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春節(jié)的來歷說法
春節(jié)的來歷說法 篇1 春節(jié)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優(yōu)秀傳統(tǒng)重要載體,蘊含著中華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結晶,凝聚著華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傳承著中國人的社會倫理觀念;所以,我們一定要大力弘揚春節(jié)所凝結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突出辭舊迎新、祝福,團圓平安、興旺發(fā)達等等的主題,努力營造家庭和睦、安定團結、歡樂祥和的喜慶氛圍,推動中華文化歷久彌新、不斷發(fā)展壯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年P于春節(jié)的來歷說法,供大家閱讀。
春節(jié)的來歷說法 篇1
一、關于春節(jié)的來歷說法有兩種:
春節(jié)的來歷一:古時候,有一種叫做"年"的兇猛怪獸,每到臘月三十,便竄村挨戶,覓食人肉,殘害生靈。有一個臘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個村莊,適逢兩個牧童在比賽牛鞭子。"年"忽聞半空中響起了啪啪的鞭聲,嚇得望風而逃。它竄到另一個村莊,又迎頭望到了一家門口曬著件大紅衣裳,它不知其為何物,嚇得趕緊掉頭逃跑。后來它又來到了一個村莊,朝一戶人家門里一瞧,只見里面燈火輝煌,刺得它頭昏眼花,只好又夾著尾巴溜了。人們由此摸準了"年"有怕響,怕紅,怕光的弱點,便想到許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漸演化成今天過年的風俗。
春節(jié)的來歷二:我國古代的字書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 便被引申為歲名了。我國古代民間雖然早已有過年的風俗,但那時并不叫做春節(jié)。因為那時所說的春節(jié),指的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立春"。南北朝則把春節(jié)泛指為整個春季。據說,把農歷新年正式定名為春節(jié),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時要改用陽歷,為了區(qū)分農、陽兩節(jié),所以只好將農歷正月初一改名為"春節(jié)"。
二、關于春節(jié)的簡介(讓你知道春節(jié)是什么意思):
春節(jié)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tǒng)上的農歷新年。
傳統(tǒng)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古時春節(jié)曾專指節(jié)氣中的立春,也被視為是一年的開始,后來改為農歷正月初一開始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jié))新年才結束,春節(jié)俗稱“年節(jié)”,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tǒng)佳節(jié),漢武帝時期之前,各朝各代春節(jié)的日期并不一致,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歷(農歷)正月為歲首,年節(jié)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xù)至今,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開始采用公歷計年,遂稱公歷1月1日為“元旦”,稱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jié)”。
歲時節(jié)日,亦被稱為“傳統(tǒng)節(jié)日”,它們歷史悠久、流傳面廣,具有極大的普及性、群眾性、甚至全民性的特點。年節(jié)是除舊布新的日子,年節(jié)雖定在農歷正月初一,但年節(jié)的活動卻并不止于正月初一這一天。從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節(jié)起,人們便開始“忙年”:掃房屋、洗頭沐浴、準備年節(jié)器具等等,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辭舊迎新”。年節(jié)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謂谷子一熟為一“年”,五谷豐收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現了一年一度的慶祝豐收的活動。
后來,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內容之一;而且,諸如灶神、門神、財神、喜神、井神等諸路神明,在年節(jié)期間,都備享人間香火。人們借此酬謝諸神過去的關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年節(jié)還是合家團圓、敦親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歡聚一堂,吃罷“團年飯”,長輩給孩子們分發(fā)“壓歲錢”,一家人團坐“守歲”。元日子時交年時刻,鞭炮齊響,辭舊歲、迎新年的活動達于高潮。各家焚香致禮,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給尊長拜年,繼而同族親友互致祝賀。年節(jié)更是民眾娛樂狂歡的節(jié)日。元日以后,各種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競相開展:耍獅子、舞龍燈、扭秧歌、踩高蹺、雜耍諸戲等,為新春佳節(jié)增添了濃郁的喜慶氣氛。因此,集祈年、慶賀、娛樂為一體的盛典年節(jié)就成了中華民族最隆重的佳節(jié)。而時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動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年節(jié)的主要習俗,都完好地得以繼承與發(fā)展。
春節(jié)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優(yōu)秀傳統(tǒng)重要載體,蘊含著中華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結晶,凝聚著華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傳承著中國人的社會倫理觀念;所以,我們一定要大力弘揚春節(jié)所凝結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突出辭舊迎新、祝福,團圓平安、興旺發(fā)達等等的主題,努力營造家庭和睦、安定團結、歡樂祥和的喜慶氛圍,推動中華文化歷久彌新、不斷發(fā)展壯大。
春節(jié)的來歷說法 篇2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銀須飄逸,目若朗星。鄉(xiāng)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
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一些食物,并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崩掀牌朋@目細看,見他鶴發(fā)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可她仍然繼續(xù)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fā)現村里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zhàn)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澳辍贝篌@失色,狼狽逃竄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xiāng)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xiāng)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里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蠟燭還發(fā)著余光......
