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腳教案
一、設計背景
關于葉老的語文教學觀:“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閱讀教學要充分發(fā)揮教材的‘例子’功能”。
關于本文的語言特點:《爬山虎的腳》是葉老專門為孩子們寫的一篇觀察范文。文章的結構非常清晰,葉老先寫爬山虎長在什么地方,再寫“引人注意”的爬山虎的葉子,最后寫爬山虎的腳。尤其是寫爬山虎的腳時抓住特點,描寫了腳長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樣子,顏色怎樣,又是怎樣巴住墻向上爬的;巴住墻和沒巴住墻的腳有什么不同結果。這些內(nèi)容聯(lián)系緊密,一個段落一個主題,清朗明晰,語言表達非常精準、妥貼。同時,在每個主題的描寫中又滲透觀察方法,引導孩子們觀察要專注、仔細、長時間,這樣方能了解事物的秘妙。本文是中段學生學習寫作、學習觀察事物方法的優(yōu)秀范例。
關于中段學生的語文學習目標:課標三四年級閱讀階段目標指出: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因而,詞句理解和訓練,是中段閱讀教學的重點。中段的習作教學的目標指出:“留心周圍事物”,“能夠表現(xiàn)出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nèi)容”,亦即要求學生善于觀察生活中的事物,能圍繞一個主題寫好一個片斷。
關于一篇課文和一類課文:雖然《爬山虎的腳》只是一篇課文,但確實中段學生學習觀察文章的范本。通過這個范本的學習,學生不僅要掌握觀察文章的學習方法,而且要了解觀察事物的方法,學習觀察作文的寫作方法等。也就是通過一篇文章的學習,達到了解和掌握一類文章的目的。
二、設計理念
我的教學理念:在語言學習中滋養(yǎng)言語生命!我以為,閱讀教學要善于引領孩子們深入地品悟語言、辨析語言,讓他們沉潛于鮮活的言語中,去品味、揣摩、體悟課文語言的精妙之處,鼓勵他們在說和寫中內(nèi)化和運用,實現(xiàn)在語言學習中滋養(yǎng)言語生命,從而獲得言語能力的磨煉和提高。
三、設計創(chuàng)新點
1.互文參照,彰顯語言表現(xiàn)的精準。學習爬山虎腳的特點一段時,采用了互文參照的方式。把課文語段和教師改寫過的語段相比較,在比較中讓學生體會作者語言的精準,改寫過語段表述不清的劣處,從而明白語言表述要精準方能帶給讀者準確的信息。
2.模擬演示,體悟語言表現(xiàn)的精妙。爬山虎的腳是怎樣爬墻的,作者進行了連續(xù)的動態(tài)的描寫,這些動詞的運用非常精妙:“觸”的敏銳感,“巴”的力量感,“拉”的行走感,“貼”的緊密感,雖然都是很普通的字眼,但卻讓人有香菱品詩般的感受:“要說再找四個字換這四個,竟再找不出四個字來。”這些詞語惟有學生加以體驗、咀嚼方能悟到其精妙之處。
3.沉潛詞語,揣摩語言表現(xiàn)的妥貼。對“一腳一腳”和“一步一步”進行深入品悟辨析,“腳”是肢體的一部分,而“步”是人行走時兩腳之間的距離。對這兩個字字義的差異,學生往往會“熟視無睹”,教學時,讓學生沉潛下去,仔細揣摩和區(qū)辨,增強他們對詞語的理解。
4.改寫語段,學習語言表現(xiàn)的形式。潘新和教授和王尚文教授都認為,對學生學習語言來說,尤其要重視在具體的文體語境中,對活的語言的領會,對其作動態(tài)分析。本課通過“互文參照”、“模擬演示”、“沉潛詞語”等多種方式,對課文語言進行了動態(tài)分析,但如只局限于此,還是不夠的,需把動態(tài)分析后的理解和領悟進行再提升,把課文語言內(nèi)化成自己的語言,才會形成“言語感”,才能更好地獲得言語能力的磨練和提高。
5.反觀前文,質(zhì)疑文本的寫作架構。雖然是中段,但也要培養(yǎng)學生課文的整體把握能力和寫作架構能力。所以,結課時讓學生反觀前文:課文第一、二自然段并沒有寫爬山虎的腳,和課題無關,葉圣陶爺爺寫這兩段純屬多此一舉,你們認為呢?用反激的方法引發(fā)學生思考寫作的思路、文章結構的完整和連貫。
[教學設計]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第七冊第二單元第二課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背誦第三、第四自然段中寫爬山虎樣子和爬山虎怎么爬的語段。
2.學習課文三至五自然段,通過理解重點詞句,了解爬山虎腳的樣子、爬山虎是怎樣爬的,培養(yǎng)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
3.體味作者是怎樣通過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三個方面寫清爬山虎的樣子,以及對爬墻動作的精確描寫,領悟圍繞一個意思寫好一個片段的方法。
教學重點:通過理解重點詞句,了解爬山虎腳的樣子以及爬山虎的腳是怎樣爬墻的;領悟圍繞一個意思寫好一個片段的方法。
教學難點: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爬山虎的腳爬墻動畫)。
教學過程:
一、走進作者,聚焦文本語言特征
1.板書葉圣陶:你們知道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嗎?
