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在线观看视频免费,国产第2页,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婷婷,精品伊人久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阿細跳月》教學設計

時間:2023-01-09 22:45:45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阿細跳月》教學設計(通用10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huán)節(jié)。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阿細跳月》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阿細跳月》教學設計(通用10篇)

  《阿細跳月》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欣賞音樂,感受彝族跳月獨有的歡快、熱烈情緒,想象音樂所表現(xiàn)跳月時的歡樂情景。

  2、感受并理解《阿細跳月》五拍子韻味。

  3、學習跳月的基本舞步,能和著音樂進行即興表演。

  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而且具有初步的音樂欣賞和比較淺顯的音樂表演能力。

  重點:

  感受并理解五拍子,學習跳月舞的基本舞步。

  難點:

  能合著阿細跳月的音樂節(jié)拍進行即興表演

  教學準備:電子琴伴奏 、小鼓、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

  1、復習學生學習過的彝族歌曲,增添學生邊律動邊演唱的情趣。

 、賻煟骸巴瑢W們好,很高興今天能和大家一起來上這節(jié)音樂課。一首好聽的歌曲送給大家!保ㄐ蕾p《彝家娃娃真幸!罚 要求:邊輕唱邊跟著老師律動。

  ②引入歌名《彝家娃娃真幸!。

  2、圖片介紹彝族的人文景觀,觸碰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活動2【講授】

  二、欣賞民樂合奏《阿細跳月》

  1、我國作曲家秦鵬章根據(jù)彝族“跳月”這一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歌舞曲,寫成了一首民樂合奏《阿細跳月》,現(xiàn)在請大家來欣賞一下,聆聽。

  思考:

 。1)音樂給你什么樣的情緒感受?(從旋律或力度,速度的變化來感受)(熱烈)

 。2)你能夠想象這是一個什么樣的畫面情境?(載歌載舞的歡慶場面)

  三、分段欣賞

  第一部分:

  1、提問題:接下來,這段音樂是誰在舞蹈呢?樂曲表現(xiàn)的是個男孩還是個女孩?(從音色、旋律上區(qū)分出女孩子表現(xiàn)的是歡快的特點)

  2、師隨音樂律動,引出5/4拍節(jié)奏,

  過渡語:我們的女孩小阿音要來為我們唱歌了(師彈琴生跟唱)

  出示主題旋律,哼唱主題旋律。

  3、請學生歸納主題特點:

 。1)旋律主要由5、 1、 3三個音組成,每句句末相同,

 。2)結(jié)構(gòu)規(guī)整,共有4個樂句構(gòu)成,四句節(jié)奏相同。

  4、這是一首5/4拍的音樂,5/4拍的這種固定節(jié)奏也是跳月這種舞蹈風格的獨特所在。

  5、合著音樂表演跳月舞

  第二部分:

  1、接下來,該誰出場了,請聽樂曲中又是誰在舞蹈),聽完音樂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從力度上感受旋律的奔放特點)

  2、出示圖片笛子和月琴,用動作來演示樂器。(播放音樂)

  3、模仿樂器為音樂伴奏(播放音樂)

  第三部分:

  1、過渡語:夜幕降臨了,彝族的小伙子們,姑娘們都來參加“跳月節(jié)”了,快聽。(從旋律的.速度上感受熱烈的特點)樂曲為什么會有這么多變化,這些變化你想到了什么?

  2、過渡語:怎樣表現(xiàn)這種熱烈的氣氛,老師給大家準備了小鼓,我們試一試。

  師問:還有別的方法嗎?(呼喊聲)

  3、用小鼓為音樂伴奏(播放音樂)

  4、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們今天欣賞的民樂合奏《阿細跳月》不僅受到中國人的喜愛,更是早就走出國門為世界人民喜愛,2011年中國民族廣播樂團在維也納金色大廳的專場演出,就是以這首曲子作為第一首演奏曲目。

  5、這首樂曲都用了哪些民族樂器來演奏呢,欣賞民樂版的視頻。(聽后交流)

  活動3【練習】

  1、請學生模仿舞蹈動作,快樂舞蹈

  2、最后在《阿細跳月》的舞蹈中結(jié)束這節(jié)課吧。

  《阿細跳月》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初步感受彝族“跳月”獨有的歡快、熱烈情緒,體會音樂所表現(xiàn)阿細人跳月時的歡樂情景,并樂于與同伴一起分享音樂的喜悅。

  【過程與方法】

  完整而充分的聆聽歌曲,初步了解彝族的風土人情,能夠說出樂曲當中的主要樂器。

  【知識與技能】

  能夠認識常見的中國民族樂器,并能聽辨其音色。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能夠感受民樂合奏《阿細跳月》熱烈紅火的風格特點,根據(jù)旋律感受音樂的變化。

  【難點】

  能夠認識樂曲當中出現(xiàn)的中國民族樂器,并能聽辨其音色。

  三、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老師講解《阿細跳月》的背景故事

  遠古時代,人類不知道怎樣用火,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有一天雷電擊中了枯木而引起一場大火,很多野獸被燒死,人們吃了,感到味道鮮美。從此才會用火燒肉充饑,燒起火來取暖。但在那風吹雨淋又沒有房屋棲身的原始生活中,要保存住一點火種,確實非常困難。暴雨一來,火種被澆滅了。沒有火了,人們就得挨凍,吃生肉喝冷水,給生活帶來不少的困難。有一天,人們在山上狩獵時,又冷又餓,實在支持不住了,便紛紛靠在樹上休息。有個名叫“木鄧”的小伙子,卻騎在一根朽木上面,邊休息,邊拾起一根細木棍兒,使勁地向朽木上鉆。鉆著鉆著突然從朽木中鉆出火來了。火的再度出現(xiàn),使人們欣喜若狂。大家拾柴架火,熊熊的'火焰,照得大地通紅,烤得人體冒煙。于是圍著篝火,邊烤邊跳。這就是阿細跳月的最初起源。人們稱之為“木鄧比”,意為“跳篝火”。

