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潼關吏》古詩詞鑒賞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說到古詩,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詩的格律限制較少。還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詩?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潼關吏》古詩詞鑒賞,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潼關吏》古詩詞鑒賞1
潼關吏
[唐]杜甫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關道。
大城鐵不如,小城萬丈馀。
借問潼關吏,修關還備胡。
要我下馬行,為我指山隅。
連云列戰(zhàn)格,飛鳥不能逾。
胡來但自守,豈復憂西都。
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
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戰(zhàn),百萬化為魚。
請囑防關將,慎勿學哥舒。
乾元二年(759)春,唐軍在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陽)大敗,安史叛軍乘勢進逼洛陽。如果洛陽再次失陷,叛軍必將西攻長安,那么作為長安和關中地區(qū)屏障的潼關勢必有一場惡戰(zhàn)。杜甫經過這里時,剛好看到了緊張的備戰(zhàn)氣氛。開頭四句可以說是對筑城的士兵和潼關關防的總寫。漫漫潼關道上,無數的士卒在辛勤地修筑工事!安莶荨保瑒诳嗟臉幼。前面加一“何”字,更流露出詩人無限贊嘆的心情。放眼四望,沿著起伏的山勢而筑的大小城墻,既高峻又牢固,顯示出一種威武的雄姿。這里大城小城應作互文來理解。一開篇杜甫就用簡括的詩筆寫出唐軍加緊修筑潼關所給予他的總印象。
“借問潼關吏:‘修關還備胡’”這兩句引出了“潼關吏”。胡,即指安史叛軍!靶揸P”何為,其實杜甫是不須問而自明的。這里故意發(fā)問。而且又有一個“還”字,暗暗帶出了三年前潼關曾經失守一事,從而引起人們對這次潼關防衛(wèi)效能的關心與懸念。這對于開拓下文,是帶關鍵性的一筆。
接下來,應該是潼關吏的回答了?墒撬坪醪⒉患庇谧鞔穑瑓s“要(y。镅┪蚁埋R行,為我指山隅。”從結構上看,這是在兩段對話中插入一段敘述,筆姿無呆滯之感。然而,更主要的是這兩句暗承了“修關還備胡”。杜甫不是憂心忡忡嗎?而那位潼關吏看來對所筑工事充滿了信心。他可能以為這個問題不必靠解釋,口說不足為信,還是請下馬來細細看一下吧。下面八句,都是潼關吏的話,他首先指看高聳的山巒說:“瞧,那層層戰(zhàn)柵,高接云天,連鳥也難以飛越。敵兵來了,只要堅決自守,何須再擔心長安的安危呢!”語調輕松而自豪,可以想象,關吏說話時因富有信心而表現出的神采。他又興致勃勃地邀請杜甫察看最險要處:老丈,您看那山口要沖,狹窄得只能容單車通過。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這八句,“神情聲口俱活”(浦起龍《讀杜心解》),不只是關吏簡單的介紹,更主要的是表現了一種“胡來但自守”的決心和“艱難奮長戟”的氣概。而這雖然是通過關吏之口講出來的,卻反映了守關將士昂揚的斗志。
緊接關吏的話頭,詩人卻沒有贊語,而是一番深深的感慨。為什么呢?因為詩人并沒有忘記“前車之覆”。桃林,即桃林塞,指河南靈寶縣以西至潼關一帶地方。三年前,占據了洛陽的安祿山派兵攻打潼關,當時守將哥舒翰本擬堅守,但為楊國忠所疑忌。在楊國忠的慫恿下,唐玄宗派宦官至潼關督戰(zhàn)。哥舒翰不得已領兵出戰(zhàn),結果全軍覆沒,許多將士被淹死在黃河里。睹今思昔,杜甫余哀未盡,深深覺得要特別注意吸取上次失敗的教訓,避免重蹈復轍。“請囑防關將,慎勿學哥舒!薄吧鳌弊忠馕渡铋L,它并非簡單地指責哥舒翰的無能或失策,而是深刻地觸及了多方面的歷史教訓,表現了詩人久久難以消磨的'沉痛悲憤之感。
與“三別”通篇作人物獨白不同,“三吏”是夾帶問答的。而此篇的對話又具有自己的特點。首先是在對話的安排上,緩急有致,表現了不同人物的心理和神態(tài)!靶揸P還備胡”,是詩人的問話,然而關吏卻不急答,這一“緩”,使人可以感覺到關吏胸有成竹。關吏的話一結束,詩人馬上表示了心中的憂慮,這一“急”,更顯示出對歷史教訓的痛心。其次,對話中神情畢現,形象鮮明。關吏的答話并無刻意造奇之感,而守關的唐軍卻給讀者留下一種堅韌不拔、英勇沉著的印象。其中“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兩句又格外精警突出,塑造出猶如戰(zhàn)神式的英雄形象,具有精神鼓舞的力量。
