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的習俗匯總【15篇】
春節(jié)的習俗1
春節(jié)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jié)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jié)日,如何慶賀這個節(jié)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fā)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jié)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含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tǒng)統(tǒng)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每逢春節(jié)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huán)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間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wèi)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fā)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jié),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jié)日增加喜慶氣氛己這一習俗起于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于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于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于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于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家具、影壁中。
春節(jié)的習俗多著呢!
春節(jié)的習俗2
六(5)班 馬婧 明天就是春節(jié)了,我非常高興,想著能吃到美味的飯菜,香噴噴的點心,還能得到很多壓歲錢,我越想越高興,當晚我興奮得一夜都沒睡,腦子里想的全是飯菜,點心、壓歲錢,還有那漂亮的新衣服,可愛的玩具春節(jié)的早上,我第一個從床上跳起來,抖擻抖擻精神,活動活動筋骨,然后高高興興去叫爸媽,爸爸見我起得這么早,也不甘落后,從床上翻身便爬了起來了,媽也陸續(xù)地起床了,洗完臉刷完牙,一心想到的就是吃個痛快!一想到吃,我就來勁,忙向爸媽建議做這做那,媽媽是我家的主廚,因此做什么由她這位裁判來決定,媽媽說:“很久沒吃過餃子了,包些餃子吃吧。”我們都非常贊同。 決定做什么以后,我們便分工進行了,爸爸做肉餡,媽媽揉面,我燒水。我們干起來都十分有勁,不到半個小時,肉餡弄好了,餃子也弄好了,水也快燒開了。媽媽便熟練地包起餃子來,我和姐姐也學著包起來,我好不容易包了三個,還個個難看死了,還真難學!媽媽說:“我就天生會做啊,不吃點苦,努力學,怎么能學得好呢?”我聽了有點慚愧,便吸取教訓,重新揚起風帆,認認真真地包了起來,這下做得更快了一些。這就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學什么都應該刻苦。 過了大概二十多分鐘,揉的面已經全部做成了餃子,我和姐姐燒的.水也已經在鍋里翻江倒海了。媽媽便把餃子放進鍋里,煮了起來。媽媽在中途還加了一些佐料,使餃子更加好吃,約摸過了十多分鐘吧,媽媽便把餃子撈起來,分成了四碗,在每碗中還放了一些湯。我媽剛弄好湯,我便搶了一碗津津有味地吃個痛快!由于吃得太快,舌頭都火辣辣的。 我們個個都吃得滿嘴是油,便歡天喜地去看精彩電視節(jié)目了。 啊,真是一個快樂的春節(jié)。 點評:文章雖然語言樸實,但是文章把包餃子的過程描繪得
淋漓盡致,讓人仿佛身臨其境。
春節(jié)的習俗3
早起:有的人認為,如果不早起,田坎就會塌。所以要早起。
開門炮仗:春節(jié)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后,碎紅滿地,燦若云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拜年:春節(jié)里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親朋好友家和鄰居那里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漢族拜年之風,漢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便親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賀。東漢時稱為“刺”,故名片又稱“名刺”。明代之后,許多人家在門口貼一個紅紙袋,專收名帖,叫“門簿”。民間互訪拜年的形式,根據彼此的社會關系,大體可分四類:
一是走親戚。初一到本家,初二到岳父家、須帶禮物。進門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后再給長輩們依次行禮?梢远毫舫燥、談心。
二是初三到親朋禮節(jié)性的拜訪。如給同事、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僅向佛像三叩首,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這種情況一般不宜久坐,寒暄兩句客套話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后,應擇日回拜。
三是感謝性的拜訪。凡對人家欠情的(如律師、醫(yī)生等)就要買些禮物送去,借拜年之際,表示謝忱。
四是串門式的拜訪。對于部分左鄰右舍的街坊,素日沒有多大來往,但見面都能說得來,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見面彼此一抱拳說:“恭喜發(fā)財”、“一順百順”,在屋里坐一會兒而已,無甚過多禮節(jié)。
