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讀書筆記【薦】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書筆記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邊城》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邊城》讀書筆記1
沈老先生的一篇《邊城》,一下子將我們拉到了他的家鄉(xiāng),那個有著吊腳樓、竹筏、小周的湘西水域。我似乎能呼吸到那充滿水汽的空氣,清新濕潤,人被籠罩其中,仿佛凈化了靈魂,脫離世俗,重獲了新生。一陣和風吹來,夾雜著幾分情竇初開的青澀與美妙,也帶來了這個悲喜難定的故事。
人性中最美好的東西——情感,在這個自然淳樸的邊城里毫無修飾地展開了。那年端午,在河邊遇見了他或她,稚趣的言語,意外的邂逅,于是,一種不可言狀的情感便毫無防備地觸到了彼此心底最柔軟的地方,在那里生了根發(fā)了芽,以致夜里的歌聲也仿佛插上了翅膀,上了白塔,下了菜園,到了船上,又復飛竄過懸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坐在那白日里為強烈陽光曬熱的巖石上,我們和翠翠一起惆悵……
我想,大概也只有沈從文才能寫出如此宛若自然天成之作了吧。在外漂泊的生活,讓他看透人間冷暖,世態(tài)炎涼,更加激發(fā)了他對家鄉(xiāng)題材創(chuàng)作的靈感,于是卸去世事,脫下塵俗,便有了翠翠,有了爺爺,有了天保,儺送,有了由內而外散發(fā)的純善溫潤的人性之美。沒有外界的浮華和喧囂,邊城仿若一個世外桃源,質樸自然,又似一曲清麗哀怨的田園牧歌,優(yōu)美純真。
曾經讀過一篇關于沈從文的趣聞,是回憶他第一次做教授時上第一堂課的窘態(tài):一個堂堂的大學教授第一節(jié)課害羞地站在講臺上十幾分鐘沒說話,又用十幾分鐘講完了原準備兩小時的課,更在黑板上寫下“這是我第一次上課,膽小所以……”的句子惹得學生哄堂大笑。讀了《邊城》,我才明白這原來只是他如水城一般質樸的真性情流露罷了。而世人將“國學大師”之稱贈予他,則又歸功于他那文弱的書生氣下隱藏著的剛毅!哆叧恰分械拇浯錄]有因為爺爺和儺送的離開而尋短見,她只是平靜而堅強的等了下去;天保也沒有因為催促已心屬儺送而頹廢或哭泣,因為他是一個男子漢,他選擇了下險灘,即使最后面對的是死亡,他也沒有退縮,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走的路。
一部作品,其實也是作者某一面的真實寫照,所以我堅信沈從文大師一定是位質樸、祥和、骨子里透著一股剛毅的文學巨匠。
“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樓杰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山地作基礎,用堅硬石頭堆起它,精致結實勻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的理想建筑,這廟里供奉的是‘人性’!
《邊城》讀書筆記2
從圖書館借來《邊城》,幾乎是一口氣將它讀完。掩卷閉目,已是深夜時分,一股莫明的悲傷淡淡的襲來。
茶峒是個美麗的小山城,依山傍水,風景秀麗。
翠翠和她的祖父就住在城口,每天給進城的人渡船是他們唯一的工作,有時祖父進城打酒,翠翠就和她的小黃狗為客人渡船,而小黃狗也聽話地為主人拉繩引船,動作嫻熟敏捷。這樣,生活過得平淡而又快樂。
“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里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只一里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床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亮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
《邊城》里的文字總是不經意的撩撥著我的心弦,文中處處浸潤著湘楚景色,處處是淳厚質樸的風味人情,字里行間飄散著一種淡淡的詩意。讀起它時你便會被憂傷圍繞,像是觸及到了什么,是懷念兒時那個有著暖陽的冬日午后?還是現在這個讓我有些把握不透的世界?
“由四川過湖南去, 靠東有一條官路。 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只黃狗!
這便是沈從文先生帶給我們的他的邊城,一座沉默的城,一座質樸的城,一座宿命的城,從開始到結束似乎都在默默的隱忍著什么。翠翠,這個像觀音一樣的女孩子,她就是這座城的化身,從戀上了那個在夢中可以用歌聲將她帶到很遠地方的人兒開始,她便選擇了沉默,雖然內心起伏不定,表面卻始終如一。文中的結局疼愛她的祖父在雷雨夜里去世,天保淹死,白塔坍塌,默默相愛的青年戀人離去。翠翠依然重復著母親的命運,惟有等待, “那人也許永遠不會回來,也許明天就會回來!
翠翠的祖父他的大半輩子都在管理這艘渡船,卻從來不收人家一分錢,有時客人想答謝他放了些錢在船上,他是追上好幾里也一定要把錢還給人家,所以人們拿這位倔強的老頭也沒辦法,只好在他進城買東西的時候多給他加些肉,加些酒來酬謝了。平時他還會托人買些上等煙草,過渡的時候誰需要就慷慨奉獻,了天熱些他還會和翠翠準備一大缸水,里面放了些清熱、解毒的草藥給每位客人喝。爺爺是個老實人,為翠翠的未來擔心,卻從不把煩惱告訴她,只是緊鎖在眉頭里一個人承擔?梢哉f在那個雷電交加的晚上,爺爺走得是不安心的,因為他并沒有把翠翠的終生大事操辦好。
翠翠和順順的兩個兒子,翠翠的父母的愛情,讓整個小說變得帶有淡淡的憂傷!坝星槿私K成眷屬”這句話在小說中始終沒有得到體現。也許這是作者那個時代的悲哀。愛上一個人沒有錯,但兄弟兩沒有與別人一樣,哥哥為了弟弟,毅然放棄,一人將痛苦承擔。然而,他的死亡給翠翠,翠翠的爺爺,他的兄弟造成了難一挽回的悲痛。他的弟弟將一切責任都歸到自己身上,從此,白塔下在也沒有蕩漾著那動聽的歌。曾經兄弟兩在百塔許下的諾言最終被溪水沖刷的無影無蹤。
端午節(jié),在小說中有被作者賦予了新的含義,二老在那天結識了翠翠,有在那天大老與翠翠相遇。愛情在端午這天開始,鴨子,這一普通的動物,也被賦予了新的含義。
小說中的人物,也在作者筆下刻畫得栩栩如生。翠翠,在風日里長養(yǎng)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yǎng)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只小獸物。人又那么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fā)愁,從不動氣。平時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對她有所注意時,便把光光的眼睛瞅著那陌生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人無機心后,就又從從容容的在水邊玩耍了!
文中的女主角翠翠雖然沒有美麗的外表,但是她那個純真而簡樸的心靈卻是深深的吸引
了我,翠翠她是堅強的。她自己的戀情無果,最愛她的親人,且是她唯一的親人在一個雷電交加的夜晚死去。翠翠對著她的祖父哭得多無助,舍不得親人的離去,而心中的那個他也離翠翠遠去了。翠翠抹把眼淚,哭過后她堅強的站起來,走上渡船,繼承了她祖父的衣缽。
在文中,先生用幽淡的筆墨向人們呈現出濕潤透明的湘西美景,其中,那座碧溪岨的白塔給我留下了最為深刻的印象。那座立在半山腰的白塔就像是一個沉默的精靈,遠遠地眺望著老船夫和翠翠的家,默默地給予他們祝福。它就像是老船夫和翠翠心靈的港灣。每當他們有心事無處訴說,他們總會出神地遙遙望著白塔,讓被現實束縛的心起飛,在心底向白塔傾訴他們的故事。在故事的最后,白塔在一次暴風雨中絕望的倒下。我想,它一定是不忍看到翠翠的眼淚。又或者,是翠翠已經長大,已經不需要白塔的守護吧。
除了美景,文中更多的是講述著一個凄美動人的愛情故事。主人公翠翠是一個柔美純樸的少女,與二佬儺送第一次的見面兩人便已一見鐘情。情竇初開的翠翠把心中情愫一直小心翼翼地收藏著,不對任何人提起,甚至是她至親的爺爺。日子如翠翠家門前的溪水一樣靜靜地向前流淌著,少女的羞澀使翠翠在面對二佬時更多的是出奇的冷漠。而此時,大佬天保愛上了翠翠并請人做媒。翠翠惶恐之中從未向任何人表明她的心思,但她已經有了自己內心的選擇。
在天保儺送互相表明態(tài)度后,天保死與湍急的漩渦之中;儺送只要渡船不要碾坊的決心由于大哥的死也變得不再堅定如初,加上家人的反對,他毅然離家闖天下,沒有人知道他什么時候會回來恬靜的茶峒。孤獨的翠翠再沒有聽到在夢里將她拖起的悠揚的歌聲,她對此還一點都不知情。
直到最后,在爺爺懷著對翠翠的惦念離開人世之后,翠翠才明白了始末。她哭了,眼淚的苦澀不堪的,因為她失去了最親的爺爺,也可能將失去那份還沒來得及開花的愛情。
在那年的冬天,那座白塔又重新建起來了,但是翠翠要等的人還沒有出現?赡,在某一年某一天,他回來把翠翠接走,又可能,翠翠的遺憾就像白塔一樣,永遠地聳立在她的心中。
這是一個牽動人心的故事,但我不能說這是一個我喜歡的故事。在我看來,翠翠如果能跟爺爺或儺送表明自己的想法,悲劇就不會發(fā)生,遺憾也不會產生。我想,除了欣賞文章中主人公們的淳樸善良以外,我們也應該以他們作為教訓。無論什么事情,機會是由自己把握的,消極的等待只會讓自己陷入自己遺憾或悲劇。
這座邊城,是翠翠心靈的歸宿,她一直留在溪邊無盡地等待。
讀邊城,是一種享受。邊城里的文字是鮮活的,處處是濕潤透明的湘楚景色,處處是淳樸赤誠的風味人情,可每每讀起便會不由自主的憂傷。
合上書,我的心里很難過,為翠翠的遭遇,也為她的祖父,因為他們是多么善良的人,多么快樂的人。翠翠常要爺爺唱歌給她聽,而爺爺又粗又啞的嗓子唱起山歌來卻又顯得那么質樸、那么憨厚,總逗得在一邊和黃狗玩耍的翠翠開心地笑。這是一幅多么美麗的畫面,有山,有水,有鳥鳴,有歌聲,有歡笑,??而現在全被打破了。 故事雖然用灰色的背景為翠翠的未來打上了一個省略號,以悲劇收場,但我卻非常喜歡《邊城》,喜歡《邊城》里每一個善良樸實的角色。
這便是沈從文先生帶給我們的他的邊城,一座沉默的城,一座質樸的城,一座宿命的城,從開始到結束似乎都在默默的隱忍著什么。翠翠,這個像觀音一樣的女孩子,她就是這座城的化身,從戀上了那個在夢中可以用歌聲將她帶到很遠地方的人兒開始,她便選擇了沉默,雖然內心起伏不定,表面卻始終如一。文中的結局疼愛她的祖父在雷雨夜里去世,天保淹死,白塔坍塌,默默相愛的青年戀人離去。翠翠依然重復著母親的命運,惟有等待,“那人也許永遠不會回來,也許明天就會回來。”
從圖書館借來的《邊城》,幾乎是一口氣將它讀完。掩卷閉目,已是深夜時分,一股莫明的悲傷淡淡的襲來。
茶峒是個美麗的小山城,依山傍水,風景秀麗。
翠翠和她的祖父就住在城口,每天給進城的人渡船是他們唯一的工作,有時祖父進城打酒,翠翠就和她的小黃狗為客人渡船,而小黃狗也聽話地為主人拉繩引船,動作嫻熟敏捷。這樣,生活過得平淡而又快樂。
“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里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只一里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床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亮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
《邊城》里的文字總是不經意的撩撥著我的心弦,文中處處浸潤著湘楚景色,處處是淳厚質樸的風味人情,字里行間飄散著一種淡淡的詩意。讀起它時你便會被憂傷圍繞,像是觸及到了什么,是懷念兒時那個有著暖陽的冬日午后?還是現在這個讓我有些把握不透的世界?
