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兵馬俑心得體會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兵馬俑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兵馬俑心得體會1
國慶假期,我和媽媽去陜西西安參觀了兵馬俑。兵馬俑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qū),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F(xiàn)在一共發(fā)掘了三個坑,坑里埋著許多陶俑、陶馬。這些陶俑、陶馬和真人、真馬差不多大,特別精美、壯觀,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一號坑面積最大,發(fā)現(xiàn)時間最早。從四周的參觀平臺望下去,在一個個巷道里,站立著數(shù)千個陶俑和陶馬。他們排列整齊,像一支整裝待發(fā)的軍隊,氣勢雄偉。在這里,我親手摸到了秦朝的泥土,感覺很細膩;還看見了秦磚,導游說“十塊金磚抵不上一塊秦磚”呢!
二號坑沒有一號坑面積大,但這里的兵馬俑更加形象。有立射俑、跪射俑、騎兵俑和鞍馬等,他們的頭發(fā)、胡須、面部表情和身穿的鎧甲都非常逼真。三號坑最小,像是一個指揮所,將領們正在開會,準備出發(fā)。這里有一個展柜里展示的一個兵馬俑被稱為“鎮(zhèn)館之寶”,因為它出土之后幾乎沒有修復過。
秦俑平均身高有1.8米,都是單眼皮、丹鳳眼,神態(tài)各異,號稱“千人千面”。他們的頭發(fā)、胡須、表情都不一樣,衣服、鞋子也各有不同,因為那時軍隊中士兵的衣服都是自己縫制的`。這些陶俑、陶馬出土時基本上都是破碎的,考古人員把這些碎片分類,像拼拼圖一樣把他們拼好。拼陶片的過程非常艱難,有的拼了四十年還沒拼好。還有彩色的陶俑,一出土顏色就脫落了,現(xiàn)在都不挖了,埋起來,等技術發(fā)展了留給后人去修復,F(xiàn)在還有許多兵馬俑沒有挖出來,或許還有一些俑坑沒有被發(fā)現(xiàn)……
我在感受兵馬俑的宏偉壯觀的同時,也感受到了秦朝人民的疾苦:修這么龐大的兵馬俑為秦始皇陪葬是多么勞民傷財呀!
兵馬俑心得體會2
秦俑,是我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世界藝術史上的不朽偉作。而我,作為一民中國人,更是倍感自豪!今天,我終于有機會,去親眼目睹這些偉大的藝術杰作。
經過了幾小時的時間,輾轉到了秦俑博物館的收費處。沒想到一個人就要收100元,這才搭上車,開始了新的旅途。
說句實在話,我以前也看過秦俑的照片,但真正參觀時,才不由感慨: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阿!
秦俑坑嘛,我對其只用一個字來形容:繁!密密麻麻的'秦俑一眼望不到頭,遠處的秦俑縮成了一枚枚灰點。
這些古代的武士,看起來似乎是有生命的——若是再有瞳孔,就和真人沒有區(qū)別了。秦俑面部表情大多莊嚴肅穆,似乎不僅僅是個陶土人,而是敢沖、敢殺、敢于嗜血的強大軍隊!他們身上的塵土也為它們增添了無盡悲壯的滄桑之美。
二號坑,則讓我更加感慨:燈光灰暗,滄夷滿目?觾惹刭复蠖鄽埰撇蝗⑶冶桓仓谏姆贌^的痕跡。有詩云:
生則張良錐荊軻刀,
死則黃巢掘項羽燒。
居然一懷在臨潼郊,
隆然黃土浮而高。
在這個坑內,秦俑的表情在莊嚴肅穆中似乎更帶著悲哀,殘手斷臂散落一地,再加上昏暗的燈光,似乎有些猙獰。
該是回程之時,我不禁低吟起一首詩: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
明斷自天啟,大略駕雄才。
收兵鑄金人,函谷正東開。
徐市載秦女,樓船幾時歸。
但見三泉下,金棺葬灰寒。
兵馬俑心得體會3
20xx年7月16日,烈日炎炎、驕陽似火,在這七月流火的盛夏時節(jié),我們十個南方日報世博小記者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XXXX。經過一個下午的參觀、采訪,我對XXXX有了深入全面的了解,尤其是對綠色低碳電能又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平日里對電已經司空見慣、不以為奇,但在這次參觀中卻得到了真正深入而又明晰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淺,明白了許多電力原理和電力服務的情況。