2.葉圣陶爺爺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他的作品和生活貼得很近,深受大家的喜愛。他又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尤其對小朋友怎么學習語文,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議。他曾說過——
(出示)用寫生的辦法學習寫作,抓住了那些真、切、深、透的東西,毫不走樣地表達出來,這是最有益的練習。
讀了這句話,你體會到什么?“用寫生的辦法學習寫作”指怎樣的寫作?(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相機歸納板書:用心觀察 毫不走樣地表達)
3.葉圣陶爺爺是這么說的,他又是怎么做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葉圣陶爺爺專門為我們小朋友寫的一篇觀察作文,看看葉爺爺?shù)降资窃鯓佑眯挠^察、毫不走樣地表達的——板書:爬山虎的腳。
生齊讀課題。
二、走進課文,整體感知文本語言
1.葉圣陶爺爺觀察爬山虎的腳有哪些發(fā)現(xiàn)呢?請大家打開課文認認真真地讀一讀。
生自由讀課文。
2.有難讀的句子嗎?
重點指導讀準“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一句。指導讀準生字“莖”“柄”,并結合板畫理解“莖”、“柄”的意思,在作業(yè)紙上寫一個“莖”、一個“柄”。
3.課題是“爬山虎的腳”,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直接寫爬山虎的腳的?(3-5自然段)
那課文1、2自然段寫了什么?(爬山虎長在哪里以及它的葉子。)
三、沉潛詞語,體悟文本精妙語言
(一)學習第三自然段
1.爬山虎的腳到底是怎樣的呢?請學生自由讀第三自然段。
2.交流匯報。概括出爬山虎腳樣子的三大特點:“位置”、“形狀”、“顏色”。
3.互文對照,品悟葉老語言的精準。
出示課文中句子和老師改寫后的句子:“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出細絲。細絲和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
“我們不是強調(diào)語言要干凈、簡潔嗎?我覺得我這樣寫簡潔明了,挺好的。”
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語言表現(xiàn)帶來的不同理解,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重點體會用詞的精準。
“經(jīng)過你們的仔細區(qū)辨,現(xiàn)在我信服了,我這樣寫不是簡潔明了,而是偷工減料。葉圣陶爺爺?shù)拇_描寫得比我精準,從位置、形狀、顏色三個方面清清楚楚地寫出了爬山虎的樣子。請同學自己再讀一讀,一邊讀一邊想象它的樣子,爭取背下來。”
4.學生自由練習并根據(jù)板書背誦。
5.品味觀察方法。“這么與眾不同的腳一定很引人注意吧?”引導學生關注課文中寫觀察方法的詞語:注意。
(二)學習四五自然段
過渡:葉圣陶爺爺非常留神地注意觀察了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和顏色,把爬山虎腳的樣子寫得清清楚楚,讓我們一讀仿佛就如親眼所見一般?梢,留心觀察才能寫得毫不走樣。那第四、五自然段呢?葉爺爺又重點觀察了什么?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請默讀第四、五自然段,想一想。
1.學習第四自然段
(1)回應問題:誰來說一說葉爺爺重點觀察了什么?(觀察了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2)圈出動詞:爬山虎到底是怎么爬的?再讀讀第四段課文,圈出相關的動詞。
請一生反饋(觸、巴、拉、貼),結合板書。
(3)肢體演示:這些都是動詞,都可以用用作表現(xiàn)出來,是吧?好,現(xiàn)在你的身體就是莖,手臂和手指就是那枝狀的腳,指腹就是小圓片。自己邊讀邊演一演,好嗎?