此因相州大敗,故修潼關以備寇!队轰洝罚轰P在華州華陰縣東北,關西一里有潼水,因以為名。【錢箋】前哥舒翰軍敗,引騎絕河還營至潼津,收散卒,即關西之潼水也。按:潼關在秦函各關之西。
士卒何草草①,筑城潼關道。大城鐵不如②,小城萬丈余。
(此敘修筑潼關。鐵不如,言其堅。萬丈余,言其高。小城跨山,故尤見其高也。起二句,拈皓韻。此下,魚、虞兼用。)
、佟对姟罚骸皠谌瞬莶。”注:“草草,勞苦貌。”②《世說》:若湯池鐵城,無可攻之勢。
借問潼關吏,修關還備胡。要我下馬行①,為我指山隅。連云列戰(zhàn)格②,飛鳥不能逾。
。ù擞涥P勢之險。修關一句,公問詞。連云以下,吏答詞。)
、佟妒酚洝ろ椨鸺o》:“令騎皆下馬步行!雹阝仔旁姡骸俺顨膺B云!睉(zhàn)格,即戰(zhàn)柵,所以捍敵者。
胡來但自守,豈復憂西都。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①。艱難奮長戟②,萬古用一夫③。
。ù搜躁P險可守。容單車,彼不能攻。用一夫,此足以拒。)
①《韓信傳》:“車不得方軌,不得成列。”所謂單車也。李陵書:“單車之使!雹凇稘h書》:厲長戟勁駑之械。③《蜀都賦》:“一夫守隘,萬夫莫向!
哀哉桃林戰(zhàn)①,百萬化為魚②。請囑防關將,慎勿學哥舒③。
。┠舜鹄糁~,見守關貴乎得人也。此章,首尾各四句,中二段各六句。)
、佟度赜洝罚禾伊秩陂L安東四百里。《元和郡縣志》:桃林塞,自靈寶縣以西至潼關皆是。閻若璩曰:《通典》:潼關,即左氏桃林塞,若秦之函谷關。其地在漢弘農郡弘農縣,即今陜西靈寶縣界。武帝元鼎三年,徙于新安縣界。獻帝時,曹操破馬超于潼關,乃移置者。舊胃唐始于其地立關,非也。②《光武紀》:赤眉在河東,但決水灌之,百萬之眾可使為魚。③《哥舒翰傳》:翰率兵出關,次靈寶縣之西原,為賊所乘,自相踐蹂,墜黃河死者數萬人。盧元昌曰:祿山初反,哥舒翰守潼關,相持半載余,賊兵沖突襄、鄧間,卒不敢窺關,則守之明效也。時李、郭亦力持此議,祿山苦之,謂嚴莊曰:“今守潼關,乒不能進。”是守關而賊可坐困。向使國忠之奏不行,中使之命不促,堅壁固守,長安可保無恙。此詩眼目,在“胡來但自守”一句,其云“修關還各胡”,是嘆焦頭爛額后,為曲突徙薪計也。
王嗣奭《杜臆》曰:潼關之敗,由楊國忠促戰(zhàn)所致,罪不在哥舒,當時只少一死耳,公特借翰以戒后人,非專歸獄于哥舒也。
閻若璩曰:《錢箋》引程大昌云:《西征賦》“溯黃卷以濟潼”,至唐始于其地立關。余讀此失笑,彼獨不記《后出師表》“殆死潼關”語乎?《通典》華陰縣注云:縣有潼關,即左氏桃林塞,若秦之函谷關,在漢弘農郡弘農縣,即今陜郡靈寶縣界。漢武帝元鼎三年徙于新安縣界。至后漢獻帝初平元年,董卓脅帝西幸,入函谷關。自此以前,其關并在新安。其后二十一年,為建安十六年,曹公破馬超于潼關,乃中間徙于今所耳。國之巨防,不為細事,史官闕載,斯亦失之。此條前注刪節(jié)太略,今仍錄原文。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chuàng)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zhàn)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潼關吏》古詩詞鑒賞2
潼關吏
杜甫 〔唐代〕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關道。大城鐵不如,小城萬丈余。
借問潼關吏:修關還備胡?要我下馬行,為我指山隅:
連云列戰(zhàn)格,飛鳥不能逾。胡來但自守,豈復憂西都。
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戰(zhàn),百萬化為魚。請囑防關將,慎勿學哥舒!
譯文
士卒勞役是多么勞苦艱辛,在潼關要道筑城。
大城比鐵還要堅固,小城依山而筑,高達萬丈。
請問潼關吏:你們重新修筑潼關是為了防御叛軍嗎?
潼關吏邀請我下馬步行,為我指著山隅為我介紹情況:
“那些防御工事高聳入云端,即使飛鳥也不能越逾。
胡賊來犯只要據守即可,又何必擔心西都長安呢。
您看這個要害的地方,狹窄到只能一輛車子通過。
在戰(zhàn)事緊急時揮動兵器拒守,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呀!