首先,我了解了平常為我們的生活提供XX服務的XXXXX。這個成立于20xx年的大公司職工總數(shù)30萬人。20xx年就躋身全球500強企業(yè),隨后排名逐年上升,20xx年已經列全球第156位。有很多頂尖的輸變電技術在網內使用,世界上第一個±800千伏云廣特高壓直流輸電示范工程單極已經順利投產,目前XXXX是國內西電東送規(guī)模最大、效益最好、發(fā)展后勁最強的電網,并為營造和平穩(wěn)定、睦鄰友好的周邊環(huán)境作出了貢獻。
其次,XXXX的先進技術深深的吸引了我,讓我們看到了未來能源的發(fā)展方向,我為此激動不已。在參觀期間,南方電網的工作人員向我們展示了許多關于節(jié)能環(huán)保的最新技術成果,對此我有很大感觸。節(jié)能環(huán)保是身處21世紀的人們必須重視的一個問題,氣候變暖
所帶來的'一系列氣候問題必須從根本上解決。以前我以為環(huán)保就是低碳、低碳就是環(huán)保,然而通過參觀南方電網我明白了環(huán)?煞譃楹芏囝愋停吞贾皇瞧渲械囊环N,低碳的目的是解決全球氣候變暖問題。
所謂低碳就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指的是各國在能力允許的范圍內盡可能的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從工作人員那里還了解到,在節(jié)能環(huán)保方面,中國做的還很不夠。在中國,大部分的發(fā)電站還是通過火電的方式發(fā)電的,而火力發(fā)電大部分用的是燒煤的方式。煤是一種高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可燃性物質。據計算,每燃燒一噸煤會產生
4.12噸二氧化碳氣體,比石油和天然氣每噸多30%和70%,可見煤對大氣的污染是嚴重的。用煤來發(fā)電在我看來是下下之策,因為如果用卡車來運送發(fā)電用的原材料一輛卡車拉一年的不夠一個火電發(fā)電廠一天用的,而如果是核電站,一卡車鈾235噸足夠一個核電站用一年的了。
我想未來的世界大部分的電能應該來自于太陽能、風能、水能、以及核能。在所有發(fā)電方式中太陽能和風能是最環(huán)保的兩種,這兩種發(fā)電方式對環(huán)境可以說是沒有污染的。另外用氫能發(fā)電也是未來有可能使用的發(fā)電方式因為氫燃燒的產物為水,二氧化碳排放量為零。未來是由我們來創(chuàng)造的,未來如何是由我們來決定的,現(xiàn)在我們做的每一件事都關系到未來,所以我們應該從所有事情入手來實現(xiàn)環(huán)保,大到發(fā)電站的發(fā)電方式小到開冰箱門的次數(shù)這些都是我們應該注意的。
我希望未來中國能真正的實現(xiàn)環(huán)保,能夠實現(xiàn)二氧化碳的低排放,只有這樣環(huán)境問題才能得到解決。我希望未來的生活全部使用電能,因為電能是利用率最高的能源之一,而電能應該全部有太陽能和風能來得到,包括二氧化碳在內的溫室氣體全部實現(xiàn)低排放或負排放,天是藍藍的水是藍藍的,大地是綠色的,那才是我們應該擁有的未來。而要想擁有這樣美好的未來,就要從現(xiàn)在做起、從我做起,盡力節(jié)省每一度電,盡力去研發(fā)更多更好的優(yōu)質能源,讓我們的未來更加美好!
兵馬俑心得體會4
人曾說過:“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中國!鼻迕鲿r節(jié),爸爸媽媽帶我去了古都西安,參觀了“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始皇的殉葬品——兵馬俑。
秦兵馬俑世界聞名,我內心充滿了期待。剛走進景區(qū)大門,我的心就激動萬分。聽導游說,有兵有馬為,野心勃勃的秦始皇,希望死后也擁有活著的榮華富貴,便派人修建了舉世聞名的秦兵馬俑,它成為了中國古代的一張金子名片!
院內人山人海,有老有少,還有好多外國人。放眼望去,滿眼翠綠。一排排松柏屹立其中,如同一個個忠誠的衛(wèi)士。
我們先去了秦兵馬俑的一號坑。這是最大的一個坑,一進門,就看到各式各樣的兵馬俑:有的半蹲著,神情嚴肅,好像在參見什么大將;有的昂首挺胸,信心十足,好像不把敵人看在眼里;有的眉頭緊鎖,仿佛在思考怎樣打敗敵人……
他們的頭飾也各不相同:有的戴箸冠,有的戴云長冠,更多的則是束發(fā)挽髻,他們個個都被雕刻得栩栩如生。
接著,我們參觀了二號坑。二號坑比一號坑小一點。在這里,我們看到有一個圖片,提示這里有盜墓者留下的洞口。我和爸爸找了一會兒,果然找到了!這個洞參差不齊,導游說仔細看,可以看到有一個木棍支撐著洞,看來盜墓者比考察者這還早呢!這么珍貴的文化遺產卻有遺失,真是可惜!
