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15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書筆記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1
在讀《非暴力溝通》這本書之前,我對非暴力溝通沒有認識和理解,想著肯定是本雞湯書,看看總是有好處的。讀完之后,我才知道,原來非暴力即意味著讓愛融入生活。讓尊重、理解、欣賞、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貪婪、憎恨、偏見、懷疑和敵意,來主導生活。
如果今天的世界是無情的,那是我們的生活方式造成它的無情。我們的轉(zhuǎn)變與世界的狀態(tài)息息相關,而改變溝通的方式是自我轉(zhuǎn)變的重要開端。《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從十二個方面向我們闡述了如何讓我們與他人之間的溝通品質(zhì)得到提升。
首先,我們要做到心中有愛,讓愛融入生活。
在此基礎上,我們要去探尋究竟是什么蒙蔽了我們的愛。我們要通過日常的觀察,找到結(jié)果,并清楚地描述下來。要成功地進行非暴力溝通我們還要建立表達感受的詞匯表,從而使溝通更為順暢。感受源于我們自身的需求,我們無法犧牲他人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有效的暴力溝通要求我們借助具體的描述來提出請求。有時候傾聽比語言更具有力量,傾聽會使人身心痊愈,因此學會傾聽尤為重要。讓愛融入生活不僅僅意味著要愛他人,同時還要愛自己。充分表達憤怒,運用強制力避免傷害,我們這樣做,是為了避免傷害,而不是為了懲罰他人。在情緒低落時,我們要用心去了解自己的需要,這樣我們的內(nèi)心將逐漸變得平和,我們才會重獲生活的熱情。非暴力溝通還要求我們學會表達感激。
其次,“愛自己”的`觀點給我很大的震撼。
可能是因為我自己有一點完美情結(jié)的緣故吧,很容易自我生氣,自我糾結(jié)。作者的疏導,確實讓我很受益。當我們的表現(xiàn)不完美時,我們可以通過體會憂傷和自我寬恕,來看清個人成長的方向,以及避免自我懲罰。評價自己的行為時,我們專注于尚未滿足的需要;這樣,我們就不再依賴羞愧、內(nèi)疚、惱怒或沮喪的心理來尋求改變,而讓愛主導我們的生活。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主動根據(jù)需要和價值觀來選擇生活。我們的行為不再是為了履行職責、獲得回報、逃避懲罰或避免感到內(nèi)疚和羞愧。通過深入理解我們行為的動機,并用“選擇做”來取代“不得不”,我們的生活將變得和諧并充滿歡樂。
讀完這本書,我了解到非暴力溝通的重要性。學會非暴力溝通,我們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上都會受益匪淺;蛟S是讀的速度較快,對其中的某些內(nèi)容理解的較為淺薄。看來這本書還是要多看?,定會有更深刻的感受。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2
1.整體感受
這是一本講溝通的書。
原來,我覺得自己溝通能力挺強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都不差。然而,讀過這本書以后,刷新了我對溝通的認識,也發(fā)現(xiàn)了以前許許多多錯誤的根源。
一般來講,廣義溝通(communication)是人們分享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任何過程。這種過程不僅包含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也包含形體語言、個人的習氣和方式、物質(zhì)環(huán)境——賦予信息含義的任何東西。
而本書中提到的溝通是偏狹義的,即人與人的當面交流溝通。雖然覆蓋面狹窄了,但卻是我們最常用的,對于改善我們的人際關系,具有極大意義。
讀完本書后,我對溝通的理解,可以概括為三句話:通過傳遞信息,增進互相了解,努力達成共識。
其中最關鍵的,是傳遞信息,這是互相了解和達成共識的基礎。而恰恰是在這一步上,大多數(shù)人栽了跟頭。不能很好地理解對方,更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是造成溝通充滿「暴力」的源頭。
針對這一環(huán)節(jié),非暴力溝通提出四要素: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這是也運用非暴力溝通的具體操作方法。
實際上,當信息很好地傳遞,也就意味著彼此真正的了解,至于是否能達成共識,就要看需求是否一致了,最起碼,明確了不能達成共識,也是一種共識。
2.知識點
2.1暴力與非暴力
雖然每個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或許不同,但作為人卻有著共同的感受和需要。
非暴力意味著讓愛融入生活。讓尊重、理解、欣賞、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貪婪、憎恨、偏見、懷疑和敵意,來主導生活。
非暴力溝通的基礎是共同的感受和需要,核心是尊重與愛,既包括對對方的尊重與愛,也包括對自己的尊重與愛。溝通,不僅僅是和別人,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和自己溝通。
非暴力溝通指導我們轉(zhuǎn)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我們不再條件反射式地反應,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觀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識地使用語言。我們既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又尊重與傾聽他人。
非暴力溝通提醒我們專注于彼此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它鼓勵傾聽,培育尊重與愛,使我們情意相通。
暴力的根源在于人們忽視彼此的感受與需要,而將沖突歸咎于對方。很多時候,這來源于內(nèi)心的恐懼。
異化的溝通方式,包括道德評判、進行比較、回避責任、強人所難。
在道德與不道德的區(qū)分之外,有片田野。我將在那里見你!斆
2.2區(qū)分觀察和評論
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死锼鼓悄绿
“你太大方了!边@是一個明顯的評論。我們說話時常常只有評論,而忽略了引出評論的事實。
“當我看到你把吃午飯的錢都給了別人,我認為你太大方了。”前半句是觀察到的事實,后半句是評論。
將觀察和評論混為一談,別人就會傾向于聽到批評,并反駁我們。
區(qū)分觀察與評論并不容易,我發(fā)現(xiàn),凡是帶有形容詞或副詞的句子,很可能都是評論。觀察的句子,則是最簡單的主謂賓結(jié)構。
比如“歐文是個差勁的前鋒!焙汀皻W文在過去五場比賽中一球未進!
2.3區(qū)分感受和想法
“我覺得我吉他彈得不好!边@是一個想法。
“作為吉他手,我有些失落!边@是感受。
表達感受的詞,實際上很有限,作者建議建立表達感受的詞匯表。
比如需要得到滿足時的感受:興奮、喜悅、感動、滿足、放松、溫暖等。
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時:害怕、焦慮、沮喪、悲傷、厭煩、不滿、孤獨、慚愧、遺憾等。
在表達感受時,示弱有助于解決沖突。
表達感受,讓對方感到真誠,降低敵對的心態(tài),讓溝通更容易、更順暢。
2.4聽到不中聽的話的四種選擇
一是責備自己,二是指責他人,三是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四是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批評往往暗含著期待。
一旦人們開始談論需要,而不指責對方,他們就有可能找到辦法來滿足雙方的需要。
我們幫助他人,是出于愛,而不是出于恐懼、內(nèi)疚或慚愧。
2.5請求越具體越好
清楚地告訴對方,我們希望他們做什么。如果我們請求他人不做什么,對方也許會感到困惑,不知道我們到底想要什么。
當對方給予反饋,表達我們的感激。如果對方不愿反饋,傾聽他的感受和需要。
區(qū)分請求與命令
只要人們認為我們是在強迫他們,他們就不會樂于滿足我們的需要。
在人們無法滿足我們的愿望時,我們是否尊重他們的感受和需要最能體現(xiàn)我們提出的是請求還是命令。
非暴力溝通的目的不是為了改變他人來迎合我們。相反,非暴力溝通重視每個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幫助我們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lián)系。
不要試圖通過非暴力溝通改變別人,也許,能改變他人對我們的態(tài)度,但是改變不了他們心底的感受和需求。
2.6用全身心傾聽
傾聽別人并不容易,傾聽他人意味著,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斷,一心一意地體會他人。
一般來說,如果一個人在說話時帶有明顯的情緒,他一般會期待得到他人的反饋。
2.7用非暴力溝通與自己對話
非暴力溝通最重要的應用也許在于培育對自己的愛。
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可以釋放壓力。
把“不得不”,替換成“我選擇……是因為……”,這樣我們會深入理解我們行為的動機。
2.8如何表達感激
說出對我們有益的行為、我們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滿足、我們是什么樣的心情。
為什么溝通中總出現(xiàn)問題呢?
根本原因在于我們傳遞的信息太模糊,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傳達的很準確,實際上對方一頭霧水。
所以,非暴力溝通的底層邏輯是引導對方傳遞準確的信息,自我表達準確的信息(包括交流、表達憤怒、表達感激等)。
3.對寫作的啟發(fā)
周日花了3個小時,一口氣讀完本書,十分順暢,收獲滿滿。這要感謝作者寫得好,我有什么可以學習借鑒的呢?
