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調查目的
隨著社會科技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也在不斷的上升,隨之增長的還有人們的消費水平。在中國,大學生作為一個龐大而特殊的群體,她們引領潮流、追求時尚,是我國的主要消費群體,他們的消費情況更需要我們全社會去關注。所以,為了了解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情況,我們小組進行了這次調查。 二、 調查對象:在校大學生
三、 調查時間:
20xx年12月8日到20xx年12月11日
四、 調查方式:
本次調查采取的是發(fā)放調查問卷的方式。問卷由15道題組成。針對大學生的日常消費,消費來源等方面。共發(fā)放了500份問卷,回收了486份,有效回事率是97.2%。
五、 數(shù)據(jù)分析與統(tǒng)計
從這次調查中可以看出,參加這次調查的學生當中大一的同學占了20%,大二的占了40%,大三的占了25%,大四的占了15%。
從這次調查的結果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大學生每月的生活費最多在1400~1700元之間,其次是1100~1400元之間,很少的學生在500元以下,1700元以上的人數(shù)最少,由此可以得出大學生的消費水平是比較合理的,只有極少的學生花費比較高。65.2%的學生的每月生活費主要來自于家里,有17.4%的學生是靠自己在外面做兼職所得的錢作為每月的生活費?磥泶蠖鄶(shù)學生還是依賴于家里的供給。
通過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學的消費還是比較傾向于經(jīng)濟實惠和既實惠又高標準的商品,也有25.5%的同學選擇看心情。雖然追求高標準的同學的比例所占最少,但也占到了18.6%的比率。有很多同學對于自己熱衷的方面會經(jīng)?刂撇蛔∪ベ徺I,而偶爾去購買的人數(shù)比率也占到了30.1%。
合理理財和儲蓄觀念仍十分淡薄。調查中,大部分的大學生都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消費組成不很合理,但極少數(shù)的大學生會有規(guī)劃自己的消費組成的意識。他們大多會在不知不覺中盲目地追隨了流行于校園中的消費大潮,而缺乏了自我判斷和自主意識。調查中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大學生每月的生活費用都超出了預計,只有極少數(shù)的學生能夠在銀行帳號上擁有自己的一筆積蓄。在個人消費品購買選擇上:67.1%的學生更注意性能價格比。此類大學生對購物地點多不太在意,也樂于去路邊的地攤小店淘金。主要考慮是否喜歡的占到18.0%,也有9.0%的學生是非名牌不買。
在上述兩類學生的心目中,廣告的作用是非同一般的。他們追求檔次,崇尚名牌,展現(xiàn)個性。專賣店,大型超市通常是這些學生的購物首選。之所以出現(xiàn)上述的差別,與他們各自的家庭經(jīng)濟背景和消費心理是密切相關的。 通過數(shù)據(jù)我們還可以看出:63.0%的大學生傾向于沖動型消費,女生在這方面的比例遠遠高于平均水平。此外,1/3的學生愿意借錢購買自己非常喜歡的東西,同時亦有近1/4的學生有或經(jīng)常有為買來的東西沒有用或很少用到而后悔。調查顯示:只有1/3多一點的大學生們認為自己屬于精打細算型消費,9.9%認為自己屬于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大部分(55.0%)的大學生說不清自己到底屬于哪種類型的消費者。因此,我們可以認為:當前大學生在個人消費方面更多的是沖動和盲目的,這在很大程度上與商家們有意無意的引導有著相當?shù)年P系。
根據(jù)調查結果顯示,42%的學生會向父母要錢,31%的同學回去做兼職,只有少同學去借錢或預支下月生活費。說明大部分學生還是依靠父母生活,也有一部分很自立的同學會去做兼職來賺取生活費。一般的學生都會將剩余的錢轉入下個月的生活費,還有22.3%的學生會選擇將錢存起來,這可以說明當代大學生還是懂的節(jié)儉生活的。35.2%的學生存在生活費超支的現(xiàn)象,甚至一學期的生活費被兩三個月花光的情況也屢見不鮮。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在個人理財方面,當前的大學生是較為沖動和盲目的。
而當生活費透支時,只有不到一成8.1%的同學愿意張口向父母索取。20.9%的同學愿意借同學或朋友的。大部分61.0%的同學更愿意節(jié)約開支及自己打工賺取。
在對待屬于自己的收入上,由于出發(fā)點不同,用途的分歧也較大,由于家庭經(jīng)濟原因而不得不兼職的學生中,近九成的被調查者選擇把錢存起來以備它用,而對于那些純粹是為了鍛煉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實踐水平的學生則把這部分收入主要用于娛樂、購物、請客吃飯以及貼補透支的生活費。
大部分同學會因為商品的價格、對自己的實用性和心疼父母而產(chǎn)生猶豫,只有一部分同學是因為生活費超出預算而產(chǎn)生猶豫。
大部分同學支持大學生兼職,做兼職既鍛煉了自己又可減輕父母的負擔;但也有少數(shù)同學不支持,他們認為這既浪費時間又學不到什么真正的東西;還有小部分同學保持中立,他們認為大學做兼職很好,但最好是大三大四是去與專業(yè)相關的單位實習。
