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云南的歌會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云南的歌會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云南的歌會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用精妙的文筆描繪三種不同的場面的民歌演唱會的方法。
2、利用學習本文的機會學會觀察民俗、民風,體驗生活,開展綜合性學習。
3、引導朗讀,讀出語氣、語調、讀出韻味來,在讀中品味。
4、學習本文字里行間洋溢著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贊賞。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任務:
一、預習課文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ㄒ唬┗匚都亦l(xiāng)的風俗
(二)討論民歌是一種怎么樣的藝術形式?
民歌,就是民間口頭流傳的詩歌或歌曲,多不知道作者第二姓名。
。ㄈ┰颇厦窀韬喗
云南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qū),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間歌唱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幾乎滲透到生活的各個領域。
他們以歌唱傾訴男女之間互相愛慕,以歌唱激發(fā)生產斗爭中的勞動熱情,一歌唱表示對死者的哀悼,對婚配的祝福,以歌唱抒發(fā)豐收的喜悅和節(jié)日的快樂。
尤其是那些沒有文字的民族,就往往靠那些知識淵博、閱歷豐富的老歌手以長篇敘事性歌曲,向本民族群眾和青少年傳授歷史知識、生產知識、生活知識和禮儀知識。
。ㄋ模┥驈奈暮喗
(五)讀課文
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蹲踞凹處譬喻應和下墜淳樸
解釋下列詞語的含義
別開生面啞口無言若無其事引經據典扶搖直上
。┱w感知課文內容
本文描寫了三個場面
山野對歌山路漫歌村寨傳歌
第二課時
教學任務:欣賞課文
教學過程:
(一)學生朗讀課文
其他學生以“我最喜歡場面,這里”為句式寫話。
學生展示自己寫的話語,教師總結——
分析文章三個場面,各有什么特點,側重寫什么?
“山野對歌”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主要是寫唱歌的人。
“山路漫歌”是即興的自由歌唱,發(fā)于情,自然成趣,側重寫唱歌人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
“山寨傳歌”是一次民歌的大展覽,這個場面在寫唱歌的盛況。
研討文章的字里行間洋溢著怎樣的情感?
——洋溢著作者對民歌的熱愛。
——對民歌喜愛
——對云南的向往,對幸福生活的熱愛。
——對美好自然的熱愛。
總結:——也就是洋溢者對自然、對人生、對藝術的品味和贊賞。
品味語言:
1、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卻有種種不同的形式。
“多”字在文中是否可有可無?“種種不同方式”具體是指什么?
2、課文第四段,用了許多筆墨描寫了由呈貢進城時一路的景色,寫“開滿花的小山坡”“各種鳥呼朋引伴”還有戴勝鳥和云雀的歌唱,這些內容和趕馬女孩的歌唱有什么關系?你覺得作者寫這些有什么用意?
比較賞析:
課后練習第二題
仿寫訓練:
1、以另一種動物開頭,寫一句話:
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時常面前不遠的草叢起飛,一面扶搖盤旋而上,一面唱著歌向碧藍的天空鉆去,仿佛要一直鉆透藍空。
2、學習文中對賽歌婦女的描寫,寫一個你熟悉的或你自己曾經仔細觀察過的人。
云南的歌會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積累字詞。
2、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了解云南歌會的三種形式和特點。
3、揣摩品味語言,體會文章的精妙。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教師放入引導和借助多媒體在讀思品悟議中培養(yǎng)學生個性解讀文本的能力,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重視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老師與學生間的交流,體現(xiàn)互動的教學原則。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領略云南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感受作家筆下美好的生活,培養(yǎng)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揣摩課文寫作的三種場合中唱歌的不同情景,體會內容上的差異。
品味語言,體會文中描寫的精妙。
教學方法
朗讀法
情景教學法
點撥引導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
教學課型講讀
教學過程
一、播放歌曲,激趣引入
剛才我們領略了云南民歌的美,看到了云南人民能歌善舞,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跟隨沈從文先生走進云南,走進《云南的歌會》。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初讀課文感知文意
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勾畫出不認識的字詞,并捕捉課文中的信息。
你從課文中了解到云南歌會的哪些知識?
學生自由說。
三、探究文本領悟主旨
探究三種形式的側重點,領悟作者的寫作意圖。
四、品味語言欣賞美點
學生找自己喜歡的詞、句進行賞析,發(fā)現(xiàn)美點。
師點撥總結。
五、延伸拓展
說說山西有哪些民風民俗
六、課堂小結
七、作業(yè)自助餐
摘抄自己喜歡的語句,并說明理由。
云南的歌會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引導學生對字詞的積累,和對文章品讀、賞析文中人物描寫、環(huán)境描寫的精彩語言。
過程與方法: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體會、學習作者有所側重的描寫方法。
情感與態(tài)度:感受作家筆下的美好生活。了解祖國各地的風俗。讓學生更愛我們的祖國文化。
教學思路:
本文按照在反復的讀課文的基礎上,“整體感悟──研讀探究──拓展延伸”三步教學。
教學的重點:欣賞文中人物的基礎上學習有所側重的描寫方法。
學生狀況分析:學生對云南的風情并不了解。
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引導作用,致力打開學生思路、激活其思維。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意識和探索精神,從而領悟課文的寫作手法。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對歌欣賞,激趣引入
播放視頻片段“蝴蝶泉邊”。
在我們國家?guī)缀趺恳粋民族都有它自己特有的民歌。云南省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qū),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間歌唱活動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幾乎滲透到生活的各個領域。他們以歌唱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有的用歌唱來傳授知識。因此,在許多民族中,小孩還在呀呀學語的時候,就跟著大人學唱歌了。許多有名的歌手在本民族得到特別的尊敬。今天,就讓我們去參加“云南的歌會”,了解云南的民歌!
輕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檢查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迤(yí)西譬(pì)喻糯(nu)米蹲(dūn)踞
忌諱(huì)酬(chóu)和鐵箍(gū)熹(xī)微
2.解釋下列詞語。
引經據典:引用經典中的語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忌諱:忌怕而隱避。
扶搖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別開生面:另外開展新的局面。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為交際往來。
悠游自在:快活的樣子。
若無其事:好像沒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動聲色或漠不關心。
熹微:形容陽光不強(多指清晨的)。
淳樸:誠實樸素。
教師請學生讀課文。
分為三種形式代表三個場面。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請根據自己的理解,任選角度,用”云南的歌會是一個_____的歌會”這個句子說一句話。
給學生鼓勵。
2.本文是一篇極富情趣的散文。云南的歌會,與你通過電視或其他途徑聽過的演唱會,有哪些不同?有什么特點?
3.假如你作為一名游客來到了云南,根據課文的介紹,你喜歡參加哪一種歌會?為什么?
教師教唱幾句《劉三姐》對歌中的幾句。
三、賞析品讀
同是寫唱歌,但側重點、寫法卻各不相同,也正是因為這樣,文章將云南歌會形式的多樣、內容的豐富、個性的獨特盡情展示了出來。我們不禁嘆服作者的構思是多么精巧!接下來我們一起走進歌會,去感受那一股撲鼻而來的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
。ㄒ唬┰颇系母钑緲阕匀唬瑲鈩輭延^,請同學們說一說,自己讀后最喜歡文章的哪一段?為什么?
教師點評。
。ǘ﹦偛盼覀冎懒藢Ω璧男问较旅嫖覀
精讀“山路漫歌”
1.我們再來看看那些趕馬女孩,聽聽她們都唱些什么歌?她們的歌聲充滿一種什么樣的美?
