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在线观看视频免费,国产第2页,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婷婷,精品伊人久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鋤禾》教學設計

時間:2021-03-04 16:37:43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鋤禾》教學設計11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tǒng)化規(guī)劃教學系統(tǒng)的過程。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鋤禾》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鋤禾》教學設計11篇

《鋤禾》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學會詩中的四個生字,認識三個字。(重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背誦古詩。(重點)

  3、懂得農民伯伯的辛苦糧食來之不易,要尊敬農民、愛惜糧食。(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看課本插圖導入)

  1、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學生說。

  教師引導(1)、圖上有誰?一位農民伯伯。

 �。�2)、他在干什么?他手里拿著鋤頭正在為田里的禾苗鋤雜草。這在古代叫做“鋤禾”。(板書:鋤禾)

  2、唐代有位叫李紳的詩人看到農民伯伯在田里干活就寫了一首詩,名字叫做《鋤禾》。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詩吧!

  二、進入新課

  1、讀題目(教師范讀、學生讀)。

  2、初讀課文(黑板出示古詩全文)

  3、學生自由讀,指名學生讀。

  4、教師:這是一首五言絕句,我們要讀出節(jié)奏。

  教師先正音后范讀

  5、生再讀(先練讀再指名讀和齊讀)

  三、學習生字

  同學們讀得這么認真,詩中的幾個生字忍不住想要和大家認識一下了。

  1、學習“禾”,它是什么呢?(學生答:禾苗。)田里的莊稼(稻麥)的植株。怎樣記住這個字呢?(學生答并書空)

  2、學習“午”,看插圖,太陽怎么樣?(熱)一天中什么時候太陽最熱呢?(中午)讀古詩的第一行,并指出“午”,我們要怎樣才能記住這個字呢?(學生同桌互相說并書空)

  3、學習“辛苦”,圖上的農民伯伯干活干得怎樣?很累——辛苦。要怎樣記住這兩個字呢?引導學生從讀音、結構等方面分析。

  4、認識了這四個生字,就讓我們拿出練習本動手寫一寫吧! 教師在田字格中范寫。按照教師的范寫,同學們也來寫一寫:看看誰在寫字的時候姿勢最正確,字也寫得最認真。

  學生描紅并練寫,然后組詞。

 �。ń處熈私鈱W生寫字情況并表揚寫得好的學生)

  四、理解大意,再讀古詩

  1、齊讀古詩

  2、師生共讀

  3、你試著把你剛剛看課本插圖時發(fā)現(xiàn)的連起來說成幾句話。 學生說,教師幫助總結:我們說的這幾句話,其實詩人李紳也說了,只不過他說得更簡潔:“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4、農民伯伯這么辛苦,詩人想告訴(提醒)我們什么呢?教師解釋:餐,飯食;皆,都。

  5、學生自由練讀并背誦全詩。

  五、延伸拓展

  如果遇到有人把飯撒在地上或是把打完的剩飯倒掉,你會怎么辦?學生交流。

  六、課文小結

  看了圖,讀了古詩之后,你想到了什么?你今后要怎樣對待來之不易的勞動果實呢?

  學生說,教師總結(結合板書)。

  七、作業(yè)

  在漢語拼音本上,抄寫或者默寫《鋤禾》全詩。

  八、板書

  鋤禾

  農民→ 辛苦 →要尊重

  糧食→來之不易→要愛惜

  九、課后反思

  《鋤禾》古詩的思想教育意義,在于要求學生樹立“糧食來之不易,我們要愛惜糧食”的美德。在教學中未能聯(lián)系學生平常生活中喜歡浪費的表現(xiàn),進行教育,從而使學生對農民鋤禾的辛苦,糧食珍貴銘刻于心。其次,學生寫字時間在課堂上沒有得到保證。在教學誦讀的過程中,教師講得多了,而學生沒有充足的練讀時間。

《鋤禾》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鋤禾》是北師大版小語教材的一首古詩。這首五言絕句描寫了詩人所見到的農民在烈日下鋤草松土,汗流滿面的情景,以及想到的糧食來之不易,是農民辛苦所得的道理。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理解每行詩的意思和全詩內容,懂得農民勞動辛苦糧食來之不易。教育學生要尊重農民的勞動,愛惜糧食。

  3.練習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內容。

  4.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并能背誦全詩。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詩意及作者的感情。

  2.學會本課生字并正確背誦全詩。

 �。常斫庠娭忻總€字的意思。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一)復習舊知

  昨天我們學習這首古詩時,我們與好多生字交上了好朋友,看,他們來了(出示生字)。

  1、讓我們開動智慧小火車,把米粒寶寶送回家。

  2、我們的火車一路上遇到了許多詞語寶寶,誰認識他們就來帶大家讀一讀詞。

  (二)導入新課

  1、 看圖說話,揭示課題。

 �。ㄕn件點擊,出現(xiàn)一幅中午炎熱的情景,特寫一個火辣辣的太陽。) 看圖說話:圖上畫著誰?在哪里?干什么?

  2、唐朝詩人李紳看到這樣的情景后,忍不住作了一首詩,就是今天我們要繼續(xù)學習的古詩——《鋤禾》

 �。�、朗讀古詩,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

  學生齊讀古詩后,告訴學生在朗讀五言絕句是,大部分是在前2個字后有稍長的停頓。接著教師示范讀,讓學生體會古詩的韻律美。然后讓學生練習讀。

  二、講授新課

 �。ㄒ唬�、理解題意,了解古詩結構。

  首先解題,“鋤禾”,即給禾苗鋤草松土。

 �。ǘ�、教給方法,理解詩句的意思。

  第一行“鋤禾日當午,”

  1、誰知道“鋤禾”的意思?

  2、“日當午”是什么意思?(中午太陽曬得最熱的時候)

  3、教師講解:古人寫詩時,為了讀起來朗朗上口,往往把詞語的順序進行了位置的調換,在這一行里,就應該把“鋤禾”和“日當午”

  的順序還原,翻譯起來才通順。

  4、指名學生翻譯,教師及時補充和表揚,注意要說出“誰”在“鋤禾”。

  第二行“汗滴禾下土�!�

  1、教師講解:我們學習古詩最常用的辦法就是:先理解詩句中每個詞(字)的意思,然后再把它們連成一句完整通順的話就是詩句的意思了。

  2、指名學生說:“汗滴”、“禾”、“下”、“土”的意思。

  3、指名學生翻譯這一行詩句。

  4、兩句放在一起翻譯并朗誦

 �。担@兩句詩就寫出了農民伯伯勞動的艱辛

  第三四行“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學習方法同第二行,學生對整句話的意思容易理解。

  2、“皆”是什么意思? “皆”就是“都是”的意思為止。

  3、板書“皆”的意思,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4,這兩句詩就寫出了勞動成果來之不易,我們要珍惜勞動成果 讀整首詩的詩意。

  三、聯(lián)系生活實際,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在學生理解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焙�,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在家庭和學校用餐時,自己或別人有無浪費糧食的現(xiàn)象。如果有,在學了這首古詩后,你會如何去做?從而讓學生明白節(jié)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的道理。

  四、讀讀作者寫的另一首詩,同樣表達了作者對農民的同情之心。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五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鋤禾》這首詩,明白了勞動成果來之不易,我們要珍惜勞動成果的道理,請同學們課后搜集一些在生活中珍惜糧食的好方法在一起交流一下。

  板書設計

  鋤禾

  當:正當

  餐:飯

  皆:都是

《鋤禾》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理解每行詩的意思和全詩內容,懂得農民勞動辛苦糧食來之不易。教育學生要尊重農民的勞動,愛惜糧食。

  3。練習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內容。

  4。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并能背誦全詩。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重點

  1。理解詩意及作者的感情。

  2。學會本課生字并正確背誦全詩。

  教學難點

  理解詩中每個字的意思。

  教學準備

  一幅彩色掛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fā)談話: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古詩,題目是“鋤禾”。很多同學都會背誦這首詩了,那么這首詩是什么意思呢?我們一起來學習。

  板書:《鋤禾》

  二、指名朗讀課文。同學們認真看書,然后在書上劃出生字來,指名讀生字。

  三、講讀課文:

 �。ㄒ唬┌鍟轰z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1。講解字意:

  鋤:給禾苗鋤草松土,是在勞動,指動作。

  禾:指禾苗或莊稼。

  日:太陽。

  當:正是什么時候的意思。

  午:中午。

  2。請同學們講解上述字的意思。

  3。說說前半句話的意思:

 �。▍⒖迹涸谘谉岬南奶�,中午的時候,農民頂著烈日給禾苗鋤草松土。)

  4。理解字意:

  滴:滴到的意思。

  5。說說后半句詩的意思。

 �。▍⒖迹汉顾蔚胶堂缦逻叺耐晾�。)

 �。ǘ┛磮D說說第一句詩的意思。

  中午,太陽高高懸掛在空中,農民在烈日照射下,一手拿著鋤頭,一手擦汗,在田間給禾苗鋤草松土,一滴滴的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

  (三)板書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1。理解字意:

  盤:盤子

  餐:飯食

  皆:都的意思

  2。第2句詩的意思:

 �。ㄌ崾荆嚎梢宰屚瑢W自己來說。)

 �。▍⒖迹赫l知道碗里的飯,每一粒都是用農民辛苦勞動的汗水換來的。)

  (四)說說這首詩的意思。(指名2~3人)

 �。ㄎ澹┲该痴b全詩。

  四、小結:這首詩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提示:作者看到農民辛苦勞動,知道糧食來得不容易,表達了對農民勞動的艱辛的同情。告誡人們要愛惜糧食。)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情況。

  指名3~5人。

  二、學習生字:

  (一)輔導學習:

  dāng當

  1。分析字形、上邊“當”,下邊“彐”。

  2。組詞:當中、當時。

  3。指導書寫:

  pán盤

  1。分析字形:上下結構,上邊“舟”,下邊“皿”

  2。組詞:盤子一盤菜

  3。指導書寫:

  (二)自學生字:

  wǔ 午 hàn 汗 lì 粒 xín 辛 kǔ 苦

  要求:分析字形結構并組出詞語來,然后自己在田格里各寫一個。

 �。ㄈ┳x詞語

  當中 當時 中午 下午 汗水 盤子 米粒 辛苦

  苦瓜 飯粒 汗珠 一粒米

  (四)組詞練習:

