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公積金問題從住房制度改革說起
近日,有兩則消息讓住房公積金又一次成為吸引眼球的焦點。近期一則瘋傳“網帖”披露了網友對于公積金繳存利息測算的結果。據稱,1.2萬元公積金一年只能得利息22.75元,相當于“一斤瘦肉的價錢”。此外,檢察機關近期在偵查一起有關某地公積金中心案件時,發(fā)現(xiàn)其營業(yè)部主任僅靠模仿前來貸款職工筆跡的方式,便輕松套取上千萬元。
作為我國內地職工基本福利“五金”之一的公積金,關涉每個老百姓的利益,關涉公共住房金融政策的效果,關涉到住房需求的解決。公積金采取個人和單位等額繳納,匯入個人賬戶,歸個人支配,發(fā)揮互助合作精神,在住房需求上實現(xiàn)“人人幫我、我?guī)腿巳?rdquo;,這本是一項能夠融合多方利益、實現(xiàn)共贏的公共基金。而且,在資金繳存、支取和貸款上,上有《公積金管理條例》、《公積金財務管理辦法》,下有各公積金中心設立的管理委員會,公積金管理值得深思。
公積金問題還要從住房制度改革說起。公積金設立之前,我國城鎮(zhèn)施行的是福利性住房制度,即老百姓住房需求的解決完全依賴所在單位直接分配,不收取租金或象征性地收取低租金。公積金制度建立于上世紀90年代住房福利化向市場化的過渡期,創(chuàng)設公積金的目的是為了降低住房供應向市場化轉軌的成本,即住房關系到老百姓的利益,突然轉向市場供應可能引起社會強烈反響,甚至是社會動蕩。由單位和個人共同繳納并形成互助互惠的`住房儲蓄金,以較低的利率貸給有住房需求的繳納者,能夠有效緩沖住房市場化過渡過程中老百姓購房能力下降,從而為住房制度改革創(chuàng)造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
在計劃經濟時期,住房具有生產功能而非消費功能。因此,住房改革的一個任務就是剝離住房生產功能,這就需要將住房消費資金納入職工的工資,這才能讓老百姓到市場上購房。而住房公積金就是將住房消費資金納入工資的一個解決辦法。但是,當時為了獲得改革平穩(wěn)推進的基層各單位支持,通過公積金的改革方式將傳統(tǒng)福利住房制度下住房分配苦樂不均的現(xiàn)狀也一并繼承了下來。
也就是說,作為工資組成部分的住房消費金——公積金,其繳納標準也是按照福利住房制度下住房差異的現(xiàn)狀來制定的:效益好和掌握權力的政府機關、企事業(yè)單位、金融機構,原來享受到的住房福利較好,相應繳納的住房公積金也就比較高;而單位內部行政級別、職務和職稱高的群體,原來享受的住房福利較好,繳納的住房公積金也比較高。這樣的公積金政策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因此,從本質上來講,住房公積金目前存在的種種弊端和詬病,事實上是住房公積金政策源頭上設計出了問題。
盡管住房公積金政策的實施,為住房市場化改革提供了緩沖帶和穩(wěn)定的過渡環(huán)境,但由于沿襲了過去福利住房制度的弊端,與住房市場化改革方向和目標完全沖突。因此,在住房市場化改革完成以后,原有的住房公積金制度理應退出。但是,由于利益固化,任何一個舊體制下建立的機構很難在改革中退出,住房公積金更是這樣。住房公積金由單位和個人共同繳納,具有很強的封閉性、內部性和利益的一致性,已經異化為第二工資和單位隱性福利,各地公積金中心普遍存在的直屬管理部和分中心就是典型代表,這些機構都是圍繞市直機關或大型國企建立的。
因此,住房公積金本質上是住房制度市場化改革不徹底的遺留物。在住房市場化改革已經完成、單位福利分房已經徹底退出歷史舞臺、住房生產功能已經褪去的情況下,住房公積金承擔的原始職能退出也就有必然性。而要避免住房公積金“亂象”,關鍵是要深化國有企業(yè)改革,深化國企利稅上繳和個人所得稅改革,打破行業(yè)壟斷改革等。鑒于我國公共住房金融政策缺失,而現(xiàn)有機構退出存在體制障礙,行得通的方法應該是將住房公積金改組為政策性住房金融機構,僅僅為繳存者提供足額的、低息的、長期的購房貸款。
http://m.dgxbd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