其實,大學生兼職能夠鍛煉自己適應社會的能力,也可以取得一定收入貼補學習生活費用,更是對于以后的就業(yè)是一個不錯的嘗試,有利于大學生快速融入社會。
飲食方面開銷大,飲食開支在消費總額中占了絕大部分,這是符合健康的消費構成的。調查發(fā)現(xiàn),大學生中還興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請同學吃飯的熱潮,這方面的開支雖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學生消費高的一個原因,這說明大學生已經(jīng)逐漸有了社會交際方面的消費。47.3%的被訪者平均每月的衣物支出在50—100元之間,占總生活費的比例僅次于食物支出,綜合個人自身、社會因素考慮,尤其是面臨擇業(yè)的畢業(yè)生們,他們的衣物支出比其它的大學生群體要高出許多。
上述數(shù)據(jù)說明了作為大學生,作為即將步入社會的成年人,他們更加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在這方面,女生的消費水平要高于男生。被調查同學中,對手機的擁有率為100%,。調查發(fā)現(xiàn),大部分同學每月的手機費用集中在50元~100元,也有29%的同學每月的手機費用達100元以上。隨著旅游的概念進入現(xiàn)代消費,大學生也逐漸有了這方面的花費。
據(jù)了解,大學生出游已經(jīng)是普遍現(xiàn)象。另外,調查中占17%的大學生在談戀愛,也61%有想要戀愛,戀愛學生中每月用于戀愛的費用集中在250元~350元。這是當代大學生中出現(xiàn)的一種不甚合理的消費。學生思想活躍,對新事物有強烈的求知欲,喜歡追求新潮,消費的趨附性強,娛樂消費占全部消費額的比重很大。
由以上數(shù)據(jù)的分析和統(tǒng)計,我們可以得到大學生消費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1、可支配收入來源
調查中發(fā)現(xiàn),大學生可支配收入來源全部來自于父母提供,相信在中國,也大多數(shù)是這樣。
相比于其他國家地區(qū)的大學生,我國的大學生的獨立程度遠遠不如,原因既有家庭的,也有社會的。而且大多數(shù)大學生不愿意去找兼職工作來增加個人可支配收入,他們多數(shù)人看待這件事情是麻木的,并且沒有盡早做出經(jīng)濟獨立的意識和行為,可見其獨立性意識之差。
2、消費支出不合理
學生時代的我們,一直是學習用品,學習資料支出最多,生活費用中,飲食消費能達到400-500元這個范圍內。然而,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也有一部分同學消費沒有達到這個標準,有的為了節(jié)省支出選擇廉價飯食從而減少這方面的支出,這部分人占到了一半以上,有的則是干脆不吃飯,省下來的錢用于購物奢侈品或者是網(wǎng)絡消費,對于他們的飲食結構是否合理以及營養(yǎng)狀況時,他們也不甚了解,對于飲食健康方面的知識也不是懂得太多,應當予以重視。
3、戀愛支出不合理
調查中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在戀愛支出中消費過多,出于攀比的心理和一些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他們都要或多或少的比別人多支出一部分錢用于這方面的投入。多數(shù)人都說他們?yōu)榱俗非笄楦幸尤胛镔|投入,對此方面,他們經(jīng)常難以把握適度消費的原則。而且,大多數(shù)消費都是由男方承擔,還有一些是男女雙方共同承擔,極少數(shù)是女方承擔的。
4、濟獨立意識不夠強
通過調查那些做兼職或做零工的同學,我們了解到,在我的調查范圍里面只有幾個做過,而且都是為了賺取零用錢,也就是賺到的還是要用于消費。同學們在這方面沒有太大的意識或者沒有考慮過這方面的事情。顯然,大家應該在這方面做一些努力。另外發(fā)現(xiàn)大部分同學消費支出都超過可支配收入,甚至有的同學要向其他同學借路費,很少的同學會將錢儲蓄起來。
七、建議與總結
1.學生要加強個人修養(yǎng),培養(yǎng)良好的消費意識
當今時代,社會競爭激烈,我們個人便要增加經(jīng)濟獨立自主的意識,合理的理財便是重中之重,這不是簡簡單單的做到收支平衡,可以適當?shù)亩嘞M,但是也要把持住一個尺度,讓錢用到更加合理的地方去。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一個人習慣長期進行高消費,那么降低他的收入,他的消費習慣不會因此而改變,他會過多的支出,從而引發(fā)不好的后果,所以大學生應該培養(yǎng)良好的消費習慣。
2.克服攀比的心理情緒,理性對待消費
首先,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依據(jù)個人情況,合理的給自己進行定位。在一些方面,我們的確要去競爭,但是在用度上沒有必要去爭,生活檔次低,并不可恥。理性的對待消費,培養(yǎng)個人經(jīng)濟獨立的意識也是必然。
3.高校要注重開展勤儉節(jié)約的校風,不走形式
加強在勤儉節(jié)約的校風建設,將不好的社會風氣影響防患于未然。一個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都是學校校風的體現(xiàn),良好的校風建設是雙方面的,良好的消費習慣得到落實,也會促進校風建設,形成良性循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