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孩子多參與社會實踐好嗎
中學生需要走出校園,走到社會、人群中去,在社會實踐中認識社會,在社會這個大學堂中感受個體存在的意義。
張珊是一名進入高中的女生。作為班長的她,一直是公益活動的倡導者,為了鍛煉自己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她每個周末都會利用休息時間,為敬老院的老人們服務。已經堅持了三年。這個學期,她打算在班務活動中開展幫助初中生輔導學習的活動。周末她跟她的同學們,一早就到了初中部為參加補課的同學進行答疑解惑?稍谳o導的過程中才發(fā)現-有些同學表達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與技能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一開始,他們視為寶貴的學習經驗在表達與理解的歧義下,常常換來迷茫與疑惑的目光。慢慢地,他們學會了從受教者的角度出發(fā)解釋他們的想法,而不是簡單地說出自己認為天經地義的答案。
張珊作為班級中社會實踐的先行者,以身作則,積極地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給同學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讓人由衷的欽佩。在她的引領下,同學們都愿意參與這樣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
親愛的同學,作為中學生的我們今后的道路還很漫長,讓我們積極參與到社會這個大學堂中,體驗、奉獻、成長、收獲,是非常有意義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如何跨入社會的第一步,參與社會實踐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溫馨提示
1.參與公益活動可以鍛煉同學的愛心、耐心和寬容,同時為了更好地服務對象,有時還可以啟發(fā)同學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2.參與實踐類活動則鍛煉了我們在社會中的溝通能力、隨機應變處理問題的能力和動手能力。
3.環(huán)保類活動是最具有挑戰(zhàn)性的,當面勸阻成年人破壞環(huán)境的行為是需要足夠的勇氣的,在實踐過程中,我們會發(fā)現,理性、善意的提醒比警告往往會獲得更好的效果,而大聲呵斥則適得其反。這會幫助我們了解社會、洞察人心,學習該如何與人溝通。
讓孩子學會感恩,孩子的世界真的會不一樣
第一,不要“有求必應”,更不要“無求先應”,不要讓孩子擁有的東西來得太容易
對孩子提出的要求,父母應先思考一下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則堅決拒絕,并且要告訴孩子為什么不合理,給孩子一些經受挫折的機會。不要孩子想星星就一定給他星星,想月亮就一定給他月亮,應該讓孩子自己去爭取自己需要的.東西。當孩子通過一些努力獲得所需的時候,他才會知道在父母的愛和保護下是幸福的。同時,父母也不要預先對孩子承諾太多。有些父母總想給孩子最好的食物和衣物,總想為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條件,生活中面面俱到,時間長了,孩子會覺得這一切來得都很容易,甚至認為他本來就應該擁有,于是也不懂得珍惜。
第二,不要對孩子付出太多,干預太多,不要為孩子打理一切事務
在家庭教育中,如果父母對孩子的保護過多,那么孩子就會漸漸習慣父母的包辦代替,就會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久而久之,孩子就很難再感謝父母對他們所做的一切了。
第三,不要讓孩子吃“獨食”
從小讓孩子吃“獨食”,會讓他覺得他吃好東西、擁有好東西是理所應當的,如果孩子習慣了被給予,只知道索取,便很難在以后的生活中考慮別人的感受。一個不懂得關愛別人、關愛父母的人將來很難成為一個有愛心的人。
第四,父母還可以經常給孩子講一講自己的工作艱辛
每一位父母在工作中都很不容易,但父母們卻愛給孩子一張笑臉,給孩子一些超脫的環(huán)境,怕艱難的現實生活會給孩子帶來壓力。其實,如果父母們能經常告訴孩子一些自己的苦惱和焦慮,那么孩子就會在體諒和感恩中漸漸長大。
第五,父母要為孩子做出榜樣
如果家中有老人,有好吃的要先給老人吃,逢年過節(jié)給老人送禮物;如果老人離得較遠,應該經常給老人打打電話。要讓孩子看到父母不僅對自己有愛,對長輩也有愛。身教的力量遠遠大于言教。
第六、給孩子“回報”的空間
當寶寶想要幫助你做事情的時候,父母一定不要再說“你把書讀好就行了”。因為父母最大的責任不是讓孩子學會讀書,而是讓他首先學習做人,這是他能好好讀書、把書讀好的基礎。孩子懂得付出、懂得“回報”,他才會懂得珍惜、懂得體諒。
【鼓勵孩子多參與社會實踐好嗎】相關文章:
鼓勵孩子的經典語句11-26
父母對孩子的鼓勵寄語02-26
鼓勵孩子學習的名言05-31
鼓勵孩子的句子摘抄01-31
家長對孩子鼓勵寄語02-14
鼓勵孩子的高考寄語06-13
關于鼓勵孩子的寄語01-03
有關鼓勵孩子的經典語句06-02
家長對孩子的鼓勵語句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