請一生邊讀邊演,教師結合學生的演示及時評價、點撥、糾正。
集體邊讀邊演示。教師創(chuàng)設語境:
爬山虎準備爬第一腳了,它的腳——生接讀后面部分
爬山虎又要爬第二腳了,它的腳——生接讀后面部分
(4)動漫強化: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多么有趣呀!老師把爬山虎怎么爬墻做成了動畫,你們想不想看看?在看的時候,請大家特別注意它爬的動作,細微的變化。
多媒體演示爬山虎爬的過程。
(5)詞義區(qū)辨:看了動畫,你們對爬山虎的腳怎么爬墻是不是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可是,你們剛才在演的時候,我想到了一個問題,想和大家討論一下,那就是壁虎也是在墻上爬的,那么它的爬和爬山虎一樣嗎?(不一樣)。
壁虎怎樣爬?(一步一步地爬)
那么,爬山虎一腳一腳向上爬能換成一步一步地向上爬嗎?(不能)為什么?
、賱游锏哪_爬是留不住的,爬山虎的腳是爬到哪里就長到哪里。
、谂郎交⒉⒉幌駝游锬菢佑媚_交替著往上爬,而是長一只腳就巴住墻,越往高處爬,就要不斷地長出新腳。
歸納提升:“腳”和“步”的不同,“腳”是人或動物肢體的一部分;而“步”是人或動物在行走時兩腳之間的距離。
小壁虎的腳是不留在墻上的,是一步一步的往上爬,而爬山虎是一腳一腳地爬。這里用詞多準確啊!來,讓我們一起合作再來讀一讀,體會體會。
(6)品味方法: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如果你仔細看那些細小的腳,你就會想起——生接讀。
爬山虎爬墻時這么細微的動作變化,葉圣陶爺爺是怎么觀察到的?結合學生回答,板書:“仔細看”。
2.學習第五自然段
過渡:葉圣陶爺爺不但注意觀察,而且觀察得如此仔細,難怪他能寫得這么生動,這么形象。那第五自然段葉爺爺又重點觀察了什么?請一生讀。
(1)反饋:爬山虎的腳觸到墻的和觸不到墻的不一樣。
(2)那也就是說爬山虎和墻有一種依賴關系。沒觸到墻的,不幾天腳就——萎了,觸著墻的,則——生接讀后面部分。
(3)這是爬山虎腳的變化。這個變化過程可不是一天兩天能完成的,你從課文中哪些詞語看出來?(不幾天,后來,逐漸)
(4)是呀,從這些詞語中我們都可以感受到葉圣陶爺爺觀察的時間——結合學生回答板書:時間長。葉爺爺可真有耐心,連續(xù)觀察了這么長時間!難怪他能描寫得這么精準,看來我們以后寫觀察作文要像葉圣陶爺爺學習,不但要觀察細致,而且要長期觀察,準確地感知到事物的變化過程。
四、改寫語段,學習文本語言形式
過渡:同學們,葉圣陶爺爺通過仔細觀察,毫不走樣的描寫,讓我們對爬山虎的腳有了深刻的印象。假如你是爬山虎的腳,你又會怎么介紹自己呢?請在以下三個主題中任選一個用第一人稱寫一寫。
我是爬山虎的腳。
我非常有特點:
我爬墻的時候,會發(fā)生細微的變化:
我和墻的關系很密切:
五、反觀前文,質(zhì)疑文本寫作架構
過渡:葉圣陶爺爺用三個自然段具體生動地描寫出了爬山虎腳的特點、怎么爬墻的以及腳與墻之間的關系?墒钦n文第一、二自然段并沒有寫爬山虎的腳,和課題無關,我覺得葉圣陶爺爺寫這兩段多此一舉,你們認為呢?
學生簡單說說自己的看法。
到底為什么要寫,這樣寫有什么好處?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深入探討。
http://m.dgxbdz.com/【爬山虎的腳教案】相關文章:
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11-20
《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01-06
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01-02
《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優(yōu)秀03-10
《爬山虎的腳》優(yōu)秀教學設計03-30
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15篇)01-15
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精選15篇)01-19
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15篇05-31
《爬山虎的腳》優(yōu)秀教學設計7篇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