  而現(xiàn)如今阿細跳月像一朵盛開在云嶺高原上妍麗的山茶花,美麗著一方神奇的紅土地,今天我們一起進入這個神奇的地方去聆聽《阿細跳月》。

  (二)初步感知

  1.聆聽全曲,教師提問:聽完之后,同學們能夠從音樂的情緒、旋律的特點、力度速度的變化說說你的感受,同時也能夠把自己的感受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出來。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jié):樂隊全奏中展現(xiàn)了宏大的舞蹈場面,仿佛狂歡中的人們忘記了疲勞,情緒熱情奔放,歡騰跳躍,速度也逐漸加快將熱鬧歡騰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2.教師再次帶領學生聆聽歌曲,并且學生分享課前收集到的資料說說什么是阿細跳月?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jié):阿細跳月是彝族阿細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間舞蹈,阿細跳月阿細語稱“嘎斯比”,即“歡樂跳”之意,因多在月光篝火旁起舞,故名曰“阿細跳月”。

  (三)探究學習

  1.聆聽樂曲第一部分部分,教師提問:感覺描繪了什么樣的畫面?由哪些樂器勾畫出了這樣場面?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jié):第一樂段主題在第一部分中由高音笛、彈撥樂、弦樂及全奏多次反復出現(xiàn),表現(xiàn)了多變的舞蹈姿態(tài)。

  2.教師展示一些民族樂器的圖片同時播放民族樂器的音色并用不同顏色的色塊表示樂器音色。

  請學生聆聽各種民族樂器的音色,并能與其顏色對應的色塊連接起來。

  3.再次引導學生聆聽第二樂段,同時詢問學生:與第一部分在音域方面有什么樣的區(qū)別,這樣的設置刻畫了怎樣的形象?

  學生舉手做出回答。

  教師總結(jié):第二部分作者將主題樂段作了移調(diào)處理,并進行幾次反復,與前面調(diào)性形成鮮明對比,好像健壯的小伙子們跳起了粗放的舞步。

  4.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聆聽第三部分并詢問學生有什么樣的區(qū)別?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jié):第三部分音樂又轉(zhuǎn)回原調(diào),由高音笛演奏旋律后,整個樂隊全奏,樂曲進入高潮,在樂隊全奏中展現(xiàn)了宏大的舞蹈場面,仿佛狂歡中的人們忘記了疲勞。

  5.在歌曲最后教師播放尾聲,讓同學們分享一下舞會結(jié)束后人們的心情是怎樣的。

  學生在聆聽過后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jié):最后的短小尾聲,是采用了主題樂段的最后兩拍擴充發(fā)展的,在漸強中結(jié)束全曲。讓我們感受到人們激動愉悅的心情。

  6.最后完整的聆聽全曲感受,熱情濃郁的音樂氣氛。

  7.教師帶領學生哼唱主題旋律,體會在月色的籠罩中,篝火的映照下人民熱烈歡騰的興趣。

  (四)拓展延伸

  以四人為一小組為《阿細跳月》創(chuàng)編舞蹈,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展示,并為優(yōu)秀的小組頒獎。

  (五)小結(jié)作業(yè)

  在彌勒這塊美麗神奇的紅土地上,多彩多姿的民歌像山里的泉水一樣甜,絢麗浪漫的舞蹈像山里的流嵐一般美。居住在西山地區(qū)彝族支系阿細人的集體舞蹈“阿細跳月”,是出落這歌舞海洋中一枝獨秀的山茶花。它像清爽的山風,像歡快的山溪,像燃燒的火把,半個多世紀以來久跳不衰,美名播四海,備受國內(nèi)文藝界和國際友人的青睞。所以希望同學們能夠?qū)⑦@份芬芳永遠的傳遞下去,做文化交流的小使者。

  《阿細跳月》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nèi)容:

  感受與鑒賞表現(xiàn)創(chuàng)造音樂與相關文化

  1、欣賞男女領與混聲四部合唱《阿細跳月》

  2、用形體動作配合音樂節(jié)奏、表現(xiàn)音樂情緒。

  3、學跳彝族“跳月舞”。

  4、了解彝族的風土人情。

  教學目標:

  情感目標:通過聆聽《阿細跳月》、了解彝族的風土人情,增強對學習祖國少數(shù)民族音樂文化的興趣。

  知識目標:

  1、過欣賞男女領與混聲四部合唱《阿細跳月》讓學生感受歌曲悠揚的風格。

  2、過課前探究活動,了解彝族的風土人情。

  能力目標:

  1、通過學跳彝族“跳月舞”,培養(yǎng)學生用動作表現(xiàn)音樂情緒的能力。

  2、通過課前的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學跳彝族“跳月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情景,激發(fā)學習興趣

  1、師:(穿上彝族服裝,在《阿細跳月》音樂片斷中舞蹈,進入教室。)

  生:(觀看)

  2、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我這身裝束是哪個民族的服飾嗎?

