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鄂溫克族風俗習慣
鄂溫克族,有人口2 6 3 1 5 人。主要聚居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呼倫貝爾盟的鄂溫克族自治旗。其他散居在陳巴爾虎旗、額爾古納左旗、莫力達瓦旗、阿榮旗、扎蘭屯市和黑龍江省訥河縣等地。多與蒙古、達斡爾、漢、鄂倫春等民族交錯雜居。
“鄂溫克”是民族自稱,意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們”。過去是因居住地不同,鄂溫克族曾分別被稱為“索倫”、“通古斯”、“雅庫特”等。新中國成立后根據(jù)本民族人民的意愿,統(tǒng)稱鄂溫克族。
鄂溫克族有自己的語言。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通古斯語支,分輝、伊敏河、莫爾格河、熬魯古雅三種方言。牧區(qū)通用蒙古文,農(nóng)區(qū)和山區(qū)通用漢文。
[宗教習俗]
鄂溫克族多信薩滿教,牧區(qū)居民同時信藏傳佛教。
鄂溫克人敬火如神。無論在家中還是野外,均不用有刃的東西撥火,不用水潑火,不能將污穢之物扔進火 中。吃肉、喝酒時也要先敬火。
每年的1 2月2 3日,牧區(qū)的鄂溫克人還要舉行祭火神儀式:在火位的'正面放一桌子,擺上多種供品。在火架的四周點上燈,掛上五種彩色布條,火架里面用木條搭一個框,上放羊的胸骨,撒上羊油,然后將火點燃,把各種供品投入火中。與此同時,主祭火神的婦女還要跪在火前,口中念叨著請求火神寬恕這一年中家人對火的失禮之處。之后,全家人向火磕頭。祭火后3天內(nèi)禁止撥火、掏灰。他們之所以如此敬重火,除了火在他們生產(chǎn)、生活中的重大作用外,還因為他們認為火的主人是神,每戶的火主就是自己的祖先,如果失去了火主,這戶人家也就香火難續(xù)了。
[飲食習慣]
純畜牧業(yè)生產(chǎn)區(qū)的鄂溫克族以乳、肉、面為主食,每日三餐均不能離開牛奶,不僅以鮮奶為飲料,也常把鮮奶加工成酸奶和干奶制品。主要奶制品有:稀奶油、黃油、奶渣、奶干和奶皮子。最常見的吃法是將提取的奶油涂在面包或點心上食用。
肉類以牛羊肉為主。過去每戶每年平均要食用二十來只羊和兩頭牛。冬季到來之前是鄂溫克族大量宰殺牲畜儲存肉類的季節(jié)。食肉的方法有:手把肉、灌血腸、熬肉米粥和烤肉串等。
居住在北部大興安嶺原始森林里的鄂溫克族,完全以肉類為日常生活的主食,吃罕達犴肉、鹿肉、熊肉、野豬肉、狍子肉、灰鼠肉和飛龍、野雞、烏雞、魚類等,食用方法也與牧區(qū)略有不同,其中罕達犴、鹿、狍子的肝、腎一般都生食,其他部分則要煮食。
魚類多用來清燉,清燉魚時只加野蔥和鹽,講究原湯原味。
鄂溫克族很少食用蔬菜,僅僅采集一些野蔥,做成咸菜,作為小菜佐餐。從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主食漸被面食如:面條、烙餅、饅頭等所代替。
鄂溫克族都以奶茶為飲料,飲用時根據(jù)個人的口味再加黃油、奶渣。此外,還飲用面茶、肉茶。林區(qū)的鄂溫克族還飲用當?shù)靥赜械鸟Z鹿奶。
【鄂溫克族風俗習慣】相關文章:
鄂溫克族春節(jié)習俗11-07
鄂溫克族米闊魯節(jié)01-25
漢族風俗習慣10-28
毛南族風俗習慣11-10
壯族風俗習慣06-10
彝族風俗習慣11-02
瑞士風俗習慣09-07
意大利風俗習慣02-07
日本的風俗習慣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