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濟寧過年風俗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濟寧過年的風俗
過年一般指春節(jié)。 春節(jié),即中國農(nóng)歷新年,俗稱“新春”“新歲”“歲旦”等,又稱“過年”“過大年”,是集除舊布新、拜神祭祖、祈福辟邪、親朋團圓、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jié)。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濟寧過年的風俗,供大家參考。
近代濟寧春節(jié)習俗
濟寧是運河民俗最集中的地方。當年慈燈寺門前有熱鬧的廟會,春天有城隍爺出巡,夏天汛期有迎送小龍王,呂洞賓誕辰時呂公堂煙火興旺。每年春節(jié),龍燈、旱船、高蹺、秧歌、獅子舞,走街串巷,絡(luò)繹不絕。這里,需要特別提到的是濟寧的小土山(現(xiàn)在的人民公園)。
小土山位于濟寧舊城東南城墻腳下,這是當年疏浚運河時挖土堆成的大土堆,這里是濟寧傳統(tǒng)的公共游樂園,它在魯西南遠近聞名,其行業(yè)之眾,喧嚷之盛,毫不亞于北京天橋和南京夫子廟。臨近春節(jié),小土山就更加擁擠喧鬧,各路人馬紛紛搶占地盤,拉洋片的、走猴露頭(木偶)的、耍猴、玩熊的、套圈的都要爭個場子,更有賣玩具的;花槍、木刀、胡子、劍、嘩拉棒錘、皮老鼠、獅子狗、泥娃娃、紙花、彩燈、年畫、風箏,把個小土山扎裹得五彩繽紛。還有賣琉璃蚌蚌、玻璃號、耍陀螺、仙鶴燈以及煙花爆竹等,把個小土山炒炸得像個水星子油鍋。
現(xiàn)代濟寧春節(jié)習俗
進入臘月20以后,濟寧人民逐漸開始蒸饅頭,做豆腐,殺豬賣肉,打掃房子,買鞭炮,做新衣服。
大年三十中午開始帖春聯(lián),并上林請先人回家過年。到了晚上,家家點亮天燈,一個大家的男人們一般聚在一起喝酒熬夜,而婦女則會在一起包水餃,包完后一般就睡覺了。
大年初一,男人們在凌晨四點左右就把全家人喊起來,都穿上新衣服,祭老天爺爺,還有門神,放鞭炮,下水餃吃早飯。而后家中留下一中年人照顧老年人,接待拜年的人。而其他人則會出門拜年,一般先到近門近族家拜年,給長輩磕頭。然后近門近族聚在一起到別人家中拜年。抽棵煙,喝口茶,吃點瓜子,同老人聊聊天。從村西拜到村東,不管姓什么,只要家中有老人,都拜一遍。這是初一,給本家及本村人拜年。
到了初二,外甥到姥娘家拜年。初三四到姑姑家,初五初六到老丈人家。特別初六,一般新姑爺都在初六上門。初七初八開始到姨家等等。
我腦海中的濟寧春節(jié)
小時候,和很多小孩一樣,都盼望著過年。現(xiàn)在每每回憶起小時候過年的情景,我都覺得美美的,那時的經(jīng)歷,是我一輩子珍藏的記憶。一提到過年,最開心的是孩子,最累的是父母。
除夕之前,媽媽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在家大掃除,要把每一個角落掃得干干凈凈,意味著除舊迎新。第二件事就是要去市場買年貨,當然還要給我買新衣服。說道糖果,基本都是爸爸帶我去商場買。買得最多的就是大白兔奶糖。鞭炮呢,種類要比現(xiàn)在多很多,比如:禮花、掛炮、雷子、插炮。鞭炮不是男孩子的專利,也有專門為女孩子設(shè)計的鞭炮,橢圓形,尾部很細,手拿著尾部,使勁摔在地面上,“啪”地一聲,還很響呢。第三件事就是寫對聯(lián)。以前住在大雜院,有位老爺爺,寫得一手好毛筆字,每年春節(jié),爺爺都會給每家每戶寫對聯(lián)。除此之外,爸媽要為除夕、初一還有初三準備飯菜,以備招待客人。
除夕早晨,天蒙蒙亮,各家各戶便開始燒香,以求一年全家都會平平安安。吃過皂苷,小孩子們便跟在大人后面幫著掛燈籠,貼春聯(lián),我們用的膠也很特別,用——漿糊(白色粘稠物,用米湯熬成,粘性很強)。
除夕晚上是最熱鬧非凡的了。人們一邊吃著雞鴨魚肉,一邊說話。我們小孩子早就心不在焉了,盼著吃完飯趕緊去放鞭炮還有禮花。天色越來越黑,家家門外點著燈籠。只聽見“咚、咚、咚”,仰頭望去,漫天的禮花,各式各樣,五彩繽紛。那時的情景怎一個浪漫了得。整個大雜院熱鬧非凡。晚上八點鐘,家家準時收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媽媽邊看邊包餃子,為明天早上做準備。
凌晨兩三點鐘,人們就陸續(xù)起床了,掛炮齊鳴。鞭炮就像鬧鐘一樣,只要一響起,就算你睡得再死,也會被吵醒,再也睡不下去了。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穿上新衣服,讓媽媽給我梳個漂亮的頭型。洗漱完畢就要給長輩磕頭。放完鞭炮,吃完餃子,爸爸去親戚朋友家拜年,我和媽媽還有鄰居一起去大街上看舞獅舞龍表演。好不熱鬧。
初二是過年時最快樂的一天。我不僅能拿到豐厚的壓歲錢,而且能和哥哥弟弟們一起瘋玩。我小時候就是姥姥看大的,自然和姥姥家的人親近些。吃喝都甭提多開心了!
