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在线观看视频免费,国产第2页,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婷婷,精品伊人久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時間:2023-02-14 13:03:42 政策法規(guī) 我要投稿

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為正確理解和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以下簡稱行政訴訟法),現(xiàn)結合行政審判工作實際,對執(zhí)行行政訴訟法的若干問題作出如下解釋:

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一、受案范圍

  第一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具有國家行政職權的機關和組織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不服,依法提起訴訟的,屬于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行為不服提起訴訟的,不屬于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一)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規(guī)定的行為;

  (二)公安、國家安全等機關依照刑事訴訟法的明確授權實施的行為;

  (三)調解行為以及法律規(guī)定的仲裁行為;

  (四)不具有強制力的行政指導行為;

  (五)駁回當事人對行政行為提起申訴的重復處理行為;

  (六)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權利義務不產(chǎn)生實際影響的行為。

  第二條 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第(一)項規(guī)定的國家行為,是指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國防部、外交部等根據(jù)憲法和法律的授權,以國家的名義實施的有關國防和外交事務的行為,以及經(jīng)憲法和法律授權的國家機關宣布緊急狀態(tài)、實施戒嚴和總動員等行為。

  第三條 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第(二)項規(guī)定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是指行政機關針對不特定對象發(fā)布的能反復適用的行政規(guī)范性文件。

  第四條 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第(三)項規(guī)定的“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是指行政機關作出的涉及該行政機關公務員權利義務的決定。

  第五條 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第(四)項規(guī)定的“法律規(guī)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中的“法律”,是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通過的規(guī)范性文件。

  二、管轄

  第六條 各級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審理行政案件和審查行政機關申請執(zhí)行其具體行政行為的案件。

  專門人民法院、人民法庭不審理行政案件,也不審查和執(zhí)行行政機關申請執(zhí)行其具體行政行為的案件。

  第七條 復議決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行政訴訟法規(guī)定的“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

  (一)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所認定的主要事實和證據(jù)的;

  (二)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所適用的規(guī)范依據(jù)且對定性產(chǎn)生影響的;

  (三)撤銷、部分撤銷或者變更原具體行政行為處理結果的。

  第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行政訴訟法第十四條第(三)項規(guī)定的“本轄區(qū)內重大、復雜的案件”:

  (一)被告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且基層人民法院不適宜審理的案件;

  (二)社會影響重大的共同訴訟、集團訴訟案件;

  (三)重大涉外或者涉及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澳門特別行政區(qū)、臺灣地區(qū)的案件;

  (四)其他重大、復雜案件。

  第九條 行政訴訟法第十八條規(guī)定的“原告所在地”,包括原告的戶籍所在地、經(jīng)常居住地和被限制人身自由地。

  行政機關基于同一事實既對人身又對財產(chǎn)實施行政處罰或者采取行政強制措施的,被限制人身自由的公民、被扣押或者沒收財產(chǎn)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上述行為均不服的,既可以向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向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受訴人民法院可一并管轄。

  第十條 當事人提出管轄異議,應當在接到人民法院應訴通知之日起10日內以書面形式提出。

  對當事人提出的管轄異議,人民法院應當進行審查。異議成立的,裁定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異議不成立的,裁定駁回。

  三、訴訟參加人

  第十一條 行政訴訟法第二十四條規(guī)定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和其他具有扶養(yǎng)、贍養(yǎng)關系的親屬。

  公民因被限制人身自由而不能提起訴訟的,其近親屬可以依其口頭或者書面委托以該公民的名義提起訴訟。

  第十二條 與具體行政行為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該行為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第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一)被訴的具體行政行為涉及其相鄰權或者公平競爭權的;

  (二)與被訴的行政復議決定有法律上利害關系或者在復議程序中被追加為第三人的;

  (三)要求主管行政機關依法追究加害人法律責任的;

  (四)與撤銷或者變更具體行政行為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

  第十四條 合伙企業(yè)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以核準登記的字號為原告,由執(zhí)行合伙企業(yè)事務的合伙人作訴訟代表人;其他合伙組織提起訴訟的,合伙人為共同原告。

  不具備法人資格的其他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該組織的主要負責人作訴訟代表人;沒有主要負責人的,可以由推選的負責人作訴訟代表人。

