆匆瀏覽后就想從中獲取真經(jīng)指導人生;上一節(jié)課,對教材內(nèi)容尚一知半解就敢在學生面前大放厥詞;帶一個班,順利調解了幾次同學間的小矛盾就認為自己掌握了班級管理的規(guī)律。我哪里知道,看書、上課、帶班背后的學問大著哩,豈是我這等鄉(xiāng)野匹夫、愚笨之徒花點兒時間就能悟出來的。太著急就會放棄埋頭苦干,習慣投機取巧,淺嘗輒止,嚴重時還會自我膨脹,栽大跟頭。這樣的日子每天都很忙碌,可我并不充實,因為充實是一種精神感受,不在于你一天做了多少事情。在忙碌的過程中我僅僅是在完成任務,沒有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與價值,沒有自己的生活是單調乏味的。
所以我建議身邊的同學們:學習要腳踏實地,耐心鉆研,勿淺嘗輒止,不求甚解。只有眼光深沉,從根本上下功夫,坐得住冷板凳,才會有所成就。生活要順乎內(nèi)心,尋找樂趣,勿急功近利,隨波逐流。只有顧得上自己,有一些正常的.嗜好,閑暇時寄托心神,才會獲得幸福。學習是一種生活方式,不要把它看得太功利了,即便沒有同學的羨慕,師長的表揚,沒有獎學金、重點高中、各種榮譽的誘惑,你依然應該堅守,主動地為自己的生活著色。無論每天有多么繁忙,你總要抽點時間逍遙自在不受拘束地發(fā)展自己健康積極的興趣,或讀書、或寫作、或畫畫、或唱歌、或打球,談談笑笑,跑跑跳跳。學業(yè)、工作都是第二位的,人生第一位是生活,生活是快樂,是體驗,是充滿生機,如果因為學業(yè)和工作而忘卻了生活,忘卻了自己,那也就失去了它真正的意義與價值。
最后,用朱光潛先生的一句話共勉:
“我以為無論是講學問或是做事業(yè)的人都要抱有一副‘無所為而為’的精神,把自己所做的學問事業(yè)當做一件藝術品看待,只求滿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
人生苦短,慢慢走,欣賞!
你要待在“前臺”,還是“后臺”——《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這些天看了朱光潛先生《給青年的十二封信》這本特別的書。上個世紀二十年代,朱光潛先生求學于歐洲,從海外郵寄回來十二2封給青年的信,書中圍繞青年關心的,最初刊登在《一般》上,后來集結成冊出版。
書中所談是青年們關心的話題,如學業(yè)、作文、戀愛情路、修身、做人等。
這本書行文簡潔,每個論點出來都有分論點、案例輔助說明,簡單明了。讀者特閱讀這十二封信,仿佛和1十二個年齡相近的小伙伴親密玩樂,我也在里面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印象很深刻一句話:
我有兩種看待人生的方法。在第一種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擺在前臺,和世界一切人和物在一塊玩把戲;在第二種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擺在后臺,袖手看旁人在那兒裝腔作勢。
我想起了菲茲杰拉德在《了不起的蓋茨比》里寫的:
“I was within and without, simultaneously enchanted and repelled by the inexhaustible variety of life.”
“我既身在其中又身在其外,對人生的千變?nèi)f化既感到陶醉,同時又感到厭惡!
說的大概就是身處其中又置身事外,矛盾又相當通透的人生觀吧。
突然想到了瑯琊榜里的皇叔,他活得恬淡安然,事事也看得很清楚!但看破不說破,這何嘗不是一種處世能力?