古時有拜年和賀年之分:拜年是向長輩叩歲;賀年是平輩相互道賀,F如今,有些機關、團體、企業(yè)、學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之為“團拜”。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和電話拜年等。
給壓歲錢:壓歲錢(在廣東叫做“俾利是”)是由長輩發(fā)給晚輩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飯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fā)給晚輩,并勉勵兒孫在新的一年里學習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們的枕頭下過年給壓歲錢,體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和晚輩對長輩的尊敬,是一項整合家庭倫理關系的民俗活動。
占歲:舊時民間以進入新正初幾日的天氣陰晴來占本年年成。其說始于漢東方朔的《歲占》,謂歲后八日,一日為雞日,二日為犬,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八日為谷。如果當日晴朗,則所主之物繁育,當日陰,所主之日不昌。后代沿其習,認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氣清朗,無風無雪為吉。后代由占歲發(fā)展成一系列的祭祀、慶;顒。有初一不殺雞,初二不殺狗,初三不殺豬……初七不行刑,初八不打谷的風俗。
聚財:俗傳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霉運。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里邊。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今天許多地方還保存這一習俗,大年夜掃除干凈,年初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以盛廢水,當日不外潑。
團圓飯:一年一次的團圓飯充分的'表現出中華民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系更為緊密。家人的團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老人家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敘天倫,過去的關懷與撫養(yǎng)子女所付出的心血而沒有白費,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輕一輩也正可以借此機會向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來表達感激之情。
各地有意思的春節(jié)風俗
1.華北地區(qū)
北方的春節(jié),除了必不可少的廟會,各地又有多種獨特的習俗。
捏油燈:在山西晉西北的岢嵐縣民間,從正月初十至二月初二,人們在幾個晚上都要點油燈。嵐縣人捏燈盞,是用面捏,所用面,有蕎面、糕面數種。捏蕎面燈盞,要捏成形后放在籠屜中蒸熟;糕面,即軟黃米面燈盞,是在做成蒸熟的素糕后才捏成燈形。有的人家也用玉米面、蕎麥面做燈。用白面做的叫“銀燈”,用玉米面做的叫“金燈”,用養(yǎng)麥面做的叫“鐵燈”。
剪春幡:在南陽鎮(zhèn)平一帶,農村婦女習于立春日用彩色綢布剪制‘春雞”、“春燕”、“春花”、“春柳’等,綴于小兒臂上,男左女右,以為立春之標志
跑竹馬:這種民間藝術表演形式流行于山西省內各地。這種活動內容,通過有關資料的證實,至少已經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是風行于山西農村、城市一種民間活動形式,一般在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鬧“紅火”時活動于廣場或街頭巷尾。
2.西北地區(qū)
年味漸濃 盤點各地春節(jié)風俗
隴縣社火:是節(jié)日迎神賽會扮演的雜戲雜耍。 “ 社火 ”的淵源是在祭祀土神谷神的活動中,逐漸加進了其它雜戲雜耍的 “ 百戲 ”廣場娛樂活動。起初,是作為民間趨吉避兇的社祀方式之一,以后逐漸演變成了迎春賀年的娛樂活動。
送孩兒燈:簡稱“送燈”,也稱“送花燈”等,即在元宵節(jié)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這一習俗許多地方都有,陜西西安一帶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間送燈,頭年送大宮燈一對、有彩畫的玻璃燈一對,希望女兒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愿女兒孕期平安。
破五:意思過了今天過年中所忌諱都破了,生產開始正常,清晨鳴炮慶祝,但這一天也是忌諱最嚴的一天,呆家里不作事更不能出門。今天也是過年敬香供神最后一天,晨、午、晚每次都要鳴炮。
3.華中地區(qū)
作為中華民族發(fā)祥地,中原地區(qū)保留了大量傳統(tǒng)民俗。
年味漸濃 盤點各地春節(jié)風俗
漚柏枝:豫西一帶,農歷正月初一最早起床的人第一件事是將除夕堆放在院中配有麥糠或谷草的柏枝點燃,俗稱“漚柏枝”。漚柏枝時有的全家大人小孩要從柏枝火上跨過,稱跨旺火。有的還在當院中高掛一燈籠,稱作。掛天燈。據說,掛天燈、漚柏枝、跨旺火可。鎮(zhèn)妖除邪,尤其可防止兇神
冬舂米:漢族民間歲時風俗。流行于安徽和縣、含山等地。每年冬至后第三個戊日,恰好是農歷臘月初六或初七,民間稱作“臘米工日”。這天取水舂米,邁入倉中,故稱。冬舂米是在黃米的基礎上再囤制一次。
放人丁炮:漢族歲時舊俗。流行于安徽歙縣地區(qū)。農歷正月初二,各宗族所有男子,在本族祠堂內集合,由庭長或代表發(fā)給爆竹,一般每人三枚。凡有兒子的男子,每人加發(fā)小爆竹十掛,一掛一百枚,取百子吉祥之意;無子的男子在祠堂祖宗牌位下燒香求子。民間認為,這天是求子最好的日子。
春節(jié)的習俗4