  汗( ) 午( ) 粒( ) 苦( )

 �。ㄎ澹┳x讀作者寫的另一首詩,同樣表達了作者對農民的同情之心。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學會“禾、午、辛、苦“四個字,兩條綠線內的“盤、粒、皆”三個字只識不寫。體會詩句中詞語的意思。

  3、通過朗讀古詩體會農民種田的辛苦和糧食的來之不易。

  【教學重點】

  1、體會古詩并有感情地朗讀。

  2、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朗讀體會農民的辛苦和糧食的來之不易。

  【教學過程】

  一、觀察圖畫,談話導入。

  1、看圖(太陽圖),了解“日”、“日當午”的意思,自主識記“午”,學生描紅(提示寫字姿勢)。

  2、看圖(整幅圖),認識“禾苗”,自主識記“禾”,學生描紅(提醒描紅要求)。

  3、導入課題

  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有一個詩人叫李紳。(板書:唐李紳)有一天,他就看到了這樣一幅畫面,還寫下了一首千古傳頌的名詩——《鋤禾》。(板書課題)鋤禾就是在田里為禾苗鋤草。

  二、初讀古詩,掃清障礙。

  1、借助拼音初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讀,相機正音。

  3、小朋友真有本領,自己就把古詩讀正確了。

  三、感悟“辛苦”,感情朗讀。

 �。ㄒ唬┯|摸“辛苦”。

  1、過渡,引出詞語“辛苦”。

  2、教學“辛苦”兩個字

 �。�1)看看這兩個字都是什么結構呀?

  (2)引導學生觀察上下兩部分的大小,橫畫的長短:橫畫長短有變化,遠近距離要適當。

  (3)教師范寫。

  (4)學生描紅,再次提醒寫字姿勢。

  3、農民伯伯到底有多辛苦呢?我們一起到古詩中去找一找吧!

 �。ǘ┰谠娋渲懈形颉靶量唷�

  1、教學第一句

 �。�1)出示: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指名讀

  (2)閉上眼睛,聽老師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樣的情景呢?

 �。�3)品味辛苦,讀出感受。

  ①看圖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小朋友們,讓我們再細細地看看這位農民伯伯,你看到了什么?(引導學生從外貌、衣著、動作等幾個方面來說一說) ②師生對話,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

  ③角色體驗,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

  (4)天上是火辣辣的太陽在烤,田里被曬得像蒸籠,農民伯伯打著赤膊,可是豆大的汗珠還是不停地流下來,滴落在禾苗下面的泥土里。在腦海中想象著這樣的畫面,把這兩行詩讀好。

 �。�5)男生齊讀、女生齊讀。

  2、教學第二句

  (1)詩人李紳看到了這樣的情景,和我們小朋友一樣,也覺得農民伯伯很辛苦,于是寫下了后兩行詩。(出示后兩行詩)指名讀。

 �。�2)認讀“二類字”。

  (3)將生字寶寶送回詩句,再指名讀。

 �。�4)讀了這兩行詩,你知道詩人在想什么呢?(穿插理解“盤中餐”)從一粒種子到收獲,農民伯伯需要做些什么呢?

 �。�5)引導感情朗讀:這一粒一粒的米飯包含著農民伯伯多少的心血和汗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農民伯伯一把鋤頭一身汗,種出了多少糧食,養(yǎng)活了多少人。讀好三、四兩行。

 �。�6)詩人不僅自己感受到了,他還要寫下來,讓更多的人知道。(引讀后兩

  行詩)

 �。ㄈ﹥仁∥蚯�,誦讀全詩。

  1、每一粒糧食都飽含著農民伯伯的辛苦。(板書:粒粒皆辛苦)糧食來得這么辛苦,這么不容易,我們平時就要格外珍惜。

  2、完整地朗讀古詩,將看到的情景、體會的辛苦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

  四、創(chuàng)設情境,背誦古詩。

  1、這幅畫面是詩人李紳出外游玩時看到的。他沒有注意郊外如畫的風景,而是看到——(引讀一二兩行詩句),想到——(引讀三四兩行詩句)。李紳把辛辛苦苦勞動的農民裝在心里!你們能記住農民伯伯的辛苦嗎?自己試著背一背這首古詩。

  2、創(chuàng)設情景背古詩

  五、復習鞏固,教學生字

  1、復習生字,開雙列火車:一個讀生字,一個給生字組詞。

  2、在《習字冊》上描紅、臨寫所學四個生字。

  3、評價。

  六、作業(yè):將這首詩背給家長聽,并和爸爸媽媽說說你會怎樣珍惜糧食。

《鋤禾》教學設計5

  《鋤禾》是北京版小語教材第二冊的一首古詩。這首五言絕句描寫了詩人所見到的農民在烈日下鋤草松土,汗流滿面的情景,以及想到的糧食來之不易,是農民辛苦所得的道理。新大綱明確指出第一學段的詩歌閱讀目標“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边@首詩雖然淺顯易懂,但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初次接觸古詩,也是很不容易理解的。這就需要教者靈活運用各種方法,使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

  一、理解題意,了解古詩結構。

  首先解題,“鋤禾”,即給禾苗鋤草松土。然后告訴學生這首詩共四行,每行5個字,這種格式的詩叫“五言絕句”。

  二、教給方法,理解詩句的意思。

  第一行“鋤禾日當午,”

  1、誰知道“鋤禾”的意思?

  2、“日當午”是什么意思?(中午太陽曬得最熱的時候)

  3、教師講解:古人寫詩時,為了讀起來朗朗上口,往往把詞語的順序進行了位置的調換,在這一行里,就應該把“鋤禾”和“日當午”的順序還原,翻譯起來才通順。

  4、指名學生翻譯,教師及時補充和表揚,注意要說出“誰”在“鋤禾”。

  第二行“汗滴禾下土�!�

  1、教師講解:我們學習古詩最常用的辦法就是:先理解詩句中每個詞(字)的意思,然后再把它們連成一句完整通順的話就是詩句的意思了。

  2、指名學生說:“汗滴”、“禾”、“下”、“土”的意思。

  3、指名學生翻譯這一行詩句。

  第三四行“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學習方法同第二行,學生對整句話的意思容易理解。

  2、“皆”是什么意思?學生難以理解。教師反復讓學生逐字逐句地對著原詩翻譯,要求翻譯和原詩一一對應,直到學生知道“皆”就是“都是”的意思為止。

  3、板書“皆”的意思,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聯(lián)系生活實際,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1、在學生理解了“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后,教師示范“鋤禾”的動作,讓學生跟著在下面做,要求雙手握拳,一前一后,好似抓住鋤頭似的;前腿弓步,后退伸直;低頭彎腰,左右“鋤草”。教師并渲染此時是正午太陽曬得最熱的時候,人人滿頭大汗的情景。然后詢問學生的感受,并趁熱打鐵告訴學生農民伯伯每天從早到晚都是這樣在烈日下艱難勞作,從而讓學生體會到農民種糧食的辛苦,激發(fā)他們對農民和農民勞動的尊重。

  2、在學生理解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焙�,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在家庭和學校用餐時,自己或別人有無浪費糧食的現(xiàn)象。如果有,在學了這首古詩后,你會如何去做?從而讓學生明白節(jié)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的道理。

  四、朗讀古詩,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

  在學生理解全詩后,教師可告訴學生在朗讀五言絕句是,大部分是在前2個字后有稍長的停頓。接著教師示范讀,讓學生體會古詩的韻律美。然后讓學生練習讀,進一步體會古詩的情感,必然水到渠成。

《鋤禾》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能有感情地背誦古詩,并理解古詩的意思。

  2、認識10個生字,學會5個生字。

  (二)、能力目標:

  1、能用生字口頭組詞。

  2、能獨立觀察田字格里的生字,在老師的指導下正確書寫5個生字。

  重點、難點:

  掌握5個生字的筆畫特點,正確書寫生字。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電腦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背誦古詩:

  小朋友,你們都喜歡聽故事對嗎?我們就先來聽一個小故事。(課件出示古詩插圖,播放古詩譯文。)

  聽了這個小故事你想到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引出《鋤禾》這首古詩)

  二、指名讀古詩。學生評價。

  三、自己練習讀,自學不認識的字娃娃。

  四、匯報自己識字情況。

  五、指導朗讀,練習背誦,集體背誦。

  六、鞏固識字:

  學習這首古詩時,我們還與好多生字交上了好朋友,看,他們來了(出示生字卡片)。

  1、讓我們開動智慧小火車,

  師:火車,火車,開起來。

  學生開火車讀生字。遇到不認識的生字由“檢修員”來幫助讀字。

  2、我們的火車開到了蘋果園。看,樹上結著又大又紅的蘋果,你們想干什么?要摘蘋果吃有個要求,仔細聽:摘下來的蘋果上的字能和哪個盤子上的字組成詞

  就放進哪個盤子里,聽明白了嗎?誰想來幫大家摘蘋果?(指名摘蘋果)蘋果都摘完了

  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勞動成果,蘋果是誰摘的,就來帶大家讀一讀詞。(這里增加識字量,讓學生說說“飯、求、吃、通、識”這五個字自己是怎樣認識的)

《鋤禾》教學設計7

  牐牎凍禾》是北師大版第一冊第十五單元的課文,它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一首膾炙人口的感嘆詩。這首詩寫出了烈日下農民辛苦勞作的情景,從而使學生體會勞動的辛苦,認識到應珍惜勞動成果。

  設計理念:

  牐犐杓票究謂萄時,我以識字、寫字和朗讀為重點,通過師生平等互動,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主要指導學生在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在自己的朗讀實踐中讀懂課文,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學生的想象能力,知道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

  設計思路:

  一、對話互動,披情入文

  習本課前,發(fā)揮學校地處農村的優(yōu)勢,布置學生留心自己的爸爸、媽媽或鄰居的勞作情景,讓學生從實際生活中體驗到勞動的辛苦。導入新課前,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讓學生的心弦對話交流中被撥起。教師趁機引導:小朋友們,勞動是一件辛苦而又多么有意義的事啊。唐代詩人李紳就寫了一首關于勞動的詩�,F(xiàn)在,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詩。這么一來,整堂課就在師生、生生對話中鋪開,達到以情入文的效果。