欣喜若狂的鄉(xiāng)親們?yōu)閼c祝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春節(jié)的習俗一
【正月初一】傳統(tǒng)年俗中,初一拜年一定是長輩或者左鄰右里,一般不出遠門去拜年。民俗專家告訴記者,其實拜年時跟除夕守歲直接相關的。在傳說中,每到除夕年獸都會出來為害,人們經過一夜的守歲和子夜的燃放鞭炮,嚇跑了年獸,所以初一早上人們開門互相道賀。
關鍵詞:拜年/開門炮仗/占歲/貼畫雞/聚財
【正月初二】正月初二也是拜年,但是這一天嫁出門的閨女是要帶著女婿一起走娘家的。其中又以新婚夫婦走娘家的規(guī)矩多。比如說帶的禮物都要是成雙成對的。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時,還要再捎回去一部分。
關鍵詞:姑爺節(jié)/祭財神(開齋日)
【正月初三】傳統(tǒng)習俗中,正月初三被認為是老鼠嫁女兒的日子,所以到了晚上要早早休息,不能打擾到老鼠嫁女兒。老鼠大有“誰不讓我過好這一天,我讓誰難受一整年”的味道,如果驚擾了老鼠嫁女兒,老鼠就要禍害這一家。
關鍵詞:羊日/燒門神紙/谷子生日/小年朝
【正月初四】大年初四是祭財神的日子,過去,老板想將某人“炒魷魚”,這天就不請他來拜神,對方也就心知肚明,自個收拾走人。還有傳說說,灶王爺這天要來查戶口,因此也不宜遠出。
關鍵詞:迎接灶王爺
【正月初五】初五又被稱為“破五”,這一天對于商家來說是個大日子,祈求一年財源廣進,迎財神正是這天。 “商店這天要開張,放鞭炮。 ”
關鍵詞:迎財神/路頭神/送窮/開市
【正月初六】初五剛把財神迎進門,初六就要送走窮神。送窮神這一天,要在家里面進行大掃除,掃出來的垃圾,還有沒用的破衣服等等要全部扔掉。此外,還要喝一種素菜湯,這種湯是用菠菜、青菜等七種蔬菜做成的。
關鍵詞:石頭生日/送窮(送子)
【正月初七】亦稱“人勝節(jié)”、“人慶節(jié)”、“人口日”、“人七日”等。傳說女媧初創(chuàng)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漢朝開始有人日節(jié)俗,魏晉后開始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從晉朝開始有剪彩為花、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發(fā)上。
關鍵詞:人日/撈魚生/攤煎餅/踏青/登高
春節(jié)的習俗二
【正月初八】民間以正月初八為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稱為順星,也稱“祭星”、“接星”。又傳說初八是谷子的生日。這天天氣晴朗,則主這一天稻谷豐收,天陰則年歉。
關鍵詞:谷日/順星
【正月初九】正月初九是天日,俗稱”天公生“,傳說此日為玉皇大帝生日。主要習俗有祭玉皇、道觀齋天等,有些地方,天日時,婦女備清香花燭、齋碗,擺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蒼天,求天公賜福。
關鍵詞:天日/拜天公
【正月初十】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設祭享祀石頭,恐傷莊稼。也稱“石不動”“十不動”。河南風俗這一日家家向石頭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饃餅,認為吃餅一年之內便會財運亨通。在山東鄆城等地有抬石頭神之舉。初九夜,人們將一瓦罐凍結在一塊平滑的大石頭上,由十個小伙子或十個小姑娘輪流抬著瓦罐走。石頭不落地則預示當年豐收。
關鍵詞:石不動
【正月十一】民歌中有“十一請子婿”的說法,即正月十一是’‘子婿日“,岳父們在這一天宴請子婿。相傳,這是因為初九慶祝”天公生“的食物到初十還吃不完,所以,就在十一這天用來請子婿吃飯,娘家也不必再因此破費了。
關鍵詞:子婿日
【正月十二】從新年到正月十一,人們吃的食物中大多豐富且多油。因此,從這天開始,人們開始飲食清淡,清腸潤燥。更重要的是,由于三天后將是元宵節(jié),從這天開始就要準備。家里將會買燈籠,搭燈棚。
關鍵詞:搭燈棚
【正月十三】今天是農歷正月十三。元宵節(jié)的準備還在繼續(xù)。在中國南方,這天要欣賞燈籠。絡繹不絕的中國人會在這天去城隍廟賞花燈。而這僅僅是元宵節(jié)的序幕。除了傳統(tǒng)的紅燈籠外,還有許多不同樣式的花燈。燈展通常從今天開始到正月十八結束。
關鍵詞:買燈籠/點燈
【正月十四】今天是農歷正月十四。在中國大部分地區(qū),十四這天所有的事都是為了第二天的元宵節(jié)。這天,燈會正是開放供市民購買燈籠。為了元宵節(jié),像舞龍和舞獅的表演開始在大街上演習。也有人寫燈謎猜燈謎來增加節(jié)日歡樂氣氛。在中國,燈謎是非常傳統(tǒng)的字謎游戲。大人和孩子都喜愛解決這些問題。
關鍵詞:猜燈謎
【正月十五】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jié)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蓽、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陜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關于春節(jié)的來歷說法】相關文章:
關于過年的來歷介紹06-28
關于過年的來歷說明06-29
有關于過年的來歷06-22
關于中國過年的來歷06-21
春節(jié)壓歲錢的來歷和故事02-28
精選關于過年的來歷06-26
關于過年吃餃子的來歷06-08
關于壓歲錢的來歷06-07
關于過年的來歷是什么06-23
關于過年的來歷400字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