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中秋節(jié)習俗作文4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秋節(jié)習俗作文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秋節(jié)習俗作文 篇1
每年農(nóng)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tǒng)的中秋佳節(jié)。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jié)”。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xiāng)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xiāng)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jié)”。中秋佳節(jié),人們最主要的活動是賞月和吃月餅了。
在中秋節(jié),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shè)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一家人依次祭拜。
中秋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托思念故鄉(xiāng),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愿,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lián)絡(luò)感情。
中秋節(jié)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中秋節(jié)習俗作文 篇2
月光紙,又稱為“月光祃”、“兔兒祃”、“兔爺?shù)l”,是木刻版水彩印制的神像,是中秋節(jié)必備的月神像。
祭月時拜月神像(月光紙)的風俗起源于明代,明劉侗、于奕正著《帝京景物略》卷二中記載:“紙肆市月光紙,績滿月像,趺坐蓮華者,月光偏照菩薩也。華下月輪桂殿,有兔杵而人立,搗藥臼中。紙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續(xù)紛!绷頁(jù)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月光馬者,以紙為之,上繪太陰星君,如菩薩像,下繪月宮及搗藥之兔。人立而執(zhí)杵,藻彩精致,金碧輝煌,市肆間多賣之者。長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頂有二旗,作紅綠,笆或黃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禮,祭畢與千張、元寶等一并焚之!
舊時,每到中秋節(jié),北京城中的南紙店的月光紙便會熱銷。舊時揚州刻印木刻月光紙的除清代小東門的會文堂紙店外,后來磚橋上的“松竹齋”、大東門街的“蓮青齋”、缺口街的“生記”等十余家紙店也紛紛刻版印制月光紙售賣。月光紙是糊在秫秸架子上的,周圍還有臘花低鑲的邊,被人們“請”回家去祭祀,然后焚毀。
月光紙中形象最初為道教形像,是一整張毛邊紙印刷的,是以嫦娥為主的月宮圖景,上面有“太陰星君”的形象,后慢慢變?yōu)榉鸾绦蜗蠛蛽v藥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畫面上呈現(xiàn)一輪滿月的圓輪,月輪內(nèi)則有一尊女菩薩端坐于蓮花之上,太陰星君被菩薩的形象所取代,民間信仰中稱其為“月光遍照菩薩”、“月光菩薩”或“月光娘娘”。在菩薩之下還繪有廣寒宮的仙閣殿影以及玉兔搗藥的形象。
還有以一張整幅順紅紙印制的,上端是“關(guān)圣帝君”、“增福財神”,是給鋪戶用的。店主希望自己可以財源廣進。
中秋節(jié)習俗作文 篇3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每當每個節(jié)日的到來,各個民族都以不同的方式慶祝,在潮陽的節(jié)日里我比較喜歡中秋,也是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個節(jié)日。
在早上于中秋這段時間,我們就會開始籌備拜神的物品、晚上吃的食物,這一天里要拜兩次神,有的人甚至到很多地方拜神。
午夜到晚上是最為熱鬧的時段了,在中秋也像過年一樣早早就要洗澡穿新衣服。午夜時就要開始第一次拜神,這一次是拜晚上吃的食物,可以形容為“八菜一湯”一點也不比新年的時候差。
晚上最熱鬧的時候到了,家家戶戶把一個大圓桌擺到天臺,大圓桌意喻著一家團團圓圓,并且在這一天不管在多遠的親人都要回來共度佳節(jié),邊吃團圓飯邊賞月是何等的享受啊!吃過飯后,就要開始拜嫦娥了,再拜嫦娥里必須要有五果、月餅其他的則是小孩喜歡吃的,糖果、水果之類的。
大人在家拜,小孩在外玩,一般是潮州人的慣例,在公園或天臺看,人人都在賞月吃月餅,有些小孩就會拿著燈籠到處游逛,有時候家鄉(xiāng)里還會舉辦一些活動,拿豬、羊、牛祭拜,有時候還會有潮劇可以看,一些老人和小孩特別喜歡潮劇,并且邊看便跟著唱,處處洋溢著快樂喜慶的`氣氛。
中秋佳節(jié)每每都會讓我很開心,不僅僅家人慶祝,還能與親戚朋友一起過節(jié)。
這就是我印象中的佳節(jié)。
中秋節(jié)習俗作文 篇4
“吃月餅,快點,來吃月餅!”媽媽的喊聲使我對美味的月餅垂涎三尺。吃著月餅,我不禁好奇地問媽媽:“哎,媽,漢族原來的中秋節(jié)有什么習俗呢?”“這個,我也只知道一點,就是說在原來的中秋男人們不能祭奠月亮,女人們不能祭奠灶神。”“哦,那其它少數(shù)民族呢?”“這個你媽媽絕對不知道,讓我來給你們講吧!”爸爸接茬道。然后朝媽媽壞笑了一下,媽媽溫柔地瞪了爸爸一下。
接著,爸爸給我們講了一個傣族中秋時的習俗傳說:
在云南的傣族,每到中秋節(jié)的時候,都要進行“拜月”,這是他們那么一個特有的風俗。
因為,根據(jù)傣族的傳說,那天上的月亮是玉皇大帝的第三個兒子——巖變成的。巖是一位既堅強又勇猛地青年。就是他率領(lǐng)傣族人打敗了侵略過他們的敵人,贏得了傣族人民的愛戴與敬佩。但是,后來他不幸去世了,他去世后,尸道升上天,變成了現(xiàn)在那皎潔的月亮,在天空中發(fā)出柔和的月光,給黑暗中的傣族人民帶去光明。
所以,以后每逢中秋節(jié)這天,傣族的小伙子一大清早就扛上火藥槍上山打火雀、野雞,獵取中秋佳節(jié)這天的野味。而姑娘、媳婦們則到湖邊和池塘邊來抓魚,為月亮做出最美味、最可口的飯菜。他們都去忙著準備節(jié)日的晚餐哩。家中的老媽媽她們也不閑著,她們忙著舂糯米,做一些大小不同的食物,四個桌子角上,各放一個圓形的糯米餅,再將每個餅上都插一炷香。等到月亮在天邊徐徐升起的時候,就把香點燃,一家男女老少便開始“拜月”。之后,就要對著天空鳴放火藥槍,以示對巖的敬意。最后,全家男女老少歡快地圍坐在小方桌的四周,品嘗可口的食物,談笑賞月,一直盡興方才歸去。
我被這動聽的故事感動了、迷住了。望著天空中那皎潔的月亮,我的眼前不禁浮現(xiàn)出那英勇地努力拼搏地畫面,我不由地對傣族的中秋節(jié)向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