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心理學讀書筆記(精選35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體會呢?需要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地作記錄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書筆記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拖延心理學讀書筆記,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拖延心理學讀書筆記 篇1
十分鐘有多長?因著賴床的緣故,我為了避免遲到,曾掐著表,把我從家里出發(fā)到走進學校的時間大致記了下來。幾天的時間總結了下,每次大概七八分鐘的樣子,再加上一些不穩(wěn)定因素,比如需要繞遠路走大門,或是下雨天,車流量多等情況,就要在最快時間上再加上幾分鐘。所以每天最晚我都會在上課十分鐘前匆匆出門,也算是運氣比較好的,從那之后我就鮮少遲到。
可往往在我時間綽綽有余,信心滿滿地認為絕不會遲到的時候,你會在上課時間快到時看到一個倉促到有些狼狽的身影向教室奔去。這就是人所常言的拖延癥。當鐘表上的指針清晰地告訴你今天洗漱之后比昨天早了五分鐘,你及時松了口氣并暗暗慶幸今天時間比較充裕,于是同樣是出發(fā)前的準備工作,卻在不經意地拖沓中將時間用盡,再度看向鐘表后,甚至比平日出發(fā)的還要晚上一些。
當然,也還有一種情況時常發(fā)生,明明是早出了門,算好的時間也還可以余下些許,但偏偏抵達時間和往日沒什么不同,更有甚者,你還會發(fā)現時間不夠了。
這些就是《拖延心理學》上所說的拖延,這種非必要、后果有害的推遲行為,并不是一個嚴格的心理學或醫(yī)學術語,但嚴重或經常的拖延行為,常常是一些深層問題的表現。以前一直認為拖延和拖延癥并沒有什么不同,故而常常把“拖延癥”一詞掛在口中,在看完這本書之后,才真正理解了“拖延”和“拖延癥”的區(qū)別。
拖延是一種單純的做事拖拉或是懶得去做,也僅是一種壞習慣,可當這種壞習慣影響到情緒,出現強烈自責情緒,強烈負罪感,不斷的自我否定、自我貶低,伴生出焦慮癥、抑郁癥、強迫癥等心理疾病時,才能稱之為“拖延癥”。
書上舉了很多個例子,皆是拖延的特征。在我的理解中,拖延也是對時間的模糊,十分鐘,說短卻可以做很多事,說長又過得很快。當你面前擺著需要完成的工作,卻又想玩一會兒手機的時候,可能多數人會選擇定一個時間,玩到那個點再開始工作。假如你在看小說,到點之后若是覺得精彩萬分,你估計會暗示自己看完這一章再去,假如你在聊微信QQ,可能會是準時放下手機,但不停彈出的消息會讓你情不自禁地將它再度拿起,每次發(fā)上一兩條消息再放下,一會兒過后又會有消息彈出來。于是不知不覺幾個小時過去了,你認為這幾個小時你只拿出一些零碎時間來看手機,可事實卻是你的工作完成的極少,并且質量不高。
《拖延心理學》上列舉并綜合了拖延的誘因及解決方法,主要幾點就是:
1、完美主義,所有事情都要達到一個很高的境界,要一次做好,所以不愿意匆匆忙忙開始,要萬事俱備才行,也可能因為旁人對自己的期待太高,害怕失望。
2、還有一種學生常有的'抵制與敵意。就好比一個學生對科目的不喜:這個老師對我態(tài)度太差了,所以我不高興做他布置的作業(yè)。因為不喜歡這個老師,所以放棄了這門課的學業(yè)?你再怎么和老師慪氣,收到損失的都是自己。
3、任務或是工作太難也是一種原因,不能忍受持續(xù)做這件事情,等明天再做吧。但是往往明天到了,心里還是不高興做,又繼續(xù)往后推。周而復始,你可能就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了。
這些問題想必大家都是發(fā)現過的,可解決起來時就難以下手。因此我認為若是想盡量擺脫拖延,就要想好下一個十分鐘要干些什么,充分利用時間,解決造成拖延的根本原因,并不能給自己太大壓力,勞逸結合,才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完成你必須要做的事情。
所以說,拖延癥的根本原因:就是拒絕拖延的好處還沒顯露,繼續(xù)拖延的壞處的還沒有變成痛。拖延是塵封夢想的地獄,也是埋葬潛能的墳墓,在拖延的糾纏與困擾中,你可曾會想過因拖延而不知不覺中消逝的時光,碌碌無為和虛度年華?拖延是生命的盜賊,若是你不愿熱情被竊走,機會被偷去,夢想被碾碎,愛情被扼殺,便學著將拖延拒之門外吧。因為原本可以流光溢彩的人生,卻可以在拖延中變成一具平凡丑陋的空殼。
拖延心理學讀書筆記 篇2
無論你從什么時候開始拖延,一旦開始,就很難停止。
《拖延心理學》,作者是簡·博克、萊諾拉·袁,她們兩人是心理學博士、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資深心理咨詢師。從1979年開始就為學生中的拖延者創(chuàng)設了第一個團體治療課程,曾經出現在《奧普拉》和《20/20》等電視節(jié)目中,同時也是《紐約時報》、《今日美國》、《洛杉磯時報》、《人物》和《當代心理學》等出版物的專訪對象。當然這些名頭我也不知道真假,也沒要為了一本書去查證,我喜歡書中的前言所介紹到的一段推薦語:《拖延心理學》是個金蛋,可是人家出版界為孵化這本書花了25年。有沒有人想過,暢銷書出版的秘訣就是——堅持、希望和愛。聽起來有點像《圣經》,恰好,《圣經》就是世界上最暢銷的書。
沉迷于最后一刻完成的刺激中
在字典中,動詞拖延(procrastinate)的定義是“推遲,延后,延緩,延長”,由兩個拉丁詞所合成:pro的意思是“往后”,而crastinus的意思是“屬于明天”,合起來的意思就是“往后挪到明天”,也就含有“以后再做”的意思。
寫這篇讀后感的時候,是周日,我給自己的目標是一周讀一本書,然后寫一篇讀后感;其實我前天就把書讀完,但總因為別的誘因沒有靜下來寫,因為我內心里總認為還有時間,我就是那個有拖延癥的人,但我也發(fā)現我不是唯一的人。關于一周讀一本書,我有小組群,我們組里每人都是一樣的目標,一周讀一本書,每本書寫讀后感,但是每周下來總要周日當天大家才陸陸續(xù)續(xù)提交分享,并且踩點分享的現象時常有。究竟讀一本書,并完成相應讀后感,是否真的需要一周的時間呢?其實不是的,我前幾周,有讀過章節(jié)頁數更多的,試過能在5天內就完成,我是利用一些碎片時間,如在等人的時候,在午休前、睡覺前、甚至是跟朋友喝茶過程中的一些空檔,把書本按50頁或100頁為一個任務段的方式去讀。
無論是這個讀書也好,還是其他一些有期限的事情,書中那一句“有些人會為在最后一秒的靈感迸發(fā)沾沾自喜”,讓我看到了自己;我們似乎都總喜歡在最后一刻完成,因為在最后一刻完成的成就感巨大,它充滿緊張與刺激,似乎在考驗你的能力與天賦,我錯愕這種對于拖延的常規(guī)認知,因為我一直以為拖延只有帶來煩惱與不安,未曾想過它還帶來這種僥幸的喜悅,我們在不知不覺中養(yǎng)成拖延,并放任拖延,以至于對拖延上癮。
完美主義者的焦慮由來
關于有拖延癥的人里,書中講到了很多成因,其中的完美主義者往往會有拖延癥,這一點讓我感到意外,因為我認為這一類人往往對于拖延是不能忍受的,因為他們有規(guī)劃有進度,有要求有目標,是拖延癥患者需要去學習的人;但,不是這樣的。追求完美的人正是因為追求完美,因為對于每一件事上都力求盡善,這樣的結果反而導致了在眾多事情上的時間進度逐步拉距,隨之而來的.就是焦慮,不安,更甚者懷疑自己的能力。
事有分大小輕重,有些事情需要完美,有些事是為了讓更重要的事完美;我不是在鼓搗不必要認真對待每一件事,因為認真對待是一種態(tài)度的體現,但是當在某一個更為終極的目標前,需要有所調整,甚至有所取舍去促使重要的終極目標完成。如果你每一件事都因為一個頭發(fā)絲大小的點而糾結,那么本來懼怕這類人的拖延癥也就找到了突破口,并不斷放大,最終擊敗你,讓完美的你也染上拖延。
追逐夕陽
這周里,有一天下班,我在返程的路上,發(fā)現了碩大的夕陽,一個巨大的蛋黃,泛著不刺眼的柔光;可是,無奈高層洋樓群的遮擋,始終無法看得清楚全貌,于是我在下班高峰期里流竄,往江面的橋上開去,不過等我到橋上開過時,四周觀望,夕陽已走,傍晚的夜空只留下一片晚霞。其實,我本來是可以看到夕陽的,但當時的我覺得晚一點下班也沒關系,工作就慢悠悠地做,跟同事聊天,不曾知道我下班后要追逐夕陽。
此時的我想起這周讀的這本書,拖延癥的書里還有講到一類人,害怕失敗的人,他們也有拖延癥,拖延是他們的盾牌,如果一直不面對,似乎就不會失敗?墒遣辉脒^拖延可能會失去另外想要的美好,如果我早一點下班,不磨磨蹭蹭,我是否會見到夕陽呢?
你是哪一類型的拖延癥?不管哪一種,都希望你克服它。
拖延心理學讀書筆記 篇3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暑假生活已過一半之多,按照我們英語工作室假期安排,每位工作室成員要做到:在總結中成長,在成長中進步,在進步中卓越,不斷提高自我專業(yè)素養(yǎng)水平。對于新入職的我來說,在這個假期里我仔細回顧了剛任職的這兩個月中自己的表現以及在教學中存在的優(yōu)、缺點,包括值得繼續(xù)采用的方法和需要改進的地方,我都認真的進行反思和總結。除此之外,閱讀書籍,做到自我的提升也是必不可少。近階段《拖延心理學》這本書給我留下來深刻的印象。
在日常的生活中,無論是學生還是作為教師的我們,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拖延的現象。比如,學生作業(yè)拖沓,布置的學習任務總在檢查前去做······而作為教師的我,也是習慣在deadline前完成工作。所以讀完《拖延心理學》這本書對于做事情總愛拖延的我來說確實受益良多。
這本書是由簡·博克和萊諾拉·袁共同創(chuàng)作。在這本書里,作者從拖延癥的起源開始,探索了在拖延中顯現的各方面的心理學的原因,如認知心理學、精神分析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等,并給出詳細的指導改善方案。這本書雖然是有關心理學的,但文中穿插著各個受訪者的真實故事,并不枯燥無聊,還能使你輕松理解背后所體現出的原因。而拖延的原因,作者歸結為:缺乏自信、反感心理、目標和回報過于遙遠、無法自我約束。
找到原因后,作者也給出了詳細的改善方案。對于看書的我們,也可以從中找到方法去戰(zhàn)勝自己的拖延。比如:
1、給自己備一個記錄本,設置每天需要完成的小目標,并規(guī)定相應的完成時間。
2、合理分配時間,并保證時間的'效率性,學會怎樣說不,不去做額外的事情。
3、立刻開始做,不為自己找借口。
4、在每次完成一些任務后,適當給自己一些獎勵。
5、做好面對困難和挫折的心理準備。
總之,這本書能讓我們更好的理解自己的處境,讓我們面對最真實的自己,才能以最有利于我們的方式采取行動,而不是生活在拖延的無邊陰影之下。
拖延心理學讀書筆記 篇4
本書的邏輯要比《拖延心理學》更加的優(yōu)秀,不同之處在于并沒有把重心放在拖延癥的產生原因上,而是將重點放在拖延癥可能導致的后果,并且如何去改善之上,各有互補,如果書友們深受拖延癥所累,看這兩本便足夠了,融合了絕大部分市面上書籍的要點內容和其他大神分享的干貨內容,滿分推薦。
作者上半部分提到的主要是拖延可能付出的代價。
1、拖延的過程中我們總會為自己尋找理由,“自我欺騙”和拖延總是如影隨形。
2、拖延的心理本質是沖動性,對事情失去耐心,易沖動的人無法完成自我控制和延遲滿足,無法為了長期收益而忍受短期的痛苦。沖動的特質:擁有強烈的欲望,缺乏謹慎和保守的態(tài)度,無法對事情作出全盤預測。
3、習慣性無助的概念,長期陷入拖延的怪圈,自己都不會有意識去走出來。
4、“自我實現的預言”,期待失敗,最后真的會失敗。
5、拖延是因為懶惰,但是懶惰的真正原因在于:沖動,討厭工作,喜歡誘惑和沒有計劃性。
6、即時的獎勵會促進我們上癮,比如游戲、性等等。
7、社會價值觀的偏差,全是對物質的渲染,人們對長期的目標價值比如:志愿者服務、經營家庭和追求信仰關注度不足。
8、營銷手段的泛濫將所有心理學和社會學的資源調動起來利用人的無知,激發(fā)非理性的部分。
9、拖延會損害你的財富、健康和幸福。因為拖延,無法按時完成學業(yè),無法找到好的工作,無法升職加薪,威脅財富的`獲得;因為拖延,疏于鍛煉身體,管控不好自己的嘴,威脅身體健康;因為拖延,不去用心經營家庭和愛情,失去幸福。
10、拖延表現:對任務恐懼花掉了比執(zhí)行任務本身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關于如何戰(zhàn)勝拖延,作者給出了很詳細的論證過程和操作細則,最后還借用幾個小故事來闡述如何應用到實踐中,簡單總結幾點:
1、設定目標,并且這些目標都是可以達到的,促進我們完成的動力,形成正向螺旋循環(huán),不斷挑戰(zhàn)新的高度。成就激發(fā)自信,自信帶動追求,追求又創(chuàng)造出更大的成就。
2、在過分悲觀和盲目樂觀之間尋找平衡!拔覀兛偸菚{整自己的努力程度,剛剛好把事情完成!
3、通過感同身受激勵法,尋找自己的榜樣,跟隨行動,最好是生活中的榜樣。分析同榜樣之間的差距在哪里,做什么可以縮小差距,榜樣是如何來做的,模仿行動。記住兩點:一是抱著最好的期望,做最壞的打算。二是記住你是會拖延的,時刻警醒。
4、分析自己曾經拖延的原因,如果是外界干擾的原因,通過事先的準備避免干擾的發(fā)生。記錄日記,追蹤自己的拖延習慣。不邁出拖延的第一步。
5、重新設定價值法:合理的工作難度,尋找平衡點。選擇與自己有意義的目標相關的任務,用我想成功替代我不想失敗的想法。
6、精力管理方面:自控本身便是需要消耗精力,盡量將目標設定在“想要”的基礎上,而不是被迫執(zhí)行。承認精力的局限,合理安排自己的高效時間;保證休息。
7、習得性勤奮的概念,同習慣性無助剛好相反,學會愛上自己的工作,由自我贊許和其他獎勵引發(fā)的預約的情緒,會悄悄融入到努力本身,為了實現目標而采取的行動,本身就能成為一種獎勵。
8、如何解決“沖動”的難題。沖動性是拖延的成因之一,首先需要確保誘惑離你足夠遠;將工作與娛樂的環(huán)境區(qū)分開;通過內隱致敏法將誘惑想象成不堪的事物;將你在乎的人放在桌面上,提醒自己為什么而努力。
9、用具體的語言來設置自己的目標,類似SMART法則的方法,作者精簡了一下,用多少時間,具體要做什么,在什么時間之前必須完成。
并不是所有的拖延都是無益的,拖延無非是增加自己的自控力,而這本身就需要自控力。在需要休息放松的時候便縱情一下,很多拖延癥患者都是無法好好獎勵自己導致的。和朋友開心的聚會,做一些自己偏愛的事情,玩一會游戲,大吃一頓,用威爾士流浪詩人戴維斯的話來說就是:“如果生活關懷備至,我們就沒有時間佇立、凝視!