最后,我們來到了三號坑。這里的'兵馬俑較少,最顯眼的就是那輛馬車了,車有四匹馬拉著,那馬體肥膘健,威風凜凜,后面是一個站著的兵俑,他雙手成空心拳狀,緊握韁繩,眉飛色舞,神采奕奕,好像得知了什么喜訊,急著回去稟報。
看了這幾個坑,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共同點:都有許多堵墻。經咨詢才知道這是夯筑的承重墻,上面的凹槽是棚木的印痕,這真是處處都是知識呀!此刻我也明白了媽媽常說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秦兵馬俑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淚和智慧的結晶,也是全人類精神文明的瑰寶!
它是炎黃子孫們的驕傲!這么有價值有意義的寶貴遺產,我們又怎么能讓它在受破壞呢
兵馬俑心得體會5
遙遠的東方,宏偉的秦兵馬俑大軍守護著秀麗的驪山東麓,他們是戍衛(wèi)著大秦帝國的最后一支近衛(wèi)軍。黑衣如鐵、迅捷如風,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令天下聞之喪膽,望之變色。他們唱著戰(zhàn)歌“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所向披靡,被稱為虎狼之師。他們就是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始皇兵馬俑。
暑假里,我來到西安臨潼,參觀了聞名中外的秦始皇兵馬俑,在這里,“歷史”與“現(xiàn)實”在我眼前交織碰撞,讓我感受著“穿越時空”的魅力。
一號展廳人山人海,游客們都擠在圍欄后伸長脖子向俑坑內張望。巨大的俑坑里沉睡著一支訓練有素、驍勇善戰(zhàn)的陸軍戰(zhàn)隊。他們神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有的沉穩(wěn)剛毅,有的英勇果敢,有的慈善含笑,一千個人就有一千種不同的面貌。
這是一支兵種齊全的隊伍,除了步兵、騎兵還有戰(zhàn)車。戰(zhàn)袍武士和鎧甲武士作為主要的作戰(zhàn)力量分布于整個軍陣之中,戰(zhàn)袍武士大多分布于陣表,靈活機動;鎧甲武士則分布于陣中,他們手持利刃,整齊劃一。透過陶土依稀還能感覺到撲面而來的凜凜殺手。陣中另有一種威風八面,身穿長襦,外披鎧甲,頭上帶有巾幘及長冠,雙臂前舉作牽拉轡繩的駕車姿態(tài)的,那是馭手俑,他們駕著馬車,沖鋒陷陣。
兩千年前的秦軍勇猛善戰(zhàn),武器精良,所向披靡,他們用先進的作戰(zhàn)體系指揮龐大的軍隊,所到之處勢如破竹:他們用強勁密集而且持續(xù)的壓制對手,再由騎兵完成兩翼包抄,撕開對手的防線,最終步兵長驅直入,給敵軍以致命一擊。先秦就是依靠這種強大的軍事力量最終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
在二號展廳的一角,堆著許多破碎的陶片,每塊陶片上都貼上了白色紙條,它們是已經清理、編號,還需要粘合修復的'兵馬俑碎片。
只可惜,秦始皇最終也沒能守住他的帝國,他只好將強大的軍隊帶入地下,在另一個世界繼續(xù)他的霸業(yè)。
斗轉星移,滄海桑田,兩千年前那支所向披靡的軍隊就這樣靜靜地佇立著,走入了歷史的塵封。時光如箭一般從他們的耳邊掠過,榮耀早已化為無盡的寂寞與等待。迎著驪山方向吹來的涼風,低沉的呼吸與耳語隱約可聞,悲涼與滄桑的目光穿越秦川大地,穿越兩千年的時空,這支地下軍隊依舊忠心地守護他們的君王。
見證了氣勢磅礴的兵馬俑,我被它深深地震憾了,這偉大的奇跡是華夏民族的驕傲和自豪。
【兵馬俑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秦兵馬俑》教學設計06-25
秦兵馬俑的教學設計03-06
《秦兵馬俑》的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7-13
秦兵馬俑讀后感08-19
觀看兵馬俑有感01-25
《秦兵馬俑》讀后感09-11
兵馬俑觀后感01-10
《秦始皇兵馬俑》讀后感(精選5篇)05-20
法律心得體會_心得體會范文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