  同案原告為5人以上,應當推選1至5名訴訟代表人參加訴訟;在指定期限內未選定的,人民法院可以依職權指定。

  第十五條 聯(lián)營企業(yè)、中外合資或者合作企業(yè)的聯(lián)營、合資、合作各方,認為聯(lián)營、合資、合作企業(yè)權益或者自己一方合法權益受具體行政行為侵害的,均可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訴訟。

  第十六條 農(nóng)村土地承包人等土地使用權人對行政機關處分其使用的農(nóng)村集體所有土地的行為不服,可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訴訟。

  第十七條 非國有企業(yè)被行政機關注銷、撤銷、合并、強令兼并、出售、分立或者改變企業(yè)隸屬關系的,該企業(yè)或者其法定代表人可以提起訴訟。

  第十八條 股份制企業(yè)的股東大會、股東代表大會、董事會等認為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企業(yè)經(jīng)營自主權的,可以企業(yè)名義提起訴訟。

  第十九條 當事人不服經(jīng)上級行政機關批準的具體行政行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以在對外發(fā)生法律效力的文書上署名的機關為被告。

  第二十條 行政機關組建并賦予行政管理職能但不具有獨立承擔法律責任能力的機構,以自己的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組建該機構的行政機關為被告。

  行政機關的內設機構或者派出機構在沒有法律、法規(guī)或者規(guī)章授權的情況下,以自己的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該行政機關為被告。

  法律、法規(guī)或者規(guī)章授權行使行政職權的行政機關內設機構、派出機構或者其他組織,超出法定授權范圍實施行政行為,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實施該行為的機構或者組織為被告。

  第二十一條 行政機關在沒有法律、法規(guī)或者規(guī)章規(guī)定的情況下,授權其內設機構、派出機構或者其他組織行使行政職權的,應當視為委托。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該行政機關為被告。

  第二十二條 復議機關在法定期間內不作復議決定,當事人對原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為被告;當事人對復議機關不作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復議機關為被告。

  第二十三條 原告所起訴的被告不適格,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原告變更被告;原告不同意變更的,裁定駁回起訴。

  應當追加被告而原告不同意追加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以第三人的身份參加訴訟。

  第二十四條 行政機關的同一具體行政行為涉及兩個以上利害關系人,其中一部分利害關系人對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應當通知沒有起訴的其他利害關系人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

  第三人有權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主張,對人民法院的一審判決不服,有權提起上訴。

  第二十五條 當事人委托訴訟代理人,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托人簽名或者蓋章的授權委托書。委托書應當載明委托事項和具體權限。公民在特殊情況下無法書面委托的,也可以口頭委托?陬^委托的,人民法院應當核實并記錄在卷;被訴機關或者其他有義務協(xié)助的機關拒絕人民法院向被限制人身自由的公民核實的,視為委托成立。當事人解除或者變更委托的,應當書面報告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通知其他當事人。

  四、證據(jù)

  第二十六條 在行政訴訟中,被告對其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承擔舉證責任。

  被告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10日內提交答辯狀,并提供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的證據(jù)、依據(jù);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的,應當認定該具體行政行為沒有證據(jù)、依據(jù)。

  第二十七條 原告對下列事項承擔舉證責任:

  (一)證明起訴符合法定條件,但被告認為原告起訴超過起訴期限的除外;

  (二)在起訴被告不作為的案件中,證明其提出申請的事實;

  (三)在一并提起的行政賠償訴訟中,證明因受被訴行為侵害而造成損失的事實;

  (四)其他應當由原告承擔舉證責任的事項。

  第二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被告經(jīng)人民法院準許可以補充相關的證據(jù):

  (一)被告在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已經(jīng)收集證據(jù),但因不可抗力等正當事由不能提供的;

  (二)原告或者第三人在訴訟過程中,提出了其在被告實施行政行為過程中沒有提出的反駁理由或者證據(jù)的。

  第二十九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有權調取證據(jù):

  (一)原告或者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提供了證據(jù)線索,但無法自行收集而申請人民法院調取的;

  (二)當事人應當提供而無法提供原件或者原物的。

  第三十條 下列證據(jù)不能作為認定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合法的根據(jù):

  (一)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在作出具體行政行為后自行收集的證據(jù);