拖延心理學讀書筆記 篇5
我用了一周的時間閱讀了這本書,感覺這真是一本不錯的書。
一、書的主要內容
1.全書的主要內容和第一原則,這本書是一本科普自助書籍,主要講述拖延行為,什么是拖延,拖延的本質和心理基礎及應對之策;
拖延行為的本質是心理問題,拖延的四個最可能的成因,對成功信心不足,討厭被人委派任務,注意力分散和易沖動,目標和酬勞太過遙遠。其根本原因是由于恐懼、恐懼失敗、恐懼成功、恐懼和別人的親密關系;追求完美主義等,從而對自己的目標不能保持長期的注意力和關注。其實質是人的各種情緒的管理。
2.這本書的結構。這本書包括二個部分,一是對產生拖延的形形色色的根源進行了追溯;二是提供了一些幫助你采取行動的建議;
3.拖延的本質是人的內在因素,特別是固定心態(tài),沒有關注自己的內在,沒有形成一種是成長心態(tài)。
4.治療拖延的方法。改變我的生活意識,變生活在恐懼中為生活在希望中。可以通過以下一些方法使我們生活在希望中。如:如果完成這件事我將得到……。別人那樣看我又能怎樣,只要我得到了自己的實惠就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做事之前專注于完成之后的成果,而不是其他人的看法,F在他們笑我傻,將來他們就會發(fā)現原來傻的一直都是他們。
5.拖延處理技巧。意識確立一個可操作的目標、設定一個務實的目標;將目標分解成短小具體的迷你目標;現實地對待時間;只管開始;利用接下來的15分鐘;為困難和挫折做好心理準備;可能的話,將任務分派出去。保護你的時間;留意你的借口,獎賞你一路上的進步;將拖延看成一個信號
二、讀后感
學習這本書后,我有幾點感受:
一是發(fā)現自己的生活中有很多拖延的事情。
特別感觸深刻的一件事情,是因為自己不敢去做事情,而遲遲不愿意對自己生活中的重要事情,如提高自己的.技能,拓展人際關系等重要的事情做的太少,特別是,由于從小受控制太緊,造成成人以后,對失敗的恐懼,害怕自己能力的失去,害怕別人的評估,害怕和人關系的親密等多種情況,特別是害怕別人對自己的控制的反感,貫穿了我的生活,這些原因造成了自己的裹步不淺,淺嘗輒止,玩世不恭,對事情不認真,沒有生活目標,不能和人建立親密的關系。這讓我有如夢方醒的感覺。
二是自己的目標太含糊,計劃不具體,具體做事情的時候,不知道該做什么,造成拖延。
三是讓我看到了希望。我們可以通過誠實地對待自己,分析自己,來明確自己生活的目標?吹阶约旱膬r值和力量。我們大部分的精神生活都發(fā)生在自己的意識以外,這幫助我從外在的原因轉到對自己內在精神的尋找,從而保持不斷成長的心態(tài),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一個收獲。
四是學會了一種和自己的精神世界進行溝通的方法。如快樂來自于按照自己的價值觀健康的生活,來自于和他人和跟自己內心深處的溝通,來自于接受自己本來的樣子。這改變了自己的世界,讓自己時刻保持正念,保持對自己內心的關注,關注自己的意識以外的精神形態(tài),充滿了對世界精神的敬仰。
五是幾個技巧。讓煩悶的工作變得富有挑戰(zhàn)性或增加難度;可以通過搭車或融合的方式和一件可以獲得當下滿足的事情放在一起;增加一個人對成功的期望;習得性勤奮,強調工作本身而不是工作結果帶來的回報與快樂;改變環(huán)境狀況割斷外在誘惑;嚴格的行事歷,可以讓做事自動化。設立目標。
拖延心理學讀書筆記 篇6
英國小說家狄更斯曾說過,“永遠不要把你今天可以做的事情留到明天做。拖延是偷光陰的賊,抓住吧它!”但我們現在的生活模式慢慢變成了我不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因為我們總認為壓迫感能讓我們更有效率的完成事情。
究竟什么是拖延?在大多數人的觀念中,拖延并不是什么問題,它只是一種能更高效地解決問題的方式。當時間的緊迫感產生的時候,緊張的壓力能讓人的潛力更大的激發(fā)出來,產生一種所謂的做事情的狀態(tài),高效的解決問題。而當結果顯示事情做得不錯的時候,我們更信服這種感受,從而不斷地心理暗示,非要到了最后時刻才肯開始做事情。
而《拖延心理學》作為兩位心理學家長達25年的研究結果,通過一系列的事例輕松而深刻的說明了拖延心理的產生根源,并提出了很多克服拖延的可行性建議。塞繆爾對于拖延的解讀是,“我們一直推遲我們知道最終無法躲避的事情,這些蠢行是一個普通的人性弱點,它或多或少都盤踞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靈之中”,拖延不是一種簡單的心態(tài),它的背后有著深沉的心理活動。
對某些人來說,拖延像花朵,很容易摘除,但是對更多人來說,它們根深蒂固,無法輕易根除。
這點我是深以為然的,明明知道這樣做是正確且必要的,但在實施過程中又總想再等等。如很多人都知道吸煙有害身體健康,但總也戒不了,即使是真的患病不能再吸煙了,他們也還安慰自己,我明天一定開始戒煙。他們明天真的會開始嗎,別忘了明天之后還有明天。又比如我們自己,每年新學期開始時都會定下目標,今年一定要好好學習,但在微博、微信的狂轟濫炸下還有多少人記得當時對自己的誓言。等到了考試前才想起要抱佛腳了,每天開始到自習室自習,但還是不帶手機就不能出門。
拖延時可能會有享受的感覺,但過后我們就會陷入深深的“拖延怪圈”中,甚至造成嚴重后果。當吸煙者因為吸煙而生命垂危時,他難道不會這樣幻想嗎?如果我當時能早點開始戒煙,每天好好鍛煉身體,過健康的生活方式,我現在是不是和家人一起享受天倫之樂呢?當學生掛課時,他應該也會責怪自己當時沒有更努力一些,哪怕是一點點就好。
造成拖延的根源有很多,每個人都不盡相同,只有了解了控制你拖延的心理行為,才能對癥下藥。拖延不是因為缺乏時間管理能力,也不是道德問題,它是一種復雜的心理問題,只有深入剖析自己的內心世界,才能得到答案。
在我看來,《拖延心理學》就是你認識自我的一面鏡子,它客觀地反映出了我們深層次的想法和問題,讓我們更好地接受自己,也由我們自己來掌握取舍;同時它又像是一位老朋友,對我們的缺點提出了改進建議,讓變得完美成為可能。
每天不妨問問自己:今天,你拖延了嗎?
拖延心理學讀書筆記 篇7
1里面有些內容被稱為拖延,有些牽強。
人是一個擁有復雜情緒的動物,所謂的拖延可以被認為是沒有合理的安排好時間,沒有更好的對將要做的事情做出規(guī)劃。
拖延癥并不存在所謂的克服與不克服之說。當一個人無法承擔因為延誤所要做的事情到來的后果時,他自然的會將時間還有要做的事情做出一定的分配和規(guī)劃。
這就牽扯到另一個部分的問題。時間如何分配可謂之合理?如何將事情進行輕重緩急的分類?
2有些人會將拖延認為是懶。這是不對的,拖延和懶惰可以有某些部分的相關,但是卻不能將它們畫上一個等號。
以前,在人類社會科技沒有那么發(fā)達的.時候,人類習慣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大部分人們還只是辛勤勞作,只是為了生存。
而,今天科學技術高速的發(fā)展,人類變得更加文明進步,生存已經不是大部分人需要考慮的問題,人們開始考慮怎么活的更好,更有層次,因此便有了那若有若無的理想。人們開始奮斗,開始越來越努力,開始過得比以往所有的時代更美好。
可是,一切都變了。
懶惰開始披著理想的糖衣,行為被周圍的言語驅使,木偶被一根根的絲線操縱。
拖延心理學讀書筆記 篇8
我們都有的拖延癥:早在7月4日,所里推薦好書的時候,早早就定下了一個小目標,自己推薦的書,自己要寫一篇讀后感。然而7月即將過去,結果定下的東西自己卻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就像《拖延心理學》里面形形色色的“患者”一樣,拖著不干某件事情,雖然知道這件事情自己應該去做,但是就是不想立即去做。
當初推薦這本書的時候,就是覺得現代人(特別是自己)或多或少都會有點拖延的壞習慣,所以在看到這個書名的時候就決定了要推薦這本書。兩位心理學家博克萊和萊諾拉寫的《拖延心理學》,作者為我們提供了達成目標、管理時間、謀求支持和處理壓力等一系列方案來克服拖延問題,他們提供的方案極為實用并經受過實踐的檢驗。本書還考慮到工作和生活節(jié)奏不斷加快的當代文化訴求,以及注入注意力缺失紊亂癥、執(zhí)行功能障礙癥等神經認知問題對拖延的影響。本書甚至還為生活和工作在拖延者身邊的人群提供了不少實用性的建議。
本書的兩位作者基于他們倍受好評和極具開創(chuàng)性的`拖延工作坊和從眾多心理咨詢領域中汲取的豐富理論和經驗,對拖延作了一次仔細、詳盡、有時也頗為幽默的探索。書中很好的闡述了一下作者對拖延的認知:它是一種非理性的推遲行動——也就是說,雖然明知道拖下去會變糟糕,可還是心甘情愿地拖拖拉拉。現實生活這種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月初的績效計劃了去做某件事情,但是月中的時候卻一拖再拖,總感覺還有時間;這個是個很簡單的事情,只要我去做就很容易完成;但是直到考核的那天才手忙腳亂,我為什么不早點時間去做呢?我如果早點去做可以這樣的?我如果早點去做可能會比這個做的更好?就是因為“拖延”兩字擊中了我的要害,所以希望能夠通過這本書找找自己拖延的深層原因,以及希望找到解決的有效方法,同時也希望能夠給大家一點啟迪。
對于拖延的原因,作者歸結為:缺乏自信、反感心理、目標和回報過于遙遠、無法自我約束。我感覺自己應該屬于后兩種吧。很多時候都是知道要做某事,應該姚總愛什么時候做完,應該怎么做,但是就是懶想晚點再去做,明天我有時間我明天再做,現在我需要休息下?lián)Q個時間再做吧,這個故事馬上就完結了我看完就去做。以上統(tǒng)統(tǒng)都是想拖延著的借口而已,這些想法都是不現實的,有些可能你自己都不知情,但是他卻存在于你的潛意識當中,所以,意識到這些想法的虛假性是克服拖延的第一步。
分析了拖延的根源,書中還給出了行動建議。
有個明確的目標和可行性的計劃。拖延習慣自己覺得越嚴重,對自己更要有一個清晰的目標。確定了3天內做完的事情,那么自己做計劃可以提前一點2天做完,提前給自己壓力或者焦慮,2天時間到了沒有完成應該反思:我自己為什么沒有完成,這樣的后果我不想承擔,那么我要早點去完成它。循環(huán)反復,不知不覺中讓自己習慣這種模式。當然目標也要可行性,明顯需要3天的事情硬逼自己要2天完成那是自討苦吃。目標需要把握兩點,一不要持續(xù)太久,二時間不要太緊湊。太久很容易讓人疲憊和沒有成就感,太緊湊不具有可操作性。
學會判斷時間。真正了解自己的時間,而不是大概、估計。最好的方法,單獨花一段時間記錄自己每天都在做些什么,然后分析哪些時間可以利用,哪些時間無法縮短或者很重要。同時,不要試圖去給自己找一個合適的時間和合適的狀態(tài)做某一件事情,因為這樣完美的事情很少發(fā)生。
通過身體減輕拖延。很多時候做事總是希望有一個好的狀態(tài)再開始,可是大部分時候很難發(fā)現有這樣的狀態(tài);蛟S這不單純是精神的問題,而且與身體有關。如果需要做,但是因為畏懼,不想做,那么先做一些周邊的事情,把自己和環(huán)境融合起來,然后再去做自己要做的事情。
重復的做一件事。養(yǎng)成好習慣。一個人總是把一件事情做的很好,當遇到下一個問題時,大腦自動向好的方向去引導。因此生活中的做事方式、思考問題的方式也是可以通過重復形成習慣的。一旦形成習慣,這些好的習慣就總把自己引導向一個好的方向。找到針對自己拖延問題的好習慣,讓自己建立起本能的習慣,逐漸打開腦中對原有拖延習慣的連接,進而改變拖延。
《拖延心理學》給克服拖延描述了一個克服拖延的征服之戰(zhàn),想克服拖延,最好多聆聽內心的掙扎,然后通過理性告訴自己,如何做才是正確的。當然,拖延的壞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也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將它一下子改變。日常生活中應多給自己心理暗示,時刻提醒自己“笨鳥先飛”。
拖延心理學讀書筆記 篇9
從什么時候感覺到自己有拖延癥?大約是大學時間。
高中時,由于處在一種高度“集權”的家庭中(父母管教十分嚴格),一旦擺脫這種管束,進入大學生活后,我發(fā)現自己的狀態(tài)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這種情況在大一的時候還是好的,畢竟生活習慣的是難以很快被“惡化”的,所以第一年,我參加了各種活動、加入各種組織、社團,學業(yè)也沒有落下,沒有付出什么努力,也能取得二等獎學金和班上能拿的獎。
最大的變數發(fā)生在大二,我開始追星,開始玩游戲。沉迷其中無法自拔,甚至請假不去上課,自然,我有底線,就是不掛科,所以延續(xù)大二,我只能拿三等獎學金。
大三的時候,準備考研,但是心里對于爸媽的這種期許,我是極度不情愿的。所以,基本投入的學時時間可能不超過50個小時,自然,考研也是失敗的。
大四畢業(yè)了,我很恐慌,擔心自己的表現是否能在社會上立足,所以在第一份offer提供過來時,我就接受了,并且為這極少的工資,付出我最大的誠意和努力。
現在畢業(yè)已經四年,現在的我,已不同于當年的我,但是我仍然感覺到拖延在我生活中經常的出現。所以我讀了這本書《拖延心理學》。
這是一本什么樣的書呢?
