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的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
一、教材分析
浮力這節(jié)內(nèi)容分三學時,第一學時學習浮力及阿基米德原理,第二學時學習物體的浮沉條件,浮力的應用,第三學時綜合運用浮力、壓強、密度等知識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具體問題。但是物體的浮沉,在第一節(jié)課的實驗教學中就加以滲透,第二節(jié)再從理論角度推理驗證。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認知目標:
a)了解浮力(包括浮力的方向、施力物體、浮力的單位)
b)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包括原理的建立、適用范圍、簡單應用)
技能目標:
學會用彈簧秤測量浮力,體驗研究阿基米德原理時運用的科學方法
情感目標:
結(jié)合阿基米德的故事和并進式學生實驗,激發(fā)學生勇于探求科學真理的熱情,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二、教學設計思路
1、浮力知識的綜合性很強。
對于初三學生來說,在日常生活已經(jīng)積累了很多對浮力的感性認識。但是要把有關浮力的認識從感性提高到理性,需要綜合運用各方面的知識,如力的測量、重力、二力平衡、二力的合成、密度、壓力、壓強等重要知識;還需要進行科學的分析、推理、歸納等。因此《浮力》的教學一直是初中教學的難點。在《新課程標準》中,對浮力的教學要求一降再降,但是在歷屆中考中,再簡單的浮力題,得分率也相當?shù)汀?/p>
2、教學設計針對學生的特點
今年我面對的學生物理基礎非常薄弱,不了解物理學科的特點,沒有建立起物理的思維模式,對物理學習存在為難情緒。而物理教材又特別講究知識體系、科學嚴謹,是一門很嚴肅的科學。但是這種道貌岸然的面孔卻很難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難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的現(xiàn)狀也就迫使我們改進教學方法,靈活使用教材。它古板,你想辦法讓它生動,它嚴肅,你想辦法讓它活潑。以下兩件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
一件事是幾年前看到中央10套播放的科普節(jié)目,是美國錄制的,節(jié)目中的兩個主持人打扮成小丑,通過大量的實驗、實物場景拍攝、通俗的講解讓孩子們了解物理知識,一點也不讓人覺得艱澀難懂,看完后你會覺得科學真是有趣。我也一下子覺悟:原來課還可以這么上,如果我們的課堂也這樣,哪還有那么多孩子討厭物理呢?
另一件事是從孩子身上得到的啟發(fā)。有一次到北方圖書城給還在小學的女兒買了一本《孩子喜歡的一百個實驗》,她回家自己照著書忙乎了幾天后開始對我問著問那,我敷衍她說:“太難了,等你長大就學到了。”可是她卻不一不饒的糾纏。被磨不過,給她講了點,居然聽得頭頭是道。原來科學離孩子并不遠,只是缺了一個指路人。小學生尚且如此,何況我們初中三年級的大學生呢?關鍵是學習時的心態(tài)不同、興趣不同、目的不同,我們的教學即灌壞了學生,又可惜了知識。
因此,在傳授基礎知識的課堂上,盡量采用最直白、最生活的語言,盡量采用實驗引出知識點,盡量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自主探究、自己實驗。充分挖掘?qū)W生的形象思維,通過實驗建立直觀印象,先入為主。讓學生從根本上理解知識,然后再進行理論驗證。絕對不能先用理論推導得到結(jié)論后再去驗證,更不能連驗證性的實驗都不做。本節(jié)課的設計很多處都是圍繞這一原則展開的。
本節(jié)課圍繞著五個實驗展開,前三個實驗是重復生活中的.場景,通過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發(fā)現(xiàn)新問題、引出浮力這個新知識點。通過對實驗的分析,可以得出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浮力的施力物體、測量浮力的實驗方法等。實驗中學生會觀察到簡單的浮沉現(xiàn)象,‘物體的浮沉條件’這一個知識點要到下一節(jié)才能解釋清楚,但是本節(jié)雖然不能從理論上分析透徹,但是沒有必要回避,可以先通過受力分析,使學生了解表象,同時并為下節(jié)課的教學設置懸念。
實驗四是本節(jié)課的關鍵,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只有得出浮力的大小只跟液體的密度、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物體在液體中的體積)有關,才能通過分析,得出物體所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可能跟它排開液體之間存在某種定量關系。真正從理念上認識到浮力的大小取決于液體,而非物體自身的形狀、大小、輕重等因素,糾正生活中形成的錯誤意識。并學會利用已有器材,發(fā)現(xiàn)盡可能多的結(jié)論,培養(yǎng)學生自主發(fā)
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驗五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作了這么多鋪墊,就是為了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并理解物體所受的浮力,其大小等于它排開的液體重。結(jié)合阿基米德的故事和并進式學生實驗,激發(fā)學生勇于探求科學真理的熱情,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這節(jié)課教學容量大,所以反饋和鞏固主要留待課后完成。如果課堂上有剩余時間,可請同學回顧板書內(nèi)容,歸納出通過本節(jié)課學到的四種測量浮力大小的方法。一是稱量法。二是受力平衡法,指出懸浮和漂浮的區(qū)別。三是求壓力差法,指出這是浮力大小的決定式。四是阿基米德原理,指出這是求浮力的普遍適用式。
總之,采用“自主探究法”組織教學。即由教師提供或由學生任選材料和器材,圍繞“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這個主題,讓學生自主猜想,提出假說,自行設計進行探究,讓學生去參與自己設計的實踐性活動,在實踐探究中去總結(jié)、發(fā)現(xiàn)阿基米德原理。抓住F浮=G排液這個關鍵點設計課堂教學,針對學生易出現(xiàn)的思維障礙“對癥下藥”,有意識地運用科學方法來引導學生的思維,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在自主的探索過程中發(fā)現(xiàn)新知,嘗試創(chuàng)新,發(fā)展實踐能力。
【浮力的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浮力》教學設計08-09
初中物理《認識浮力》教學設計范文03-20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與反思03-30
音樂課教學設計與反思04-01
頭飾設計教學反思04-06
分類與整理教學設計04-08
《燃燒與滅火》教學設計03-04
《我與地壇 》教學設計03-31
《紙船與風箏》教學設計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