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2023年通用佛語的語錄49條
譬如醉象難可禁制,應(yīng)以鐵鉤而調(diào)伏之。瞋心醉象,亦復(fù)如是,以忍辱鉤而制御之,令其調(diào)伏,名為安忍波羅蜜多。《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jīng)》卷六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佛語的語錄49條,一起來看一下吧。
1、人生苦短!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欲望過多,身心本無累,累的是背負(fù)太多,再苦,都要用今天的微笑,把它吟詠成一段從容的記憶,再累,都要用當(dāng)下的遺忘穿越萬道紅塵,讓心波瀾不驚,對得到的要珍惜。
2、生活中沒有什么是一成不變的,我們只有一個選擇:對生活充滿希望,繼續(xù)前進(jìn)。無論世事多繁蕪,總有一處靜幽,可以將心安放;無論沙漠多荒涼,總有一方綠洲,可以賞心悅目。用善心看世界,用大愛品人生,人間到處是美景,世界處處有真情。
3、半盞清茶,觀浮沉人生。一顆靜心,看清涼世界!茶,喝的是一種心境,品的是一種情調(diào)。在沉沉浮浮中,選擇了清淡和超然,一種簡單而優(yōu)雅的生活態(tài)度。擎一盞清茶,任幽香沖去了浮塵,沉淀了思緒,心情,悠靜才可長遠(yuǎn)。
4、所謂"難過",并非時間漫長難度,而是心念卡住過不去。
5、禪能給人的內(nèi)心帶來智慧、安定與清凈。
6、[天天禪語]秋樹之葉因起風(fēng)而飄零,大海之魚因巨浪而離散,生死輪回因業(yè)力而流轉(zhuǎn),蕓蕓眾生因無明而漂泊。大海之舟因舵手而到岸,人生之舟因良師而解脫,身軀之病因良藥而治愈,精神之病因妙法而覺醒。084.
7、道不遠(yuǎn),性海非遙。但自己求,莫從他覓,覓亦不得,得亦不真。此所謂求人不如求己也。
8、平常心人人向往?梢活w平常心,到底怎么個平常法?又有幾人能真正看透?
9、"因果報應(yīng)"說不是佛家獨有,無論哪個國家、哪個民族,必然都存此說。好萊塢的大片,最后總是壞蛋遭殃;二十集的電視連續(xù)劇,壞蛋可以得意十九集,最后準(zhǔn)得遭報應(yīng)。
10、只要有信心,沒有做不好的事;只要肯忍耐,沒有擔(dān)不起的重任。
11、不留昨日之非,不執(zhí)今日之是。
12、現(xiàn)在是電腦時代,人們習(xí)慣用腦,卻迷失了心。心勝過腦。心,極靈極妙;腦,卻呆頭呆腦。
13、佛在心中,而不在臉上。佛是有生命有人性的,既然連鳥兒部有佛性,那人與人之間為什么不可以多一些寬容和博愛呢?
14、人們常常執(zhí)著于某種念頭,而忽視了人生的道路上的許多岔路口,不知道適當(dāng)?shù)霓D(zhuǎn)彎也許能夠帶來更加美麗的風(fēng)景。
15、一切眾生,貪欲恚癡諸煩惱中,有如來智、如來眼、如來身,結(jié)跏趺坐,儼然不動!洞蠓降热鐏聿亟(jīng)》
16、佛語說思想正確決定行動正確,這是個很重要的觀念。消極情緒是從思想中產(chǎn)生的。清除大腦中對他人的負(fù)面想法,就會清除你腦中的問題、擔(dān)憂與恐懼,這樣你就不想八卦或詆毀他人,也不會再把消極情緒帶給自己。
17、如果說勞動是一種幸福,多數(shù)人的第一反應(yīng)恐怕是嗤之以鼻吧:"勞動多累啊,我就喜歡待著,有吃有喝,不用工作,每天什么都不干,那才幸福呢。"人們大都喜歡閑適安逸,不喜歡勞累。然而,也有許多會在不需要勞動的時候懷念勞動。
18、人間何處非家人,天下無處不道場。
19、有愛心的人,處處給人溫暖;有私心的人,處處給人冷漠。
20、"物物而不物于物",意思是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古人說這句話的時候,大概沒有想到"物欲橫流"這個詞會成為后世的現(xiàn)實。物質(zhì)崇拜或物質(zhì)信仰,確實讓很多現(xiàn)代人迷失了方向。
21、問:"聰明與智慧之界限為何?"答:"前二字在世法上,常并稱不分,后二字在出世法上,亦常用不分。若必求其界限,則耳聽能察而不謬,謂之聰;眼看能察而不錯,謂之明。通達(dá)有為之事項,能以決斷,謂之智;通達(dá)無為之空理,安忍于法,謂之慧。"——李炳南居士
22、凈土法門最好弘揚(yáng)——讓對方聽到"阿彌陀佛",成功60%;假如讓他口念一聲阿彌陀佛,成功90%,以后念多念少,信深信淺,直到往生成佛只是l。%。
23、那些出類拔萃的人士,盡管他們的優(yōu)點不一而足,卻有一個共通也是最基本的特點:關(guān)注細(xì)節(jié),把小事做到完美。因為看重小事。擁有強(qiáng)大的動力與能量;因為專注于細(xì)節(jié),才能心無旁驁地勇往直前;也因為重視與專注,才能達(dá)到專業(yè)與精通的境界。
24、大乘戒于乘緩者,乃名為緩,于戒緩者,不名為緩。
25、自愛是報恩,付出是感恩。
26、欲望使人失敗,無私令人成就;煩惱使人痛苦,覺醒令人快樂;執(zhí)著使人束縛,放下令人解脫;無明使人迷惑,智慧令人證悟。
27、生活的禪法,它必須是溫暖與善良,寬闊與承擔(dān),走在每一個時代,找找與時代的契合,它更是對命運(yùn)的一種體醒,消極時振作,悲觀時期望,冷落時溫暖,能照亮人生理念的方法,就是禪道。
28、既已歸命彌陀,全然交給彌陀,我就不再屬于我,而屬于佛;既屬于佛,就是佛的作品、佛的兒子,就一切都是好的。我們只能懷著十分的虔誠接受佛賜,豈可以自己的好惡對佛的作品評頭論足、挑三揀四呢?