3.1干貨多。作者把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事情研究透徹,總結(jié)出規(guī)律和方法,可以幫我們提升認識,改變錯誤的溝通習慣,進而獲得更多的幸福感。
3.2例子多。作者作為心理學家和多年心理咨詢師,擁有大量的親身經(jīng)歷。干貨配上湯,口感才更佳。還發(fā)現(xiàn)一點,幾乎所有例子,都是幫助別人解決問題,事情從壞變好,滿足人心中的善的愿望,讀起來特別痛快。
3.3練習題。每一章節(jié)的最后,都有10道左右練習題,并予以解答。充分與讀者產(chǎn)生互動,讓讀者有了參與感,也對知識概念有了更深入地理解。
3.4每章總結(jié)。每章內(nèi)容結(jié)束后,都會有本章知識點的總結(jié),方便讀者回憶知識點,也為速讀的人提供方便。
總之,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真遺憾沒有早點讀到。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3
非暴力溝通最重要的應用在于愛護自己!如何培養(yǎng)對自己的愛呢?轉(zhuǎn)變自我評價的方式是一個重要的方面。既然希望自己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有益的,那么自我評價的方式就要有助于學習,使我們的選擇符合生命的需要。然而,不幸的是,我們的自我評價方式往往導致自我憎恨,而無助于學習。
非暴力溝通鼓勵我們直面人生的苦難:在遇到挫折時,充分體會人生的悲哀和內(nèi)心的渴望。是的,感到遺憾是難免的'。但它能幫助我們從經(jīng)歷中學習,而無須責備自己。我們意識到過去的行為違背了自己的需要及價值觀,并允許這種覺察引發(fā)的情感充分流淌。一旦專注于尚未滿足的需要,我們就會考慮如何滿足它。反之,如果用苛刻的語言指責自己,我們不僅難以找到解決辦法,而且容易陷于自我懲罰的痛苦中。
在最近自己身上發(fā)生的電信詐騙時事后第一反應就是自責、惱怒、恐懼,責備自己怎么這么愚蠢,怎么這么單純。在責備自己愚蠢和單純,我是想要滿足什么需要呢?現(xiàn)在回想我是希望在信任別人的前提下要學會保護自己。我為了滿足什么需要而會輕易相信別人呢?我想在我的潛意識里信任和誠信非常重要,所以經(jīng)常為了滿足別人而忽視了自己的需要。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4
第一次寫心得思緒萬千、真不知道該如何闡述我所想表達的內(nèi)容,其實在教育女兒這方面我也是在不斷的去查資料,去找書看,去傾聽別人好的教育方法。女兒很小的時候體質(zhì)不好,我總覺得我應該給她更多的愛,應該什么都慣著她,依著她,可是漸進的我發(fā)現(xiàn)她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越發(fā)強烈,我當即決定重新尋找新的教育方法,幼兒園三年我似乎又變成了文中所描述的(控制型育兒方式)的家長,我深感很累,女兒應該也是一樣。讀了本書幾頁下來,感覺輕松了,理解只有尊重才能贏的合作,當然首先必須自我尊重,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尊重,朋友交往之間的尊重,要讓女兒看到媽媽是怎樣去做的,就算偶爾的跌倒和不完美,但是媽媽也在努力言傳身教、身體力行。父母與子女雖然在年齡上有長幼之分,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因此,父母要以平等民主的態(tài)度去尊重和理解孩子。合作不是要求父母一味的遷就孩子,也不是要求孩子對父母言聽計從,真正的合作是在平等的基礎上,雙方都樂意接受的一種態(tài)度和行為。所以對我而言,在以后和女兒相處的過程中必須處處講究合作的技巧。
文章中所提到的獎勵和懲罰實則對我的觸動比較大,自從女兒上了一年級以后,在我的思維里我認為她已經(jīng)長大了,所以“獎懲”幾乎占據(jù)了我教育方式的50%,不管是女兒的生活能力還是學習能力只要有明顯的進步,我都會加以獎勵;反之,也會加以懲戒,有時的懲罰會讓女兒無比激動的罵我是個壞媽媽,那一刻我知道不合實際的懲罰會讓女兒對我失去信任,會讓她在媽媽這里找不到安全感。再者,我真的需要把長時間貼在女兒身上的標簽徹底撕掉,在讀本書之前,其實我會給女兒貼各種標簽,類似于:你好懶,你真笨,在說這些話的時候似乎根本沒有考慮過她的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最基本的就是尊重,那么此時我把對女兒的尊重又放在了哪里呢?
在本章節(jié)中出現(xiàn)最多的詞“目標”首先育兒的目標,對我而言我對女兒的目標有兩點:一是保障她的人生安全,幫助他規(guī)避風險,這是作為監(jiān)護人最基本的責任。二是豐富她的人生,盡可能地給她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讓她能夠去了解和感受生活的多種多樣,漸漸找到自己的興趣。女兒在生活上的自理能力不強,很多事情都是奶奶在幫她整理,因為奶奶認為沒關系,孩子小,家長可以代勞。其實不然,孩子從小就應該養(yǎng)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好處的。
看到行為背后的需要,第59頁中的一段話“典型的圍繞策略展開的爭吵”仿佛是我經(jīng)常跟女兒的對話,例如:你需要睡覺了,你需要寫作業(yè)了,女兒的回復也總是:我想再玩會兒,等一會兒之類的話語。而我總是去批評她干什么事情喜歡磨蹭,浪費時間。這就是因為我沒有很好的去了解我和女兒之間的需要和彼此尊重,我應該用尊重的態(tài)度去傾聽女兒的需要,而不是評判和指責,讓我們相互理解彼此的需要才能更好的去合作。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是在不停的需要,需要工作,需要學習,需要如何去更好的經(jīng)營家庭。我們會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而去使用各種方法和策略,也會因為你的需要被滿足而感到快樂和愉悅。
父母要想真正地了解孩子,就要聽聽她的心里話。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我們放棄大人的成見,客觀地認識她的世界,并試著用她的視角來感受她的生活。以前女兒經(jīng)常會跟我分享一些學校發(fā)生的有趣的事情,一件事她需要闡述很久,放學的路上講,回家繼續(xù)講,我總講她你可以簡短一點講完結(jié)束,回家就寫作業(yè)吧,別浪費時間了,絮絮叨叨講個沒完沒了,她會很不高興!嘴里還在說:“媽媽天天就只知道讓我寫作業(yè),都不跟我玩。”我也會很生氣,甚至很大聲的說:“你已經(jīng)是一名小學生了,就知道玩,你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別跟我講那么多沒用的趕緊去寫作業(yè)。”顯然我和女兒的情緒都糟糕透了,這種情況下孩子在我這里學到了什么呢?我的行為影響了她的情感和安全感,我為什么不能給她時間讓她有機會表達自己,傾訴自己想法呢?應該讓她知道媽媽愿意傾聽她的點點滴滴,參與她每一個階段的成長,讓我們之間相互尊重,相互聯(lián)結(jié)。
我們都希望孩子的童年無憂無慮,希望她們有足夠的安全感去保障她們的快樂成長。
家人之間、朋友之間、同事之間,在我們共處的生活中和工作中無時無刻都在體驗著相互間的給予,以及給予后的那份快樂。在第四把鑰匙:激勵給予。學習這一章節(jié)的內(nèi)容后讓我很慚愧,因為女兒幼兒園大班時開始在外面學畫畫,起初每次學完之后回來都會畫一張送給我,那時的我總是很感動,去擁抱她夸獎她,女兒也很滿足,久而久之我也不那么在乎了。當有一次()她問我:媽媽、我送給你那么多幅畫中你最喜歡哪一副呢?我敷衍她說:你畫的都一樣,而且你沒以前認真了,談不上喜歡哪一副。從那以后我?guī)缀鹾苌贂盏剿徒o我的畫了。我把她給予我的禮物制定的標準過高,沒有用心去分辨并接受她給予我的禮物,同時也失去了我和女兒之間的情感聯(lián)結(jié)。其實小孩子的.給予是奉獻的天性,不求任何回報的、很純粹的給予,應該值得我們現(xiàn)在很多的家長去學習。我經(jīng)常會想把對女兒講出去的話收回來,語言中也會充滿批評和命令,缺少對她的尊重,也缺乏和她的溝通。前段時間聽過師傅發(fā)的一段夜讀“別讓脾氣阻擋了福氣”,如果我能多一些長頸鹿式的表達、多一些長頸鹿式的傾聽,少一些豺狗語言,應該也會少一些脾氣多一些福氣吧!