2.既然這樣,但作者并不直接寫趕馬女孩唱歌,而是用許多筆墨去描寫由呈貢進城一路的景色。
3.現(xiàn)在請一位同學為我們讀一讀,同學們邊勾畫出好詞好句,與大家分享。
在這個歌唱場面中,作者移步換景、從視覺聽覺比喻擬人描景,側重寫唱歌的環(huán)境,請想想,這些內容和“趕馬女孩的歌唱“有什么關系?
教師小結。
云南確實有如此美麗的風光,所以作者要一筆一筆,慢慢描繪,為讀者畫出一幅充滿自然情趣的山野風光圖,然后再自然而然地寫到“趕馬女孩的歌唱”。為“趕馬女孩的歌唱”創(chuàng)設了一個動人的場景。在美好環(huán)境中長大的女孩,自然是歌聲動人,情韻動人。山鳥的鳴唱,與“趕馬女孩的歌唱”交相應和,交織成一支動人的山野田園交響曲。
4.假如你處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又是趕馬女孩子中的一員,你會唱出什么樣的歌?
。ㄈ┻\用精讀“山路漫歌”的閱讀方法,閱讀“山野對歌”和“村寨傳歌”。
四、借鑒運用,品味描寫
“彩云之南游賞罷,踏花歸來馬蹄香”。
賞讀《云南的歌會》這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我們似乎與作者進行了一次云南之旅。民俗是生活,它無時無刻不在你的周圍,滋養(yǎng)著你,為你的生命提供必須的養(yǎng)分。讓我們也撿拾起那些本就存活于我們生命中的美好的東西,讓我們的靈魂鮮活起來。我們身邊有哪些類似云南歌會般美麗濃郁的民俗呢?你能說給大家聽嗎?(視頻展示過年吃餃子,放鞭炮,迎財神,元宵賞花燈,端午賽龍舟等圖片)
(五)布置作業(yè)
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下面教學做鋪墊。
學生首尾接龍回答問題。
以不同形式朗讀課文三個歌唱場面。
文章對三個歌唱場面的描繪在內容上各有側重,而在寫法上也是各不相同的。首先我們讓男同學讀第一個場面(第2、3自然段)、女同學讀第二個場面(第4段)、最后全班齊讀第三個場面(第5段)。對于一些重要信息,同學們要邊做勾畫批注。
學生通過搶答的形式。
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體驗、交流等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初步領略云南獨具特色的民間文化。
說出自己的理由。
學生合唱。
學生各抒己見。
。ńY合語段相關內容回答)
學生互讀課文。
小組的形式。
學生擇其精要,探討品味,分析這些語段的作用和寫法。
請同學們閉上眼睛,用心聆聽朗讀,感受那一種離塵世很遠,離心靈卻很近的美。
[學生聽錄音“這條路……接著起飛”]
例:報春花“在輕和微風里不住點頭”用了擬人修辭,顯得活潑生動,它的藍色令人疑心“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更是奇特的聯(lián)想,讓人感受到花的靈性和花色的純凈。又如,“最有意思的是云雀……”中,“起飛”“扶搖”“盤旋”“唱歌”“鉆”等動詞把云雀輕捷的身姿、悅耳的鳴叫描繪得栩栩如生。
學生說出自己感受表達的要清晰。
學生說出你對這段內容學到了什么?
找同學用對歌的形式唱出你想說的?你想問的。
學生自主閱讀,小組質疑。
小組討論并回答。
例如:我們先來聽聽“對調子”都唱些什么?
“多”字說明什么?能不能去掉?
既然“對調子”多唱情歌,那么它采用什么方式唱歌呢?
無論采用何種方式,“對調子”都是什么大比拼?
“金滿斗會”呢?這是一個以什么為主要內容的盛會?
從哪里可以看出歌會盛大?
如此壯觀的場面,給人的感受如何?
收集當地的民風民俗,學習本文的寫法,以“家鄉(xiāng)風情”為題,寫一篇隨筆。
教學反思:
在今天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里,我們周圍充滿了誘惑,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心態(tài),面對這個世界,同時包括我自己。感謝沈從文!是他,讓我們停下腳步,去體味這些鄉(xiāng)野間自在優(yōu)美的生命;是他,讓我們回望來路,去揀拾那些本就存活于我們生命中自然鮮活的基因。在民間感受著美好。
云南的歌會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讀音字形,并能學以致用(造句)
2、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了解云南歌會的三種形式和特點。
3、朗讀、揣摩、品味文章語言,學習作者有所側重的描寫方法。
4、領略云南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感受作家筆下美好的生活,培養(yǎng)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
能力目標
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領會文中流露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詞語和句子,領略文中優(yōu)美的意境,感受濃郁的民間文化氣息。
過程與方法:
學生充分預習,合作、探究,
討論法、點撥法、幻燈片演示法
德育目標:引導學生感受文中作者對自然、對人生、對藝術的品味與贊賞之情,激勵學生關注生活,思考生活,欣賞生活,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朗讀、揣摩、品味文章的美點。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品析文中的精彩描寫。
【教學工具】
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播放《月光下的鳳尾竹》。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在課前聽到一首用葫蘆絲演奏的月光下的鳳尾竹。突然有一種沖動,我想到云南去,同學們想不想去?既然這樣我們就隨沈從文一起到云南去,去參加“云南的歌會”,了解云南的民歌!感受云南濃郁的民間文化氣息。
板書課題
師:在學習本節(jié)課之前,我想讓同學們了解一下云南的民歌,以便于我們更好的學習本課。(多媒體展示)
。ㄔO計目的:此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下面教學做鋪墊。)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
1、指名朗讀。其余學生聽讀、熟悉課文,注意字音。
。◣煟菏痉独首x1-2段學生推薦學生朗讀師指名學生朗讀集體朗讀)
2、朗讀評價(師生評價指導:學習大家的文章一定要注意文中的細節(jié)和用詞)
3、多媒體展示字詞(抽查學生預習情況,并對引經據典、滾瓜爛熟、別開生面等成語進行造句,全體學生對每個字詞讀三遍)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究,把握知趣。
1、提問(多媒體展示)在歌會的大標題下,課文寫了哪三種不同場合聽到的民歌演唱?那么同學們能不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為每一個歌會場面擬一個恰當的小標題呢?
(提示:地點+方式或內容)
。◣煱鍟1、山野對歌2、山路漫歌3、山寨傳歌
2、說說你最喜歡其中的哪個場景,給大家有感情的讀一讀段中的精彩語句,并且簡單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訓練:補說句子“我最喜歡其中的場景,因為。”
提示:
1、山野對歌――才智大比拼
。1)學生朗讀精彩語句并談喜歡的理由,教師點評。
。2)質疑:A:在寫山野對歌時,作者側重于寫什么?(唱歌的人)
B:你能用詞語形容一下這里的人嗎?
。ㄌ崾荆捍緲、熱情、靈秀)
2、山路漫歌――即興自由歌唱
(1)學生朗讀精彩語句并談喜歡的理由,教師點評。
。2)質疑:在寫山路漫歌時,作者側重于寫什么?(環(huán)境)
。3)齊聲朗讀第4段,勾畫出好詞好句,與同學分享。
例如:“土坎邊的粉藍色報春花,在輕和微風里不住點頭,總令人疑心那個藍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
“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時常從面前不遠草叢中起飛,一面扶搖盤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藍天空中鉆去,仿佛要一直鉆透藍空!
??