  (二)被告嚴重違反法定程序收集的其他證據(jù)。

  第三十一條 未經(jīng)法庭質證的證據(jù)不能作為人民法院裁判的根據(jù)。

  復議機關在復議過程中收集和補充的證據(jù),不能作為人民法院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根據(jù)。

  被告在二審過程中向法庭提交在一審過程中沒有提交的證據(jù),不能作為二審法院撤銷或者變更一審裁判的根據(jù)。

  五、起訴與受理

  第三十二條 人民法院應當組成合議庭對原告的起訴進行審查。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7日內立案;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7日內裁定不予受理。

  7日內不能決定是否受理的,應當先予受理;受理后經(jīng)審查不符合起訴條件的,裁定駁回起訴。

  受訴人民法院在7日內既不立案,又不作出裁定的,起訴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訴或者起訴。上一級人民法院認為符合受理條件的,應予受理;受理后可以移交或者指定下級人民法院審理,也可以自行審理。

  前三款規(guī)定的期限,從受訴人民法院收到起訴狀之日起計算;因起訴狀內容欠缺而責令原告補正的,從人民法院收到補正材料之日起計算。

  第三十三條 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應當先申請復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未申請復議直接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復議機關不受理復議申請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作出復議決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第三十四條 法律、法規(guī)未規(guī)定行政復議為提起行政訴訟必經(jīng)程序,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既提起訴訟又申請行政復議的,由先受理的機關管轄;同時受理的,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選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已經(jīng)申請行政復議,在法定復議期間內又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三十五條 法律、法規(guī)未規(guī)定行政復議為提起行政訴訟必經(jīng)程序,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復議機關申請行政復議后,又經(jīng)復議機關同意撤回復議申請,在法定起訴期限內對原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第三十六條 人民法院裁定準許原告撤訴后,原告以同一事實和理由重新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準予撤訴的裁定確有錯誤,原告申請再審的,人民法院應當通過審判監(jiān)督程序撤銷原準予撤訴的裁定,重新對案件進行審理。

  第三十七條 原告或者上訴人未按規(guī)定的期限預交案件受理費,又不提出緩交、減交、免交申請,或者提出申請未獲批準的,按自動撤訴處理。在按撤訴處理后,原告或者上訴人在法定期限內再次起訴或者上訴,并依法解決訴訟費預交問題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第三十八條 人民法院判決撤銷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重新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第三十九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行政機關在接到申請之日起60日內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其他規(guī)范性文件對行政機關履行職責的期限另有規(guī)定的,從其規(guī)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緊急情況下請求行政機關履行保護其人身權、財產(chǎn)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不履行的,起訴期間不受前款規(guī)定的限制。

  第四十條 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沒有制作或者沒有送達法律文書,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只要能證明具體行政行為存在,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第四十一條 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者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年。

  復議決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法定起訴期限的,適用前款規(guī)定。

  第四十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其起訴期限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計算。對涉及不動產(chǎn)的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20年、其他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5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四十三條 由于不屬于起訴人自身的原因超過起訴期限的,被耽誤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間內。因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而不能提起訴訟的,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間內。

  六、審理與判決

  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裁定不予受理;已經(jīng)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

  (一)請求事項不屬于行政審判權限范圍的;

  (二)起訴人無原告訴訟主體資格的;

  (三)起訴人錯列被告且拒絕變更的;

  (四)法律規(guī)定必須由法定或者指定代理人、代表人為訴訟行為,未由法定或者指定代理人、代表人為訴訟行為的;

  (五)由訴訟代理人代為起訴,其代理不符合法定要求的;

  (六)起訴超過法定期限且無正當理由的;

  (七)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行政復議為提起訴訟必經(jīng)程序而未申請復議的;

  (八)起訴人重復起訴的;

  (九)已撤回起訴,無正當理由再行起訴的;

  (十)訴訟標的為生效判決的效力所羈束的;

  (十一)起訴不具備其他法定要件的。

  前款所列情形可以補正或者更正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期間責令補正或者更正;在指定期間已經(jīng)補正或者更正的,應當依法受理。

  第四十五條 起訴狀副本送達被告后,原告提出新的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不予準許,但有正當理由的除外。

  第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決定合并審理:

  (一)兩個以上行政機關分別依據(jù)不同的法律、法規(guī)對同一事實作出具體行政行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向同一人民法院起訴的;

  (二)行政機關就同一事實對若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分別作出具體行政行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分別向同一人民法院起訴的;

  (三)在訴訟過程中,被告對原告作出新的具體行政行為,原告不服向同一人民法院起訴的;

  (四)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并審理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條 當事人申請回避,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后知道的,應當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

  被申請回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緊急措施的除外。

  對當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請,人民法院應當在3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作出決定。

  申請人對駁回回避申請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決定的人民法院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被申請回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工作。對申請人的復議申請,人民法院應當在3日內作出復議決定,并通知復議申請人。

  第四十八條 人民法院對于因一方當事人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可能使具體行政行為或者人民法院生效裁判不能或者難以執(zhí)行的案件,可以根據(jù)對方當事人的申請作出財產(chǎn)保全的裁定;當事人沒有提出申請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時也可以依法采取財產(chǎn)保全措施。

  人民法院審理起訴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fā)給撫恤金、社會保險金、最低生活保障費等案件,可以根據(jù)原告的申請,依法書面裁定先予執(zhí)行。

  當事人對財產(chǎn)保全或者先予執(zhí)行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復議期間不停止裁定的執(zhí)行。

  第四十九條 原告或者上訴人經(jīng)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jīng)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訴處理。

  原告或者上訴人申請撤訴,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準許的,原告或者上訴人經(jīng)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jīng)法庭許可而中途退庭的,人民法院可以缺席判決。

  第三人經(jīng)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jīng)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不影響案件的審理。

  第五十條 被告在一審期間改變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應當書面告知人民法院。

  原告或者第三人對改變后的行為不服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就改變后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理。

  被告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原告不撤訴,人民法院經(jīng)審查認為原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應當作出確認其違法的判決;認為原具體行政行為合法的,應當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原告起訴被告不作為,在訴訟中被告作出具體行政行為,原告不撤訴的,參照上述規(guī)定處理。

  第五十一條 在訴訟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訴訟:

  (一)原告死亡,須等待其近親屬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

  (二)原告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行政機關、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四)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力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

  (五)案件涉及法律適用問題,需要送請有權機關作出解釋或者確認的;

  (六)案件的審判須以相關民事、刑事或者其他行政案件的審理結果為依據(jù),而相關案件尚未審結的;

  (七)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

  中止訴訟的原因消除后,恢復訴訟。

  第五十二條 在訴訟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終結訴訟:

  (一)原告死亡,沒有近親屬或者近親屬放棄訴訟權利的;

  (二)作為原告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后,其權利義務的承受人放棄訴訟權利的。

  因本解釋第五十一條第一款第(一)、(二)、(三)項原因中止訴訟滿90日仍無人繼續(xù)訴訟的,裁定終結訴訟,但有特殊情況的除外。

  第五十三條 復議決定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人民法院判決撤銷原具體行政行為,復議決定自然無效。

  復議決定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錯誤,人民法院判決撤銷復議決定時,應當責令復議機關重新作出復議決定。

  第五十四條 人民法院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被告重新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與原具體行政行為的結果相同,但主要事實或者主要理由有改變的,不屬于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五條規(guī)定的情形。

  人民法院以違反法定程序為由,判決撤銷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不受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五條規(guī)定的限制。

  行政機關以同一事實和理由重新作出與原具體行政行為基本相同的具體行政行為,人民法院應當根據(jù)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二)項、第五十五條的規(guī)定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并根據(jù)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五條第三款的規(guī)定處理。

  第五十五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得加重對原告的處罰,但利害關系人同為原告的除外。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得對行政機關未予處罰的人直接給予行政處罰。

  第五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一)起訴被告不作為理由不能成立的;

  (二)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合法但存在合理性問題的;

  (三)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合法,但因法律、政策變化需要變更或者廢止的;

  (四)其他應當判決駁回訴訟請求的情形。

  第五十七條 人民法院認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合法,但不適宜判決維持或者駁回訴訟請求的,可以作出確認其合法或者有效的判決。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作出確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或者無效的判決:

  (一)被告不履行法定職責,但判決責令其履行法定職責已無實際意義的;