“由四川過湖南去, 靠東有一條官路。 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只黃狗!
這便是沈從文先生帶給我們的他的邊城,一座沉默的城,一座質樸的城,一座宿命的城,從開始到結束似乎都在默默的隱忍著什么。翠翠,這個像觀音一樣的女孩子,她就是這座城的化身,從戀上了那個在夢中可以用歌聲將她帶到很遠地方的人兒開始,她便選擇了沉默,雖然內心起伏不定,表面卻始終如一。文中的結局疼愛她的祖父在雷雨夜里去世,天保淹死,白塔坍塌,默默相愛的青年戀人離去。翠翠依然重復著母親的命運,惟有等待,“那人也許永遠不會回來,也許明天就會回來!
翠翠的祖父他的大半輩子都在管理這艘渡船,卻從來不收人家一分錢,有時客人想答謝他放了些錢在船上,他是追上好幾里也一定要把錢還給人家,所以人們拿這位倔強的老頭也沒辦法,只好在他進城買東西的時候多給他加些肉,加些酒來酬謝了。平時他還會托人買些上等煙草,過渡的時候誰需要就慷慨奉獻,了天熱些他還會和翠翠準備一大缸水,里面放了些清熱、解毒的草藥給每位客人喝。爺爺是個老實人,為翠翠的未來擔心,卻從不把煩惱告訴她,只是緊鎖在眉頭里一個人承擔?梢哉f在那個雷電交加的晚上,爺爺走得是不安心的,因為他并沒有把翠翠的終生大事操辦好。
翠翠和順順的兩個兒子,翠翠的父母的愛情,讓整個小說變得帶有淡淡的憂傷。“有情人終成眷屬”這句話在小說中始終沒有得到體現。也許這是作者那個時代的悲哀。愛上一個人沒有錯,但兄弟兩沒有與別人一樣,哥哥為了弟弟,毅然放棄,一人將痛苦承擔。然而,他的死亡給翠翠,翠翠的爺爺,他的兄弟造成了難一挽回的悲痛。他的弟弟將一切責任都歸到自己身上,從此,白塔下在也沒有蕩漾著那動聽的歌。曾經兄弟兩在百塔許下的諾言最終被溪水沖刷的無影無蹤。
端午節(jié),在小說中有被作者賦予了新的含義,二老在那天結識了翠翠,有在那天大老與翠翠相遇。愛情在端午這天開始,鴨子,這一普通的動物,也被賦予了新的含義。
小說中的人物,也在作者筆下刻畫得栩栩如生。翠翠,在風日里長養(yǎng)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yǎng)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只小獸物。人又那么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fā)愁,從不動氣。平時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對她有所注意時,便把光光的眼睛瞅著那陌生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人無機心后,就又從從容容的在水邊玩耍了!
文中的女主角翠翠雖然沒有美麗的外表,但是她那個純真而簡樸的心靈卻是深深的吸引了我,翠翠她是堅強的。她自己的戀情無果,最愛她的親人,且是她唯一的親人在一個雷電交加的夜晚死去。翠翠對著她的祖父哭得多無助,舍不得親人的離去,而心中的那個他也離翠翠遠去了。翠翠抹把眼淚,哭過后她堅強的站起來,走上渡船,繼承了她祖父的衣缽。
《邊城》讀書筆記3
除了魯迅,還有誰的文學成就比得上他沈從文《邊城》高呢?”——汪曾祺
《邊城》是沈從文小說的代表作,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優(yōu)秀的抒發(fā)鄉(xiāng)土情懷的中篇小說。它以獨特的藝術魅力,生動的鄉(xiāng)土風情吸引了眾多海內外的讀者,也奠定了《邊城》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特殊地位。
小說描寫了20世紀30年代川湘邊界茶峒交界那如弓背的溪流,如弓弦的山路,如黑燕的瓦屋,如天擎的白塔……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山靈水秀、天地和諧的風俗畫。以至于“一個對于詩歌圖畫稍有興味的旅客,在這條小河中,蜷伏于一條小船上,作三十天的旅行,必不至于感到厭煩,正因為處處有奇跡,自然的大膽處與精巧處,無一處不使人神往傾心。”
如此美的鄉(xiāng)土定然養(yǎng)育了美的人物,小說同樣刻畫了一群善良、淳樸的人物。閱讀此書,我似乎與三位主人公進行了一次人生的回眸,進行了一次心靈的對話:
“船總,在川湘交界茶峒這個地方無人不知您,您有一副豪爽的胸懷,一顆仗義疏財的仁善之心,有一種光明磊落、正直無私的美德,在此地一提起你們爺三,無人不豎大拇指,您自豪嗎?”
“我在此地結交朋友,慷慨而又能濟人之急,因此我做事問心無愧,也不忌諱這是自夸。不過你莫說‘三人’,因為我的大兒子天保已經——已經死了。而且二兒子儺送至今也沒回來,這使我太痛心。這都要怪翠翠他爺爺,不,也許不全是,但定與他有關。”船總傷心地說。
“不要太難過,凡事都要看的開些,人生道路難免有風浪,可絕不能讓陰云永遠遮住太陽,畢竟晴天是多的!
“翠翠,想你爺爺了吧?”
“我自幼是爺爺養(yǎng)大的,爺爺對我親情無限,為我擔憂,對我關懷備至......他性格直爽,人人也都知道他的正直。我的好爺爺,可是他--他卻永遠離開了我!
“不要太傷心,現在有楊兵馬幫你,長大了總歸有一天要獨立,要離開爺爺,這也是不可避免的!
“我知道,我一定會好好活下去,因為--因為我還要等二老!
“儺送,你秀拔出群,做事細膩,長得像岳云,但冒犯問你一下,你可別不高興!
“問吧,沒事!
“你還會回去嗎?”
“唉,我不想回去了。畢竟哥哥的死這件事有關,我忘不了哥哥......再說我已經答應了山寨中團總的親事,若回去我與其成親又忘不了翠翠。如此既對不起翠翠又對不起大哥,也許這是我最好的選擇……”
三個人的話語中無不透露出一絲憂傷的氣息,但三人的正直善良、善良可愛、細膩淳樸又讓我肅然起敬!但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淳美的鄉(xiāng)土養(yǎng)育了純美的人,為什么上演了卻是一出令人斷腸的悲劇故事呢?