“令人哀痛的是桃林塞那一敗仗,唐軍死傷極多,慘死黃河。
請囑咐守關諸將領,千萬別蹈哥舒翰倉促應戰(zhàn)的覆轍!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作于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詩題下有小注:“安祿山兵北,哥舒翰請守潼關,明皇聽楊國忠言,力趣出兵,翰撫膺慟哭,而出兵至靈寶潼關遂失守!
鑒賞
此詩開頭四句可以說是對筑城的士兵和潼關關防的總寫。漫漫潼關道上,無數的士卒在辛勤地修筑工事!安莶荨保瑒诳嗟臉幼。前面加一“何”字,更流露出詩人無限贊嘆的心情。放眼四望,沿著起伏的山勢而筑的大小城墻,既高峻又牢固,顯示出一種威武的雄姿。這里大城小城應作互文來理解。一開篇杜甫就用簡括的詩筆寫出唐軍加緊修筑潼關所給予他的總印象。
“借問潼關吏:‘修關還備胡?’”這兩句引出了“潼關吏”。胡,即指安史叛軍!靶揸P”何為,其實杜甫是不須問而自明的。這里故意發(fā)問。而且又有一個“還”字,暗暗帶出了三年前潼關曾經失守一事,從而引起人們對這次潼關防衛(wèi)效能的關心與懸念。這對于開拓下文,是帶關鍵性的一筆。
接下來,應該是潼關吏的回答了。可是他似乎并不急于作答,卻“要(邀)我下馬行,為我指山隅”。從結構上看,這是在兩段對話中插入一段敘述,筆姿無呆滯之感。然而,更主要的是這兩句暗承了“修關還備胡”。杜甫憂心忡忡,而那位潼關吏看來對所筑工事充滿了信心。他可能以為這個問題不必靠解釋,口說不足為信,還是請下馬來細細看一下吧。下面八句,都是潼關吏的話,他首先指看高聳的山巒說:“瞧,那層層戰(zhàn)柵,高接云天,連鳥也難以飛越。敵兵來了,只要堅決自守,何須再擔心長安的安危呢!”語調輕松而自豪,可以想象,關吏說話時因富有信心而表現出的神采。他又興致勃勃地邀請杜甫察看最險要處:老丈,您看那山口要沖,狹窄得只能容單車通過。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這八句,“神情聲口俱活”(浦起龍《讀杜心解》),不只是關吏簡單的介紹,更主要的是表現了一種“胡來但自守”的決心和“艱難奮長戟”的氣概。而這雖然是通過官吏之口講出來的,卻反映了守關將士昂揚的斗志。
緊接關吏的話頭,詩人卻沒有贊語,而是一番深深的感慨。因為詩人并沒有忘記“前車之覆”。三年前,占據了洛陽的安祿山派兵攻打潼關,當時守將哥舒翰本擬堅守,但為楊國忠所疑忌。在楊國忠的慫恿下,唐玄宗派宦官至潼關督戰(zhàn)。哥舒翰不得已領兵出戰(zhàn),結果全軍覆沒,許多將士被淹死在黃河里。睹今思昔,杜甫余哀未盡,深深覺得要特別注意吸取上次失敗的教訓,避免重蹈覆轍!罢垏诜狸P將,慎勿學哥舒。”“慎”字意味深長,它并非簡單地指責哥舒翰的無能或失策,而是深刻地觸及了多方面的.歷史教訓,表現了詩人久久難以消磨的沉痛悲憤之感。
與“三別”通篇作人物獨白不同,“三吏”是夾帶問答的。而此篇的對話又具有自己的特點。首先是在對話的安排上,緩急有致,表現了不同人物的心理和神態(tài)!靶揸P還備胡”,是詩人的問話,然而關吏卻不急答,這一“緩”,使人可以感覺到關吏胸有成竹。關吏的話一結束,詩人馬上表示了心中的憂慮,這一“急”,更顯示出對歷史教訓的痛心。其次,對話中神情畢現,形象鮮明。關吏的答話并無刻意造奇之感,而守關的唐軍卻給讀者留下一種堅韌不拔、英勇沉著的印象。其中“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兩句又格外精警突出,塑造出猶如戰(zhàn)神式的英雄形象,具有精神鼓舞的力量。
【《潼關吏》古詩詞鑒賞】相關文章:
石壕吏古詩詞鑒賞01-01
古詩詞鑒賞12-21
古詩詞鑒賞09-14
古詩詞鑒賞01-06
經典古詩詞《石壕吏》賞析01-26
《立春》古詩詞鑒賞02-03
《立春》古詩詞的鑒賞02-03
塞下曲古詩詞鑒賞12-27
《孤雁》古詩詞鑒賞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