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務工子女行為習慣調查報告
在現實生活中,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那么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外來務工子女行為習慣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外來務工子女行為習慣調查報告1
一、問題概述:
我校地處于江蘇丹陽發(fā)達鄉(xiāng)鎮(zhèn)后巷鎮(zhèn),素有“中國工具之鄉(xiāng)”的美稱,是世界上最大的高速工具鋼和工具麻花鉆的生產基地,華東最大的接插件生產基地,全球最大的安全氣囊生產基地正在形成,特種板材產業(yè)集群也正在形成。20xx年起,后巷鎮(zhèn)經濟總量躍居鎮(zhèn)江市第一位,20xx年經濟綜合指標位居鎮(zhèn)江市第一。后巷鎮(zhèn)力爭在“十二五”期間將后巷建成鎮(zhèn)江市首個千億鎮(zhèn)。隨著我鎮(zhèn)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吸引了大量外來務工人員來我鎮(zhèn)務工,他們的子女也隨之來我校就讀。現在來我校就讀的外來務工子女占學生總數80%以上。(初中部)具體情況見下表:
這些外來務工子女在家庭教育、生活習慣、學習習慣、交往習慣和心理承受能力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問題。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方面
外來務工子女中獨生子女相當少,一般家里都有兄弟姐妹好幾個,居住的房屋大都是條件簡陋的廉租房。他們的父母文化水平普遍較低,有的甚至還是一字不識的文盲,因此他們的父母通常不能很好的輔助他們學習,而且這些家長大多忙于生計,無暇顧及孩子的生活和學習,更不能注重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
2、生活習慣方面
外來務工子女因缺少父母的關愛,有的長時間在農村跟著爺爺奶奶生活成為“留守兒童”。在農村自由成習,缺少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如隨地吐痰、亂扔紙屑、穿拖鞋、打赤膊,長時間不洗澡等,沒有建立起良好的生活習慣。
3、學習習慣方面
我校的外來務工子女大多來自貧困落后的安徽農村,還有四川、貴州等中西部農村地區(qū),文化基礎知識較差。而且外來務工人員的工作很不穩(wěn)定,這就決定了這些學生必須隨著父母“遷徙”,由于流動性強,外來務工子女缺乏穩(wěn)定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難以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
4、心理承受能力方面
隨父母遠離家鄉(xiāng)的孩子,在為新學校的一切感到新奇的同時,也伴隨著深深的自卑。由于地區(qū)教育水平的差異,有部分學生在家鄉(xiāng)是學校的“高材生”,自我感覺較優(yōu)越,但到了新的環(huán)境,學習成績可能就不再名列前茅,甚至落后于其他同學,對一個孩子來說,這樣的“落差”已經很難接受,如果此時不能被老師、同學平等的對待或遭歧視,他們的反應往往會更強烈、更偏激,甚至心靈扭曲。在調查中發(fā)現,有相當一部分民工子女或心情憂郁、自卑感強,或爭搶好斗、魯莽沖動。
三、應對措施和策略:
根據學生存在問題和成因分析,有針對性地制定以下措施:
我們根據學生不同年齡段的特點,對行為規(guī)范目標進行分解,由大化小、由小化細,形成縱向呈系列、橫向相關聯的系統科學的訓練。
縱向上,將訓導模塊分解為七、八、年段訓導點,梯度分明,便于訓導、評價。結合學生實際,循序漸進,分層落實。
橫向上,將日常行為規(guī)范養(yǎng)成教育分解為三個方面。
生活行為習慣。主要培養(yǎng)飲食起居等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
學習行為習慣。主要包括學習紀律和學習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要求。
交往行為習慣。主要包括待人接物的禮儀、態(tài)度等方面。
(一)、調查外來務工子女家庭基本狀況,生活、學習和交往習慣的現狀,在研究的過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對癥下藥。
(二)、分層開展系列教育活動,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
1、制定科學、具體、可操作的行為規(guī)則,做到“知有所依”。
在行為規(guī)范養(yǎng)成教育過程中,圍繞教育的系列內容,結合我校實際,依據《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等,根據外來務工子女的特殊情況,重新編定一套《后巷實驗學校中學生一日常規(guī)》,讓學生們讀記,無論什么時候都有規(guī)范在心中,真正實現“知有所依”。