兩個方面:這是一本讓你了解你自己、分析你自己的書,整體就分為兩部分,理解拖延和克服拖延,對我來說,理解拖延部分,看的過程中,我會心跳加速,因為我可以感覺到,作者說的就是我,活靈活現的展示了,生活中,你的心路歷程是怎樣的?你會因為那些借口去拖延。
理解拖延
“恐懼”
恐懼這個詞語出現了134次,結合方式為“恐懼成功”、“恐懼失敗”?謶殖晒κ俏业谝淮温牭降挠^點,很多人害怕成功以后自己的生活發(fā)生的壓力會變大,也有人害怕自己的成功會讓身邊人受到傷害或者嫉妒,這里比如說妻子擔心自己的成功會讓丈夫自尊心受損。
“控制”
恐懼這個詞語出現了80次。結合方式為“害怕被控制”、"控制某某”“自我控制”,這里理解為,很多人需要對自己和自己認為的所有物(比如自己的孩子、時間、所有權)有全盤的控制,這種控制是不受其他人的阻礙、指使,當自己被要求做什么事情的時候,會認為自己失去了控制權,固會產生控制反叛,會給自己理由拖延。
“完美主義”
完美主義這個詞語出現了80次,結合出現的還有“高期待和苛刻要求”。這里的完美主義者,我覺得可以理解成行動派和理想派,行動派的完美主義者和強迫癥可以關聯(lián)理解,理想派,往往是因為想要把事事都做到完美,實際執(zhí)行中反而會遲遲不行動。
克服拖延
這部分,我覺得作者考慮到了原因的.差異,所以提供了各式各樣的建議,比如,細化目標和步驟,把寬泛的目標變成可執(zhí)行的步驟并列出來;建立的第一個目標應當在15分鐘內可以完成;在做某一件事情前,給自己一段時間放空;改變自己做事情的環(huán)境,和數字網絡說再見或者去圖書館、咖啡廳,甚至放棄半天的上班時間;結伴同行事半功倍;甚至及時就醫(yī)。這些在其他的雞湯文或者時間管理的書籍中,我也有看到過。每個人的適用程度和解決問題的實效肯定是不同的。
我喜歡作者介紹的其中一個方法,是用于自我分析的,因為很喜歡,印象深刻,所以我會全文摘錄:
自由書寫
“你可以將你的筆記用于“自由書寫”。自由書寫就是在一個有限的時間內將你的所思所想以一種不停頓、不判斷和不做修飾的方式書寫下來。這種方式通常被書寫者用于激發(fā)自己開始做事的動力,或者發(fā)現某些沒有被自己意識到的想法。
在二十分鐘左右的自由書寫過程中,你所要做的就是一直寫下去,哪怕你寫的是“我沒有什么好說的”或者“我不知道接下來該寫些什么”。不要把你的筆從紙上挪開(或者,不要停止敲擊鍵盤),只要將你的思緒寫下來就可以了。不必擔心標點、拼寫和語法,也不必擔心你寫的是否有意義,或者是否準確。不要涂抹,不要劃掉,也不要刪除。自由書寫的目的不是要寫出一篇美文,而是要在不做判斷的情況下去了解你的思維和情緒!
這對我來說,這不僅是分析自己的手段,我覺得是充分了解自己的價值觀的手段,我有時候總覺得,自己心里想到了什么,但是卻無法總結成觀點,但是寫東西的時候,哪怕很無趣,我也覺得,我終于通過某種方式了解到了自己的真實想法,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已經不像原來那樣每天去寫日記(寫字對我來說和手腕的酸痛是結合在一起的)。但是我卻很喜歡在鍵盤上打字,我很享受一個個單詞出現的過程,很享受一片文章成型的過程。哪怕,就想現在這樣,也不會有很多人給我對文章的反饋。
這本書,我更喜歡前部分,因為你了解了自己,才能對癥下藥,而提供的建議,每個人的承受度是不同的,就比如害怕失去“控制權”的人,可能也會覺得,憑什么指使我去做什么?
今年看了很多書,但是卻很少寫讀書后感,這是一種遺憾。但是有了今天這第一篇,我想,不管自己寫的作品有沒有借鑒異議,那也是在記錄我今時今日的觀點,如能有人欣賞并關注,十分感激,這也就是我寫原創(chuàng)文章能實現的最大的意義了。就寫到這里。
拖延心理學讀書筆記 篇10
人生,每個人都在演繹著一場屬于自己的人生,我們都有著不同的思想和心理,向往成功的道路都是我們一生的追求。也許,當你在迷茫著的時候,拖延著的時候,你已經拋棄了一段你作為在這個世界上生活的一段僅有一次的機會。我們的生命,雖然渺小,但卻應該活得有激情,有意義。
我之前一直認為,拖延是每個人身上都有的毛病,有些人為不易改掉的習慣懊惱,有些人在最后一秒的靈感迸發(fā)二沾沾自喜,覺得這似乎都是生活常態(tài)。但遇見《拖延心理學》之后,我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觀。認清現實和自己,接受自己。表面上看,拖延是個人的時間管理問題,或者對所處理的事情責任感不強二逃避的方式。事實上研究發(fā)現,拖延是一個復雜的問題。不僅僅涉及個人的'心理,行為和情緒問題,還涉及社會,文化等問題。即使我們意識到拖延的存在,已經耽擱了事情,卻無法停止這種行為。
有時,我們會被一些所謂“拖延者的信條”所說服。比如,我必須要做到完美,我做每件事都應該輕而易舉不費力氣。什么也不要做比冒失敗的風險更安全,如果這一次我做的很好,那么我每次都應該很好。我們平時聽到這些,會認為是對自己要求嚴格,是完美主義者,辦事求穩(wěn)。
事實上,這些跟拖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為這些想法是不現實的,是為拖延開道的個人觀念。如果你認為必須做到完美,那么你寧愿拖著也不愿意去做,因為你不愿意冒風險被人批判你的失;如果你認為成功是危險的,你就會為了保護自己和別人而降低成功的概率。人們形成拖延習慣是因為害怕,害怕展露真實的一面,會不被別人能接受,以至于拖延者不僅躲開了認知世界,也躲開了認知自己。雖然要忍受自責,自輕和對自己反感的痛苦,但是比起認清自我所帶來的的脆弱,這種痛苦更容易接受。改善拖延的過程,也是認清自己,接受自己優(yōu)缺點,能夠像老朋友一樣與自己相處的過程。
拿破侖希爾曾經說過:“生活如同一盤棋,你的對手是時間,假如你行動前猶豫不決,或拖延的行動,你將因時間過長而痛失這盤棋,你的對手是不允許你猶豫不決的!”從現在起,讓我們拒絕拖延,提高執(zhí)行力,與時間決戰(zhàn)吧!
拖延心理學讀書筆記 篇11
一、拖延是什么
1.拖延從根本上來說并不是一個時間管理方面的問題,也不是一個道德問題,而是一個復雜的心理問題
根本而言,拖延是一個人跟自身如何相處的問題,它反映的是一個人在自尊上的問題
2.“拖延怪圈”大致呈現以下幾個階段:
、僮铋_始接到任務時,不太著急
、跁r間又過去了,回顧自己浪費掉的時間你后悔不已,除了任務,你會突然什么事情都想做
、垭S著時間流逝,事情仍無進展,你開始感到慚愧,開始自責,心情跌落到谷底
④最后關頭,巨大的壓力讓你坐立難安,你可能覺得剩下這點時間根本完不成
、轃o論選擇放棄還是堅持,最后你都在筋疲力盡和如釋重負中近乎癱瘓。你再也不想多經歷一次這樣的折磨,你發(fā)誓下一次一定早點開始,嚴格按照計劃行事。
拖延怪圈以不再拖延的誓言結束,悲劇的是,大部分人還是會重蹈覆轍
二、為什么拖延
1.拖延最可能的成因:
、賹Τ晒π判牟蛔
、谟憛挶蝗宋扇蝿
③注意力分散和易沖動
、苣繕撕统陝谔^遙遠
2.當我們按照自己真實的樣子而不是按照自己希望的樣子來接受自己的時候,我們才能以最有利于我們的方式來采取行動,而不是生活在拖延的無邊陰影之下
3.拖延的根源:
、偾榫w根源
、跁r間感偏差,拖延者與時間的糾葛
、凵飳W根源,身體、大腦以及遺傳基因
、苋穗H關系根源
4.從你自己的經驗中學習是一件令人興奮而有趣的事情——不否認,不遺忘,不判斷,而是如實接受,好好利用
5.因害怕失敗而壓抑自己的人往往以一種寬泛的方式來定義“失敗”。當他們對自己在一件事情上的表現感到失望時,他們不僅認為自己在那件事情上失敗了,他們還認為自己是一個失敗者。
人們通過拖延來安慰自己,讓自己相信他們的.能力要大于其表現,他們甚至還維護著這樣一種信念:他們的潛在能力是出色的、不可限量的。通過拖延,你永遠不會逼著自己去面對自己的能力限制在哪里。
6.對于完美主義者,心理學家甄別出兩種類型,一種是適應型的,一種是適應不良型的
、龠m應型的完美主義者,對自己要求很高,并且相信自己的表現能夠與之相符。適應不良型的完美主義者對自己要求也很高,但是卻對自己不抱希望
、谶m應不良型的完美主義者,對犯錯極為在意。完美主義的拖延者往往對自己期待過高,不夠現實
7.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家識別出了兩種不同的心態(tài),一種是固定心態(tài),一種是成長心態(tài)
、俟潭ㄐ膽B(tài)認為:智力和才能是與生俱來的,是固定不變的。成功不過就是要證明你的能力,證明你是聰明、有才干的。并且,在生活中面對每一個挑戰(zhàn)的時候,你必須一而再地證實這一點。
、诔砷L心態(tài)認為:能力是可以發(fā)展的;通過努力工作,你可以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得更聰明、更優(yōu)秀。在成長心態(tài)看來,努力可以讓你更聰明或者更擅長于某件事情;努力可以激發(fā)你的能力并成就自己
8.何謂成功?克雷瑞是拖延心理的一個研究員,她把成功定義為“及時追隨目標”。及時追隨目標會將你漸漸引向其他定義的成功,它也可以讓你在付出努力的時候能感受到成功。
在“及時追隨目標”這一點上比以前做得更好本身就是成功。許多拖延者在面對成功的時候,內心往往處于沖突之中。他們害怕成功所給他們帶來的不利的一面,而他們自己對此常常毫不知情。
9.對成功畏懼心理產生的原因:
①成功需要太多努力
、诔晒腥耸艿絺
③成功是禁區(qū)
10.當你明白你可以與成功共存的時候,成功并不會給你帶來自己所預想的災禍,你在前進的道路上就會更加順利
三、怎么對抗拖延
1、確立一個可操作的目標,而不是抽象而模糊的目標。
2、設定一個務實的目標。
3、將你的目標分解成短小而具體的迷你目標。
4、現實(不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地對待時間。
5、只管開始做!不要想著一下子做完整件事情,每次只要邁出一小步。
6、利用接下來的15分鐘。任何事情你都可以忍受15分鐘。你只能通過一次又一次的15分鐘才能完成一件事情。因此,你在15分鐘時間內所做的事情時相當有意義的。
7、為困難和挫折做好心理準備。當你遇到困難時,不要放棄。困難只不過時一個需要你去解決的問題,它不是你個人價值或能力的反映。
8、可能的話,將任務分派出去(甚至扔掉不管)你真的是能做這件事的唯一人選嗎?這件事真的有必要做嗎?
記。簺]有人可以什么事情都做——你也是。
9、保護你的時間。學會說不,不要去做額外的或者不必要的事情。為了從事重要的事物,你可以決定對“急迫”的事情置之不理。
10、留意你的借口。不要習慣性地利用借口來拖延,而要將它看做是再做15分鐘的信號。或者利用你的借口作為完成一個步驟之后的獎賞。
11、獎賞你一路上的進步。將獎賞聚焦于你的努力,而不是結果。小心非此即彼的思維方式:你可以說杯子是空的,也可以說它是半滿的。
記住:即便時邁出一小步也是進步。
12、將拖延看成一個信號。停下來問自己:“拖延傳遞給我的是什么信息”。
拖延心理學讀書筆記 篇12
S.J.斯科特著、王斐譯的《拖延心理學》這本書,分別從你為什么總是拖延和拒絕拖延,從行動開始兩大部分對拖延癥的產生原因及如何解決進行說明。
書的前言部分就告訴我們:拖延是一種成問題的習慣,是把重要的和有時限的事情推到其它時間做。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所以拖延會有一個逐漸加重和蔓延的過程。習慣具有固化的特點,所以針對拖延,保持覺察很重要,但從我自己的經驗,過于敏感的覺察,會引起內心的抵制。所以這種覺察,要注意方式方法。反復自省感到自己在拖延是很折磨人的,不如采用簡單的步驟使自己脫離這個環(huán)境。反觀自己,以前忙完工作回到家總是覺得很累,躺到床上看手機,看各種資訊新聞,有時候一看就是兩個小時,晚上的時間就這樣白白浪費掉了,有一段時間,我的理智告訴我不能這樣,要充實自己,哪怕鍛煉身體也好,但最后還是惰性占了上風。其實這就跟拖延背后的八大心理因素有很大關系:追求完美、對未知的恐懼、承諾“稍后”在做,只專注簡單的任務、經歷動力缺失、不知道從何開始、經常分心和沒有足夠的時間。
我常常會給自己一個“借口”,明天一定完成!明天一定開始!就這樣,在我的想象中,我將擁有無限的能量、健康的飲食、定期的鍛煉、好好工作直至完成一項任務。然而,現實是,“明天的'我”已經很疲倦,沒有動力,很想去逛個街,也很想追個劇。最后對自己定的計劃形成抵觸、開始拖延。此類拖延匯聚到一起,形成自己在專業(yè)上“望人興嘆”局面。我以前把這個單純歸結于自己意志力的不足。書中的“單憑意志力,往往不足以決定內心沖突的斗爭結果。接納負面評價的能力,才是在行為上避免拖延走向高效的起點”。對我真是當頭棒喝。我總想用一種輕而易舉的姿態(tài)完成學習和進步,不肯接受自己在理論上的欠缺。目前我針對自己的缺點,想到的就是定短期目標和及時鼓勵自己的辦法。
其實我想,克服拖延或許就是一個從自戀走向不自戀的過程。不放大自身的困境,不沉溺自己的情緒,不把自己當成世界的中心,離開自身,我們才能看到真實的自己,并接納和熱愛它。也就是書中所說的,從自我傾注的視角轉化為自我觀察。
就像我看完這本書,一開始也覺得自己實在是沒有精力,但定了短期目標后好像不那么難以完成,漸漸堅持了下來,雖然比預計的時間長,但還是按時完成了,我做到了。嗯,我想這就是自己的進步。
所以在看完《拖延心理學》之后,我的拖延焦慮得到了很大的緩解,或許以前被這種拖延負罪壓迫的太厲害了,以至過度放松走向了反面——我?guī)缀跣陌怖淼糜谧约旱耐涎。在完整的讀完這本書后,我想告訴大家,也告訴我自己:只需致力于每天做一些小的改進。慶祝每一次勝利,并且對你最終克服一個常常阻礙你實現目標的壞習慣而感到興奮。祝你好運!
拖延心理學讀書筆記 篇13
在讀《拖延心理學》之前,我一直認為,拖延是每個人身上都有的毛病。有些人經常為不易改掉的習慣懊惱,有些人為在最后一秒的.靈感迸發(fā)而沾沾自喜,這似乎是生活常態(tài)。
當我讀了這本書,對拖延行為進行深入了解后,看法有了改觀。雖然只讀到一半,但是對我有兩個幫助:
1.認清現實和自己,接受自己;
2.指導自己在育兒過程中,如何有效避免孩子拖延習慣的養(yǎng)成。
表面上看,拖延是個人的時間管理問題,或者對所處理的事情責任感不強而逃避的方式。事實上,研究發(fā)現,拖延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不僅僅涉及個人的心理、行為和情緒問題,還涉及社會、文化等方面。即使我們意識到拖延的存在,已經耽誤了事情,卻無法停止這種行為。
拖延心理學讀書筆記 篇14
關于拖延的原因,除了焦慮等因素外,作者對我啟發(fā)最大的一點是關于時間的主觀感受。每個人對于時間的主觀感受是不同的。這一點乍一聽感到驚奇,思考后就覺得深以為然。舉一個書中的例子,一個拖延者在晚上沖到郵局去郵寄稅費,有人問他為什么遲到,他說:"距離午夜還有5分鐘,我沒有遲到!"很多拖延者生活在主觀時間和客觀時間的嚴重沖突中,不愿意也不能認知到他們的時間概念與鐘表時間有著很大的差異。而有些人把鐘表時間看成無關緊要的',認為它不夠人性,有些人則始終處于時間混亂中,一開始似乎一切進展順利,但因為突然發(fā)現時間不夠而暈頭轉向,而這樣的經歷只會在他們身上一再重演。這一經常無法被普通人所認知到的因素實際上恰恰說明了很多拖延事件的緣由,頗使人有恍然大悟之感。
拖延怪圈這一作者著墨頗多的地方也是直戳痛點。拖延怪圈簡練言之:
1.這次我想早點開始;
2.我得馬上開始;
3.我不開始又怎么樣呢;
4.還有時間;
5.我這個人有毛;
6.不做
7.我永遠不會再拖延!