  二、以讀引路,整體感知

  1、生自主選擇方法讀古詩。可自己拼讀;可同桌互讀;也可小組合作讀。

  2、指導學生讀準古詩。為了避免朗讀時的枯燥無味,我采用了老師參與讀、抽查學生或小組、接受老師挑戰(zhàn)等多種朗讀形式,使學生在一種融洽充滿競爭的氛圍中讀書,無形中也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競爭意識。

  三、合作參與,多樣識字

  1、培養(yǎng)語感,聽讀識字

  用小學生聽力強的心理特點,采用“聽讀識字”的方法。即教師邊朗讀古詩,邊分別在詩中相應位置貼上10個需要認讀的字,以此引起學生注意生字。而后讓學生在課文中畫出每個生字,然后教師再范讀。經過反復聽讀,學生已對字的認識有了印象,在此基礎上,教師再讓學生讀文中識字,識字后又讀文。這樣后又讀文。這樣,學生學起來就輕松多了。

  2、拓展思維,想中識字

  導學生讀準字音后,仔細觀察每個字,想想用什么辦法可以記住這些字,而后在小組里商量討論。如編順口溜:孫悟空按住牛魔王的頭(午);利用偏旁記:“汗、滴”;用組詞的方法記:“盤、辛、苦”;用聯(lián)想識記法:天氣真好,小字弟弟高興地上山腰練倒立(當)。

  3、自主參與,游戲識字

  入識字教學中,學生不僅感到有趣,而且印象特別深刻。因此,識字中我讓學生做游戲“我當小老師”。即讓學生按照老師平時的教學方法教生字,其中滲透組詞的訓練。如:“請大家跟我讀‘午’,‘中午’的‘午’。”用這種方法識記字形,趣味性和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識字能力兼而有之,很有吸引力。

  四、品讀感悟,自主學文

  1、看一看,蘊情入詩

  觀看.課件畫面,教師描述:中午,火紅火紅的太陽公公坐在家門口高興地欣賞著天下美景,可風伯伯受不了了,渾身發(fā)熱,趕緊躲起來。此時,一位老爺爺正在密密的莊稼地里一下一下地鋤著草,滿頭的汗水像下雨似的從他臉上滴下來。小朋友們,看到老爺爺這么辛苦,你們想說什么、做什么呢?

  待學生暢所欲言后,讓他們帶著對老爺爺?shù)母星�,把全詩朗讀給旁邊的小朋友聽。

  2、讀一讀,體會詩意

  還沉浸在對老爺爺產生的不同情感中時,鼓勵學生自己推薦自己上臺朗讀,讓其他學生當小評委,評選出“小詩人”,教師適時給予獎勵。

  3、演一演,感悟詩境

 �、焉l(fā)揮想象做出相應的動作或表情。如:“鋤禾”可作勞作狀;“汗滴”可引申為擦汗狀,表示流了很多汗等。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悟出詩中的意境。

  4、背一背,內化詩情

  讓學生閉上眼睛,背誦古詩,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

  五、指導書寫,展示自我

  讀準字音,記住字形后,轉入書寫個別生字的教學。教學中,教師對難記的字進行范寫,學生發(fā)現(xiàn)字的筆順,而較容易的字則放手由學生獨立完成。

  又引導學生在別人的本子上各寫一個字,相互比一比,看誰寫得漂亮,評選出“小小書法家”上臺書寫,而后讓全班學生美美地讀讀“小小書法家”寫的漂亮字。這樣,既避免了寫字的單調乏味,又有效地提高寫字質量。

  可布置學生把《鋤禾》背誦給家人聽,并學做一個愛勞動的孩子,延伸課文。

《鋤禾》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體會農民伯伯勞動的辛苦,糧食的來之不易,初步養(yǎng)成尊重勞動、愛惜糧食的習慣。

  2、能夠背誦古詩,理解詞語和句子的含義。體會“辛苦”的意思,會用“辛苦”寫句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昨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對中午小飯桌的同學的吃飯情況作了調查,出示統(tǒng)計表,看到這些數(shù)字,你想說些什么?

  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有的`同學說:“農民伯伯種田非常辛苦,不應該浪費糧食�!币灿械耐瑢W來自農村,可以結合自已家的實際情況談一談。如果有的同學說出有一首古詩是描寫農民種田非常辛苦的,它的名字叫《鋤禾》,教師適時板書課題。

  小朋友們,誰知道“鋤禾”是什么意思呢?

  二、引導自學

 �。ㄒ唬┏踝x課文,感知詩意。

  1、聽錄音

  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首古詩。要聽清字的讀音。用右手的食指指著字,看誰最認真?如果會的同學能跟錄音機一起讀,也不必加以制止,追問一句:“你從哪里學會的?”提示學生:我們可以從許多地方學習知識,希望小朋友們做個有心人。

  2、過渡:由于這首詩絕大多數(shù)同學都能熟練背誦,所以直奔本課的生字。這首詩你們會背了,里面的生字你們都認識嗎?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古詩中的生字詞,看誰學得又對又快。

 �。ǘ┱J讀生字

  1、下面請你輕聲讀課文,用手指指著課文,畫出不認識的生字。

  2、引導學生回憶平時學習生字的主要方法:你們平時都用哪些方法來學習生字?(拼讀音節(jié)、問同學、問家長、問老師、也可以查字典。)

  3、小朋友們歸納得真好,那就請你趕快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生字吧。(學生自主學習生字,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點播。)

  4、學習完生字以后,請你給同桌讀一讀,注意用手指指著字讀。

 �。ń處煄状螐娬{學生指讀,其目的就是讓學生手、口一致,隨文識字。把識字落到實處。)

  5、匯報學習情況:

 �。�1)誰能把課文給大家讀一遍。(這里教師再次強調讀詩,在讀中認識生字。)

 �。�2)以演示文稿的方式逐個出示以下詞語,進行詞語搶答,如果你認識就站起來大聲說出來:

  日當午 鋤禾 汗滴 盤中餐 粒粒 辛苦

  當讀到以下的詞語時,追問一下詞義,解釋不到位也沒有關系,后面還要深入理解詩意,“日當午、鋤禾、盤中餐”是什么意思?

  (3)猜詞游戲:一個同學背對黑板,另一個同學任意指一個詞請他猜,其他同學不能出聲音,可以用動作提示他。目的是讓學生認字,理解詞意。

 �。�4)在詞語中你認識了生字,那么老師把生字單拿出來你還能認出它們嗎?抽讀生字卡片,當讀到“禾、午”時進行擴詞。

 �。�5)現(xiàn)在這些生字都躲到詩里面去了,你還能認出它們嗎?(引導學生再讀課文)

  (在識字中關注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由整體到部分再回到整體。先讀文,再學句、學詞,然后學字,最后回到文中。)

  三、交流釋疑

 �。ㄒ唬┬〗M合作,理解詩意

  1、讀課文,提出問題

  過渡:剛才我們一起初讀了課文,同學們學得特別好,下面,請你們再讀課文,看看還有哪些問題。

 �。▽W生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1)不理解詞語:誰知皆禾下土;(2)為什么說“粒粒皆辛苦”?)

  2、合作討論,解決問題

  如果有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請記下來,教師深入到小組中去,發(fā)現(xiàn)問題,進行適當?shù)攸c播。

 �。òl(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讓小組成員相互補充,注意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講話的習慣。)

 �。ǘ﹨R報學習成果

  1、哪個小組還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讓大家?guī)椭幌隆?/p>

  2、下面,老師想帶著你們一起去農田里看一看農民是怎樣勞動的,你們愿意去嗎?(看一段錄像,錄像內容是:太陽炙烤著大地,蟬兒在高枝上鳴叫著,農民在田間勞動。此處,教師邊放錄音邊描繪農民辛苦耕種的情景,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3、看圖談感受,讓學生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學生評讀,教師適時范讀。

  4、誰還愿意讀?愿意讀的同學都起立,一起讀一讀。

  5、能背的同學背一背,不會背的同學可以再看看書。

  四、鞏固拓展

 �。ㄒ唬⿹斓舅胗螒�,復習生字

  錄像:配上喜慶的音樂,播放農民收割稻子的情景。

  秋天來了,農民通過辛勤的勞動,莊稼獲得了大豐收。你們看:金黃的稻穗在秋風中搖擺,好象在向人們微笑。收割后,還有一些稻穗遺留在了田地里,下面咱們一起去撿稻穗。你可以任選一顆,讀出后面的生字,然后放到籃里。(每次5人上臺,兩次完成)

 �。ê诎迳腺N出稻穗,稻穗的后面有本課的生字)

  教師問:你們打算把這些稻穗送給誰?為什么?你還想說什么?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充分讓學生發(fā)散,讓學生自己感悟道理,體會出勞動帶來的快樂。同時進行口語訓練,幫助學生積累語言。)

 �。ǘ┲笇懽�

  從生字中找出你認為難寫的字,我們一起來學習了。(學生認為難寫的字可能是“知、當”)

  1、用電腦課件演示字的筆順,學生認真觀察,然后書空。

  2、教師在田字格中書寫學生認為難寫的字,邊寫邊說出這個字要注意的地方。

  3、學生練習寫一個字,同桌互評,然后再寫一個。

  五、總結全文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了,你有什么收獲?

  六、當堂檢測:

  1、背誦詩歌。(必做題)

  2、收集有關農民生產勞動的詩歌、諺語,讀一讀,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寫出來、畫出來。(選做題)

  板書設計:

  看: 鋤禾

  想: 辛苦

  懂得: 來之不易

  愛惜糧食

《鋤禾》教學設計9

  一、 引課:

  1、卡片開火車讀生字寶寶:當、午、誰、汗、滴、辛、盤、知、

  苦、粒、辛、苦(火車火車開起來,開到我們這里來)

  2、指名背自己積累的古詩。

  3、師背《鋤禾》:很多同學都會背誦這首詩了,那么這首詩是什

  么意思呢?我們進天一起來學習它。

  二、新授:

  1、板書:《鋤禾》

  2、解題:“鋤禾”,做一做“鋤禾”的動作理解(給禾苗鋤草松土。)

  3、課件出示全詩,觀察古詩結構:

  這首詩共幾行?每行幾個字?(這種格式的詩叫“五言絕句”。)

  4、看書指名讀,齊讀

  5、課件(與詩同張)出示圖,觀察想象。

 �。�1)按從上到下的順序觀察課件圖片,想想自己從圖上看到了什么?按“什么人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順序說一說。

 �。�2)農民伯伯會想些什么?他會說什么?