  (二)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違法,但不具有可撤銷內容的;

  (三)被訴具體行政行為依法不成立或者無效的。

  第五十八條 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違法,但撤銷該具體行政行為將會給國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損失的,人民法院應當作出確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判決,并責令被訴行政機關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造成損害的,依法判決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十九條 根據(jù)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二)項規(guī)定判決撤銷違法的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將會給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造成損失的,人民法院在判決撤銷的同時,可以分別采取以下方式處理:

  (一)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二)責令被訴行政機關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

  (三)向被告和有關機關提出司法建議;

  (四)發(fā)現(xiàn)違法犯罪行為的,建議有權機關依法處理。

  第六十條 人民法院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如不及時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將會給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當事人利益造成損失的,可以限定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期限。

  人民法院判決被告履行法定職責,應當指定履行的期限,因情況特殊難于確定期限的除外。

  第六十一條 被告對平等主體之間民事爭議所作的裁決違法,民事爭議當事人要求人民法院一并解決相關民事爭議的,人民法院可以一并審理。

  第六十二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適用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的,應當在裁判文書中援引。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可以在裁判文書中引用合法有效的規(guī)章及其他規(guī)范性文件。

  第六十三條 裁定適用于下列范圍:

  (一)不予受理;

  (二)駁回起訴;

  (三)管轄異議;

  (四)終結訴訟;

  (五)中止訴訟;

  (六)移送或者指定管轄;

  (七)訴訟期間停止具體行政行為的執(zhí)行或者駁回停止執(zhí)行的申請;

  (八)財產(chǎn)保全;

  (九)先予執(zhí)行;

  (十)準許或者不準許撤訴;

  (十一)補正裁判文書中的筆誤;

  (十二)中止或者終結執(zhí)行;

  (十三)提審、指令再審或者發(fā)回重審;

  (十四)準許或者不準許執(zhí)行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

  (十五)其他需要裁定的事項。

  對第(一)、(二)、(三)項裁定,當事人可以上訴。

  第六十四條 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七條、第六十條規(guī)定的審限,是指從立案之日起至裁判宣告之日止的期間。鑒定、處理管轄爭議或者異議以及中止訴訟的時間不計算在內。

  第六十五條 第一審人民法院作出判決和裁定后,當事人均提起上訴的,上訴各方均為上訴人。

  訴訟當事人中的一部分人提出上訴,沒有提出上訴的對方當事人為被上訴人,其他當事人依原審訴訟地位列明。

  第六十六條 當事人提出上訴,應當按照其他當事人或者訴訟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上訴狀副本。

  原審人民法院收到上訴狀,應當在5日內將上訴狀副本送達其他當事人,對方當事人應當在收到上訴狀副本之日起10日內提出答辯狀。

  原審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5日內將副本送達當事人。

  原審人民法院收到上訴狀、答辯狀,應當在5日內連同全部案卷和證據(jù),報送第二審人民法院。已經(jīng)預收訴訟費用的,一并報送。

  第六十七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對原審人民法院的裁判和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全面審查。

  當事人對原審人民法院認定的事實有爭議的,或者第二審人民法院認為原審人民法院認定事實不清楚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開庭審理。

  第六十八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經(jīng)審理認為原審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或者駁回起訴的裁定確有錯誤,且起訴符合法定條件的,應當裁定撤銷原審人民法院的裁定,指令原審人民法院依法立案受理或者繼續(xù)審理。

  第六十九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裁定發(fā)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理的行政案件,原審人民法院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

  第七十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需要改變原審判決的,應當同時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作出判決。

  第七十一條 原審判決遺漏了必須參加訴訟的當事人或者訴訟請求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裁定撤銷原審判決,發(fā)回重審。

  原審判決遺漏行政賠償請求,第二審人民法院經(jīng)審查認為依法不應當予以賠償?shù)模瑧斉袥Q駁回行政賠償請求。

  原審判決遺漏行政賠償請求,第二審人民法院經(jīng)審理認為依法應當予以賠償?shù),在確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同時,可以就行政賠償問題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就行政賠償部分發(fā)回重審。

  當事人在第二審期間提出行政賠償請求的,第二審人民法院可以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告知當事人另行起訴。

  第七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三條規(guī)定的“違反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

