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普陀山的句段
海中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中。
普陀山,坐落在杭州灣以東煙波浩渺的蓮花洋上,是漂浮在大洋上的寶島圣地。
普陀山,太陽最早升起的地方,朝陽涌日,映紅海面,浪濤洶涌,紅波彤彤。
普陀山,太平洋西海岸的明珠,觀音顯靈,送兒送女,佛光四射,普渡眾生。
普陀山,海天佛國,南海圣景,蓬萊仙閣,海島靈山。
普陀山,雄峙東海,"海山第一",以山兼海之遜景仙地。
普陀山,觀世音之圣地,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與五臺、峨嵋、九華齊名,獨具佛國風(fēng)采的魅力。觀音道場曾有普濟、法雨、慧濟三大寺,八十八庵,一百二十八茅蓬,號稱"五百叢林,三千僧眾",供奉有三十余座禪院借眾生朝圣、觀光。"南海觀音"、"九龍殿"、"楊枝觀音碑",稱為佛國鎮(zhèn)山三寶。
普陀山,遜色宗教活動可溯于秦,山上原始道教、仙人煉丹遺跡隨處可見。
普陀山,每年農(nóng)歷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傳為觀音誕辰、得道、出家之日。三大香會期間,普陀山全島燭火輝煌,香煙繚繞,誦經(jīng)禮佛,香客人摩接蹱,持香朝拜,默誦圣號,普植善根,屢現(xiàn)瑞煙,通宵達旦,盛況嘆為觀止。觀音大師結(jié)緣四海,大慈大悲的精神與信仰,廣泛傳揚,影響深入,每逢佛事,天象顯祥,信眾求拜,靈驗頻顯。普陀山,鐘靈毓秀之凈土,積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蘊,眾生心中藏佛心,改換人間昄馬列,共建天堂,享受幸福人生。
普陀山四面環(huán)海,群島羅列,峰巒滴翠,氣候宜人,四周金沙綿亙,白浪環(huán)繞,魚帆競發(fā),銀濤金沙環(huán)抱著大批古剎、精舍、寺庵、亭碑、摩崖石刻、雕塑文物等濃郁的人文景觀和金沙、奇石、潮音、古洞瀚海、古樹名木等壯麗獨特的海山風(fēng)光融為一體,交相輝映,令人流連忘返。
普陀島上升明月,幽幻綿隱,日出太陽紅,海島疊加,綿綿映襯,風(fēng)光旖旎,山石林杰,寺塔崖刻,梵音濤聲,皆滿佛國神秘色彩。
普陀山勝景集寺廟、大海、金沙、奇石于一體。登山攬勝,眺望碧海,極目千里,一望無邊,海天茫茫,海島飄浮著,前方點點白帆,行駛飄移,海風(fēng)怒號,濁浪排空,海天一色,海闊天空,山海之勝,風(fēng)光膠旋,洞幽巖奇,古剎琳宮。島上樹木翠綠,鳥語花香,林幽壑美,郁郁蔥蔥。白天千步金沙沙色如金,純凈松軟,顆粒閃光,沙灘寬坦軟美,旅泳健兒步沙拍浪,暢游在大海的大風(fēng)大浪中,其樂無窮。每臨夜境,海上升明月,千里亮堂堂,嬋娟緩移,清風(fēng)習(xí)習(xí),濤聲頻響,清穆夜色,詩音盅然。每到夏秋之際,海面上萬頃波濤掀起巨瀾,驚心動魄,吼聲震天響。夜景奇觀,一排排波浪在夜幕下閃閃發(fā)光,映隱海面,令人眼花繚亂,人們稱之為";",信徒們則叫"神火"。
普陀山還有千姿百態(tài)的石景,琳瑯滿目的洞景,以及美麗如畫的海景。