人類是群居動物,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xiàn)代都需要在一個社會的復雜的關系交接圖中相處。因為人類生活來到這個世界上,第一解決的為了生存,但是為了生存就會自然而然的和自然或者是其他同類者產(chǎn)生利益關系,所以只能站在前臺和大家一起生存贏取自身需要的利益來供自身生存和發(fā)展。但是在后臺袖手旁觀的也會出現(xiàn),是看淡了世間的利益,開始享受獨處的開始。
可最終繞回來了,人類再怎么獨處,依舊還是要生存和發(fā)展,所以說獨處是個人靈魂的獨處,但群居是利益驅使的群居。前臺站穩(wěn)了,才能更好的站在后臺"袖手旁觀"。
“前臺”“后臺”能夠切換自如是一種能力。
真正的活著,這對于過來人似乎確實真切有力,對于年輕人來說,步數(shù)走得還不夠,悟到還早呢。
我們看到身邊年輕人,有的太過悲觀,總讓自己呆在后臺,覺得自己和這世界沒甚關系;有的又太過樂觀,讓自己呆在前臺,天天花枝招展。
然而,人總是孤獨的,孤獨讓你思考,又總是愛熱鬧的,熱鬧讓你暖和。
總結來看:
人生要學會中庸之道,做人要明白進退之序,什么時候充當主角,什么時候扮演群演,這是人生一大必修課,也是人生一輩子出場順序的必要排練。
要知道,生活允許你像野獸一樣大喊大叫,但也要求你像神靈一般守護權威。你可以把活著的自己像兒戲一樣對待,甚至高傲宣稱自己就是來這個世界濫竽充數(shù)的,那是你的權利,除了你自己,沒人能夠完全阻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色,離群索居者,不是神靈,便是野獸。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身處社會這個圈子里有時候不得不虛與委蛇,但即便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之后也要熱愛生活,內(nèi)心始終保持一方凈土,做一個某些方面不隨波逐流,有自己的見識,不被所謂的社會主流價值帶跑的特立獨行的人。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14
這兩次的文章推薦都是拖到最后期限了,才想起來拜讀。但是談讀書里的第一段就給了我當頭一棒,是我真的沒有時間,還是我沒有決心。有了決心,那么很多事情就自然得多了,有了決心,那么你就會把讀書當成你生活的一部分,有了決心,那么你就能每天堅持了,F(xiàn)在終于知道我為什么減不下肥來了,原來是我沒有下定要減肥的決心,也沒有拿出要減肥的魄力,更沒有做到所謂的堅持。
“你如果沒有一種正常的嗜好,沒有一種在閑暇時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東西,將來離開學校去做事,說不定要被惡習慣引誘”,原來平時老是覺得無聊的時候,漫無目的.地看著網(wǎng)絡的各種是是非非時,也可以把這種漫無目的轉變?yōu)樽约旱酿堄信d趣。人的心智空間是一定的,如果被你正常的嗜好占滿了,那么你就不會被不良嗜好所影響。如果說我現(xiàn)在還不清楚自己所希望的正常嗜好是什么,也不知道用什么來打發(fā)自己的閑暇時間,那么就用用心思考一下吧,或者追求自己所喜歡的東西。當然我們平時所能做到的便是如此,總是有各種大理想,大的抱負,但是捫心自問,這些都只是空口而談,真正能落到實處的又有哪些呢?可能這個問題又回歸到了其所說的決心問題上吧。
讀到一談讀書,覺得文字頗好理解,并且都會有上句話的解釋,這對于我這種頭腦簡單的人來說真是一件有益的事情,而后讀到二談動,同樣的感覺,特別是談談笑笑,跑跑跳跳,多么樸實的語言,沒有太多的裝飾,現(xiàn)在一談到好文章,便是文采較好,用字謹慎云云,其實對于我個人還是喜歡這種一說到底的文章,一遍讀過,便能明白作者的真正含義,不需要像散文那樣來回斟酌了,不過或許正是如此才顯示出了中國文字的精神吧。
雖然這十二封信我沒有完全讀完,但是我會利用接下來的時間慢慢讀得,雖然里面有些章節(jié)感覺可能不太適合現(xiàn)在的步調,但是事物都是相通的,都會或多或少能從中得到你所想要的東西,得到你所希望領悟的精華。也希望群里的朋友們能利用空閑時間認真地讀讀這十二封信,不是希望你們來完成某些任務,而只是希望你能從中發(fā)現(xiàn)某一個觸動你內(nèi)心深處的句子足已。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15
九月,我的初中生活伊始,千頭萬緒,我有些焦頭爛額,時有奮進,時有迷茫,時有苦悶……似乎再也回不去童年的簡單快樂,我一直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探索,想要找到答案。
這個周末,我無意間翻開了朱光潛先生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序中有句話是這樣寫的,現(xiàn)代青年的毛病概乎言之“太貪容易,太浮淺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在這句話里我好像看到自己的影子。