有段時間我的情緒比較糟糕,遇事總?cè)菀准痹,壓不住火氣,總覺得這個事情沒有辦法解決,唯有用爭吵來發(fā)泄自己的情緒,弄的家庭關系異常僵化。在成長中學習教會了我面對問題時我們總會有很多解決方法,要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當然說起來很簡單,這一切的方法還需要我們在遇到困難的同時保持一個清晰的思路,穩(wěn)定的情緒,合作也會在這個時候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鼓勵孩子跟你合作,當我們的策略得到孩子滿足的時候,孩子的那份笑容也是建立自信的強有力的方式,即使失敗了,總結(jié)經(jīng)驗,調(diào)整策略,繼續(xù)學習繼續(xù)前進。創(chuàng)建“無錯區(qū)”首先讓我想到的就是“尊重”這兩個字,我做的很不夠,缺少自我審視的習慣,缺少從孩子的視角去看問題,缺少控制自己的情緒,通過本章節(jié)的學習,希望自己可以慢慢的在和女兒之間和家庭之間創(chuàng)建一個充滿尊重與合作的“無錯區(qū)”。為此我要不斷的學習和改變。
今天我大聲讀完這一篇的,感覺好像比默念更有效果。標題:“每日提醒”我覺得太棒了,通過這個活動可以讓書中介紹的這些概念不斷的在我的腦海里更新。今天女兒的一句話讓我觸動很大,她在寫作業(yè),我下班回家后做在她旁邊正好用手機在上網(wǎng)查一些資料,她抬頭看著我說:媽媽你不看書嗎?我說:晚上再看。她又說:你不是說要和我一起學習一起看書一起進步嗎?我隨即脫口而出:用心寫你的作業(yè),少講話。緊接著女兒的一句:就知道你做不到。我似乎被什么東西刺了一下,這本書已經(jīng)快讀完了,我試問我收獲了什么?學會了什么?為什么面對孩子卻連最基本的承諾都無法兌現(xiàn),我應該自我反省。我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并沒有考慮女兒的感受和需要,回應的方式也是有問題的。我需要“每日提醒紙條”不斷的去提醒自己重溫:七把鑰匙,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建立我和女兒之間的信任、尊重與合作。
來自“無錯區(qū)”的故事分享,似乎覺得每一故事都在我的生活里出現(xiàn)過,昨晚師傅跟我說:學多少不重要,關鍵是能夠會用多少是最關鍵。我思考了許久,輾轉(zhuǎn)難眠,剛開始讀《非暴力溝通親子篇》,讓我覺得我自己是個非常差勁的媽媽,樣樣不合格,樣樣不達標,缺乏耐心傾聽,缺乏對女兒的尊重、未知女兒的需求,各種標簽往女兒身上貼,豺狗式的語言也是屢見不鮮。今天中午我嘗試性的問女兒:媽媽以后不再對你亂發(fā)脾氣,不再對你大喊大叫了,好不好?她用懷疑的眼神看著我說:媽媽你能做到嗎?我說:你相信媽媽嗎?女兒說:我相信你,如果連我都不相信媽媽,還有誰會去相信媽媽呢?那一瞬間,我流淚了,感覺被女兒的愛和信任包裹著,女兒帶給了我生命的真相;蛟S你會認為孩子不斷地向我們索取,而事實上,我們從孩子身上獲取的反而更多,讓我們的生命趨于“完整”。當我們兇了孩子,誤解了孩子,但孩子還是會原諒你,不是嗎?最后孩子還是會緊緊抱著你,不是嗎?
這是孩子對我們的愛。但這不能成為我們一次又一次發(fā)脾氣的“勇氣”來源。
請千萬別忘了,我們是孩子最愛的人。要留一份平和、尊重、溫暖的愛給孩子。因為我們的態(tài)度,決定了孩子童年的色彩!希望自己繼續(xù)加油,期待自己和女兒的每一次改變,每一次進步。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5
前言:8月新起點,本想要洗心革面潛心學術,到了自習室坐定,目光所及,看到這本《非暴力溝通》。再度偏離初衷,花了數(shù)小時讀完本書。內(nèi)容不見得多么精深,方法論色彩也沒有很濃厚,但看完之后結(jié)合生活實際反觀自我,多少習得些溝通技巧。這里摘錄部分內(nèi)容,如果能產(chǎn)生一丟丟的積極影響,也算發(fā)揮了其應有的價值。
關于評價和比較:
對他人的評價實際上反映了我們的需要和價值觀,直接說出我的價值觀,而不是一味地歸咎或指責他人。暴力的根源在于人們忽視彼此的感受與需要,而將沖突歸咎于對方。
比較也是一種批判,蒙蔽了我們對人對己的愛意。
區(qū)分觀察和評論:
觀察是對客觀現(xiàn)象的描述,而評論是主觀的價值判斷。將二者混為一談,人們傾向于聽到批評,甚至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如果不把事實和意見混為一談,我們將不再困惑,F(xiàn)代社會,靜態(tài)的語言和動態(tài)的世界不匹配是我們面臨的挑戰(zhàn)之一。
非暴力溝通不主張絕對化的結(jié)論,而是主張在特定的時間和情感中進行觀察,清楚地描述觀察結(jié)果。
區(qū)分看法和感受:
看法是對事物作出的價值評判,感受則是內(nèi)心的情緒起伏變化。
感受的根源在于我們自身。我們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對他人言行的看法,導致了我們的感受。示弱及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有助于解決沖突。
提出具體的請求:
抽象的詞匯無助于認識自我,我們的.請求越具體越好。對他人的批評間接表達了我們尚未滿足的需要。社會文化的設定并不鼓勵我們表達個人需要。然而,如果我們不重視自己的需要,別人也不可能會。直接地說出需要,更有可能得到積極回應。在溝通中,明確談話的目的,明確地提出要求而不是表達感受。對自己的認識越深刻,需求表達的越具體越清楚,我們越有可能得到稱心的回應。當對方給予反饋,我們應該表達感激;當對方不愿反饋,我們應傾聽他們的感受和需要。
參加集體討論時,一定要明確地說清楚我想要得到什么樣的反饋,這一點至關重要。只有樹立明確的標桿,才能開展有針對性的討論。
充分表達憤怒:
我們生氣的原因不在于別人做了什么,而是我怎么看待對方及其行為,在于我們對他人的評判與指責。練習把每一個指責都轉(zhuǎn)化為尚未滿足的需要。
充分表達憤怒的步驟:1.停下來,深呼吸;2.留意我們對他人的指責;3.體會我們的需要;4.清楚表達自身感受和尚未滿足的需要。
學會傾聽:
不帶任何成見地去感受變化,全身心去傾聽。一旦一個人意識到自己得到了理解和接納,他會覺得很愜意。當對方得到充分聆聽,氣氛將變得輕松,他會停止談話。
當我們痛苦地無法傾聽別人時:1.體會自身的感受和需要;2.大聲地提出請求;3.換一個環(huán)境。
個人成長的三個階段:情感的奴隸(我們要為他人負責,要使他人快樂)-“面目可憎”(真誠待人比委曲求全更可貴)-生活的主人(為自己的意愿、行動和感受負全責)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6
1、體會和表達感受非暴力溝通的第二個要素是感受。
我在讀這些書的時候一直在試著練習,因為我之前在感到悲傷、生氣等情緒的時候,總是會強調(diào)我本來是怎么樣的,因為你做了什么而導致我怎么樣,我以前一直以為這樣會得到理解或者憐憫,當然事實證明并沒有,然后我接著在意的點就是:你根本不在乎我。
看了這本書我才知道,原來我根本就沒有表達我的感受,我只是一直在表達我的看法,人對自己都是格外寬容的,所以錯誤總是別人比較多,所以我的看法其實也是一種指責,但是當你指責的時候,并不會如你想象的那樣得到共情,反而是得到反駁、。
我看前三章的時候感覺還挺難寫讀后感的,因為我看完了還是不知道怎么做,而且我覺得像作者那樣,對所有人都充滿愛,實在是太難了,因為我是一點就著的性格。
但現(xiàn)在我大概知道怎么表達感受了,有個語句公式:你(事件表達),讓我很(感受),因為我、、、。比如:你這一分鐘內(nèi)叫了我三次,我很煩,因為我想要專心煮飯。而不是:你怎么老是叫我啊,我在煮飯!