《邊城》讀書筆記4
沈從文是本世紀最為優(yōu)秀的文學家之一,也是著名的物質文化史專家。對于許多人來說他還是個謎:學歷高小,行伍出身,有著傳奇般的人生經歷。時間證明,他許多作品今天依然顯出極強的生命力。
《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展示給讀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諧的生命形態(tài)。《邊城》發(fā)表于1934年,小說描寫了山城茶峒碼頭團總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與擺渡人的外孫女翠翠的曲折愛情。青山,綠水,河邊的老艄公,16歲的翠翠,江流木排上的天保,龍舟中生龍活虎的儺送……
《邊城》中的一切都是那樣純凈自然,展現出一個詩意的自然環(huán)境與人類社會。然而最終美好的一切只能存留在記憶里:天保與儺送一個身亡,一個出走,祖父也在一個暴風雨的夜晚死去,一個順乎自然的愛情故事以悲劇告終。《邊城》是一個關于湘西苗族的“民族寓言”的經典文本。
用人物象征和心理分析的方法,透視《邊城》的深層文化隱喻,可以發(fā)現沈從文先生對湘西苗族文化的形象思維圖騰和他對苗/漢、中/西文化沖突的思考與隱憂。
茶峒是個美麗的小山城,依山傍水,風景秀麗。
翠翠和她的祖父就住在城口,每天給進城的人渡船是他們唯一的工作,有時祖父進城打酒,翠翠就和她的小黃狗為客人渡船,而小黃狗也聽話地為主人拉繩引船,動作嫻熟敏捷。這樣,生活過得平淡而又快樂。
不知不覺翠翠到了要嫁人的年齡,平淡的生活也因此慢慢走到了盡頭。我覺得那是個還沒有開始就已經結束的愛情,當看到翠翠第二次遇見了二老的時候,我開始幻想他們以后甜蜜的戀愛,可是當向翠翠提親的大老下船出了事后,我知道翠翠的快樂將一去不復返了。的確,自那以后,翠翠的生活一天一天地發(fā)生著改變,致使最后永遠失去了她的祖父,也失去了每天為人過渡的那條船。
合上書,我的心里很難過,為翠翠的遭遇,也為她的祖父,因為他們是多么善良的人,多么快樂的人。翠翠常要爺爺唱歌給她聽,而爺爺又粗又啞的嗓子唱起山歌來卻又顯得那么質樸、那么憨厚,總逗得在一邊和黃狗玩耍的翠翠開心地笑。這是一幅多么美麗的畫面,有山,有水,有鳥鳴,有歌聲,有歡笑,……而現在全被打破了。 故事雖然用灰色的背景為翠翠的未來打上了一個省略號,以悲劇收場,但我卻非常喜歡《邊城》,喜歡《邊城》里每一個善良樸實的角色,
尤其是翠翠的爺爺。
他的大半輩子都在管理這艘渡船,卻從來不收人家一分錢,有時客人想答謝他放了些錢在船上,他是追上好幾里也一定要把錢還給人家,所以人們拿這位倔強的老頭也沒辦法,只好在他進城買東西的時候多給他加些肉,加些酒來酬謝了。平時他還會托人買些上等煙草,過渡的時候誰需要就慷慨奉獻;到了天熱些他還會和翠翠準備一大缸水,里面放了些清熱、解毒的草藥給每位客人喝。爺爺是個老實人,為翠翠的未來擔心,卻從不把煩惱告訴她,只是緊鎖在眉頭里一個人承擔?梢哉f在那個雷電交加的晚上,爺爺走得是不安心的,因為他并沒有把翠翠的終生大事操辦好。 還有翠翠的不食人間煙火,順順的慷慨大方,儺送二老的樸實真摯,天保的豪爽英勇……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的開始與結束都圍繞著小溪,因此,小溪也有了另外一成含義。它孕育了勤勞的茶峒人民,也讓渡船這一線索變得自然。
讀邊城,是一種享受。邊城里的文字是鮮活的,處處是濕潤透明的湘楚景色,處處是淳樸赤誠的風味人情,可每每讀起便會不由自主的憂傷。
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與一個十幾歲的小孩,靠
渡船為生。他們的生活是拮據的,但他們也是快樂的,有了歌聲的陪伴,他們不寂寞,有了善良村民的幫助,他門也容入了社會。
翠翠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那雙清明如水晶的眸子,以及她清澈純凈的性格。她天真善良,溫柔恬靜,在情竇初開之后,便矢志不移,執(zhí)著地追求愛情,癡情地等待著情人,不管他何時回來,也不管他能不能回來。那白塔綠水旁翠翠佇立遠望的身影,是如此的嬌艷燦爛!我雖理解儺送的出走,卻也不能釋懷他的出走,因著他的決定最后讓一個人的悲劇變成了三個人的悲劇!這不禁令我想起韋莊的那首《思帝鄉(xiāng)》:“春日游。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币淮缦嗨家淮缁,翠翠的愛情不若詞中女子那般沖動熾烈,卻也分外耀眼,志不可奪。她一生都在用她那份脈脈的溫情守候一段飄渺的希望,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這段愛情,是如此可悲、可嘆、可敬!
此外,作品中的其他人物也鮮明可愛,躍然紙上。古樸厚道的老船工、豁達大度的天保,豪爽慷慨的順順,熱誠質樸的楊馬兵……他們都是美好道德品性的象征,都體現了理想人生的內涵。這里的人們無不輕利重義、守信自約;酒家屠戶,來往渡客,人人均有
君子之風;“即便是娼妓,也常常較之講道理和羞恥的城市中紳士還更可信任”。比起物欲橫流、紛繁復雜的社會,這里儼然是一派桃源仙境,令人無限神往。 文中的人都淡化了錢,爺爺擺渡死不肯收錢,反而到處請人喝酒,買豬肉互相推錢,小鎮(zhèn)里婚嫁自由,只要兒女們喜歡。即便是文中最有錢的順順,也是一個不十分在意錢的人,慷慨得很。而小鎮(zhèn)里,有錢人家的兒子喜歡窮人家的姑娘,拋了門當戶對的聘禮,要娶窮人家姑娘,也不是什么新聞?梢,邊城,這樣一個地方,是重義輕利的,不為商業(yè)氣息所熏染變質。
在文中,先生用幽淡的筆墨向人們呈現出濕潤透明的湘西美景,其中,那座碧溪岨的白塔給我留下了最為深刻的印象。那座立在半山腰的白塔就像是一個沉默的精靈,遠遠地眺望著老船夫和翠翠的家,默默地給予他們祝福。它就像是老船夫和翠翠心靈的港灣。每當他們有心事無處訴說,他們總會出神地遙遙望著白塔,讓被現實束縛的心起飛,在心底向白塔傾訴他們的故事。在故事的最后,白塔在一次暴風雨中絕望的倒下。我想,它一定是不忍看到翠翠的眼淚。又或者,是翠翠已經長大,已經不需要白塔的守護吧。倒下的白塔就這樣,在唏噓中久久地立在我的心里。
這是一個牽動人心的故事,但我不能說這是一個我喜歡的故事。在我看來,翠翠如果能跟爺爺或儺送表明自己的想法,悲劇就不會發(fā)生,遺憾也不會產生。我想,除了欣賞文章中主人公們的淳樸善良以外,我們也應該以他們作為教訓。無論什么事情,機會是由自己把握的,消極的等待只會讓自己陷入自己遺憾或悲劇。
人間每天都在發(fā)生悲歡離合,這和時代的背景是分不開的,但撇開那些令人傷心的悲劇去看里面的每個人、每個風景、每個生活片斷,你會驚異地發(fā)現,沈從文先生給我們描繪了一個多么美麗的世外桃源,那里純樸的民風是我們這個霓虹閃爍的大都市里所沒有的,它好似一股清泉,它又似一縷清風,吹走了我臉上的塵土,帶來一絲溫馨。 多么希望在邊城能看到翠翠像以前一樣地快樂地生活著,而那條祖父渡了大半輩子的船會依然來往于溪間,那條黃狗也應該守在門前等待一桌噴香的晚飯……在當代社會,物質生活充裕,但生活的物質環(huán)境和精神環(huán)境卻相對弱化。我們呼喚文學作品中的純凈而美好的風景和人情,期待它由“童話變?yōu)楝F實”。
因著“愛”與“美”的特質,我被沈從文身上那股獨特的氣質所吸引,既富于幻想,又在心靈上積淀
著沉痛隱憂。他是個很喜歡強調自己農村背景的作者,在《習題》里他這樣寫道:“我實在是個鄉(xiāng)下人,說鄉(xiāng)下人我毫無驕傲,也不自貶,鄉(xiāng)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遠是鄉(xiāng)巴佬的性情,愛憎和哀樂自有它獨特的式樣,與城市中人截然不同!”。讀完《邊城》,我才似乎向他邁進了一大步,理解了他心中的“愛”,領悟了他筆下的《美》。小說中湘西秀麗的風景畫和清新、淡遠的牧歌情調深深感染了我。
這座邊城,是翠翠心靈的歸宿,她一直留在溪邊無盡地等待。我們每個人的心里也有一座邊城,它既是我們的枷鎖,也是我們的歸宿。我希望,我能在自己的邊城里面不斷地尋找,而不是等待。
《邊城》讀書筆記5
由四川過湖南去, 靠東有一條官路。 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只黃狗。”