普陀山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fā)港的重要通道和泊地,早已聞名于世。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普陀山,憑借其特有的山海風(fēng)光與神秘幽邃的佛教文化,古往今來,傳承文明,吸引眾生,使眾多文人雅士,眾生信徒前來隱居、修煉、觀光、游覽,一飽圣景。
歲月沉浮,煙波浩淼,普陀山歷史上雖多次興廢,普陀山仍然是"佛燈朗耀,祖道恒傳"。
普陀山,千年佛國,祈禱人世間充滿著和平、幸福、康寧、昌盛、繁榮、萬事順意、吉祥如意,普陀山將良好祝愿奉獻給廣大普渡人生的浪漫眾生大眾。原人世間美如天堂,南無阿彌陀佛。
普陀山,位于舟山群島東部海域,屬浙江省舟山市。說它是山,其實它只是東海舟山群島中的一個小島,最高頂海拔僅有291.3米,南北狹長,形似蒼龍臥海,面積近13平方公里。島上風(fēng)光旖旎,洞幽巖奇,古剎琳宮,云霧繚繞。普陀山與九華山、峨嵋山、五臺山合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素有"海天佛國"、"南海圣境"之稱。
普陀山,是舟山群島1390個島嶼中的一個小島,坐落在杭州灣以東煙波浩渺的蓮花洋上,四面環(huán)海,峰巒滴翠。南北長8、6公里,東西寬3、5公里,面積12、5平方公里,最高峰佛頂山海拔288、2米。普陀山的四周金沙綿亙,白浪環(huán)繞,島上擁有大批的古剎、精舍、寺庵、亭碑、摩崖石刻,素有"海天佛國"之稱,是我們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與五臺、峨嵋山、九華齊名。
普陀山全盛時期,曾有過3大寺,88庵院,128茅蓬,僧尼達4000余人之多。清香纏繞的普濟寺(前寺)、燭香彌漫的`法雨寺(后寺)、晨鐘暮鼓的慧濟寺是普陀山的三大寺院。
其中最大的是普濟禪寺,我們"腳踩蓮花步步高",來到了普濟寺。寺廟三面被山環(huán)抱,正面是遼闊的大海,廟外古木參天,廟內(nèi)梵音裊裊,廟里廟外香客如織。普濟寺中供奉著全山唯一的"正觀音",而統(tǒng)領(lǐng)全山和尚歷來只能是普濟寺的主持和尚。據(jù)說普濟寺的正大門是常年不開的,只有來訪的時候;或老主持圓寂,迎接新主持的時候;或遇到60年一次的寺慶這三種情況才會開啟大門。普濟寺還有一座元代的多寶塔,呈方形,共五層,高18米,用太湖石砌成。系元代元統(tǒng)年間(公元1333-1334年)宣讓王為普陀山僧孚中禪師所建,故又名為太子塔,是普陀山的三寶之一。
慧濟寺在普陀山的佛頂山上,原有石亭、供石佛。明朝(1368-1574年)僧人圓慧初創(chuàng),名慧濟庵。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僧人能積擴庵為寺,建圓通殿、玉皇殿、齋樓等。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僧人德化請得《大藏經(jīng)》,又經(jīng)僧人文正大力建造,遂成巨剎,與普濟寺、法雨寺并稱普陀山三大禪寺。
由此向南走,有一條通往法雨禪寺的山路。途中可以看到許多石刻,但有些已模糊不清了?淘谠品鰩r上的"海天佛國"這四個大字比較有名,傳說是出自明代抗倭名將侯繼高的手筆。法雨禪寺又稱后寺,在光熙峰下,距普濟寺2.8公里。創(chuàng)建于明萬歷八年,后毀于戰(zhàn)火。清康熙二十八年,普濟、法雨二寺領(lǐng)朝廷賜帑,同時興建;后法雨寺的明益禪師又孤身入閩募資,歷時三年,將所募財物用以建圓通殿,專供觀音佛像,兩年后又建大雄寶殿,供諸菩薩?滴跞四辏1699年)清朝廷又賜金修寺,修繕大殿,并賜"天華法雨"和"法雨禪寺"匾額,法雨寺現(xiàn)存殿宇294間,依山取勢,分列六層臺基上。入山門依次升級,中軸線上有天王殿,后有玉佛殿,兩殿之間有鐘鼓樓,又后依次為觀音殿、御碑殿、大雄寶殿、藏經(jīng)樓、方丈殿。觀音殿又稱九龍殿,九龍雕刻十分精致生動,九龍殿內(nèi)的九龍藻井及部分琉璃瓦是從南京明代宮殿拆遷而來,被譽為普陀山三寶之一。