2、感受的根源感受根源于我們自身的需要。
我們總是想著“人們期待我怎么做”,而不是“我想要怎么做”。我剛生完我兒子的時候,身體不好,月子里一直感冒發(fā)燒,奶水也不夠他吃,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
吃母乳他就不吃奶瓶,奶瓶放到嘴里就哭,喂完母乳不能立即喂奶粉,但是他一吃就要吃飽,不能立即喂飽他他就會一直哭,我很糾結(jié),想放棄母乳,但是覺得如果我不堅持母乳,我就不是個稱職的媽媽了。那時候婆婆建議我喂奶粉,我很自責,后來寶寶長濕疹,我就越發(fā)的愧疚,覺得如果他能吃母乳也許就不會這樣了。
我總是怕負了別人對我的期待,所以每做一件事之前總是先想一下,別人看到這件事是什么感受。
3、請求幫助
需要請求的是具體的活動,并且使用抽象的'語言還會是我們無法深入了解自己。
分清請求和命令。請求沒有得到滿足時,如果批評或者指責他,那就是命令。這就讓我想起我們拆的第一本書《男人來自火星》里說,向?qū)Ψ教岢稣埱蠛,如果他不愿意,不要生氣或抱怨?/p>
是的,男人有時候就像小孩子一樣,腦回路是直的,你是請求的語句問他,他就會覺得這件事情是有彈性的,但當你把請求也當做了命令的話,就違背了這項規(guī)定,會讓他產(chǎn)生抵觸心理。
溝通是一門藝術,說得對了能加分,說錯了就是0分。如何做到人情練達、世事洞明,要有一顆七竅玲瓏心——拒絕那些枯燥乏味的大道理,站在對方的角度,聽一聽他的聲音。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7
感受需要、聆聽心聲!
如果有人說對你說:“你怎么這么不小心!”、“你真讓我失望!”、“別碰我!”你會怎么辦?
我會傷心,會氣憤。也會還擊。
當我傷心時,我會看不起自己,開始自責。當我生氣時,我會把火壓下來,不去面對,一次又一次,火山終于還是暴發(fā)了。
現(xiàn)在,我開始接觸《非暴力溝通》,了解了面對指責的話,我們?nèi)绾渭右悦鎸Α?/p>
當我碰到門邊,碰疼了自己,媽媽對我說“你怎么這么不小心!”,我對她說,“媽媽我知道你關心我”,她有些意外地看著我。沒有說下去了。
當爸爸對媽媽說,“女兒怎么總是不爭氣,不夠優(yōu)秀時”,我體會到爸爸是愛我的,他是希望我過得更好。
當兒子說“別碰我!”,我體會他的需要和感受,發(fā)現(xiàn)我之前剛剛說不愛他了。他傷心了。我抱著他,對他說“媽媽錯了,媽媽只是生氣,你沒有好好吃飯,而在吃餅干,對不起”。他哭了。緊緊抱著我,他并不是不想我碰他,他只是傷心了。他是愛我的,也希望媽媽永遠愛他。
當一個人發(fā)泄他的不滿時,總是有些需要沒有滿足。如果一個人說你太冷淡了,他的需要可能只是很想親近你。如果我們在聽到控訴時,不妨改變原有模式,選擇《非暴力溝通》方式,先深呼吸,讓自己冷靜,再想想他為什么這么說呢?他的需要是什么?如果他的'需要是愛,如果你愛他,就說“我愛你”足夠了。 我們的需要怎么表達呢?通過控訴的方式嗎?對方能聽得下去嗎?如果你說“你總是不關心我,天天很晚才回來!”,他聽到的是在指責,他并不會想你心里的真實想法。如果你說“明天有空嗎?一起吃飯吧!”他估計會把你的請求考慮到日程中去。
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愛和關心。也并不想指責他人。請看清楚自己的需要吧,也看清楚別人真正的需要。
聆聽心聲!這是我從《非暴力溝通》中學到的。希望與你分享!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8
我們想好好溝通:
最近讀完了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對于溝通的認知完全是轉(zhuǎn)了一個方向。原以為認真的傾聽、誠摯的交談、平等的對話,達到交流信息和增進情感的目的,就是有效的溝通了。可是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溝通和交流卻并非如我們想象的那樣輕松自如。當遇到無法暢快溝通的對象,或者雙方都有溝通意愿,溝通過程卻不愉快,甚至不歡而散。
我許多年前曾讀過一本《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的書,這本書介紹了男性和女性的不同情感世界和思維方式的差異,以至于嚴重影響到了男性和女性之間的順暢溝通。男人和女人要想建立親密關系,女人需要讀懂火星的語言才能理解男人,男人也只有明白了金星的表達方式你才不會錯怪女人。
可見溝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么為什么會我們想好好的溝通卻總是詞不達意呢?如果說《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是一本偏理論性指導你更好地溝通的書籍,那么《非暴力溝通》則是一本可以指導你去實踐的溝通練習手冊。
對“非暴力”的理解:
在打開這本書之前,我一直以為“非暴力”就是不運用武力來解決問題!耙谎圆缓稀本蛣邮,這在生活中是常見的情形。你肯定也經(jīng)常聽到父母在教育子女時常說的一句話:“你再不聽話,我就揍你了!边@些情形就是我理解的暴力溝通方式,但是看完這本書后,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對暴力的理解太膚淺了。
除了我們所熟知的“身體暴力”外,還有一種“隱蔽性的暴力”是經(jīng)常被我們所忽視的。這種隱蔽性的暴力對精神造成的傷害是不易察覺的,除非我們表達出來。隱蔽性暴力往往是暴力的根源,言語上的傷害可能沒有身體暴力那么直觀,但它的累積效應往往以身體暴力的形式體現(xiàn)。使用暴力的人其實是因為他們內(nèi)心的寧靜遭到了破壞,所以他們才會用暴力的方式維護或?qū)で笮撵`的和平。有些話真的很傷人,但我們常常以一笑而過的方式將真實的情緒掩藏了起來。卻不知道傷害已經(jīng)造成,只是我們采取了無視的態(tài)度而已。
當明白了隱性暴力才是暴力真正的根源,要想避免隱蔽性暴力對精神的`傷害,我們需要修煉非暴力溝通的交流方式。那什么是非暴力呢?
“非暴力”是指,當一個人內(nèi)心沒有暴力時,自然而然的友愛狀態(tài)。彼此感到的是尊重、理解、關注與愛。運用非暴力方式溝通,我們會去聆聽自己和他人深層的需要,通過對自己和他人的深度聆聽,讓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對生命深深的愛。如果暴力代表黑暗和恐懼,那么非暴力就代表光明和溫暖。
是什么蒙蔽了愛?
是什么讓我們難以體會到彼此心中的愛?盧森堡博士認為是一種異化的溝通方式使我們的語言和表達方式蒙蔽了愛,淡化了我們對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為的責任意識,造成了心靈之間的隔閡。
哪些是異化的溝通方式呢?
首屈一指的是道德評判。舉幾個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覺就使用的道德評判句式:
“你太自私了。”
“你太沒良心了。”
“你太不負責任了。”
“你太沒擔當了。”
……
如果一個人的行為不符合我們的價值觀,那他就會被我們看成是不道德的或者邪惡的。批評、指責、辱罵、歸類、比較以及評論等都是在評判人。這種評判方式中隱含著我們的價值觀及需要,但是卻難以使我們真實的愿望得到滿足。如果對方出于恐懼或者內(nèi)疚來迎合我們的評判,遲早會發(fā)現(xiàn)對方不再那么友好。屈服于內(nèi)在或外在的壓力,會心懷怨恨或者厭惡自己,難以體會到心中的愛和溫暖。
每個人都有一套屬于自己的道德理論和價值判斷,不要將道德評判和價值判斷混為一談。對于不符合我們價值觀的行為,輕易地將其上升為道德評判,語言的暴力在無意識的行為中就產(chǎn)生了。
學會用愛的語言來溝通,我們可以直接說出自己的價值觀,但是不要去指責他人。
第二種異化溝通的方式是進行比較。比較也是評判的一種形式。如果想讓自己過上悲慘的生活,就去與他人做比較。
我們的生活中總存在一個“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老公”……當你在做這種比較時,先捫心自問一下,自己真正的感受和需要是什么——是關愛、是孩子的自律,還是其他被我們忽略的需求。不要讓比較掩蓋了我們的真實需求,卻將怨恨和責怪的雜草撒在了愛的田野里。
第三種異化溝通的方式是回避責任。我們對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動負有責任?墒,我們卻在廣泛使用“不得不”、“你讓我”等這一類短語。
比如說,“不管你喜不喜歡,有些事你不得不做!
“你讓我傷透了心!