這就是 沈從文先生給我們展現的他心目中的“邊城”。本書描寫的愛情,有著若即若離的飄飄感,將鄉(xiāng)下人的含蓄描寫的淋漓盡致,而作者對孫女翠翠情竇初開的情事描寫,宛如爺爺低喃著一篇長長的詩,美麗而凄涼,自從那晚美麗的夢在翠翠靈魂深處發(fā)了酵,那美妙的歌聲就一直眷戀在翠翠的心窩,就像質樸的鄉(xiāng)下小姑娘,相對於現代社會紛亂的男女關系,可愛多了也簡單多了。但結局是翠翠心愛的人因氣憤蒙蔽雙眼而看不清事實產生誤會來作句點,雖然這誤會增加了故事的美卻更加的殘忍,人和人之間總是會發(fā)生這些事,它保留一個故事美感,但它終究是個遺憾、缺陷,一個不完美的句點。再者祖孫情也是撼動人心的情節(jié)之一,祖父與翠翠的細膩互動強烈散出的親情,令人心生羨慕,反觀,現今社會可以散發(fā)出如此強烈親情的家庭正一滴一滴的減少,然而書中的祖父因為愛的太深所以處處尋找他以為對翠翠是最好的選擇,卻不幸弄巧成拙,以致於翠翠的人生由一顆閃亮的水晶,因一時的失手,頓失光彩成了一顆普普通通的石子,乍看之下祖父的行為挺令人氣惱的,但,想想這塊閃亮的水晶是誰一點一滴琢磨出來的呢?縱使這顆水晶成了石子不再閃亮、晶瑩透徹,但是石子仍擁有自己獨特的光亮,就算失去了一切翠翠仍有活下去的欲望,她并沒有因此而倒下,即使她可能一直孤獨,也可能下一秒她就能得到幸福,雖然在愛情上它可能是個完結篇,但是對翠翠的人生而言,它絕對是個序曲,因為她走出了一條與母親不一樣的路,人生的路上不可能一直處於順境的,就算在逆境,也要活的有特色。
沈從文先生的筆墨極具中國山水詩畫的風采。他的筆尖時時流露著湘西美妙的山水人情,落筆生花。
“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里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只一里就到了茶峒城。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 河床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沈先生筆下描繪的這一副詩情畫意,又怎么會不孕育出一輩輩純樸、誠實、勤勞的茶峒人呢?翠翠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人。她“在風日里長養(yǎng)著,把皮膚變的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yǎng)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只小野獸!钡,沈從文先生卻偏偏給這樣一個無邪的女孩一個悲慘的結局:天保大老這樣一只“水鴨子”竟就那樣的淹死在了河里,白塔坍塌、田地沖毀、祖父去世;就連翠翠最心愛的儺送二老也離她而去。然而她無助,她不知所措,她只能等待等待“那人也許永遠不會回來,也許明天就會回來。”
雖然小說中的故事是悲慘的,但是它之中蘊含的民風是樸實的。碧溪岨的渡船老人——翠翠的祖父,實在可以算是一個善良、勤勞、樸實、憨厚、忠于職守、 克盡本分的鄉(xiāng)村人。每當有人渡河,他便極力迎上。有人把錢塞進他的手里,他卻儼然吵嘴時的認真神氣:“我有了口糧,三斗米,七百錢,夠了!誰要你這個!” 他不收渡客的錢,就是為了心安起見而收了,也把那些錢“托人到茶峒去買茶葉和草煙,將茶峒出產的上等草煙,一扎一扎掛在自己腰邊,過渡的誰需要這東西必慷慨奉贈! 實在是一個樂善好施的純樸人。“五十年來不知把船來去渡了若干人” “年紀雖大,但天不許他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夠同這一分生活離開” 他終生為別人服務,卻不圖別人的一絲報答。對于翠翠,他更是頃進了一生的精力。從小,翠翠就由祖父一人帶大,翠翠大了,祖父又為翠翠的幸
福奔波。他在小說中的一生似乎都是圍繞著渡船和翠翠的。
翠翠是小說的主角,她是個天真無邪的山區(qū)女孩,她聰明、美麗、乖巧、純樸、善良。翠翠十分的可愛,又有著小孩子的調皮:祖父在夜晚尋找翠翠時,她卻答復:“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鯉魚吃去了。” 實在可愛之極。 長大后的翠翠喜歡看新娘子,喜歡把自己想象成新娘子,而她對儺送二老的喜愛卻緘口不開,只是羞紅著臉。她對儺送二老的愛是那么的單純,那么的感人。
天保、儺送兄弟和船總順順則是茶峒邊城中勇敢、英俊、豪爽、熱情、勤勞人的榜樣和代表。他們與鄰居相互敬愛,他們在當地幫助“大方灑脫”“歡喜交朋結友,慷慨又能濟人之急”。對“因船只失事破產的船家,過路退伍兵士、游學文人墨客”, 凡到了這個地方聞名求助的,莫不盡力幫助” 。在他們的身上少了都市人的自私和狹隘,少了商人聚斂錢財的貪婪與世故,少了奸侫小人的陰險奸詐多了一副兩里人的寬闊豪爽的胸懷,多了一顆仗義疏財的仁義之心,多了一種鄉(xiāng)民的光明磊落和正道直行的品德。正是這種美德影響著鄉(xiāng)鄰,從而在這塊不顯山不露水的偏僻小地保留了一份大都市里想都不曾想到的民俗淳風,而且這種“重義輕利又能守信自約”的淳樸民情在這古老的大地上哺育著一代又一代。船總順順更是不計前嫌,收留祖父去世、渡船沖走的翠翠。茶峒的美德在這些茶峒人中無不體現的淋漓盡致,無不發(fā)揚的光大,無不令人神往。
讀到了純樸的民風,我在想沈先生也許在向往著他筆下的這樣一種安定的生活。但是他為什么給這樣一個童話般的故事加上那么一個悲慘的結局呢?我只能在他生活的背景中找到答案。20世紀初, 在當時,中國面臨著嚴重的民族危機,剛在西方列強虎視眈眈下結束了長達20xx多年的封建奴役統(tǒng)治,又正處于軍閥混戰(zhàn)的最黑暗的時期一方面受長達千年的封建思想影響, 一方面是西方文化的大舉入侵,讓本來就飽經戰(zhàn)火的中華民族雪上加霜.在那動亂的年代里,中華大地烽火連天,人民群眾陷入一片水深火熱之中, ,在經歷了新文化運動的洗禮后, 先生毅然選擇了湘西這片純樸美麗的土地,這些溫良率直的人們,用詩一般的語言一片一片的輕聲述說著整個民族的悲哀,召喚我們炎黃子孫本性的良知,也許正是因為愛得深沉才孕育了這些帶著哀思的文字。
《邊城》是一本短篇小說,像是在敘述一處被世界所遺忘的寶地,在那寶地上很平凡的生活正在上演,親情、愛情及鄉(xiāng)民之間互相幫忙、互相關懷的情感,平凡到幾乎快令人遺忘這就是生活。難得的是,作者從未踏進學校的大門,全靠自修成為一流作家,尤其故事的細膩感人絕對超出想像的細密,除此之外,作者想表達在社會變動之下被大家所遺忘的、放棄的關懷之情,他希望帶領一些人一起走進對社會的省思,作者也不諱言這本書只預備給小人物看,并無刻意要給文學批評者或理論家看,他只是將他的關懷寫在書上并傳播給關心社會的人。沈從文,他的作品向來氤氳著一種與世隔絕的調調,像長長的詩篇,吸引人的不是華麗的外表,而是淳樸的靈魂。看多了現代都市小說,總是覺得少了些什麼、遺忘了些什麼,就在周遭很近很近的地方。在《邊城》一書中,我看見了鄉(xiāng)下人的質樸、勤奮、正直,還有他們的寬容,這使我倏然的心酸,這讓我不禁思考著:如果在文明富有卻彼此生疏和文明落后卻彼此關懷之間只能擇一,我會選哪一個?社會會選擇哪一個?難道沒有兩全其美的方法嗎?然而這好像是一種世界無奈的趨勢。
但是我還是愿意相信,即使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也改變不了人內心最美好感情和最樸實的感動。
《邊城》讀書筆記6
讀邊城有感曹潔它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它是一曲真摯、熱烈的愛情贊歌,它是一首用小說形式寫成的無韻之詩,繪就的無彩之沒有扣人心弦的懸念,也沒有驚心動魄的氛圍,更沒有波瀾曲折的情節(jié),給我們的只有真實環(huán)境中的真實的人物,這就是邊城。翠翠,一個一直生活在一種夢幻中,只能在夢中品嘗到愛的甘露的一個女孩,她只能凄涼地守候,孤獨地等待。從翠翠身上,我看到了苗族青春少女的那種對美好生活的渴望與追求。
祖父,一個閱盡人事、飽經風霜的老人,他稱得上是苗族古老歷史的象征。在他的身上,同樣流淌著熾烈的愛,也存在著難以排遣的矛盾與孤寂。他對翠翠的愛寄托著對不幸的女兒的哀思,他的后半生是為翠翠而活,他的惟一的生活目標就是要使翠翠快樂。
但他并不真正了解孫女兒內心的情感躁動,他只能用一些不切實際的空洞的話語來安慰孫女兒:“不許哭,做一個大人,不管有什么事情都不許哭泣。要硬扎一點,結實一點,才配活到這塊土地上!敝钡阶詈笏是帶著滿心的不舍與無奈離開了她的孫女,那種無盡的憂慮與擔心,還有那洶涌的愛,都隨著那一夜的大雨嘩啦啦的下著,下在了那小孫女的心里,會永遠的甜著的吧!
天寶,一個愛翠翠,但無法讓翠翠同樣愛上自己的老實男孩,當得知弟弟也愛著翠翠,便懷著十分復雜的感情退出了角逐,濃重的手足之情,失敗的落寞在那一刻主宰了他。他對老船夫的冷冷的神情和生硬的話語中,可以看出他的內心是多么的矛盾和痛苦。為了愛,他孤獨地外出闖灘;又為著愛,孤獨地客死他鄉(xiāng)。多好的一個小伙子!
