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過年的風俗是什么
春節(jié)是中國人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jié)日,少數(shù)民族也以特殊的形式慶祝春節(jié)。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回族過年的風俗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對回族來說最重要的節(jié)日是開齋節(jié),但春節(jié)仍然是回族作為中華民族的一部分非常重視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回民依然保留了很多屬于自己的春節(jié)習俗。
掃塵
“掃塵”也在這個時候拉開序幕。掃塵就是打掃家里的塵土。選個晴好的天氣,把家里的每個角落都要打掃一遍。每到這個時候,就要起個大早,把家具該搬得搬出來,該遮的遮上。把炕上的被褥都拿出來。讓屋里空徒四壁,好拿著大掃帚在墻上,屋頂揮來揮去,把一年的塵土都打掃干凈。
吃餃子
年三十晚上包餃子,這一天要把素日里喜歡搬弄是非的小人的“嘴”捏上。端上熱騰騰的餃子,打開預先做好的臘八醋,一家人團坐在桌前,歡聲笑語,其樂融融!孩子們卻對桌上擺的各種零食更感興趣,果殼可以隨便扔滿一地,三十晚上不能掃,叫“踩碎(歲)”。
請阿訇
回民大年三十不貼春聯(lián),除夕夜也不放鞭炮,請阿訇則是大多數(shù)家庭必做的事情,由于一個村里一般只有一所清真寺一個阿訇,很多人也會選擇把請阿訇的'事情放到年后。(阿訇,意為“教師”、“學者”,回族穆斯林對主持清真寺宗教事務人員的稱呼,是全面執(zhí)掌清真寺教務工作的穆斯林,重大節(jié)日有的回民會請阿訇到家里誦經(jīng)祈禱,回民家中紅白喜事常邀請阿訇來主持料理,也負責屠宰回族各家反芻動物等。)
年初一吃小米蒸飯和燉合菜
回族人正月初一的早晨吃小米蒸飯米飯和燉合菜,所謂的燉合菜就是將前一日燉好的牛肉,再加上白菜、粉條、木耳等等放入鍋中燉熟,有點類似于東北的酸菜燉粉條。大年初一的中午蒸包子,一般有肉餡兒和素餡兒兩種,晚上要吃面條或是合子,象征新的一年和順、團圓、美滿。
漢民初一拜年初二回娘家,回民這兩天的習俗是守在家里不出門,從初三才開始出門拜年走親戚。
少數(shù)民族過年的風俗是什么
陰歷臘月底,家家戶戶薰肉、灌香腸,烤酒、做糯糧粑粑、米花、縫新衣、手帕。臘月二十三用麥芽糖等果品送灶神。請先生寫對子,貼門神、年畫。
除夕夜,各家都燃起一根木柴,大家圍坐聆聽老人講故事,守歲到天亮。初三舉行“擺手
舞”會,參加者達萬人之多。此外,還有耍龍燈、舞獅子、燈會、戲劇、武術等活動。
每年要過兩次年。一是十月節(jié),二是六月節(jié)。哈尼族歷法以十月為歲首,即“大年”。過年這天,人們走親訪友,求親訂婚。“六月年節(jié)”期間殺牲祭祖,開展蕩秋千、摔跤、唱山歌等文體活動。
滇西北高原的普米族群眾多以臘月初六為歲首,除夕夜,各村寨要放火炮三響,并吹海螺。然后家人團聚吃糯米飯。
云南西雙版納的基諾族群眾把公歷六月稱作過年月,歌手們輪番互相對歌,輸了則留下一塊包頭布,到第二年再去對。
家家戶戶貼春聯(lián),做各式豐盛飯菜,吃“八寶飯”,除夕全家守歲通宵達旦,彈伽倻琴,吹洞簫。
除夕之夜,舉行盛大的“跳神會”,人們戴上假面具載歌載舞,以示除舊迎新,祛邪降福。
春節(jié)期間集會跳“阿細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飯都由男子承擔,讓婦女休息,以而對她們勞累一年的慰問。
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以祝福日子甜美。大家或結伴游覽名勝古跡,或耍龍燈,舞獅子,打霸王鞭。