3、山寨傳歌――民歌傳承
。1)學生朗讀精彩語句并談喜歡的理由,教師點評。
。2)質疑:在寫山寨傳歌時,作者側重于寫什么?(場面)
。1)你能用一個字來形容村寨傳歌的場面嗎?(盛)
。2)“盛”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人多、時間長、服飾如同過節(jié))
。ㄔO計目的:通過朗讀、體驗、交流等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初步領略云南獨具特色的民間文化。)
四、小結:
云南歌會我們學到現(xiàn)在,大家覺得云南的歌會美嗎?如果美,沒在哪里?(學生能夠圍繞話題,言之成理即可)
教師小結:學了《云南的`歌會》,我們不僅要了解到云南歌會的獨特之處,了解我們中華民族豐厚的民族文化底蘊,更主要的是我們要學會感悟生活的美好,感悟人生的美好。
五、作業(yè)布置:
作為一名商南人,如果讓你給外地游客介紹一種商南的民俗文化,你會介紹什么?寫一段簡單的介紹詞。
六、板書設計:
云南的歌會
沈從文
山野對歌――人物美
山路漫歌――環(huán)境美
山寨傳歌――場面盛
云南的歌會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云南的歌會,感受當地濃郁的民族風情。
過程與方法:
朗讀,品味,拓展延伸,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感受作者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位與贊賞。激勵學生關注生活,欣賞生活,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所寫的三種場合中唱歌的不同情境,體會內容和寫法的上的差異。
教學難點:揣摩語言,品味文中人物描寫和場景描寫的妙處。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在云南一些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每逢集會或節(jié)日,人們總是聚在一起,即興歌唱,問答,游戲傳情等。那些古老的歌會,蘊含著濃郁的民間文化氣息。今天,讓我們走進《云南的歌會》,來感受一下那里的民風民俗。
二、朗讀課文,感知文義。
1、播放朗讀帶,學生低聲隨讀。
2、練習表情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注意語速,語調,讀出感情。
。ǘ嗝襟w顯示字詞及釋義)
蹲踞(jù):蹲或坐。
酬和(hè):用詩詞應答。
譬喻(pì):比如。
引經據典:引用經典中的語句或故事。
龍吟鳳噦(huì):龍在吟嘯,鳳在鳴叫。
3、概括主要內容。
明確:這篇課文寫了三種不同場合聽到的民歌演唱,展示出云南的民族風情。
三、合作探究,仔細研讀,把握主旨。
1、課文寫了哪三種不同場合聽到的民歌演唱?在內容上和寫法上有什么不同?
2、云南的歌會有什么特色?作者為什么會對云南的歌會感興趣?
明確:
1、這三種場合分別是:山野對歌,山路漫歌,山寨傳歌。
“山野對歌”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主要寫唱歌的人。對演唱者不惜濃墨重彩,工筆描繪,烘托出活潑歡快的場面。
“山路漫歌”是即興的自由歌唱,發(fā)于情,自然成趣。這一場面主要寫唱歌人所在的優(yōu)美環(huán)境。以環(huán)境襯托唱個女孩及其優(yōu)美的歌聲。
“山寨傳歌”是一次民歌的大展覽。這個場面中再寫唱歌的盛況,有全景描繪,也有局部刻畫,場面宏偉,氣勢壯觀。
2、云南的歌會純樸自然,氣勢壯觀,融自然,社會,人生于一體。散發(fā)著泥土的氣息。有濃郁的地方色彩。
作者借云南的歌會,傳達出他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贊賞。抒寫出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
四、揣摩語言,賞析品味。
學生指出自己喜歡的句段,加以賞析。教師點撥學生從人物描寫,景物描寫的角度去品味。
五、課堂小結。
沈從文先生以瀟灑而隨意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云南的民風,民俗,風景,風物。展示出云南特有的純樸自然的風俗人情。如詩一般含蓄優(yōu)美,令人回味無窮。
六、作業(yè)設計。
學唱一首民歌,唱給同學們。搜集沈從文的其他散文去閱讀品味。
云南的歌會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作家筆下美好的民族風情,培養(yǎng)學生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
2、知識與能力:引導學生品讀、賞析文中人物描寫、環(huán)境描寫和場面描寫等精彩描寫。
3、過程與方法: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體會和學習作者有所側重的描寫方法。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感受美好的生活和少數民族同胞的特有風情。
2、難點:引導學生品析文中的描寫語言。
教學方法
朗讀、討論與賞析相結合。
教學用具
多媒體輔助教學工具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喜歡唱歌嗎?你們平時是怎樣唱的?有沒有見過這樣的唱歌?(出示《劉三姐》對歌的課件。)
這是電影《劉三姐》中的一個片段,展現(xiàn)的是壯族人們對山歌的情形。其實不止在壯族地區(qū)在云南這種情形也隨處可見。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云南的歌會》。
二、出示學習目標
1、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體會、學習作者有所側重的描寫方法。
2、品讀、賞析、學習文中的人物描寫、環(huán)境描寫、場面描寫及其精彩的語言。
3、感受作家筆下美好的生活,激發(fā)我們對中國民俗文化的喜愛之情。
三、檢查預習
1、給下列有下劃線的字注音。
yí pì nuò dūn huì chóu huì xī gū
迤西譬喻糯米蹲踞忌諱酬和鳳噦熹微鐵箍
四、整體感知課文
1、本文是一篇極富情趣的散文,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三個場合中唱歌的三個場面。(快速瀏覽課文并思考,勾畫關鍵語句。)
2、這些場景各自有什么特色?
3、對于三個唱歌的場面,作者描寫的側重點有什么不同?
教師引導學生回答問題。
明確并板書:
山野對歌才情比拼人
山路漫歌自然成趣環(huán)境
村寨傳歌場面宏偉場面
4、用概括性的語言填空。
你最喜歡場面,因為這是一場______的歌會
。ǹ梢詮母璩娜恕⒌攸c、內容、歌唱的方式、環(huán)境氣氛等方面來說)
五、品讀課文
。ㄒ唬┐ι揭皩Ω璧娜宋锩
1、山野對歌側重寫人,有沒有具體的人物描寫?(學生勾畫,齊讀)
2、這里對年輕女人外貌的描寫太過哆嗦,建議這樣改(出示課件),你同意嗎?
生長得一張棗子臉,滿口的糯米牙,穿了身毛布衣褲,腰間圍個布圍裙,腳下穿雙云南鄉(xiāng)下特有的鞋,辮發(fā)盤在頭上、
師引導分析:改后的文字少了那些內容?(色彩和配飾)
色彩和配飾對一個女人來說意味著什么?(美麗,活力)
如果去掉會顯得怎么樣?(太過單調)
明確:一般來說,從一個女人的穿著打扮可以看出她的精神面貌。這些女人把自己打扮得光鮮靚麗,可見他們個個活得鮮活滋潤,對生活充滿了熱情,可謂活力四射,故萬萬不可去掉。
3、出示《紅樓夢》中王熙鳳出場時的一段人物描寫。
這個人打扮與眾姑娘不同,彩繡輝煌,恍若神妃仙子: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項上戴著赤金盤螭瓔珞圈,裙邊系著豆綠宮絳,雙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襖,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下著翡翠撒花洋縐裙。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聞。
《紅樓夢》王熙鳳
教師簡單點評
小結:這一段和我們文中很相似,都是通過細細的描繪人物的配飾和色彩來展現(xiàn)一個人物的精神面貌,使人物更加生動,更具有活力。所以,我們在描寫人物時也不妨運用上這些美麗的色彩語言,細細的描繪人物的裝扮,使我們的文章讀起來更加生動,更具有活力。
。ǘ╊I略山路漫歌的環(huán)境美
1、勾畫齊讀描寫優(yōu)美環(huán)境的句子
2、討論:本段寫趕馬女孩唱歌僅三句,卻用了許多優(yōu)美的語句描寫由呈貢一路進城的景色。這是否偏離了“山路漫歌”的“歌”字?