你發(fā)誓,下一次你一定早一點開始,控制好焦慮情緒,嚴格按照計劃,把事情做得井井有條。直到下一個任務出現……我相信有很多人看到這兒會感到心里咯噔一下。因為作者實在是描述得太到位了!很多人,包括我,都曾被困在這樣的拖延怪圈中而感到無比苦惱。我們期待著改變。
改變是一個過程,可以分成四個階段:前關注、關注、有意識有行動或者決心改變、無意識有行動。當你閱讀本文時,你至少是在第二或第三個階段了。通過有效的途徑,你慢慢地進入到下一個階段。而當到達第四個階段時,新的神經通路開始運轉,你開始適應新的行為方式和心理。這樣,隨著時間推移,有一天你會發(fā)現拖延變得不再對你有誘惑力,很多事情都可以馬上動手去做。
對你的拖延癥有了這么多的深入了解以后,克服的方法就顯得簡單了許多:設立明確的目標與充分可行的計劃。這樣的目標應具有可觀察性、具體性和特殊性,它可以被分解成幾個小的步驟,第一步可以在五分鐘內被完成。通過實踐以后,你會發(fā)現,制定這樣的目標和計劃并不難,實現每一步都很輕松,而且會帶給你成功的快感。對了,在實現目標、完成計劃、不斷進步的過程中,別忘了獎勵自己的努力和進步哦。豆瓣的一個小組"我們都是拖延癥"目前成員人數已超過133200.說明拖延癥的人群絕不是一個小數目,但同時也說明大家已經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并且在努力地利用集體的影響和科學的方法去克服。
如果你沒有拖延癥,希望你繼續(xù)堅持下去,給別人樹立一個榜樣;如果你深受拖延癥煩擾,不妨讀讀這本書,汲取一些養(yǎng)分,早日與拖延癥說再見。
拖延心理學讀書筆記 篇15
隔了21個月,終于重新把《拖延心理學》這本書看完了。唏噓啊~~~誰能拯救我末期的拖延癥?看是還是得靠自己啊!自救吧!
拖延主要原因有四:一是情緒根源,包括內心感受、恐懼、希望、記憶、夢想、懷疑以及壓力;二是時間根源,拖延者與時間的糾葛;三是生物根源,包括身體、大腦以及遺傳基因;四是人際關系根源,指家庭背景和社會關系。
情緒根源
拖延的原因有恐懼失敗、逃避成功、完美主義、控制自我,安全感。拖延者對失敗有恐怖感,從而一直拖延,最后失敗了可以說不是他是關系,是時間不夠補。而有些就逃避成功,怕付出太多,怕受到別人傷害,怕遭受妒忌自己受到傷害。還有就是完美主義者,完美主義者,要么全部要么沒有。看到這個,我承認我也是完美主義者,要么全部要么沒有,不管在哪個方面,我都很明顯,要么不做,要做就徹底。好多時間下決心的時間比做的時間還長,喜歡拖延,一直拖拖拖,拖到最后必須做了才會全力以赴去做。自我控制,體現在有個拖延者覺得拖延可以讓他們或者自我的控制感,不必事事聽命于他人?梢酝ㄟ^拖延和自己討厭的人唱反調,有弱者的自我滿足感,還可以報復他人。安全感就在于拖延者通過拖延讓自己心理上或者安全感和舒適感,維護心理平衡。實際上他們只是希望有個伙伴,有人陪伴有人分擔,不至于孤獨,害怕被疏遠。而有一些則是害怕被親近,通過拖延來拒絕他人的親近,而獲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時間根源
拖延者的時間觀念和一般人不一樣。他們的主觀時間和客觀時間嚴重沖突,總主觀認為時間很充足,往往把事情拖延到最后才去做,實際上已經時候不充足了。拖延者時間感知失去平衡,輕視未來,在管理時間方面無序和誤解。不做對未來很重要的事情,只做即時的事情,哪怕是不重要可做可不做得事情。拖延者容易陷在另一個時間區(qū)域里:時間迷失、時間斷裂、過去的好時光,對時間的流逝不在意,不為將來做打算,拖沓此時。
生物根源
拖延的生物根源主要涉及大腦。大腦中的運行的某些生化因素很可能會影響拖延。首先我們要先了解大腦,神經科學最新的幾個“大觀念”:一、大腦處在不斷變化中;二、感受很重要,即便它處于無意識中;三、潛伏記憶的影響;四、;聯(lián)結的通路;五、左逆轉。腦是不斷變化的,不斷修正,具有重組能力,可以打破舊的神經聯(lián)系,建立新的神經聯(lián)系,即是“神經的可塑性”。就是說我們每天所做的事情都會影響我們大腦明天的結構和功能。生活經驗可以激發(fā)神經元,將電子脈沖從一個神經元傳導到另外一個神經元,并釋放生化信息,促使神經元在數量上不斷增長和連接度上不斷緊密化。你做某件事越多,大腦對那個活動反應越多;大腦就會要求事情做得越快越快,越來越好。這也就是所謂的“熟能生巧”。雖然拖延在大腦中已經建立了頑固的連結,但是我們是可以打破的,可以重新建立新連結。打破拖沓模式,建立做事新模式。拖延是舒服的,不拖延是要克服不舒服感,如恐懼和焦慮。當恐懼感出現的時候,大腦就會無意識做出躲避反應,從而導致你的拖延。通過恐懼建立的神經連接是無法被消除的,當再次遭遇刺激的`時候,大腦就會無意識反應。這是大腦對抗恐懼和痛苦的防御機制,會抑制反應,讓你逃避、拖延。不過,由于神經元是可塑性的,我們可以通過有意識地調整我們的情緒對抗恐懼和焦慮、痛苦,管理自己的感受,理性思考,坦然面對那些我們所推遲的事情。潛伏記憶依然,以前的記憶還潛伏在大腦了,當收到刺激時就會激發(fā)神經回路,然后做出拖延的逃避反應。大腦左半球的某一分部和關照、感應和同情這樣的感情有關的區(qū)域。當這區(qū)域被激活,我們就會感到放松,對世界懷著開放的心態(tài)。大腦的右半球有個負面情緒有關的區(qū)域,在不舒服和負面的情緒中,就會傾向退回到自己的世界里。所謂的“左逆轉”就是善待自己會刺激大腦的相應的部位,創(chuàng)造出一種與抗壓感和健全感良性循環(huán)的狀態(tài)。簡單講就是多刺激左半球區(qū)域。
拖延癥和執(zhí)行功能障礙、注意力缺失紊亂、抑郁、焦慮、緊張和睡眠問題這些身體狀況有關。執(zhí)行功能障礙的人往往因為執(zhí)行力不足而導致拖延。注意力缺失紊亂的人因為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情需要的時間比其他人要多,而導致拖延。抑郁癥的人則因為動力不足,連動都不想動了,怎么可能不拖延。拖延的焦慮癥的人一般是強迫癥、邋遢分子和囤積狂這兩種,這兩種情況是“腦鎖住”。強迫癥的人不斷重復某件事情,不能做其他事情而拖延。邋遢分子和囤積狂,是遲遲不把無用的東西扔掉,不斷囤積,大腦回路鎖住狀態(tài)。壓力會使我們變得拖延。面對壓力是,往往是“非戰(zhàn)即逃”的反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物節(jié)奏,有些人早上工作效率比較好,有些人下午工作效率比較好,有時強迫自己工作只會走上拖延之路。睡眠問題也會影響到我們的注意力和能量不足,導致拖延。但是不管是怎樣的情況,都是可以通過重建神經回路來慢慢改變我們的拖延癥。
順便提提季節(jié)性情緒紊亂癥。隨著白天日子的縮短,環(huán)境光線的減少對人產生影響,神經傳遞素、血清素和多巴胺失去化學平衡,容易出現疲勞不堪的情況。冬春兩季較多出現。
人際關系根源,指家庭背景和社會關系。
家庭對拖延者的施壓、懷疑、控制、依附、疏遠等傾向,讓拖延者為了維護其家庭關系而做出拖延行為。有些則希望通過拖延而得到父母的愛等。還有就是為了維護和同事、同學、朋友之間的社會關系而選擇拖延。
PS.雖然拖延者的因素有那么多,我覺得我主要是因為:一是懶;二是時間觀念;三是執(zhí)行力不足;四是完美主義;五是強迫癥;六是抑郁。這六大原因。當然,我現在也在想辦法重建大腦神經回路,面對拖延者,克服拖延者,一步一步來。
拖延心理學讀書筆記 篇16
拖延癥,大抵說的是,一件事情明明時間充足,但總要拖到最期限為止才做,正所謂“不見棺材不落淚,不到黃河不死”。
這本書不多250頁左右,一個小時足以看完,但其帶來的感觸以及對心理的影響,可能會持續(xù)一段相當長的事件——直到我能戒除拖延癥為止。
文中提到的一點很有意思,拖延癥,很多時候正是完美主義者最容易犯。
完美主義者分兩種,一種是苛求完美,最后可以完美完成的天才——這種人是論外,正常來說,不會很多,于是,剩下的完美主義者,就成了拖延癥的最大患者群。一件事情應該做,并且應該完美地做到,但偏偏沒有完美做到的方式,在找到完美做到的方式之前,決定先啥都不做——很多時候的拖延癥,都有經過上面的經歷。
這里的矛盾點在于,沒有去做,就先認為自己條件下做不好,但沒有去做,又如何才能知道自己做不好呢?很簡單,完美主義者們,都有一個大法寶——自知之明,總是認為自己對自己又足夠的認知,知道自己什么可以做到,什么是自己做不到的,任何事情都被二分,基本上不存在中間選項——努力了就可以做到的事情。
然后是下一個問題,完美主義者自認完美,于是對于別人對自己的要求,要自己做的事情,一般不會拒絕——很簡單,交給我,完美地給你做出來。于是下一個矛盾產生,別人地事情,一般很少在自己地熟悉范圍里面,于是結合前一點,完美主義者手里面,就積攢了大量做不到——但絕對要完美地做出來地事情。
于是拖延癥就產生了。
以上討論僅限于“有自知之明地完美主義者”,懶鬼論外不做討論。
然后是另一種拖延癥,也更普通大眾化——有沒有一件很普通很容易干地事情,屬于10分鐘內能解決地問題,被完美地拖到事情不得不解決地最后5分鐘地經歷?或者干脆被拖延過頭。
很多時候,對于伸手就可以做到地事情,人們不會太過在意,很簡單,馬上,現在,稍等這種回答地背后,是別人反復地催促——但就是不做,總是認為有時間馬上做好的事情,卻總是不去做,這就是拖延癥。
原因在于,很多人做事情,按照四象限法則,這一類事情會被歸于第四象限,因為任何時候都可以做到,于是不緊急,因為很快就可以做完,即使在deadline前也可以很快弄完,所以不重要,但是,現實中,可能deadline的.時候,做事情的條件正好不具備,或者時間被更重要,更緊急的事情占用,導致事情沒有完成。
以上就是兩種最典型的拖延癥——工作拖延癥與生活拖延癥的筆記比較有代表性的群體的描述,更詳細的,可以去參考《拖延心理學》。
然后是下一個討論,如何擺脫拖延癥——這個問題的提問人,一般就是上面提到的完美主義者,只有這種人才會關注之后的問題,即使對他來說毫無意義。
拖延癥的治療,說起來很容易,規(guī)劃好時間,做事情從小目標做起,但現實是,吹牛誰都會,但做事可不是。
比如說,有自知之明的完美主義者說,我知道我應該糾正我的拖延癥,但感覺我沒有找到一個好的辦法,我先找個完美的辦法再行動。
比如說,我應該馬上行動去整理代碼而不是寫這篇書評。
拖延心理學讀書筆記 篇17
這本《拖延心理學》,大約是五年前,網上某篇文章中介紹說這是香港某大學推薦學生閱讀的幾百本書之一。書名當時就很吸引我,因為我當時已經意識到自己有疑似拖延癥。偶然,又在網上看到了其電子版,就下載了下來,但是只是在硬盤的某個角落里靜靜地躺著。一直拖延到去年年底,我買了這本書,然后它又靜靜地躺在書架上。拖延到今年下半年,我才拖拖拉拉地讀這本書,三周前讀完,又拖延到現在,決定寫點這本書的讀后感。突然覺得,是不是讀了這本書對我也沒什么療效?
之前曾對時間管理的知識很感興趣,當然也是為了針對拖延問題,看了諸如網上流行的所謂華為內部時間管理的培訓課程等等,好像沒有什么效果。讀了這本書,讓我有了新的認識,引用書的原文——“拖延從根本上來說并不是一個時間管理方面的問題,也不是一個道德問題,而是一個復雜的心理問題”。
其實寫這本書的讀后感非常難。首先這本書并不好讀,可能跟語言有關,畢竟是譯著,既要考慮語言方面,又要考慮專業(yè)方面,而且案例都是國外的,會有種疏遠感;另外這本書并不像小說或其他文史類的書,心理學方面的書我還是第一次讀。但是書里分析拖延心理的狀態(tài)、成因等,讓人覺得說是在說我自己,“于我心有戚戚焉”。所以,下面的所謂讀后感,其實就是摘抄加想哪兒說哪兒。
書中序言引用另一位心理學家的觀點,指出拖延癥可能的成因——對成功信心不足,討厭被人委派任務,注意力分散和易沖動,目標和酬勞太過遙遠。對于注意力分散這方面,我直接引用文中內容:
“事實上,網絡越來越成了人們不愿意做事的罪魁禍首,這種趨勢正在不斷地蔓延。如今,信息已經是鋪天蓋地、無所不在。過多的信息讓我們無所適從。太多的信息,太多的決定,太多的選擇——信息的泛濫讓我們很多人陷入了拖延的泥沼之中!
這段引文有沒有感同身受?
文中總結了拖延的“心路歷程”,叫“拖延怪圈”:
1)開始新的'任務前,信心滿滿,“這次我想早點開始”;
2)早點開始的時機錯過,“我得馬上開始”;
3)時間又過去了,“我不開始又怎么樣呢?”;
4)安慰自己,“還有時間”;
5)早點開始做事的良好意圖沒有實現,內心絕望,“我這個人有毛病”;
6)臨近結束,“最后的抉擇:做還是不做”;
7)不論任務最終是做了還是沒做,“我永遠不會再拖延!”