  (一)原判決、裁定認定的事實主要證據(jù)不足;

  (二)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法規(guī)確有錯誤;

  (三)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裁判;

  (四)其他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情形。

  第七十三條 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fā)生法律效力后2年內提出。

  當事人對已經(jīng)發(fā)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賠償調解書,提出證據(jù)證明調解違反自愿原則或者調解協(xié)議的內容違反法律規(guī)定的,可以在2年內申請再審。

  第七十四條 人民法院接到當事人的再審申請后,經(jīng)審查,符合再審條件的,應當立案并及時通知各方當事人;不符合再審條件的,予以駁回。

  第七十五條 對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jiān)督程序提出抗訴的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抗訴案件時,應當通知人民檢察院派員出庭。

  第七十六條 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jiān)督程序再審的案件,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是由第一審人民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審程序審理,所作的判決、裁定,當事人可以上訴;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是由第二審人民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二審程序審理,所作的判決、裁定是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jiān)督程序提審的,按照第二審程序審理,所作的判決、裁定是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

  人民法院審理再審案件,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

  第七十七條 按照審判監(jiān)督程序決定再審的案件,應當裁定中止原判決的執(zhí)行;裁定由院長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

  上級人民法院決定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的,應當作出裁定,裁定應當寫明中止原判決的執(zhí)行;情況緊急的,可以將中止執(zhí)行的裁定口頭通知負責執(zhí)行的人民法院或者作出生效判決、裁定的人民法院,但應當在口頭通知后10日內發(fā)出裁定書。

  第七十八條 人民法院審理再審案件,認為原生效判決、裁定確有錯誤,在撤銷原生效判決或者裁定的同時,可以對生效判決、裁定的內容作出相應裁判,也可以裁定撤銷生效判決或者裁定,發(fā)回作出生效判決、裁定的人民法院重新審判。

  第七十九條 人民法院審理二審案件和再審案件,對原審法院受理、不予受理或者駁回起訴錯誤的,應當分別情況作如下處理:

  (一)第一審人民法院作出實體判決后,第二審人民法院認為不應當受理的,在撤銷第一審人民法院判決的同時,可以發(fā)回重審,也可以行駁回起訴;

  (二)第二審人民法院維持第一審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裁定錯誤的,再審法院應當撤銷第一審、第二審人民法院裁定,指令第一審人民法院受理;

  (三)第二審人民法院維持第一審人民法院駁回起訴裁定錯誤的,再審法院應當撤銷第一審、第二審人民法院裁定,指令第一審人民法院審理。

  第八十條 人民法院審理再審案件,發(fā)現(xiàn)生效裁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裁定發(fā)回作出生效判決、裁定的人民法院重新審理:

  (一)審理本案的審判人員、書記員應當回避而未回避的;

  (二)依法應當開庭審理而未經(jīng)開庭即作出判決的;

  (三)未經(jīng)合法傳喚當事人而缺席判決的;

  (四)遺漏必須參加訴訟的當事人的;

  (五)對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未予裁判的;

  (六)其他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裁判的。

  第八十一條 再審案件按照第一審程序審理的,適用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七條規(guī)定的審理期限。

  再審案件按照第二審程序審理的,適用行政訴訟法第六十條規(guī)定的審理期限。

  第八十二條 基層人民法院申請延長審理期限,應當直接報請高級人民法院批準,同時報中級人民法院備案。

  七、執(zhí)行

  第八十三條 對發(fā)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判決書、行政裁定書、行政賠償判決書和行政賠償調解書,負有義務的一方當事人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

  第八十四條 申請人是公民的,申請執(zhí)行生效的行政判決書、行政裁定書、行政賠償判決書和行政賠償調解書的期限為1年,申請人是行政機關、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為180日。

  申請執(zhí)行的期限從法律文書規(guī)定的履行期間最后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中沒有規(guī)定履行期限的,從該法律文書送達當事人之日起計算。

  逾期申請的,除有正當理由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八十五條 發(fā)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判決書、行政裁定書、行政賠償判決書和行政賠償調解書,由第一審人民法院執(zhí)行。

  第一審人民法院認為情況特殊需要由第二審人民法院執(zhí)行的,可以報請第二審人民法院執(zhí)行;第二審人民法院可以決定由其執(zhí)行,也可以決定由第一審人民法院執(zhí)行。