春節(jié)一般從臘月二十三開始,二十三這天是小年,傳說這一天是灶王爺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據說大罪要減壽三百天,小罪要減壽一百天。 二十四這天撣塵掃房子,二十五要做豆腐,二十六要割年肉,二十七宰雞趕大集。二十八要貼花花。二十九,俗稱“小除夕”,這一天人們往來拜訪。 臘月三十是春節(jié)的一個高潮,除夕是指每年農歷臘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與正月初一首尾相連!俺Α敝械.“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歷全年最后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迎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春節(jié)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后,碎紅滿地,燦若云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春節(jié)在正月十五正式結束,這一天是元宵節(jié),要舉行燈會,還要吃元宵、放煙花。最后在煙花聲中,結束了春節(jié)。
春節(jié)的習俗5
農歷十二月也叫臘月,臘月初八稱臘八。今年的臘八剛好和20xx年的元旦是一天。西寧人臘八這天吃的臘八粥是麥仁飯,麥仁就是在河灘的厚冰面上鑿一個大窟窿,把洗干凈的小麥放進去,用石杵子把麥皮杵干凈或在碾子鋪把麥皮碾干凈,把麥仁與牛羊肉或大肉排骨燉在一起,吃的時候放一點香油,非常好吃。青海的老人們流傳了許多年的一句話:“吃了麥仁飯,天天忙過年!睆呐D月開始家家戶戶要趕縫新衣或買衣服、鞋襪、帽子等等,還要添置鍋、碗、瓢、勺,購買鞭炮、香蠟,所以每天都忙。
漢族:同德地區(qū)漢族多沿用西寧和東部農業(yè)區(qū)的習俗。除清掃院落房內、祭灶、貼年畫、貼對聯、守歲、吃年飯、穿新衣、放鞭炮、辭舊迎新、拜年、走親串友等同內地漢族相同外,不同的地方是:進入臘月二十五至三十日,家家戶戶蒸“獻子”(一種直徑為15?20公分的饅頭)、花卷、包子,油鍋炸馓子、油餅、油果、花花等,煮好肉、搟好長面、備好酒菜,等待過年;大年三十晚至年初三,不灑水、不掃地、不擔水、不發(fā)脾氣,搟面杖和菜刀“封”起來,到初四才能動用;初一凌晨,大人小孩穿新衣,家家在院內點燃松塔、柏香,房內點燈燒香,舉行祭祖敬神儀式;然后向自家長輩和本族長輩拜年。
藏族: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jié)。進入臘月后,農家牧戶縫制新衣,準備過年。臘月十九日這天,農業(yè)區(qū)的藏族群眾開始清掃房屋、庭院,粉刷墻壁,張貼年畫,被人們視作送“瘟神”。臘月二十四日,農家牧戶家家泥抹鍋灶,洗刷灶具,開始置辦年貨,制作點心,炸油餅、馓子等。臘月二十九日,牧業(yè)區(qū)藏族家家清掃帳篷的煙灰、塵土。除夕下午,農業(yè)區(qū)的藏族群眾習慣在自家莊廓院墻上每隔一定的距離放一塊拳頭大小的冰塊,也在自家地里、樹園等地方放冰塊,以示吉祥,但家中有人去世的不放。大年三十晚過年,全家老少歡聚一堂,吃“除夕飯”,吃得越飽越好,以示來年生活更幸福。初一凌晨二時許,男女老幼穿上節(jié)日
新裝,擺上美酒佳肴,自家晚輩依次向家中長輩叩頭拜年。然后老人們整裝安坐,等待本村青年前來拜年。拜年開始,扶老攜幼走帳串戶互致祝福,每到一家齊呼“洛賽爾桑阿”(新年快樂),主人也立即回答“洛賽爾桑阿”(新年好),接著晚輩們向長者敬酒以示拜年。長輩們則賜坐品酒,表示感謝,并為晚輩贈送祝愿詞。初二以后,人們帶上點心、茶葉、哈達等禮物到親友家拜年。春節(jié)期間,家家都邀請左鄰右舍、親朋好友喝年茶、吃年飯、飲酒唱歌,十分熱鬧,這種節(jié)日氣氛一直延續(xù)到正月十五。藏族人民還喜歡把青年男女婚禮、姑娘成年禮、嬰兒剃頭禮、老人祝壽禮等安排在春節(jié)。
多地區(qū)春節(jié)習俗
撣塵:臘月十九日,牧區(qū)藏族群眾撣拌帳篷上的灰塵,農區(qū)的`一些人家在臘月二十后撣塵,清掃房屋、庭院,粉刷墻壁。
除夕:全家團聚吃"年飯",大人們或唱酒曲,或總結一年來的生產,或談天說地,有守歲至凌晨之習。
拜年:初一凌晨,人們相互拜年。先近親,后村鄰;先到有老人的家庭,再去一般家庭。拜年者拿著一瓶酒或帶一些糖果、糕點、罐頭等禮品,見人問"洛賽日桑"(春節(jié)好),到人家,向老人行叩頭禮,并打開酒瓶蓋子,向老人敬酒。
送年:正月十五日晚,農區(qū)藏族群眾聚在一起,邊飲酒,邊歌舞(用"則柔"--歌舞的一種形式)"送年",表示春節(jié)之結束。
春節(jié)的習俗6
The Spring Festival, Chinese New Year,is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for all of us. All family members get together on New YearEve to have a big meal.At the same time, everyone celebrates to each other.At about 12 oclock,some parents and children light crackers.The whole sky is lighted brightly. We may watch the fireworks excitedly.How busy it is!
春節(jié),中國的新年,是我們所有人最重要的節(jié)日。所有的`家庭成員在新年前夜聚在一起吃大餐。同時,每個人都互相慶祝。大約在12點,一些父母和孩子們點著餅干。整個天空燈火通明。我們可以興奮地看煙花。真忙!
On the first early moring of one year, many senior citizen get up early and they stick the reversed Fu or hang some couplets on the front door. Some houses windows are sticked on red paper cutlings.
一年中的第一個清晨,許多老年人早起,把反福貼在門上,或在前門掛幾副對聯。有些房子的窗戶貼在紅紙上。
The Chinese New Year lasts fifteen days. So during the fifteen days, we always visit our relatives from door to door. At that time, children are the happiest because they can get many red packets form their parents,grandparents, uncles, aunts and so on. The last day of the Chinese New Year is another festival. It names the Lantern Festival.
中國的新年持續(xù)十五天。所以在這十五天里,我們總是挨家挨戶地拜訪親戚。那時,孩子們最幸福,因為他們能從父母、祖父母、叔叔、阿姨等那里得到很多紅包。春節(jié)的最后一天是另一個節(jié)日。它叫元宵節(jié)。
So the Chinese New Year comes to the end.