拖延者往往都是完美主義者。文中介紹了心理學上的“完美主義”的分類——適應型和適應不良型。前者是對自己要求很高,并且相信自己的表現能夠與之相符。后者是對自己要求很高,但卻對自己不抱希望,對自己的要求和對自己表現的期待之間存在一種矛盾。這種分類對于我來說也是很新穎的,果然心理學上看問題的角度就是不一樣。這種完美主義應該就是與前面說的拖延癥成因之“目標和酬勞太過遙遠”相對應的。完美主義都往往要求很高,而又正好是適應不良型完美主義者,就容易出現拖延了。
在第9章《你是怎樣變成一個拖延者的》中,有一節(jié)標題“家庭態(tài)度:拖延的成因”,介紹了家庭態(tài)度對人心理成長的影響,在接下來的一節(jié)講述了五種家庭傾向和與之相伴隨的內心恐懼是形成拖延的心理原因——施壓、懷疑、控制、依附、疏遠。
書中第四部分,用長達五章的內容來闡述征服拖延之戰(zhàn)。我個人覺得還是有些空泛,但還是簡單整理在這里。我相信兩位作者都是心理學專家,可能更擅長針對具體的拖延癥制定具體的措施,而把這些具體措施抽象化之后,就變得很空空泛了。
征服拖延之戰(zhàn)之前,先進行盤點,盤點自己身上的拖延問題。盤點自己存在的拖延現象,分析這些拖延帶來的外在的和內在的后果,盤點自己為拖延找的借口。
對付拖延的有力武器是明確的目標與可行性的計劃。作戰(zhàn)方法有學會怎么判斷時間、學會“接受”和“拒絕”、利用你的身體減輕拖延(運動,鍛練身體)。
書的最后部分是拖延技巧匯編,總結一下:
1、確立一個可操作的目標,要可觀察具體而實在的,而不是那種模糊而抽象的。
2、設定一個務實的目標。(好像跟1有重復)
3、將你的目標分解成短小具體的迷你目標。
4、現實地(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對待時間。
5、只管開始做!不要起一下子做完事件事情,每次只要邁出一小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利用接下來的15分鐘。
7、為困難和挫折做好心理準備。
8、可能的話,把任務分派出去(甚至扔掉不管)
9、保護你的時間。學會怎樣說不,不要去做額外的或者不必要的事情。
10、留意你的借口。不要習慣性的利用借口來拖延,而將它看做是再做15分鐘的一個信號。或者利用這個借口作為完成一個步驟之后的獎勵。
11、獎賞你一路上的進步。將獎賞聚集于你的努力,而不是結果。
12、將拖延看成一個信號。停下來問自己:“拖延傳遞給我的是什么信息?”記住:你能夠做出自己的選擇。你可以拖延,你也可以行動。
總之,拖延是個心理問題,了解這方面的知識,為的是更好地與自己相處,面對拖延的挑戰(zhàn),學會接受,學會行動,讓自己的心理更成熟。
拖延心理學讀書筆記 篇18
《拖延心理學》是由簡·博克和萊諾拉·袁所著,簡·博克和萊諾拉·袁,是心理學博士、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資深心理咨詢師。從1979年開始就為學生中的拖延者創(chuàng)設了第一個團體治療課程,曾經出現在《奧普拉》和《20/20》等電視節(jié)目中,同時也是《人物》和《當代心理學》等出版物的專訪對象。她們一直致力于為全美國的學生、公司組織和公眾團體提供治療的心理工作坊和專題演講方面的服務,終年活躍在斯坦福大學、伯克利的講壇。
通常一本書的可讀性往往取決于作者的閱歷,寫書的人往往被認為對他們的寫作傾向有著非常深入的了解。確實,作者對拖延心理的了解可以說是徹頭徹尾的,簡·博克曾經說:“我們兩個都知道對方的那些丑事,我們都經歷過許多通宵開夜車的日子,也曾為寫博士論文而掙扎了多年,經常要繳納稅收滯納金,并常常為自己的拖延而編造種種故事情節(jié)(最為極端的例子是說自己家里死了人)!背俗髡邇蓚人對此的個人親身經驗之外,作者也有多年與拖延心理打交道的職業(yè)經歷。當作者還是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咨詢中心成員的時候,作者從1979年開始就為學生拖延者創(chuàng)設了據作者所知的第一個團體治療課程。在作者的拖延者團體中,作者看到一些拖延的模式和傾向一再地呈現出來。雖然每個人的情況不同,但是其中還是有很多引人注目的共性。舉個例子來說,作者原計劃在周一上午九點開始作者一周的團體治療課程,結果作者發(fā)現這根本不現實——在十點之前沒有一個人出現在現場!當作者向公眾開設拖延工作坊的時候,作者再次遭遇到了這個拖延怪獸。作者差點提前一周取消作者的第一個工作坊,因為在預訂的時間內沒有幾個人報名。結果,幾乎2/3的人是在截止時間的最后一分鐘報了名,作者不得不搬到一個更大的房間里才能容納下這么多的人。
作者不僅僅在文學上取得了驕人的成績,而且在她從醫(yī)方面的成績也不容否認。30年來,作者在心理治療和心理分析的私人診所內也處理了很多個案,很多人因為常年拖延而積重難返,這讓作者有機會在更深的`層次上探索這個問題。作者感到幸運的是,患者們都勇于向作者敞開心扉,這使作者的研究工作從中受益良多。所有這些經驗都再次堅定了作者的想法:拖延從根本上來說并不是一個時間管理方面的問題,也不是一個道德問題,而是一個復雜的心理問題。根本而言,拖延的問題是一個人跟自身如何相處的問題,它反映的是一個人在自尊上的問題。
在書中,作者描述了從學生到科學家,從秘書到總裁,從家庭主婦到銷售員,拖延的問題幾乎會影響到每一個人。本書的兩位作者基于他們倍受好評和極具開創(chuàng)性的拖延工作坊和從眾多心理咨詢領域中汲取的豐富理
論和經驗,對拖延作了一次仔細、詳盡、有時也頗為幽默的探索。通過鑒別和檢查那些我們將事情推掉的背后原因——對失敗、成功、控制、疏遠和依附的恐懼,加上我們的時間概念問題和大腦的神經學因素——為我們學會怎樣理解拖延的沖動以及怎樣以全新方式采取行動做了一件非常扎實的基礎工作,并為我們提供了達成目標、管理時間、謀求支持和處理壓力等一系列方案來克服拖延問題,她們提供的方案極為實用并經受過實踐的檢驗。書中作者還還考慮到工作和生活節(jié)奏不斷加快的當代文化訴求,以及諸如注意力缺失紊亂癥、執(zhí)行功能障礙癥等神經認知問題對拖延的影響。在書中作者甚至還為生活和工作在拖延者身邊的人群提供了不少實用性建議。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一直認為拖延就是懶惰的一種表現,但看完這本書之后才發(fā)現,拖延并不只是懶惰,他跟很多因素有關,通過書中的描述,我也發(fā)現自己拖延的毛病,了解到了拖延對事情發(fā)展的影響。我深深地認識到拖延讓我失去了太多的機遇和成功的機會,拖延不是單純的懶惰,它的危害更甚于懶惰,我也意識到拖延必須改正。
一旦意識到拖延的危害,我們該馬上制定相應的更正計劃。
降低期望,設定具體的、可操作而非模糊的、臆想的計劃。不是我要在一年之內學會德語,而是我要在兩個小時內記住十個德語詞匯。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現狀,接受這個世界上沒什么東西是完美的這個事實。學會發(fā)現自己的優(yōu)點和擅長點,更重要的是承認自己的不足和缺點。
拖延心理學讀書筆記 篇19
凡事預則立,不立則廢。看完《拖延心理學》,我立即就想到了這個千古名言。下面我就從人生規(guī)劃和工作計劃兩個方面談談拖延和做事。
記得上小學的時候老家經常會問,你長大了想做(干)什么?大家還能想起來第一次回答的答案嗎?即便記得,實現的又有幾個呢?我想恐怕寥寥無幾。我記得我曾經回答的是當老師,和現在的職業(yè)相去甚遠?赡苁俏乙庵静粓远ò,但我總覺得那會我的回答是隨性的,不夠成熟。如果我真是個老師,按現在我的思想,我會這么處理這個事情。第一,我會安排課程給大家介紹360行;第二,我會讓學生去思考自己要做什么,這個不需要做很快的決定,也許會給1個月的時間;第三,我會讓每個人寫一篇自己的理想,以作文的形式交給我;第四,我會讓大家再寫一篇文章,題目是《如何實現我的理想》;第五,我會將這兩篇文章放到一起來評論,同時會寄語每位同學,希望他們能按照規(guī)劃好的人生,努力的實現夢想,體現自己的價值。(可惜啊,我不是老師。感嘆一下過去和現在的教育現狀)
我在考上大學的那刻,我都沒有對自己的人生做過什么規(guī)劃,一直到大學畢業(yè)后的前兩年,我都是一棵無根的浮萍,隨著社會的激流漂動。后來想想,我究竟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我究竟想要什么樣的生活?這一思考,自己就清楚多了,所以在以后做出決定的時候,我總會想著我所需要的。所以,現在我也給大家一點建議,如果還沒有對自己未來做規(guī)劃的,抓緊吧,當你一步步的按自己的規(guī)劃實現的自己想要的生活時,你會小有一種成就感。
再來說說工作吧。也許大家在工作中都有渺茫的時候,我不知道你們如何,反正我經歷過工作多的連夜加班的時候,也有一月沒事做的時候,有我的原因,也有工作性質的原因。但現在,我感覺我的工作是充實而適量的。我是如何做到這點的呢?計劃。其實做基建工作挺復雜的,工作量也是十分龐大的,我不敢說把工作做好了,但至少我的工作在按照計劃一步步的落實。工作中,我們往往會做月報、周報、日報,其實這就是計劃,如果計劃制定的合理,我想工作完成的肯定井井有條。曾經我在工作中往往是應付差事多,計劃工作少,有時是計劃了,卻沒有跟進,因此到第二天,日報的內容沒實現;到周末,周報的內容沒實現;到月末,月報的內容肯定不全面。所以現在我養(yǎng)成了幾個習慣。第一,每天晚上睡覺時,想想今天的事情做完了沒,明天還有哪些事。第二,每周三看周報,如果沒完成的任務,可能就提醒自己抓緊了;第三,每月10日、20日看月報,如果有沒完成的事情,再安排一下。這樣我基本上就把計劃的事情都照顧到了。
當然,好像說了這么多,和拖延沒多大關系,其實按計劃進行,就是改掉拖延的習慣,克服拖延的心里。很多時候我們是很多機會,而往往是拖延的心里,自己告慰自己,等等再說吧,過了這段時間再說吧,完成這個事情再看吧等等,讓機會轉瞬即逝,時間過了,也許想法和機會都過了……
拖延心理學讀書筆記 篇20
在閱讀了《終結拖延癥》之前,我看過《拖延心理學》,可能由于自己偏向于感性,我感覺《終結拖延癥》一書偏于理性規(guī)則,閱讀時間比我預計的要長。
最能減少拖延負罪感的,莫過于發(fā)現:拖延的不是我一個。所以在看完《拖延心理學》之后,我的拖延焦慮得到了很大的緩解,或許以前被這種拖延負罪壓迫的太厲害了,以至過度放松走向了反面――我?guī)缀跣陌怖淼糜谧约旱耐涎印T谶@種情況下,偏重理性的《終結拖延癥》對我很好的進行了一次糾偏。
我非常贊同這本書對拖延的定義:拖延是一種成問題的習慣,是把重要的和有時限的事情推到其它時間做。習慣不是一天形成的,所以拖延會有一個逐漸加重和蔓延的過程。習慣具有固化的特點,所以針對拖延,保持覺察很重要,但從我自己的經驗,過于敏感的覺察,會引起內心的抵制。所以這種覺察,要注意方式方法。反復自省感到自己在拖延是很折磨人的,不如采用簡單的步驟使自己脫離這個環(huán)境。我以前回家總是躺到沙發(fā)上看報紙,結果就是經常一份報紙看了兩三個小時,晚上什么事情也做不了。這中間也會時時想到“起來吧起來吧!钡詈筮是惰性占了上風。但如果回家后就坐到桌邊看報,那么基本半個小時就能搞定,也就有時間去干其它事情。
鍛煉自己的情緒肌肉是我最感興趣的部分,也獲益最多。由于閱讀的興趣,我有意無意間贊同“人生貴適意耳”的生活態(tài)度,所以對于不舒服的狀態(tài),第一反應就是要避開,對于不能容易解決的問題,就想放棄。騎手與馬的比喻非常適合我――由于騎手缺席,我就象那匹只能依據本能行事的馬。我對各種東西的學習,依賴自己理解力不錯,入門都比較容易,但到達某個平臺階段,要下一點死功夫時,我就會停步不前,以至于我良好的開端從來都是失敗的前奏曲。最后對學習形成抵觸,對任何學習計劃都開始拖延。此類拖延匯聚到一起,形成自己在專業(yè)上“望人興嘆”局面。我以前把這個單純歸結于自己意志力的不足。書中的“單憑意志力,往往不足以決定內心沖突的'斗爭結果。接納負面評價的能力,才是在行為上避免拖延走向高效的起點”。對我真是當頭棒喝。我總想用一種輕而易舉的姿態(tài)完成學習,不肯接受自己在理論上的欠缺。目前我針對鍛煉情緒肌肉,想到的就是五分鐘和計劃完成及時鼓勵的辦法。
其實我想,克服拖延或許就是一個從自戀走向不自戀的過程。不放大自身的困境,不沉溺自己的情緒,不把自己當成世界的中心,離開自身,我們才能看到真實的自己,并接納和熱愛它。也就是書中所說的,從自我傾注的視角轉化為自我觀察。
總算寫出來了,雖然比預計的長,但動筆時倒是確信自己能在截止期前完成的,而且也做到了。嗯,對自己感到滿意。
拖延心理學讀書筆記 篇21
拖延癥(英文:Procrastination)指的是非必要、后果有害的推遲行為。
。ò俣劝倏疲
"趨利避害"是人類的本能,"拖延"就是這種本能的表現。
推遲行為的背后,是對這種行為的后果及其所帶來的影響的恐懼。
"拖延"的過程并不愉快,時不時的擔憂,讓你無法享受當下的閑暇。
"拖延"看似暫時延后了壞現象的出現,但是不能防止它出現(墨菲定理)。
導致拖延的原因最常見的是恐懼失敗,最離譜的是恐懼成功。
拖延讓我們躲開負面的感覺,它是很好的防御盾牌,但也會阻礙我們開始新的嘗試(新的工作,新的語言,一種樂器)。
有時候,我們的思維停滯在過去,有時候我們的思維游離在未來,我們玩著時空的把戲,躲避著本應應對的壓力。
雖然,拖延的行為看起來是個行為素養(yǎng)問題,但是,它的根源要復雜得多,“拖延從根本上來說并不是一個時刻管理方面的問題,也不是一個道德問題,而是一個復雜的心理問題”。
心理學家PiersSteel認為拖延最可能的四個成因是:對成功信心不足,厭惡被人委派任務,注意力分散和易沖動,目標和酬勞太過遙遠。
對完美主義的追求,或者從反面來說,對失敗的恐懼,都有可能讓我們在某個方面裹足不前。
一方面,就像我在寫這篇文章時,內心總是在猶豫。
我是不是就應列一個提綱,是不是就應準備好一些素材呢?我寫出來的東西有什么作用呢?從在學校的時候寫論文開始,到了公司開始寫各種文檔、PPT等,我都會受到這種心理的困擾,內心想著要把文章寫好,想著要準備充分的素材,要寫得生動搞笑,但每每都是無從下筆。
通常都是這樣,應對著電腦里面的空白文檔,先快速敲下幾個關鍵字,然后想到一些題材,之后開始上網、翻書去尋找,找著找著,最后都忘記了自己本來是要做什么的。
等到回過神來,卻發(fā)現自己的文檔里面仍然只有幾個關鍵字。
此刻,回想這個過程,在上網、翻書查找題材的時候,在挖空心思想要一個好的題目的時候,我到底在做什么呢?表面上是為了讓資料更充實,讓題材更搞笑,讓題目更加吸引人,但是我明顯地感覺到自己在拖延,在拖延進入文章的寫作。
或者,我是想要提前胸有成竹,一氣呵成。
但最后往往是草草了賬。
尤其是在做一些我們并不擅長的事情時,我們更容易拖延。
比如,數學作業(yè)、作文、手工課的作品。
拖延讓我們延遲應對失敗的恐懼,從而給我們帶來安全感。
當最后期限降臨,我們不得不應對時,我們會采取草草應付的手段,渴望早早擺脫那些令人厭惡的東西,這些東西不是作業(yè)本身,而是作業(yè)帶給我們對挫敗感,以及由此造成的煩惱和恐懼。
如同,開頭所說,拖延只是一些深層次心理、生理問題的表現。
而對失敗的'恐懼也只是一種淺層的表現。
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害怕失敗所造成的不利影響會破壞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也可能是認為自己根本不擅長做這件事情,一切的發(fā)奮只是白費時刻。
如果,你認為自己根本沒有學習數學或者音樂的天賦,而學校中學習的經歷給你帶來的只有伴隨著讓人寒心的分數,痛苦的回憶,那么畢業(yè)之后我們會慶幸自己最后擺脫了那些東西。
當有人聲稱自己很享受其中樂趣時,我們的反應就是“他有這天賦,而我沒有”,或者,“哪有什么樂趣”! 有時候,"拖延"是我們宣示獨立,爭取控制權,甚至報復的工具。
當更有權勢的人物(上司,家長,更強勢的朋友、配偶)要求你做某件事情的時候,你表面上應承,內心卻充滿抱怨。
或者,你認為這種小事微不足道,讓你去做根本就是殺雞用牛刀,或者你認為自己落入下風,內心的感受沒有得到強勢人物的照顧,或者你早就不滿對方的某些表現,因此一旦你找到這個機會,你就會通過拖延的手段來證明自己的重要性,或者報復對方。
拖延心理學讀書筆記 篇22
從什么時候感覺到自己有拖延癥?大約是大學時間。
高中時,由于處在一種高度“集權”的家庭中(父母管教十分嚴格),一旦擺脫這種管束,進入大學生活后,我發(fā)現自己的狀態(tài)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這種情況在大一的時候還是好的,畢竟生活習慣的是難以很快被“惡化”的,所以第一年,我參加了各種活動、加入各種組織、社團,學業(yè)也沒有落下,沒有付出什么努力,也能取得二等獎學金和班上能拿的獎。
最大的變數發(fā)生在大二,我開始追星,開始玩游戲。沉迷其中無法自拔,甚至請假不去上課,自然,我有底線,就是不掛科,所以延續(xù)大二,我只能拿三等獎學金。
大三的時候,準備考研,但是心里對于爸媽的這種期許,我是極度不情愿的。所以,基本投入的學時時間可能不超過50個小時,自然,考研也是失敗的。
大四畢業(yè)了,我很恐慌,擔心自己的表現是否能在社會上立足,所以在第一份offer提供過來時,我就接受了,并且為這極少的工資,付出我最大的誠意和努力。
現在畢業(yè)已經四年,現在的我,已不同于當年的我,但是我仍然感覺到拖延在我生活中經常的`出現。所以我讀了這本書《拖延心理學》。
這是一本什么樣的書呢?