29、不傳說,斗彼此;導(dǎo)愚冥,護(hù)正法;勸進(jìn)人,使求佛。終無能,別離者。
30、人在制定自己的人生目標(biāo)時,應(yīng)該要有正確的心態(tài),既要追求生活的充實與快樂,同時又要摒除凡塵浮名與虛利的捆綁。
31、追求事業(yè)成功者,稍有成就,不驕傲者能有幾人?在驕傲之余,能思慚愧之心者又有多少?只有平和的心態(tài)才能消除偏狹和狂傲之氣,舍去浮躁和虛華。以一顆平常心直面人生,正確對待得失和輕重,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人生就會變得更加平靜和淡定,自己也能得到升華。
32、有一種人動不動就生氣,習(xí)氣很難改,你叫他不要 生氣,他也知道生氣不好,他也不想生氣,可是偏偏他就是不能不生氣。 遇到這種情形,需要下點工夫練習(xí)。我常教人家生氣的時候,要把注意力 放在自己的呼吸上,心里想著:我能夠呼吸實在是很幸運(yùn)。這么做情緒就 會慢慢地穩(wěn)定下來。我們生氣的時候,身體的細(xì)胞不知道要死掉多少,也 很容易引起精神上的不穩(wěn)定,導(dǎo)致身體上的疾病。時常處在這個狀態(tài),壽 命可能因此而減少,受傷害最大的是自己。
33、幸福源自知足,源自珍惜,源自內(nèi)心的簡約。大凡簡潔而執(zhí)著的人常有幸福的人生。因為簡約,才能在紛亂錯雜中找到幸福的身影。
34、抬頭是白云悠悠,低頭是流水潺潺。當(dāng)我們俯仰之際,何等暢快!有誰聽得懂這無弦琴奏出的妙樂?真正了悟人生之士,內(nèi)心既無寂寞又無喧嘩,純真的天性與自然融為一體,就是心的本來面目。
35、一個真正認(rèn)真生活的人,在任何情況下,不會因世俗的虛榮誘惑而喪失自己的品性尊嚴(yán)。人生短促,我們應(yīng)該排除一切困難而工作,并做到圓滿的成功,謀求為人類生活的利益做貢獻(xiàn),再從自我實際的力量去創(chuàng)造命運(yùn)。
36、此事如青天白日,皎然清凈,不變不動,無減無增,各各當(dāng)人日用應(yīng)緣處。頭頭上明,物物上顯,取之不得,舍之常存,蕩蕩無礙,了了空虛。
37、聰明的人,凡事都會往好處想,人生有兩個至境:一個是知道,一個是知足。知道,讓人活得明白;知足,讓人活得平。醉心于名利,便會被名利所縛;太在乎褒貶毀譽(yù),必會患得患失。欲望越多,束縛越多;欲望越少,自由越多。
38、如果放下了,緣聚緣散很正常,緣來緣去很正常。
39、忘機(jī)是佛道,分別是魔境。
40、生命是一種緣分,你刻意追求的未必能得到,你努力追尋的未必能獲取。生命中的燦爛,人生中的輝煌,往往不期而遇,盡在偶遇。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心盡力,得到是一種幸運(yùn),得不到也是一種幸運(yùn)。因為盡心,我們總有收獲,因為盡力,我們總有進(jìn)步。得失是一種心境,人生就是一種緣分,無悔就行。
4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切隨緣。
42、我們的痛苦并不在心外面,它是從你心中的無明而產(chǎn)生的。
43、根據(jù)佛教哲學(xué),所謂"眾生"、"個人"及"我",只是經(jīng)常在變動著的物質(zhì)與精神力量或能力的綜合。
44、若自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
45、佛曰: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時度此身?
46、飯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飯善人千,不如飯一持五戒者;飯五戒者萬,不如飯一須陀;飯百萬須陀洹,不如飯一斯陀含。
47、坦然地接受事實,自己就會得到平靜。坦然地去接受外在,去克服憤怒。以愛去克服不滿和怨恨。
48、人有兩種狀態(tài),一是睡,一是醒。多數(shù)人只是隨別人與客觀環(huán)境而活,不自知,也不知要去哪里,只是隨著世風(fēng)而行,這樣的人怎能說是清醒。
49、佛以一音演說法 眾生隨類各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