  生:(彝族)

  3、師:彝族是我國少數(shù)民族之一。彝族人又分了幾個支系,其中有一支彝族人叫阿細人。(板書:阿細)

  傳說在很早的時候,阿細人住的地方發(fā)生了一場山火,大火燒了九天九夜,阿細人打了九天九夜還打不滅火,地面被大火燒得滾燙,打火的人就不斷地換著腳,或單只跳著打,大火終于撲滅了。為了慶祝勝利,大家吹起笛子、彈起三弦、拍著巴掌、摹仿打火時的樣子,換著腳跳舞。以后每逢豐收,在明媚的月光下,阿細人就載歌載舞地慶祝。后來漢族人就給他們的這種舞蹈取名“阿細跳月”。

  剛才老師跳的就是阿細人的“跳月舞”。我放的`歌曲叫“阿細跳月”。

  二、欣賞“男女領與混聲四部合唱《阿細跳月》”,感受歌曲悠揚婉轉(zhuǎn)的彝族民歌風格

 。ㄒ唬┏趼牳枨,辨別演唱形式。

  1、師:同學們,讓我們完整地聆聽歌曲《阿細跳月》。(放錄音,出示歌單)

  生:(聆聽歌曲)

  2、師:歌曲是什么演唱形式?

  生:(男女領與混聲合唱)

  (二)復聽歌曲,感受旋律特點。

  1、師:歌曲旋律是平穩(wěn)的還是婉轉(zhuǎn)起伏的呢?速度怎樣?請你邊聽邊用手勢劃旋律線條。(再放錄音,復聽歌曲。)

  生:(邊聽邊畫旋律線條)

  2、師歌曲旋律行進特點是怎樣的?速度怎樣?)

  生:(答:婉轉(zhuǎn)起伏、較慢)

  (三)再聽歌曲,分析歌詞,理解歌曲的情感

  1、師:歌詞是歌曲的重要部分。歌曲《阿細跳月》要表達的情感是什么呢?請你們隨音樂自由讀讀歌詞,體會體會。

  生:(贊頌豐收)

  3、師:聽著這首歌,你產(chǎn)生了哪些聯(lián)想?

  生:麥田金黃,阿細人民收獲著果實,心情舒暢。

  三、小組交流課前的探究成果,了解彝族風土人情

  1、師:欣賞了彝族音樂,你們想不想更多地去了解彝族?

  生:想

  2、師:你們分組在課前已經(jīng)上網(wǎng)查詢了資料、請教了家長。下面,就來交流一下吧。

  生:(分組交流:住房、服飾、生活習慣等)

  3、師:你們想不想看看彝族人民是怎樣跳月的?我請大家欣賞民樂合奏《阿細跳月》,觀看跳月舞。(放錄像)

  生:想。(觀看錄像)

  四、學跳“跳月舞”,用動作表現(xiàn)音樂的情緒。

  1、師:你們想跳月嗎?

  生:想

  2、師:好,老師教你們幾個簡單的動作。(示范)

  生:(學動作)

  3、師:今天讓我們也來當一回阿細,去和自己的好朋友跳跳彝族舞,

  生:(隨音樂跳舞)

  《阿細跳月》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能夠喜歡我國西南地區(qū)彝族的歌舞,樂于主動了解彝族的民俗風情,并積極參與表現(xiàn)活動。

  2、能安靜地欣賞樂曲,感受音樂的舞蹈節(jié)奏,學習“跳月”的基本舞步。

  教學重、難點

  1、了解樂曲的風格特點。

  2、舞蹈動作與音樂的節(jié)拍相一致。

  教材分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教師提問:我國土地遼闊,人口眾多,共有多少個少數(shù)民族?

  學生回答。

  2、教師介紹樂曲相關內(nèi)容

 。1)教師:今天我們將隨著音樂去走訪少數(shù)民族。(出示彝族人民生活圖片)你們認識這是哪個少數(shù)民族嗎?

  學生回答。

 。2)介紹彝族的風土人情:彝族主要居住在我國云南、四川等省,有十幾個支系。阿細是居住在云南彌勒縣西山鎮(zhèn)可邑村的彝族支系。火把節(jié)是彝族(西南少數(shù)民族)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火把節(jié)傳說動畫)

 。3)介紹“跳月”的故事:跳月是彝阿細人的一種歌舞形式。他們常常聚集在空曠的草坪上和樹林里舉行民族傳統(tǒng)舞會。參加舞會的大都是男女青年,手持高、低音笛,大小三弦等樂器,邊演奏邊跳舞、在跳到興高采烈之時,還常常唱起跳月歌。

  二、欣賞樂曲

  1、初次聆聽音樂《跳月歌》,邊聽邊思考:音樂聲中,你來到了什么地方,見到了什么情景?

  生:音樂歡快、熱烈,使人聯(lián)想到載歌載舞的歡慶場面。

  教師提問:你們知道“跳月”是什么意思嗎?