這種說話方式在淡化我們的個人責任,其實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有做出選擇的權利,對,我們有選擇的權利。那為什么習慣這樣說呢,是為了推卸責任,不想為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動負責。
第四種異化溝通的方式是強人所難。許多人都認為,教育的職責是改變他人并讓他們循規(guī)蹈矩,如果不配合,就要受到懲罰。
大多數(shù)父母都會用各種各樣的規(guī)則來要求孩子,如果做不到就用懲罰來教訓他們。實際上,孩子們總會想出別的辦法來對付我們。我們最終還是無法強迫孩子們按我們的期待生活。
如果一個人有選擇的權利,且是為了追求幸福,而不是為了逃避懲罰,而選擇他想要的生活,或許他的行為就符合了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
讓愛融入生活:
非暴力溝通模式的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
非暴力溝通的第一個要素是觀察。仔細觀察正在發(fā)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說出觀察的結(jié)果。
非暴力溝通不鼓勵絕對化的評論,而主張評論要基于特定時間和環(huán)境的觀察。如果將觀察和評論混為一談,人們將傾向于聽到批評,甚至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經(jīng)說:“不帶任何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笨梢妼τ谖覀冞@些普通人來說,觀察他人及其行為,而不評判、指責或以其他方式進行分析,是很難做到的事情。
可是區(qū)分觀察和評論卻是我們使用非暴力溝通需要具有的能力,不帶評論的觀察是我們開始非暴力溝通的第一步,就像是打開那扇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窗。
非暴力溝通的第二個要素是感受。從小到大,我們一直被各種權威主張的“正確思想”引導著,個人的感受是無關緊要的。
體會不到自己真實的感受成了普遍的現(xiàn)象,我們常用“我覺得……”這個句式說出的并非是自己感受,往往是我們的想法。當接著追問真實感受是什么時,我們茫然不知所措,真實感受去哪了,被我們忽略了。
表達內(nèi)心真實的感受卻是我們敞開心扉與人順暢溝通的關鍵一步。在溝通過程中道出自己內(nèi)心真實的感受,是在卸下保護我們免受傷害的鎧甲。
如何區(qū)分感受和想法?“我是一個沒有用的人”。你認為這句話是在表達感受嗎?不是,這是發(fā)言者的自我評價,他沒有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
“我覺得我吉他彈的不好。”這一句同樣沒有表達出感受,而是用自我評價代替了感受。
想法已經(jīng)習慣穿著評價的隱形衣卻以感受的角色擾亂了我們的生活,而我們卻不自知。我認為感受是真實實在的,想法是虛無飄渺,感受能讓情感流動,讓愛自然揮發(fā)。想法往往讓我們無所適從。
非暴力溝通的第三個要素是需要。感受根源于我們自身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對他人言行的看法。
聽到不中聽的話時,我們可以有四種選擇:責備自己、指責他人、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自責會導致我們內(nèi)疚、慚愧或者厭惡自己。責備他人常常會引起他人的申辯反駁,這兩種做法都不利于真實的需求被解讀。
批評往往暗含著期待。對他人的批評表達了我們尚未被滿足的需要。體會到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并將它準確表達出來,其他人就有可能做出積極的回應。
體會到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我們也會認識到所謂的將心比心,我們無法犧牲他人的需要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非暴力溝通的第四個要素是請求。在表達觀察、感受和需要之后,我們要說出自己的請求。當我們與他人進行溝通時,總是期待有所回應,對自己的需求認識的越深刻,提出的請求就越明確,越具體,這樣就越可能得到稱心的回應。
在生活中,我們?nèi)绻麜鹬厮说母惺芎托枰,不想勉強他人,在表達自己的愿望時會習慣使用請求而非命令的句式。
如何區(qū)分請求與命令呢?請求如果沒有被滿足,如果緊隨其后的就是批評和指責,那么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對方的內(nèi)疚來達到目的,也是命令。如果將他人的不順從看作是對我們的排斥,我們的愿望就越容易被看作是命令。
一旦人們認為我們是在強迫他們,就越不愿意滿足我們的愿望,這是一種惡性循環(huán)。
非暴力溝通的目的不是為了改變他人來迎合我們,相反,非暴力溝通重視每個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幫助我們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lián)系。
學會傾聽,傾聽自己或他人內(nèi)心真實的感受和需要,讓尊重、理解、欣賞、感激、慈悲和友情融入我們的生活,而非是指責、命令、內(nèi)疚、自責、恐懼、強迫、無視等主導我們的生活。當暴力消退,自然流露的愛會使心靈的創(chuàng)傷痊愈。當發(fā)生矛盾和沖突時,專注于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讓傾聽和理解代替指責、命令和強迫,讓由衷的互助自發(fā)產(chǎn)生。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9
為什么費盡心思教育孩子,卻視你為“仇人”?
我家女兒剛滿一歲,親戚朋友都夸她乖,不哭不鬧很為父母著想。說這些的同時,還會列舉自家孩子的各種不省心的行為,比如,要什么不給就大哭,一直要抱著做童車都不行等等。其實我想說,并不是我家女兒不哭,而是我了解她的需求,在她哭之前就滿足了她。
只要有孩子的父母聚在一起,總會聊一些孩子的話題,大多會抱怨孩子讓自己生氣的種種行為,常用形容孩子的詞語也多是,皮的很、不聽話、煩人等,歸結(jié)一個詞就是“熊孩子”。而孩子也不愿意和父母溝通,反抗防御是常用的交流方式,仿佛和父母有仇一樣,非要對著干。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熊孩子呢?我們的教育到底出現(xiàn)了哪些問題?
1.單向“教育”
很多父母認為育兒的主體應放在孩子身上,重在“教育”子女,要求孩子學習好、懂禮貌、多才多藝,其實我們都忽略了一點——育兒的主體應該是父母,在教育子女過程中,我們才是更應該關注的人,因為我們負責教。中國古語云,“子不教父之過”,又有身教遠勝言教的說法,可見老祖宗早就參透了這個道理,只不過我們在繼承的過程中變味了。想讓孩子學習刻苦,首先父母要愛學習,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先讓孩子培養(yǎng)興趣,父母自己沒有興趣愛好,又不愿意花精力去培養(yǎng),那么教育子女還有什么說服力。
還有的父母把自己沒有實現(xiàn)的夢想強加在孩子身上,你自己都做不到,為什么要逼孩子去做到?這種教育方式會給孩子很大的壓力,使之產(chǎn)生逆反心理。
2.一味認為孩子不聽話
孩子沒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就說孩子不聽話,卻沒有想一想孩子為什么不聽話。當孩子和自己的想法不一致時,不是去詢問傾聽孩子的需求,而是批評孩子,久而久之會有兩個結(jié)果:要么孩子什么都聽你的,變得沒有主見,要么不在和你說自己的想法,拿你的話當耳旁風。
3.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
很多孩子是老人在帶,相對于父母而言,老人更注重孩子的物質(zhì)需求,在他們的觀念中,吃飽穿暖就是帶孩子。而真實情況是孩子不僅有物質(zhì)需求,還有情感需求。這也是為什么很多留守兒童會有心理問題,長時間的和父母分離,孩子沒有歸屬感、安全感和信任感。
4.過分的嬌慣
現(xiàn)在,有一種新的情況出現(xiàn)了,父母太嬌慣孩子,孩子說怎樣就要怎樣,不然就大哭大鬧,父母顯得很無奈。特別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的孩子,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在孩子小的時候認為某些行為好玩,不加以制止反而鼓勵,形成了模式即使長大了也很難改過來。
另一方面,孩子為什么喜歡哭?一個是他的需求沒被滿足;另一個是,他習慣了用哭的方式來讓你滿足他的需求。孩子很敏銳,在幾個月的時候就能記住奏效的行為方式,一旦他覺得哭很有用,就會反復使用這一策略。
5.暴力溝通方式
看到很多家庭的溝通方式,沒說幾句話火藥味就上來了,很多時候問題很小,但是溝通的結(jié)果很嚴重。那些因為雞毛蒜皮的事而想去的離婚的,多數(shù)是溝通出了問題。
父母通常都有一個習慣,總是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家的比較,別人的孩子都是優(yōu)秀的、聰明的、乖巧的,自家的總是笨的、不聽話的、讓人擔心的。孩子的.心理是很脆弱和敏感的,你的比較、批評、責備和命令在達到目的的同時,也會引起孩子的反叛和自閉。
正是父母的這些教育方法,讓更多的“熊孩子”出現(xiàn),是時候反思我們的教育方式了。《非暴力溝通—親子篇》給出了這些問題的解決思路,它提出良好親子關系的基礎是尊重和合作,給出解決合作問題的七把鑰匙,并分享了大量的故事。我是看過《非暴力溝通》這本書的,書里建議的溝通方式解決了我多年人際交往的問題,當我有了孩子之后就買下了《非暴力溝通—親子篇》這本書。它果然沒讓我失望,書里不僅有理論知識來端正我們的理念,還有方法剖析來指導我們的實踐。和很多外文譯書一樣,它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和工具,讓父母們實踐起來有章可循。難怪會被《正面管教》、《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非暴力溝通》三大暢銷書作者同時推薦。