儺送,一個翠翠深愛著的男人,他英俊他瀟灑他能干,他也是那樣的愛著翠翠,甚至為了翠翠愿意獨自守空船而不要一座磨坊,堅貞的愛情的力量就在這里。可是外界的一切還是不能讓他們彼此維持著這份深深的愛,最終帶著對哥哥的歉意,他離開了翠翠離開了這個他所愛的人他所愛的地方。
每次讀到那段文字“那個人也許永遠都不回來,也許明天就回來!”眼前又出現了那樣凄涼的畫面,她_翠翠,默默地守在船頭,心仍在被那晚的歌聲牽絆著,她守著那承諾,那愛的信念在湘西水畔永遠地守侯著他的回來?蓱z一個好孩子,真的好心疼她呀!沒有了爺爺,沒有了疼愛,獨自守著那份朦朧的愛情,卻不曾知道是否會有結果,黑夜里如果再打雷,她害怕該怎么辦?
寂寞了沒有一個人可以說說話,沒有人替她的船,也許再也不能在端午節(jié)去看賽龍舟。那是多么的凄涼的畫面,常常一閉眼就能看見那船上的人影,獨獨一個人,注視著遠方,肩上的白緞在風中飄拂著。
為什么,為什么這樣美麗善良的人最終卻不能得到他們的幸福?若是大難不死,要是沒有以碾米房招親的事,要是翠翠能在最后一次二老渡河的時候為他撐一次船……那結果又是怎樣呢?美麗的湘西畔!綠樹叢陰的你,民風質樸的你,青山綠水的你,在這段唯美愛情的渲染下,似乎又平添了幾分浪漫的氣息。
我相信,在這個美麗的地方,翠翠和二老的邂逅,總有一天,二老會回來的,因為情未斷,愛不會滅,二老忘不了翠翠,愛會讓他們在一起的,不是嗎?美麗的地方終會迎來美麗的結局,樸素的人們中會找到屬于他們的幸福的,在這里我衷心的為他們祈禱,明天就回來吧!
《邊城》讀書筆記7
《邊城》是沈從文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它是沈從文先生用筆描繪的一幅美麗的風俗畫卷,展示了湘西民間獨具的民俗美、風情美。湘西山城充滿了安靜活潑,生機盎然的風暴美:天朗、風輕、水清?梢约耐凶髡吆妥x者深沉而真摯的愛,寄托著哀愁、憐憫和希望。
沈從文對自己說:“我認識美,學會思索,水對我有極大的關系!彼鬟^這個靜謐、悠然的湘西小鎮(zhèn),帶來翠翠的故事,故事平淡,但卻融入茶峒恬淡自然的山光水色之中。所以這種平凡的感情,總會給人留下一抹遐想,單純的似水流過,靜靜的,淡淡的。
《邊城》是沈從文先生理想的夢境,他將對山水的熱愛化作文字融入夢境,。茶峒自然風景清新雋秀,江水清麗綿延,江上的渡船每日運行于山水之間,儼然點綴了這如詩的夢。在這樣的夢境足,卻也有淡淡的憂愁。沈從文先生還說“美麗總使人憂愁!边@或許也是一種美的境界。
故事的女主人公翠翠是美麗、純樸、善良的,她還聰明、乖巧,不諳世事。湘西的清風、麗日給她健壯的軀體,茶峒的青山綠水給她一雙碧玉般澈透的眸子。翠翠對老船夫的感情真摯而感人,對儺送二老的感情朦朧卻執(zhí)著。對生活,她找不到方向,但卻可以樂觀地面對,老船夫也是個純樸、善良的人,他五十年如一日的守著渡船,他忠于自己的職業(yè),不求回報。他不但不收別人渡船的錢,卻還經常送別人東西。他不思索自己職業(yè)對于本人的意義,只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里活下去。他唯一耽憂的是自己孫女將來的生活,最后卻還是在失望和遺憾中死去。天保和儺送兩個好兄弟同時愛上了翠翠,兩人相約采用了美麗而浪漫的“走馬路”——唱情歌給心愛的人的“競爭”方式,天保因先走了“車路”,所以怎么也不肯先開口,當他聽到弟弟的唱聲后,自知不是對手便暗然去,最后心灰意冷葬身河水之中,而弟弟儺送為了翠翠寧可不要碾坊,卻也因為誤會和天保的死而選擇遠行,留給翠翠無期的等待。
因為美總是殘缺的,所以故事就在憂愁和遺憾中收場。我除了被美麗的鄉(xiāng)村風光和純樸的風土人情感動之外,還感動于翠翠那執(zhí)著無悔的等待,比起現在社會的浮躁,還有多少人會如此執(zhí)著浪漫的情愫呢?
《邊城》給了我們許多啟示,即使孤獨也要執(zhí)著地追求至真至善至美。它還引發(fā)了我們對人性的思考,對于來之不易的幸福的守候。
《邊城》讀書筆記8
《邊城》以其獨特的“牧歌田園詩”風格,用寧靜清新的筆致將我們帶進了青山綠水的茶峒,帶到了誠摯淳樸的人們中,讓我們隨著少女翠翠一起感受了她的一段朦朧而了無結局的愛情。
沈從文說過,我們生活中到處是“偶然”,生命中還有比理性更具勢力的情感。一個人的一生可以說是由偶然和情感拼湊成的。雖然與是否迷信命運無關,但在沈從文的世界中,新的偶然和情感,可能將形成你明天的命運,決定你后天的命運!哆叧恰芬菜坪踉谟∽C這個人生的頓悟,簡樸的愛偶然的命運所支配的人生形式盡管帶有悲劇性,仍然是一種“優(yōu)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形式”。《邊城》所展現的就是這樣一個完美而自足的“湘西世界”。
《邊城》所展示的不僅是湘西的山靈水秀,不僅是翠翠憂傷的結局,更多的是顯示人性的光芒和人情的醇厚。在這個簡單的故事中,蘊含這沈從文向往的理想人格,或者說是他所追求的人性美。在他所構建的湘西,有著美好品質的人們的生命是閃耀著光芒的。
船總順順的兩個出色的兒子天保大佬和儺送二佬都悄悄看上了守渡船人的孫女翠翠。這兩個年輕人“皆結實如小公牛,能駕船,能泅水,能走長路。凡從小城里出身的年青人所能夠作的事,他們無一不作,作去無一不精。”兄弟兩個“和氣親人,不驕惰,不浮華,不倚勢凌人”善良,熱情,有勇氣,具有良好的秉性。雖然因為翠翠的確產生了矛盾,但“兄弟兩人在這方面是不至于動刀的,但也不作興有‘情人奉讓’如大都市懦怯男子愛與仇對面是作出的可笑行為!毙值軆扇藢鄣膱(zhí)著決定了他們“遵照當地的習慣,很誠實與坦白去為一個‘初生之犢’的黃花女唱歌”。天保大佬自知決比不上山歌唱得極棒的弟弟,同時也為了成全弟弟,便主動退出,遺憾的是大佬終于不幸身亡。作為手足的二佬對哥哥的死抱憾終生,他覺得自己對不起哥哥,就帶著這份沉重的愧疚之情,離開了家鄉(xiāng),離開了他所愛的翠翠。天保和儺送對愛的執(zhí)著以及磊落的胸襟,都展現了美好淳厚的人性人情。他們的生活中沒有過分的奢望,沒有過多的要求,他們?yōu)榱藙e人可以放棄自己的想望。這就是中國人自古相傳并引以為傲但現在卻即將失去的“成人之美”啊。
被兄弟兩人所愛的翠翠對人生的責任勇敢承擔,對愛情的理想執(zhí)著追求,她的身上有一種溫柔而又剛毅的美。她是一個“光人”,然而卻贏得了茶峒兩個最優(yōu)秀的青年。雖然她的樣貌很美,但通過天保大佬和老船夫的交談可以看出,真正打動人的是翠翠內在的美,是耀眼的人性美,這就是翠翠的自然天成,是她的執(zhí)著。初次見面,盡管翠翠并不十分明白那種情感,但她已經認定了二佬,她沉醉在那種浪漫的邂逅中,度過了一個“屬于自己不管祖父的”“沉默”的夜晚。翠翠是很質樸很純真的,對于愛情充滿了憧憬與向往,一旦認定之后,就不會改變,矢志不渝。老船夫曾對翠翠進行四次婚姻問題的詢問,翠翠總是“不作聲”“心中只想哭,可是也無理由哭”。也許她自己并不明白,但不難想像她的真心是放在儺送身上的。在儺送的歌聲中,她“摘了一大把虎耳草”。虎耳草的形狀近似>
其時,《邊城》中對人性美的展現,又豈是僅在他們三人呢?說著“不許哭,做一個大人,不管有什么事皆不許哭。要硬扎一點,結實一點,方配活到這塊土地上!”的老船夫,堅持著“凡幫助人遠離患難,便是入火,人到八十歲,也還是成為這個人一種不可逃避的責任”的船總順順,又何嘗不體現了人性中的勇氣與義氣呢?在湘西那片靈秀的土地上,有著善良美好的品質的人們,是多么令人向往。所有這些未被現代文明浸潤扭曲的人生形式,就是沈從文所要表達,所不懈追求的人性美的極致啊!