初一要拿上香燭到井邊燒拜,叫“買新水”,藏族婦女初一的天不亮就要從河里背回“吉祥水”。認為初一的新水可以帶來福音和好運,能保一年的吉利。
喜歡在春節(jié)期間打土仗,以示對養(yǎng)育自己的土地的熱愛之情。
每家每戶要做各種油炸面粉小牛、小羊、小雞等祭品,用以祭祀祖先和天神,過年要喝咂酒,大家圍壇而坐,由最長者唱《開壇詞》,然后用約二尺多長的麥管從左至右,依次咂飲。
金華過年風俗
“迎花燭”形式獨特。其主要道具花燭臺由木制的底座、燭身組成。燭身頂部插有六面彩旗,分別寫有“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五谷豐登”“六畜興旺”“平安喜慶”“如意吉祥”字樣;T臺由前后各兩人用紅漆木杠抬扛。
殺年豬
以前,殺豬在農(nóng)家算是一件大事,因為一般人家每年只殺一次豬。小時候,對于一年到頭難得吃幾回豬肉的我們來說,殺年豬是一件比較企盼的事,因為意味著有豬肉吃了。
每次殺年豬,媽媽要燒好幾鍋開水,給豬去毛。毛去干凈后,殺豬師傅會把豬身上的肉、蹄、內(nèi)臟、血、骨頭等分門別類地收拾出來。為了存放豬肉,同時也為吃起來更香,家家戶戶常會把豬頭和豬腿等腌起來。
烤火糕
在一些鄉(xiāng)村,過年,家家戶戶都要烤火糕。沒烤過火糕,就像沒過年一樣。火糕有點像切成薄片的香糕,但更為松脆可口,一般由糯米粉、玉米粉、芝麻、橘皮、白糖、桂花等原料制成。制作時,在碾碎的糯米里混入桂花、白糖、橘皮拌勻,等白糖融化后放入蒸籠蒸熟,然后放涼,切成10厘米長、2厘米寬的小片,最后放到炭火上烤成松脆噴香的火糕,整個過程需要3天?净鸶饣居么箬F鍋,鍋里放上炭火,上面架一只用細鐵絲編成的篩用來烤火糕,邊烤邊聞香味,別提有多饞了。
對于一家人來說,烤火糕也是幸福的時刻,大人一邊切,小孩一邊烤,談笑風生。
切凍米糖
小時侯,農(nóng)村家家切糖。做凍米糖用的是上好的糯米。做之前,要先用蒸籠把糯米蒸熟,然后放在露天曬、凍,再下鍋炒,使之膨化,然后拌上已融化的白糖(或紅糖)、飴糖(或麥芽糖、番薯糖),用力攪拌,把攪拌好的凍米糖盛到模子里,壓緊,再切成一片片,凍米糖就做好了。另外,還可用米花、黑芝麻等做成各種口味的凍米糖。
做手工面
在不少農(nóng)村,兒時過年招待客人都要燒一碗雞蛋面,所以很多人家春節(jié)前都要做手工面。手工面最好當天曬干,所以都要看老天的臉色。有時遇到天氣不好,只能在屋內(nèi)用炭火慢慢烤干。手工面手續(xù)煩多,要經(jīng)過和面、揉條、上櫥、發(fā)酵、拉面等十幾道工序。為了做出又細又長的手工面,家人都要忙到半夜。對孩子來說,最開心的是有幾根面條斷了,撿起來放到火籃上烤熟,吃起來咸咸的,很香!
打年糕
在我老家,打年糕都是三五鄰居約好一起干。先把米粉蒸熟,再去大石臼舂打,打好后拿回家讓大家品嘗一下,再做成條狀或塊狀。而手巧的則會揉出兩個元寶樣的年糕,用于謝年,寓意來年日進斗金。
謝年
除夕下午,每戶都將謝年必備之福禮(豬頭、豬尾、全雞、年糕等)盛好,供祭于廳堂或堂樓的八仙桌上,點上香燭,鳴放鞭炮,叩拜天地、灶神和土地菩薩等。然后回家祭拜祖宗,燃放鞭炮,全家團坐吃年夜飯。除夕夜,家家戶戶都菜肴豐盛,以慶一年之終和來年之始。年夜飯必有魚、肉、饅頭和年糕,寓意歲歲有余、圓滿無缺和年年高升之意。
年夜飯往往故意燒得多一些,孩子吃的飯也多盛一些,吃不完剩下,可“留到明年再吃”,以示年年有余。
【回族過年的風俗是什么】相關文章:
回族的過年風俗01-26
回族的風俗過年01-26
回族過年的風俗有哪些03-11
有關回族過年風俗12-27
回族的節(jié)日主要是什么05-31
壯族過年的風俗是什么02-21
藏族過年的風俗是什么03-01
苗族的過年風俗是什么08-18
白族過年的風俗是什么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