  學生回答。

  教師介紹“跳月”:跳月是彝族阿細人的一種歌舞形式。他們常常聚集在空曠的草坪上和樹林里舉行民族傳統(tǒng)舞會。參加舞會的大都是男女青年,手持高、低音笛,大小三弦等樂器,邊演奏邊跳舞。在跳到興高采烈之時,還常常唱起跳月歌。據(jù)說“跳月歌”還流傳著一個故事呢。傳說在很早的`時候,阿細人住的地方發(fā)生了一場山火,大火燒了九天九夜,阿細人打了九天九夜還打不滅火,地面被大火燒得滾燙,打火的就不斷地換著腳,或單只跳著打,后來大火終于撲滅了。為了慶祝勝利,大家吹笛子、彈起三弦、拍著巴掌、模仿打火時的樣子,換著腳跳舞。那笛子的聲音,意思是“快點來啊快點來!”三弦的聲音意思是:“前進!前進!”“打火!打火!”對這種舞蹈,阿細只簡單地說:“跳”!疤赂琛笔菨h人看了以后給起的名字,以后便慢慢流傳開了。是不是挺有意思的,那就讓我們再仔細聽一聽吧。

  2、再次聆聽《跳月歌》。你能哼唱出樂曲中重復最多的一句旋律嗎?教師指導學生學唱主題旋律句,并拍打節(jié)奏感受樂曲特點。指導學生在主題樂句結(jié)尾處加拍手兩下或加襯詞吶喊聲,以便為下面的舞蹈動作做準備。

  3、學生拍打節(jié)奏感受樂曲特點。再次聆聽全曲,教師指導學生在主題樂句結(jié)尾處加拍手兩下或加襯詞吶喊聲,以便為下面的舞蹈動作做準備。

  4、這是一首民樂合奏曲,主題旋律在不斷反復,而演奏的樂器經(jīng)常在變換。(播放《跳月歌》動畫)你能聽出樂曲都用了哪些樂器嗎?

  教師指導學生了解三弦。(三弦簡介)

  5、師:樂曲中為什么有這么多的變化?這些變化使你聯(lián)想到什么?

  生:聯(lián)想到不同的舞蹈場景、不同的舞姿、不同年齡的人……

  6、教師指導學生學習“跳月”的基本舞步。(《跳月歌》舞蹈創(chuàng)編視頻)

  動作要領:右腳右側(cè)一步,左腳跟到右腳,右腳再右側(cè)一步,左腳向右腳方向空中蹬兩拍,蹬腳的同時擊掌兩次并喊嘿嘿。左腳左側(cè)一步,右腳跟到左腳,左腳再左側(cè)一步,右腳向左腳方向空中蹬兩拍,蹬腳的同時擊掌兩次并喊嘿嘿。

  7、隨音樂與老師一起舞蹈,或分小組表演不同場景的舞蹈。

  三、拓展學習

  1、欣賞《跳月歌》(呂薇演唱),了解同一音樂作品可以有不同音樂表現(xiàn)形式。

  2、欣賞《彝族舞曲》和《北京喜訊到邊寨》,了解不同內(nèi)容的彝族音樂。

  四、課堂小結(jié)

  音樂是人們認識一個民族文化的窗口。“跳月”是阿細人生活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今天,我們也正是隨著《跳月歌》走進了彝族山寨,現(xiàn)在就讓我們加入到他們歡快的舞蹈行列中一起跳起來吧!師生一起隨著音樂“跳月”,在歡快的歌舞中結(jié)束課。

  《阿細跳月》教學設計 篇5

  活動目標:

  1、欣賞民族音樂,感受歌曲的歡快。

  2、通過集體舞蹈,感受五拍子曲風,并用肢體表現(xiàn)后兩拍。

  3、認識民族樂器葫蘆絲,并用道具進行模擬表演。

  4、學唱歌曲,掌握斷頓、歡快和連貫、舒緩的不同演唱方法。

  5、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鈴鼓、葫蘆絲圖片、沙錘

  活動重難點:

  掌握歌曲的五拍子曲風。

  后兩拍肢體創(chuàng)編與演奏。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嫦娥在吳剛和玉兔的幫助下,終于拿到了解藥,準備回到地面上,這時地面上的人們?yōu)榱藲g迎嫦娥,準備了一場篝火晚會。讓我們一起跟著音樂,去看看篝火晚會的情景吧!

  二、音樂活動

 。ㄒ唬┮魳仿蓜

  1、全體圍坐,教師帶領幼兒拍腿感應固定拍,并于每小節(jié)最后兩拍拍手。

  2、提問:你覺得這首樂曲給你什么感覺?你發(fā)現(xiàn)它有什么特點嗎?

  引導幼兒觀察拍了幾下腿,拍了幾下手?從而感受五拍子的組合模式(3+2)。

  3、教師提問:除了拍腿之外,還可以在哪些肢體拍出后兩拍的節(jié)奏?(拍肩、拍頭等)

  4、請幼兒配合音樂試一試。

 。ǘ┘w舞

  1、教師帶領幼兒跳集體舞,感受五拍子曲風。

  (1)教師示范彝族舞的基本動作,與后兩拍瞪腳。

 。2)幼兒原地感受,學跳彝族舞。

 。3)全體幼兒圍圈站立,一起學跳彝族舞。

  2、幼兒兩人一組表演。

  (1)兩位老師示范動作:一人拿鈴鼓,另一人在后兩拍拍鈴鼓。

 。2)幼兒自愿結(jié)組,嘗試跳雙人舞。

 。ㄈ┠M樂器演奏

  1、教師出示葫蘆絲的.圖片,幼兒認識其外形,聆聽音樂中葫蘆絲的音色,并模擬吹奏。

  2、將幼兒分成兩組,分別持沙錘和打棒,伴隨音樂進行演奏。

  沙錘模擬葫蘆絲吹奏,打棒演奏后兩拍。

  活動反思:

  今天的活動是嫦娥奔月這個單元的最后一首曲子,活動重點是讓孩子們了解并掌握五拍子樂曲的曲風特點。

  通過近一階段在活動中的了解,我知道孩子們之前很少接觸過這種類型的音樂,穩(wěn)定節(jié)奏感雖有所增強,但仍然有一小部分幼兒還是不能很準確的演奏出歌(樂)曲的固定拍,所以對于這次活動,我是有些顧慮和擔心的:感受五拍子樂曲,會不會對于我班的幼兒有點難?

