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慈善法(草案)》:個人自救募捐須規(guī)范化
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日前初次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草案)》并于本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昨天,《慈善法(草案)》社會開放論壇在南京大學舉行。論壇邀請了公益界、法律界、社區(qū)公益組織、社區(qū)以及個人捐贈者和志愿者代表等人士參與討論。
本次論壇由愛德基金會、南京大學等單位組織。論壇上,媒體人孫強講了一段親身經歷。他曾報道過備受熱議的柯蕾捐贈事件,患罕見疾病“脊索瘤”的4歲女孩柯蕾的情況通過媒體被大眾關注,并通過各種渠道捐出善款共達646萬元,遠遠超出醫(yī)生當時預估的200萬人民幣,其中大部分善款都打入了柯蕾父親的個人賬戶。后來,參與監(jiān)管的浦口區(qū)博愛之家媽媽群和北京盈科(南京)律師事務所都先后退出了監(jiān)管。這筆善款的具體數額和去向至今都未做到透明公開。孫強認為,隨著網絡媒體的不斷發(fā)展,每年都有一些重病患者的家屬在微博、微信平臺發(fā)起個人自救募捐。如何更好地處理這類自我救助,是法律需要明確的。
類似柯蕾的這種個人自救式募捐是否被允許?《慈善法(草案)》第三十一條規(guī)定,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采取公開募捐方式開展公開募捐,但可以與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合作開展公開募捐,募得款物由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管理。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朱力認為,需要界定清楚無募捐資格的這個“個人”和適用于慈善法的“自然人和法人”之間的界限,具體誰有募捐資格、誰沒有募捐資格要說得更清楚。對此,在場的多名專家表示,法律并未禁止自救行為,個人可以進行自救募捐,但是這種行為也需要進一步規(guī)范。
上海愛德公益研究中心理事盧漢龍建議成立慈善委員會,做到真正系統(tǒng)的監(jiān)管,強調所有慈善組織人事情況、財務細則的全部透明。規(guī)范慈善行為和發(fā)展慈善事業(yè)是相輔相成的,只有提高慈善組織公信力,增強慈善活動透明度,才能保障慈善事業(yè)健康發(fā)展。
參加討論會的各界人士還就騙捐詐捐的預防與維權以及捐款人的知情權等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據悉,活動主辦方會將各界意見形成文字反饋給立法機構作意見參考。
【《慈善法(草案)》:個人自救募捐須規(guī)范化】相關文章:
慈善法草案如何規(guī)定個人募捐?08-07
慈善法草案規(guī)定個人不能發(fā)起公開募捐08-07
2016年慈善法草案對個人公開募捐的規(guī)定08-07
慈善法草案:不具資格個人禁止公開募捐08-06
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草案)全文08-07
電子商務法(草案)08-06
2015慈善法草案最新解讀08-07
中國首部慈善法草案修改內容對比08-07
2016慈善法草案回應6大爭議點08-06
專家解讀2016年慈善法草案最新亮點08-07