明確:這些內容是對“趕馬女孩的歌唱”的一種烘托映襯,又是對中心的鋪墊,起了一個渲染氛圍,烘托主題的作用。
3、出示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1)、渲染營造某種氛圍或氣氛。
。2)、展開、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
。3)、交代人物身份,表現(xiàn)人物性格
。4)、象征和暗示。
。5)、襯托人物心情。
。6)、交代人物活動環(huán)境。
(7)、深化文章主題。
六、作者簡介
沈從文(1902~1988)湖南鳳凰人。歷任武漢大學、青島大學、西南聯(lián)大、北京大學教授,《大公報》文藝副刊編輯,中國歷史博物館文物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他給這個世界留下了很多傳奇:一個只讀了幾年私塾、自學成才的大學教授,一個寫了《邊城》《湘行散記》等偉大作品的文學大師,一個生命前40年做作家、后40年成為考古學家的奇人,一個永遠自稱為“鄉(xiāng)下人”的透明自然的赤子……
七、拓展
1、了解云南的其他民俗文化(出示課件)
2、學生說下我們身邊有哪些民俗?(教師補充)
總結:中國是個文化大國,有著古老悠久的文明積累,擁有浩如煙海的歷史典籍,遍布深州的文物遺產,還有那56個民族的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尤其是民俗文化,是中華文明積淀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作為中國人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將這些寶貴的民俗文化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并加以保護和發(fā)展、
作業(yè):
1、為了中國民俗文化的保護和發(fā)展,請你擬一條宣傳標語;或是提幾點建議。
2、搜集我們身邊的民俗文化,并加以整理
附:板書設計
云南的歌會
沈從文
山野對歌才智比拼人
山路漫歌自然成趣環(huán)境
村寨傳歌場面宏偉場面
云南的歌會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16課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賞析品味文中人物描寫、環(huán)境描寫、場面描寫中的美點及精彩的語言;
2、從整體把握文章框架,能準確說出文中三個歌唱場面的內容與特點;
3、感受作者筆下美好的生活,培養(yǎng)學生熱愛民俗文化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文章三個歌唱場面的描繪在內容上各有側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
難點:理解文中環(huán)境描寫對表現(xiàn)文章主題的作用。
教學思路:
本文按照“整體感受初欣賞――發(fā)現(xiàn)美點欣賞美――訓練思維創(chuàng)造美”三步教學,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第一課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引導作用,致力打開學生思路、激活其思維,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理解作者的感情;第二課時,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意識和探索精神,訓練學生思維,領悟課文的寫作手法,從而達到創(chuàng)造美的目的。
教學用時:2課時
教學類型:講讀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了解背景:
1、談話: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共有多少個民族呢?(五十六個民族)我們國家不僅幅員遼闊,物產豐富,更主要的是每個民族都能歌善舞。下面請同學們就所播放的音像片段猜猜這是哪個少數民族的民歌?
2、趣味竟猜:(云南:蝴蝶泉邊《五朵金花》)多媒體播放《五朵金花》的音像片段。根據欣賞到的音像片段談感受:你覺得這民歌怎么樣?(淳樸、親切、自然、動聽)
3、了解云南民歌:
多媒體播放云南民歌的背景資料。(背景資料:云南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qū),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間歌唱活動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幾乎滲透到生活中的各個領域。他們以歌唱傾訴男女間的相互愛慕,以歌唱激發(fā)生產斗爭中的勞動熱情,以歌唱抒發(fā)豐收的喜悅和節(jié)日的歡樂…尤其是那些沒有文字的民族,就往往靠那些知識廣博閱歷豐富的老歌手,以長篇的敘事性歌曲,向本民族群眾和青少年傳授歷史知識、生產知識、生活知識和禮儀知識。因此,在許多民族中,小孩還在牙牙學語的時候也就跟著大人學唱歌了。而一個高明的老歌手也就常常在本民族中得到人們的特別尊重。)
4、板書課題,簡介作者:(師過渡:下面就讓我們跟隨現(xiàn)代作家沈從文一起來欣賞蘊含著濃郁民族氣息的云南民歌。)
多媒體顯示作者簡介:苗族,湖南鳳凰人,歷任北京大學教授。代表作有小說集《邊城》、散文集《湘行散記》、論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曾兩度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評選侯選人。)
二、發(fā)現(xiàn)美點、欣賞美:
1、感知歌會:與朗讀帶一起讀課文。思考:作者在什么地方寫了哪三種形式的歌會?并說說理由。(用四字短語回答)
學生討論后屏幕顯示小結歸納:山野對歌、山路漫歌、村寨傳歌
師提問過渡:云南歌會帶給你的總體感受是什么?請用一個字概括。(美)
2、說說歌會:
選擇你最喜歡的一種歌會讀一讀,并結合具體段落、句子說說你喜歡的原因。(四人小組討論,選擇欣賞一個美點)
A、引導分析、欣賞美點:
按照提示填空,欣賞歌會的美:(多媒體顯示)
1)山野對歌美,美在人物。因為這些人物在歌會上的才情對抗,智力比拼令我贊美。
因為他們想到什么就唱什么,這需要才能。
因為這些人的勤勞開朗活潑健康豪爽大方令我贊美。
a、師引導學生分析課文2、3自然段中的描寫的人物。
。、引導學生模仿《劉三姐》即興對歌(多媒體播放《劉三姐》對歌的片段:)
哎,什么水面打筋斗?什么水面起高樓?什么水面撐陽傘?什么水面共白頭?
哎,鴨子水面打筋斗,大船水面起高樓,荷葉水面撐陽傘,鴛鴦水面共白頭。
2)山路漫歌充滿一種和諧美,因為這里寫出了唱歌人和自然融為一體的美景,以此襯托了人們的歡樂。比如描寫了。
a、學生找出環(huán)境描寫的語句后,師生一起齊讀美句:
一面欣賞土坎邊的粉藍色報春花,在微風里不住點頭,總令人疑心那個藍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一面就聽各種山鳥呼朋喚侶,和身邊前后三三五五趕馬女孩子唱著各種本地悅耳好聽的山歌。
。狻W生分析這個句子的作用:以環(huán)境來襯托人們的歡樂。
c、師小結:這句話相信也引起了大家的共鳴,我們生在美麗的綠林,長在美麗的綠林。自然的美景令我們陶醉。當我們在自然中高聲放歌的時候,同樣也會引來百鳥來和鳴。而這個句子為“趕馬女孩的歌唱”創(chuàng)設了一個動人的場景。在美好環(huán)境中長大的女孩,自然是歌聲動人,情韻動人。山鳥的鳴唱,與“趕馬女孩的歌唱”交相應和,交織成一支動人的山野田園交響曲。
總之,這些內容既是對“趕馬女孩的歌唱”的真實寫照,又是對中心的鋪墊,還是一種烘托映襯――以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映襯優(yōu)美的任務優(yōu)美的歌!
d、拓展想象:那么同學們猜想一下,趕馬的女孩會唱什么?
學情分析:也許一派學生說她唱家鄉(xiāng)。因為這時藍天白云,蔥翠的樹林,山花爛漫的小山坡是那樣迷人;花茸茸的戴勝鳥和扶搖盤旋的云雀的歌聲是那樣悅耳,這么美的景讓她想唱就唱,唱出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不是有首歌叫《誰不說俺家鄉(xiāng)好》嗎?她肯定明白這個理。
也許一派學生不同意。他們說這女孩多不過十四五歲,正是情竇初開的年齡,她向往山外的世界,書中有“由呈貢趕火車進城”為證,她沒有趕上火車,心里肯定在想城里的繽紛,這時色彩斑斕的山坡和嬉戲鳴叫的鳥兒更加勾起了她對美好未來的向往之情,情到深處便唱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也許還有反駁這兩種的,他們認為:趕馬女孩想到什么就唱什么,并不囿于前面的內容,因為作者寫到“在昆明鄉(xiāng)下,一年四季,早晚都可以聽到各種美妙有情的歌聲”。這不是普通有情的歌聲,這歌聲濃縮著云南人民的熱情奔放,率真純樸,這趕馬女孩只是作者所見的一景……
師小結:其實老師讓大家探討這個問題并非是要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因為這個問題也不可能有一個唯一的答案。但是通過這唱什么的討論,我們感受到了云南綺麗的風光養(yǎng)育了云南人民美妙的歌聲,這真是“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沈從文正是從這一角度告訴我們有這方美的水土才有這方美的人。的確我們可以體會到作者沈從文贊賞這種“發(fā)乎性情,自然成趣”的民俗美。
3)村寨傳歌,美在它唱的人之多,時間之長讓我們驚嘆,比如場面宏大,氣勢壯觀,特寫了一個老吹鼓手。
美在它金滿斗會。
美在它熱愛生活的人多!因為他們都是一身收拾得清潔爽利...