 �。�3)在書上畫出描寫農民伯伯辛苦勞動的詩句

  6、課件: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說說你讀懂了哪些字和詞的意思。(古人寫詩時,為了讀起來朗朗上口,往往把詞語的順序進行了位置的調換,在這一行里,就應該把“鋤禾”和“日當午”的順序還原,理解起來就容易了。)

  7、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詞,提出來互相幫助解決

  8、理解前兩句:中午,太陽高高懸掛在空中,農民伯伯在烈日照射下,一手拿著鋤頭,一手擦汗,在田間給禾苗鋤草松土,一滴滴的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

  師:當天氣非常熱,我們滿頭大汗時,心里是什么感受?農民伯伯每天從早到晚都是這樣在烈日下艱難勞作,他們怎么樣?(很辛苦)

  9、引出課件:“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理解加點字的意思 (誰知道我們碗里的飯,每一粒都是用農民辛苦勞動的汗水換來的。)

  10、理解全詩,齊讀書P84內容

  11、進一步理解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課件:農民伯伯勞作的過程,平地——松土——

  12、學到這,你有什么感受(愛惜糧食,尊重農民伯伯) 。

  三、多種形式朗讀古詩,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

  我們理解了全詩的含義,讓我們再來把這首詩美美的讀一讀好嗎?(朗讀五言絕句時,大部分是在前兩個字后有稍長的停頓。)

  1、 教師示范讀,讓學生體會古詩的韻律美。

  2、 學生指讀,進一步體會古詩的情感,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四、古詩讀好了很美,唱起來更美,欣賞歌曲《鋤禾》

  五、練習題:

  1、說說身邊的浪費現(xiàn)象

  P178

  2、我想對……說,

  五、作業(yè)

  1、

  2、上網查李紳的詩《憫農》,讀一讀。

《鋤禾》教學設計10

  教學目的要求:

  1、學會本課6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并能背誦全詩,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一冊《鋤禾》教學設計3。

  2、理解每行詩句的意思和全詩的內容,懂得農民勞動的辛苦,糧食來之不易。教育學生要尊重農民的勞動,愛惜糧食。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對重點詞的理解,理解詩句。

  教學思路:

  指導看圖,理解詩題;讀講結合,理解詩意;品味詞語,朗讀成誦;總結課文,深化理解;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1、我們每天都吃飯,吃些什么?(學生思考回答)

  小結:剛才你們說的有的是水果,有的是蔬菜,可米飯、面條、饅頭等就是由糧食加工而成的!

  2、你們知道糧食是怎么來的嗎?農民伯伯又是怎么樣種的呢?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古詩《鋤禾》。

  二、指導看圖,理解詩題。

  1、齊讀課題,“鋤禾”什么意思?先看圖:

 �。�1)圖上畫著誰?(拿著什么?)在什么地方?農田里長著什么?

  (2)農民伯伯干什么?

  小結:剛才說的就是“鋤禾”的意思,“鋤”指鋤草,“禾”指禾苗,也就是幼小的莊稼苗。

  2、指名練說“鋤禾”的意思。

  三、初讀課文,掌握字音。

  1、教師范讀,學生聽準字音。

  2、學生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3、教師指名讀,檢查字音,注意糾正“鋤、餐、辛、皆”的讀音。

  四、讀講結合,理解詩意。

  過渡:同學們,有的同學已經會背這首詩,但你們卻不知詩的意思,現(xiàn)在就一行一行地學習。

 �。ㄒ唬┳x講第一句:鋤禾日當午。

  1、“鋤禾”已明白,看圖,這是什么時候?(中午)從哪看出是中午?

  2、出示“日當午”,講“當”(指的是“正是”的意思)。

  3、看看圖,讀讀句,說說“日當午”的意思。

  4、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句的意思。(告訴學生:為了使句子說得清楚、明白,可以顛倒古詩中詞語的順序,并且引導學生按什么時候,誰在哪干什么的順序將第一句說完整)

  1、仔細觀察圖上農民老爺爺中午在地里鋤禾會感到怎樣?從哪看出他非常熱呢?(太陽當空照,他抬頭看空中太陽用手巾擦汗,汗水還一滴一滴往下掉)

  2、他的汗水一滴一滴落到哪里?詩中怎么寫農民熱得汗水一滴一滴落到禾苗下面的土里的呢?

  3、齊讀第二句,指名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4、誰來

  把以上兩句意思連起來講一講?

  小結:詩中前兩句寫農民辛勤勞動的情景。使我們明白了農民伯伯種糧食的辛苦。

 �。ㄈ┳x講三、四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農民伯伯這樣辛苦,當我們端起飯碗吃飯時,會想到什么呢?

  2、齊讀三、四句,說說大概意思。(教師提示:“盤”不單指盤子,主要指飯碗;“餐”就是飯;“皆”是“都”的意思)

  3、引導學生完整、準確地講出詩意。(根據(jù)老師的提示講解三、四句之意)

  小結:這兩句是作者看到農民伯伯的辛苦所想到的。

  五、總結課文,深化理解。

  1、引導學生練習完整地講清楚這首詩的意思。

  2、這首詩通過描寫農民種地的辛苦,說明糧食來之不易,那么我們今后應該怎么做呢?

  六、指導朗讀,練習背誦。

  1、教師范讀,學生一邊聽一邊畫,哪些地方停頓,哪個詞重音(用規(guī)定的符號)。

  2、指名讀,齊讀。

  3、自由練習背誦,指個別學生背誦。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字音掌握情況。

  1、有感情地齊讀。指名讀。

  2、集體背誦。指名背誦。

  二、復習檢查字義理解程度。

  1、詩中哪句講了農民伯伯勞動的辛苦?怎樣辛苦?哪句寫糧食來之不易?

  2、用自己的話講講詩的意思,并加上合理的想象。

  三、分析記憶字形。

  1、分析結構進行歸類。

 �。�1)課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有幾個?在詩句中畫出來。

 �。�2)左右結構的字、上下結構的字各有哪些?

 �。�3)誰愿意幫助同學記憶字形?并說出你用什么方法記住這個字的?(可按部件組成記憶“苦”等字,可用形聲字的方法記憶“�!钡�,也可以用數(shù)筆畫方法記憶“當”等。)

  (4)指導筆順,如“盤”字的筆順是。

  四、觀察筆畫在田字格中各部分的位置,指導書寫生字。

  1、要求看好字形、結構,抓住生字在田字格中的關鍵筆畫,在書中的生字格中描一描,記一記。

  2、教師示范書寫生字,要求學生邊看邊寫,要求一氣寫成,不能看一筆寫一筆。

  五、掌握字形、鞏固運用。

  1、找朋友,組字。

  米 氵 艸 立 舟

  干 立 皿 十 古

 �。� )( )( )( )

  2、擴詞練習。

  3、聽寫生字。

  汗水 米粒 日光 辛苦

  板書:

  29鋤禾

《鋤禾》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借助漢語拼音認識8個漢字,并會口頭組詞,會寫4個生字“農、當、午、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誦讀古詩,并試著背誦古詩。

  3、理解古詩大意,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懂得愛惜糧食。

  教學重點:

  1、學會8個生字,會寫四個生字“農、當、午、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教學難點:

  1、理解詩句的含義。

  2、體會到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愛惜糧食。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

  1、師生共同觀察課本插圖,交流:你看見了什么?

  2、導入新課,共同板書課題。

  二、解詩題

  1、引導學生結合插圖,理解“鋤禾”的意思。

  2、結合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圈出難讀的字),自讀古詩。

  三、讀詩句

  1、指名讀詩,生生評價,相機展示生字、詞語,小游戲鞏固。

  2、教師范讀,注意讀出節(jié)奏。

  3、帶領學生打停頓符號,再帶讀,體會節(jié)奏。

  四、明詩意

  1、學習第一二行:

  1)引導學生將畫面與詩句聯(lián)系起來;

  2)再讀詩句,想象畫面,并用朗讀表現(xiàn);

  3)聯(lián)系生活加強體驗。

  2.第三四行:

  1)指名讀“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蹦銓υ娭械哪男┰~不太理解?(估計學生會說“盤中餐”、“皆”)

  幫助學生理解這兩個詞的意思,然后試著理解這兩句詩。(有誰知道碗里的米飯,一粒一粒都是農民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呀�。�

  2)指導朗讀:

  解釋“辛”的含義,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在此基礎上,引讀“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五、悟詩情

  1、配樂讀詩:男女生賽讀,齊讀。

  2、師生交流:通過這首詩,你有哪些收獲?

  六、學寫生字

  展示生字,學生爭當識字小高手,共同學習:禾、午、辛、苦。

  七、總結、拓展

  1、總結本課收獲;

  2、作業(yè):背誦這首古詩并把它編成一個小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古詩兩首

  鋤禾

  看:辛苦

  想:珍惜

  教學反思:

  1、應注意學生的讀音,尤其是“l(fā)和n”;

  2、在引導學生觀察插圖時,應注意為后面的學習作鋪墊;

  3、對“古詩”的理解,低年級只要理解為“古代的詩”即可,而非“古體詩”;

  4、情境教學時,音樂很重要,但何時起,何時收,更重要;

  5、生字教學中,形近字的出現(xiàn)時機很重要,應該及時。對橫比較多的字,應提醒學生注意。另外,生字教學時,應該是講一個寫一個。選擇學習的生字時,應注意其結構,不同結構各選一個即可;

  6、識字方式應針對學生的年齡、心智特點,低年級仍然需要以游戲為主。

  7、導入語、過渡語、結束語需精心準備,課堂機智也很重要。

《a级毛片免费完整视频,heyzo办公室痴女在线,久久a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鋤禾》教學設計11篇】相關文章:

《關雎》教學設計03-24

初冬教學設計04-03

《海燕》教學設計04-03

《zcs》教學設計03-26

草原教學設計03-11

《景陽岡》教學設計03-05

蝗蟲教學設計03-05

《蛇》教學設計03-05

《心愿》教學設計03-02

《鋤禾》教學設計11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tǒng)化規(guī)劃教學系統(tǒng)的過程。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鋤禾》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鋤禾》教學設計11篇

《鋤禾》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學會詩中的四個生字,認識三個字。(重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背誦古詩。(重點)

  3、懂得農民伯伯的辛苦糧食來之不易,要尊敬農民、愛惜糧食。(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看課本插圖導入)

  1、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學生說。

  教師引導(1)、圖上有誰?一位農民伯伯。

 �。�2)、他在干什么?他手里拿著鋤頭正在為田里的禾苗鋤雜草。這在古代叫做“鋤禾”。(板書:鋤禾)

  2、唐代有位叫李紳的詩人看到農民伯伯在田里干活就寫了一首詩,名字叫做《鋤禾》。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詩吧!