  因此,為了更好的實現(xiàn)目標和重難點,在第一次欣賞音樂的時候,我為了讓孩子們感受前三拍和后兩拍的不同,故意用了拍三下腿和拍兩下手的肢體動作,以為這樣孩子們就可以更清晰的區(qū)分出樂曲3+2的節(jié)奏特點,更準確的感受后兩拍。(北京老師來視導的時候曾經(jīng)說過:孩子們第一次感受樂曲的時候,盡量不要用拍手的動作,因為這樣會影響孩子們對音樂的整體感受。)

  在接下來的欣賞中,我也是擔心孩子們不能準確的感受,所以一邊聽音樂,我一邊數(shù)著1、2、3、4、5,讓孩子們知道數(shù)到4和5的時候,是要拍手做動作的。(這樣做的結(jié)果,是使孩子們的動作和樂曲完全脫離了,孩子們雖然會數(shù)著數(shù)拍出后兩拍,但在之后聽音樂做動作的環(huán)節(jié),又亂了。)

  在舞蹈創(chuàng)編的環(huán)節(jié),我一直是按照教案中的進度在帶著孩子們跳集體舞、雙人舞,但是效果也不是很好。一方面孩子只要一起來活動,常規(guī)仍然會有點亂;另一方面是他們對五拍子樂曲的曲風根本就沒有掌握,所以做起動作來也就無法準確的表現(xiàn)音樂了。

  改進措施:

  1、在第一次欣賞音樂的時候,盡量不用拍手的動作,而是讓孩子們更完整的感受樂曲。

  2、所有的活動都要和音樂結(jié)合在一起,脫離了音樂,就不是音樂活動了,奧爾夫活動雖然是玩兒,但最后還是要回歸到音樂的本身上去。

  3、要根據(jù)孩子的現(xiàn)有水平和臨時的表現(xiàn),及時調(diào)整活動的內(nèi)容,而不是按部就班的照設計好的教案上。孩子們做起來有困難的地方,就可以換一種方式,最終也可以實現(xiàn)目標。

  《阿細跳月》教學設計 篇6

  設計思路

  日;顒又校變郝牭接嘘P民族音樂的旋律會隨其自由舞蹈,但幼兒園很少將民族舞蹈融入日常教學中。本次音樂活動將彝族阿細支系的音樂《阿細跳月》和海南黎族的竹竿舞融合在一起,既讓幼兒感受到樂曲的民族特色,同時又能體驗民族舞蹈——竹竿舞,能極大地調(diào)動幼兒的學習興趣。

  活動目標

  1.在了解竹竿舞特點的基礎上,初步學習在竹竿上跳,體驗游戲帶來的愉悅。

  2.在活動中嘗試三人合作,提高動作的協(xié)調(diào)性和合作能力。

  3.嘗試跟隨音樂進行節(jié)奏樂、圖譜游戲等活動,感受民族民間音樂的音樂風格。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在社會領域課程中讓幼兒欣賞民族音樂舞蹈,對相關的`民族文化知識與民族藝術(shù)形式有所了解。

  材料準備:相關課件與圖畫、民族服飾、竹竿、幼兒用書第6頁。

  活動過程

  1.準備活動。

  幼兒將竹竿當馬騎,來到活動場地,初步感受音樂的節(jié)奏特點。教師簡單介紹本節(jié)課所涉及的兩個民族的民族特點。

  教師:今天我們要上一堂特別的音樂課,需要用到竹竿,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吧。

  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聽著節(jié)奏做律動,熟悉節(jié)奏及旋律,為后面的活動做鋪墊。

  2.教師和幼兒一起欣賞竹竿舞。

  觀看竹竿舞的課件,讓幼兒對竹竿舞有初步的了解。

  教師:我國有一個少數(shù)民族叫黎族,那里的人會用竹竿玩什么呢?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欣賞吧。

  大家一起觀看課件。

  教師:他們把竹竿放在哪兒,在干什么?

  幼兒自由回答。

  教師:他們是怎么跳的,竹竿是怎樣移動的?

  小結(jié):這種舞叫竹竿舞,竹竿的移動叫打竹竿。

  3.幼兒學習跳竹竿游戲。

  教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自己試一下竹竿舞呢?

  教師和配班老師三人組成一組做示范。幼兒三人一組自由分工,自己嘗試跳一跳,教師巡回觀看。

  教師:小朋友,你們在玩時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了嗎?