美在它是一次民歌的展覽,是一間傳授民歌的課堂。
4)小結歌會:(多媒體顯示)
觀看了這場歌會,我想為鼓掌!因為它美!。
。ǜ杳馈⒕懊、人美、情美、文化美)
B、師小結,屏幕板書:
山野對歌——見景生情——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即物起興
山路漫歌——自由歌唱——自然、淳樸的本色美
自然成趣
村寨傳歌——金滿斗會——場面宏偉,氣勢壯觀
老幼咸集
3、歸納作者的情感:
文章雖是為云南的歌會而寫,卻用大量的筆墨寫了云南的人、云南的景、云南的情,這樣寫,你能從文中又感受到作者一種怎樣的情感呢?
(對自然、人、藝術的品味與贊賞)
三、總結:
文章描繪了山野對歌,山路漫歌,村寨傳歌三種場合中唱歌的情景,向我們展示一幅幅風光旖旎的民俗圖畫。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筆調中凸現(xiàn)在讀者面前。文章的字里行間也洋溢著作者對自然、人生、藝術的品味與贊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課文《云南的歌會》,理清了文章脈絡,欣賞了充滿濃郁民族風情的云南歌會,也感悟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字里行間洋溢著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贊賞。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筆調中汩汩流淌而出。
二、研習美點、創(chuàng)造美。
1、以不同形式朗讀課文三個歌唱場面。
文章對三個歌唱場面的描繪在內容上各有側重,而在寫法上也是各不相同的。首先我們讓男同學讀第一個場面(第2、3自然段)、女同學讀第二個場面(第4段)、最后全班齊讀第三個場面(第5段)。對于一些重要信息,同學們要邊做勾畫批注。
[學生讀后,教師評價朗讀并過渡:雖然同是寫唱歌,但側重點、寫法卻各不相同,也正是因為這樣,文章將云南歌會形式的多樣、內容的豐富、個性的獨特盡情展示了出來。我們不禁嘆服作者的構思是多么精巧!]
2、問題探究,分析人物刻畫方法
1)、在三種不同形式的歌會中,作者都進行了細膩的人物刻畫,請?zhí)x課文,劃出三處人物描寫的句子?纯醋髡叻謩e寫了哪三種人?
討論后明確:山野對歌重點寫的是年輕婦女;山路漫歌重點描寫的是趕馬的女孩子;村寨傳歌重點刻畫的是一個年過七十的吹鼓手。
2)、在三個歌會中,作者重點刻畫這三種人的目的分別是什么?
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人物來進行分析。分析時必須先感情朗讀相關描寫的句子,然后結合具體語句和關鍵詞語分析作用。
山野對歌重點寫的是年輕婦女。她一連唱敗了三個對手,作者描寫她勝利時輕松愉快的神態(tài),拍拍灰土的動作,既表現(xiàn)了山野對歌時活潑歡快的場面,更贊揚了樸素的勞動婦女的聰明機智。
山路漫歌重點描寫的是趕馬的女孩子。作者著力描寫她們稚嫩的略帶沙啞的嗓音,是為了突出山路漫歌時的淳樸本色美。
村寨傳歌重點刻畫的是一個年過七十的吹鼓手。只見他牙齒早脫光了,但卻能十分熱情地整本整套地唱歌。唱的內容不僅有愛情故事,嘲煙鬼,罵財主樣樣在行,像個“歌庫”。作者對吹鼓手的描寫襯托了村民們參加盛會的熱情,同時也寫出云南歌會代代傳歌這一特色。
3)、作者在對這三個人物進行描寫時在寫法上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學生討論后明確:相同點,都對人物進行了細致的外貌描寫。
不同點是,描寫刻畫人物時方法各不相同。
請學生結合語句作具體分析。例如:山野對歌作者采用由點到面的方法來描寫人物。點是對一個年輕婦女的描寫,但緊接著在第三段作者說“這種年輕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崩^而由點及面泛泛描寫眾多云南年輕婦女的性情,臉龐,白白的糯米牙,穿著打扮,特別是抓住云南少數民族服飾的特色來描寫了她們的衣褲、圍裙、鞋等美麗的裝飾。由此可見在這里作者的目的不是贊揚一個婦女的美麗和聰明機智,而是云南整個少數民族地區(qū)勞動婦女的勤勞、美麗和智慧。
再如,山路漫歌,作者在刻畫趕馬的女孩子時,并沒有對她們的外貌進行更多的正面描寫,而是通過對云南美麗風光的描寫來側面烘托趕馬女孩的美麗,歌唱的優(yōu)美動聽。
村寨傳歌中對吹鼓手的描寫著重年齡和會唱的歌之多,以此表現(xiàn)云南歌會參加人員廣泛,風俗久遠,為群眾盛會的特色。
(提示:我們可以抓住動詞、形容詞、副詞和修辭手法來賞析好詞好句)
例:報春花“在輕和微風里不住點頭”用了擬人修辭,顯得活潑生動,它的藍色令人疑心“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更是奇特的聯(lián)想,讓人感受到花的靈性和花色的純凈。又如,“最有意思的是云雀……”中,“起飛”“扶搖”“盤旋”“唱歌”“鉆”等動詞把云雀輕捷的身姿、悅耳的鳴叫描繪得栩栩如生
4)、通過對三種歌會中人物的細致分析,我們可以得到人物描寫時的哪些啟示呢?
學生討論后明確:(1)人物刻畫為主題服務,不能脫離文章主題獨立描寫人物;⑵人物刻畫的方法是多樣的?梢哉婷鑼,可以側面烘托,特別是運用環(huán)境描寫的方法來襯托人物是一個好辦法;可以由點到面,由具體到概括地描寫一類人。
5)拓展比較,學習人物描寫方法
A、屏幕顯示課后練習:在云南歌會中,作者抓住人物外貌描寫為我們刻畫了三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可是同學們,你們知道么?同樣是描寫外貌,卻能有不同的寫法呦。請比較下面兩段人物描寫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龠@種年輕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開朗活潑,勞動手腳勤快,生長得一張黑中透紅棗子臉,滿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藍布衣褲,腰間圍個釘滿小銀片扣花蔥綠布圍裙,腳下穿雙云南鄉(xiāng)下特有的繡花透孔鞋,油光光辮發(fā)盤在頭上。
、诖浯湓陲L日里長養(yǎng)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yǎng)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只小獸物。人又那么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fā)愁,從不動氣。(沈從文《邊城》)
(一)下面兩段人物描寫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1.這種年輕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開朗活潑,勞動手腳勤快,生長得一張黑中透紅棗子臉,滿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藍布衣褲,腰間圍個釘滿小銀片扣花蔥綠布圍裙,腳下穿雙云南鄉(xiāng)下特有的繡花透孔鞋,油光光辮發(fā)盤在頭上。
2.翠翠在風日里長養(yǎng)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yǎng)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只小獸物。人又那么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fā)愁,從不動氣!渡驈奈<邊城>》
(明確:兩段人物描寫不同點是個別與群體,一重精神,一重具體的衣服。第二段文字還運用了比喻的修飾方法,把人物描寫得惟妙惟肖。)
請同學們分組討論,發(fā)表見解。
學生分組討論后,請小組代表發(fā)言。要求:先朗讀人物描寫片斷;結合人物描寫中具體語言作分析。
學生討論后明確:第一段以工筆描繪為主,刻畫細膩真實,作者的態(tài)度隱含在字里行間。這段文字如同一幅人物肖像:寫面容、寫牙齒、寫衣飾,筆筆細致,如在眼前。
第二段著力描寫人物的神韻氣度,流露出作者強烈的情感傾向。為了寫出人物內在的精神風貌,作者運用了比喻、擬人等手法,意在寫出人物空靈動人的精神之美。因此,這段文字顯得飄忽靈秀。
通過比較兩種不同的人物描寫方法,在刻畫人物方面你又得到哪些啟示呢?