初三是我們家過年最累的一天。這一天我們要招待奶奶家的親戚。二十來號人一窩蜂地涌入我們家。爸媽在廚房里忙活,奶奶家的親戚們就在屋里說啊笑啊,我們小孩就在院子里玩。愉快的時光總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中飯吃完,很快晚飯也要開動了。晚上八九點鐘,大人們滿院子找我們這些小孩,該各回各家了。
初三過后,年味就越來越淡了。小時候,我很討厭大人說:“年走遠嘍!”因為這意味著開學(xué)在即,我還沒玩夠呢。正月十五,吃元宵,鬧花燈。早早地吃完晚飯,全家人一起去看花燈,猜燈謎。那時的花燈做工精細,唯美漂亮。
就這樣新年過去了,幼時的我依依不舍,多希望新年能長些,再長些。而現(xiàn)在,新年于我,只是陪伴父母,走親訪友的一段悠閑假期,七天足矣,年味越來越淡。
濟寧過年的風俗
1、大掃除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jù)《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jié)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 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tǒng)統(tǒng)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每逢春節(jié)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huán)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wǎng),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wèi)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傳說,古人認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個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樣,跟隨著人的行蹤,形影不離。三尸神是個喜歡阿諛奉承、愛搬弄是非的家伙,他經(jīng)常在玉帝面前造謠生事,把人間描述得丑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間簡直是個充滿罪惡的骯臟世界。一次。三尸神密報,人間在詛咒天帝,想謀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間犯亂之事,凡怨忿諸神、褻讀神靈的人家,將其罪行書于屋檐下。再讓蜘蛛張網(wǎng)遮掩以作記號。玉皇太帝又命王靈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記號的人家,滿門斬殺,一個不留。
三尸神見此計即將得逞,乘隙飛下凡界,不管青紅皂白,惡狠狠地在每戶人家的屋檐墻角做上記號,好讓王靈宮來個斬盡殺絕。正當三尸神在作惡時,灶君發(fā)覺了他的行蹤,大驚失色,急忙找來各家灶王爺商量對策。于是,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于臘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戶人家必須把房屋打掃得干干凈凈,哪戶不清潔,灶王爺就拒不進宅。大家遵照灶王爺升天前的囑咐,清掃塵土,撣去蛛網(wǎng),擦凈門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掃得煥然一新。
等到王靈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時,發(fā)現(xiàn)家家戶戶窗明幾凈,燈火輝煌,人們團聚歡樂,人間美好無比。王靈官找不到表明劣跡的記號,心中十分奇怪,便趕回天上,將人間祥和安樂、祈求新年如意的情況稟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聽后大為震動,降旨拘押三尸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這次人間劫難多虧灶神搭救,才得幸免。為感激灶王爺為人們除難消災(zāi)、賜福張祥,所以民間掃塵總在送灶后開始,直忙到大年夜。
2、貼門神
我國各地過年都有貼門神的風俗。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人的旁邊,后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于門。傳說中的神荼、郁壘兄弟二人專門管鬼,有他們守住門戶,大小惡鬼不敢入門為害。唐代以后,又有畫猛將秦瓊、尉遲敬德二人像為門神的,還有畫關(guān)羽、張飛像為門神的。門神像左右戶各一張,后代常把一對門神畫成一文一武。門神分三類:第一類是“大門門神”,多貼在車門或整間大門上,高約四五尺,寬約二三尺。第二類是“街門門神”,多貼小街門上,高約二尺,寬約一尺。這兩種門神都是一黑臉一白臉兩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獰惡,各手執(zhí)槊鉞。第三類是“屋門門神”,較街門門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屋門最多是貼“麒麟送子”像,兩個傅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這種門神,本應(yīng)貼在新結(jié)婚的屋門上,以取吉利,后來也就作普通街門的新年點綴品了。 醉魚 4 年前說: 喜歡這張
3、貼春聯(lián)