  幼兒:會碰到腳,兩個人動作不能統(tǒng)一……

  教師:知道為什么嗎?因為竹竿舞需要很好的配合才能完成。

  請一組幼兒做示范,教師從旁指導。先兩個人一組練習打竹竿,老師跳,再請幼兒三人一組試一試。

  4.幼兒表演。

  幼兒穿上民族服飾,準備表演竹竿舞。

  教師設置分組的區(qū)域(兩組或三組),請幼兒自行選擇到區(qū)域內(nèi)表演。其中每組兩人打竹竿,其他幼兒跳舞,并進行分解練習。如打竹竿的幼兒先練習,跳竹竿的幼兒觀察,然后再練習。教師積極引導幼兒將舞步與節(jié)拍和節(jié)奏對應,再進入竹竿之間進行表演。

  5.可視化音樂游戲。

  翻開幼兒用書第6頁,請幼兒把虛線的音符描成實線,并隨著音樂點音符,讓幼兒感受音樂的節(jié)奏與節(jié)拍。

  6.簡單小結(jié)。

  《阿細跳月》教學設計 篇7

  【活動目標】

  1、欣賞樂曲“阿細跳月”片段,發(fā)現(xiàn)并嘗試表現(xiàn)樂曲的節(jié)拍特點。

  2、引起對少數(shù)民族的了解興趣。

  【設計思路】

  本次活動是對外出觀摩課的修改,原活動將對音樂的聽辨、肢體動作的表現(xiàn)、集體舞放在一次中進行,量大而無法做透。分析素材后我認為,對音樂的聽辨對幼兒較有挑戰(zhàn),需要組織一次活動幫助解決難點,因此設計本次活動。

  “阿細跳月”是一首彝族名曲,通過傾聽、分析樂曲特點,能讓孩子們感受到少數(shù)民族不同于漢族的風情,引起了解各民族的興趣,推動主題的發(fā)展。

  【環(huán)境與材料】

  自制ppt

  【活動過程】

  一、傾聽發(fā)現(xiàn)

  1、第一次聽前:今天我?guī)硪皇缀寐牭那印?/p>

  聽后討論:聽到這首曲子你有什么感覺?

  2、第二次聽前:這首曲子不但好聽,還有很多特別的地方,請你找一找。

  聽后討論: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特別的地方?

  3、第三次聽前啟發(fā)引導:以前我們聽過兩拍子、三拍子的音樂,這首曲子是幾拍子的?

  聽后討論

  提升:這是一首五拍子的音樂,很特別。

  傾聽一小段,試著找找節(jié)拍。

  4、第四次聽前啟發(fā)引導:五拍里也藏著一個小秘密。

  聽后討論

  提升:五拍又分成前面3拍和后面2拍……(用幼兒的發(fā)現(xiàn)提升)

  再次傾聽,嘗試用拍膝+拍手的方法表現(xiàn)

  二、傾聽表現(xiàn)

  三、欣賞總結(jié)

  1、這首曲子藏著這么多特別的地方,它的名字也很特別,叫”阿細跳月”,是一首少數(shù)民族的曲子。阿細是一種稱呼,阿細人生活在我們中國的云南,這個少數(shù)民族叫彝族。彝族喜歡在月光下圍成一個大圓圈,繞著篝火跳舞,所以就有了這首曲子“阿細跳月”。

  2、欣賞教師的'示范

  附動作:由五拍組合成“三步弦”(雙臂左右擺動、換腳跳三步,按節(jié)拍擊掌的同時空中蹬兩腳)

  【自我反思】

  本次活動對幼兒是有挑戰(zhàn)的,尤其是在傾聽方面提出了較大的挑戰(zhàn)。從活動現(xiàn)場效果來看,在老師的啟發(fā)引導下幼兒能感受并發(fā)現(xiàn)樂曲的特點,最終達成活動目標,但花費的時間較長,可見幼兒在音樂欣賞方面的能力需要進一步關注培養(yǎng)。但幼兒對此類活動是非常感興趣的,一方面是音樂的特殊性對他們有吸引力,另一方面活動的設計也能引起他們參與的興趣。本活動的開展是比較有價值的。

  《阿細跳月》教學設計 篇8

  一、設計思路。

  三年級音樂學習是小學低年級向中高年級音樂學習發(fā)展的轉(zhuǎn)折點,在音樂游戲活動中應該較低年級更加重視學生情意的發(fā)展和音樂能力的發(fā)展,嘗試留給學生更多的感知、探索、體驗的空間。

  《阿細跳月》是一首復合拍子的樂曲,主旋律中含有切分節(jié)奏,但歡快的主題不斷重復,帶給人們盡情舞蹈的感受。由于5/4拍的學習不是三年級的教學內(nèi)容,那么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感知、體驗樂曲特有的節(jié)拍特點便成為本堂課的教學難點。教學設計重點由聽入手:聽辨樂器音色,激發(fā)聆聽的興趣;完整地靜心聆聽,喚起學生情感投入,引發(fā)聯(lián)想;聽動互補的感受活動,感知并掌握樂曲的'節(jié)拍特點;創(chuàng)編實踐,從切身的活動體驗中加深對阿細跳月活動的感知,激發(fā)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

  二、教學內(nèi)容。

  1、聽:《阿細跳月》 。

  2、創(chuàng):為《阿細跳月》編舞。

  三、教學目標。

  1、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欣賞民樂合奏《阿細跳月》,感受彝族“跳月”舞獨有的奔放熱烈的音樂情緒,想象音樂所表現(xiàn)的“月下歡舞”的歡樂情景。