兩個方面:這是一本讓你了解你自己、分析你自己的書,整體就分為兩部分,理解拖延和克服拖延,對我來說,理解拖延部分,看的過程中,我會心跳加速,因為我可以感覺到,作者說的就是我,活靈活現的展示了,生活中,你的心路歷程是怎樣的?你會因為那些借口去拖延。
理解拖延
“恐懼”
恐懼這個詞語出現了134次,結合方式為“恐懼成功”、“恐懼失敗”。恐懼成功是我第一次聽到的觀點,很多人害怕成功以后自己的生活發(fā)生的壓力會變大,也有人害怕自己的成功會讓身邊人受到傷害或者嫉妒,這里比如說妻子擔心自己的成功會讓丈夫自尊心受損。
“控制”
恐懼這個詞語出現了80次。結合方式為“害怕被控制”、"控制某某”“自我控制”,這里理解為,很多人需要對自己和自己認為的所有物(比如自己的孩子、時間、所有權)有全盤的控制,這種控制是不受其他人的阻礙、指使,當自己被要求做什么事情的時候,會認為自己失去了控制權,固會產生控制反叛,會給自己理由拖延。
“完美主義”
完美主義這個詞語出現了80次,結合出現的還有“高期待和苛刻要求”。這里的完美主義者,我覺得可以理解成行動派和理想派,行動派的完美主義者和強迫癥可以關聯(lián)理解,理想派,往往是因為想要把事事都做到完美,實際執(zhí)行中反而會遲遲不行動。
克服拖延
這部分,我覺得作者考慮到了原因的差異,所以提供了各式各樣的建議,比如,細化目標和步驟,把寬泛的目標變成可執(zhí)行的步驟并列出來;建立的第一個目標應當在15分鐘內可以完成;在做某一件事情前,給自己一段時間放空;改變自己做事情的環(huán)境,和數字網絡說再見或者去圖書館、咖啡廳,讀后感甚至放棄半天的上班時間;結伴同行事半功倍;甚至及時就醫(yī)。這些在其他的雞湯文或者時間管理的書籍中,我也有看到過。每個人的適用程度和解決問題的實效肯定是不同的。
我喜歡作者介紹的其中一個方法,是用于自我分析的,因為很喜歡,印象深刻,所以我會全文摘錄:
自由書寫
“你可以將你的筆記用于“自由書寫”。自由書寫就是在一個有限的時間內將你的所思所想以一種不停頓、不判斷和不做修飾的方式書寫下來。這種方式通常被書寫者用于激發(fā)自己開始做事的動力,或者發(fā)現某些沒有被自己意識到的想法。
在二十分鐘左右的自由書寫過程中,你所要做的就是一直寫下去,哪怕你寫的是“我沒有什么好說的”或者“我不知道接下來該寫些什么”。不要把你的筆從紙上挪開(或者,不要停止敲擊鍵盤),只要將你的思緒寫下來就可以了。不必擔心標點、拼寫和語法,也不必擔心你寫的是否有意義,或者是否準確。不要涂抹,不要劃掉,也不要刪除。自由書寫的目的不是要寫出一篇美文,而是要在不做判斷的情況下去了解你的思維和情緒!
這對我來說,這不僅是分析自己的手段,我覺得是充分了解自己的價值觀的手段,我有時候總覺得,自己心里想到了什么,但是卻無法總結成觀點,但是寫東西的時候,哪怕很無趣,我也覺得,我終于通過某種方式了解到了自己的真實想法,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已經不像原來那樣每天去寫日記(寫字對我來說和手腕的酸痛是結合在一起的)。但是我卻很喜歡在鍵盤上打字,我很享受一個個單詞出現的過程,很享受一片文章成型的過程。哪怕,就想現在這樣,也不會有很多人給我對文章的反饋。
這本書,我更喜歡前部分,因為你了解了自己,才能對癥下藥,而提供的建議,每個人的承受度是不同的,就比如害怕失去“控制權”的人,可能也會覺得,憑什么指使我去做什么?
2018年看了很多書,但是卻很少寫讀書后感,這是一種遺憾。但是有了今天這第一篇,我想,不管自己寫的作品有沒有借鑒異議,那也是在記錄我今時今日的觀點,如能有人欣賞并關注,十分感激,這也就是我寫原創(chuàng)文章能實現的最大的意義了。就寫到這里。
拖延心理學讀書筆記 篇23
天半的時間看完這本書。
看前半部分的時候覺得很多話語都直切我的要害,發(fā)現了很多以往自己并沒有意識到的拖延問題。完美主義,對失敗的'恐懼。給自己諸多借口。
今年才看了14本書,一半以上還都是中篇,才發(fā)現自己拖延癥有多么的嚴重,看這本書的過程中,給自己制定了不去瀏覽新聞,不進貼吧,空間,等等一些影響閱讀的事情。
同時每次想要給自己借口拖延時,都會在心里面說上一句:不要拖延,開始閱讀。
給自己制定了一天閱讀兩百頁的任務,所以每次想要偷懶拖延時,就會很急迫的想我還有多少任務沒有完成呢!
就這樣,自己也沒想到的兩天半時間,看完了這本書。
清晰的小目標是非常有必要的,大的籠統(tǒng)的目標,相當于沒有目標。
積極心態(tài)非常重要,以往遇到不想干的事情時,總是很消極很不滿的情緒,可是又不得不去做,現在再遇到這些情況時,我會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凡事向好的開心的有益的方面去想,同樣一件事,消極心態(tài)面對和積極心態(tài)面對完全是兩個不一樣的結果。
消極心態(tài)下,事情做的不情不愿,心情還會很不好,積極心態(tài)下,發(fā)現原來讓自己生氣的事情原來并沒有那么可氣,并且心情好了,接下來做什么事情都會很順暢。
拖延心理學讀書筆記 篇24
這本書分析了拖延的心理學原因,然后提出了一些解決方法。通過一些實例和心理分析來達成觀點的闡釋,比較可信,前半部分幾乎擊中心靈,每句話似乎都讓你醍醐灌頂,重新認識自己。但后面各種方法羅列卻讓人不好操作,陷入了成功勵志類書籍的通病,總的來說還不錯。
對于我個人來說,頭緒繁多或無從下手的事容易造成拖延。里面也暗含了完美主義傾向:我不確定能做到最好,因而失去了細步邁出逐步夯實的動力。甚至為自己找一些合理的借口。不怕失敗最重要是不要把表現與能力價值掛鉤,不要與外在評價過度關聯(lián)。
我就是固定心態(tài)的完美主義者,原以為拖延并不嚴重,但其實一直都在。但其實我并無天分,只有一些巧合和努力,天分被外在拔高了,因此完美主義心態(tài)是沒有堅實基礎的。寄希望于虛榮和享樂并存對我來說也不可能,這個世界沒有白吃的午餐,對于我來說也沒有輕松過上好日子的路子。必須首先保證勤奮然后途中注意方法和結果。從此開始,看穿紅塵放棄虛無縹緲靠外界肯定的價值,不怕失敗重新構建自己的價值。工作即使不熱愛,勤奮是必須的,而自己的家庭及夢想則必須兩者都有。
最可怕的事情是去全然地接受自己,然而對個人來說,成長是最重要的,全然接受自己的`優(yōu)缺點并不妨礙反而有助于你的成長,何樂不為?拖延總會歸因于某種患得患失,此時要注意和自身成長及責任對比。而且特別注意不要讓這些擔憂成為懶惰潛在的借口,因而循環(huán)惡化。
這本書中學到的最大一點是冷靜分析:當拖延癥發(fā)作時,要看清其中的原因,以前或許看不清,現在這么多案例看了這本書應該可以了。當不良情緒發(fā)作時也要照樣分析,然后做出決策。借口,潛意識的懶惰等等阻礙前進的因素都要刨出來。然后與自己的目標之路最大限度匹配。
拖延心理學讀書筆記 篇25
隨著生活和工作的節(jié)奏越來越快,遇到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在面對著積壓成山的問題時,很多人會習慣性地產生退縮心理。
近日,利用閑暇時間,我讀完了一本《拖延心理學》。讀完以后,發(fā)現其中所講的許多道理,可以應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上。我們每個人都有懶惰心理,在遇到問題和事情時都會有拖延的心理。
通過閱讀這本書后,我發(fā)現拖延癥其實是許多人都在面臨的問題,隨著生活和工作的節(jié)奏越來越快,遇到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在面對著積壓成山的問題時,很多人會習慣性地產生退縮心理,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種,比如對自己的能力的過高估計;對時間的分配不夠合理;對做事的步驟缺乏合理的分配和調度;時間久了,事情會會慢慢的堆積起來,在面對堆積起來的問題時,人總會變得懶惰起來,總會想著反正債多不壓身,還不如慢慢解決,于是慢慢的就形成了拖延癥。
在工作中,我們也會有拖延癥的表現,比如明明可以馬上做完的一件事,偏偏要拖到最后五分鐘的時候才去做,一件兩件小事還不太明顯,事情堆積在一起形成大山以后,就會對我們形成困擾,所以在工作中,我們千萬不能有拖延的習慣,所有的問題都必須要及時處理,不能想要一下子就把徹底把問題解決了,而是要把問題放在平時分步驟一點一點的解決掉。在面對司乘人員時也要保持這種心態(tài),在司乘人員遇到困難時,及時快速地為他們提供幫助、解決困難,這有這樣司乘人員才會有賓至如歸,感受到家的溫暖。
其實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還會遇到很多其他的類似拖延癥的`問題,我們需要逐一的分析并克服它們,只有在克服這些困難之后,我們的人生才會變得更加完美、更加順利。在工作中更多的發(fā)揮出自己的才能,為高速事業(yè)的發(fā)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拖延心理學讀書筆記 篇26
讀該書首先能夠想到的是“拖延癥”和“執(zhí)行力”兩者的聯(lián)系,拖延往往以懶惰的標簽貼在人身上,是與執(zhí)行力背道而馳的。通過研讀本書,結合生活工作中的所見所想,談我個人對拖延的看法:
首先,認清拖延心理。拖延是做事拖拉或懶得去做,當"拖延"已經影響到情緒,如出現強烈自責情緒,強烈負罪感,不斷的自我否定、自我貶低等心理疾病時,才能稱之為"拖延癥"。拖延的基礎,實際上是對自身很高甚至不切實際的期望。如果說完成任務是走過一塊一人寬、十米長的厚木板,那么當它放在地面上時,幾乎人人都可以輕松地走過。但對結果的高期望則像是將這塊木板架到了兩座高樓間十層樓高的地方,于是我們會害怕掉下去,即害怕失敗或害怕成功,甚至不敢向前邁上一步。而工作期限則是身后的一團火,當它離我們足夠近時,害怕被燒著的恐懼感戰(zhàn)勝了對掉下去的恐懼感,于是我們一下子沖了過去,在期限前趕完了任務,盡管質量很難說。很多拖延的人甚至很享受那種過后突然一下放松的感覺,而且拖延的結果有時反而挺好。這種時候,會在心里表揚自己很有"效率"。同時,長期這樣下來,盡管不愿承認,但潛意識里確實覺得自己如果花了很多時間成績卻平平,會是一件非常丟臉的事情。于是這一切的一切,都再次強化了拖延心理的形成。另外,常與拖延聯(lián)系起來的還有完美主義。某些拖延行為并非拖延者缺乏能力或不夠努力,而是某種形式的完美主義或求全觀念的反映,他們的心聲是“多給我一些時間,我可以做得更好”
其次,拖延的原因大體可分為以下幾類:太難、太耗時間、沒有相關的知識技能、害怕別人知道自己做不好。
在生活中拖延心理普遍存在,如果可以很好的解決,則可以將工作生活的.效率提高幾倍,加快社會的進步速度。
結合工作性質,有幾點想法:
一、鼓勵員工保證工作質量基礎上自主加快速度。
首先、要明確工作的主要責任人,讓領受工作的人知道誰應該對該工作起主導作用,并負責任。
第二、給予責任人相對應的權利,就是所謂權責對等。某項工作可能需要多個部門協(xié)同合作,必須注意該項工作的責任人有沒有權利去行使主導作用,避免將責任人變成背鍋人,最后導致工作推不動,獎罰制度不能使人心服口服。
第三、制定完成工作的獎懲規(guī)定。
二、減少員工抱怨心理的產生。比如收入和勞動強度的攀比心理。
均衡安排工作,安排工作掌握工作勞動強度的差異,避免將大部分工作安排在一人身上,不能形成所謂的“能者多勞”現象。
很多人每年對來年都有宏偉大志,每年的1月1日,是一個重要的重啟日,從那天開始,我們一定整個人煥然一新,執(zhí)行力爆棚,新的一年必定成就一個全新的自己。但是且慢,先回過頭去看看去年的計劃,完成了多少呢?當年底的雄心壯志,那些以為自己一定能夠變成現實的種種規(guī)劃,九成九都是紙上談兵。再往前回溯,其實每一年都如此。2018年又已經過去一半,今年的計劃執(zhí)行情況不容樂觀。僅僅一個礦井關閉退出手續(xù)的辦理,已經是可以說“焦頭爛額”,很多意料不到的問題層出不窮,感覺像是救火。年初的山石項目、與國土部門的各種合作暢想,都成了頭頂的目標,永遠跟著自己向前跑,就是不能拉緊距離;厥2018過去的這半年,有得有失,得的是學到了很多沒有接觸過的事、認識了很多跨行業(yè)的人;失去的是時間、生活,特別是工作中的各項計劃,很多沒有按意想中的順利落實到位,究其原因,其中不乏拖延的思想作怪。
往后的日子里我一定堅持工作原則,利用好的工作方法,做好工作計劃,充分考慮前方的問題,制定解決方案,避免拖延,推動手中各項工作的順利落底實施。
拖延心理學讀書筆記 篇27
你,我,他可能都是拖延者,作為拖延者,其實大家并不孤單,因為拖延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
當大家翻開這本《拖延心理學》,你講開啟一次全新的拖延癥認知與改善之旅。作者從更深層次的角度解讀拖延的心理根源,比如恐懼失敗,恐懼成功,爭奪控制權,恐懼親疏等。然后,作者又圍繞這些心理根源,告訴你一些實用的技巧,并鼓勵你去行動。
但是,它不是一本改變拖延的十大法寶的雞湯書,因為,兩位心理學家認為,這本書的目標并不是消除拖延,而是陪伴你面對橢圓的挑戰(zhàn),學會接受,學會行動,然后穿越拖延的心理。
毋庸置疑這是一本專業(yè)的書籍,書中不時會出現的'專業(yè)詞匯,讓你有時需要咬咬牙才能繼續(xù)看下去。幸好,它也是一本關于“堅持、希望和愛”的書籍。所以,我們要讀下去,堅持讀下去。
如果你是個拖延癥者,這本書絕對適合你。如果你不是,那你一定要按計劃讀完這本書,因為,讀完后,你會試著開始改變,并看到了全新的自己。
讓我們一起來閱讀這本《拖延心理學》吧!
