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過年的風俗
古代的春節(jié)是一年中的大節(jié),到春節(jié)的時侯一切都要停工,就算要打戰(zhàn),也會在春節(jié)休戰(zhàn),那古代人在古代春節(jié)過節(jié)都有些什么風俗?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古代過年的風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代過年的'風俗
一、燃爆竹(宋)
霹靂聲中舊歲除,為驚疫魃燃青竹。一自火藥發(fā)明后,難止新年放鞭俗。
據《神異經》載:西方山中有山臊,犯之則令人寒熱。但它怕竹子爆聲。于是人們燒竹來趕走它。
唐代詩人來鵠詩云:“新歷才將半紙開,小庭猶聚爆竿灰。 ”宋代王安石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人屠蘇。 ”
在火藥發(fā)明之后,人們在春節(jié)仍然燃爆竹。范成大《爆竹行》中描寫燃爆竹的過程:“截筒五尺煨以薪,節(jié)間汗流火力透,健仆取將仍疾走。兒童卻立避其鋒,當階擊地雷霆吼。一聲兩聲百鬼驚,三聲四聲鬼巢傾。十聲連百神道寧,八方上下皆和平。卻拾焦頭疊床底,猶有馀威可驅癘。 ”
二、拜年送名片(明)
拜年不必進府門,送上名片抵見人。各處賀歲皆如此,贈予紙店大筆金。
宋代已用名片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即承放飛帖之用!肚宀s志》載:“元年間,新年賀節(jié),往往使用傭仆持名刺代往!钡矫鞔匀蝗绱。
文徵明《拜年》詩云:“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我亦隨人投數(shù)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清代《燕臺月令》也形容北京“是月也,片子飛,空車走。”現(xiàn)代的賀年片、賀年卡,可以說是其遺風。
三、飾梅花妝(唐)
初七人日又立春,梅花點額顏色新。此身若在含章殿,疑是壽陽宮里人。
古代以正月初七日為 “人日”,據載:東方朔最初置“人日”。
傳說宋武帝時,壽陽公主在人日臥含章殿,檐下梅花飄落在公主額上,形成一種裝飾;宮女效之,以紅點額為“梅花妝”。此俗傳至唐宋,婦女多在臉上畫各式圖案;有“斜紅、面靨”等名目;涂唇有“萬金紅、大紅春、內家圓”等名目。其實,婦女在臉上點畫裝飾,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已經興起了;長沙出土楚國女俑的臉上就有圓點的圖案可證。到唐代發(fā)展為往臉上貼金箔花鈿,成為一種化妝時尚。
四、饋春盤(晉)
立春咸作春盤嘗,蘆菔芹芽伴韭黃。互贈友僚同此味,果腹勿須待膏粱。
古代在立春有吃五辛盤的風俗。如《荊楚歲時記》載:“元日,……進屠蘇酒,下五辛盤。 ”
周處《風土記》:“元日造五辛盤。 ”注云:“五辛所以發(fā)五藏之氣,即大蒜、小蒜、韭菜、云苔、胡荽是也。 ”五辛盤又稱春盤。
《本草綱目》中說:“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蔥、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边@一風俗傳到唐、宋、金、元。如元代耶律楚材有《立春日驛中作窮春盤》詩,其中說到用藕、豌豆、蔥、萎蒿、韭黃和粉絲作春盤。
五、宮中賜銀幡(宋)
新春拜過至初三,大內銀幡賜百官。朝回兩袖天香滿,帽飾招得笑語喧。
《東京夢華錄》:“春日,宰執(zhí)親王百官,皆賜金銀幡勝,入賀訖,戴歸私第!碧K轍《除夜元日省宿致齋》詩云:“今歲初辛日正三,明朝風氣漸東南。還家強作銀幡會,雪底蒿芹欲滿籃。 ”
南宋仍沿北宋風習《夢粱錄》:“立春日,宰臣以下,皆賜金銀幡勝,懸于幞頭上,入朝稱賀!