  2、過程與方法:在聽、賞、唱、舞等多種音樂實踐活動中,感受樂曲特有的節(jié)拍韻律;在小組創(chuàng)編活動中,體驗彝族阿細人載歌載舞時的愉悅情感。

  3、知識與技能:初步了解民樂合奏的表演形式;能和著音樂的節(jié)拍創(chuàng)編律動并表演。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能用肢體語言來感受、體驗樂曲的節(jié)拍特點,表現(xiàn)音樂歡快的情緒。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快樂的羅嗦》,導入新課。

  1、律動進入教室。

  2、師生交流彝族風情:你知道彝族人喜歡什么?你認為彝族是個怎樣的民族? 3、有表情地歌唱《快樂的羅嗦》(中速—快速)

 。ǘ┞牨鏄菲,感知民樂合奏。

  1、聽辨演奏樂器:笛子、二胡、三弦、民樂合奏。

  2、認識大三弦:大三弦是彝族舞蹈時常用的一種彈撥樂器。

  3、介紹民樂合奏:從這段音樂中聽出是一件,還是多件民族樂器在演奏?我們把多種民族樂器按不同聲部在一起演奏的形式稱為民樂合奏。

  4、模仿上述樂器的演奏姿勢。

 。ㄈ┬蕾p民樂合奏《阿細跳月》。

  1、完整初聽全曲,感受音樂情緒。

  (1) 邊聽邊即興模擬小樂隊演奏。

 。2) 師生交流樂曲帶來的感受。

  2、揭示課題,了解彝族風情——跳月。

  彝族有個分支叫阿細人,每當農(nóng)閑或節(jié)日的夜晚,全寨人都會在乘著月色、燃起篝火、載歌載舞。熱鬧的場面,仿佛天上的月亮也要下來舞蹈。因此,人們把阿細人的這種活動方式稱為“跳月”,所聽樂曲名稱為《阿細跳月》。

  3、律動參與,感知樂曲節(jié)拍。

 。1)聽音樂、賞畫面,感知樂曲節(jié)拍特點。

 。2)復聽音樂,跟著音樂擊拍。

 。3)跟琴伴奏,模唱樂曲主旋律。

 。4)按節(jié)拍游戲律動“請你跟我這樣做”。(每五拍做一個動作)

 。ㄋ模﹦(chuàng)編表演“阿細跳月”。

  1、集體討論:“阿細跳月”可能會采用的方式;

  2、小組討論、編排跳月舞的動作或隊形;

  3、小組輪流表演,相互評價:我欣賞 的表演。

  4、欣賞彝族“跳月”舞蹈的視頻,交流:

 。1)男女生各有什么特色動作?

 。2)學一學自己喜歡的動作。

 。3)修改小組的編排,再表演。

  5、創(chuàng)設情景,與師共舞,體驗“跳月”的熱烈場面。 席地而坐——小組輪流表演——師生共舞

  六、教學反思。

  這堂課采用了各種聽賞方式來解決聽辨的難點,能較好地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學生們能在聽、唱、編、舞等音樂活動中感知《阿細跳月》的樂曲節(jié)拍特點,體驗音樂情緒,領略彝族阿細人跳月的風俗。

  為了幫助學生由淺入深地感知樂曲節(jié)拍規(guī)律,我設計制作了Flash課件。利用按音樂節(jié)拍出現(xiàn)的月亮圖案● ○ ○ ● ○啟發(fā)學生視聽結(jié)合來感知,再通過游戲“請你跟我這樣做”引導學生從律動中加深感知,最后鼓勵學生在跳月舞的創(chuàng)編活動中盡情表現(xiàn)。跳月舞的創(chuàng)編活動采用先探究、后欣賞、再舞蹈的形式,學生能從通過自身的實踐來體驗彝族阿細人跳月時的歡快情緒、想象阿細人跳月時的歡樂情景。課后發(fā)現(xiàn)此形式可以略為提前,讓學生在寬裕的時間內(nèi)充分體驗。

  《阿細跳月》教學設計 篇9

  教學內(nèi)容:《阿細跳月》

  教學目的:

  1、欣賞《阿細跳月》,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感受音樂,提高學生的表現(xiàn)力和想象力。

  2、通過教學,啟發(fā)學生用身體地動作感受彝族民歌地特有韻味。

  教學重難點:

  能積極參與音樂活動。

  教具準備:

  錄音機。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聽音樂進入教室,師生歌唱問好。

  二節(jié)奏練習:

  1、:老師在黑板上寫了一條節(jié)奏,誰愿意讀一讀?

  2、找學生讀。

  3、讓學生邊拍節(jié)奏邊讀。

  4、根據(jù)節(jié)奏創(chuàng)編動作。

  三、新課導入

  1、(出示圖畫,學生描述并理解,教師引導。)

  師:晚上的景色美嗎?老師這兒有二個對形圖分別像什么?生:月亮、花等等。

  師:“月亮婆婆露出笑臉放射出光”,聽賞《月亮月光光》請你們用動作和表情來告訴老師。

  2、了解彝族的特點

  1):小朋友們歡快地舞蹈把一些小客人引來了,這些小客人穿著漂亮地民族服裝,你知道他們從哪里來的?是哪個民族的小朋友嗎?

  2)教師出示投影片,讓學生辨認。

  3)教師向?qū)W生介紹彝族。

  3、感受音樂階段:

  1):聽彝族小朋友為我們帶來了一段音樂,它表現(xiàn)了怎樣地情緒?