所以中國的新年就要結束了。
春節(jié)的習俗7
春節(jié),我們會有很多習俗。我們會穿漂亮的新衣裳,早上起床,鞭炮啪啪作響,可吵了。我們小孩子,每到春節(jié)都很開心,因為我們會收到壓歲錢,一拿到紅包,還有家人和親戚的祝福,比如:學業(yè)進步,天天向上,財源滾滾等,還有我們經常會換的'春聯,換春聯的場景和宋代王安石詩人的《元日》一樣“總把新桃換舊符”。
春節(jié)時我們還會放鞭炮,放鞭炮的傳統(tǒng)由來已久。在古代,有一口村子會有一種叫“年”的怪獸,它經常來搶奪百姓的食物和傷害百姓,過了不久,有一個小男孩兒來了村子,他說他有辦法能趕跑“年”,隨后當“年”又來到村子的時候,大家就放鞭炮,貼桃符,把“年”嚇走了。
春節(jié)的習俗可真有趣呀!“春節(jié)到,人歡笑。貼窗花,放鞭炮!边@就是我們的春節(jié)!
春節(jié)的習俗8
春節(jié)俗稱"新正"。正月初一,黎明即起,穿新衣裳,禮神祭祀祖先,開門放鞭炮,叫做"開正",1994年底市區(qū)禁止放鞭炮,此俗廢,但鄉(xiāng)村依舊。主婦煮甜線面湯、敬祀神祗后,每人必食,祈求全家幸福長壽。再以3碗飯,插上紅紙花,俗稱"飯春枝"祭祀先人,祝禱家庭糧食充足有剩余。隨后拜年。到尊長、親友、鄰居家道"恭喜";主人家則以朱盒(俗稱"薦盒")盛糖果糕點、蜜餞,并泡以甜茶,熱情款待客人。至親好友,主人以佳肴美酒招待,叫做"新春酒"?腿烁孓o,雙方都以"紅包"(壓歲錢)和紅柑(雙數)贈予小孩。清同治有《竹枝詞》云:"元旦春為一歲魁,大家拜賀禮相陪。兒童也解稱恭喜,賺得紅柑滿袖來。"
初一這天有很多禁忌,三餐不吃粥,避免出門遇雨;不掃地,不倒垃圾于戶外,意為財不外泄;不打罵孩子;不講不吉利話;忌打破碗碟用具;不能到井邊挑水;不動針、不縫衣、不動刀等。如今很多青年已不忌諱,但仍有一部分人遵行不諱。
正月初二,"請女婿"。夫妻攜帶兒女,帶著禮物謁娘家,向岳父、岳母拜年。娘家備筵席請女婿,禮節(jié)十分隆重,現民間仍多循此俗。初五,商店恢復營業(yè),小商販走街串巷吆喝喊賣,家居開始打掃衛(wèi)生,轉入日常生活。
初九子時,用"三牲"、甜粿、水果等敬天公。
春節(jié)的習俗9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與別地方不大一樣,無論貧富,都講究團圓,重視年夜飯,之后串門探親,隆重又隨意,沒有什么條條框框。但在外的人都會回家過年,感受年味。
掛禮燈
臘月二十九就開始掛禮燈了,禮燈其實就是紅燈籠。那些禮燈都是每家每戶自己做的,就是用紅紙,竹條織成籠狀就成了。做禮燈是有規(guī)定的,只得讓輩份最大的來做,我們這些小輩并不得參與。這是一種習俗,意味著來年紅紅火火。
放小炮
從掛禮燈這天開始,小孩兒們也開始放小炮兒了,這個時候不是放那種開年用的紅鞭炮,是放那種玩具小炮,炸起來“啪啪"響的那種。我們把它叫作蜘蛛炮。晚上呢,就用那種噴出來的小煙花,噴出來有一米來高,但持續(xù)不了多久,那“呲呲……”的聲音,就好像小小的火花在呢喃細語,孩子們都想投入到這美麗的對話中,享受這綻放的快樂。
年夜飯
大年三十一到,早上七點鐘每家每戶都醒了。大人們要做的就是準備晚上的'年夜飯了。每個人都是笑著的,忙著的。小孩兒們早就把大紅色新衣披在身上了,他們今天不到別處去玩,在家里守著。大人們一直忙活到晚上,小孩兒們也在一邊守到晚上。團圓飯對于每家來說都很重要,而中國人過年是必吃雞的。叔叔嫂嫂早已把雞烹好了,手撕雞,香菇燜雞,板栗燜鴨這些是必不可少的。
全家人吃著團年飯,道著今年的總結和明年的計劃。這時無需什么華麗的詞藻,就是平樸無奇的話也能嵌進心窩。大人和小孩們開心地吃著桌上的菜,笑語里都是愛,眼睛里都是欣悅。
守歲
團圓年飯從七點吃到九點左右,算結束了。一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前,喝茶聊天吃點心,其樂融融。之后的時間就是守歲了。伴著央視春晚的歡歌笑語,十一點后鞭炮聲一陣一陣噼里啪啦地響著,這是送舊迎新的鞭炮。放鞭炮是老規(guī)矩,誰家炮聲響,誰家來年旺。整個縣城充滿了鞭炮的爆響聲,彌漫著火藥的香味。每家每戶老人孩子都走出屋子,來到院落的空地上,燃放起煙花。一朵又一朵五彩繽紛的禮花盛開在天空中,璀璨美麗。孩子們的歡呼聲此起彼伏,傳遞著迎新的快樂氛圍。
零點以后,夜終于安靜下來,歡樂了一天的人們終于靜下來。有些老人們會一直坐守到凌晨兩三點,說這樣守歲,可以守財遠,守福運。
新年第一天,當人們打開房門,迎面撲來的是清新舒爽的新年的氣息。走出去,看見地面上鋪滿了紅彤彤的絨地毯——那是除夕迎新燃放的鞭炮煙花的碎屑。踩著厚厚的“紅地毯”,一種別樣的喜悅在心頭蕩漾。
家鄉(xiāng)的除夕就是熱鬧,我不禁想起幾句話:千門萬戶慶團圓,送舊迎新賀新年。誤把紅燈作紅臉,明年福運又當頭。