①編定《后巷實驗學校中學生一日常規(guī)》,讓學生熟記。
、谑占硪恍┒Y儀常識和行為習慣方面的故事,促使學生正視自己的言行。
、坶_展有關主題班會、知識講座及討論會。
、芾蒙靸x式、國旗下講話等宣傳陣地,營造教育氛圍。
、莞鲗W科滲透德育思想。
2、結合主題活動,開展各種評比,做到“行有所查”。
學校政教處、團委聯合開展系列主題活動。根據學生年齡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行為規(guī)范”評比活動,使教育內容生動化、多樣化,凸現知識性、趣味性和實踐性。讓學生自我參與、自我感受、自我體驗、自我教育,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目標轉化為自覺行動。
①建立文明監(jiān)督崗,評比文明小衛(wèi)士。
、谂e行簽名宣誓活動。
、劢⒍喾N評價制度。
、荛_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
、萁⒏黝惻d趣小組,開展征文、歌詠、演講、書法等比賽。
、耷山梵w育特色建設,以體育德。
3、營造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環(huán)境影響人,環(huán)境教育人,好的教育氛圍可以塑造一個好的人才。學校是學生學習、交往的重要場所,因此,教育氛圍的營造,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就顯得特別重要。
、傩@環(huán)境布置:草坪標語、樓道標語、墻面禮儀宣傳、班級特色宣傳欄等等,讓學生參與設計,參與管理,以獨特的文化內涵影響學生,陶冶學生,吸引學生。
、谖幕。學生設計手抄報、黑板報、校櫥窗,創(chuàng)辦《作文導報》,展示他們優(yōu)秀作品,宣傳先進榜樣,正確引導學生的價值取向,達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4、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外來務工子女大都來自偏遠的鄉(xiāng)村,經濟條件較為落后。隨父母到異地就學,由于知識水平的差距、生活水平的差異,很容易引起孩子的自卑心態(tài),針對這個情況我們采取的措施是:
、倜繉W期開展新生培訓,使之盡快融入新環(huán)境。
、陂_展師生幫扶活動,轉化暫差生。
、圻M行心理輔導,疏導學生的心理問題。
④開展“心育式”主題班會,幫助學生解決成長中的困惑。
(三)發(fā)揮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作用,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只有學校教育而沒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無學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養(yǎng)人這一極其艱巨而復雜的任務!睂W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作用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的。
1、成立家長委員會,開辦家長學校,借助“校信通”平臺,與家長溝通。
2、定期召開家長會,進行經驗交流,共同探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的好方法、好措施。
3、聘請校外輔導員、法制副校長,對學生進行教育。
4、聯合“青少年社區(qū)輔導站”,做好綜合整治工作。
5、組織學生到飛達、天工等企業(yè)參觀,了解自己父母工作的環(huán)境。
(四)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評價體系
在當今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具有良好的品行顯得尤其重要,對于為了掙錢而整天忙碌的外來務工群體,他們的子女更能充分理解“錢“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但是,現在的社會更需要的是一種融洽、和諧的氛圍,而“品”就是基礎,因此,在這些外來務工子女的身上不能再延續(xù)父輩之路,而應“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成為新一代的社會公民。我校除履行好教書育人的職責外,還建立起一套有利于學生成長的多元化評價體系,“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學生。”我們圍繞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養(yǎng)成教育的研究,積極開展學生評價改革的研究,努力建立一套科學的、與養(yǎng)成教育相配套的、有利于激勵學生不斷進取、成功的評價體系。通過多元化評價,引導和培養(yǎng)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品行的中學生!