  2)再聽:讓學生用動作感受出節(jié)奏。

  3)再聽:讓學生邊聽邊哼唱音樂。

  4)教師啟發(fā):你們聽彝族小朋友跳得多高興啊,你們愿意和他們一起跳起來嗎?

  5)邊聽音樂邊看插圖,學幾個彝族舞蹈的動作隨音樂表演(用動作來感受音樂,培養(yǎng)學生大方、自信、樂觀的`性格。)

  教后反思:

  學生喜歡學跳彝族舞蹈的動作,并能隨著進行音樂表演,用動作來感受音樂,培養(yǎng)學生大方、自信、樂觀的性格。并能根據(jù)音樂用舞蹈動作及表情把這迷人的景色表現(xiàn)出來。

  《阿細跳月》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欣賞樂曲《阿細條月》;了解彝族歌舞、服飾、傳說、節(jié)日;學跳彝族舞蹈《阿細跳月》的基本動作。

  2、集體相互配合營造表現(xiàn)“歡樂的火把節(jié)”的節(jié)慶歌舞場面。

  3、感受彝族的多彩文化,體驗集體合作的樂趣。

  教學重點

  欣賞彝族歌舞,感受彝族歌舞的快樂場景。

  教學難點

  彝族舞蹈《阿細跳月》五拍組成的三步弦的動作表現(xiàn)。

  解決辦法本課只學一個代表動作,并放慢速度示范,清晰的講解,對每個學生都做親自指導。

  教學準備中國地圖、西昌市圖片、VCD歌舞劇《月亮部落》、CD《阿細跳月》、彝族服飾、“月亮”夜光粘貼、紅彩綢。

  教學思路二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容易溜號;愛聽故事、活潑好動;因此本課教學采取動靜結(jié)合的方式,將傳說故事穿插在音樂舞蹈當中。即讓學生豐富了知識,又使課堂教學有序有效。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謎語師朗誦詩歌謎語《月亮》讓學生猜。

 。棠坦适轮幸恢皇M神話的銀盤,媽媽歌謠中一艘載送美夢的小船,F(xiàn)在我心目中,一輪高懸的靶環(huán),總有一天會用我的火箭,射中兒時的神話和夢幻。)

  2、歌唱表演《小小的船》“還記得上節(jié)課我們學的那首歌唱月亮的歌嗎?歌名是什么?”“一起來歌唱表演《小小的船》吧”。

  二、欣賞歌舞劇《月亮部落》

  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在我們國家里有一個地方被稱作“月亮城”呢,你知道在那里嗎?

  師結(jié)合地圖的地理位置及相應的地方民俗圖片介紹四川省西昌市為什么被稱為“月亮城”。

  ……那里是彝族人民聚居的地方,歌舞劇《月亮部落》描寫的就是彝族的傳說和故事。

  2、欣賞歌舞劇《月亮部落》

  安靜欣賞一段后請同學們跟著邊欣賞邊模仿跳一跳。

  3、討論舞蹈特點與服飾風格。

  4、師出示彝族服飾并穿上。

  三、歌舞《阿細跳月》

  1、故事《阿細跳月》

  2、師:老師穿這件衣服好看嗎?圍著老師席地而坐,聽老師講彝族人民跳月的故事好嗎?席地圍坐一圈,欣賞樂曲《阿細跳月》。

  3、討論樂曲風格特點。

  4、學跳《阿細跳月》基本舞步--三步弦。

  前三拍往左平移跳躍三步,第四、五拍右腳空中蹬兩腳。5--10拍動作相同方向相反。五步組成的三步弦,雙臂擺動,按節(jié)拍擊掌的同時換腳跳三步,空中蹬兩腳。

  A學跳、指導

  B男女同學面對面跳一跳(背景音樂《阿細跳月》;

  阿細人跳舞時常常男女對跳,男生彈三弦或吹笛子,女生跳舞。)

  5、彝族火把節(jié)的傳說

  A你知道彝族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節(jié)日是什么節(jié)嗎?

  B誰能講彝族火把節(jié)的傳說和慶祝場景?

  C師總結(jié)講述傳說故事和節(jié)慶場景。

 。ā栋⒓毺隆肥前⒓毴嗽凇盎鸢压(jié)”時所特有的自娛性舞蹈。)

  6、歌舞《阿細跳月》--歡樂的火把節(jié)

  A將教室的窗簾擋上,課前棚頂貼的夜光“月亮”

  便出現(xiàn)亮光,營造特定的氣氛。

  B穿紅衣服的同學在圈內(nèi)舞動紅彩帶,代表火堆。

  C男生將書卷成桶狀當作火把,兩手握舉,在內(nèi)圈隨樂曲節(jié)奏順時針跑動;蚰7聫椚、吹笛子的動作,順時針跑動。(阿細人跳舞時常常男生彈三弦或吹笛子,女生跳舞。)

  D女生與教師在外圈手拉手跳一跳“阿細跳月”的基本舞步。

【《阿細跳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阿德的夢教學設計07-05

阿德的夢的教學設計方案08-13

《阿長與〈山海經(jīng)〉》教學設計11-27

阿長與山海經(jīng)教學設計03-06

阿長與《山海經(jīng)》教學設計通用03-21

阿長與《山海經(jīng)》優(yōu)秀教學設計10-16

八年級上《阿長與山海經(jīng)》教學設計06-16

教學設計模板-教學設計模板08-02

蟬教學設計優(yōu)秀教學設計04-05

ai教學設計 ai的教學設計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