拖延心理學讀書筆記 篇28
近日看博克萊和萊諾拉寫的《拖延心理學》,閱讀了拖延產生的一些心理學原因,頗受啟發(fā),閱讀過程有種脊梁發(fā)涼的感覺,似乎以往自己很是驕傲的一些點就是阻礙自己前行的深層次的原因,不管是過于敏感,或者確實是問題,暫且先記下,以備日后深入思考和矯正。
。1)過于注重表現,把表現等同于能力。
“不管能力如何定義,當它成為一個人自我價值感的單一決定因素時,問題就產生了。這個人表現如何成為唯一衡量,其它面都被忽略了!北憩F的好壞評判標準常來自于他人,而他人無法從做事的動因和根本出發(fā)點去理解一個人的表現,因此單純注重表現,會讓人變得過于追求最后的結果,而忽略了完整的努力。這樣獲得的結果就如同空中樓閣,似乎很華麗,卻總讓人不安心。
。2)過高的期望,與現實形成太大的落差。
“一個適應型的完美主義者對自己要求很高,并且相信自己的表現能夠與之相符;一個適應不良的完美主義者對自己要求也很高,但是卻對自己不抱希望!焙笳邔ψ约阂蟾约簩ψ约罕憩F期待之間存在著一種矛盾,所以常常自責,進而容易消沉,自尊因而也處于較低的水平。
。3)平庸招致輕蔑
太多的時候希望自己每一件事情都做的非常出色,是個全能的人。于是總覺得自己做什么都與理想的自己相比很平庸,于是貶低平常和常規(guī)的表現,用輕蔑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表現。拖延就是安慰自己的方式,然后找一堆接口,阿Q式的安慰自己。
。4)優(yōu)秀不用努力
遇到事情,總是幻想自己有超能力,秒懂一切,解決問題都是手到擒來,分分鐘了事。做不到這點就覺得自己能力有問題,對自己感到失望,然后放棄必要的努力,通過拖延來回避努力,長時間如此,讓聰明變成了無知。
。5)一切都自己來,親力親為
總是覺得自己可以搞定一切,或者說只有自己做的才能放心,長此以往,自己時間和能力有限,不可能做好每件事,然后把自己推向拖延。
。6)逃避競爭
對于競爭的很多事情,總是沒有足夠的勇氣和信息去做,包括游戲,包括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歸根到底是害怕失敗,而這很容易讓自己通過拖延來掩蓋自己的軟弱和恐懼。
。7)自己太搶眼,總會有人受傷害
總覺得處于一種和諧狀態(tài),要進大家一起進,要退大家一起退,因此自己一有鋒芒顯露,就會局促不安,把鋒芒藏起來,怕讓別人認為自己刻意表現,影響其他人。
。8)“幸存者歉疚”
這是第一次聽到的一個新名詞,不得不承認這一點一直伴隨著自己,總覺得自己在外面享受著父母勞動成果換來的相對較好的生活心有愧疚。然后再做一些跟家庭有關的決定,特別是需要家庭付出很多的的決定的'時候,不斷地猶豫拖延,試圖希望時間來通過最終沒有選擇的方式來做決定。反而最終付出的代價更大。
。9)選擇困難,交流困難
在做決定時,太過猶豫,總是不斷比較各種方案,覺得選擇很困難,然后通過拖延,讓一些方案自動退出可選行列,在沒得選時做決定。害怕與陌生人交流,導致可能為找人商量件事,打電話咨詢或約定時不斷拖延,總想找一個好的狀態(tài)再去做,反而最后影響自己的事情安排。這兩點重要原因是一對需要做決定的事物不了解,二對自己沒有自信。
以前發(fā)現自己總喜歡找一個狀態(tài)再去做事,否則就把一些看似不重要的事情不斷地拖,最終不了了之或者隨隨便便完成,然后覺得自己做事情和預期相差很大,放棄了必要努力,對自己失望,狀態(tài)低迷,此時又覺得做事不合適,不斷往后拖,如此形成惡性循環(huán)。
拖延是個問題,需要不斷修正,但是修正前先要找到真正的原因,否則會走向另一個極端”沖動“,本來沒有問題,創(chuàng)造了問題,這樣就不好了。上面的9點是自己隱隱約約發(fā)現存在于自己的行為中的問題,哪些是真正原因需要不斷思考。找到根,然后逐步改善,最終擺脫拖延的負面影響。
拖延心理學讀書筆記 篇29
好長時間沒上來寫點啥,因為我把自己生活安排得忒充實了。
我一直感到自己到了一個人生的瓶頸期,在深知自己有很多事情要做的情況下,感到有心無力。知道自己的問題之一是拖延,于是終于前些日子讀了《拖延心理學》,找到了癥結所在。
自我?guī)椭惖臅椰F在看了幾本之后,把他們劃分為三類,或者三個層次。
第一層是說教式的,通過講道理拓展你的思路,就像年長者給年輕人做心理工作差不多。這個方法在個別想不通的問題上,有時候可以個人豁然開朗的感覺,因為有些道理你可能先前是不知道的,現在知道了,有了新的目標,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但是這個類型的有個問題,它只在你先前不明道理的時候管用。那么如果在“道理大家都知道”的情況下,問題有時候還是解決不了怎么辦?這就叫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第二層是方法式的,你現在已經知道自己應該朝哪個方向努力,知道了目標,卻不知道怎么能達到,這類書就注重于教你實際操作的方法。比如教你怎么管理時間,怎么放松精神……但有了目標,有了方法,你就一定能達到目的嗎?不一定能!
第三層是學術式的,它從心理科學的角度來分析。你有了目標,有了方法,即你知道要做什么,又知道如何做,為什么不行動?這問題一點也不荒謬,它幾乎發(fā)生在每一個人身上。問題出在內心和大腦。幫你解決“不知道為什么,但是就是……”里那個不知道的為什么!锻涎有睦韺W》就是這個層次的書。它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啟示:把自己當成活體標本,科研項目來研究!
看了《精子戰(zhàn)爭》之后,內容雖不能盡信,但是它的一個主旨是人類終究是一種動物。要從生物的角度來觀測研究。
確實如此,不能因為人類掌握了科學道理,就認為自己的感性一面是凌駕于科學是不可用理性分析的。事實上,那些自然界的科學事實不管人類掌握與否都是客觀存在的,人類自己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當然也可以用科學道理分析。
根據學習,我終于意識到我的行為方式,思維模式都是有深遠的源頭的。我拖延的行為方式,和一些慣性思維,形成于早年、多年的'個人經歷之中,匯聚于潛意識的神經通路之中。好消息是,人的大腦并非一成不變,我要深挖自己的意識形成,然后去斬斷那些錯誤的聯(lián)系。
通過那本書,和一些時間管理的技巧,我這一個多禮拜,明顯的感受到了自身的變化。我相信長此以往,必將有脫胎換骨的變化。首先,我感到自己確實做了很多事情,尤其是做了幾件以前死拖不做的事情。之后覺得很輕松,很自豪。其次,即使我的學習量沒有大量的增加,但是我以前常有的學習帶來的負面的感覺,如疲憊不堪,日子混沌,空虛,內疚等這次都沒有了,有的是充實和滿足。
今天感到身體不適,而且我的學習剛好告一段落,今天給自己一個充分的休息。早上做了一點正事,后來又出門捐書,處理舊衣服,剪頭,買定時器,買菜,洗衣服,剩下時間就是看看書上上網。其實剛剛那么一列舉,今天也做了不少有效的事情。尤其是捐出去那兩大本早已不看的厚重教材之后,我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很神奇,只是幾本書而已。想來我心里大約早就想處理他們,又放不下,收著占地方又鬧心,今天終于決定并行動了,清除了不知不覺占據我內心角落的一個煩惱。往常我在家什么也不干還覺得時間過得超快,今天卻覺得時間變得非常的長,很神奇。
讀了《拖延心理學》之后,激發(fā)了我過去的回憶和對自我的剖析。意識到,我其實是個相對敏感的人,因此我其實受到了很多傷害。我不應為自己的敏感而自責,因為這并不是我犯下的錯。而我受到的那些傷害,即使年代久遠,但我卻從來沒能去撫平他們,那些舊傷如今已形成了并發(fā)癥,成為了我前行的沉重負累。他們已經在我青少年時期拖緩了我的步伐,時至今日,在更困難的環(huán)境下,我再不去斬斷那些纏繞著我藤蔓,前行的道路上已經舉步維艱。
幸運的是,我想我意識到了問題的所在,也摸索到了一些解決問題的門徑。與之前的苦悶掙扎的感覺相比,我現在感覺到的是一種改造自我的躍躍欲試和興奮欣喜。
拖延心理學讀書筆記 篇30
凡事預則立,不立則廢?赐辍锻涎有睦韺W》,我立即就想到了這個千古名言。下面我就從人生規(guī)劃和工作計劃兩個方面談談拖延和做事。
記得上小學的時候老家經常會問,你長大了想做(干)什么?大家還能想起來第一次回答的答案嗎?即便記得,實現的又有幾個呢?我想恐怕寥寥無幾。我記得我曾經回答的是當老師,和現在的職業(yè)相去甚遠?赡苁俏乙庵静粓远ò桑铱傆X得那會我的回答是隨性的,不夠成熟。如果我真是個老師,按現在我的思想,我會這么處理這個事情。
第一,我會安排課程給大家介紹360行;
第二,我會讓學生去思考自己要做什么,這個不需要做很快的決定,也許會給1個月的時間;
第三,我會讓每個人寫一篇自己的理想,以的形式交給我;
第四,我會讓大家再寫一篇文章,題目是《如何實現我的理想》;
第五,我會將這兩篇文章放到一起來評論,同時會寄語每位同學,希望他們能按照規(guī)劃好的人生,努力的實現夢想,體現自己的價值。(可惜啊,我不是老師。感嘆一下過去和現在的教育現狀)
我在考上大學的那刻,我都沒有對自己的人生做過什么規(guī)劃,一直到大學畢業(yè)后的前兩年,我都是一棵無根的浮萍,隨著社會的激流漂動。后來想想,我究竟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我究竟想要什么樣的生活?這一思考,自己就清楚多了,所以在以后做出決定的'時候,我總會想著我所需要的。所以,現在我也給大家一點建議,如果還沒有對自己未來做規(guī)劃的,抓緊吧,當你一步步的按自己的規(guī)劃實現的自己想要的生活時,你會小有一種成就感。
再來說說工作吧。也許大家在工作中都有渺茫的時候,我不知道你們如何,反正我經歷過工作多的連夜加班的時候,也有一月沒事做的時候,有我的原因,也有工作性質的原因。但現在,我感覺我的工作是充實而適量的。我是如何做到這點的呢?計劃。其實做基建工作挺復雜的,工作量也是十分龐大的,我不敢說把工作做好了,但至少我的工作在按照計劃一步步的落實。工作中,我們往往會做月報、周報、日報,其實這就是計劃,如果計劃制定的合理,我想工作完成的肯定井井有條。曾經我在工作中往往是應付差事多,計劃工作少,有時是計劃了,卻沒有跟進,因此到第二天,日報的內容沒實現;到周末,周報的內容沒實現;到月末,月報的內容肯定不全面。所以現在我養(yǎng)成了幾個習慣。第一,每天晚上睡覺時,想想今天的事情做完了沒,明天還有哪些事。第二,每周三看周報,如果沒完成的任務,可能就提醒自己抓緊了;第三,每月10日、20日看月報,如果有沒完成的事情,再安排一下。這樣我基本上就把計劃的事情都照顧到了。
當然,好像說了這么多,和拖延沒多大關系,其實按計劃進行,就是改掉拖延的習慣,克服拖延的心里。很多時候我們是很多機會,而往往是拖延的心里,自己告慰自己,等等再說吧,過了這段時間再說吧,完成這個事情再看吧等等,讓機會轉瞬即逝,時間過了,也許想法和機會都過了……
拖延心理學讀書筆記 篇31
在翻開《拖延心理學》之前,本人一直對自身在習慣養(yǎng)成、工作效率等方面所表現出的拖延深惡痛絕,并對自己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拖延癥患者”深信不疑,且頗有點病急亂投醫(yī)的意思,深恐將不斷為此生以及此生中的若干年甚或幾個星期的碌碌無為而追悔莫及,于是便一廂情愿地將治愈希望寄托在了廣受推崇的《拖延心理學》這本書上。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細讀之下,方知拖延這個問題竟然博大精深。它不只是一種簡單的行為反映,更是心理和大腦共同作用力之下的產物。正如書中所言:“拖延是由心理根源、生物因素和人生經驗這三者交織在一起而形成的。”倘若細究起各自拖延的根源,還會扯出諸如:早年記憶、對成功和失敗的各種恐懼、模糊的自我認識以及家庭的態(tài)度等等,這些我們自己都不太愿意去觸及的深層次感受仰或真相。
當讀到對各類“拖延行為模式的法庭大調查”這一章節(jié)時,書中提到:拖延會激起類似自責或者厭惡這樣的'情感反應,但是……它很可能同時也在幫你躲避其他更為焦灼的情感。這突然就讓我想到了自己在寫稿過程所表現出來的各種拖延。那時候,總會一邊反復計算已完成字數和最后交稿期的距離,一邊為自己無法按部就班卻總在不斷往后拖延,而無比自責和懊惱;那時候,自己簡直就像掉入了一個怪圈,一方面在拖延,一方面又在焦慮和自責中痛苦度日;那時候,即使現在想起來,自己也會禁不住起上一身雞皮疙瘩。
如今,是本書啟發(fā)我找到了個中答案。那時之所以那樣,是因為在拖延中寫稿和在寫稿中拖延的我,無論有多么令人厭惡,也比不上作品完成后卻得不到認可或不能發(fā)表的那種挫敗感更令人痛苦。所以,那時候的拖延源自于我對失敗的懼怕,擔心得不到認同和肯定會就此失去自身價值(本書指出,這種就個人表現論個人價值的觀點也是不可取的。)繼而推論出,這可能跟我成長于一個具有懷疑傾向的家庭中有關。當然,探討這些并非是為了逃避或者指責又或者抱怨什么,何況即使這樣也根本于事無補。我要說的是,在這個對自身艱難的探索過程中,自始至終,你都要懷抱真誠和勇氣,否則,很難發(fā)現真正有用的東西。
所幸,經過徹底反省分析,雖然拖延癥的對治簡直稱得上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但本人總算不是無可救藥。書中所提出的一些拖延處理技巧,也確實具體而實用。例如,確立一個可操作的目標——我要在今天睡覺前完成這篇讀后感。而不是:我要停止拖延;再例如,利用接下來的15分鐘我要打掃房間。即使打掃房間又無聊又辛苦,但我起碼可以忍受15分鐘,而且只能通過一次又一次的15分鐘,才能完成一件事;還有,要為困難和挫折做好心理準備。也許最近投出的一篇稿子,又沒有出現在編輯公布的過稿名單中,但這并非我個人價值和能力的反映,我只需開始著手下篇的寫作就可以了。
起碼《拖延心理學》給了像我這樣,受拖延頑疾拖累的“拖延者”一個希望,只要有意愿改變,只要有志征服,只要全心投入且反復實踐,總有一天,我會心甘情愿接受犒賞。這些犒賞,也許來自于我如愿完成的一篇文稿,也許得益于我花數十年持續(xù)經營的生活,甚至多虧我持之以恒的良好習慣為健康所帶來的珍貴回報……總之,連一向追求完美的我(據說大多數拖延者都有完美主義的傾向),都不得不佩服自己為開啟新生活所經歷的這一切了。這一切,包括拖延,但拖延已不再是一種失敗。只有不敢去經歷,才是真正的失敗。
拖延心理學讀書筆記 篇32
除了前文所說因為特殊情況將此書當做參考書外(實際上也沒多大的用處),我相信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受困于拖延,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對我來說,工程碩士的畢業(yè)論文就是我永遠的痛。目前能找到的類似題材的書很少,我真的很想好好看看這方面的書,但是,這本書確實讓我失望了。
正如文中所介紹,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是美國稱為“流行心理醫(yī)生”的.人,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和“醫(yī)生”兩字有關,本書給人的感覺更像是在寫論文,讀起來讓人昏昏欲睡。讀書除了學知識、長見識外,更重要的就是那種感覺,中國人尤其如此,就正像西醫(yī)與中醫(yī)的區(qū)別:在醫(yī)學思想上,西醫(yī)主張的完全確定性,也就是可以從人體的組成完全可以確定人體疾病的根源,因而可以有針對性地實施治療;中醫(yī)則主張需要從人體的全局認識疾病,而且采取的治療措施不僅僅因病而異,還因人、因時、因地而異(滿懷希望又不爭氣的中醫(yī))。讀書也是如此,實在看不慣滿篇的專業(yè)術語。
還有一方面,不知道是不是翻譯的問題,比如:“你是帶著獨一無二的DNA、獨一無二的大腦以及與生俱來的先天氣質,從你母親的子宮降生到這個世界上”。雖然沒有看到原版,但我相信這段話從字面意思上翻譯肯定沒錯;但我同時要說,看到這樣的文字我想吐。
滿懷希望而又讓我深感失望的一本書,布置什么時候才會再想起你。
拖延心理學讀書筆記 篇33
初次得知要讀的書是關于拖延的,我打心底沒有感到像聽到共讀的第一本書(《把時間當做朋友》)的書名時那么有歸屬感,那么亢奮,仿佛自己正需要這種正能量,仿佛生命會因為這部書而更加完滿……因為我從來不認為自己是一個“正經八百”的拖延者,我從來不無故不拖延約會,老師布置的任務,家務……只是簡單的把自己所有延后完成的事情或因時間期限已過而不能做的事情歸結到自己的懶惰上。
但是,讀到第二章,我便驚訝的發(fā)現,作者分析的案例分明就影射著我自己。為了不讓自己的朋友因為自己太優(yōu)秀而疏遠自己,或者不愿意取得成功后面臨更大的退步的空間,就故意拖延自己的前進——這聽起來好像恰恰和我想要獲得進步的目標背道而馳,但這無疑是真的。雖然我從來沒有在心里總結出這句話,但是只憑“自己取得較好成績時感到的焦慮甚至超過了取得很差成績的所感到的焦慮”這一點,我就斷定:我是一個拖延大亨,一個不自知的隱性拖延者。因為我的拖延在我渾然不知中竟在我的大腦里自動生成了一個框架,目的竟然還是保護自己——用一種近乎傷害自己的方式。
不僅如此,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偽完美主義者”。因為但凡我想做到一件事,我就會在腦海當中構建一張近乎無法超越的藍圖。之所以說它無法超越,是因為這種結果的實現,必須要保證我的大腦和我的機體時刻處在高效運轉當中,還要保證沒有任何人打斷我的計劃,我所需要的幫助能夠及時的獲得……這無疑是在要求全世界都圍著我轉。但是這可能么?
