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風俗民情
廣州古為嶺南蠻荒之地,其風俗的根基在中原,千百年來又吸收了外來的文化,而最終于本地獲得了認同。古今風情薈萃,中西文化交融,產生了許多特異的風俗。特別是廣州作為廣府民系的中心,其人文素質和語言風習都有許多特異之處,構成了廣州風俗的特殊氛圍,使它有別于其他民系和民族。
從人文素質方面看,廣州的風俗有著深刻的歷史成因。廣州先民在古代交通極不方便的情況下,從中原千里迢迢來到南海之濱。坎坷的道路,使他們歷盡了艱辛;官場的失意,使他們對中原故土無可依戀。沒有歷史的重負,加上地處南疆,統(tǒng)治者鞭長莫及;心理的隔膜和地緣的`偏離,使得廣州人正統(tǒng)觀念較為淡漠。廣州在歷史上是著名的外貿港口,對外經濟交往頻繁,受外來思想影響較大,因而在政治上表現(xiàn)出較強的開放性和靈活性,經濟上的通融性和實效性,思維上的活躍性和創(chuàng)造性。廣州人精明實干、富于冒險、勇于開拓、兼容靈變,不盲目排外,也不崇洋媚外,善于吸收西方文化中有益的因素,使整個社會煥發(fā)出強勁的活力,因此在近代的歷次社會變革中,都處于前列的地位。這些人文基因,在廣府民俗中處處閃爍著光彩。
歷史上曾有過四次中原人大舉南遷的記載:“自漢末建安至于東晉永嘉*(*永嘉屬西晉年號,黃《志》記述有誤。)之際,中國之人,避地者多入嶺表,子孫往往家焉,其流風遺韻,衣冠氣習,熏陶漸染,故習漸變而俗庶幾中州。”(明嘉靖黃佐修《廣東通志》)嶺南一帶許多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內容及習俗,大多與封建王朝的祭祀活動相關,如春日迎土牛,元日禮神賀歲,二月作社,三月行青至冬日祭祖等,都由王室、宗族祀禮發(fā)展而來;一些重要節(jié)日,如春節(jié)、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冬至等,也都承襲中州例俗。所不同的,只是由于地域、環(huán)境、民情的變異,而具有自己的特色。如春節(jié)迎神祭祖、守歲、吃團年飯、貼春聯(lián)、舞龍舞獅、“賣懶”(即中州所謂“賣癡呆”)、人日吃七樣菜(即中原古風“吃春盤”)等,都和中原地區(qū)大同小異。由于嶺南春色常在,一年四季百花盛開,所以廣州除夕十里花街上那熱鬧的場景,是嶺北他處所罕見的。嶺南的醒獅,也有別于北方的獅子。北方獅講究形似,由兩人扮演,四腳著地,活像真獅一般;廣州的醒獅講究神似,重在獅頭,風格與造型都迥然不同。更有一些特異的節(jié)日,如正月二十四的“生菜會”,二月十三的“波羅誕”,四月十七的金花誕,七月二十四的鄭仙誕等,都是廣州所獨有的,其中包含著許多美好的故事和傳說。生菜會原與送子觀音誕有關,人們取其“生子發(fā)財”之意,正巧“生菜”與“生財”音近,便借此為會,近年更涂上了濃重的商業(yè)色彩,借此招商引進外資。波羅誕則與海上絲綢之路有關。廣州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波羅廟中供奉的波羅國使者,說明了廣州人對西方文明傳播者的敬重,對四方豪賢的崇尚。在近年改革開放的潮流中,廣州群眾性的文化生活蓬勃發(fā)展,除一般的歌舞廳、卡拉OK之外,高檔次的文藝沙龍、音樂沙龍、學術沙龍也在涌現(xiàn)或恢復。交響樂和芭蕾舞也能在廣州找到知音。在商場上努力拼搏的廣州人,善于抓緊一切機會,陶冶性情,開拓眼界,增長知識,邁向更高的階梯。這些都是歷代風俗文化熏陶的結果。
最能體現(xiàn)廣府民系市井風情的是廣州飲早茶的風俗。其趨時變奏的格調,可以說是廣州社會的一個縮影。在各種各樣的茶樓里,不但能領略到廣州飲食文化的品味,還可以看到廣州社會的人生百態(tài)。人們在那里交朋結友,洽談生意,迎來送往,果腹消遣;還有江湖聚首、相面賣唱、文人雅集等,無奇不有。那“生猛海鮮”的粵菜風味,?狗、?雀、燴蛇羹的拿手絕招,還有“星期美點”、象生拼盤、明爐乳豬、無篤石螺;總之天上飛的、地下爬的、水里游的,幾乎都可以在廣州茶樓的餐桌上品嘗到。要體味“食在廣州”之真情,最好上廣州茶樓。它的誕生,是商業(yè)世界的產物;它的發(fā)展,與嶺南文化息息相關;它的風格,融中西于一爐,集食藝于一堂。這是體察廣州風俗的一個櫥窗。
【廣州風俗民情】相關文章:
廣州過年風俗03-10
廣州過年風俗文化03-04
廣州過年的風俗03-03
廣州的風俗習慣11-14
元宵廣州過年的風俗03-03
廣州過年有什么風俗02-27
廣州過年風俗作文8篇11-30
廣州人過年的風俗03-02
廣州過年的風俗有哪些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