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平均分》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經(jīng)歷平均分物體的活動,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點,會按每幾個一份的要求,將一些物體分成若干份。
2. 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 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樂趣,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并逐步形成自主探索的意識以及與同學合作學習、相互交流的態(tài)度。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初步感知“平均分”
1. 猴媽媽要把6個桃分給2只小猴,你猜猴媽媽會怎樣分?學生可能會有以下的回答:
。1) 一只小猴分1個,另一只小猴分5個;
。2) 一只小猴分2個,另一只小猴分4個;
。3) 每只小猴分3個。
2.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引導: 這幾種分法你認為哪種最公平?為什么?
3. 小結: 每只小猴都分3個,也可以說每份分得同樣多。我們把每份分得同樣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ò鍟 同樣多、平均分)
。壅f明: 通過富有情趣的素材,讓學生在猜測中學會用數(shù)學的眼光去分析,初步感知“平均分”的意義。]
二、 說一說,下面哪幅圖表示平均分
1. 出示兩幅圖: 第一幅圖9顆草莓平均放在3個盤子里,每盤3顆;第二幅圖10顆草莓放在2個盤子里,一盤放6顆,另一盤放4顆。
2. 提問: 第一幅圖為什么表示平均分?這是把幾顆草莓平均分成了幾份?每份是幾顆?
3. 第二幅圖為什么不是平均分?怎樣改變可以使它變成平均分?
[說明: 為學生創(chuàng)設參與的機會,讓學生在辨析中進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意義。]
三、 動手操作,豐富對“平均分”的認識
1. 課件出示小兔搬蘿卜的畫面。
小兔提出問題: 我可以把8個蘿卜平均分幾次搬呢?
。1) 說一說:“平均分幾次搬”是什么意思?
。2) 同桌合作,動手分一分。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3) 匯報: 你們小組是怎樣分的`?引導學生在交流中得到如下方法:
① 每次2個,搬4次。
、 每次1個,搬8次。
、 每次4個,搬2次。
(4) 教師根據(jù)學生匯報情況整理并板書:
、 ○○ ○○ ○○ ○○
② ○ ○ ○ ○ ○ ○ ○ ○
、 ○○○○ ○○○○
師: 同學們真聰明!想到了這么多不同的搬法。請大家說一說,第一種方法是把8個蘿卜平均分成了幾份?每份幾個?第二種、第三種方法呢?
。壅f明: 通過動手操作與匯報,加深對“平均分”的理解,使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思考,體會到盡管分法不同,但只要每份分得同樣多,就是平均分。]
四、 鞏固練習,加深對平均分的理解
1. 按要求分小棒。
。1) 每2根分一份,12根小棒可以分成()份。
學生分小組操作后,組織交流。
。2) 每3根分一份,12根小棒可以分成()份。每4根分一份,12根小棒可以分成()份。
學生分小組操作后,要求說說這幾次分小棒的操作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
(3) 啟發(fā):像剛才這樣,還可以每幾根分一份?把12根小棒分成幾份?
2. 先圈一圈,使每份同樣多,再說一說,把多少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是幾。
。1) 出示10個蘋果圖(每組1張),要求:把10個蘋果,每()個一份,分成了()份。
。2) 出示15個青椒圖(每組1張),要求: 15個青椒,每()個一份,分成了()份。
3. 歸納總結。
說說這節(jié)課你知道些什么?學會了什么?對自己今天的表現(xiàn)滿意嗎?
。壅f明: 通過不同形式的基本題與提高題的練習,使學生在積極的參與中,進一步加深了對“平均分”的理解。]
【《認識平均分》教學設計及反思】相關文章:
認識時間教學設計04-09
認識線段教學設計03-04
認識自己教學設計12-01
認識鐘表教學設計09-06
《認識時間》教學設計07-27
《貓》教學設計及反思10篇03-30
《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04-07
《8的認識》教學設計03-03
《倍的認識》教學設計03-30
倍的認識教學設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