《非暴力溝通—親子篇》是由蘇拉·哈特和維多利亞·霍德森合著的,兩人從事了40多年的小學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寫著本書之前,曾一起合著過《教室里的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兩人一起合作寫作了20多年,既是摯友又是合作伙伴。蘇拉·哈特更是CNVC(國際非暴力溝通中心)的認證培訓師,為將非暴力溝通融入家庭和學校教育做除了重大的貢獻。
《非暴力溝通—親子篇》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來闡述理念,認為良好親子關系的基礎就是尊重和合作,并提出合作出現(xiàn)的問題;第二部分給出七把鑰匙來解決合作的問題,這部分是最重要的部分;第三部分是關于家庭合作的大量案例分享。修正觀念提出問題、給出方法、案例證明,這樣的內(nèi)容安排符合我們的思維方式,一步一步給我們呈現(xiàn)出一個完整的育兒解決方法。
1、尊重和合作是根上的問題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沒有“尊重”和“合作”的概念,家長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期待行動,如果孩子不能滿足自己的期待,就會覺得孩子是錯的、不好的,然后就使用父母的權利讓孩子屈服。
在小的時候,我們看電視的時候常常會問“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而現(xiàn)在我們不會很在意這個問題,因為我們知道實際生活中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小時候有這種想法是因為,那時我們常常被告知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父母很少有時間和精力來了解我們想法,更不會顧及我們的感受!斑@是為你好”是最常見的說辭,以此來硬性塑造我們的是非觀。所以,好壞就成了我們判斷事物的標準。這就是“控制型育兒方式”,父母長提出一些要求和命令,當孩子反抗時,就會使用威脅懲罰、獎勵承諾的方式來讓孩子服從。這種育兒方式?jīng)]有尊重和合作,只有要求和命令,父母主導一切,帶來的只有爭吵、傷害。
“合作”就是要一起完成某件事,強調(diào)一起而不是單方面的;“尊重”是了解他們的想法和感受,尊重他們的需求。孩子太小不會表達時,常用哭泣來傳達他的需求,大孩子可以用語言和行動來表達他們的需求。但有時候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需求,這時候父母的耐心和關注是至關重要的。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事,讓我重新認識了老人帶孩子的弊端。一個大概2歲的小姑娘,在奶奶抱著進小推車時,腳踩在了小推車前面的扶手上,老人照著小姑娘的腿啪啪打了兩巴掌,小姑娘疼的哇哇大哭。在老人眼里就是小孩不聽話,為什么不好好坐,但對于孩子而言,她就是想用腳踩著玩一玩,本性使然她沒有這么做不對的概念。如果時間緊,老人完全可以和她溝通要早點回家,或者重新抱著腿塞進去。這種打罵的方式,只會讓她更想這么做。
如果想讓孩子和你“合作”,我們就需要更科學的育兒方式“賦權型育兒方式”。當父母提出的要求孩子不同意時,父母應通過傾聽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感受,找到孩子真正的需要,然后和他們一起尋求讓大家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用這種方式讓孩子融入進來,化被動為主動,同時學會解決問題、決策以及承擔責任。這兩種方式,“控制型育兒方式”短期內(nèi)更有效,后期弊端較大;“賦權型育兒方式”前期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有利于孩子的長期發(fā)展。
2、摒棄壞習慣,非暴力溝通
一天晚上,你正在看球賽,兒子在旁邊玩。你正看得激動的時候,兒子也玩嗨了,各種叫喚你非常生氣。
“你該去睡覺了!
“不嘛,我再玩一會。”
“那你小聲一點,我聽不見電視的聲音了。”
“好!币粫⒆佑挚刂撇蛔〈蠼衅饋。
“已經(jīng)很晚了,現(xiàn)在就去睡覺!”
“你怎么不去睡覺,我就不。”兒子繼續(xù)玩的起勁大叫。
你抱起孩子就往臥室里送,孩子哇哇大哭,你錯過了一個精彩進球,兒子也沒有玩的成。
換一種方式,完全可以有不同的結(jié)果。
“你該去睡覺了。”
“不嘛,我再玩一會!
“兒子,我知道你玩的正盡興不想結(jié)束,我也想看電視,這場球賽對我很重要。所以可不可以想個辦法讓我們都能如愿!
“好吧,我同意你的提議!
“你再玩10分鐘就去睡覺,或者去臥室玩,你覺得怎么樣?”
“嗯,那我我去臥室玩吧!
客廳清凈了,你看到了喜歡的球賽,兒子玩到自己的玩具。
這兩種結(jié)果無疑你更喜歡第二種,這就是非暴力溝通。但是生活中我們常常按照第一種來行事,因為當別人與我們意見不一致時,我們會失去耐心被自己的情緒所操控。很多時候爭吵,只是想證明別人的錯誤,或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這已經(jīng)違背了溝通的初衷。
《非暴力溝通—親子篇》針對溝通問題,提出了兩種語言“長頸鹿語言”和“豺狗語言”,兩者代表了不同的思維方式。其中,長頸鹿語言就是基于尊重和關心每個人的需要的非暴力溝通語言。他強調(diào)先傾聽對方的意愿,在了解對方需求后誠實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請求,是能真正解決問題,而不是激化沖突的語言。
長頸鹿語言: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舉個例子,你的另一半最近經(jīng)常出差,回到家不陪你和孩子還打游戲,你知道他這是在解壓,但是你很氣憤。這個時候為了不發(fā)生沖突,你可以用長頸鹿語言來表達。
“親愛的,非常開心你能回來,但當我看到你這么久回來后還在打游戲的時候,我很難過很孤獨。因為我和孩子都需要你的陪伴。我希望你回到家可以多和我們交流,和我們在一起你同樣可以緩解壓力!
當你這樣說的時候?qū)Ψ綍惺裁捶磻?想吵起來都難吧。
需要注意的是,在表達的過程中要區(qū)別開“批判”和“觀察”,“想法”和“感受”,“請求”和“要求”這幾組概念。比如上面一個例子,如果在說感受的時候說成了“我覺得你很自私,一點也不顧及我和孩子的感受”結(jié)果會是怎樣?對方一定會覺得受到了攻擊,立馬拉起防御系統(tǒng)并對你進行反擊,以證明自己不自私,沒有不顧及你們的感受。這時候只是情緒的碰撞,無法再解決問題了。在你提請求時,也不要提不明確的或無法執(zhí)行的要求,這會阻礙你的目標。書中也給出了其他幾組詞語判斷的方法,供讀者參考。
03營造家庭氛圍,善于利用工具
有一天,我不滿老公的一些做法,一直叨叨的抱怨他。有一瞬間,我感覺這個情形很熟悉,這是幼年時我媽媽對爸爸做的事。我是不贊同這種做法的,但是不知道什么時候我也有這個習慣。可見,童年的家庭氛圍,父母之間的相處方式,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不知不覺就進入了你的潛意識。
從孩子會模仿開始,父母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比起諄諄教導,孩子更容易受“父母做什么”影響。所以,很多長輩會給小輩們講自己的經(jīng)驗教訓,小輩們照著做的少之又少,反而會按照長輩的行為方式形式。
《非暴力溝通—親子篇》另外一個亮點就是給出了很多工具,家庭會議、長頸鹿和豺狗游戲、豐盈生命之體驗等等,都是可供實踐的。家庭會議是比較常見的一個工具,有些家庭每周都會舉行一次,在會議上分享最近的成就或故事,提出問題,全家共同討論解決方案等,是家人交流溝通的好機會。
和《正面管教》類似,書中的一些理論和方法,并不是記住就行了,都需要在生活中反復的練習和總結(jié),如果不實踐對親子關系的現(xiàn)狀并沒有什么改變。所以,在書的最后分享了很多真實的故事,在故事中可以找到自己的痕跡。
很多朋友都有這么個現(xiàn)象,朋友都說他性格很好,但是和家人在一起就很暴躁,沒有說幾句話就要跳腳。這類朋友和家人生疏,和朋友親密,把刺對著家人,把溫柔給別人。這是因為在家里不被理解,不被信任,只能轉(zhuǎn)向外界尋求這方面需求的滿足。父母自認為的好的物質(zhì)環(huán)境、好的學校、優(yōu)質(zhì)的資源,卻不能讓孩子感到你對他的好。
《非暴力溝通—親子篇》告訴我們安全感、信任感和歸屬感,也是家庭必要提供給孩子的,給與尊重,并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共同合作,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有主見、有責任、有愛的優(yōu)秀孩子。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10
這周繼續(xù)讀《非暴力溝通》這本書,說實話,我很喜歡這本書,經(jīng)常在讀書時不由自主的聯(lián)想到生活中發(fā)生的一些事情。
當今社會,人們可能習慣于圍繞個人利益去采取行動,往往忽視了他人的感受,條件反射式的語言暴力既傷害了他人也傷害了自己。可能我們已經(jīng)習慣了自己的說話方式,并不認為自己的說話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語言卻會引起他人和自己的痛苦。現(xiàn)實生活中的自己就是心直口快,經(jīng)常說話不經(jīng)大腦考慮,一句無心的話就讓別人生氣了,自己還不知道咋回事。事后想想,一定是我的說話方式有問題,要不就是我說話語氣重,讓人覺得是在諷刺或批判。
再想想我的家庭,爸爸在世的'時候是一個脾氣挺倔的人,說話也沖,經(jīng)常一句話就把人噎住了,讓你不想再跟他說下去,因此媽媽經(jīng)常氣的流眼淚。只要爸爸在家,我們都不敢大聲說話,更談不上歡聲笑語了,有事了也只去跟媽媽說。
如今我們姐妹都有了自己的家庭,生活中自然也少不了一些生活瑣事,自然也就有爭吵,情緒上來的時候會不加思索的說出一些難聽的話,發(fā)一頓火,但事實是對方并沒有因為你的發(fā)火而有所改變,還是無動于衷,最后還把自己氣的夠嗆。
前幾天姐姐和姐夫因為回家看老人的問題鬧別扭。姐姐說:“上夜班要休息,不想去,又不是周末!