由情而生,從心出發(fā),紙短意長。朱光潛先生在一紙信箋中娓娓道來,親切自然的言語,如春風化雨般溫和,一字一句是長輩充滿慈愛的勸誡,似恩師用心良苦的諄諄教誨,如涓涓細流滲入我的心中,滋養(yǎng)我的心田。我的思想與靈魂深受啟迪,我的`內(nèi)心被點亮了,就像貧瘠干涸的荒漠遇多年不逢的甘霖,有一片綠洲在悄悄生長。
先生的十二封信,談及學業(yè)、興趣、人生、社會諸多方面。先生深知青年在自我成長、人生選擇方面所面臨的諸多苦惱與壓力,深諳青年的心理狀態(tài),他細致入微,勸慰青年眼光要深沉,要從根本上做功夫,勿隨了世俗圖近利,引導青年應以更為成熟的方式看待和化解成長中的“痛苦”。先生在“談讀書”中寫道:“你能否在課外讀書,不是你有沒有時間的問題,是你有沒有決心的問題。”,我恍然大悟,近期自己讀書量銳減,著實是決心的問題。先生在“給苦悶的青年朋友們”中寫道:“苦悶不一定就是壞事,它可能由窒息而死,也有可能由透氣而生。若要將苦悶變成奮斗的激發(fā)力,掙扎的前序曲,就要完善自己的品格、學識和才能!弊屛颐靼自鯓永斫饪鄲,如何將苦悶變成奮斗的力量。先生在“談十字街頭”里鼓勵青年“以冷靜態(tài)度,灼見世弊;以深沉思考,規(guī)劃方略;以堅強意志,征服障礙。我們要自由伸張自我,不要汩沒在十字街頭的影響里去!弊屛颐靼兹绾螛淞⑦h大高潔的理想,并堅持努力實現(xiàn)……
朱光潛先生的每一封信都蘊含深遂哲理,值得細細回味,給青年友人以真誠的建言,引導青年做出正確的抉擇,給予青年一些奔赴夢想的力量。青年的你若心浮氣躁,請靜心品讀這十二封信,定能讓你在淡泊中明志,在寧靜中致遠。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是一本由朱光潛所著的書籍,它主要講述了作者在旅歐期間寫給國內(nèi)青年的信件。這些信件涵蓋了許多主題,包括自我成長、人生價值、人際關系、愛情婚姻等。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深深地被作者所傳達的思想和情感所打動。朱光潛通過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和思考,為青年們提供了許多寶貴的建議和啟示。他的文字簡潔明了,深入淺出,讓人感到親切和溫暖。
在書中,作者強調了自我成長和人生價值的重要性。他指出,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并且要不斷地學習和成長。他認為,只有通過不斷地努力和奮斗,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同時,他也提到了人際交往的重要性,他認為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和友誼是人生中最珍貴的財富之一。
此外,作者還談到了愛情婚姻這個話題。他認為,愛情和婚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它們需要建立在真正的感情和尊重的基礎之上。他強調了婚姻的嚴肅性和責任性,認為婚姻不是兒戲,而是需要認真對待的人生大事。
在讀完這本書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對青年的關愛和期望。他希望青年們能夠珍惜自己的青春年華,不斷地學習和成長,并且能夠擁有一個美好的人生。同時,他也希望青年們能夠真正地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的價值和意義。
總的來說,《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是一本非常有價值的書籍。它不僅為青年們提供了許多寶貴的建議和啟示,同時也讓我們這些成年人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和價值觀。我相信這本書會成為許多年輕人的人生導師,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目標。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相關文章: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09-03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04-10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10-12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精彩11-06
[精品]《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03-30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精選27篇)08-17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12篇07-13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8篇)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