六、鞭春牛(明)
年年春打六九頭,煙火爆竹放未休。五彩旌旗喧鑼鼓,圍看府尹鞭春牛。
《清嘉錄》載:“先立春一日,郡守率僚屬迎春婁門外柳仙堂,鳴騶清路,盛設羽儀,前列社夥,殿以春牛。觀者如市。 ”明周希曜《寶安春色篇》:“掀天爆聲徹夜鬧,沸地歌喉板敲檀。春牛高擁巡陌上,瑞麟婆娑影盤桓。 ”
袁宏道有《迎春歌》,證明迎春儀式已經演化為一種盛大的歌舞活動。明代鞭春牛,還有麒麟搭配,清代年畫,更畫出大象和春牛作伴,取意“萬象更新”。
七、放燈(唐)
火樹銀花不夜天,游人元宵多留連。燈山星橋笙歌滿,金吾放禁任狂歡。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故稱“元月宵夜”。早在漢代已有慶賀元宵之俗,至唐規(guī)模更為盛大。
蘇味道的《正月十五日夜》詩:“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游伎皆濃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成為元宵詩經典之作。
唐睿宗時元夕作燈樹高二十丈,燃燈五萬盞,號為“火樹”!敖鹞岵唤埂笔钦f京城破例取消夜間戒嚴,允許市民逛燈三整夜。
八、蠶卜(宋)
捉弄米粉狀蠶絲,內藏吉語待爾食。喜得佳兆雖自設,依然歡樂不可支。
宋楊萬里有《上元夜里俗粉米為蠶絲,書吉語置其中以占一歲之禍福,謂之蠶卜,因戲作長句》詩:“今年上元家里住,村落無燈惟有雨。隔溪叢祠稍簫鼓,不知還有游人否?兒女炊玉作蠶絲,中置吉語默有祈,小兒祝身取官早,小女只求蠶事好。 ”云云。
既說是里俗,可知是楊萬里家鄉(xiāng)江西吉州地方的風俗;也即南方養(yǎng)蠶地區(qū)的風俗。
九、猜燈謎(清)
彈壁燈貼三面題,摩肩搭背來猜謎。本似前朝射覆事,文思機敏方解疑。
《武林舊事》等載:“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富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元宵佳節(jié),帝城不夜。春宵賞燈之會,百戲雜陳。詩謎書于燈,映于燭,列于通衙,任人猜度;所以稱為燈謎。 ”
謎社在清代極為流行。如光緒年間有竹西后社、射虎社,萍社等燈謎組織;其間謎手云集,每以茶館酒肆,或在自家私宅作為燈謎活動場所。
十、請紫姑神(清)
元宵之夜請紫姑,保佑吉祥賜安福。終歸女兒同情意,焉辨荒唐事有無。
劉向《異苑》載:“紫姑本人家妾,為大婦所妒。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故世人作其形迎之,祝云:“子胥不在,云是其婿,曹夫人已行,云是其大婦,小姑可出。于豬欄邊或廁邊迎之,捉之覺重,是神來也。 ”后來成為傳說:唐代壽陽刺史李景,納何媚為妾;為大婦曹氏所嫉。正月十五日夜,殺何于廁中。天帝憫之,命何為廁神。
《荊楚歲時記》:“其夕迎紫姑,以卜將來蠶桑,并占眾事。”故民間每于正月十五夜用畚箕為架,以扶乩形式迎接她降臨,請她保佑蠶桑豐收,人畜平安。
雖為一種迷信活動,卻含有對舊社會不幸婦女的深刻同情,并希望她有保護善良人們的神力。
十一、結羊腸(元)
元宵初過猶自忙,家家女兒結羊腸。含情暗思心中語:何時得似雙鴛鴦。
《霏雪錄》:“北方士女正月十六日用舊歷紙九道為繩,亂結以首尾,聯(lián)屬者為兆,謂之結羊腸。
古代春節(jié)過年有什么風俗
古代春節(jié)為一年中的大節(jié)日,一般一進去臘月里就要開始準備過年的物資了,臘月到就要開始舂米,給小孩子準備縫紉新衣服了
臘月二十三:做糖瓜和面條供給灶王爺,然后焚香燒掉灶王爺?shù)呐f畫像,送灶王爺上天
臘月二十四:掃房、打掃房間衛(wèi)生;男人剃頭,女人洗頭洗澡,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huán)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tǒng)統(tǒng)掃出門
臘月二十五:將所有房間窗戶紙都換上新的
臘月二十六:殺豬、制作豬血豆腐、灌腸;宰羊
臘月二十七:宰鵝、雞、鴨并燉好,凍在院子里(初五之前不能動刀的時候吃)
臘月二十八:發(fā)面
臘月二十九:蒸饅頭,除了自家初五之前不能動刀必備的主食,還有走親戚送人的饅頭
除夕:貼春聯(lián)門神,燒香拜神、祭先祖,到家族祠堂集體拜祖宗;吃年夜飯,貼新的灶王爺畫像,迎灶君回家并熬年夜
大年初一:互相拜年;
大年初四的五更前:迎財神;
大年初五:俗稱破五,包素餡餃子,表示一年都會素素靜靜的沒有麻煩;
正月十五:過元宵節(jié),觀燈、社火表演;
此后這個春節(jié)就算過完
古代春節(jié)過年就是滿滿的儀式感了,小編覺得在古代那個物質短缺的年代,唯有春節(jié)可以敞開肚皮吃各種美食,所以才會變得那么隆重了
【古代過年的風俗】相關文章:
古代過年風俗日記300字04-02
外國過年的風俗02-16
漢中過年風俗02-23
贛州的過年風俗02-16
禹城過年的風俗02-16
漢族過年風俗02-16
藏族的過年風俗02-17
山東過年的風俗02-17
浙江過年風俗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