學生總結:(1)對人物外貌的描寫可以寫實,更可以寫虛。對人物外貌的描寫過去我們更多進行的是簡單的衣著、面容、神態(tài)等的描寫,以寫實為主,但今天比較過后明白了:人物外貌描寫同樣可以刻畫出人物的精神風貌,描寫人物的神韻氣度。(2)在描寫外貌時,為了寫出人物內在的精神風貌,可以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寫出人物空靈動人的精神之美。
B、訓練落實描寫人物的方法:
請班上唱歌唱得好的學生即興唱上一段歌曲,讓學生采用一些描寫人物的方法來描寫這個“歌手”。
三、總結升華:
賞讀《云南的歌會》這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我們似乎與作者進行了一次云南之旅。在作者引領下,我們對自然、對人、對藝術進行了一番品味,我們領略到了我國民歌文化的豐富多彩和濃郁的民族風情,同時在作者的筆下,我們讀出了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同學們,生活就像歌聲一樣美好,讓我們更加熱愛生活,也熱愛那美麗濃郁的民俗文化吧!本文對云南歌會的介紹,讓我們領略到了我國民歌文化的豐富多彩,同時讓我們知道生活中有歌就有歡樂。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業(yè):
民俗是生活,它無時無刻不在你的周圍,滋養(yǎng)著你,為你的生命提供必須的養(yǎng)分。我們身邊有哪些類似云南歌會般美麗濃郁的民俗呢?(賽龍舟、扭秧歌、打腰鼓、舞龍獅、踩高蹺)這些都是我們京山人民的智慧和情感的結晶。
收集當地的民風民俗,學習本文的寫法,以“家鄉(xiāng)風情”為題,寫一篇文章。
附:板書:
山野對歌——見景生情——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即物起興
山路漫歌——自由歌唱——自然、淳樸的本色美
自然成趣
村寨傳歌——金滿斗會——場面宏偉,氣勢壯觀
老幼咸集
。▽ψ匀、人、藝術的品味與贊賞)
云南的歌會教學設計8
前言:
語文的元素何其多兮,語文的內涵何其博兮。
一堂語文課,在執(zhí)教者眼里,總希望它能最大限度地承載語文學科的元素和內涵,而一篇精美的,久經歷史洗禮的語文課文,無疑又為這一課堂理想提供了多種的可能和方向。
《云南的歌會》就是這樣一篇內涵豐厚的美文。
手捧這樣的一篇美文,該從哪個角度去解讀品味呢?我選擇了“風俗文化”,用“風俗文化”作為課堂的切入口,用“風俗文化”統(tǒng)領、涵蓋、貫穿全課,用“風俗文化”激發(fā)課堂的語文情趣,就將這作為本堂課最核心的一項設計。
教學目標:
。、發(fā)掘文本,讓學生充分感受云南歌舞民族的文化魅力,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民族文化的熱情。
。、學習本文進行場景描寫時,點面結合、烘托渲染的寫作手法。
。场⒊浞终{動學生自主感受、自主探究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濃郁的歌舞民族文化的氛圍中,體驗語文的情趣,增長語文的素養(yǎng)。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從文章對“云南的歌會”的描述中,感受云南歌舞民族文化的魅力,從而樹立熱愛民族文化的自覺意識。
2、難點在于讓學生認識文章點面結合、烘托渲染的寫法。
教學構想:
。薄囊陨显O置的目標可看出,本堂課學生感受的東西可能比認知的東西要多。那么本堂課究竟想要收獲些什么呢?那就是民族文化的迷人魅力和語文課堂的人文情趣,讓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文化情趣的浸潤中得以潛移默化。而這正是本堂課所要努力追求的。
2、用語文活動貫穿語文的課堂,讓學生在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語文活動中,感受文本,品味語文,以體現(xiàn)“動感課堂”的理念。
教學過程:
一、第一板塊引入“文化”
。薄熒捳劇懊褡鍢酥尽。
2、師生欣賞視頻,由“民族標志”猜測“民族名稱”。
。场熒哌M云南,引出課題。
二、第二板塊品味“文化”
。薄⒆x一讀,整體感受云南的天地給你的第一印象。請以一個游客的身份表達你的第一感受。
2、想一想,云南的大地上,處處都有歌聲,作者對歌聲的描繪也是貫穿文章始終,可是我們并不覺得重復,厭煩,相反,我們卻覺得一路下來新鮮不斷,稀奇不斷,這原因何在呢?
3、品一品,云南的妹子怎么樣?
賞一賞,云南的風光屬第幾?
悟一悟,云南的妹子、云南的風光與云南的歌會有什么聯(lián)系?
三、第三板塊演繹“文化”
1、能有這一趟美麗的文化之旅、風情游,得感謝文化大師沈從文,簡介沈從文。
。、請同學們也來做一回文化使者,根據課文內容,以一位導游的身份介紹一下你的旅游產品:“云南風情X日游”;模擬一位當地“趕馬小子”或“趕馬小女孩”,展示一下美妙異常的“云南風情”。
四、第四板塊比較探究“文化”
。薄Ρ日n文第⑤段內容與港臺演唱會的視頻。
2、出示探究話題:
、賹Ρ仍颇系母钑c港臺的演唱會,二者有什么異同點?
、诿鎸δ硞明星火熱的演唱會和古老的云南歌會,你能為云南的歌會說幾句公道話嗎?
五、第五板塊課外搜尋“文化”
課外多一點留心,加一點留意,我們的身邊就有不少的文化現(xiàn)象,關注它們,熱愛它們,發(fā)掘它們,正是點點滴滴的它們,才積淀成了奔流五千年不息的華夏文明。
板書設計
云南的歌會
沈從文
美麗的云南
山野對歌——人物美(點)
山路漫歌——風光美(渲染)
云南的歌會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用精妙的文筆描繪三種不同的場面的民歌演唱會的方法。
2、利用學習本文的機會學會觀察民俗、民風,體驗生活,開展綜合性學習。
3、引導朗讀,讀出語氣、語調、讀出韻味來,在讀中品味。
4、學習本文字里行間洋溢著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贊賞。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任務
一、預習課文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1、回味家鄉(xiāng)的風俗。
2、討論民歌是一種怎么樣的藝術形式?