春聯(lián)亦名“門對”、“春帖”,是對聯(lián)的一種,因在春節(jié)時張貼,故名。春聯(lián)的一個源頭是桃符。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以避邪,后來畫門神像于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春聯(lián)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后漸發(fā)展為春聯(lián)。春聯(lián)真正普及始于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guān)。據(jù)清人陳尚古的《簪云樓雜說》中記載,有一年朱元璋準備過年時,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幅春聯(lián),以示慶賀。原來春聯(lián)題寫在桃木板上,后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lián)大都用紅紙書寫。但廟宇用黃紙,守制(服孝未滿)用白、綠、黃三色,第一年用白紙,第二年綠紙,第三年黃紙,第四年喪服滿才恢復(fù)用紅紙。因滿族尚白,清宮廷春聯(lián)用白紙,藍邊包于外,紅條鑲于內(nèi)。
4、貼福字
在貼春聯(lián)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弊。春節(jié)貼“!弊,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案!弊种父、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為了更充分地體現(xiàn)這種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將“!弊值惯^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 !弊志杓氉龀筛鞣N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谷豐登、龍鳳呈祥等。
5、置天地桌
這是一個臨時性的供桌,是除夕專設(shè)之桌。一般無大佛堂之家特別重視天地桌,因為平時對佛供獻較少,到年終歲盡時對神佛大酬勞一次,此外,這桌主要是為接神使用。天地桌的內(nèi)容與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掛錢、香燭、五供、大供之外,其受祀的偶像也大都是臨時性的,如:"百分",它是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畫冊;"天地三界十八佛諸神",是一張用大幅黃毛邊紙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碼;福祿壽三星畫像等。以上諸像有的接神后即焚化,如"百分"。有的則須到破五、甚至到燈節(jié)才焚燒。擺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統(tǒng)一,如堂屋地方寬大,可置于屋中,如屋內(nèi)無地,就置于院中。傳說此夜為天上諸神下界之時,所以民間有此接神習俗。
濟寧春節(jié)的風俗是什么
濟寧春節(jié)的風俗是送灶君、請老人、發(fā)紙、祭祀、敬天地、吃水餃,這些都是在濟寧春節(jié)期間要做的事情。
送灶君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主要活動為打發(fā)老灶忽爺爺(灶君)上天,通常在傍晚進行,一般扎紙馬,連同灶君一塊灑酒焚燒,口中念念有詞,讓他上天多說好話,并擺有貢品,灶君像旁的對聯(lián)通常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橫批一家之主。
請老人、發(fā)紙
在濟寧,過年要“請老人”,其實就是請自家已逝世的老人來家里過年。在年三十吃中午飯之前要拿著牌位、酒、紙錢、香、鞭炮,去墳地請老人,走到放鞭炮磕頭,還要說句“老人回家過年啦”,回到家擺上牌位、燒上香、擺上貢品。
年三十除了中午請老人,晚上還有一項重要習俗“發(fā)紙”,就是在年三十12點整的時候拜天、拜老人、上貢品,還要在家里每個屋門口燃燒火紙,同時進行的還有放最大的鞭炮和煙花,家家戶戶張燈結(jié)彩、鞭炮齊鳴、熱鬧非凡。
祭祀
在濟寧,除夕夜子時一到,首先擺上肉、雞、魚三牲供品,焚祖燒紙,祭祖祀神。供品一般為單數(shù)。必備整雞、整魚,意為吉利有余,忌供丸子,意為“完”。供品上面要放幾棵生菜蓋頂,取其“生財”。燒香時不拆封,拆封意為“散”,不吉利。只燃香燭兩根,放在供桌左右,燭燃香繞,一柱香琴,燃放鞭炮,敬天地,祭祖先,一家之主率全家人向祖宗排位叩拜新年。
敬天地、吃水餃
在微山湖漁民家中,如有新娶得媳婦,初一的水餃盛好先送給祖宗享用,家庭成員每人一碗,另外再多盛一碗,意味著今年新媳婦生孩子,要提前給孩子盛一碗。如有新娶的媳婦,水餃盛好先送給祖先享用,家庭成員每人一碗,另外再多盛一碗,意味著今年新媳婦生孩子,提前給孩子盛一碗。
盛上水餃要先敬天地、祖先。灶、門諸神處都要澆奠,還要端一碗湯潑到村頭路口,第一碗水餃要敬家中尊長,然后眾人才可享用。如家中有人在外未歸,也要為其盛上水餃,擺上筷子,以示舉家團圓。
【濟寧過年的風俗】相關(guān)文章:
山東濟寧過年風俗01-13
濟寧端午節(jié)的風俗06-26
過年的風俗02-12
美國過年的風俗08-15
青島過年的風俗01-04
潮州的過年風俗11-22
漢族的過年風俗01-11
青島過年風俗02-19
梧州過年風俗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