春節(jié)的習俗10
春節(jié)是人們在一年中最快活、最熱鬧的節(jié)日。提到春節(jié),哦哦,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就多姿多彩啦!有貼對聯、有吃湯圓嗯丶有收紅包,有看煙花以及有舞龍舞獅等等。
貼對聯是民間慶祝春節(jié)的第一件事。嗯,每當貼春聯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選上一副新的對聯,貼在門的兩邊。對聯上都是一些好的詞句,表達人們對新的一年美好的`愿望。說到對聯,我想到一個有趣的的福故事。從前有一個人把福字倒過來貼代表福到了。
我最喜歡的春節(jié)風俗就是一一收紅包。紅包也叫壓歲錢。大年初一早上我在枕頭下都會有紅包。是爸爸媽媽在除夕夜我睡著后放的。說是給我
壓驚。還有互相拜年時大人總給小孩兒紅包,表示大吉大利。
就是這些傳統(tǒng)習俗使我們在春節(jié)過的很快樂。
春節(jié)的習俗11
南寧地區(qū)春節(jié)習俗
春節(jié)是南寧地區(qū)一年中最大的節(jié)日,初一零時起,家家燃放鞭炮,表示辭舊迎新。初二親友帶上禮物互訪“拜年”。十五元宵節(jié)晚上鬧花燈。十六縣郊農村舉行廟會、“搶花炮”。按壯家獨特的春節(jié)習俗,還要進行挑新水、喝伶俐水、舞獅、舞雞、舞春牛等活動。大年初一的拂曉之前,壯族的家婦就已紛紛到小河去為全家挑新水了。在挑新水時,還要撿幾塊與家畜相像的石頭回家,并且一路走一路模仿六畜的叫聲;氐郊依,就把這些石頭放進豬圈、牛欄,祈求六畜興旺。然后,用新水煮新年茶給全家喝。壯家女要喝伶俐水,就是在汲新水之前,爭著喝由村中公認的“伶俐嫂”捧給大家的清水,她們相信這樣便可更加聰明伶俐,待嫁姑娘更是借此機會補求在新的一年里找到如意郎君。桂西一帶的舞雞、舞春牛更是別具特色。大年初一,由舞雞的青年提著用木頭、木瓜做成的兩門雞,打著鑼去各家各戶賀年,他們唱起吉慶幽默舞雞歌,使主家喜笑顏開。主家從“雞”身上拔幾根雞毛插在自家的雞籠上,祈求六畜興旺。舞牛更是有趣。舞牛人用系作精巧的“春牛”表演,一人在前撐著牛頭,一人在后彎腰拱背甩尾巴;后面由一個手拿犁架的漢子驅趕著“春!,簇擁著春牛的還有敲鑼打鼓的,唱春牛歌,浩浩蕩蕩,喜氣洋洋。
舞春牛
桂西一些地區(qū),世代流傳的舞雞、舞春;顒,增添了春節(jié)的喜慶氣氛。舞雞的年青人提著用木頭、木瓜做成的兩只斗雞,打著鑼到村中各家各戶去賀年。舞雞歌吉慶幽默,使主家喜笑顏開。送給賀年的舞雞者紅包,從“斗雞”身上拔幾根雞毛插在自家的雞籠上,以祈求六畜興旺。
舞春牛更為有趣。“春!笔怯弥衿擅罹幙椂,牛頭、牛角糊上綿紙,畫上牛眼,牛身是一塊黑布或灰布。舞牛人敲鑼打鼓在村中表演,鉆進布底的兩人,一人在前撐牛頭,一人在后彎腰拱背甩尾巴,后面跟著的'是一個手拿犁架的漢子。此外,還有敲鑼打鼓的,領唱春牛歌的,他們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歌聲笑聲。舞罷上村又到下村,從初一鬧到元宵節(jié)。舞春牛的人們?yōu)檗r家?guī)砹斯?jié)日的歡樂,同時,也寄托著對農家豐收、祥和的祝愿。
打扁擔過新年
“正月舂堂閉轟轟,今年到處禾黍豐!边@是廣西馬山、都安、上林、忻城等地壯家流傳的一首古諺。唐代劉詢在其《嶺表錄異》中曾生動地記載了舂堂的舞韻:“春堂者,以深木刻而槽,一槽兩邊,約排了檸,男女立以舂稻梁,敲磕槽舷,皆有遍拍,槽聲若鼓,聞于數里,雖思婦之巧弄秋砧,不能比其瀏亮也!苯裉,代替舂竹的是農家的扁擔,木板代替了大木槽,古老的舂堂以打扁擔的娛樂形式煥發(fā)了生機。
從每年的除夕到正月十五,輕快悅耳的“登登打、登登打、登登打嘟打”的打扁擔聲,響遍了壯族山鄉(xiāng)。打扁擔是傳統(tǒng)的自娛自樂活動,每一個壯家人都是打著堂的演員,婦女的動作輕巧優(yōu)美,男子的動作剛勁有力,自娛自樂的“打著堂”,寄托著壯族人民祈望豐收的愿望。
打扁擔的舞蹈形式有雙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種套式。舞者多為雙數。表演者手拿扁擔,圍在長凳或舂米槽旁,有節(jié)奏地時而敲打板凳,時而互相撞擊扁擔。扁擔在手中運用自如,或正面、或反面、或側面敲打,發(fā)出的聲音或脆、或沉,聲聲相異,形成節(jié)奏明快、起伏有致的韻律。在扁擔不斷相擊中,表演者不停地穿花轉動,更使人眼花繚亂。技巧嫻熟的各種動作,在聲聲扁擔撞擊聲中輕松完成。
喜慶佳節(jié)的打扁擔活動,更是熱鬧非常。場上長形的竹筒和鑼鼓與之伴奏,圍觀的群眾不時地傳出唱彩聲,節(jié)日氣氛特別熱烈。