民歌,就是民間口頭流傳的詩歌或歌曲,多不知道作者第二姓名。
3、云南民歌簡介:
云南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qū),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間歌唱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幾乎滲透到生活的各個領域。
他們以歌唱傾訴男女之間互相愛慕,以歌唱激發(fā)生產斗爭中的勞動熱情,一歌唱表示對死者的哀悼,對婚配的祝福,以歌唱抒發(fā)豐收的喜悅和節(jié)日的快樂。
尤其是那些沒有文字的民族,就往往靠那些知識淵博、閱歷豐富的老歌手以長篇敘事性歌曲,向本民族群眾和青少年傳授歷史知識、生產知識、生活知識和禮儀知識。
4、沈從文簡介。
5、讀課文:
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蹲踞凹處譬喻應和下墜淳樸
解釋下列詞語的含義:
別開生面啞口無言若無其事引經據典扶搖直上
6、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本文描寫了三個場面
山野對歌──山路漫歌──村寨傳歌
第二課時
教學任務
欣賞課文
教學過程
1、學生朗讀課文:
其他學生以“我最喜歡場面,這里”為句式寫話。
學生展示自己寫的話語,教師總結
分析文章三個場面,各有什么特點,側重寫什么?
“山野對歌”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主要是寫唱歌的人。
“山路漫歌”是即興的自由歌唱,發(fā)于情,自然成趣,側重寫唱歌人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
“山寨傳歌”是一次民歌的大展覽,這個場面在寫唱歌的盛況。
研討文章的字里行間洋溢著怎樣的情感?
洋溢著作者對民歌的熱愛。
對民歌喜愛
對云南的向往,對幸福生活的熱愛。
對美好自然的熱愛。
總結:也就是洋溢者對自然、對人生、對藝術的品味和贊賞。
2、品味語言:
⑴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卻有種種不同的形式。
“多”字在文中是否可有可無?“種種不同方式”具體是指什么?
、普n文第四段,用了許多筆墨描寫了由呈貢進城時一路的景色,寫“開滿花的小山坡”“各種鳥呼朋引伴”還有戴勝鳥和云雀的歌唱,這些內容和趕馬女孩的歌唱有什么關系?你覺得作者寫這些有什么用意?
3、比較賞析:
課后練習第二題
仿寫訓練
1、以另一種動物開頭,寫一句話:
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時常面前不遠的草叢起飛,一面扶搖盤旋而上,一面唱著歌向碧藍的天空鉆去,仿佛要一直鉆透藍空。
2、學習文中對賽歌婦女的描寫,寫一個你熟悉的或你自己曾經仔細觀察過的人。
云南的歌會教學設計10
課題名稱
《云南的歌會》
科 目
中學語文
年級
八年級
教學時間
2課時(90分鐘)
學習者分析
初中生正值“身心聚變”時期,其中八年級學生尤為明顯教育界稱之為“心理性斷乳期”。八年級學生是由少年向青年初期發(fā)展過渡的重要階段,他們的情感情緒激易動暴躁并向兩極波動,愛憑感情行事;自尊心、自信心、爭強好勝心急劇增強;具有獨立意向、成人感,自主、自立意識急劇增強;認識能力顯著落后于獨立意向和行動能力、相互愛慕心理增強和自我控制能力相對落后。表面什么都不在乎,實際上從眾心理很重,既想標新立異又擔心脫離集體。八年級孩子開始形成強烈的自我意識,但是,這種自我意識在很大程度上還依賴于別人的評價,所以對孩子的欣賞和鼓勵仍然是孩子進步的關鍵。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在朗讀、品味語言的過程中欣賞云南濃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風情,培養(yǎng)學生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人物描寫、環(huán)境描寫和場面描寫的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它們的作用;
2.朗讀、揣摩、品味文章語言,感受文章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
三、知識與技能
1.會讀會寫蹲踞、酬和、譬喻、糯米、噦這幾個生字。能積累熹微、即物起興、引經據典、悠游自在、龍吟鳳噦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積累好詞佳句;
3.了解云南歌會的特點,體會作者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喜愛之情;
4.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和幽默風趣。
教學重點、難點
1.在朗讀、品味語言的過程中欣賞云南濃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風情,培養(yǎng)學生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
2.學習作者表現(xiàn)民歌文化的幾種描寫手法:人物描寫、環(huán)境描寫及場面描寫。
教學資源
。1)多媒體課件準備,教師根據教學適時地借助多媒體給予提示,給予拓展延伸。
。2)上課環(huán)境為多媒體大屏幕環(huán)境
云南的歌會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了解云南的歌會,感受當地的濃郁的民情民風。
2、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領會文中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3、引導學生感受文中作者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贊賞之情,激勵學生關注生活思考生活,欣賞生活,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1、揣摩課文所寫的三種場合中唱歌的不同場景,體會內容和寫法上的差異。
2、領略文中的優(yōu)美意境,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揣摩語言,品味文中人物描寫和景物描寫的精妙。
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
2、朗讀法。
3、討論點撥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在云南一些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qū),每逢集會或節(jié)日,人們聚集在一起,即興歌唱,互相問答,游戲傳情。這種古老的歌會形式,蘊涵著濃郁的民間文化氣息。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云南的歌會》,去感受那里的民風民俗。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學生循聲低和。
教師抽查學生預習情況,督促學生積累詞語。
。ǘ嗝襟w顯示)
2、表情朗讀、要求讀音準確,語速適中,語調抑揚,讀出感情。
3、教師要求學生簡要概括文章的內容。
明確:課文主要寫了在三種不同場合聽到的民族演唱,展示了云南濃濃的民族風情。
4、學生齊讀課文,放飛想象,感受云南歌會淳樸自然,渾大壯觀的特點。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讀,把握旨趣
1、提問:在“歌會”的大標題下,課文寫了哪三種不同場合聽到的民族演唱?想一想,這三種場合在內容和寫法上有什么不同?
2、提問:云南的歌會與你通過電視或其他途徑聽過的演唱會、音樂會相比,有什么特色?想一想,作者為什么會對云南的歌會感興趣?
四、賞析品味,揣摩語言
1、請同學們說說,自己讀后喜歡文章的哪一段?為什么?
教師點撥學生從人物描寫、景物描寫的角度反復品味其精妙。
提問:第(1)段文字在人物描寫上有什么特點?請閱讀沈從文《邊城》中描寫翠翠的有關片段,試著比較一下,你更喜歡哪一段?為什么?
教師點撥:第一段重寫實,以工筆描繪為主,刻畫細膩真實,作者的態(tài)度隱含在字里行間。這段文字如同一幅人物肖像,寫面容、牙齒、衣飾,細致生動,如在面前。
第二段重寫虛,寫出了人物的精神風貌。作者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描寫人物空靈動人的精神之美,顯得飄忽靈秀,流露出作者強烈的情感傾向。
兩段文字各有千秋,代表兩種不同的寫法。
提問:作者用許多筆墨描寫由呈貢進城時一路的景色,寫“開滿雜花的小山坡”“各種山鳥呼朋喚侶”,還有戴勝鳥和云雀的歌唱。這些內容與“趕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關系?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3、學生齊讀這兩段文字,背誦,增加語言積累。
五、課堂小結
沈從文先生以明凈、瀟灑、隨意的文字為我們勾勒了云南特有的風景、風物、民情、民風,這些文字展示了云南特有的淳樸自然的風俗人情,以一種抒情詩所特有的含蓄與優(yōu)美的筆調熱情吟唱,令人回味無窮。這一切都源于沈從文先生對生活、人生的摯愛。讓我們用稚嫩的文字,吟唱家鄉(xiāng)的山歌吧。
六、延伸拓展,溝通課堂內外
教師提示;課文中有“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卻有種種不同方式;蛞娋吧,即物起興,用各種豐富譬喻,比賽機智才能。
七、布置作業(yè)
1、課外選讀沈從文的其他散文。
2、學唱二三首民歌,并在同學面前表演。
板書設計
山歌對唱
云南的歌會山路漫歌
山寨傳歌
云南的歌會教學設計12
文本簡介:
《云南的歌會》是沈從文先生的描寫云南歌會風俗的經典散文。在云南少數民族聚居區(qū),每逢集會或節(jié)日,人們聚集在一起,即興歌唱,互相問答,游戲傳情。這種古老的歌會形式,蘊含著濃郁的民間文化氣息,引發(fā)了作者濃厚的興趣與由衷的贊賞。這篇極富情趣的散文,通過對“山野對歌”“山路漫歌”“村寨傳歌”三種不同場面的描寫,生動地表現(xiàn)了云南人民的多才多藝以及他們樂觀向上的精神,讀來讓人倍受鼓舞。
著名作家汪曾祺筆下的沈從文:
汪先生在《自報家門──汪曾祺自傳》中,寫到沈從文,讀來既覺真實生動,又令人油然心生可親可敬之情:“不能說我在報考志愿書上填了西南聯(lián)大中國文學系是沖著沈從文去的,我當時有點恍恍惚惚,缺乏任何強烈的意志。但是沈從文是對我很有吸引力的,我在填表前是想到過的。沈先生一共開過三門課:各體文習作、創(chuàng)作實習、中國小說史,我都選了。沈先生很欣賞我。我不但是他的入室弟子,可以說是得意高徒!