沈從文是一位很特別的作家,在他看來,“誠市”是民族文化的歧路,“現代化”是人類退化的根源。他崇尚原始的野性的生命力,認為這才是民族理想的精神和人生狀態(tài),他塑造的最成功的形象,是那些原始古樸的,不帶政治功利色彩的優(yōu)美而自然化的人物。他的世界觀復雜又充滿矛盾,但是貫穿其中的是對人性的執(zhí)意追求。沈從文將人性放到了一個幾乎不可企及的高度,他曾說過“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地做基礎,用堅硬的石頭堆砌它。精致、結實、勻稱,體型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理想的建筑。這神廟供奉的是‘人性’!闭怯捎谶@種近乎信仰的追求,才使我們認識了那些忠厚善良、重義輕利的人們,才有了詩一般優(yōu)美的《邊城》。
人性美,是千百年來無數學者研究的課題,即便是宣揚“人性本惡”的荀子,不也是執(zhí)著地找尋美好的未來嗎?《邊城》中的理想人格,就是沈從文對于人性的思索與向往。那是對漸已逝去的美的哀婉,是對現實道德淪喪的憂慮,也是對重建民族人格和道德的理想設計。猝然倒掉的白塔,象征了原始而古老的湘西的終結,象征了衰敗的社會的終結,同時也是對未來的美好的渴望。仔細想想,沈從文所追求的人性美則美矣,卻過于虛假。那種自然的狀態(tài)無論如何再也回不去了,誰都不能阻止社會發(fā)展的腳步,所以那個湘西世界只能是夢想。
雖然生活在現代的人們可能永遠地失去了原始的自然狀態(tài),但也不必因此而泄氣。即便不能如想像中的湘西一般美好,就在我們的身邊,也在發(fā)生著足以令人感動的故事:對寶貴的生命的領悟,對無可替代的感情的'珍惜,對他人的理解與信賴…
“城市”不是民族文化的歧路,“現代化”不是人類退化的根源。我們所需要的并不是因向往幻想中的美而對現實失去信心,所追尋的,應該是屬于人類的美好的本質,例如善良體貼溫柔,這些一直深藏在我們的內心。
人類本身蘊含著無限的可能,人性中一直有著美好的東西,舍己為人,執(zhí)著夢想,這與我們身處的環(huán)境無關。我們人類努力著,堅持著,不就是為了看到周圍人們的微笑嗎?那么,不論是否處于自然的包圍,只要我們熱忱的心靈還沒有泯滅,只要我們還有著對未來的堅定信念,我們的生命也會閃爍出耀眼的光芒,這就是人性的美麗!
帶著這份美好的希望,人類將迎來美好的未來。
《邊城》讀書筆記9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白河的深潭映襯著白日,花紋瑪瑙,小白石子點綴著河底,游魚飛似的懸在了兩岸間。山中竹林翠人眼,家家都裝點著桃杏花的芳艷!边@樣的山水注定是要孕育童話的。
童話的主人又好像山水:一個有著風日里養(yǎng)的黑黑的皮膚,白河水般清明的眸子,好像追逐山頭竹雀的小黃麂。而另一個則在白河中泅水捉鴨,在竹篁里作竹雀高歌,共同編織著詩一般的童話。
沒有王子與公主愛得轟轟烈烈,愛的生離死別。一切都只是如畫的人在如詩的景中恬靜優(yōu)美的徜徉。溪邊長著的白色羽毛似的成片蘆葦與盡展著柔美線條的水楊柳交相輝映,綠色草叢里綠色的蚱蜢與枝頭新蟬比賽著歌喉,兩山的深翠逼入竹簧中。那里,黃鳥、竹雀和杜鵑正熱鬧地開著演唱會。而我們的翠翠正在桃花色的蒲云下聆聽著蟲鳴鳥語。岳云呢,也許在船邊拉著頭纖,吃著干魚、辣子、臭酸菜,也許在水中追趕著綠頭長頸大熊鴨。
如此的兩個人的愛自然像陽光下的花朵一樣,清新健康。天快亮了,云都紅了,別的雀子也歇息了,唯有杜鵑不曾倦累。石頭泥土草木曬了一整天,正散著熱氣,熱熱的泥土味兒、草木味兒、蟲子味兒。安然入睡著竹雀的歌聲,歌聲載著她飄上白塔,飄下菜園,飄下船,又飛竄過懸崖半腰去摘虎耳草;一大批螢火蟲尾上閃著藍光;流星拖著尾巴劃破天際。
“每一只船總要有一個碼頭,每一只雀兒得有個窠”,但并不是每個童話故事中的王子與公主都會順順利利、順理成章、順其自然地最終幸?鞓飞钤谝黄。茶峒的月光又美了兩夜:一夜如銀子,無處不可照及,山上的竹篁羞澀地在月下皆隱了顏色,只有蟲聲密作如落雨;另一夜極其柔和,溪面好像浮著一層薄薄的霧,霧里飄著淳厚的歌,隔溪應和。
就像小人與魚去了大海,灰姑娘失去了生母一樣,似乎每個童話里的公主都要飽嘗疾苦——月藏了,風來了,夜間落著大雨,挾以嚇人的雷聲,電光從屋脊上掠過,訇的一個炸電接著便是一種超越雨聲而上的洪大傾圮聲。爺爺走了,小鎮(zhèn)又恢復了平靜,古老祥和。
哭泣過了孤獨,孤獨過了憂傷,太陽升起,西邊的小船又開渡了,勺陽西沉,小船收渡。天上月色極好,聽到各處是蟲聲;天上月色極好,大星子嵌進投藍天空里,非常沉靜溫柔。離開的離開,出走的出走,留下翠翠獨自承受著現實,默默忍受著等待。一個沒有結局的童話:“這個人也許永遠回不來了,也許‘明天’就回來”。是期待?是悲傷?在那樣一個明凈的自然中,真善美主宰著人們的生活,我寧愿相信一個俗不可耐的結局——“明天”,也不希望翠翠像人魚小姐一樣在王子眼中灰飛煙滅。
《邊城》讀書筆記10
一道斜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笔钦l的歌聲繞過遠處隱沒在黃昏中的群嵐,透過輕紗柔曼的暮靄,氤氳融化了那蒼勁的青松與冷杉的凜冽,嗚咽婉轉,繚繞散去……文學大沈從文的《邊城》帶著這樣的澄澈純凈,走進了我的心中。讀罷文章,對于生活,對于愛,自己真的多了幾分的思考。
文章一開頭便展示了邊城之美,邊城之美不在壯闊,美在清晰自然。依山的筑城茶峒,臨水的碼頭,灣泊的小篷船,輕柔的山風,望眼無盡的翠竹,一幅幅景融合在一起,如詩如畫的展現了邊城的優(yōu)美意境。邊城是混著泥土氣息,是邊城人民與自然和諧的相處。讀起獨有的湘西風景,腦海里呈現:靈動清澈河水能望見底凌亂的碎石,微風從竹林穿過,帶來竹的清香;薄紗似的的霧靄籠罩夜色里……柔美而寧靜。這是鋼精水泥板的城市永遠塑造不出來的,看多了高樓華廈,看慣了車水馬龍,再望一眼那薄暮中的邊城,心便會靜了下來。與壯闊的河山不同,邊城的美是樸素寧靜的。邊城里也有喧鬧,但與城市里的車鳴不同,那是湘西的水聲、拉船聲、牛角聲與山歌聲,是悅耳的音樂。當城市里的人疲憊時,停下來,望一望邊城,那里便是天堂。
這是一個充滿著憂傷卻清新質樸的故事。湘西山城茶峒掌水碼頭順順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同時愛上了城邊碧溪老船夫的孫女翠翠。但翠翠心里愛的卻是儺送,當天保明白了這個三角戀愛的實情,深知不能勉強,主動退出了競爭,駕船下辰州,好忘卻那里的一切,卻不幸遇難,儺送雖然仍然愛著翠翠,但哥哥為此而死,使他心中壓抑,又對老船夫有誤會,也在痛苦中離家去了桃源。而翠翠獨自承擔所有的變故,在等著,等著那個也許永遠不回來,也許明天回來的人。給人看似可以想象的結局,卻又掩不住其中悲傷。故事終于哀而不傷,在凄婉中結束。
如果不是那一夜的風雨,或許生活仍將在平淡中繼續(xù)。那剛剛萌發(fā)的愛情的念頭,或許還要在曲折中前行。然而就是這場風雨帶走了渡船,也帶走了翠翠唯一的親人 ——祖父;蛟S他就是為這里的渡船而存在吧,所以當渡船被沖走時,作者給予了他們倆相同的命運。生命就是這樣,總會有消亡,也總會有繼續(xù)。如老船夫的渡船被沖走,新渡船又會出現。也如繼承了祖父遺志的小孫女一樣,仍然在做著擺渡人的事情。
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沒有眾多鮮明的人物,甚至純真的愛情也只是剛剛萌發(fā),而沒有如熾熱的火焰。就在這平淡之中,作者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恬靜的生活畫面——茶峒,小溪,溪邊白色小塔,塔下一戶人家,家里一個老人,一個女孩,一只黃狗。太陽升起,溪邊小船開渡,夕陽西沉,小船收渡。如山間的溪水清流婉轉 ,如天上的白云輕飄悠然。但卻是生活的真諦。
而如今這個時代,繁華的城鎮(zhèn)里高樓拔地而起、街道上車水馬龍、行色匆匆的人們在忙碌中建設著社會的發(fā)展。這景象本應符合人類的追求,但經歷過農村生活的城鎮(zhèn)人們卻開始向往農村的環(huán)境。這似乎有點矛盾,從落后的農村到發(fā)展的城鎮(zhèn),從發(fā)展的城鎮(zhèn)又到落后的農村。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顯得是那樣的陌生和功利。為了自身的利益,大家似乎都卷入你爭我奪的潮流當中。在建筑物空間越來越狹小的同時,人與人的心靈同樣顯得狹窄;在交通便利的今天,人與人來往的途徑是那樣的便捷,但人的溝通卻是那樣的艱難。