在打扁擔的人群中,你可以發(fā)現兩髻斑白的老人和稚氣十足的孩子,有的全家揮扁擔上陣,有的母子同場打扁擔,你賽我、我賽你,整個打扁擔活動洋溢著歡樂的笑聲。
趕圩路上,山民們腿走酸了,肩挑累了,就把擔子一放,打起扁擔,不一會兒疲勞便在扁擔聲中消失了。趕墟路上的打扁擔活動即興而起,盡興而散。打扁擔真是壯鄉(xiāng)的一種輕巧而方便的文體活動。
“打扁擔”的舞蹈語匯,具有豐富的農耕文化色彩,舞蹈造型與農耕勞作密切相關,表演內容有:耙田插秧、戽水耘田、收割打場、舂米嘗新等。藝術形象的生活化、勞動化特點極為突出,它牢牢扎根于壯家土壤,必將生命長青。
春節(jié)的習俗12
正月初五民間習慣稱為“破五”。傳說姜子牙封妻子為“窮神”并令她“見破即歸”,大概人們?yōu)榱吮芨F神才稱這天為“破五”吧!古時人們把破五看成春節(jié)后一個重要日子,因為這一天是傳說中財神的生日,因此大家都置辦酒席,燃放鞭炮,歡天喜地接財神。
臨沂、鄒城:婦女這天不出門、不梳頭、不動針線,據說動了針線就會招蝎子、蚰蜒。
沂南:撤家堂軸子,吃炸糕,掃院子。據說這天掃院子不招螞蟻。
龍口:稱這天為“路頭日”,初五開門營業(yè)為開市大吉。人們鳴放鞭炮、祭祀財神,吃象征元寶的水餃,希望生意興隆,財源茂盛。這天煮水餃要故意下破幾個,掌柜的`在廚房外高聲問:“伙計,元寶掙了沒有?”伙計則高聲回答:“掙了!币源藖韴D個吉利。
臨清:以家族為單位舉行送家堂的儀式,天還未亮,人們就煮好餃子,上供,燒紙,叩頭,接著把神主牌位收存起來,只等三聲炮響,全族男人帶著香紙鞭炮集合起來,排著隊伍前去上墳,叫做“送老祖宗回家”。
茌平:稱這天為“五窮”,放鞭炮謂之“趕五窮”。
XX縣:這天通行送財神,為了消除病患,家家戶戶都有人到村頭或十字路口送瘟神,一大早就焚香燒紙,祈求瘟神遠走高飛,讓一家人康泰平安。
山東各地春節(jié)正月初七的習俗
正月初七為“人日”,俗稱“人七日”,也叫“人勝日”。傳說女媧是世間萬物的始祖,在制造出雞狗豬牛馬羊等動物后,在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
鄆城:當地民間傳說人日是玉皇大帝的七姑娘的生日,婦女在這天用秫秸、布條做一個“七姑娘”,扶著她先轉井,再轉碾臺和磨臺。
鄒城:祭祀火神祝融。
沂南:推磨壓碾,送天地神。當地的未婚女子在這天落日前,用初一早晨發(fā)紙時用過的紅筷子,到灶王爺前占卜,預測婚嫁吉兇。
淄博、濰坊:此日吃各種野菜做的小豆腐。
壽光:于人日“樹消息”,削三木片,以軸貫之,聯以絲車,剪彩為絡絲娘,懸之高桿,以驗風占歲。
龍口、招遠:按初七、十七、二十七分為“小人七”“大人七”“老人七”,中午吃面條以祝人們健康長壽。
XX縣:早晨吃餃子,現吃現包,叫做“捏老鼠嘴”,晚上不能點燈,據說是讓老鼠娶媳婦,不要危害百姓。
春節(jié)習俗簡介
傳說,年獸害怕紅色、火光和爆炸聲,而且通常在大年初一出沒,所以每到大年初一這天,人們便有了貼春聯、貼窗花、放爆竹、發(fā)紅包、穿新衣、吃餃子、守歲等活動和習俗。春節(jié)還要辭舊迎新,以示萬象更新、生機勃勃的新面貌。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夏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春節(jié)”。
春節(jié)的習俗13
上海除夕之夜年夜飯后,圍爐守歲。至天微明,男女老少皆穿上新衣新帽新鞋,在堂上拜天祭祖。
臺灣年夜飯過后便是守歲。進入初一,人們就集合老少,用紅白米糕來敬祀神明,祭拜公媽(即祖公祖婆),然后燃放鞭炮,以迎春接福。
香港除夕家家戶戶在一起吃團年飯后,人們通常會到年宵市場去逛花市。大年初一,人們開始正式慶祝新年,貼春聯(揮春)、年畫,舞龍,舞獅等,還會走親友拜年。
澳門這天老板見到員工,長輩見到晚輩,甚至已婚人見到未婚人都得“利市”。澳門人把大年初二叫作“開年”,要吃“開年”飯,必備發(fā)菜、生菜、鯉魚,意在取其生財利路。
福建鄉(xiāng)村農家,房多門多,除了貼春聯外,房門兩側還要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叫“門蔗”,方言“蔗”與“佳”近音,寓意進入佳境。
湖南長沙有客前來拜年,要放鞭炮迎接。入座后,送上兩枚檳榔,稱為元寶,祝其發(fā)財之意。湘潭從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論是農村或城鎮(zhèn),到處可以看到舞龍燈。舞龍燈先要"接龍"。即挨家挨戶發(fā)請?zhí),凡是接了請(zhí)娜思揖鸵来芜M屋去舞龍燈表示祝賀。新化必定準備極豐盛的早餐,俗信新年的第一餐愈豐盛表示這一年愈豐收。
東北首先全家一起祭祖,隨后包餃子舉行家宴,長輩們坐了上首,晚輩們團團而坐,取“闔第團圓”之意。