沈先生實在不大會講課。講話聲音小,湘西口音很重,很不好懂。他講課沒有講義,不成系統(tǒng),只是即興的漫談。他教創(chuàng)作,反反復復,經常講的一句話是:要貼到人物來寫。很多學生都不大理解這是什么意思。我是理解的。照我的理解,他的意思是:在小說里,人物是主要的,主導的,其余的都是次要的,派生的。作者的心要和人物貼近,富同情,共哀樂。什么時候作者的筆貼不住人物,就會虛假。寫景,是制造人物生活的環(huán)境。寫景處即是寫人,景和人不能游離。常見有的小說寫景極美,但只是作者眼中之景,與人物無關。這樣有時會使人物疏遠。即作者的敘述語言也須和人物相協(xié)調,不能用知識分子的語言去寫農民。我相信我的理解是對的。這也許不是寫小說惟一的原則(有的小說不著重寫人,也可以有的小說只是作者在那里發(fā)議論),但是是重要的原則。至少在現(xiàn)實主義的小說里,這是重要原則。
教學目的:
1、分析本文結構,理解散文特點。
2、感知文章內容,體會云南少數民族的歌會習俗。
3、掌握本文的詞語。
教學重點、難點:
1、散文特點、結構。
2、以讀講、探討方式圍繞課文內容和結構展開。
教學時數: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給下列字注音。
迤()西譬()喻糯()米蹲()踞
忌諱()酬()和鐵箍()熹()微
2、解釋下列詞語。
引經據典:引用經典中的語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
忌諱:忌怕而隱避。
扶搖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別開生面:另外開展新的局面。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為交際往來。
悠游自在:快活的樣子。
若無其事:好像沒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動聲色或漠不關心。
熹微:形容陽光不強(多指清晨的)。
淳樸:誠實樸素。
二、導人
在云南一些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qū),每逢集會或節(jié)日,人們聚集在一起,即興歌唱,互相問答,游戲傳情。這種古老的歌會形式,蘊涵著濃郁的民間文化氣息,自然引發(fā)了作者濃厚的興趣與由衷的贊賞。
作者簡介:沈從文(1902~1988)苗族,湖南鳳凰人,歷任武漢大學、青島大學、西南聯(lián)大、北京大學教授,《大公報》文藝副刊編輯,中國歷史博物館文物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在散文、小說創(chuàng)作和古代服飾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績,代表作有小說集《邊城》、散文集《湘行散記》、論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復述文中描繪的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
學生自評、互評。
四、學習課文
1、指定學生甲誦讀1~3段。
指定學生乙誦讀1~3段。
評議優(yōu)劣。
2、歸納第一段:引出歌會地方。
3、討論并歸納第二段的中心內容。
分析:“這是種別開生面的場所……卻互不見面”
“唱的多是情歌酬和……隨口而出!
“在場的既多內行……解口渴去了”
爭論后歸納:寫歌會的場所、方式、勝負的情況。
引導學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小結:
了解文章描寫的別開生面的云南歌會,表現(xiàn)了云南人民無限趣味的生活,給讀者嶄新的視野。
六、布置作業(yè)
1、研討與練習一。
2、選用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
聽寫詞語,并用其中的三個詞語口頭造句。
蹲踞酬和熹微譬喻淳樸
即物起興引經據典悠游自在龍吟鳳噦
二、繼續(xù)學習課文
。ㄒ唬┱b讀三——五段
師生點評誦讀情況。
。ǘ┯懻摰谌蝺热
歸納:寫女歌手的情況(性情、外貌、穿著、本領。)
。ㄈ┯懻摰谒亩蝺热
1、本段屬于什么描寫?
。ōh(huán)境描寫、景物描寫。)
2、本段側重寫什么?
明確:歌聲不斷。
1、山鳥呼朋喚侶(戴勝鳥、云雀)
2、趕馬女孩子唱山歌。
環(huán)境:樹林、山坡、花。
側重“各種美妙有情的歌聲”。
(四)討論第五段。
1、段落主要內容:
寫“金滿斗會”。
2、發(fā)起、處所、人數、曲名、唱法(聲響)、時間、參加者(婦女飾扮,熟人身份)、作用和歌師傅。
三、討論問題
。ㄒ唬┫旅鎯啥稳宋锩鑼懺趯懛ㄉ嫌惺裁床煌?你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1、這種年輕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開朗活潑,勞動手腳勤快,生長得一張黑中透紅棗子臉,滿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藍布衣褲,腰間圍個釘滿小銀片扣花蔥綠布圍裙,腳下穿雙云南鄉(xiāng)下特有的繡花透孔鞋,油光光辮發(fā)盤在頭上。
2、翠翠在風日里長養(yǎng)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yǎng)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只小獸物。人又那么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fā)愁,從不動氣。
。鞔_:兩段人物描寫不同點是個別與群體,一重精神,一重具體的衣服。第二段文字還運用了比喻的修飾方法,把人物描寫得惟妙惟肖。)
。ǘ┱n文第四段,用許多筆墨描寫由呈貢進城時一路的景色,寫“開滿雜花的小山坡”,“各種山鳥呼朋喚侶”,還有戴勝鳥和云雀的歌唱。這些內容和“趕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關系?你覺得作者寫這些有什么用意?
。鞔_:用環(huán)境作背景,達到詩情畫意的效果。)
四、拓展訓練
課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謠,分小組進行交流,看看哪些屬于“見景生情,即物起興”,哪些屬于“用提問題方法,等待對方答解”,哪些屬于“唱其他故事,貫穿古今,引經據典”的。有興趣的同學,不妨選擇一兩首唱一唱。
學生可以收集民歌,互相交流,比較。
例如:陜北民歌《信無防字》福州民歌(真鳥仔,啄波波,三歲孩子會唱歌……一條竹子插下土,皇帝落難去放牛)
五、小結
《云南的歌會》是一篇極富情趣的散文?
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三個場合在內容上各有側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本文雖然是描寫音樂的佳作,但首先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在教學中必須扎扎實實地從文本出發(fā),引導學生品析詞語、句子,感受語言文字創(chuàng)設的美妙情境。
六、布置作業(yè)
1、研討與訓練四。
2、選用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云南的歌會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云南的歌會》教學設計12-25
《云南的歌會》的教學設計01-01
《云南的歌會》 教學設計02-23
云南的歌會優(yōu)秀教學設計05-11
《云南的歌會》的教學設計范文11-14
《云南的歌會》教學設計范文12-26
云南的歌會教學設計02-06
云南歌會教學設計范文05-11
課文《云南的歌會》教學設計模板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