姐夫說:“回家看爸媽還要挑時間?你就是不孝順!
“我怎么不孝順了?我給爸媽買的東西還少嗎?你憑啥這樣說我?”
就這樣兩人就吵起來了,姐夫打電話把我叫去了,我看著她們倆的樣子都有點苦笑不得,都幾十歲的人了,孩子都成人了還這樣。就跟他們說起了《非暴力溝通》這本書,要學會好好說話,學會溝通,要學會傾聽和尊重對方,學會換位思考問題。跟姐夫說:“不能給姐姐貼上不孝順的標簽,會破壞她的情緒,肯定會跟你反擊啊,要冷靜,你們都用暴力語言也解決不了問題啊,只會傷害對方,有話好好說!笔潞蠼憬氵開玩笑的跟我說:“咱家人說話是不是遺傳啊?咋都跟老爸一樣沖呢?也難怪你姐夫生氣,肯定是我說話語氣太重了,一點就著,跟個炮仗一樣,那個男人會喜歡!”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因此我們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一定要善用語言,愛自己,愛家人,把愛溶于生活。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11
最近著重看心靈類的書籍,是因為看到了內(nèi)心的問題。這本書教會我很重要的東西,忍不住又看了一遍。
周六,健身房的跑步機帶著小電視,里面正在播放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地震,夏季的墨西哥忽然出現(xiàn)深達兩米的冰,日本九州、鹿兒島的水災和上百萬的人被迫離開家去醫(yī)院、體育館等避難。地球在發(fā)脾氣,還不知道會有多少地域會出現(xiàn)這樣的天災,或許也是一種人禍。心情也跟著沉了起來,還有多少人正在承受著這些痛苦,沒有誰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我甚至覺得自己能活潑的長大也是一種幸運。
偶爾看到有些人嫌棄或者惡意的眼神,他們把內(nèi)心的暴戾變成暴力,隔著兩米開外都可以感覺到那熊熊燃燒之火。
有一段時間我的心情很糟糕,覺得世界都是灰暗的,別人的笑聲都能讓我生悶氣,仿佛全世界都欠了我的。他們是揍了我嗎,還是和我有不共戴天之仇?都沒有,我才意識到原因在于我自己。有很多人對社會的仇恨,是因為自己的失敗,他們無法忍受承認這是自己的'無能。但是又必須給自己一個活下去的理由,加上我們天生具備推卸責任的能力,畢竟沒什么比把一切推給別人更容易了。前一陣川崎發(fā)生的鎖喉事件,人生只剩下失敗的一個人策劃了這起慘案,那大多都是孩子啊。失敗而且懦弱的人,才會選擇欺負比自己更弱小的群體。
非暴力溝通讓我著重關注自己和別人的感受,所有的情緒其實都來自內(nèi)心,找到撫平情緒的源頭。
先關注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做到了才能真正聽到別人的聲音。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12
作為一個遵紀守法的好人,也許我們從來沒有想過和“暴力”扯上關系。不過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現(xiàn)實生活中的談話方式,并且用心體會各種談話方式給我們的不同感受,我們一定會發(fā)現(xiàn),有些話確實傷人!言語上的指責、嘲諷、否定、說教以及任意打斷、拒不回應、隨意出口的評價和結(jié)論給我們帶來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創(chuàng)傷,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加令人痛苦。這些無心或有意的語言暴力讓人與人變得冷漠、隔膜、敵視。
《非暴力溝通》中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發(fā)現(xiàn)了一種溝通方式,依照它來談話和聆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這就是“非暴力溝通”。非暴力溝通能夠療愈內(nèi)心深處的隱秘傷痛,超越個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突破那些引發(fā)憤怒、沮喪、焦慮等負面情緒的思維方式,用不帶傷害的方式化解人際間的`沖突;學會建立和諧的生命體驗。
馬歇爾提出了NVC。他指出,“NVC的基礎是一些溝通方式——即使在逆境中,它們也有助于人保持人性。NVC沒有任何新的主張,它所吸納的內(nèi)容,都有悠久的歷史。它的目的正是提醒我們已有的知識——關于什么是符合人性的交往方式,以及幫助我們活出這一點!本拖褡髡咴跁袑懙模悍潜┝贤]有任何新的主張,它所吸納的內(nèi)容,都有悠久的歷史。書里面沒有學究式的細說這歷史是如何傳承的,從作者書中字里行間我們可以體悟他的博大精深和厚積薄發(fā)。
有些人對這種溝通方式有些人覺得不以為然,和那種強調(diào)推銷,強調(diào)話術,強調(diào)控制的理念比起來軟綿綿的。那我想說,你好好用用這種方式,再作比較。什么理論都要回歸到實踐的檢驗中。
我覺得非暴力溝通很強大,這種溝通方式的觀察,感受,需要,請求這四個要素,不管是用于傾聽,還是用于表達。這四個過程可以概括為兩大步,也是催眠中的兩個大原則:跟隨和引導。觀察和感受屬于跟隨,需要和請求屬于引導。在這種方式下,我們的心就變得無比的平靜和順從。很多厲害的溝通高手,比如心理咨詢師,談判專家,催眠師日用而不知。書里講到的這種溝通模式對我觸動很大,讓我有嘩然大悟的一種感覺。對于咨詢過程中的問答,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指導的書籍,看的有關書籍要不講的事無巨細,顯得雜亂無章,要不就籠統(tǒng)的讓人不著邊際。而這本書讓我醍醐灌頂,對以前的有關知識上下貫通,把前兩者系統(tǒng)起來了。
這本書講的那種溝通方式,讓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客觀冷靜,讓心與心之間的距離更近。會讓我們彼此之間感受到對方的需要,感受到對方的愛。會讓我們彼此消除誤會,化解敵意,讓我們相互包容和接納,互助和友愛。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13
為了傾聽他人,我們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斷,全神貫注的體會對方,如果我們只關心別人說了什么,并考慮他的情況符合哪種理論?