廣州美稱花城,除夕前三天,各區(qū)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樓,扎起花架,四鄉(xiāng)花農紛紛涌來,擺開花市,售花賞花,人潮涌動,十里長街,繁花似錦,人海如潮,一直鬧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這就是廣州特有的迎春花市。
江蘇除了貼春聯、掛年畫、守歲、舞獅子、大拜年等和全國一樣的習俗外,還有一些獨特的習俗,在飯內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
除夕貼春聯的習俗始自明代的南京。除夕又叫大年夜,是人們最忙的一天,撣塵掃地,做年飯,貼春聯。
天津人稱臘月初八為臘八兒,有喝臘八粥的習俗。許多天津人還在這天用醋泡大蒜,名臘八醋。臘八醋不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壞。
正月十五,山西各地都要舉行燈節(jié),燈節(jié)里最有情趣的就是轉九曲黃河陣。白天唱戲,晚上轉九曲。九曲,即用木桿或玉米桿扎成彎彎曲曲的道路,當地講究摸摸老桿,祛病延年。
江西南昌人過元宵叫鬧元宵,鬧了十五還要鬧十六。鬧元宵這天地,無論是城市居民還是農村住戶,都必須吃元宵,象征全家團圓、幸福。吃了元宵之后,便開始鬧燈了。
每年的元宵節(jié),河北邯鄲地區(qū)大地上生活的人們,還有蕩秋千的習慣。一過正月初十,人們就開始在村街口開闊處和自家院內搭起高低不同的秋千架,從搭成到正月十六,每天都要蕩一陣子,人們認為蕩秋千能祛除疾病,所以男女老少都要在秋千上蕩上幾下。
在陜北還有這樣一種習俗,過年都要給孩子做個“棗牌牌”!皸椗婆啤本褪怯眉t線穿上紅棗、谷草秸秸,上面掛個銅錢,下面墜個鞭炮,掛在孩子的背后,這是一種避邪祝福的吉祥物。在這里,有的人家用紅線穿上做針線活用的“頂針”,掛在孩子的脖子上,這也是祝福的吉祥物,叫“增歲頂針”。每年增加一個,一直到十二歲為止。秧歌拜年是陜北年俗中獨特的風情。春節(jié)期間,村村都組織秧歌隊,挨門逐戶拜年,在這里俗稱“沿門子”。
中國少數民族中以春節(jié)作為本民族重大節(jié)日的占一半以上,如鄂倫春、達斡爾、朝鮮、苗、瑤、畬、京族等,他們的節(jié)日活動還保有本民族的特點。
北方的`達斡爾族有拜年的習慣,春節(jié)時,人們穿上節(jié)日盛裝,逐家走訪,互相祝賀。每家都備有蒸糕。北方的蒙古族節(jié)前家家戶戶都備下了當年生長的公羊和各種奶制品以及幾壇美酒。壯族稱春節(jié)為“新年節(jié)”。這一天,人們出門無論遇到誰都要相互祝賀,認為這樣一年才能吉祥。
居住在中國西南邊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達旦地守歲。天一亮,姑娘們爭著到屋外去挑水,誰先挑回第一擔水,誰就是最勤勞的姑娘。春節(jié)哈尼族居住的村寨婦女們都忙著舂粑粑,而小伙子們則忙著上山砍竹子,準備立秋千。傣族青年男女喜愛甩糠包的游戲。居住在中國臺灣省的高山族除夕晚上,全家老紗圍坐在放有火鍋的園桌上聚餐,叫做“圍爐”。平常滴酒不沾的婦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以示吉利!皣鸂t”時吃的蔬菜不用刀切,洗凈后帶根煮熟,表示祝愿父母長壽。
春節(jié)的習俗14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jié)是每個人每一年都期盼的,雖然今年的春節(jié)增添了一些“色彩”卻絲毫不亞于平常的春節(jié)。
早晨,我們一家人驅車,趕往老家。到了老家,我和爸爸一起鋪“紅地毯”鋪好后,我拿起爸爸的火機,點燃引線,只聽見“吱”,我轉身向后跑去,隨之而來的是震耳欲聾的爆炸聲。放完鞭爆,開始殺雞、鴨了。剛打開籠子就見雞從籠子里跳了出來,我趕緊把門鎖住,在院子里開始抓雞了,我跟著我跑到雞后面,那只雞還昂首闊步的在院子里走來走去,于是我給它一個偷襲,結果撲了個空,爸爸媽媽也加入我們三個把雞圍在人圈里,三個人一起撲上去,結果我們又撲了個空,終于我想起了一個方法,先準備米,再拿一個大竹匾,再拿一根棍子,用繩子綁好,在用棍子將大竹匾頂起來,在大竹匾下面放一些米,那只雞果然跟我的想法一樣,跑到了大竹匾的下面,再叫那繩子一拉,那只雞就待在里面了總算是將雞抓到了,把雞和鴨燉了,放在桌子上,再將各種好吃的放在桌上,美美的吃上一頓!
中午吃完了午飯,我們拿起擦炮,在家門口玩,有的在用自己的擦炮擺陣,有的擺成了五星陣,有的擺成了三角陣……還有的孩子則是拿起擦炮直接放,小孩子們的.笑聲和爆炸聲形成了一個愉快而又響亮的“交響樂”。