  二、進入新課

  1、讀題目(教師范讀、學生讀)。

  2、初讀課文(黑板出示古詩全文)

  3、學生自由讀,指名學生讀。

  4、教師:這是一首五言絕句,我們要讀出節(jié)奏。

  教師先正音后范讀

  5、生再讀(先練讀再指名讀和齊讀)

  三、學習生字

  同學們讀得這么認真,詩中的幾個生字忍不住想要和大家認識一下了。

  1、學習“禾”,它是什么呢?(學生答:禾苗。)田里的莊稼(稻麥)的植株。怎樣記住這個字呢?(學生答并書空)

  2、學習“午”,看插圖,太陽怎么樣?(熱)一天中什么時候太陽最熱呢?(中午)讀古詩的第一行,并指出“午”,我們要怎樣才能記住這個字呢?(學生同桌互相說并書空)

  3、學習“辛苦”,圖上的農民伯伯干活干得怎樣?很累——辛苦。要怎樣記住這兩個字呢?引導學生從讀音、結構等方面分析。

  4、認識了這四個生字,就讓我們拿出練習本動手寫一寫吧! 教師在田字格中范寫。按照教師的范寫,同學們也來寫一寫:看看誰在寫字的時候姿勢最正確,字也寫得最認真。

  學生描紅并練寫,然后組詞。

 �。ń處熈私鈱W生寫字情況并表揚寫得好的學生)

  四、理解大意,再讀古詩

  1、齊讀古詩

  2、師生共讀

  3、你試著把你剛剛看課本插圖時發(fā)現(xiàn)的連起來說成幾句話。 學生說,教師幫助總結:我們說的這幾句話,其實詩人李紳也說了,只不過他說得更簡潔:“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4、農民伯伯這么辛苦,詩人想告訴(提醒)我們什么呢?教師解釋:餐,飯食;皆,都。

  5、學生自由練讀并背誦全詩。

  五、延伸拓展

  如果遇到有人把飯撒在地上或是把打完的剩飯倒掉,你會怎么辦?學生交流。

  六、課文小結

  看了圖,讀了古詩之后,你想到了什么?你今后要怎樣對待來之不易的勞動果實呢?

  學生說,教師總結(結合板書)。

  七、作業(yè)

  在漢語拼音本上,抄寫或者默寫《鋤禾》全詩。

  八、板書

  鋤禾

  農民→ 辛苦 →要尊重

  糧食→來之不易→要愛惜

  九、課后反思

  《鋤禾》古詩的思想教育意義,在于要求學生樹立“糧食來之不易,我們要愛惜糧食”的美德。在教學中未能聯(lián)系學生平常生活中喜歡浪費的表現(xiàn),進行教育,從而使學生對農民鋤禾的辛苦,糧食珍貴銘刻于心。其次,學生寫字時間在課堂上沒有得到保證。在教學誦讀的過程中,教師講得多了,而學生沒有充足的練讀時間。

《鋤禾》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鋤禾》是北師大版小語教材的一首古詩。這首五言絕句描寫了詩人所見到的農民在烈日下鋤草松土,汗流滿面的情景,以及想到的糧食來之不易,是農民辛苦所得的道理。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理解每行詩的意思和全詩內容,懂得農民勞動辛苦糧食來之不易。教育學生要尊重農民的勞動,愛惜糧食。

  3.練習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內容。

  4.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并能背誦全詩。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詩意及作者的感情。

  2.學會本課生字并正確背誦全詩。

 �。常斫庠娭忻總€字的意思。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一)復習舊知

  昨天我們學習這首古詩時,我們與好多生字交上了好朋友,看,他們來了(出示生字)。

  1、讓我們開動智慧小火車,把米粒寶寶送回家。

  2、我們的火車一路上遇到了許多詞語寶寶,誰認識他們就來帶大家讀一讀詞。

  (二)導入新課

  1、 看圖說話,揭示課題。

 �。ㄕn件點擊,出現(xiàn)一幅中午炎熱的情景,特寫一個火辣辣的太陽。) 看圖說話:圖上畫著誰?在哪里?干什么?

  2、唐朝詩人李紳看到這樣的情景后,忍不住作了一首詩,就是今天我們要繼續(xù)學習的古詩——《鋤禾》

 �。�、朗讀古詩,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

  學生齊讀古詩后,告訴學生在朗讀五言絕句是,大部分是在前2個字后有稍長的停頓。接著教師示范讀,讓學生體會古詩的韻律美。然后讓學生練習讀。

  二、講授新課

 �。ㄒ唬�、理解題意,了解古詩結構。

  首先解題,“鋤禾”,即給禾苗鋤草松土。

 �。ǘ�、教給方法,理解詩句的意思。

  第一行“鋤禾日當午,”

  1、誰知道“鋤禾”的意思?

  2、“日當午”是什么意思?(中午太陽曬得最熱的時候)

  3、教師講解:古人寫詩時,為了讀起來朗朗上口,往往把詞語的順序進行了位置的調換,在這一行里,就應該把“鋤禾”和“日當午”

  的順序還原,翻譯起來才通順。

  4、指名學生翻譯,教師及時補充和表揚,注意要說出“誰”在“鋤禾”。

  第二行“汗滴禾下土�!�

  1、教師講解:我們學習古詩最常用的辦法就是:先理解詩句中每個詞(字)的意思,然后再把它們連成一句完整通順的話就是詩句的意思了。

  2、指名學生說:“汗滴”、“禾”、“下”、“土”的意思。

  3、指名學生翻譯這一行詩句。

  4、兩句放在一起翻譯并朗誦

 �。担@兩句詩就寫出了農民伯伯勞動的艱辛

  第三四行“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學習方法同第二行,學生對整句話的意思容易理解。

  2、“皆”是什么意思? “皆”就是“都是”的意思為止。

  3、板書“皆”的意思,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4,這兩句詩就寫出了勞動成果來之不易,我們要珍惜勞動成果 讀整首詩的詩意。

  三、聯(lián)系生活實際,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在學生理解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焙�,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在家庭和學校用餐時,自己或別人有無浪費糧食的現(xiàn)象。如果有,在學了這首古詩后,你會如何去做?從而讓學生明白節(jié)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的道理。

  四、讀讀作者寫的另一首詩,同樣表達了作者對農民的同情之心。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五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鋤禾》這首詩,明白了勞動成果來之不易,我們要珍惜勞動成果的道理,請同學們課后搜集一些在生活中珍惜糧食的好方法在一起交流一下。

  板書設計

  鋤禾

  當:正當

  餐:飯

  皆:都是

《鋤禾》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理解每行詩的意思和全詩內容,懂得農民勞動辛苦糧食來之不易。教育學生要尊重農民的勞動,愛惜糧食。

  3。練習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內容。

  4。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并能背誦全詩。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重點

  1。理解詩意及作者的感情。

  2。學會本課生字并正確背誦全詩。

  教學難點

  理解詩中每個字的意思。

  教學準備

  一幅彩色掛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fā)談話: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古詩,題目是“鋤禾”。很多同學都會背誦這首詩了,那么這首詩是什么意思呢?我們一起來學習。

  板書:《鋤禾》

  二、指名朗讀課文。同學們認真看書,然后在書上劃出生字來,指名讀生字。

  三、講讀課文:

 �。ㄒ唬┌鍟轰z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1。講解字意:

  鋤:給禾苗鋤草松土,是在勞動,指動作。

  禾:指禾苗或莊稼。

  日:太陽。

  當:正是什么時候的意思。

  午:中午。

  2。請同學們講解上述字的意思。

  3。說說前半句話的意思:

 �。▍⒖迹涸谘谉岬南奶�,中午的時候,農民頂著烈日給禾苗鋤草松土。)

  4。理解字意:

  滴:滴到的意思。

  5。說說后半句詩的意思。

 �。▍⒖迹汉顾蔚胶堂缦逻叺耐晾�。)

 �。ǘ┛磮D說說第一句詩的意思。

  中午,太陽高高懸掛在空中,農民在烈日照射下,一手拿著鋤頭,一手擦汗,在田間給禾苗鋤草松土,一滴滴的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

  (三)板書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1。理解字意:

  盤:盤子

  餐:飯食

  皆:都的意思

  2。第2句詩的意思:

 �。ㄌ崾荆嚎梢宰屚瑢W自己來說。)

 �。▍⒖迹赫l知道碗里的飯,每一粒都是用農民辛苦勞動的汗水換來的。)

  (四)說說這首詩的意思。(指名2~3人)

 �。ㄎ澹┲该痴b全詩。

  四、小結:這首詩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提示:作者看到農民辛苦勞動,知道糧食來得不容易,表達了對農民勞動的艱辛的同情。告誡人們要愛惜糧食。)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情況。

  指名3~5人。

  二、學習生字:

  (一)輔導學習:

  dāng當

  1。分析字形、上邊“當”,下邊“彐”。

  2。組詞:當中、當時。

  3。指導書寫:

  pán盤

  1。分析字形:上下結構,上邊“舟”,下邊“皿”

  2。組詞:盤子一盤菜

  3。指導書寫:

  (二)自學生字:

  wǔ 午 hàn 汗 lì 粒 xín 辛 kǔ 苦

  要求:分析字形結構并組出詞語來,然后自己在田格里各寫一個。

 �。ㄈ┳x詞語

  當中 當時 中午 下午 汗水 盤子 米粒 辛苦

  苦瓜 飯粒 汗珠 一粒米

  (四)組詞練習:

  汗( ) 午( ) 粒( ) 苦( )

 �。ㄎ澹┳x讀作者寫的另一首詩,同樣表達了作者對農民的同情之心。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學會“禾、午、辛、苦“四個字,兩條綠線內的“盤、粒、皆”三個字只識不寫。體會詩句中詞語的意思。

  3、通過朗讀古詩體會農民種田的辛苦和糧食的來之不易。

  【教學重點】

  1、體會古詩并有感情地朗讀。

  2、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朗讀體會農民的辛苦和糧食的來之不易。

  【教學過程】

  一、觀察圖畫,談話導入。

  1、看圖(太陽圖),了解“日”、“日當午”的意思,自主識記“午”,學生描紅(提示寫字姿勢)。

  2、看圖(整幅圖),認識“禾苗”,自主識記“禾”,學生描紅(提醒描紅要求)。

  3、導入課題

  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有一個詩人叫李紳。(板書:唐李紳)有一天,他就看到了這樣一幅畫面,還寫下了一首千古傳頌的名詩——《鋤禾》。(板書課題)鋤禾就是在田里為禾苗鋤草。

  二、初讀古詩,掃清障礙。

  1、借助拼音初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讀,相機正音。

  3、小朋友真有本領,自己就把古詩讀正確了。

  三、感悟“辛苦”,感情朗讀。

 �。ㄒ唬┯|摸“辛苦”。

  1、過渡,引出詞語“辛苦”。

  2、教學“辛苦”兩個字

 �。�1)看看這兩個字都是什么結構呀?

  (2)引導學生觀察上下兩部分的大小,橫畫的長短:橫畫長短有變化,遠近距離要適當。

  (3)教師范寫。

  (4)學生描紅,再次提醒寫字姿勢。

  3、農民伯伯到底有多辛苦呢?我們一起到古詩中去找一找吧!

 �。ǘ┰谠娋渲懈形颉靶量唷�

  1、教學第一句

 �。�1)出示: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指名讀

  (2)閉上眼睛,聽老師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樣的情景呢?

 �。�3)品味辛苦,讀出感受。

  ①看圖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小朋友們,讓我們再細細地看看這位農民伯伯,你看到了什么?(引導學生從外貌、衣著、動作等幾個方面來說一說) ②師生對話,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

  ③角色體驗,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

  (4)天上是火辣辣的太陽在烤,田里被曬得像蒸籠,農民伯伯打著赤膊,可是豆大的汗珠還是不停地流下來,滴落在禾苗下面的泥土里。在腦海中想象著這樣的畫面,把這兩行詩讀好。

 �。�5)男生齊讀、女生齊讀。

  2、教學第二句

  (1)詩人李紳看到了這樣的情景,和我們小朋友一樣,也覺得農民伯伯很辛苦,于是寫下了后兩行詩。(出示后兩行詩)指名讀。

 �。�2)認讀“二類字”。

  (3)將生字寶寶送回詩句,再指名讀。

 �。�4)讀了這兩行詩,你知道詩人在想什么呢?(穿插理解“盤中餐”)從一粒種子到收獲,農民伯伯需要做些什么呢?

 �。�5)引導感情朗讀:這一粒一粒的米飯包含著農民伯伯多少的心血和汗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農民伯伯一把鋤頭一身汗,種出了多少糧食,養(yǎng)活了多少人。讀好三、四兩行。

 �。�6)詩人不僅自己感受到了,他還要寫下來,讓更多的人知道。(引讀后兩

  行詩)

 �。ㄈ﹥仁∥蚯�,誦讀全詩。

  1、每一粒糧食都飽含著農民伯伯的辛苦。(板書:粒粒皆辛苦)糧食來得這么辛苦,這么不容易,我們平時就要格外珍惜。

  2、完整地朗讀古詩,將看到的情景、體會的辛苦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

  四、創(chuàng)設情境,背誦古詩。

  1、這幅畫面是詩人李紳出外游玩時看到的。他沒有注意郊外如畫的風景,而是看到——(引讀一二兩行詩句),想到——(引讀三四兩行詩句)。李紳把辛辛苦苦勞動的農民裝在心里!你們能記住農民伯伯的辛苦嗎?自己試著背一背這首古詩。

  2、創(chuàng)設情景背古詩

  五、復習鞏固,教學生字

  1、復習生字,開雙列火車:一個讀生字,一個給生字組詞。

  2、在《習字冊》上描紅、臨寫所學四個生字。

  3、評價。

  六、作業(yè):將這首詩背給家長聽,并和爸爸媽媽說說你會怎樣珍惜糧食。

《鋤禾》教學設計5

  《鋤禾》是北京版小語教材第二冊的一首古詩。這首五言絕句描寫了詩人所見到的農民在烈日下鋤草松土,汗流滿面的情景,以及想到的糧食來之不易,是農民辛苦所得的道理。新大綱明確指出第一學段的詩歌閱讀目標“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边@首詩雖然淺顯易懂,但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初次接觸古詩,也是很不容易理解的。這就需要教者靈活運用各種方法,使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

  一、理解題意,了解古詩結構。

  首先解題,“鋤禾”,即給禾苗鋤草松土。然后告訴學生這首詩共四行,每行5個字,這種格式的詩叫“五言絕句”。

  二、教給方法,理解詩句的意思。

  第一行“鋤禾日當午,”

  1、誰知道“鋤禾”的意思?

  2、“日當午”是什么意思?(中午太陽曬得最熱的時候)

  3、教師講解:古人寫詩時,為了讀起來朗朗上口,往往把詞語的順序進行了位置的調換,在這一行里,就應該把“鋤禾”和“日當午”的順序還原,翻譯起來才通順。

  4、指名學生翻譯,教師及時補充和表揚,注意要說出“誰”在“鋤禾”。

  第二行“汗滴禾下土�!�

  1、教師講解:我們學習古詩最常用的辦法就是:先理解詩句中每個詞(字)的意思,然后再把它們連成一句完整通順的話就是詩句的意思了。

  2、指名學生說:“汗滴”、“禾”、“下”、“土”的意思。

  3、指名學生翻譯這一行詩句。

  第三四行“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學習方法同第二行,學生對整句話的意思容易理解。

  2、“皆”是什么意思?學生難以理解。教師反復讓學生逐字逐句地對著原詩翻譯,要求翻譯和原詩一一對應,直到學生知道“皆”就是“都是”的意思為止。

  3、板書“皆”的意思,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聯(lián)系生活實際,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1、在學生理解了“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后,教師示范“鋤禾”的動作,讓學生跟著在下面做,要求雙手握拳,一前一后,好似抓住鋤頭似的;前腿弓步,后退伸直;低頭彎腰,左右“鋤草”。教師并渲染此時是正午太陽曬得最熱的時候,人人滿頭大汗的情景。然后詢問學生的感受,并趁熱打鐵告訴學生農民伯伯每天從早到晚都是這樣在烈日下艱難勞作,從而讓學生體會到農民種糧食的辛苦,激發(fā)他們對農民和農民勞動的尊重。

  2、在學生理解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焙�,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在家庭和學校用餐時,自己或別人有無浪費糧食的現(xiàn)象。如果有,在學了這首古詩后,你會如何去做?從而讓學生明白節(jié)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的道理。

  四、朗讀古詩,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

  在學生理解全詩后,教師可告訴學生在朗讀五言絕句是,大部分是在前2個字后有稍長的停頓。接著教師示范讀,讓學生體會古詩的韻律美。然后讓學生練習讀,進一步體會古詩的情感,必然水到渠成。

《鋤禾》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能有感情地背誦古詩,并理解古詩的意思。

  2、認識10個生字,學會5個生字。

  (二)、能力目標:

  1、能用生字口頭組詞。

  2、能獨立觀察田字格里的生字,在老師的指導下正確書寫5個生字。

  重點、難點:

  掌握5個生字的筆畫特點,正確書寫生字。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電腦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背誦古詩:

  小朋友,你們都喜歡聽故事對嗎?我們就先來聽一個小故事。(課件出示古詩插圖,播放古詩譯文。)

  聽了這個小故事你想到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引出《鋤禾》這首古詩)

  二、指名讀古詩。學生評價。

  三、自己練習讀,自學不認識的字娃娃。

  四、匯報自己識字情況。

  五、指導朗讀,練習背誦,集體背誦。

  六、鞏固識字:

  學習這首古詩時,我們還與好多生字交上了好朋友,看,他們來了(出示生字卡片)。

  1、讓我們開動智慧小火車,

  師:火車,火車,開起來。

  學生開火車讀生字。遇到不認識的生字由“檢修員”來幫助讀字。

  2、我們的火車開到了蘋果園。看,樹上結著又大又紅的蘋果,你們想干什么?要摘蘋果吃有個要求,仔細聽:摘下來的蘋果上的字能和哪個盤子上的字組成詞

  就放進哪個盤子里,聽明白了嗎?誰想來幫大家摘蘋果?(指名摘蘋果)蘋果都摘完了

  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勞動成果,蘋果是誰摘的,就來帶大家讀一讀詞。(這里增加識字量,讓學生說說“飯、求、吃、通、識”這五個字自己是怎樣認識的)

《鋤禾》教學設計7

  牐牎凍禾》是北師大版第一冊第十五單元的課文,它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一首膾炙人口的感嘆詩。這首詩寫出了烈日下農民辛苦勞作的情景,從而使學生體會勞動的辛苦,認識到應珍惜勞動成果。

  設計理念:

  牐犐杓票究謂萄時,我以識字、寫字和朗讀為重點,通過師生平等互動,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主要指導學生在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在自己的朗讀實踐中讀懂課文,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學生的想象能力,知道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

  設計思路:

  一、對話互動,披情入文

  習本課前,發(fā)揮學校地處農村的優(yōu)勢,布置學生留心自己的爸爸、媽媽或鄰居的勞作情景,讓學生從實際生活中體驗到勞動的辛苦。導入新課前,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讓學生的心弦對話交流中被撥起。教師趁機引導:小朋友們,勞動是一件辛苦而又多么有意義的事啊。唐代詩人李紳就寫了一首關于勞動的詩�,F(xiàn)在,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詩。這么一來,整堂課就在師生、生生對話中鋪開,達到以情入文的效果。

  二、以讀引路,整體感知

  1、生自主選擇方法讀古詩。可自己拼讀;可同桌互讀;也可小組合作讀。

  2、指導學生讀準古詩。為了避免朗讀時的枯燥無味,我采用了老師參與讀、抽查學生或小組、接受老師挑戰(zhàn)等多種朗讀形式,使學生在一種融洽充滿競爭的氛圍中讀書,無形中也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競爭意識。

  三、合作參與,多樣識字

  1、培養(yǎng)語感,聽讀識字

  用小學生聽力強的心理特點,采用“聽讀識字”的方法。即教師邊朗讀古詩,邊分別在詩中相應位置貼上10個需要認讀的字,以此引起學生注意生字。而后讓學生在課文中畫出每個生字,然后教師再范讀。經過反復聽讀,學生已對字的認識有了印象,在此基礎上,教師再讓學生讀文中識字,識字后又讀文。這樣后又讀文。這樣,學生學起來就輕松多了。

  2、拓展思維,想中識字

  導學生讀準字音后,仔細觀察每個字,想想用什么辦法可以記住這些字,而后在小組里商量討論。如編順口溜:孫悟空按住牛魔王的頭(午);利用偏旁記:“汗、滴”;用組詞的方法記:“盤、辛、苦”;用聯(lián)想識記法:天氣真好,小字弟弟高興地上山腰練倒立(當)。

  3、自主參與,游戲識字

  入識字教學中,學生不僅感到有趣,而且印象特別深刻。因此,識字中我讓學生做游戲“我當小老師”。即讓學生按照老師平時的教學方法教生字,其中滲透組詞的訓練。如:“請大家跟我讀‘午’,‘中午’的‘午’。”用這種方法識記字形,趣味性和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識字能力兼而有之,很有吸引力。

  四、品讀感悟,自主學文

  1、看一看,蘊情入詩

  觀看.課件畫面,教師描述:中午,火紅火紅的太陽公公坐在家門口高興地欣賞著天下美景,可風伯伯受不了了,渾身發(fā)熱,趕緊躲起來。此時,一位老爺爺正在密密的莊稼地里一下一下地鋤著草,滿頭的汗水像下雨似的從他臉上滴下來。小朋友們,看到老爺爺這么辛苦,你們想說什么、做什么呢?

  待學生暢所欲言后,讓他們帶著對老爺爺?shù)母星�,把全詩朗讀給旁邊的小朋友聽。

  2、讀一讀,體會詩意

  還沉浸在對老爺爺產生的不同情感中時,鼓勵學生自己推薦自己上臺朗讀,讓其他學生當小評委,評選出“小詩人”,教師適時給予獎勵。

  3、演一演,感悟詩境

 �、焉l(fā)揮想象做出相應的動作或表情。如:“鋤禾”可作勞作狀;“汗滴”可引申為擦汗狀,表示流了很多汗等。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悟出詩中的意境。

  4、背一背,內化詩情

  讓學生閉上眼睛,背誦古詩,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

  五、指導書寫,展示自我

  讀準字音,記住字形后,轉入書寫個別生字的教學。教學中,教師對難記的字進行范寫,學生發(fā)現(xiàn)字的筆順,而較容易的字則放手由學生獨立完成。

  又引導學生在別人的本子上各寫一個字,相互比一比,看誰寫得漂亮,評選出“小小書法家”上臺書寫,而后讓全班學生美美地讀讀“小小書法家”寫的漂亮字。這樣,既避免了寫字的單調乏味,又有效地提高寫字質量。

  可布置學生把《鋤禾》背誦給家人聽,并學做一個愛勞動的孩子,延伸課文。

《鋤禾》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體會農民伯伯勞動的辛苦,糧食的來之不易,初步養(yǎng)成尊重勞動、愛惜糧食的習慣。

  2、能夠背誦古詩,理解詞語和句子的含義。體會“辛苦”的意思,會用“辛苦”寫句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昨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對中午小飯桌的同學的吃飯情況作了調查,出示統(tǒng)計表,看到這些數(shù)字,你想說些什么?

  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有的`同學說:“農民伯伯種田非常辛苦,不應該浪費糧食�!币灿械耐瑢W來自農村,可以結合自已家的實際情況談一談。如果有的同學說出有一首古詩是描寫農民種田非常辛苦的,它的名字叫《鋤禾》,教師適時板書課題。

  小朋友們,誰知道“鋤禾”是什么意思呢?

  二、引導自學

 �。ㄒ唬┏踝x課文,感知詩意。

  1、聽錄音

  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首古詩。要聽清字的讀音。用右手的食指指著字,看誰最認真?如果會的同學能跟錄音機一起讀,也不必加以制止,追問一句:“你從哪里學會的?”提示學生:我們可以從許多地方學習知識,希望小朋友們做個有心人。

  2、過渡:由于這首詩絕大多數(shù)同學都能熟練背誦,所以直奔本課的生字。這首詩你們會背了,里面的生字你們都認識嗎?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古詩中的生字詞,看誰學得又對又快。

 �。ǘ┱J讀生字

  1、下面請你輕聲讀課文,用手指指著課文,畫出不認識的生字。

  2、引導學生回憶平時學習生字的主要方法:你們平時都用哪些方法來學習生字?(拼讀音節(jié)、問同學、問家長、問老師、也可以查字典。)

  3、小朋友們歸納得真好,那就請你趕快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生字吧。(學生自主學習生字,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點播。)

  4、學習完生字以后,請你給同桌讀一讀,注意用手指指著字讀。

 �。ń處煄状螐娬{學生指讀,其目的就是讓學生手、口一致,隨文識字。把識字落到實處。)

  5、匯報學習情況:

 �。�1)誰能把課文給大家讀一遍。(這里教師再次強調讀詩,在讀中認識生字。)

 �。�2)以演示文稿的方式逐個出示以下詞語,進行詞語搶答,如果你認識就站起來大聲說出來:

  日當午 鋤禾 汗滴 盤中餐 粒粒 辛苦

  當讀到以下的詞語時,追問一下詞義,解釋不到位也沒有關系,后面還要深入理解詩意,“日當午、鋤禾、盤中餐”是什么意思?

  (3)猜詞游戲:一個同學背對黑板,另一個同學任意指一個詞請他猜,其他同學不能出聲音,可以用動作提示他。目的是讓學生認字,理解詞意。

 �。�4)在詞語中你認識了生字,那么老師把生字單拿出來你還能認出它們嗎?抽讀生字卡片,當讀到“禾、午”時進行擴詞。

 �。�5)現(xiàn)在這些生字都躲到詩里面去了,你還能認出它們嗎?(引導學生再讀課文)

  (在識字中關注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由整體到部分再回到整體。先讀文,再學句、學詞,然后學字,最后回到文中。)

  三、交流釋疑

 �。ㄒ唬┬〗M合作,理解詩意

  1、讀課文,提出問題

  過渡:剛才我們一起初讀了課文,同學們學得特別好,下面,請你們再讀課文,看看還有哪些問題。

 �。▽W生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1)不理解詞語:誰知皆禾下土;(2)為什么說“粒粒皆辛苦”?)

  2、合作討論,解決問題

  如果有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請記下來,教師深入到小組中去,發(fā)現(xiàn)問題,進行適當?shù)攸c播。

 �。òl(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讓小組成員相互補充,注意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講話的習慣。)

 �。ǘ﹨R報學習成果

  1、哪個小組還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讓大家?guī)椭幌隆?/p>

  2、下面,老師想帶著你們一起去農田里看一看農民是怎樣勞動的,你們愿意去嗎?(看一段錄像,錄像內容是:太陽炙烤著大地,蟬兒在高枝上鳴叫著,農民在田間勞動。此處,教師邊放錄音邊描繪農民辛苦耕種的情景,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3、看圖談感受,讓學生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學生評讀,教師適時范讀。

  4、誰還愿意讀?愿意讀的同學都起立,一起讀一讀。

  5、能背的同學背一背,不會背的同學可以再看看書。

  四、鞏固拓展

 �。ㄒ唬⿹斓舅胗螒�,復習生字

  錄像:配上喜慶的音樂,播放農民收割稻子的情景。

  秋天來了,農民通過辛勤的勞動,莊稼獲得了大豐收。你們看:金黃的稻穗在秋風中搖擺,好象在向人們微笑。收割后,還有一些稻穗遺留在了田地里,下面咱們一起去撿稻穗。你可以任選一顆,讀出后面的生字,然后放到籃里。(每次5人上臺,兩次完成)

 �。ê诎迳腺N出稻穗,稻穗的后面有本課的生字)

  教師問:你們打算把這些稻穗送給誰?為什么?你還想說什么?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充分讓學生發(fā)散,讓學生自己感悟道理,體會出勞動帶來的快樂。同時進行口語訓練,幫助學生積累語言。)

 �。ǘ┲笇懽�

  從生字中找出你認為難寫的字,我們一起來學習了。(學生認為難寫的字可能是“知、當”)

  1、用電腦課件演示字的筆順,學生認真觀察,然后書空。

  2、教師在田字格中書寫學生認為難寫的字,邊寫邊說出這個字要注意的地方。

  3、學生練習寫一個字,同桌互評,然后再寫一個。

  五、總結全文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了,你有什么收獲?