外來務工子女是祖國的未來,是父母的寄托,是我們教師的.希望,我校將不斷地在工作實踐中,探索一條有利于外來務工子女的成長之路,引導他們,讓他們成長為城鎮(zhèn)發(fā)展中最靚麗的風景。
外來務工子女行為習慣調查報告2
“外來務工人員”是中國特有的一種社會現象,通常指的是外地來本市打工的人員,他們的到來對城鎮(zhèn)的建設和發(fā)展起到很大的作用。與此同時,隨著他們的流動和遷移,其子女也紛紛來到城市里,他們被稱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外來務工子女質樸、勤勞、有正義感,給學校帶來了新的活力,但另一方面,他們本身也存在許多不足,給學校的教育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課題,面對這些實際存在的問題,我校申報的課題《初中階段外來務工子女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行動研究》已被江蘇省教研室立項,我校以課題為依托,有針對性地開展了對外來務工子女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
一、問題概述:
我校地處于江蘇丹陽發(fā)達鄉(xiāng)鎮(zhèn)后巷鎮(zhèn),素有“中國工具之鄉(xiāng)”的美稱,是世界上最大的高速工具鋼和工具麻花鉆的生產基地,華東最大的接插件生產基地,全球最大的安全氣囊生產基地正在形成,特種板材產業(yè)集群也正在形成。xx年起,后巷鎮(zhèn)經濟總量躍居鎮(zhèn)江市第一位,xx年經濟綜合指標位居鎮(zhèn)江市第一。后巷鎮(zhèn)力爭在“xx”期間將后巷建成鎮(zhèn)江市首個千億鎮(zhèn)。隨著我鎮(zhèn)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吸引了大量外來務工人員來我鎮(zhèn)務工,他們的子女也隨之來我校就讀,F在來我校就讀的外來務工子女占學生總數80%以上。(初中部)具體情況見下表:
這些外來務工子女在家庭教育、生活習慣、學習習慣、交往習慣和心理承受能力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問題。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方面
外來務工子女中獨生子女相當少,一般家里都有兄弟姐妹好幾個,居住的房屋大都是條件簡陋的廉租房。他們的父母文化水平普遍較低,有的甚至還是一字不識的文盲,因此他們的父母通常不能很好的輔助他們學習,而且這些家長大多忙于生計,無暇顧及孩子的生活和學習,更不能注重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
2、生活習慣方面
外來務工子女因缺少父母的關愛,有的長時間在農村跟著爺爺奶奶生活成為“留守兒童”。在農村自由成習,缺少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如隨地吐痰、亂扔紙屑、穿拖鞋、打赤膊,長時間不洗澡等,沒有建立起良好的生活習慣。
3、學習習慣方面
我校的外來務工子女大多來自貧困落后的安徽農村,還有四川、貴州等中西部農村地區(qū),文化基礎知識較差。而且外來務工人員的工作很不穩(wěn)定,這就決定了這些學生必須隨著父母“遷徙”,由于流動性強,外來務工子女缺乏穩(wěn)定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難以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
4、心理承受能力方面
隨父母遠離家鄉(xiāng)的孩子,在為新學校的一切感到新奇的同時,也伴隨著深深的自卑。由于地區(qū)教育水平的差異,有部分學生在家鄉(xiāng)是學校的“高材生”,自我感覺較優(yōu)越,但到了新的環(huán)境,學習成績可能就不再名列前茅,甚至落后于其他同學,對一個孩子來說,這樣的“落差”已經很難接受,如果此時不能被老師、同學平等的對待或遭歧視,他們的反應往往會更強烈、更偏激,甚至心靈扭曲。在調查中發(fā)現,有相當一部分民工子女或心情憂郁、自卑感強,或爭搶好斗、魯莽沖動。
三、應對措施和策略:
根據學生存在問題和成因分析,有針對性地制定以下措施:
我們根據學生不同年齡段的特點,對行為規(guī)范目標進行分解,由大化小、由小化細,形成縱向呈系列、橫向相關聯的系統科學的訓練。
縱向上,將訓導模塊分解為七、八、九學年段訓導點,梯度分明,便于訓導、評價。結合學生實際,循序漸進,分層落實。
橫向上,將日常行為規(guī)范養(yǎng)成教育分解為三個方面。
生活行為習慣:主要培養(yǎng)飲食起居等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
學習行為習慣:主要包括學習紀律和學習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要求。
交往行為習慣:主要包括待人接物的禮儀、態(tài)度等方面。
【外來務工子女行為習慣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加強外來務工青年團建工作的調研報告07-02
行為習慣廣播稿01-30
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校園廣播稿05-26
中外來件裝配合同范本4篇02-08
婚生子女應怎樣推定09-19
獨生子女父母退休政策03-04
獨生子女政策的利弊03-16
2017上海子女投靠入戶政策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