最讓我難忘的是大乘庵的臥佛,有十多米長,側(cè)臥著,雙目垂下,慈祥和善、氣色近似活人,巨大的身軀使我驚訝不已。最讓我搞笑的是那二龜聽法石,活靈活現(xiàn)的兩塊巨石,真象一前一后兩只烏龜在聽法經(jīng)呢!還有那神奇的磐陀石,一塊巨大的磐石,凌空架在山上,底下只有一小塊接觸面,居然不會翻落下來,巋然不動面對著大海。還有那個潮音洞也稱作觀音洞的,只要海水打在洞壁上就能發(fā)出能柔美的聲音,這也讓我感到十分神奇。據(jù)說洞內(nèi)有塊石頭,只要是有緣之人就能看出那是一尊觀音佛像,還說只要對著洞口許下心愿,你的愿望就會實現(xiàn)。而刻在山崖的斜坡上那一個紅紅的巨大"心"字,人坐在上面,竟只是那么小的一個點而已。
普陀山那座"不肯去觀音廟"廟名挺有意思,傳說早在唐朝咸通四年(863年),有個從日本來到中國的僧人慧萼,從五臺山奉引一尊非常精美的觀世音像回國,行船至普陀山之時,突然刮起了大風(fēng),被風(fēng)浪所阻,便將船停泊在普陀山下并從潮音洞上岸。日本和尚知道這是觀音菩薩不愿跟隨他東渡日本,只好留下觀音佛像獨自一人回日本去了。這尊觀音佛像便就成了普陀山上的第一尊觀音佛像,恰好普陀山有位姓張的漁民知道了緣因,于是讓出了自己的三間茅草房給觀音佛像擺放,并建成了一座廟宇,后人就將這座廟稱之為"不肯去觀音廟"。這也就成為普陀佛教開山之起始。
在普陀山的最南端,南天門孤懸入海,門前碧波浩渺,此地巨石森立,危巖高聳,中有兩石如門,因此被叫作南天門。闕門飛檐起角,中間書有"南天門"三個大字,旁邊有龍眼井,崖上有石鼓,闕左上方有獅子石。南天門里有梵宇琳宮,宇旁有一巨巖,可緣石級而登臨巖頂。巖頂平坦,有兩處小水潭,潭水清淳發(fā)光,俗稱獅子眼,巖石上鍥有"龍華大會"、"砥柱南天"、"海岸孤絕處"等石刻。傳說這里是八仙過海的地方。
普陀山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雙峰山坡麓秀林蔥郁的紫竹林便是觀音修道的地方,紫竹林中的竹竿竟然是墨紫色的,據(jù)說此竹只有在普陀山這里才有。如今坐落于雙峰山南端的觀音跳山崗上高高矗立著通身銅制、外表鎦金的南海觀音露天銅像,慈眉善目俯瞰著蕓蕓眾生,巳成了普陀山的標(biāo)志。據(jù)說花費了善男信女捐贈的三千多萬人民幣,號稱"世界第一大尊觀音佛像",這是在1997年農(nóng)歷9月19日觀音出家日那天開光落成的,我去普陀山的時候還沒有。
【描寫普陀山的句段】相關(guān)文章:
普陀山機場到普陀山怎么走的旅游攻略06-17
普陀山拜佛自助游攻略08-02
廈門普陀山自助游攻略08-02
寧波普陀山自助游攻略08-02
紅燒黃鱔段的做法06-01
疫情對朋友說的一段暖心話語(精選60句)03-22
紅燒青魚段做法02-08
段姓男孩起名03-03
超級搞笑的語錄六段06-23
人力資源九段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