  六、當堂檢測:

  1、背誦詩歌。(必做題)

  2、收集有關農民生產勞動的詩歌、諺語,讀一讀,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寫出來、畫出來。(選做題)

  板書設計:

  看: 鋤禾

  想: 辛苦

  懂得: 來之不易

  愛惜糧食

《鋤禾》教學設計9

  一、 引課:

  1、卡片開火車讀生字寶寶:當、午、誰、汗、滴、辛、盤、知、

  苦、粒、辛、苦(火車火車開起來,開到我們這里來)

  2、指名背自己積累的古詩。

  3、師背《鋤禾》:很多同學都會背誦這首詩了,那么這首詩是什

  么意思呢?我們進天一起來學習它。

  二、新授:

  1、板書:《鋤禾》

  2、解題:“鋤禾”,做一做“鋤禾”的動作理解(給禾苗鋤草松土。)

  3、課件出示全詩,觀察古詩結構:

  這首詩共幾行?每行幾個字?(這種格式的詩叫“五言絕句”。)

  4、看書指名讀,齊讀

  5、課件(與詩同張)出示圖,觀察想象。

 �。�1)按從上到下的順序觀察課件圖片,想想自己從圖上看到了什么?按“什么人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順序說一說。

 �。�2)農民伯伯會想些什么?他會說什么?

 �。�3)在書上畫出描寫農民伯伯辛苦勞動的詩句

  6、課件: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說說你讀懂了哪些字和詞的意思。(古人寫詩時,為了讀起來朗朗上口,往往把詞語的順序進行了位置的調換,在這一行里,就應該把“鋤禾”和“日當午”的順序還原,理解起來就容易了。)

  7、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詞,提出來互相幫助解決

  8、理解前兩句:中午,太陽高高懸掛在空中,農民伯伯在烈日照射下,一手拿著鋤頭,一手擦汗,在田間給禾苗鋤草松土,一滴滴的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

  師:當天氣非常熱,我們滿頭大汗時,心里是什么感受?農民伯伯每天從早到晚都是這樣在烈日下艱難勞作,他們怎么樣?(很辛苦)

  9、引出課件:“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理解加點字的意思 (誰知道我們碗里的飯,每一粒都是用農民辛苦勞動的汗水換來的。)

  10、理解全詩,齊讀書P84內容

  11、進一步理解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課件:農民伯伯勞作的過程,平地——松土——

  12、學到這,你有什么感受(愛惜糧食,尊重農民伯伯) 。

  三、多種形式朗讀古詩,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

  我們理解了全詩的含義,讓我們再來把這首詩美美的讀一讀好嗎?(朗讀五言絕句時,大部分是在前兩個字后有稍長的停頓。)

  1、 教師示范讀,讓學生體會古詩的韻律美。

  2、 學生指讀,進一步體會古詩的情感,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四、古詩讀好了很美,唱起來更美,欣賞歌曲《鋤禾》

  五、練習題:

  1、說說身邊的浪費現(xiàn)象

  P178

  2、我想對……說,

  五、作業(yè)

  1、

  2、上網查李紳的詩《憫農》,讀一讀。

《鋤禾》教學設計10

  教學目的要求:

  1、學會本課6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并能背誦全詩,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一冊《鋤禾》教學設計3。

  2、理解每行詩句的意思和全詩的內容,懂得農民勞動的辛苦,糧食來之不易。教育學生要尊重農民的勞動,愛惜糧食。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對重點詞的理解,理解詩句。

  教學思路:

  指導看圖,理解詩題;讀講結合,理解詩意;品味詞語,朗讀成誦;總結課文,深化理解;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1、我們每天都吃飯,吃些什么?(學生思考回答)

  小結:剛才你們說的有的是水果,有的是蔬菜,可米飯、面條、饅頭等就是由糧食加工而成的!

  2、你們知道糧食是怎么來的嗎?農民伯伯又是怎么樣種的呢?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古詩《鋤禾》。

  二、指導看圖,理解詩題。

  1、齊讀課題,“鋤禾”什么意思?先看圖:

 �。�1)圖上畫著誰?(拿著什么?)在什么地方?農田里長著什么?

  (2)農民伯伯干什么?

  小結:剛才說的就是“鋤禾”的意思,“鋤”指鋤草,“禾”指禾苗,也就是幼小的莊稼苗。

  2、指名練說“鋤禾”的意思。

  三、初讀課文,掌握字音。

  1、教師范讀,學生聽準字音。

  2、學生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3、教師指名讀,檢查字音,注意糾正“鋤、餐、辛、皆”的讀音。

  四、讀講結合,理解詩意。

  過渡:同學們,有的同學已經會背這首詩,但你們卻不知詩的意思,現(xiàn)在就一行一行地學習。

 �。ㄒ唬┳x講第一句:鋤禾日當午。

  1、“鋤禾”已明白,看圖,這是什么時候?(中午)從哪看出是中午?

  2、出示“日當午”,講“當”(指的是“正是”的意思)。

  3、看看圖,讀讀句,說說“日當午”的意思。

  4、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句的意思。(告訴學生:為了使句子說得清楚、明白,可以顛倒古詩中詞語的順序,并且引導學生按什么時候,誰在哪干什么的順序將第一句說完整)

  1、仔細觀察圖上農民老爺爺中午在地里鋤禾會感到怎樣?從哪看出他非常熱呢?(太陽當空照,他抬頭看空中太陽用手巾擦汗,汗水還一滴一滴往下掉)

  2、他的汗水一滴一滴落到哪里?詩中怎么寫農民熱得汗水一滴一滴落到禾苗下面的土里的呢?

  3、齊讀第二句,指名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4、誰來

  把以上兩句意思連起來講一講?

  小結:詩中前兩句寫農民辛勤勞動的情景。使我們明白了農民伯伯種糧食的辛苦。

 �。ㄈ┳x講三、四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農民伯伯這樣辛苦,當我們端起飯碗吃飯時,會想到什么呢?

  2、齊讀三、四句,說說大概意思。(教師提示:“盤”不單指盤子,主要指飯碗;“餐”就是飯;“皆”是“都”的意思)

  3、引導學生完整、準確地講出詩意。(根據(jù)老師的提示講解三、四句之意)

  小結:這兩句是作者看到農民伯伯的辛苦所想到的。

  五、總結課文,深化理解。

  1、引導學生練習完整地講清楚這首詩的意思。

  2、這首詩通過描寫農民種地的辛苦,說明糧食來之不易,那么我們今后應該怎么做呢?

  六、指導朗讀,練習背誦。

  1、教師范讀,學生一邊聽一邊畫,哪些地方停頓,哪個詞重音(用規(guī)定的符號)。

  2、指名讀,齊讀。

  3、自由練習背誦,指個別學生背誦。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字音掌握情況。

  1、有感情地齊讀。指名讀。

  2、集體背誦。指名背誦。

  二、復習檢查字義理解程度。

  1、詩中哪句講了農民伯伯勞動的辛苦?怎樣辛苦?哪句寫糧食來之不易?

  2、用自己的話講講詩的意思,并加上合理的想象。

  三、分析記憶字形。

  1、分析結構進行歸類。

 �。�1)課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有幾個?在詩句中畫出來。

 �。�2)左右結構的字、上下結構的字各有哪些?

 �。�3)誰愿意幫助同學記憶字形?并說出你用什么方法記住這個字的?(可按部件組成記憶“苦”等字,可用形聲字的方法記憶“�!钡�,也可以用數(shù)筆畫方法記憶“當”等。)

  (4)指導筆順,如“盤”字的筆順是。

  四、觀察筆畫在田字格中各部分的位置,指導書寫生字。

  1、要求看好字形、結構,抓住生字在田字格中的關鍵筆畫,在書中的生字格中描一描,記一記。

  2、教師示范書寫生字,要求學生邊看邊寫,要求一氣寫成,不能看一筆寫一筆。

  五、掌握字形、鞏固運用。

  1、找朋友,組字。

  米 氵 艸 立 舟

  干 立 皿 十 古

 �。� )( )( )( )

  2、擴詞練習。

  3、聽寫生字。

  汗水 米粒 日光 辛苦

  板書:

  29鋤禾

《鋤禾》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借助漢語拼音認識8個漢字,并會口頭組詞,會寫4個生字“農、當、午、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誦讀古詩,并試著背誦古詩。

  3、理解古詩大意,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懂得愛惜糧食。

  教學重點:

  1、學會8個生字,會寫四個生字“農、當、午、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教學難點:

  1、理解詩句的含義。

  2、體會到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愛惜糧食。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

  1、師生共同觀察課本插圖,交流:你看見了什么?

  2、導入新課,共同板書課題。

  二、解詩題

  1、引導學生結合插圖,理解“鋤禾”的意思。

  2、結合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圈出難讀的字),自讀古詩。

  三、讀詩句

  1、指名讀詩,生生評價,相機展示生字、詞語,小游戲鞏固。

  2、教師范讀,注意讀出節(jié)奏。

  3、帶領學生打停頓符號,再帶讀,體會節(jié)奏。

  四、明詩意

  1、學習第一二行:

  1)引導學生將畫面與詩句聯(lián)系起來;

  2)再讀詩句,想象畫面,并用朗讀表現(xiàn);

  3)聯(lián)系生活加強體驗。

  2.第三四行:

  1)指名讀“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蹦銓υ娭械哪男┰~不太理解?(估計學生會說“盤中餐”、“皆”)

  幫助學生理解這兩個詞的意思,然后試著理解這兩句詩。(有誰知道碗里的米飯,一粒一粒都是農民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呀�。�

  2)指導朗讀:

  解釋“辛”的含義,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在此基礎上,引讀“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五、悟詩情

  1、配樂讀詩:男女生賽讀,齊讀。

  2、師生交流:通過這首詩,你有哪些收獲?

  六、學寫生字

  展示生字,學生爭當識字小高手,共同學習:禾、午、辛、苦。

  七、總結、拓展

  1、總結本課收獲;

  2、作業(yè):背誦這首古詩并把它編成一個小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古詩兩首

  鋤禾

  看:辛苦

  想:珍惜

  教學反思:

  1、應注意學生的讀音,尤其是“l(fā)和n”;

  2、在引導學生觀察插圖時,應注意為后面的學習作鋪墊;

  3、對“古詩”的理解,低年級只要理解為“古代的詩”即可,而非“古體詩”;

  4、情境教學時,音樂很重要,但何時起,何時收,更重要;

  5、生字教學中,形近字的出現(xiàn)時機很重要,應該及時。對橫比較多的字,應提醒學生注意。另外,生字教學時,應該是講一個寫一個。選擇學習的生字時,應注意其結構,不同結構各選一個即可;

  6、識字方式應針對學生的年齡、心智特點,低年級仍然需要以游戲為主。

  7、導入語、過渡語、結束語需精心準備,課堂機智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