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被請來的還是被招來的?
你是被請來的還是被招來的?這之間的有什么區(qū)別又有什么聯(lián)系?招來的跟請來的有什么不一樣?下面我們來看看這篇文章。
1、看港臺劇,遇見要雇傭一個人的時候,不管是大公司招高管、路邊茶餐廳招服務員還是普通家庭要找一個菲傭,都說自己要“請一個人”。請人來管理一攤事,請人來輔助自己的生意,請人來幫忙。
“請人”一般都有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意思。遇見不好招人的時候,他們說“請人不易”,大概就等同于大陸說的“用工荒”。
普通話里用“招一個人”的時候多一些。幫公司招聘一個員工,幫餐館招一個服務員,幫家里招一個保姆。同樣是找個人來,招人,多半是基于公司需求的角度,我需要人,這里有一個崗位,所以你趕緊來。
想想說“請”的時候我們用什么手勢?是不是手心朝上,手臂低于小腹緩緩伸出,身體前傾腰微彎。“請坐”,“請進”,“請入席”,“請你過來”;而我們說“招”的時候用什么手勢?手抬高過肩膀,手心朝下,晃動手指,“你過來”,“到這來”,“快點”。抑或是舉起手臂,朝外呼喊,“我在這呢”,“快過來找我”,“趕緊的”。
為什么同樣是找人,就一個詞的不同,就引起這么大的差別呢?
2、細心人肯定看出來了,“請”和“招”并不是港臺和大陸文化的區(qū)別,中國過去的文化里,包括滿清、民國一直是說請的,只是改成“現(xiàn)代漢語”之后,把很多“客套”的東西去掉了,更加“直奔主題”了。
“直奔主題”必然帶來簡單粗暴。所以你看有的企業(yè)幾十幾百的招人,就意味著他也能幾百幾千的裁人。既然“召之即來”,那必然“揮之即去”。
那是不是說港企、臺企就重視員工,不隨便裁人呢?肯定不是。港企臺企也招人,也有招聘的大海報,大通告,這一點全世界都一樣,他們也批量裁人,幾百人幾千人的砍掉一個部門,砍掉一個分公司,一點都不客氣。
是不是大陸企業(yè)就沒用過“請人”這種說法呢?肯定也不是。飯店需要個廚師,一般說“請個大廚”而不是說“招個廚子”。孩子需要個輔導老師,一般說給孩子“請個老師”而不是“招個老師”。公司找了一個厲害的人來,一般說“請了個高人”而不是“招了個高人”。
所以,不是普通話和港臺腔的區(qū)別,還是看一個人對于組織的意義有多大,以及組織對你的重視程度。老板覺得你重要,你就是座上賓,就是被請來的,反之,你可有可無,也隨時可以被替代,你就是被招來的。雖然這兩類人最后都可能離開,但至少在初期,他們對公司和老板的意義是不同的。
3、“請人”和“招人”很可能形成兩種不同的.公司文化。愿意請人的公司,是打掃干凈屋子把人迎進門,是歡迎高手進來,禮賢下士。劉備三顧茅廬,就是“請”諸葛亮出山!秵滩妓箓鳌防镎f當年喬布斯挖人,經(jīng)常是電話剛打完,他直接飛到人家的門口,這種誠意就是請人的態(tài)度。
而招人的公司就不同,招人是招募的意思,要層層考試,要各種考察,透著怕選錯的懷疑。《水滸》里的白衣秀士王倫,要林沖提著投名狀才能入伙,這就是典型的“招人”——需要對方滿足一定的條件,才能有資格進入,至于被招聘者什么感受,“老板”是不那么在乎的。
請人的組織,像劉備的蜀國,靠諸葛亮的運籌帷幄三分天下有其一。也因為當初劉備的誠懇,諸葛亮留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一句話。一直到五丈原吐血,諸葛亮都一心輔助劉備劉禪,所謂“士為知己者死”。蘋果公司的優(yōu)秀很多人歸于喬布斯的天才和遠見,其實后來大部分讓蘋果聲名鵲起的產(chǎn)品,恰恰都是他請來的高人創(chuàng)造的,包括“聚集在一塊玻璃上”的iPhone,包括跟文件袋一樣薄的Mac Air。
招人的組織,像白衣秀士王倫,本來大哥坐的好好的,因為不尊重人才,被手下捅死在梁山的交椅上。按現(xiàn)在的說法,王倫才是水泊梁山這個項目的發(fā)起人,直接在A輪就被滅了。最后晁蓋,宋江,盧俊義,個個都比他資歷輕,但就是因為會請人,聚了108將,三輪融資后,直接被朝廷收編,上了大宋國的主板。
4、做一個招人的公司還是請人的公司,這取決于老板的心胸,以及對公司治理的態(tài)度。而說到底,也取決于老板對人才的態(tài)度。
21世紀最值錢的是什么?是人才。大家都知道人才的重要性,但如何考察人才,如何選拔任用人才,每個公司又有不同的標準。以易用性為標準?以能力為標準?以責任心為標準?以情商為標準?還是以人品為標準?
你會發(fā)現(xiàn),以實體指標為標準的企業(yè)都在“招人”,因為他需要找到適合組織職能的人。這種人可以落實老板意志,完成工作安排,實現(xiàn)組織使命。而以較虛無標準為核心的企業(yè)都在“請人”,因為人不是機器零件,大概在限定范圍內(nèi),如果使用得當,激勵得法,他能發(fā)揮出千百倍的光和熱,遠勝過一顆螺絲釘。
所以,對那些需要用人的企業(yè),每次甄選人才之前,其實倒不忙于設定標準,可以先問問自己,到底是要招個人呢,還是要請個人呢?
不見得招人還是請人哪種方式更好,而是公司有沒有想清楚,如何對待即將到來的這份生面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