讀完書已經有一段時間了,而且我知道,它已經逐漸被我接受,并且逐漸被我實踐到具體生活中了。
今天中午,拎著暖瓶,穿著大出兩個碼的綠膠鞋,有氣無力地走在樓梯上,正是腦袋一片空白的時候。隨著我“啊”了一聲,暖瓶跌破了,我呈狗熊裝趴在了樓梯上,手按在了壺膽的`碎片上,血流出來了。我的第一反應是:上樓,拎著我剛剛犧牲的暖瓶,讓舍友看看我流著血的手,安慰我一下。但是又轉念一想:現在上樓,拖著不去買暖瓶,中午洗刷沒有熱水;而且即便是有了舍友的安慰,木已成舟。于是我沒有拖延,而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也發(fā)現了一個不一樣的、我更喜歡的自己。
正像作者說的那樣,導致拖延的原因有各種,這些令人討厭而我們卻不得不依賴的拖延行為,大都發(fā)源于自己的錯誤認知;且治愈拖延的方式也有很多種,重在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知;但是改善自己的拖延行為只有一個結果——優(yōu)化我們的生活。
拖延心理學讀書筆記 篇34
隔了21個月,最后重新把《拖延心理學》這本書看完了。
唏噓啊~~~誰能拯救我末期的拖延癥?看是還是得靠自己啊!自救吧! 拖延主要原因有四:一是情緒根源,包括內心感受、恐懼、期望、記憶、夢想、懷疑以及壓力;二是時刻根源,拖延者與時刻的糾葛;三是生物根源,包括身體、大腦以及遺傳基因;四是人際關聯(lián)根源,指家庭背景和社會關聯(lián)。
情緒根源
拖延的原因有恐懼失敗、逃避成功、完美主義、控制自我,安全感。
拖延者對失敗有恐怖感,從而一向拖延,最后失敗了能夠說不是他是關聯(lián),是時刻不夠補。
而有些就逃避成功,怕付出太多,怕受到別人傷害,怕遭受妒忌自己受到傷害。
還有就是完美主義者,完美主義者,要么全部要么沒有。
看到這個,我承認我也是完美主義者,要么全部要么沒有,不管在哪個方面,我都很明顯,要么不做,要做就徹底。
好多時刻下決心的時刻比做的時刻還長,喜愛拖延,一向拖拖拖,拖到最后務必做了才會全力以赴去做。
自我控制,體此刻有個拖延者覺得拖延能夠讓他們或者自我的控制感,不必事事聽命于他人。
能夠通過拖延和自己厭惡的人唱反調,有弱者的自我滿足感,還能夠報復他人。
安全感就在于拖延者通過拖延讓自己心理上或者安全感和舒適感,維護心理平衡。
實際上他們只是期望有個伙伴,有人陪伴有人分擔,不至于孤獨,害怕被疏遠。
而有一些則是害怕被親近,通過拖延來拒絕他人的親近,而獲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時刻根源
拖延者的時刻觀念和一般人不一樣。
他們的主觀時刻和客觀時刻嚴重沖突,總主觀認為時刻很充足,往往把事情拖延到最后才去做,實際上已經時候不充足了。
拖延者時刻感知失去平衡,輕視未來,在管理時刻方面無序和誤解。
不做對未來很重要的事情,只做即時的事情,哪怕是不重要可做可不做得事情。
拖延者容易陷在另一個時刻區(qū)域里:時刻迷失、時刻斷裂、過去的好時光,對時刻的流逝不在意,不為將來做打算,拖沓此時。
生物根源
拖延的生物根源主要涉及大腦。
大腦中的`運行的某些生化因素很可能會影響拖延。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大腦,神經科學最新的幾個“大觀念”:一、大腦處在不斷變化中;二、感受很重要,即便它處于無意識中;三、潛伏記憶的影響;四、;聯(lián)結的通路;五、左逆轉。
腦是不斷變化的,不斷修正,具有重組潛質,能夠打破舊的神經聯(lián)系,建立新的神經聯(lián)系,即是“神經的可塑性”。
就是說我們每一天所做的事情都會影響我們大腦明天的結構和功能。
生活經驗能夠激發(fā)神經元,將電子脈沖從一個神經元傳導到另外一個神經元,并釋放生化信息,促使神經元在數量上不斷增長和連接度上不斷緊密化。
你做某件事越多,大腦對那個活動反應越多;大腦就會要求事情做得越快越快,越來越好。
這也就是所謂的“熟能生巧”。
雖然拖延在大腦中已經建立了頑固的連結,但是我們是能夠打破的,能夠重新建立新連結。
打破拖沓模式,建立做事新模式。
拖延是舒服的,不拖延是要克服不舒服感,如恐懼和焦慮。
當恐懼感出現的時候,大腦就會無意識做出躲避反應,從而導致你的拖延。
通過恐懼建立的神經連接是無法被消除的,當再次遭遇刺激的時候,大腦就會無意識反應。
這是大腦對抗恐懼和痛苦的防御機制,會抑制反應,讓你逃避、拖延。
但是,由于神經元是可塑性的,我們能夠通過有意識地調整我們的情緒對抗恐懼和焦慮、痛苦,管理自己的感受,理性思考,坦然應對那些我們所推遲的事情。
潛伏記憶依然,以前的記憶還潛伏在大腦了,當收到刺激時就會激發(fā)神經回路,然后做出拖延的逃避反應。
大腦左半球的某一分部和關照、感應和同情這樣的感情有關的區(qū)域。
當這區(qū)域被激活,我們就會感到放松,對世界懷著開放的心態(tài)。
大腦的右半球有個負面情緒有關的區(qū)域,在不舒服和負面的情緒中,就會傾向退回到自己的世界里。
所謂的“左逆轉”就是善待自己會刺激大腦的相應的部位,創(chuàng)造出一種與抗壓感和健全感良性循環(huán)的狀態(tài)。
簡單講就是多刺激左半球區(qū)域。
拖延癥和執(zhí)行功能障礙、注意力缺失紊亂、抑郁、焦慮、緊張和睡眠問題這些身體狀況有關。
執(zhí)行功能障礙的人往往正因執(zhí)行力不足而導致拖延。
注意力缺失紊亂的人正因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情需要的時刻比其他人要多,而導致拖延。
抑郁癥的人則正因動力不足,連動都不想動了,怎樣可能不拖延。
拖延的焦慮癥的人一般是強迫癥、邋遢分子和囤積狂這兩種,這兩種狀況是“腦鎖住”。
強迫癥的人不斷重復某件事情,不能做其他事情而拖延。
邋遢分子和囤積狂,是遲遲不把無用的東西扔掉,不斷囤積,大腦回路鎖住狀態(tài)。
壓力會使我們變得拖延。
應對壓力是,往往是“非戰(zhàn)即逃”的反應。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物節(jié)奏,有些人早上工作效率比較好,有些人下午工作效率比較好,有時強迫自己工作只會走上拖延之路。
睡眠問題也會影響到我們的注意力和能量不足,導致拖延。
但是不管是怎樣的狀況,都是能夠通過重建神經回路來慢慢改變我們的拖延癥。
順便提提季節(jié)性情緒紊亂癥。
隨著白天日子的縮短,環(huán)境光線的減少對人產生影響,神經傳遞素、血清素和多巴胺失去化學平衡,容易出現疲勞不堪的狀況。
冬春兩季較多出現。
人際關聯(lián)根源,指家庭背景和社會關聯(lián)。
家庭對拖延者的施壓、懷疑、控制、依附、疏遠等傾向,讓拖延者為了維護其家庭關聯(lián)而做出拖延行為。
有些則期望通過拖延而得到父母的愛等。
還有就是為了維護和同事、同學、朋友之間的社會關聯(lián)而選取拖延。
雖然拖延者的因素有那么多,我覺得我主要是正因:一是懶;二是時刻觀念;三是執(zhí)行力不足;四是完美主義;五是強迫癥;六是抑郁。
這六大原因。
當然,我此刻也在想辦法重建大腦神經回路,應對拖延者,克服拖延者,一步一步來。
拖延心理學讀書筆記 篇35
這本書是我在圖書館的書架行列間閑逛徘徊時發(fā)現,瞄到后便毫不猶豫地取出來。
原因很簡單,我認為自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拖延熱衷者,而且越發(fā)有嚴重之勢。
比如與朋友赴約,我往往會把時刻預算得剛剛好,不遲也不早;又比如說不知什么時候開始喜愛把作業(yè)拖到限期前一兩天才開始做,像是此刻的讀書筆記,我想著明天就務必打印,因此只好趕在周末的尾巴把這趕出來…… 于是,我決定要通過這本書探究我沉溺上拖延的深層原因,以及期望找到解決的有效方法。
相冊名字 書的第一章就闡述了一個“拖延者怪圈”:
這次我想早點開始,我得立刻開始,我不開始又怎樣樣呢?還有時刻,我這個人有毛病,做還是不做?——不做,或者,背水一戰(zhàn)。
我永遠不會再拖延。
我完全感同身受,這無疑是我一學期來的心路歷程。
開學初,我往往雄心壯志,想著這學期我務必時刻溫故而知新,切勿期末臨急抱佛腳,我得立刻開始。
漸漸地,學習往往會被一些莫須有的瑣事耽擱,于是我開始想:我不開始又怎樣樣呢?于是,臨近期末,我又安慰自己:還有時刻……
對于拖延的原因,作者歸結為:缺乏自信、反感心理、目標和回報過于遙遠、無法自我約束。
我想前兩類原因的吧。
仔細想想,我喜愛把赴約的時刻調得剛剛好,是由于我以前提早到達,一個人站在街角等待,我實在是不喜愛等待,于是選取了這個方法,可我每次看到朋友比我早到在等待,我又感到慚愧;至于在學習上臨急抱佛腳,是由于我感覺那樣的`效率會比平時大大提高,同時我認為自己在高中三年都孜孜不倦,卻在高考中功虧一簣,而眼看平時成績不如我的同學都如愿以償考上重本。
我害怕就算平時溫故而知新也抵但是別人臨急抱佛腳的運氣。
但是,我似乎忘了一本最基本的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甜蜜愛情簽名
探究了自己拖延的原因,我似乎能順藤摸瓜找到解決方法,正如書中提到的:
慢慢來。
我深知改變這壞習慣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完成,一切不能立竿見影,我會試著在日常生活中多給自己心理暗示,例如,在學習方面,我務必時刻提醒自己“笨鳥先飛”。
觀察內心的抵抗。
書中描述這這實際上是一個克服恐懼的過程,這個自我觀察的過程同時也發(fā)揮著間接的提示作用。
或許我須聆聽內心的掙扎,然后通過理性告訴自己,如何做才是正確的。
又比如在學習方面,當惰性與初衷對抗時,我務必告訴自己:我是學生。
筆記、日記、自由書寫。
我個人認為這是個個性的方法。
記錄下自己最真實的想法,證明自己的改變,又或是從這些資料中更深刻地探討自己。
我想,這次是真的要改變拖延的壞毛病。
我堅信,我是真的能夠!
【拖延心理學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拖延心理學讀書筆記04-03
心理學的讀書筆記04-17
心理學讀書筆記06-20
教育心理學讀書筆記12-10
心理學的讀書筆記15篇02-03
《學與教的心理學》讀書筆記01-29
學與教的心理學讀書筆記01-29
解析職場拖延癥12-23
《心理學與生活》讀書筆記(7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