我想, 人若是能在一個淳樸的世界里生活,何嘗不是一件樂事。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社會也飛速發(fā)展,邊陲小城無法容納那樣淳樸的民風,再也無法成為邊城了。我無法再接受一個只在空間上是邊陲小城的地方,只能躲進象牙塔里,躲進《邊城》,享受人生難得的安靜?墒菫榱松妫矣譄o法逃避現實中的世界,我只想認同在某一空間某一時間,有一個邊城,能容納人的多余情感。只有在書中,只有在心中。
《邊城》讀書筆記11
中篇小說《邊城》,是著名作家沈從文先生寫于1933年的一篇作品,這座《邊城》,最為濃郁地飄繞著沈從文先生的湘西風情!哆叧恰肥俏覈膶W史上一部優(yōu)秀的抒發(fā)鄉(xiāng)土情懷的中篇小說,(沈從文小說的代表作)。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zhèn)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yōu)美筆觸,描繪了湘西邊地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凈。
《邊城》以清末時期的湘西茶峒地區(qū)為背景,以“小溪”渡口為起點,繞山岨流的溪水匯入茶峒大河,展開了曠野渡口少女“翠翠”與山城河街“天保”、“儺送”兄弟的動人愛情故事。沈從文先生極為優(yōu)美而流暢的語言文字,如詩如畫般描繪了白河沿岸恬靜幽美的山村,湘西邊城濃郁的風土民情:“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只需注意,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可沽酒。夏天則曬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褲,可做為人家所在的旗幟。秋冬來時,房屋在懸崖上的,濱水的,無處不朗然入目。黃泥的墻,烏黑的瓦……” 。這些充滿了自然真樸與生息傳神的描寫,給人以極美的享受。
《邊城》塑造的主人公渡船少女“翠翠”,是純潔美麗的化身,是《邊城》美好的靈魂:“爺爺”老船夫是淳樸厚道卻也倔強的老人,他為翠翠美麗而自信驕傲,為了翠翠嫁一個好人家,他不計地位的貧寒低賤,內心凄苦憂慮與責任自信交錯。前清解甲流落軍官“順順”憑著一些積蓄經營木船,事業(yè)興旺發(fā)達,又因大方灑脫,仗義慷慨,誠信公道,被眾舉為“掌水碼頭”一方豪杰紳士。他的兩個兒子“大老”和“二老”受父親江湖風范教育熏陶,在浪里行船摔打錘煉,皆成為江湖“岳云”式聰明英俊少年。在渡溪或“逮鴨”的競技后,兄弟二人心中都是與翠翠一見鐘情,深深愛上了美麗的翠翠,“二老”儺送為追求翠翠寧可要條破渡船而不要那座“新碾坊” !按罄稀碧毂T谂c翠翠提親的一次次混沌不清的“馬路” ,“車路”推辭中,決不放棄對美的追求,執(zhí)著的兄弟二人互明心事后,毅然甘愿站在月夜山崖上為翠翠唱“三年六個月”的歌。
《邊城》是一幕愛情的悲劇,看似文字輕松酣暢的流淌,實則筆墨濃暈幽幽的凝重,她的感人正是愛情悲劇的美麗。沈先生筆下的妙齡翠翠,細膩的再現了一個少女春情朦朧的心里變化,生動的刻畫了少女羞澀的恍惚與冷漠。由于從未有過母愛和做為女性的涉世,心理孤獨的翠翠面對癡心愛情不知所措,一次次含蓄埋沒,躲避推脫,終于憂郁等待竟是一場悲劇。山崖上再也聽不到天保和儺送兄弟月夜的山歌,天保在漩渦中溺水身亡,儺送悲痛之際又不愿接受家中“新碾坊”的催逼,去了遙遠的“桃源”地方。在這令人心碎的時刻,爺爺在吃了掌水碼頭“一悶拳”的怨恨后,那個暴雨雷鳴的夜晚,碧溪岨的白塔終于倒塌,翠翠唯一的親人,辛勞一生的老船夫在睡夢中帶著憂慮和期待撒手西去。翠翠在楊馬兵等人述說中,明白了一切,她痛哭了一個晚上,可是那如歌的歲月似白河流水滔滔而去。
小說中最終美好的一切只能存留在記憶里:天保與儺送一個身亡,一個出走,祖父也在一個暴風雨的夜晚死去,一個順乎自然的愛情故事以悲劇告終。一部極力張揚人性美的小說卻以悲劇而告終,這不能不使讀者陷入無邊的悵惘。作者自己曾說:“一切充滿了善,然而到處是不湊巧,既然是不湊巧,因之樸素的善終難免產生悲劇。
故事中5月中的斜風細雨,以及那6月中夏雨欲來時悶人的熱沐浴著濕潤與和諧的水邊小城,樸實、率真的人們在和諧的環(huán)境中自然地生活著。比如翠翠,思想是那樣的單純,沒有任何雜念,氣質中透著自然美。所以“文明”社會古舊的禮法與習俗在自然人性面前難以施威。然而,當生活中的各種情感都順乎自然向前發(fā)展時,卻有著這樣那樣的陰差陽錯與偶然,仿佛一切的一切冥冥之中都是命運的安排,F在和過去的、生存和死亡、恒久與變動、天意與人為等諸種命題,常人都是無法解釋而又無法擺脫。所以說籠罩在整部小說之上的是一種無奈的命運感。
處處閃耀人性光環(huán)的小說卻是個悲劇的結局,生活在純自然的狀態(tài)下的湘西人卻處處受命運的擺布,快樂、自由生活的人們都有一種難解的凄涼……也許就是這一點對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才提升了這部小說的閱讀價值吧。
《邊城》讀書筆記12
沈從文的小說給人一種很清很淡的感覺,但這種清淡又異于那種陰柔做作的情愛文學,使得它只能是沈從文獨有的作品,別人輕易模仿不來。
《邊城》作為沈從文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在當代文學中的地位自然是不可忽視的。我常感到驚訝,一篇中篇小說作品何以獲得如此高的評價,況且這作品又與傳統(tǒng)文學作品有相異之處,它的開放式的結尾既讓人有所幻想,又讓人有所失望。但正是這樣的作品,激勵了一大批青年文學作者,使他們拿起筆,投入到文學創(chuàng)作當中。
《邊城》的那種樸實的帶有鄉(xiāng)音的語言,使人感到特別親切,更為奇妙的是,這種親切感并不局限在沈從文的家鄉(xiāng),我作為一個山東人讀到這樣的文字,都覺得特別溫暖,溫暖的像是自己正好生于桐城一樣。這其中的緣由大概是,《邊城》中處處有溫情,里面的人都是淳樸可愛的人,他們的淳樸使得你無論來自何方都很容易融入進去。我猜想,沈從文先生最想表達的是邊城人的質樸,其次才是一個以悲劇為結尾的愛情故事。有人或許會問,既然邊城人是淳樸善良的,那么為何邊城的結局并不美好呢?我想,沈從文先生是想以這樣悲慘的結局來說出他心中的苦澀:邊城變了,再也不是原來的邊城了,人們變得虛偽做作,失去了原有的質樸與純潔;這種巨大的轉變給作者帶來的沖擊,又有幾個人能懂呢?所以,邊城的結局必然是沒那么美好的。
《邊城》讀書筆記13
《邊城》這部沈從文創(chuàng)作高峰的小說,敘述的是湘西小鎮(zhèn)一對相依為命的祖孫平凡寧靜的人生,以及這份平凡寧靜中難以抹去的寂寞和“淡淡的凄涼”。文中比喻句甚多,而且比喻地格外恰當,頗耐人尋味!
作者在文中淡化了翠翠與爺爺孤獨清貧的生活,卻盡量展現他們與自然和鄉(xiāng)人的和諧關系,構成了一幅像詩、像畫、更像音樂的優(yōu)美意境!懊利惪偸橇钊藨n愁,”《邊城》給我?guī)淼,絕不僅僅是“優(yōu)美”也有人在命運的變數面前的無助與無奈的憂傷。
翠翠那悲慘的婚姻以及爺爺那木訥和猶疑,源于“人在根本上無法溝通的!薄哆叧恰愤@部作品之所以占重要地位,是因為這部小說作品在從容舒展中抒發(fā)了作者沈從文對鄉(xiāng)土的感情、對生命的愛。
《邊城》讀書筆記14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了沈從文,之前在腦海中,記憶深處似乎有過這個人的出現。不過印象甚是模糊,似乎有聽過他,似乎又沒有!哆叧恰愤@一文章好像有在身邊出現,不過這也只是好像,總得來說,沈從文先生沒有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可能機于巧合吧,《邊城》一文選入了高中生必讀的書籍,這是我和沈從文先生的第一次邂逅。一次面對面的,美麗的邂逅。
人們看了這文章的都說,《邊城》寫的很美,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句,每一段,都是那么的優(yōu)美,動人。但是《邊城》給我們的,卻絕不僅僅是“優(yōu)美”,它給我們帶來了太多太多了,那種崇高的人生理想追求,那種理想的人生模式,那種種深邃的文字,滲透出的,是種種的無奈,人性的美,她在哪里?人性的魅力,她又在哪里?