我們是在診斷人—我們并沒有傾聽他們。傾聽他人意味著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斷,一心一意的體會他人,不論別人以什么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我們都可以用心體會其中所包含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在傾聽他人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之后,我們可以主動表達我們的理解。非暴力溝通建議我們使用疑問句來給予他人反饋。在提問前先提及我們的.感受和需要將鼓勵他人主動表達自己。當我們痛苦的無法傾聽時,我們需要: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大聲地提出請求,換一個環(huán)境。
傾聽使我們勇于面對自己的弱點,它還可以幫助我們預防潛在的暴力使談話生動有趣并了解“不”和沉默所反映的感受和需要,傾聽幫助人們治愈心靈的創(chuàng)傷。非暴力溝通最重要的應用也許在于培育對自己的愛。當我們的表現(xiàn)不完美時,我們可以通過體會憂傷和自我寬恕來看清個人成長的方向,以及避免自我懲罰。
評價自己的行為時,我們專注于尚未滿足的需要,這樣我們就不再依賴羞愧,內(nèi)疚,惱怒或沮喪的心理來尋求改變,而讓愛來主導我們的學習和成長。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主動根據(jù)需要和價值觀來選擇生活,我們的行為不再是為了履行職責,獲得回報,逃避懲罰或避免感到內(nèi)疚和羞愧。
通過深入理解我們行為的動機并用“選擇做”來取代“不得不”,我們的生活將變得和諧并充滿歡樂。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14
一、《重獲生活的熱情》
傾聽內(nèi)心的聲音,解決內(nèi)心的沖突。生活中,有時我們會感覺沮喪,是因為一個人處于激烈的內(nèi)心沖突中,無所適從,沮喪意味著我們不了解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以及如何滿足愿望。運用非暴力溝通,我們不再苛責別人,而是用心去感受自己的需要,這樣我們的內(nèi)心就會變得逐漸平和。一旦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心底深處的愿望,并采取積極行動,我們將重獲生活的熱情,原來激起對生活的熱愛這么簡單。只要捫心自問,我到底要的是什么?然后積極行動起來。
所以,別人說什么不重要;所以,外界什么樣子不重要;所以,誰對誰錯不重要。關鍵是,我想要什么?我要怎么樣?我自己內(nèi)心的需求什么?我要變成什么樣子?明了了這些問題,我就知道自己該干什么了,去行動,行動起來,我們就有了生活的熱情。
二、《表達感激》表達感激的方式:
A、對方做了什么事使我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B、我們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滿足
C、我們的心情怎么樣
表達感謝我們往往說:“謝謝,太感謝了!”、“真是太感謝了!”如果我們聽到別人口中說出:“謝謝你,你這么忙還把我送回家,讓我及時看到了孩子,沒再為孩子擔心,太感謝你了!”這樣的感謝和一句“太感謝你了!”心里的感受一定是不一樣的。
已經(jīng)學習精武門有近一年的時間,發(fā)現(xiàn)自己在溝通方面還是短板,溝通的書籍確實也讀過好些本,雖然說話水平有那么一些變化,可是與王老師而言相差甚遠,有段時間特別痛苦,想要放棄繼續(xù)精研精武門的銷售技術!剛剛好今年好友asai做了NVC的讀書會,這本書已經(jīng)讀了有9遍了,對于一些句式心理也清楚,只是遇到一些特定的場合也用不出來,這次讀書會上,發(fā)現(xiàn)原來還是練習做少了,凡學習離開了特定環(huán)境的刻意練習,于我們而言只是知識而已,成不了自己的技能。于是發(fā)心再一次做NVC的讀書分享!每次于我而言,都是收獲呀,也希望這次的深度整理,能帶給自己不一樣的靈感!感恩asai,為了我這次分享,給我的建議都非常棒!
NVC第一章節(jié)有講到這樣一段話,讓我在第10遍讀得時候感觸非常深刻
非暴力溝通指導我們轉(zhuǎn)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我們不再條件式地反應,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觀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識地使用語言。我們既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又尊重與傾聽他人。這樣,在每一次互動中,我們都能聆聽到自己和他人心靈深處的呼聲。
聽到批評時,我們一般會申辯、退縮或反擊。然而,一旦專注于彼此的觀察、感受及需要,而不反駁他人,我們便能發(fā)現(xiàn)內(nèi)心的柔情,對自己和他人產(chǎn)生全新的體會。
這段話是結(jié)合了學習的王老師的課程之后,才如此深刻的理解NVC的價值,發(fā)現(xiàn)老師講得銷售過程中如何做到所謂真實和善良,這段話讓我腦洞清奇,那一刻腦袋里回想的都是王老師的說話的語調(diào)、語氣以及措詞,無不是圍繞觀察、感受、需要、不反駁…
NVC的四個要素就是①觀察②感受③需要④請求,步驟分解的話就是四個過程:
①什么是我的觀察(我看到了、聽到了什么?)
、谖业母惺苋绾危ㄇ榫w,贊同?不贊同?)
、畚矣心男┬枰ɑ蛘邇r值、愿望等)導致那樣的感受
、転榱烁纳粕,我的請求是什么?
NVC的精髓就在于對其四要素的覺察了。
第二章講到是什么阻礙了我們的溝通,列出了造成人與人之間有心理隔閡的原因
道德評判。一個人的行為不符合我們的價值觀,那就會被看做邪惡或是不道德的,而恰恰這樣的對他人的評價反應的是我們自己的需要和價值觀。這樣的方式可能會帶來敵意,即使最后他們接受了建議或者批評,做出讓步,但通常是不甘心的,會讓對方顯得不那么友好。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價值判斷和道德捆綁在一起,兩個是獨立的部分。這方面還是需要多做練習才能運用自如。
進行比較。比較的`時候,會讓自己覺得活得很慘,讓人心情低落。
回避責任。人們廣泛使用“不得不”、“你讓我”這一短語。很多時候我們無法強迫他人按照我們的期待生活,一旦意識不到我們是自己的主人,我們就成了危險人物,因為很多時候人的嘴還是比行動快。在這里我們可以把這樣回避性的語言用負責任的語言替代,比如:我選擇____是因為我想_____
強人所難。很多時候我們對別人的要求,特別是對孩子的時候,語言中暗含著威脅、評判、命令、指責等,比如,你不這么做,我就會(施以懲罰)。書上說,我們可以提出我們的各種要求,但無法強迫孩子按照我們的期待生活。盛氣凌人并無濟于事。書中這段非常值得深思
“不應該”、“應該”和“不得不”這些表達方式特別適合這個目的:人們越是習慣于評定是非,他們也越傾向于追隨權威,來獲得正確和錯誤的標準。一旦專注于自身的感受和需要,我們就不再是好的奴隸和好的部下。
文章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就是第三章,如何區(qū)分觀察與評論?書中沒有做太多的描述,給出了一些例子,我讀了很多遍,還是會犯錯,做的好的地方在于,有覺察了,知道自己問題出在哪里。觀察他人的行為做到不評判、不指責是蠻難做到的。我感覺犯錯誤的原因在于,日常生活中在聽方面還是非常表面,根據(jù)自己的認知分類挑選所聽的事物,實際是以自己為中心,聽取對自己有影響的話,并沒有真正在聽對方在說什么。就像精武門課程里,王老師一直講要有mind,老師反復強調(diào)mind的重要性!我想這個就是觀察的魅力。練習可以參考NVC實踐篇和第三章結(jié)尾部分的題目,我感覺還是不夠。
第四章,體會和表達感受。是NVC第二個要素。生活中我們更多的被鼓勵去聽從權威而非自己。于是更多的人會習慣性的考慮“別人希望我怎么做?”“別人對我的期待是什么?”而忘記我的感受,我的期待,我需要,我就是從這樣一個怪圈中慢慢走出來,去看見自己的真正的需要,真正的感受是什么。而這里的難點就是如何去區(qū)分“感受”與“想法”!感受是向內(nèi)的,心理反應,是感性的;想法,是大腦的,思維,思考的結(jié)果,理性的!
當我們說“我覺得”,我們常常并不是在表達感受,而是在表達想法
如果有機會,我也想多做一些練習去區(qū)分感受和想法的差異,目前對我來說,我也無法用語言或者文字清晰的表達出來。
第五章感受的根源
當聽到不中聽的話,我們有四個選擇
責備自己。認為自己犯了錯,這會導致我們內(nèi)疚,慚愧,甚至厭惡自己。
指責他人。第一反應駁斥對方。
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當我(聽、看、回憶、想等)_______,我感到____,因為我需要/看中____?
用心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當你(看、聽、回憶、想)_____,你感到_____嗎?因為你需要/看中____?
第六章請求幫助
開篇講到,我們需要清楚地知道對方,我們希望他做什么。這個請求越具體越好。避免使用抽象的語言,明確談話的目的,請求對方的反饋,并表達感激,了解他人的反應。這里要注意請求和命令的差異。
如何區(qū)分命令和請求:請求沒有得到滿足時,提出請求的人如果批評和指責,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對方的內(nèi)疚來達到目的,那也是命令。
選擇通過請求而非命令來表達愿望,并不意味著,一旦人們說“不”,我就不再去滿足自己的需要。但它意味著,除非已經(jīng)充分體會是什么妨礙了他人說“是”,我們就不會試圖說服他們。
六個章節(jié)到這里,其實還是講得NVC的理論框架,就像一根根骨頭,整理這些資料挺乏味的,腦袋里面空空的。下一篇從第七章節(jié)開始,講NVC血肉與靈魂。真正做到愛的語言,不下苦功夫估計很難做到,特別像我這樣的普通人。但相信勤能補拙吧,十遍不行就二十吧。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05-15
【集合】《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08-23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05-17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25篇02-16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通用09-13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20篇)11-15
非暴力溝通心得(15篇)02-28
非暴力溝通心得15篇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