到了下午,我們驅車回家去親戚家串門,每次串門的時候,我和弟弟都會說:“恭喜發(fā)財”大人們也是笑了笑,將紅包給了我們。
到了晚上,大家拿出自己的煙花,在家門口放,我們和朋友也不例外,只見我和朋友們拿出了仙女棒、竄天猴……開心的玩了起來,就像給這平地繡上了彩色的燈光,忽然遠處傳來的煙花的聲音,望著那美麗的煙花,我知道我又長大了一歲!
幸福的年在歡聲笑語中度過了,希望每一年我們都可以在一起過歡喜的中國年。
春節(jié)的習俗15
春節(jié)又名“過年”,是我國一個古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jié)日,因此春節(jié)的習俗也多種多樣。
壓歲錢是我們小孩子最喜歡的春節(jié)習俗。當我們去向長輩拜年時,長輩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我們。據說壓歲錢可以壓制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的度過一歲。長輩發(fā)壓歲錢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方式是以彩繩穿線編作成龍形,置于床腳:另一種方式是最常見的,即有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們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后當眾賞給,也可在除夕夜里孩子睡著時,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面。而我們家里則是用的第二種方式,每年春節(jié)總會有那么幾張“紅票子”進入存錢罐里,在自己想買什么東西的時候隨時都可以拿出來用,大人也不會怎么管,想到這里心里就別提有多高興了。
燃放爆竹是春節(jié)不可或缺的另一個習俗。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chuàng)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jié)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爆竹也是我們小孩特別喜歡的一個春節(jié)習俗,雖然玩耍起來有些心驚膽戰(zhàn),還有些害怕,但就是喜歡玩。我們經常用得來的壓歲錢去買一些適合小孩子放的爆竹,如沖天炮、擦炮、小煙花等等,那股高興勁無以言表。
貼春聯也算春節(jié)的重要習俗之一。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fā)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jié),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jié)日增加喜慶氣氛。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等!伴T心”貼于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于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于門媚的橫木上。
倒貼“!弊忠彩谴汗(jié)最常見的習俗。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弊帧4汗(jié)貼“!弊郑俏覈耖g由來已久的風俗。“!弊种父、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弊志杓氉龀筛鞣N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谷豐登、龍鳳呈祥等。
關于春節(jié)還有很多比較受歡迎的習俗,如:貼年畫、貼窗花、吃年飯、守歲、掛中國結等等。春節(jié)習俗如此多種多樣,還需要我們自己去了解、體會。
【春節(jié)的習俗】相關文章:
春節(jié)習俗有哪些 春節(jié)習俗大全介紹11-03
春節(jié)的習俗02-08
春節(jié)的習俗03-25
春節(jié)習俗:臘月二十九的習俗03-12
有關春節(jié)習俗02-19
海南春節(jié)習俗02-04
春節(jié)北方的習俗01-19
春節(jié)習俗作文07-02
有關春節(jié)習俗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