  第八十六條 行政機關根據(jù)行政訴訟法第六十六條的規(guī)定申請執(zhí)行其具體行政行為,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具體行政行為依法可以由人民法院執(zhí)行;

  (二)具體行政行為已經(jīng)生效并具有可執(zhí)行內容;

  (三)申請人是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授權的組織;

  (四)被申請人是該具體行政行為所確定的義務人;

  (五)被申請人在具體行政行為確定的期限內或者行政機關另行指定的期限內未履行義務;

  (六)申請人在法定期限內提出申請;

  (七)被申請執(zhí)行的行政案件屬于受理申請執(zhí)行的人民法院管轄。

  人民法院對符合條件的申請,應當立案受理,并通知申請人;對不符合條件的申請,應當裁定不予受理。

  第八十七條 法律、法規(guī)沒有賦予行政機關強制執(zhí)行權,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既可以由行政機關依法強制執(zhí)行,也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受理。

  第八十八條 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其具體行政行為,應當自被執(zhí)行人的法定起訴期限屆滿之日起180日內提出。逾期申請的,除有正當理由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八十九條 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其具體行政行為,由申請人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受理;執(zhí)行對象為不動產(chǎn)的,由不動產(chǎn)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受理。

  基層人民法院認為執(zhí)行確有困難的,可以報請上級人民法院執(zhí)行;上級人民法院可以決定由其執(zhí)行,也可以決定由下級人民法院執(zhí)行。

  第九十條 行政機關根據(jù)法律的授權對平等主體之間民事爭議作出裁決后,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起訴又不履行,作出裁決的行政機關在申請執(zhí)行的期限內未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的,生效具體行政行為確定的權利人或者其繼承人、權利承受人在90日內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

  享有權利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具體行政行為,參照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具體行政行為的規(guī)定。

  第九十一條 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其具體行政行為,應當提交申請執(zhí)行書、據(jù)以執(zhí)行的行政法律文書、證明該具體行政行為合法的材料和被執(zhí)行人財產(chǎn)狀況以及其他必須提交的材料。

  享有權利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的,人民法院應當向作出裁決的行政機關調取有關材料。

  第九十二條 行政機關或者具體行政行為確定的權利人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前,有充分理由認為被執(zhí)行人可能逃避執(zhí)行的,可以申請人民法院采取財產(chǎn)保全措施。后者申請強制執(zhí)行的,應當提供相應的財產(chǎn)擔保。

  第九十三條 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機關申請執(zhí)行其具體行政行為的案件后,應當在30日內由行政審判庭組成合議庭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并就是否準予強制執(zhí)行作出裁定;需要采取強制執(zhí)行措施的,由本院負責強制執(zhí)行非訴行政行為的機構執(zhí)行。

  第九十四條 在訴訟過程中,被告或者具體行政行為確定的權利人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被訴具體行政行為,人民法院不予執(zhí)行,但不及時執(zhí)行可能給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的,人民法院可以先予執(zhí)行。后者申請強制執(zhí)行的,應當提供相應的財產(chǎn)擔保。

  第九十五條 被申請執(zhí)行的具體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不準予執(zhí)行:

  (一)明顯缺乏事實根據(jù)的;

  (二)明顯缺乏法律依據(jù)的;

  (三)其他明顯違法并損害被執(zhí)行人合法權益的。

  第九十六條 行政機關拒絕履行人民法院生效判決、裁定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照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五條第三款的規(guī)定處理,并可以參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二條的有關規(guī)定,對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處罰。

  八、其他

  第九十七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訴訟法和本解釋外,可以參照民事訴訟的有關規(guī)定。

  第九十八條 本解釋自發(fā)布之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同時廢止;最高人民法院以前所作的司法解釋以及與有關機關聯(lián)合發(fā)布的規(guī)范性文件,凡與本解釋不一致的,按本解釋執(zhí)行。

【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相關文章:

《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07-27

2015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解釋出臺07-27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07-18

2015年最新行政訴訟法解釋07-18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07-28

關于辦理危害生產(chǎn)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07-30

成語解釋04-27

成語及解釋11-23

成語解釋及造句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