打開《邊城》這本小書,開始我與她那美麗的偶遇。
“由四川過湖南去, 靠東有一條官路。 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只黃狗!边@是文章的第一段,不得不說,每一個字都是精華。文章一開始,就把我?guī)肓松驈奈南壬P下的邊城里。這是一座沉默的邊城,沉默到人們的夢想只能隨著那淡淡的歌聲,那緩緩的小溪,那淺淺的犬吠,那深深的白塔,縈繞在這座沉默的邊城里。那個老人,那個女孩的夢呀,她如今在何方?
“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里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床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小溪既為川湘來往孔道,水常有漲落,限于財力不能搭橋,就安排了一只方頭渡船。”小溪,一條靜靜的小溪,它緩緩流淌。山路十八彎,它也跟著蜿蜒盤桓,這種輕輕的淡淡的文字,讓我一下嗅到邊城那淡淡清清的芳香,那種不加任何修飾的美。自然,淳樸,這方土地有著它獨特迷人的樸素。
“風日清和的天氣,無人過渡,鎮(zhèn)日長閑,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門前大巖石上曬太陽。或把一段木頭從高處向水中拋去,嗾使身邊黃狗自巖石高處躍下,把木頭銜回來。或翠翠與黃狗皆張著耳朵,聽祖父說些城中多年以前的戰(zhàn)爭故事;蜃娓竿浯鋬扇,各把小竹作成的豎笛,逗在嘴邊吹著迎親送女的曲子。”閑適的生活,靜靜的聽著那微微的風聲。迎著細風,看著驕陽,那暖暖的陽光靜靜的灑在臉上。耳邊,祖父在那津津有味的咀嚼著戰(zhàn)爭的故事。那竹子做成的小豎笛,別有韻味。那悠揚的曲子,能否在心頭蕩漾?這種閑適的,淡然的生活,在沈從文先生筆下,又是顯得那么的美好,寧靜。
“茶峒地方憑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墻如一條長蛇,緣山爬去。臨水一面則在城外河邊留出余地設碼頭,灣泊小小篷船。船下行時運桐油青鹽,染色的棓子!蔽沂值南矚g并慢慢欣賞著這句話--“城墻如一條長蛇,緣山爬去”,看了這句話,總有著一種說不出來的滋味,如此簡潔的一句話,竟有著如此奇妙的感染力,刻畫力。城墻就像條長蛇,一條禁錮靈魂的長蛇,它吞噬了人們的夢想,束縛了人們的行動。那座城墻呀,厚厚的,無邊的。它存在,存在在一個沒有夢魘的地方。它毀滅,毀滅了一對又一對心靈的羽翅。這邊長蛇,
蜿蜒在這座沉默的小山城中,顯得又是那么的凄婉蒼涼。我不知道,那個老人,那個女孩的夢想。我只知道,那句句簡潔而又富有刻畫力的文字,出自沈從文先生的筆觸。句句讓人若有所思,發(fā)人深省。
“水中游魚來去,全如浮在空氣里。兩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紙的細竹,長年作深翠顏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時只需注意,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可沽酒。夏天則曬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褲,可以作為人家所在的旗幟。秋冬來時,房屋在懸崖上的,濱水的,無不朗然入目。黃泥的墻,烏黑的瓦,位置則永遠那么妥貼,且與四圍環(huán)境極其調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實在非常愉快!辈坏貌徽f,沈從文先生筆下淡淡的小山城在此時,又是多么的美妙動人,先生筆下的湖濱四季,是多么的平和美好。水中游魚,山中細竹,家中桃杏都是春天里最耀眼的一顆明星。夏季中那紫花布衣褲,在夏天的日光中又是格外的奪目。黃泥的墻,烏黑的瓦,這是秋冬時節(jié)在懸崖上的房屋具有的獨特特色。先生彈指筆觸間滑動的景色,是我們學習的又一盞絢麗的指示燈呀。
通篇讀完整篇文章,深知翠翠和以撐渡船為生的祖父在那遙遠的山城里相依為命。還有那當地船總順順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也就是大老和二老同時愛上美麗溫柔的女孩兒翠翠。但是,翠翠那純真的心里喜歡的是二老。但是,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天保很不幸的死去,讓翠翠和二老的婚事無奈中耽擱了下來。年邁質樸的老祖父因為孫女的婚事而過于擔憂,在一個風雨之夜雷聲將息時離開了人世。在這一切晴天霹靂般的變故面前,翠翠并沒有選擇倒下,而是繼承著爺爺的渡船事業(yè),守候著二老的歸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這是文章結尾的最后一句話。先生選擇了這樣的一個結局,既不給人希望,也不給人失望。這個結尾是無奈的,最后的結尾居然不是堅定的充滿著滿滿的希望,而是一個渺茫的不可期的“希望”;蛟S這樣也好,畢竟大佬和二老之間,愛的選擇是多么的難以抉擇。更何況是大佬的意外死去,祖父的去世。選擇了會失去一個,沒有選擇會失去兩個,不過話又說回來了,無論是怎么去選擇,都會有所傷害。還不如同時放棄,讓他們有自己的選擇空間,讓他們有更多美好的自由。
先生這樣寫也從側面突出了,人世愛情的種種無奈,凄涼,無助。是啊,這種愛情故事也常在當今社會發(fā)生呀。處理不好,麻煩接踵而至。畢竟兩全其美實在太少,這就是種無奈;或許吧,一旦邁入錯的一步,現實的殘酷會讓你欲罷不能,這就是種凄涼;面對這,不如說是面對自己,束手無策時,這就是種無助。
不得不說,我們是時候面對現實了,F實的殘酷,讓人感到困窘,變得庸俗。何不以自我直面現實,畢竟灰姑娘的愛情故事不是總是發(fā)生的。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悲劇倒是常常上演。現實的生活中,人人更多的是冷酷、自私、貪婪,誰都不愿意去承認,也不敢去承認。此乃不敢面對“丑陋”的自己。茶桐人民給人的淳樸清新,是別人難以達到的。純粹的自我,在現在很難去挖掘感受。個人利益永遠高于天的今天,現代人始始終終面臨著兩個難處,回歸自然已經變得可望而不可及的境地。
人生呀,究竟要怎么去彌補你的殘缺,面臨兩難的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定位自己。被命運扼住喉嚨的我們,還能否放開死神的手?此時,人生煥然就像一場夢。一場遙不可及的夢。悵然無所助的人們,你們愿意去等待那漫漫無期的夢想嗎?如果愿意,那我們就攜起雙手,共同努力去撐起這條小舟,爭渡爭渡,能否驚起那一灘鷗鷺?
我想,也許“明天”會來。
《邊城》讀書筆記15
湘西,花桓,茶垌;蛟S,這三個地名跟我永遠不會有聯系,但是,沈從文先生的佳作《邊城》,卻讓我對這個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的小山城產生了濃濃的愛慕~仰慕那里的山,貪戀那里的水,喜歡那里豪邁的人。
《邊城》是關于翠翠的故事。翠翠和她的祖父就住在城口,每天給進城的人渡船是他們唯一的工作,有時祖父進城打酒,翠翠就和她的小黃狗為客人渡船,而小黃狗也聽話地為主人拉繩引船,動作嫻熟敏捷。這樣,生活過得平淡而又快樂。不知不覺翠翠到了要嫁人的年齡,平淡的生活也因此慢慢走到了盡頭。那是個還沒有開始就已經結束的愛情,當看到翠翠第二次遇見了二老的時候,也許,讀者都幻想過他們以后幸福的生活,可是當向翠翠提親的大老下船出了事后,翠翠的快樂將一去不復返了。確實,自那以后,翠翠的生活一天一天地發(fā)生著改變,最后,永遠失去了她的祖父,也失去了天真快樂,只留下無盡的等待。
這是一個牽動人心的故事,卻不是一個完美的故事,然而,缺陷更讓人記憶深刻,在習慣各種大團圓結局的氛圍中,不完美的作品更歷久彌新,這,未嘗不是一個美好的句號,等待,更耐人尋味。
《邊城》,不僅美在作品,更美在真正的邊城。沈從文先生給我們描繪了一個世外桃源,那里純樸的民風,好似一股清泉,又似一縷清風,吹走了我臉上的塵土,帶來一絲溫馨?偸亲屓艘芟脒B篇,在邊城,能看到翠翠快樂地生活著,那條祖父渡了大半輩子的船來往于溪間,爺爺扯著又粗又啞的嗓子唱起山歌,大黃狗守在門前等待一桌噴香的晚飯……
曾以為自己已經習慣了早已打不起任何波瀾的平靜的生活,好像什么都不能吸引自己集中精神了,可是,邊城,硬生生地打破了這個僵局,好像又回到了曾經年少無知的時代,在圖書館查閱各種資料,貪婪地領略著湘西的絕美,想更多地了解那個神奇的地方,想融入其中。
看著各種鳳凰游,我也有個期望,或者說是決心更恰當吧,在年輕的時候,找個時間,自己一個人,在湘西住上幾天,可以不去鳳凰,但是,一定要在去花桓,靜靜地漫步茶垌,不為什么,只為領略那份無法言語之美。在喧囂的城市里,給自己留個等待,有等待,是好的。
【《邊城》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邊城》的讀書筆記04-28
邊城的讀書筆記11-05
邊城讀書筆記01-13
邊城讀書筆記01-31
《邊城》讀書筆記08-18
邊城讀書筆記11-02
邊城讀書筆記精選06-19
邊城讀書筆記范文04-05
《邊城》讀書筆記范文02-01
沈從文《邊城》讀書筆記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